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
逆反心理案例
逆反心理案例逆反心理是指对一种可能是合理或合适的行为或决定出现抵触、反抗、反感或反对的心理反应。
下面是一个逆反心理的案例:小明是一个十五岁的初中生,他在学校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在家里的学习却非常不认真。
他对家人的教育和规定总是反感和抗拒,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或是不认真复习考试内容。
父母多次尝试鼓励和督促,但小明的逆反心理并没有改变,反而越来越严重。
后来,小明的父母决定采取另外一种方式来应对他的逆反心理。
他们找到了小明的一位喜欢的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帮助他改变这种心理状态。
这位老师平时对学生们非常关心,也和父母保持着密切的沟通。
老师在了解了小明的情况后,决定采取一种更为亲近的方式来引导他。
他在课堂上经常给予小明鼓励和赞赏,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这样的正面反馈激励了他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的主动性。
同时,老师还与小明进行了许多深入的交流,试图了解他逆反的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倾听,老师发现小明对父母给予的期望和压力感到压抑,因为他觉得自己必须要达到父母的期望,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和赞赏。
于是,老师帮助他明确了他的兴趣和梦想,并鼓励他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通过老师的关心和引导,小明的逆反心理逐渐消散。
他开始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放下了对父母的无形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成绩也在逐渐提高。
他慢慢地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为自己树立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这个案例中,小明的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他对父母的期望感到压抑和无法接受。
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关心,以及对小明个人兴趣和梦想的尊重,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处理逆反心理时,了解个体的心理原因,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给予正面反馈和激励,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真正关注和理解个体的需求,才能让逆反心理得到有效的化解。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个例分析
科 学老 师 主动 将作 业 归 还 。 ( )科 学 老 师 当全 班 学 生 的面 ,告 诉 该 生 : “ 1 作
业 本 没 有 的 话 ,要 及 时 询 问 老 师 或 找 回 。 ”
“ 次心 里有 不 满 或有 问题 ,及 时 告诉 老师 或 同学 。同 下 时放 慢 自己的语 速 ,给 自己一 定 的思 考 时 间 。 ” 该 生点 头 同意 。
怕 表 达 自己的情 感 。
、
案 例 背 景
在 担 任 班 主 任 和 学 校 政 教 员 期 间 ,笔 者 经 常发 现
学 生 有 逆 反 心 理 :个 别 学 生 在 行 动 上 执 拗 、 固 执 , 在 言 语 上 顶 撞 老 师 ,在 平 时 表 现 出 很 自我 , 爱 钻 牛 角 尖 ;
度 不满 。 当 我 看 到 该 生 时 , 该 生 头 发 梳 理 的 十 分 整 洁 、 清 爽 ,不 断 哭 泣 、 泪 流 满 面 。 我 用 试 探 的 方 法 进 行 了 一 些 表 述 , 了 解 该 生 的 精
神 状 况 。 “ 怎 么 啦 ? “ 什 么 这 么 激 动 ? “ 愿 你 ” 为 ” 你
师 叫 出 : “ 不 需 要 别 人 管 ,我 自 己 会 管 理 自 己 。 我 ”
该 生 被 科 学 老 师 和 班 主 任 老 师 请 到 办 公 室谈 话 ,
期 间 该生 的 情绪 十 分激 动 。
( ) 政 教 教 师 介 入 二
班主任老师和我马上指出问题并告诉该生 : “ 要 婉 转 表 达 自己 心 里不 喜 欢 的事 和 物 ,要 换 位 思 考 。多 从别 人 的角 度 思考 同一 个 问题 。 因为 我和 她 班 主任 老 ” 师 的表 达都 比较 和蔼 ,该 生好 像 听进 去 了一部 分 。 我很快告 诉该生 : “ 学老师是 关心 、重视你 , 科 不 是 针 对 你 。你 对 科 学 老 师 的 做 法 不 同 意 时 , 应 该 婉 转 地 告 诉 科 学 老 师 。 晚 上 回 家 好 好 休 息 ,今 天 的
学生逆反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
然而,进入初中后,小明开始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也出现了波动。
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小明逆反心理的形成与其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学校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二、案例经过1. 家庭教育方式小明的父母是典型的“望子成龙”型家长,对小明要求严格,期望过高。
在学习上,父母总是要求小明争分夺秒地学习,不允许他参加课外活动。
在生活中,父母对小明管教甚严,甚至限制他的交友范围。
这种高压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小明倍感压抑,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
2. 学校教育方式小明所在的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以灌输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互动。
这使得小明对学校生活感到厌倦,逆反心理愈发严重。
3. 逆反心理表现(1)与父母对抗:小明经常与父母顶嘴,不服从父母安排,甚至故意做一些让父母生气的事情。
(2)与老师对立:小明在课堂上经常故意捣乱,不认真听讲,甚至与老师发生争执。
(3)学习成绩下滑:由于逆反心理的影响,小明在学习上失去了兴趣,成绩出现了波动。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方面(1)调整家庭教育方式:父母要尊重小明的意愿,适当降低期望值,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增进亲子沟通:父母要多与小明沟通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解决问题。
2. 学校教育方面(1)转变教育观念: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2)改进教学方法:老师要善于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 逆反心理疏导(1)心理辅导: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为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
(2)开展主题班会: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逆反心理的危害,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的关系。
四、案例反思1. 家庭教育要适度:父母在关爱孩子的同时,要注意适度,避免给孩子带来压力,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初中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
初中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一.案例再现前段时间,我班张磊、孙佳宾两位学生,早晨未到校上课,通过调查与寻访,我在网吧找到了他们,他们竟是因为上网打游戏而忘记了上课的时间。
将他们带回学校,我大发雷霆,因为开学初我反复强调要合理运用压岁钱,切记不要迷恋上网。
将他们带到办公室,我狠狠地批评他们,老师们也帮着指责。
当我问到他们能否保证今后不再上网时,他们的声音出奇的小,像没有应声,单个问张磊时,他竟然说“不一定能做到”。
两人甚至有意地把头往斜上扬了扬。
把我气的差点上不来气。
狠狠的一通批评后,我让他们回到了班级。
气火加怒火,让我坐在那直发神,满脑子里的他们不服管,头向上扬的样子。
这不由让我想了我班的学生青松。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一向学习认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青松同学上课总是分神,作业也丢三落四、潦草应付。
我多次找他谈话,他也是一副不予理睬的模样。
他的突然转变让我莫名其妙,十分挠心。
二、课题的提出两件事合在一起,我不由想,是不是我班的学生已有了逆反心理的问题。
为此,我决定在班级中进行一次关于逆反心理的问卷调查。
三.问卷调查同学们,老师设置了一份心理问卷调查,请做完之后反馈给我,老师会为你们保密,并和你们交流。
学生心理问卷调查下面这个问卷是为了了解你的学习、心理等方面,请大家按实际情况认真填写,从各选项中选择一个,填在每个题目后面的括号里1、你认为目前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A、是B、有时觉得C、从没有2、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是否会主动学习()A、会B、极少C、不会3、一次考试失利,对你会有怎么样的影响()A、情绪波动很大B、和以前一样C、更加努力学习D、认为自己很无能4、在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你会()A、学习B、拿不定主意C、娱乐5、你是否很想学习,但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学进去()A、经常B、偶尔C、从没有6、对着镜子,你注意的是自己的()A、优点B、缺点C、没想过7、当别人和你意见不同时,你会()A、坚持己见B、聆听别人的意见C、无所谓8、你认为自己的情绪乐观吗?()A、非常乐观B、比较悲观C、很悲观D、比较悲观9、当别人指出你的错误、缺点时,你往往会()A、立即翻脸B、往往为自己找借口开脱C、很不开心,并认为自己没有错D 、虚心接受10、当自己的行为遭到反对时,你能及时调整,不一意孤行( )A、经常如此B、有时如此C、很少如此11、假如一项工作需要你完成,你的态度是( )A、充满信心B、有点信心,但是需要人帮助C、没有信心,害怕失败12、你与身边的人融洽相处吗?( )A、都能B、大部分能C、很少能13、你惯于三思而行吗?( )A、经常如此B、有时如此C、很少如此14、当有同学成绩比你好时,你会( )A、为他高兴,急起直追B、有点自卑,不想和他交往C、很嫉妒15、当你最好的朋友误解你时:( )A、主动找他解释B、很伤心,远离他C、顺其自然16、你在努力追求成功吗?( )A、非常努力B、一般努力C、力不从心通过51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将近20%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
逆反心理案例6篇
逆反心理案例6篇篇一: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案例: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女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指甲时常要发挥作用,她平时对同学说话也是相当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着她,也不愿和她发生冲突。
对于这一点,小强是心知肚明的,她自己也很苦恼。
前几天她一个大个子的男同学又发生了一点不愉快,本是件小事,但她却将这点邪火就撒到了临桌同学身上,一连几个指甲血印落在了同学胳膊上,临桌同学一手未还,同学们见此情景都愤愤不平,纷纷对小强进行指责、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小强采取默不作声作为消极抵抗的办法。
心理咨询师分析: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分析:小强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客观上分析:小强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从小她就有一种自卑心理。
在小学时又曾因此而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冷嘲热讽。
但这些情况由来已久,为何今天小强反映如此强烈呢,更何况班中从未有人因其父母离异而冷落她。
下课后老师主动了解了一些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小强从小都寄宿,刚刚开始走读学习,很不适应,为此,他心里烦躁时常发火;其二,新学期伊始,她希望改变和同学的关系,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但越急越不能自控。
原来今天的事是个导火索,看来,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不能草率处理。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又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根据同学反映的情况,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小强任性骄横,同时存在着青春焦虑期的一些心理因素,因为,初中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叛逆时期,作为老师不能采取训斥的态度,应循循善诱,妥善处理。
应对策略:1、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倾听:小强对此事的想法,请他做一下自我分析;分析:由于平时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不良习惯,所以,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不能考虑同学的感受,这样做不是少年君子的作风,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伤了他人和集体,发火也有害于身心;点播:女孩子应该落落大方,应有一颗宽容之心,遇事要沉着冷静,伤害别人既不能解问题,又伤了友情,也显得缺少君淑女风范。
“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个案
“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个案“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个案【案例】基本情况:扈某,系我校03届初中毕业生,家住下关区东炮台,父母早年离异,被判给父亲,但一直跟随母亲生活,母亲改嫁后又生了一个小弟弟。
该生性格外向,擅交朋友,但受环境影响,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不爱学习,尤其是不喜欢某个老师,也不想学该老师所教的科目。
主要表现:(一)学习方面。
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上课,经常以上厕所、身体不适为由逃课。
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看小说、报纸或做其他事,经常扰乱课堂纪律。
作业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自由散漫。
(二)交往方面。
对家长是欺骗、蒙混、报喜不报忧。
对母亲的话有时听从,有时阳奉阴违;而对父亲的教导从来不放在心上,有时还顶嘴,态度恶劣。
对老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很会逢场作戏,虚心接受,但拒不服从,说话不讲信用,所做的保证坚持不了几天。
更为严重的是:有时对老师的批评拒不接受,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拒不承认,狡猾、诡辩、当面顶撞老师,有时还吹胡子瞪眼睛,态度十分恶劣。
【分析诊断】学习上,该生语文学得比较好,一是由于他的语文基础比较好,同时也与老师的鼓励分不开。
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让他回答问题,表扬他,课后经常找他谈心。
而有些学科十分差,主要是由于他不感兴趣,加上基础薄弱,老师就会经常批评、当众训斥,导致该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于是越来越厌恶这些学科,最后落到一窍不通的境地。
在家里,由于一直跟随母亲,与母亲感情较深,所以对母亲还有三分敬畏,而与父亲比较疏远,交流也少,所以对父亲的管教根本不放在眼里。
有一次,班主任请他家长到校,把他也请进办公室,当面教育,扈某表示要痛改前非,决心从此认真学习,并答应写保证书。
这时,他的父亲小声嘀咕了一句:“真是不争气,你学习不好以后能干什么?”该生对他父亲白了一眼,“你懂什么?”几位任课老师也走了进来,列举了他的种种“罪状”,他反驳时母亲抽了他一记耳光,一气之下,他边骂边跑出了办公室。
初中孩子逆反期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
进入初中以来,小明逐渐表现出逆反心理,与父母和老师的沟通出现障碍。
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小明经常与父母发生争吵,甚至在课堂上顶撞老师。
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十分困惑和担忧,不知如何应对小明的逆反心理。
二、案例分析1. 逆反心理的原因(1)生理因素: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发育迅速,生理变化导致心理波动,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心理因素: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迅速,渴望独立,但又受限于自身能力和经验,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3)家庭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过于严格或过于溺爱,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
(4)学校因素: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学环境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学生的逆反心理。
2. 逆反心理的表现(1)与父母和老师沟通不畅,经常发生争吵。
(2)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下滑。
(3)对家庭和学校生活不满,表现出消极情绪。
(4)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甚至做出过激行为。
三、教育策略1. 父母方面(1)改变教育方式:父母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予适当的空间,避免过度干涉。
(2)沟通技巧: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
(3)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教师方面(1)调整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生活,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3)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 学校方面(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开展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四、教育实施过程1. 父母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2. 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初中生叛逆学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本文将以一个典型的初中生叛逆学生教育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叛逆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案例介绍小张,13岁,某中学七年级学生。
进入初中后,小张开始表现出叛逆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态度消极: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逃课、迟到,作业不做或者抄袭。
2. 交友不慎:结交了一些不良朋友,参与打架斗殴、吸烟等不良行为。
3. 与父母关系紧张:经常顶撞父母,不听家长劝告,甚至与父母发生争吵。
4. 自我认知不足:缺乏自信,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规划。
三、教育策略1.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1)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生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让家长亲身感受学校的教育环境,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信任。
2. 心理辅导,关注学生内心需求(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邀请专业心理老师为学生授课,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特点,提高心理素质。
(2)个别心理辅导:针对小张等叛逆学生,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强化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1)邀请法制副校长、警察等专业人士来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
(2)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法院等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
4. 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篮球、足球、绘画、音乐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2)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强化家校合作,共同引导(1)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2)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张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1. 学习态度转变:开始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逐渐提高。
学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环境日益复杂,学生逆反心理现象日益突出。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对权威、规范、规则等产生反抗、抵触的情绪和行为。
本文以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小明为例,探讨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案例。
二、案例描述小明,男,八年级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
近期,小明在学校表现出了明显的逆反心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上,小明经常不认真听讲,偷偷玩手机,与同学窃窃私语,影响课堂纪律。
2. 遇到老师提问,小明故意不回答,或者给出错误的答案,以示反抗。
3. 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有时甚至抄袭,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
4. 与同学关系紧张,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表现出孤独、冷漠的态度。
三、案例分析1. 家庭原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陪伴他,导致小明缺乏关爱,内心渴望得到关注。
当老师对他的期望过高时,他感到压力巨大,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2. 学校原因:老师的教育方法过于严厉,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小明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3. 同学关系:小明在班级中缺乏朋友,导致他在心理上产生孤独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四、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小明的心理需求,给予他足够的关爱。
同时,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共同帮助孩子克服逆反心理。
2. 学校教育:调整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小明的逆反心理,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他们的困惑和压力,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2)采用积极的教育方式,如鼓励、表扬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3. 社会教育:加强社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的逆反心理得到了明显改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上,小明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互动良好。
2. 遇到老师提问,小明能够认真回答,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
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王燕妮)
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记一位优秀生逆反心理转变历程导语: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自身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
一、背景资料王某某,就读九年级7班,男,14周岁,外地生,他是我班一个成绩中上的男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情绪化,好表现自己,该生属男生中的早熟型,已进入青春期,且已有青春期逆反心理,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叫他干的事偏不干。
其父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但家庭条件还是挺不错的。
但是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有很大的原则上的分歧。
其母亲一切任其自由发展即可。
其父亲则认为从小要打好基础没。
两人经常为这个问题发生分歧。
二、案例分析1.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与“原有的理所当然的观点或行为”发生背离的内发的反向力量,在现实中表现为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
通俗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你说正,却使我产生一种负的感觉,你本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
其实逆反心理也并非中学生所特有,它往往隐藏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2.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2014年下半年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作业上述案例中的王某属于自主逆反心理的表现。
自主逆反在一些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究其原因:其一,与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有关。
一方面青春期的少年,其心理发展处于依附与反抗的矛盾之中,随着独立性及成人意识的增强,他们需要学校和家长给自己自由思考活动的空间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成人感、自尊心的需要。
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希望别人将自己当小孩看,他们反抗成人的约束,以表现自己已经长大,因而更容易产生“自主冲动”以至“自主逆反”。
所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会让父母感叹:“这孩子真长大了,连我们的话也不听。
初中叛逆期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小明,男,14岁,初二学生。
小明在初中阶段,正值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很多变化。
他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经常顶撞老师,学习成绩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面对小明的叛逆行为,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十分困扰。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小明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家庭教育主要以物质满足为主,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关爱。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于严厉,缺乏耐心,导致小明对父母产生了抵触情绪。
(2)家庭关系紧张。
小明父母经常因为琐事争吵,家庭氛围紧张,小明在这种环境下,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2. 学校因素(1)教师教育方式单一。
小明所在班级的教师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同学关系紧张。
小明在班级中与同学关系紧张,部分同学故意排挤他,导致小明在班级中感到孤独、无助。
3. 社会因素(1)网络诱惑。
小明在网络上接触到了很多不良信息,导致价值观扭曲,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2)社会不良风气。
小明所在社区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如赌博、打架等,对小明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教育对策1. 家庭教育(1)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2)改善家庭关系。
家长要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学校教育(1)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3. 社会教育(1)加强网络监管。
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2)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教育效果通过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小明的叛逆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
逆反优秀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是一名初中生。
他在学习上成绩优异,但性格叛逆,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
父母为了纠正小明的逆反行为,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不佳。
二、案例分析1. 逆反心理的原因(1)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立意识,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2)小明在家庭中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如学习压力、父母期望等,导致他产生逆反心理。
(3)小明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矛盾加剧。
2. 教育措施(1)尊重小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尊重小明的独立意识,给予他适当的自主权。
同时,父母要关注小明的内心需求,关心他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调整教育方式,关注小明身心健康父母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关注他的身心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小明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解决问题。
(3)开展心理辅导,缓解逆反心理父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小明缓解逆反心理。
心理辅导师可以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小明成长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定期沟通,了解他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共同解决小明的问题。
三、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逆反心理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开始尊重父母,与家人和睦相处。
在学习上,他更加努力,成绩稳步提升。
同时,他积极参与各类活动,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四、启示1.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 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4. 针对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2篇案例背景:小明,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在小学时一直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
然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小明开始出现了一些逆反行为,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
青春期逆反行为的案例分析
青春期逆反行为的案例分析引言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上出现巨大变化的阶段,年轻人往往在这个时期表现出逆反的行为。
逆反行为指的是年轻人对权威、规则和传统观念的反抗和不接受。
本文通过分析一些青春期逆反行为的案例,旨在更好地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青春期逆反行为案例一:学校逃学某中学学生小明,在青春期逐渐表现出厌学和逃学的行为。
他经常缺课,并因此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批评和处罚。
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小明的逃学行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 学业压力:小明在学校面临很大的学业压力,他感到自己无法应对。
逃学成为了他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2. 自我认同问题:小明在青春期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进行探索,他通过逃学来彰显自己的独特性和对规则的反叛态度。
青春期逆反行为案例二:家庭冲突某高中生小红和父母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她表现出明显的逆反行为。
我们对小红的家庭环境进行了调查,并找到了冲突的几个主要原因:1. 沟通问题:小红和父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她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忽视和无法被理解。
2. 家庭压力:小红的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给了她很大的压力。
她通过逆反行为来表达自己对这种压力的反抗。
青春期逆反行为案例三: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一些青少年会在青春期表现出违法和不道德的行为。
我们分析了一个贩卖毒品的案例,找到了以下原因:1. 社交影响:这些青少年身边的朋友圈存在负面影响,他们受到了错误价值观的引导。
2. 自我认同问题:这些青少年在逆反行为中试图找到自己的价值和身份,但却选择了错误的途径。
结论青春期逆反行为的原因复杂多样,常常涉及到情感、心理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和支持年轻人。
教育和家庭环境的改善、良好的沟通和引导,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都是减少逆反行为的重要因素。
以上仅为对青春期逆反行为的案例分析,不能泛化到全体青少年。
对于个体青少年的逆反行为,应该进行个案分析,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
青春期逆反心理案例
案例一青春期逆反心理1、基本情况吴某学习成绩中上,但逆反心理强烈,与父母情绪抵触,与教师反驳讲理。
2、原因分析吴某的情况是典型的逆反心理问题,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父母从事旅游事业,工作很忙长期在外。
和孩子交流少,遇到问题就斥责、谩骂孩子;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只关心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
在教育孩子问题,两人观点不同。
(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
吴某家小区里有一些品行不端的少年,抽烟、喝酒、打架。
常与这些年龄比他大、习惯不好的人交往,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并以他们为榜样。
(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这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3、解决方案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探讨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这一阶段的孩子。
给家长推荐几本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其次,经吴某做心理疏导。
①了解自己,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
②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③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④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
⑤经常找教师谈心,把教师当朋友。
4、小结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学会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老师、家长,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
还应把握自己,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家长的教育,遇事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展现自我价值。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作者:陈松所属班级:斤狮初级中学二(2)班2010.1.18完ǔ,个子不很高,喜欢打乒乓球,比轿有个性,有些于众不同的想法,脾气不太好,很冲,像他的名字,而且习惯很不好,迟到,经常不写作业(但成绩还可以班里10名左右),不打扫卫生,还喜欢跟女同学闹,初一时空无人愿意跟他同桌,初二的任课老师对他评价都不很高,作为班主任他是我心头的一块心病,算是我工作中的问题学生。
所以对他关注一直以来相对轿多,但在他看来我这似乎是跟他过不去,不管我怎样做他的思想工作,怎样讨好他,他看起来好像从来不知我的情。
坦率的说我们的师生关系不够和谐,他对我的抵抗情绪比轿严重,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着。
首先,完ǔ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生命规律。
从生理上讲,由于初中生生长迅速、身高体重接近成人、精力充沛,容易使他们产生成人感,希望于成年人平等相处,希望心理上的断乳。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现代社会的运转要求初中生更多的跟从成人、更多的接受成人的指导,这样初中生在生理上的需求愈益被社会所忽视或漠视,所以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自然容易滋生蔓延开来。
其次,从完ǔ逆反心理的产生诱因分析主要有三种:1、标新立异。
为了追求心理上自我肯定的满足感,为了让社会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地位,他们往往表现出某种偏执,有意标新立异,以引起别人注意。
完ǔ一方面存在如上所述的心理方面的正常需求,另一方面因为进入初三后任课老师更换,不能短期内得到老师的赏识,甚至逐渐产生偏见,所以标新立异心理越来越突出,直至发展成为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
2、态度上的对立。
很多学生的逆反不是针对于某件事本身,而是来自于老师安排这件事的态度和方法方法让学消费生逆反情绪,主要以“管、卡、压”的方法要求学生,对断乳期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催化剂。
从初三对待处理王冲打乒乓球的事情上,自己的态度就空无考虑王冲作为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而是盲目的“管、压”为主,如果能够提供充足的时间满足他的兴趣,或许王冲不会发展到这样,由此可见,老师的责任何其之大。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逆反心理6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逆反心理反思六
加区三中胡世松
对于性格较内向,特别是上课回答问题情绪更紧张,面红耳赤,语无伦次,言不达意,几乎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更不敢与同学争论问题。
这种心理的形成和家庭生活条件拮据,衣食不如同龄人有关,他说话有轻度口吃,就更缺乏自信心,养成了退缩不合群的心理,不敢主动与人交往,更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
因他不俏皮捣蛋,母亲也管之甚少,交谈不多,只要他在看书,顺其自然。
对他的期望值不高,也使他对自己信心不足。
要求家长每一周每天发现孩子的一条优点并记在本子上,然后读给孩子听,使孩子深刻体会家长的关爱,以增强自信心,增强亲子关系。
家长交谈这篇文章,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气氛。
用充实的精神食粮填补物质的贫乏,使家人对家充满着希望,家长对孩子充满希望,激励他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家庭。
他在老师的帮助及家长的鼓励下,由原来默默无闻的学生兑变为引人注目的学生。
他在这集体的大家庭中感受到了师生的关爱,更感到自己也占了一份空间。
他在大庭广众之下也敢为坚持自己的真理而与人辩论。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逆反心理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案例介绍: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初二学生。
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
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
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
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
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
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
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
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
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这种情况的产生和中学生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同时也和家庭环境以及教师指导等方面有重大相关,因此,分析此个案要充分结合中学生成长叛逆的普遍特征,也要结合李某成长的家庭环境和教师影响的特殊性。
综合考虑,制定辅导措施。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
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
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
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
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
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
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
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加关注和辅导,将导致李某心理成长的不平衡性,从而滋生心理问题,影响她的生活和学习。
辅导方法: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
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个案剖析及对策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个案剖析及对策怀集县职业技术学校----郭忠初中学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期。
在这个年龄阶段,是学生心理最不稳定、最易变化,最易受外来因素影响的时期,一旦教育引导不当,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并扩张,常令家长老师感到难以驾驭,因而亟待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的引导。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偏差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和危害,其产生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做一分析如下:一、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危害案例:初三学生李辉同学在班上,总是喜欢顶牛,常常与老师、同学对着干。
说话喜欢抬扛,总是说出与别人相反的意见,别人说这,他偏要说那,老师要他做那,他偏要做这,以此来表示自已有能耐。
他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对学习失去兴趣,成天说学习太辛苦,上课总是睡觉不听课,作业不完成,有时旷课,对学校进行的思想教育和校纪校规教育,他总是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
经常用“不”来和老师作对。
你问他为什么不交作业,他说不会,不想做;为什么在课堂上睡觉不听课,他说听不明白,他很累。
老师表扬某位同学的成绩好,他偏要说这位同学有这问题、那问题;某位同学评上了三好学生,他总是对别人产生怀疑的否定,但如果那位学生受到了批评和处分,他反而会为其鸣不平。
在家里,他也不服父母的管教,虽然知道爸爸妈妈对他好,爱他,可他总说:“爸、妈,我都这么大了,遇事我有自己的主见,你们不要干涉我行不行?”总是认为爸爸妈妈仍然把他当作小孩来看,而他却希望摆脱爸爸妈妈的监护,要求把自己当成人来看。
遇事抬扛、顶牛,以显示自己的独立主见。
这位李辉同学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在心理上是一种青少年时期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
逆反心理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李辉表现的是一种消极的严重“逆反”心理偏差,他偏要和你唱反调,对着干。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孤僻、冷漠、多疑的病态性格,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使本人信念动摇,对生活失去信心,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容易与父母、老师和同伴产生对立矛盾。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引言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承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
中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
但如何科学,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那么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为了能找到比拟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展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经历,初步得出了结论。
本文就此经历进展阐述。
一、典型案例案例1:王老师任初二年级某班班主任。
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劳动积极,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
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
在一次植树劳动中,这个班分的劳动任务比别的班重了一些,王老师在劳动开场前还发动了一翻:多干一点是我们的荣耀,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
但一些淘气的男生一副反对的表情。
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或是在指导面前表现,使自己多干活。
在老师的要求下,活虽然是干开了,但牢骚满腹。
在挖树坑时把土扬的老高,有的成心把土撒向其他同学,还有的拿树苗撒气。
案例2:周涛,男,初三年级学生。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管教比拟严厉,奶奶却又比拟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
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确实,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
可是,该生站起来的答复却让他懊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答复下列问题!〞他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历的老老师,他照旧微笑着问:“那么你如今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答复的很漂亮!〞可是这个学生并没有买他的帐:“我很笨的,我想不出来,能有什么方法?〞精彩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道遗憾的痕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
作者:陈松
所属班级:斤狮初级中学二(2)班
2010.1.18
完ǔ,个子不很高,喜欢打乒乓球,比轿有个性,有些于众不同的想法,脾气不太好,很冲,像他的名字,而且习惯很不好,迟到,经常不写作业(但成绩还可以班里10名左右),不打扫卫生,还喜欢跟女同学闹,初一时空无人愿意跟他同桌,初二的任课老师对他评价都不很高,作为班主任他是我心头的一块心病,算是我工作中的问题学生。
所以对他关注一直以来相对轿多,但在他看来我这似乎是跟他过不去,不管我怎样做他的思想工作,怎样讨好他,他看起来好像从来不知我的情。
坦率的说我们的师生关系不够和谐,他对我的抵抗情绪比轿严重,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着。
首先,完ǔ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生命规律。
从生理上讲,由于初中生生长迅速、身高体重接近成人、精力充沛,容易使他们产生成人感,希望于成年人平等相处,希望心理上的断乳。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现代社会的运转要求初中生更多的跟从成人、更多的接受成人的指导,这样初中生在生理上的需求愈益被社会所忽视或漠视,所以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自然容易滋生蔓延开来。
其次,从完ǔ逆反心理的产生诱因分析主要有三种:1、标新立异。
为了追求心理上自我肯定的满足感,为了让社会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地位,他们往往表现出某种偏执,有意标新立异,以引起别人注意。
完ǔ一方面存在如上所述的心理方面的正常需求,另一方面因为进入初三后任课老师更换,不能短期内得到老师的赏识,甚至逐渐产生偏见,所以标新立异心理越来越突出,直至发展成为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
2、态度上的对立。
很多学生的逆反不是针对于某件事本身,而是来自于老师安排这件事的态度和方法方法让学消费生逆反情绪,主要以“管、卡、压”的方法要求学生,对断乳期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催化剂。
从初三对待处理王冲打乒乓球的事情上,自己的态度就空无考虑王冲作为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而是盲目的“管、压”为主,如果能够提供充足的时间满足他的兴趣,或许王冲不会发展到这样,由此可见,老师的责任何其之大。
3、挫折感。
完ǔ的挫折感主要来自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小学初一的班主任老师很宠爱他,初二更换的新任课老师和我都不太欣赏他,甚至对他有偏见,导致来自老师的这种关注落差太大。
所以岁ǔ本能的做出反应,一方面为了获取老师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为了掩饰心理上的不自信,便采取这种极端的方法和老师对话。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做:
1、引导学生认识逆反心理的客观性。
让学生认识到初中时期出现逆反心理和行为是一种生命现象和声明规律,但是不要纵容自己,更不要过分责怪自己,要想方设法的超越这一生命局限。
2、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
此年龄段的学生迫切渴望于成年人平等相处,当老师于学生发生冲突时,不要一味的要求学生承认错误,老师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公正、正确,并设法让自己静下来,坦诚的向学生承认错误,同时指出学生的问题,才干保证师生的正常沟通。
3、不要运用高压手段处理逆反心理和行为。
学生的逆反行为发生正是出于对师长的不满和愤怒,压服和威胁虽然一时可以使反抗行为减少,但是却增加了学生的愤怒,使以后更容易再度产生逆反行为。
4、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初中班主任在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时,不要讽刺挖苦学生,因为学生在自尊心受损时,往往会采取反抗行为进行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