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性个体经验的言说——论玛丽·雪莱的《玛西尔达》

合集下载

突破男性叙述藩篱之下的顺从——玛丽·雪莱《玛西尔达》中的女性叙述

突破男性叙述藩篱之下的顺从——玛丽·雪莱《玛西尔达》中的女性叙述
说 定性 为一 部 自传 题 材 的 小 说 。
父权 制 的文 学 传 统 和 男性 叙 述 话 语 , 叙 述 方 面显 现 得孤 独 和 沉 默 , 在 欠 缺 叙述 的 主动 性 , 缺乏 足 够 的叙 述 权 威 。
从叙 述 人物 构 建 来 看 , 玛 西 尔 达 》1的 女性 人 物 依 然 具 有 父权 《 ,
的 殳性 叙 述 声 音 , 从 小 但 兑的叙 述 特 来看 , 性叙 述 还 足 离 不开 女
对 沉 重 的精 神压 力 , 西 尔 达 选 择 逃 到 荒 原 里 , 玛 存孤 独 巾 寻 求 自我 的救 赎 。 《 西 尔 达 》叙 述 的 故事 在 一 定 度 h影射 了作 者本 人 的 玛 ‘ 经 历 ,比如 , 丽 ・ 莱 的 母 亲一一 著 名 的 女权 主义 者玛 丽 ・ 尔 玛 雪 沃 斯 通 克 拉夫 特 ——也 是 在 分 娩 后 不 久便 离 世 , 此 很 多评 论 家将 小 闪
社 会 中 男性 主 流 文 学 叙 述 传 统 的 理想 形象 的主 要 特 征 。吉 尔波 特 和
二 、 文本外的女性叙述 : 女性作者玛 丽 ・ 雪莱的叙述权威
从 叙 述 学 的 角 度 来 看 ,玛 西 尔 达 》 于 单 一型第 一 称 叙 述 者 《 属 人 的小 说 , 用 的 是 书 信 体 的 叙 述形 式 , 述 青 为 玛 两尔 达 , 采 叙 受述 哲 为

个角 度 来 看 , 况叙 述 内容 冲击 了父 权 制 社 会 的道 德 底线 , 果一 小 如
的 了解 仪 限于 《 兰 肯 斯 坦 》 她 的 其 他 作 品 鲜 有 人 关 注 。《 西 尔 弗 , 玛 达 》 M t id ) 玛 丽 ・雪 莱在 《 兰 肯斯 坦 》 后 写 成 的 , 书 时 (a h 1 a 是 弗 之 成

苏珊·兰瑟个人型叙述声音理论微探

苏珊·兰瑟个人型叙述声音理论微探

苏珊·兰瑟个人型叙述声音理论微探摘要:苏珊·兰瑟是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创始人之一,她首先提出将结构主义研究与性别研究联系起来,在文本研究中不仅关注其叙事结构,也关注文本内容,为文本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拓宽了经典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道路,在文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对其著作《虚构的权威》一书中个人型叙述声音进行理论微探,对小说解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苏珊·兰瑟;女性主义叙事学;文本研究;个人型叙述声音中图分类号:I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1)02-0078-03(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美国学者苏珊·兰瑟(Susan nser )是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开创人之一。

她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独创性在于她区分了作者型叙述声音、个人型叙述声音和集体型叙述声音。

其中个人型叙述声音在表达女性权威方面最为不利。

原因在于:在男性主导的社会权力中,女性的个人型叙述声音在讲故事的行为或是通过讲述的故事所建立起来的自我形象违背社会公认的女子气质时,她就会有被读者抵制的危险;女性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因为展现自我美德或是缺陷会受到社会诟病;由于男性作家笔下已经建构的女性叙述声音的存在,不可避免地男女作家就谁是女性个人型叙述声音的权威会展开竞争。

所以女作家在写作时采用了多种手段表达个人型叙述声音所展现的女性权威。

一、自我缄默之声在《虚构的权威》这本书中,兰瑟重点分析了17世纪到20世纪欧美女作家作品中的叙事策略。

17、18世纪的小说都避免把私人的声音公开化,在书写女性权威方面十分有限,女性公开向大众发出自己的声音那更是不可能的。

正如露丝·伊里盖(Luce Irigaray )所言:“有了声音(voix )便有路(voie )可走。

”显然这一时期的女性根本无路可走,她们只能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庸,公开的话语只属于男性,恰当来讲是白人男性。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超越边界:玛丽·雪莱小说主要女性形象分析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超越边界:玛丽·雪莱小说主要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在被埋没了一个多世纪之后,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雪莱 (1797–1851)近年来开始受到西方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在中国对她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尽管其作品所体现的伦理哲学总是晦涩难懂,玛丽·雪莱对罗曼蒂克的理想主义及个人主义中隐藏的破坏与悲剧因素的批判态度却清晰可寻,对在这二者并存的社会生活中的女性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关注。

她的思想精髓可透过其小说的主要女性人物大致捕捉到:在珀西走进玛丽生活不久,她的创作生涯也随着她的传世之作《弗兰肯斯坦》揭开了序幕。

在这部哥特式科幻小说中,玛丽·雪莱创作了一位可爱、勇敢的阿拉伯女性莎菲。

玛丽·雪莱对莎菲凭借果敢与勇气跨越语言、地域、种族与性别界限的反抗形象的塑造,使她与这部作品中那些自困于精神“内室”的柔顺女性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做出自我的选择仅仅只是第一步,此后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亲人幼子的相继离世迫使玛丽·雪莱认识到现实的力量与残酷。

然而,逆境却使她的笔锋更为犀利。

在她的下一部作品《玛蒂尔达》中,玛丽·雪莱重写了失乐园的故事,揭穿了乐园幻象的本质,在否定残缺的乐园的同时也否定了同样残缺的反叛者撒旦。

然而这部极具独创性的作品因为乱伦与弑父的主题直到玛丽·雪莱死后百年才得以发表。

于是玛丽·雪莱转而创作历史小说,创造了两位光彩照人的女性尤莎内兹亚和比阿特丽斯,将她们的生活追求与不幸遭遇写入十四世纪历史人物卢卡亲王卡斯特鲁希欧的故事中,在那里她们因为才华、自我意志以及不愿向占据统治地位的男性妥协而失去生活的空间。

玛丽·雪莱借这两位女性向自己所处的性别歧视的社会发出了大胆的道德谴责。

这部作品与她此后创作的另两部作品都没有给玛丽·雪莱带来成功,因为她与十九世纪英国社会所界定的女性及女性作家的定义偏离得太远。

珀西·雪莱的亡故更使她的生活变得严峻,然而她战胜了生活的考验,逐渐意识到女性的真正价值。

盖茨非裔文学理论的“她性”研究

盖茨非裔文学理论的“她性”研究

盖茨非裔文学理论的“她性’’研究何燕李摘要:盖茨的非裔文学理论总是采取中性处理的文化策略对待族裔女性的“她文学”、“她文论”和“她传统”,既不具有惯常的父权宰制性,又不同于“男性女性主义者”的过度“她性”,而是在尊崇差异性又维护整体性的基础上打开了一个容纳两性文化身份的生态空间。

这种空间既因安置了“她性”贡献而受到“她们”的认同,又因确立了族裔整体的文化身份而引领“他们”开展“去中心”性自我审视,从而开启了族裔两性之间的良性文化对话,推进了美国非裔文学、文论、传统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盖茨;非裔文学理论;她文学;她文论;她传统在“所有女人都是自人,所有黑人都是男人”的时代,这种文本支撑了黑人文学——一种由“非洲黑人口头文学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学、文论成为主流和族裔文学史、理论形式与主流(欧洲、美国)文学形式结合而生成的全新的、史、文学传统的双重“隐形人”,然而她们中的“一些人很勇独特的文学”⑧。

于是黑人文学文本成为盖茨理论的关注敢”,不仅坚持创造“显性”时刻,还在1970年代掀起了前所焦点,因为“所有的理论都是特定文本的理论”(垒)。

然而,文未有的文学运动。

这场运动导致黑人男性内部对待族裔学史“是一种选择性的记录,哪些作家能够流芳后世,哪些“她性”的态度有了三个向度的分离:第一,坚守父权宰制,被淹没取决于谁在评判他们,并是否记录下这些评论”⑨,谴责黑人女性作品“把黑人男性当成靶子,扭曲他们的形由于长期以来书写美国文学史的那个“谁”——白入,没有象,歪曲黑人两性之间的友好关系,成为种族背叛者”①,代记录黑人文学,因此寻找被掩埋的族裔文学文本成为盖茨表人物有里德(1shnlael Reed)、沃金斯(Mel wa出i璐)、盖尔的理论诉求,而最先满足这种诉求的竟然是“她文本”——(Addi son Ga)rle);第二,抵制“陈旧的性别压迫结构”(2),响哈里特·威尔森(HaITiet E.wilson)的《我们黑鬼》(Our应批判父权的号召,成为集中研究“她性”文学相关贡献的Nig,1859.9)(后文简称《黑鬼》)。

《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墨.《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刘春荣(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玛丽?雪莱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年仅19岁的玛丽?雪莱创作出她的第一部作品《弗兰肯斯坦》,并一举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者认为《弗兰肯斯坦》体现了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并将文本研究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研究相结合,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作品中体现的玛丽?雪莱的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问题关键词:玛丽?雪菜小说《弗兰肯斯坦》生态女性主义思想1.引言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葛德温?雪莱(1797—1851)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女作家,也是浪漫派大诗人珀西?雪莱的第二任妻子.她在19岁时就创作出第一部作品《弗兰肯斯坦》,并且仅凭此部作品就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弗兰肯斯坦》是哥特小说的杰作,同时也被誉为”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小说《弗兰肯斯坦》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颠覆了传统的叙述手法.最早表现造物主和创造物之间矛盾冲突的主题.奠定了后世科幻小说的基调,表达了对他者如何介入主流社会,科技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等(霍晓珊,2006,3).这部小说的多重价值,值得学术界去发掘,但是在国内却长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国内出版的许多介绍英国文学史的书籍中,对于玛丽?雪莱及其《弗兰肯斯坦》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只字未提.在国内的学术研究领域,作家玛丽?雪莱和她的作品《弗兰肯斯坦》几乎一直被”边缘化”.《弗兰肯斯坦》的主人公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年轻科学家.他热衷于生命起源.试图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在实验室里,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最终用死尸制造出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即使木乃伊转世也不如他那么吓人.在惊恐与厌恶之下,弗兰肯斯坦丢下刚刚获得意识和生命的怪物仓皇离去,随后大病一场.被弗兰肯斯坦抛弃的怪物从实验室逃出,独自流浪于人间.起初,怪物心地善良,对人类充满善意和好奇,并努力接近和帮助他们,希望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关爱.但是人们却因为他那丑陋的外表歧视, 害怕,厌恶他,甚至殴打和攻击他.最终,怪物绝望地意识到自己永远也不能被人类接受,永远也不会成为人类的一员,由此决定报复弗兰肯斯坦.他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并嫁祸于仆人贾斯汀,然后谋杀了弗兰肯斯坦的朋友克莱瓦尔和弗兰肯斯坦的新婚妻子伊丽莎白.出于愤恨,弗兰肯斯坦开始追杀怪物.最后.在追杀怪物的途中,弗兰肯斯坦在极度的痛苦和懊悔中死去.怪物来到弗兰肯斯坦的尸体前宣告他将自焚.结束这所有的罪恶.自1818年问世以来,《弗兰肯斯坦》一直受到西方文学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进入20世纪之后,《弗兰肯斯坦》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批评家进行文学批评的对象.因此相关研究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主要可分成两个方面:文本研究和作家生平研究.但在中国《弗兰肯斯坦》长期以来并未受到重视.学术界对于《弗兰肯斯坦》进行的专题研究也相对较少.但是,进人21世纪以来,确切时间是2003年以来,中国对《弗兰肯斯坦》的研究热度急速上升.我于2011年3月14日在中国知网的学术文献总库进行检索.结果显示:自2003年以来已有25篇硕士论文和80余篇期刊学术论文专题研究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这些论文主要从与英国浪漫主义的关系,叙事策略,宗教,伦理道德,生态批评,女性主义角度研究这部作品.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和批评家已经从多个角度对《弗兰“奶奶”中弹后,零聚焦全知叙述者展示了她的内心呐喊:”这就是死吗?我就要死了吗?再也见不到这天,这地,这高粱,这儿子,这正在带兵打战的情人?枪声响得那么遥远, 一切都隔着一层厚重的烟雾.豆官!豆官!我的儿,你来帮娘一把,你拉住娘,娘不想死.天哪!天……天赐我情人,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梁般充实的生活.天, 你既然给了我,就不要再收回,你宽恕了我吧.你放了我吧! 天,你认为我有罪吗?你认为我跟一个麻风病人同枕交颈,生出一窝瘸皮烂肉的魔鬼,使这个美丽的世界污秽不堪是对还是错?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但我不想死……”⑥通过上述内心透视.活脱脱展示了一个敢爱敢恨,性格鲜明的女性心灵.我们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她对生命的留恋,对现实幸福生活的不舍.甚至可以感受到她对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的复杂的感受:悔恨.忏悔,无助,不满和反抗,等等.而所有的这一切内心活动,作为亲历者”我父亲”是无法知道的,因此.作者用了无所不知的叙述方式,以一个高于故事之外的人物的身份来叙述,他以上帝般的眼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看到他们心中所蕴含的一切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红高粱》独特而新颖的叙述手法,叙述主体与视角的变换,使故事时近时远,时真时幻,结构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人物血肉丰满,使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永久的魅力.注释:①③莫言,王尧.莫言王尧对话录.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155,139.(谭君强.叙事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58.④⑤⑥⑦⑧⑥⑩莫言.红高梁家族.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4.1:1,8,3,51,56.(⑩⑩谭君强.叙事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83.93.⑩李江梅.叙述视角越界的”陌生化”创作效果.批评与阐释?当代文坛,2007,(4):126.⑩刘俐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2.参考文献:『1]谭君强.叙事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2]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3]莫言.红高粱家族.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1.『4]刘俐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5]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肯斯坦》进行了专题研究,这些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弗兰肯斯坦》的理解,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尽管学者和批评家们已经从多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剖析和解读,而且近年来,随着生态主义批评理论的不断发展.一部分学者开始将其评论焦点转向对小说的生态批评.但是多数评论仅集中在生态主义或女性主义等较为单一的视角上,几乎没有评论运用一种相对综合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弗兰肯斯坦》进行专题研究的论文或专着,我尚未发现.有鉴于此,我尝试从这一角度解读文本,期望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丰富和拓展对《弗兰肯斯坦》的研究.我认为《弗兰肯斯坦》体现了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此把文本研究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研究相结合,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作品中体现的玛丽?雪莱的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问题.2.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生态女性主义诞生于2O世纪7O年代末80年代初.”生态女性主义”一词由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索瓦?德?奥波尼(Francoised’Eaubonne)于1974年在其着作《女权主义或死亡》(FeminismOULaMort)中首次提出(DeborahL.Madsen.122)她首次在女性和自然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把女性主义和生态批评相结合,形成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它既是一种女性主义理论,又是一种生态主义理论,还超越了这两者.一方面,生态女性主义者看到了父权制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与共性,对以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的二元对立思想为核心的人类中心主义与男权中心主义进行批判.并且指出生物圈中人类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人类只是生物圈的一部分,人处于自然之中.离不开自然并提出了两性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另一方面.生态女性主义又吸取了生态学的精髓,强调女性与自然的联系.自然循环往复生产物产,孕育和滋养万物,养育众生.女性用自己的身躯生儿育女.以其乳汁哺育子女.自然与女性都担负着孕育,滋养和关爱生命的责任.她们之间的这种明显的联系,使得女性天然地与自然接近,比男性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女性在潜意识中有着一种与自然的亲近感,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决定了她们具有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关爱人类未来的天性.”我们知道我们自己是由大地构成的,大地本身也是由我们的身体构成的,因为我们了解自己.我们就是自然.我们是了解自然的自然.我们是有着自然观的自然.自然在哭泣,自然对自然言说自己”.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家苏珊?格里芬如是说.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女性和自然遭遇着相同的命运.都是被压迫的对象,被边缘化的他者.生态女性主义者呼吁终结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统治,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男女两性的和谐.如果以上述理论作为切入点对《弗兰肯斯坦》进行解读,不难发现,玛丽?雪莱在书写弗兰肯斯坦制造怪物,怪物的命运和小说中其他女性的命运过程中,巧妙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女性与自然的联系,通过刻画父权制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强有力地讽刺和鞭挞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表达出玛丽?雪莱对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相互依存,相互关爱,和谐平等的美好愿望.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无视自然规律,逆自然规律而行.由死到生,用死尸造人.并且在造人的实验过程中,一些有生命的小动物也成了他的试验品.这种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行为.同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身上集中体现出父权制社会男性中心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篡夺了女性的孕育生命的生物角色和他对小说中其他女性的态度.而弗兰肯斯坦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导致的结局是被自己的创造物——”怪物”——毁灭.我认为,怪物有另一层隐喻,即女性.怪物是被边缘化的女性的代言人.小说中充斥着造物主和创造物之间的紧张冲突.与这种冲突相对应的是大自然的静谧安详.在小说中,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穿插于令人紧张的故事情节之中.迷人的海上风光,醉人的日内瓦山水风景,探险者对奇幻航程的痴迷,大自然是那么雄奇,是那么壮丽.是自然使得弗兰肯斯坦的紧张的情绪得以释放,得以舒缓,是自然疏导了他的焦虑和痛苦,是自然哺育,拥抱了怪物.只有在自然的怀抱中,怪物才可以享受到些许从容与安宁.自然总能给人以力量与安宁.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女作家的精神向往.3.男人与自然弗兰肯斯坦对自然科学有着几近变态的痴迷与癫狂,热衷于生命起源,试图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他试图改写自然, 逆自然规律而行,赋予无生命的物质以生命.使人起死回生. 他”被自我思维天性驱使着去窥视自然的法则”,而他就是”那个法则的中心”.他渴望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秩序:”将有新的物种把我奉为它们的造物主,无数幸福,完美的生命将因我应运而生.我将……更有权力获得我创造的生命的感恩之情.”他创造的新的物种将以他为中心,完全听命于他,为他服务,根本没有考虑过新物种自己的未来,这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更何况在造人的实验过程中.一些有生命的小动物也成了他的试验品.在他的跟里,这些小生命只是为他所用的工具.弗兰肯斯坦创造出有生命的巨人之后,却把他称为”怪物”,将其遗弃,后来还追杀他.这样,弗兰肯斯坦又一次违背了自然法则.自然使生命诞生后,还要哺育和滋养他们,女人诞下婴孩后,还要以其乳汁哺育,关爱他们.这是因循自然规律.弗兰肯斯坦却不负责任地,毫无爱心地将创造物弃之于人世,制造了生命,却不懂得付出”责任”与”关爱”,结果是招致创造物的毁灭.弗兰肯斯坦遗弃怪物的原因貌似是怪物的丑陋外表,实则是怪物过于强大,使他恐惧,超出了他的驾驭范围.怪物就是自然(至少是自然的一部分).由于滥用科学知识,弗兰肯斯坦不但没有能够掌控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反而受到自然的报复但是,在弗兰肯斯坦造出怪物之后,在怪物杀害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之后,弗兰肯斯坦都选择躲避于自然,寻求自然的庇护.自然使得弗兰肯斯坦的紧张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得以舒缓,是自然疏导了他的焦虑和痛苦,使他体验到短暂的“一丝愉悦”.4.女人与自然怪物,指与正常的,被社会认同的行为或性格相背离的事物(见《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在当时的社会里,那些违背了正常的,被社会认同的行为,违背了社会习俗的女人会被妖魔化,被称之为”妖女”或者”怪物”.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就曾说:”女人,在某种意义上,是畸形的.”“妖女”本质是那些具有独立人格和思想,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妇女,她们拒绝扮演父权制为他们规定好的第二性角色:不仅如此.她们勇敢地反抗并试图取得男人们也享有的稳定,传统的位置.(李维屏, 154)(这可以说是父权文化惧怕并制约妇女的真正原因).在整个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欧洲.人们认为:”一个有思想有思维能力的女性会对社会秩序造成威胁”因此,在当时,具有独立思想,举止行为不合既定的社会习俗的女性被称为”怪物”并且遭到社会排斥和压迫.《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刚一出生就被赋予了”怪物”的称呼,他没有名字.名字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没有名字,意味着身份,地位的丧失.因此,怪物注定了一生都要为身份,地位的寻求而奋争.怪物刚刚获得生命就被造物主抛弃,他是在自然的哺育和保护下生存和成长的.他渴望人类的认同,尊重和关爱,但是,每当他试图接近人类,出现在人类社会时,遭到的却是人们的恐惧,歧视,厌恶,殴打和攻击.怪物寻求的只是一个生命体的基本权利,对他来说,却是遥不可及的事物.最终,怪物选择了反抗和报复.他的报复欲源自对正常人性生活的爱,是爱导致疯狂杀戮.在《弗兰肯斯坦》中,通过怪物自己的叙述.玛丽让怪物开口说话,怪物表达了对自己的悲惨命运的愤怒,并且为自己的“罪行”辩护.通过怪物之口,玛丽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感慨. 对女性身份地位的痛苦和寻求.透过怪物,玛丽展现出对女性命运及其前景的关切与思索.怪物变成了被歧视和压迫的女性的代言人.怪物一生都依偎在自然的怀抱中.他被遗弃于人世,却被庇护于自然;他是人类的弃儿,却是自然的孩子.自然拥抱了27■墨VP壳理论与几个特殊的现代汉语动词结构赵莉莉(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外语系,广东佛山528225)摘要:最简方案代表着乔姆斯基对极度概括又极度简单的完美句法的追求,主张以经济性为原则.用一套最简单的规则和表达式来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本文用最简方案框架下的VP壳理论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动词复制句及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三种比较特殊的动词结构.结果发现形式各异的现代汉语动词结构都可以用VP壳作出统一的解释.关键词:VP壳理论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动词复制句名词活用为动词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最简方案作为转换生成语法的最新发展.致力于简化语法系统的构成及运作过程.其体现在动词上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将语言的所有动词结构表征纳入到一个VP壳(VPshel1)结构当中之前的研究已经将VP壳广泛应用于对多种英语动词现象的底层结构分析当中,体现了其强大的理论解释力.大大简化和统一了英语动词的句法结构.鉴于普遍语法本质上是全人类所特有和共有的,也为了更好地理解vP壳理论,本文从现代汉语的几个较特殊的动词结构人手,希望借助VP壳结构发现在汉语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之下也存在统一的逻辑式.一,VP壳及轻动词假设VP壳结构是在X阶标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起来的.X阶标理论是管辖约束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说之一,主张句子中所有的句法关系都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x阶标双向分叉结构去表征但x阶标结构所规定的每个节点管辖不超过2个分支的原则,却在描述如图(1)这种英语双宾语结构时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它无法对含有两个补足语的及物动词词组进行合理表征./卜,/l\V}1NP2e口ta/p;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简方案提出了VP壳和轻动词假设,指出像give这样的动词实质上并不仅仅是一个动词.它是两个动词的套壳结构.上层动词结构的中心词是一个没有语音形式,语义弱的轻动词(1ightverb),下层动词结构才是以动词give为中心的词组,两个VP结构必须套合在一起使用.这种结构被形象地称作VP壳.有了VP壳,图(1)的双宾语结构就可以满足X阶标理论的双向分叉结构表征原则,如图(2).(2)/’\/,D\v,mf//\DPt…………..tpfese~根据VP壳所描述的英语双宾语动词结构的生成过程,动词give首先与其补足语DPapresent进行合并,形成一个v’.该V’又与其指示语DPtheteacher合并生成一个下层动词结构VP,VP再与抽象的带有使动意义的轻动词合并生成上层的v结构.VP壳结构里的轻动词?并不是一个词汇语类而是一个具有强语素特征的词缀,它无法独立存在.必须触发原本位于下层VP中的动词give上移并嫁接到该语素上形成合并动词.give移走后在原来位置留下语迹t.give与轻动词组合形他,给予他抚慰,力量和生存的勇气与心灵的安宁.自然为怪物提供物质资料和精神养料.怪物刚刚出生就被造物主弗兰肯斯坦遗弃.是自然——森林一~”收养”了他,为他提供了食物,水和庇护之所,满足了他的生理需求.当怪物走出森林受到人们的厌弃和攻击后躲避在”小棚”,在某种意义上,他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从自然中获得食物和心灵的抚慰.当被世上”最善良”的人抛弃后, 他选择了反抗.这时,他流浪于人间,藏身于自然.最后,怪物在北极找到了回归——自然.北极是一片尚未被人类”开发”“践踏”的自由乐土.一片自然自在之地怪物最终向北极进发,揭示出他完全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渴望.5.结语《弗兰肯斯坦》是对人类未来的预言,是玛丽?雪莱对人类未来的预见性的思考,并通过《弗兰肯斯坦》展现出她对女性命运及其前景的关切和思考.玛丽?雪莱以其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人们在以人类为中心,物为我用的思想的怂恿下,盲目地无限制地追求科学知识去征服自然,对人类未来可能导致的后果一一为自己所毁灭:父权制社会在男性中心的思维模式下,对女性获得认可与关爱的渴望淡漠和压迫,使女性被边缘化,最终会迫使女性选择反抗之路,貌似可能性的结局——同男性一起毁灭.人类,特别是女性,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玛丽.雪莱的作品是否穷尽了科学造人的困境和女性的困境并且给出了确切的回答了呢?人类的结局和女性的结局只能是毁灭吗?我认为,玛丽暗示出一条回归和谐之路:沃尔顿的”回归”预示着人类未来和女性未来的希望在弗兰肯斯坦的故事的震慑下,在弗兰肯斯坦的劝谕下“你要在平静的生活中寻求幸福,尽量避免野心的诱惑”.沃尔顿开始重新思考他的北极探险之旅,最终他节制了征服自然的欲望,选择了回归.回归故里,回归自然,回到他亲爱的姐姐玛格丽特的身边,回到他怀有千种柔情,万般挚爱的女性身边.玛格丽特,这部小说的隐形人,一直被边缘化的他者,一直是沃尔顿孤寂旅程的倾诉的对象,心灵停靠的港湾,给他以勇气和安慰.”我亲爱的姐姐,既然我们的船正朝英格兰,朝着你的方向进发,那我也没什么好沮丧的.”沃尔顿归来了,回到与自然自由自在的状态,回到了玛格丽特的身边,由此,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实现了和谐.参考文献:1]玛丽?雪莱着.丁超译.弗兰肯斯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霍晓珊.弗兰肯斯坦对身份的寻求与认同.硕士论文期刊网,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6,3.『3]李维屏.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54.『4]DeborahL.Madsen,FeministTheoryandLiteraryPrac. tice,122.(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观

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2014级史晨霞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时兴起,始终贯穿了对父权社会传统的反抗。

它综合借鉴了20世纪各种批评理论经验,发展成自己的批评模式。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有英美派和法国派两个流派,共同经历了从重在批判男权文化到深层发掘分析女性作家作品再到突破文本限制,反思两性关系的发展历程。

这一批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在国内掀起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热潮,并在文学创作与批评实践中形成并发展了自身的特点。

要了解20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发展,首先必须对当代女性主义的先驱——女权主义有所认识.追溯女权主义的源头,不能忽略人类的发展历史。

人类世界和人类文明本是由男性女性共同形成,男女性理应处于平等地位。

但千百年来,女性一直被束缚于男权社会的罗网中,无论在古希腊、基督教的文明里,还是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女性的身份始终是处于边缘化的被压抑地位.在长达数千年的压抑与沉默之后,女性意识觉醒,妇女起而反抗,女权运动随之掀起一次又一次浪潮.一般认为,欧洲文艺复兴是妇女思想解放的肇端。

文艺复兴倡导的个性解放与自由平等对中产阶级妇女产生了重要影响,鼓舞了妇女争取平等的愿望。

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兴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妇女解放运动,这是女权主义的真正开始。

在这一历时约70年的女权运动中,妇女高喊男女平权的口号,强烈要求政治与社会地位的平等,最终以妇女获得选举权而胜利告终。

进入20世纪,西方女权运动又掀起了两次浪潮,分别发生在六七十年代和80年代末,经历了从主张女性存在的特殊性和性别的差异性到要求多元化的差异取代男女对立的发展过程,从形而上学的男女二分法推进到温情、友谊的新的文化政治话语。

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不能等同,但可以认为,女性主义源起于女权主义,是由女权主义的不断发展衍变而来.“女权主义”代表了早期妇女争取男女平权的斗争,而“女性主义”则注重“性别意识”和文化建构,是从文化批判的立场出发的.1、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的背景与理论发展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运动促进了左倾学术思潮在欧美的蓬勃发展,于此同时,西方正掀起第二次女权运动的浪潮,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就在这一时期兴起。

浅析玛丽·雪莱的浪漫主义观念

浅析玛丽·雪莱的浪漫主义观念

浅析玛丽·雪莱的浪漫主义观念作者:陆烨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35期摘; ; 要:《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的代表作,既是一部哥特式小说,也是西方公认的第一部科幻小说。

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小说具有许多浪漫主义的因素,同时揭示了个人主义追求与社会秩序、传统价值观之间的矛盾。

本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弗兰肯斯坦》中的浪漫主义因素、人物形象设置和对浪漫主义时期盛行的个人中心主义思想的批判三个角度来分析玛丽·雪莱的浪漫主义观念,形成对作家思想的认识。

关键词:玛丽·雪莱; ; 弗兰肯斯坦; ; 浪漫主义观; ; 个人中心主义玛丽·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女作家,是诗人雪莱的第二任妻子,同时也是哲学家威廉·葛德文和著名女权主义者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的女儿。

拥有众多头衔的她似乎就是为文学而生,其代表作《弗兰肯斯坦》(又名“科学怪人”)是哥特小说的代表作,更是西方第一部科幻小说。

自1818年发表后,这部作品受到诸多关注,之后搬上了大荧幕。

《弗兰肯斯坦》中不仅有惊悚恐怖的情节和巧妙的叙述结构,还有作家对科学发展的超前性警示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这些都显示出玛丽·雪莱独特的个人见解和高超的创作技巧。

总而言之,这部作品具有丰富的主题意义与艺术技巧值得分析,同时读者也可以透过这一文本来管窥作家的浪漫主义观念。

《弗兰肯斯坦》讲述了一个人造人的故事。

小说中有丰富的想象、对大自然的歌颂与向往,在人物大段的独白中饱含着充沛的情感,具有许多浪漫主义的因素。

在人物原型方面,小说选择了普罗米修斯这一在浪漫主义时期作家笔下时常出现的英雄人物,但对这一形象进行重塑和反拨,诞生了维克托·弗兰肯斯坦。

借这一主人公,作家表达了对浪漫主义时期盛行的个人中心主义思想进行批判,反对因过度自我提升而忽视对他人的幸福与义务的行为,强调传统的价值观。

综合地看,玛丽·雪莱在这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浪漫主义情怀,也对浪漫主义中的某些问题作出反思。

对女性个体经验的言说——论玛丽·雪莱的《玛西尔达》

对女性个体经验的言说——论玛丽·雪莱的《玛西尔达》

对女性个体经验的言说——论玛丽雪莱的《玛西尔达》阮世勤
【期刊名称】《琼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19)001
【摘要】玛丽·雪莱在《玛西尔达》借助于对女性个体经验的言说,直言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域内外的个体经验的文化困境。

%By speaking on the female experiences of Mathilda,Mary Shelley reveal directly the cultural difficult situation with the patriarchal subjectivity sphere female is entrapped as a living individual.
【总页数】3页(P63-64,62)
【作者】阮世勤
【作者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6
【相关文献】
1.颠覆男权话语,开辟女性领域——评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 [J], 李倩
2.真实言说中的自然与女性——伍尔夫短篇小说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J], 沈渭菊
3.试论《弗兰肯斯坦》中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意识 [J], 魏静
4.玛丽·雪莱《富兰肯斯坦》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J], 李小红
5.从《弗兰肯斯坦》看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J], 张丹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怪物化叙事的延续:玛丽· 雪莱《永生者》的性别建构研究

怪物化叙事的延续:玛丽· 雪莱《永生者》的性别建构研究

怪物化叙事的延续:玛丽雪莱《永生者》的性别建构研究阮世勤【期刊名称】《鸡西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18)002【摘要】玛丽? 雪莱的短篇小说《永生者》,延续了其经典之作《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化叙事.在《永生者》中,通过男主人公温兹自身的叙述,玛丽? 雪莱对小说中的男性人物进行了类似于《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怪物的怪物化叙事,将他们怪物化为《永生者》里的怪物.同时,在女性人物的叙事建构,玛丽? 雪莱也通过对西方父权社会文化的刻板印象叙事呈现,对其中女性人物进行了怪物化叙事.玛丽? 雪莱的短篇小说《永生者》,延续了其经典之作《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化叙事.在《永生者》中,通过男主人公温兹自身的叙述,玛丽? 雪莱对小说中的男性人物进行了类似于《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怪物的怪物化叙事,将他们怪物化为《永生者》里的怪物.同时,在女性人物的叙事建构,玛丽? 雪莱也通过对西方父权社会文化的刻板印象叙事呈现,对其中女性人物进行了怪物化叙事.【总页数】4页(P130-133)【作者】阮世勤【作者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广东广州 5104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相关文献】1.性别形象建构与叙事视觉规训——玛丽·雪莱《看不见的女孩》的性别形象建构[J], 阮世勤2.谱系传承与主体博弈——玛丽·雪莱《洛德尔》的性别身份建构研究 [J], 阮世勤3.怪物化叙事的延续:玛丽·雪莱《永生者》的性别建构研究 [J], 阮世勤;4.玛丽·雪莱《珀金·沃贝克的命运》的性别形象建构研究 [J], 阮世勤5.死亡与涅槃:玛丽•雪莱小说中的母性建构研究 [J], 阮世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域看尼采的两性伦理

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域看尼采的两性伦理

收稿日期:2009-05-10作者简介:何华征(1977-),男,湖南新化人,云南师范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

2009年6月第6卷 第1期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 Bei Three Gr oges Vocati 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une .2009Vol 16 No .1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域看尼采的两性伦理何华征(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2)摘 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对两性关系的本质及其道德内涵的科学揭示,用这种妇女观来审视尼采关于妇女的言论,我们发现,尼采的两性伦理思想,其实质是资产阶级腐朽的男权至上主义。

而对这种思想的批判,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妇女观,促进人类的解放事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尼采; 妇女观; 两性伦理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27/YC -(2009)01-0057-004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科学两性伦理思想的基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根据男女两性关系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整个文明程度。

在马克思主义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列林、斯大林、毛泽东等经典作家均对妇女问题曾有过许多重要的论述。

马克思在《论离婚法草案》一文中,表达了他对两性婚姻家庭的看法,认为谁也没有被强迫去结婚,因此,任何人只要结了婚,那他就得服从婚姻法,而不能听从已婚者的任性随便离婚。

因为那只是一种幸福主义的观点,仅仅想到两个个人,而忘记了家庭。

马克思认为这是不符合伦理要求的。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详实地记载了当时英国工厂中妇女劳工的比重和重要作用,并为妇女的卑下地位而疾呼,认为对妇女的压迫会产生最严重的败坏道德的后果。

妇女除了承担延续人类种族的重任外,还得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担负起甚至高于男人的负荷,毋庸置疑,这是一种十分野蛮和非人道的行径。

mary shelly解析

mary shelly解析

Typical work:Frankenstein
• Frankenstein is Mary Shelley's first works being published in 1818.It is also one of the earliest science fiction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is known as one of the greatest works of 'terror'.
• 浪漫主义作家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枷锁,于
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
绘现实的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
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Influences of the Romantic Movement
Romanticism constitutes a change of direction from attention to the outer world of social civilization to the inner world of the human spirit. In essence it designates a literary & philosophical theory which tends to see the individual as the very center of all life & all experience. It also places the individual at the center of art, making literature most valuable as an expression of this or her unique feelings & particular attitudes & valuing its accuracy in portraying the individual's experiences.

什么是女权主义认识论(

什么是女权主义认识论(

什么是女权主义认识论?*桑德拉·哈丁自1970年以来,发展独特的女权主义知识理论的尝试起源于几个领域。

正如我在第二章提到的,其中一个重要来源是社会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在试图将妇女与性别议题纳入他们既有的知识结构时遇到了困难。

社会科学与生物学领域中的概念图式、以及客观性、合理性、科学方法等处于支配地位的观念体系,在分析性别议题时往往显得非常软弱无力,或者说,在某些方面过分扭曲,乃至它无法辨别出性别歧视的现象和男性中心主义的臆断与信念,更不必说清除它们了。

如果既有的概念图式和研究模型是如此系统地扭曲着这些问题,人们如何能够以此来描述和解释女性生物学或女性的生活呢?受性别歧视与男性中心主义臆断的影响,男性生物学和男人生活的一些重要方面也显示出被扭曲的迹象。

此外,由于女权主义的立场导致它对性别歧视和大男子主义的审视与批评,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它是一种政治运动(作为理智与观察的对立面);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女权主义观点是一种威胁,因为他们声称要为自然与社会关系中的规律及一些潜在的因果关系提供“纯粹的”描述和解释。

自然科学导致了客观性、合理性、科学方法的范例的产生,而这些范例在生物学及社会科学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正因为这样,人们怀疑在生物学及社会科学领域中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和男性中心主义也玷污了自然科学领域。

在第四章,我指出了一些流行的、但又是错误的关于自然科学的信念,这些信念使得女权主义对这个领域所作的中肯的批判变得难以理解。

因而,人们能够轻易地从不同角度得出结论:在现代西方社会中,关于女性和知识的概念――那些在社会上享有合法地位的知识――是在彼此对立中构建而成的。

女性从未被赋予权威的发言权来陈述她们自己或其他人的社会处境,也不能说明应如何改变这些处境。

那些从各种提问而产生的一般性社会知识,从来都与女性对生存的看法无关。

为了说明和改善这一状况,女权主义认识论已经形成了几种相互交锋的理论。

这几种认识论既源于“前女权主义”认识论,又与之形成理论的冲突,因此有必要认真进行区分,明确哪些是女权主义认识论的主张,哪些不是。

浮出历史地表

浮出历史地表

浮出历史地表——女性主义、视角与方法一、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就是寻求女性解放和妇女权益,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瓦所说的“第二性”。

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女性主义认为,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

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当中,男性也受压迫,但是他们是由于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的成员而受压迫,而不是由于是男性而受压迫。

女性则不同,除了因为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等原因之外,还仅仅因为身为女性而受压迫。

女性主义理论是跟西方女权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相联系的,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而逐渐深入人心的。

一般说来,人们习惯于将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延续至20世纪初,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

当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两性的平等,反对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

并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

因为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争取政治权利,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

最终,英美妇女获得了选举权。

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一直持续到80年代。

人们认为,最早起源于美国。

其基调是要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等工不同酬谢。

争取女性在就业、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权利。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理论的学术研究兴起,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批评流派。

长久以来,传统社会以男权意识为中心意识和主流话语,人们在这种意识形态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就是说,人们认为这种描述是千真万确的,是天经地义的。

《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墨

刘 春 荣
( 徽 师 范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徽 芜 湖 肯 斯 坦 》 玛 丽 ・ 莱 的 生 态 女 性 主 义 思 想 弗 : 雪
摘 要 : 丽 ・ 莱是 1世 纪英 国文 学 史上 的 一 位 杰 出的 玛 雪 9 女 作 家 . 仅 1 岁的 玛 丽 ・ 莱 创 作 出她 的 第 一 部 作 品 《 兰 .年 9 雪 弗 肯 斯 坦 》 并 一举 奠 定 了她 在 英 国文 学 史 乃 至世 界 文 学 史上 的 , 地 位 作 者认 为《 兰 肯斯 坦》 现 了玛 丽 ・ 莱的 生 态女 性 主 弗 体 雪
义 思 想 , 将 文 本研 究 和 社 会 历 史文 化 背景 研 究 相 结合 , 过 并 通 文 本 细 读 的 方 法 . 讨 作 品 中体 现 的 玛 丽 ・ 莱的 超 前 的 生 态 探 雪 女 性 主 义思 想 问题 关 键 词 : 丽 ・ 菜 小说 《 兰 肯 斯 坦 》 生 态 女 性 主 玛 雪 弗
一 一
类 生 命 的 奥 秘 , 实 验 室 里 , 过 无 数 次 的 实 验 , 终 用 死 尸 在 经 最 制 造 出一 个 面 目可 憎 、 丑 无 比 的怪 物 , 奇 即使 木 乃 伊 转 世 也 不 如 他 那 么 吓人 。 惊 恐 与 厌 恶 之下 , 兰 肯 斯 坦 丢 下 刚 刚 获得 在 弗 意 识 和 生 命 的 怪 物仓 皇 离去 , 后 大 病一 场 。 弗 兰 肯斯 坦抛 随 被 弃 的怪 物 从 实 验 室 逃 出 , 自流 浪 于 人 间 。 起 初 , 物 心 地 善 独 怪 良 , 人 类 充满 善 意 和 好 奇 , 努 力 接 近 和 帮 助 他 们 , 望 得 对 并 希 到人 们 的认 同和 关 爱 。 是 人 们 却 因为 他 那 丑 陋 的外 表歧 视 、 但 害 怕 、 恶 他 , 至 殴 打 和攻 击他 。 终 , 物 绝 望 地 意 识 到 自 厌 甚 最 怪 己永 远 也 不 能 被 人 类 接 受 , 远 也 不 会 成 为 人 类 的一 员 , 此 永 由 决定 报 复 弗 兰 肯 斯 坦 。 杀 死 了弗 兰 肯 斯 坦 的 弟 弟威 廉 , 嫁 他 并 祸 于 仆 人 贾 斯 汀 ,然 后 谋 杀 了弗 兰肯 斯 坦 的朋 友 克 莱 瓦 尔 和 弗 兰肯 斯 坦 的新 婚 妻 子 伊 丽 莎 白。出于 愤 恨 , 兰 肯 斯 坦 开 始 弗 追 杀 怪 物 。最 后 . 追 杀 怪 物 的 途 中 , 兰 肯斯 坦 在 极 度 的 痛 在 弗 苦 和 懊悔 中死 去 。 怪 物 来 到 弗 兰 肯 斯 坦 的 尸 体 前 宣 告 他 将 自 焚 . 束 这 所 有 的罪 恶 。 结 自1 1 年 问 世 以 来 ,弗 兰 肯 斯 坦 》 直 受 到 西 方 文 学 界 88 《 一 的 广 泛 关 注 。 特 别 是 进 入 2 世 纪 之 后 ,弗 兰 肯 斯 坦 》 为 越 0 《 成 来 越 多 的学 者 和 批 评 家 进 行 文 学 批 评 的 对 象 . 因此 相 关 研 究 涉 及 的 范 围也 很 广 泛 , 要 可 分 成 两 个 方 面 : 本 研 究 和 作 主 文 家 生 平 研 究 。 但 在 中 国 《 兰 肯 斯 坦 》 期 以 来 并 未 受 到 重 弗 长 视 。学 术 界 对 于 《 兰 肯 斯 坦 》 行 的专 题 研 究 也 相 对 较 少 。 弗 进 但 是 , 人 2 世 纪 以来 , 切 时 间 是 2 0 年 以 来 , 国 对 《 进 1 确 03 中 弗 兰 肯 斯 坦 》 研 究 热 度 急 速 上 升 。我 于 2 1 年 3 1 的 0 1 月 4日在 中 国 知 网 的 学 术 文 献 总 库 进 行 检 索 . 果 显 示 : 0 3 以 来 已 结 自20 年 有 2 篇 硕 士 论 文 和 8 余 篇 期 刊 学 术 论 文 专 题 研 究 玛 丽 ・ 莱 5 0 雪 的《 兰肯斯坦 》 弗 。这 些 论 文 主 要 从 与 英 国浪 漫 主 义 的关 系 、 叙 事 策 略 、 教 、 理 道 德 、 态 批 评 、 性 主 义 角 度 研 究 这 宗 伦 生 女 部作 品。 总 的 来 说 , 内外 学 者 和批 评 家 已 经从 多 个 角 度 对 《 兰 国 弗 幻 , 构 具 有 极 大 的 灵 活 性 、 物 血 肉 丰 满 , 其 在 中 国文 学 结 人 使 史上具有永久的魅力。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女性主义是20世纪兴起的一场文化运动,试图揭示和改变社会中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女性主义文学则从多个角度探讨女性的身份、经历与困境,通过各种文学形式表达女性对社会的思考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本文将从几个经典女性主义作品入手,深入分析其主题、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一、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1.1 最早的女性主义思想女性主义的理念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代。

当时,有许多思想家开始关注女性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例如,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为女性权利辩护》中提出了教育应普及到女性,这一观点被认为是现代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起点。

1.2 19世纪的文学作品进入19世纪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女性开始走出家庭,参与社会活动。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逐渐反映出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深刻反思。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通过女主角的成长历程,展现了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成为了经典的女性主义小说之一。

同时,乔治·艾略特(乔治·艾略特)通过虚构的人物伊芙琳,探讨了女性在婚姻与事业之间的选择问题,为后来的女性作家开辟了创作的新天地。

1.3 20世纪以来的转变20世纪是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布兰登·斯坦德尔(Brenda Ueland)、西尔维亚·普拉斯(Sylvia Plath)等作家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性别角色的质疑与挑战。

此时,女性在文学创作中不仅仅是被动角色,她们开始主动探讨自身对社会、家庭和爱情的看法。

这些作家的独特视角,使得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呈现出丰富多元的面貌。

二、经典女性主义文学作品赏析2.1 《简·爱》——独立与爱的探索《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出版的一部小说,该书讲述了一个孤女简·爱的成长故事。

小说中的简,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崇尚自我的女性形象。

她不仅渴望爱情,更希望能在爱情中保持自我。

这个女人的智慧,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力量

这个女人的智慧,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力量

这个女人的智慧,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力量这个女人的智慧,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力量生活,是一段漫长而又短暂的旅程。

在这个旅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

有些人,他们的生活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诠释了生活的真谛。

而我,有幸遇到了这样一个女人,她的智慧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力量。

这个女人,叫玛丽。

她是我大学时的室友,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孩。

她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什么特别的背景。

然而,她却有着一颗坚定的心,一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的精神。

玛丽的生活并不富裕,她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

但是,她从来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知道,金钱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而是内心的智慧和力量才是真正的财富。

于是,她努力学习,通过助学金和打工来支付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

她没有抱怨,也没有向别人诉苦,而是默默地努力着,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在大学期间,我经常看到玛丽在图书馆里苦苦钻研,她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和执着。

她相信,只有通过知识的积累和努力的付出,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

她不断地挑战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

她参加了各种比赛和活动,积极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除了学业上的努力,玛丽还非常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

她每天都会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她知道,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也善于管理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她懂得,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应该珍惜和充分利用。

通过与玛丽的相处,我渐渐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跳舞。

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只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战胜困难,迎接成功。

玛丽的智慧和力量,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她告诉我,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我们用心去追求,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mary+shelly

mary+shelly

科学态度执着认真,坚持不懈,一丝不苟。
• 玛丽出生后十天母亲就 因产后感染而去世;后 来,她和她的同父异母 的姐姐由父亲抚养。 • 戈德温为女儿提供了丰 富的非正式教育,鼓励 她坚持他的自由主义政 治理论。 • 1814年,玛丽戈德温开 始一个浪漫的关系--她 父亲的一个政治追随者 ,已婚的波比·雪莱。
• Mary Godwin's mother died when she was eleven days old; afterwards, she and her older half-si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r were raised by her father. • Godwin provided his daughter with a rich informal education, encouraging her to adhere to his liberal political theories. • In 1814, Mary Godwin began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with one of her father’s political followers, the married Percy Bysshe Shelley.
The main character Frankenstein 小说主人公弗兰肯斯坦
• Frankenstein is a typical protagonists of the novels in the 18th century scientists image,whose attitude for science is very persistent, perseveranceand meticulous. • 弗兰肯斯坦是一个典型的十八世纪的科学家形象。他对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天 空 ” 【。 ”
同时 , 自 ,从某 种意义上 ,具 有 “ 亲” 的象征 意 然 母
义 。但 是这个母 亲与父 权社会 的母 亲形 象是 不 同质 的。虽 然 父权 社会狂妄 地认为 能控制 征服 自然 , “ 自以为在地球
在小说 中 , ,造
第 1卷 第 1 9 期 2 1 年 2月 02
琼 州学 院 学报
Junl fQo gh uU ies y o ra o i zo nv ri n t
Vo . 1 .No 1 1 9 . F b u r . 01 e ray 2 2
对女性个体经验的言说——论玛丽・ 雪莱的 西尔达 》
玛西 尔达 作为个 体 存在 的愉 悦经 验 的可 能性 的实 现 , 是通 过融人 自然 ,与 自然进 行交 流 获得 的。这种女 性 的个 体愉 悦经验 的基础 ,是源 自于父 权社 会象 征秩序 中女性 与
收稿 日期 :2 1 0 1—1 2—3 0
上建 立 了秩序” [, 自 3 但 然作 为孕育 大地丰饶 的母体 ,人 ] 类 社会 的繁衍生 息无差别 化地都 有赖 于从 自然母 亲 的身上 汲 取养分 ,同时 , 自然 的力 量是永 恒 的 ,不 是人 类所 能撼 动 的 。 自然 的母 亲形 象是一 种超 越父 权社会 象 征秩序 的纯 粹 的深层 次 的本 源性原始母 性 。因此 ,通 过融人 自然 ,与 自然进行 交流 ,玛西 尔达所 获得 的是女 性个 体 回归本 源性 母亲 的愉悦经验传承 。 二 、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域 内的女性个体 客体经验 小说 中,在 自然 中成长 的玛西尔 达被父 亲领 回了身边 , 这是 父亲运 用权力将 玛西尔 达纳入 到 父权社 会 主体性 场域 的 实践 ,是 女性个 体对 父权 社会 象 征 秩序 的回 归 。但是 , 被纳入 到父 权社会主体 性场域 内权 力 实践 的玛西 尔达 只是 孤独 的客体 。作为女 儿 ,她是 父 亲的 财产 ,是其 他男 性追 求的 “ 他者 ”的象征 性空虚 能指 ,其所 指 向 的并 不是 内在 的 自我 ,而是男 性作 为 主体 的存 在 。不 过 ,失 去 了母 亲 , 玛西尔 达在父权 社会 主体 性场 域下 缺乏 交流传 承 个体 经验 的现实 经验存在 ,缺乏实 现放弃 自 成 为确定 男 性所指 主 我 体 存在 的有效指 引 。因此 ,在 自然 中获得 的个 体 经验势 必 会 与在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域 内的客 体经验产 生冲 突。 这种 冲 突源 于在两 种不 同的愉 悦 经验 的本 源性 差异 。 处 于主体 性场域 内的玛西 尔达声 称她 是欢 乐 的 ,但 她所感 受 的愉悦经 验与在 自然 中的是 不 同本 源 的。在 父权社 会 主 体性 场域 内 ,作为男 性主体 权力所 指 向 的附属 物 ,玛西 尔


于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域之外 , 她们所处的地位是平等的无
差 别 的 ,她们相 互依存 ,平等交 流 。女性 个 体通 过融入 交 流实现 了在父 权社会所 拒绝赋 予她 们的 言说 权力 ,达到 个
体 精神 的成长 升华 ,产 生无 限的愉悦 。正如玛 西 尔达 自己 所 描述 的 , “ 最大 的快 乐是在 青翠 的树 林 里沉 醉于宁 静 我
中图分类号 :16 0 文章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6 7 (0 2 1 o 3 3 0 8 7 2 2 1)O —0 6 —O
玛丽 ・ 雪莱的 偶 西尔 达》 是其 所有 出版 的作 品中唯一 部 以女性 为叙 述者 的 小说 。作 者试 图通过 《 玛西 尔达》 中女主人公 的是玛丽 ・ 雪莱试 图通过 言说来梳理女 性在父权 社会主体性场域 的个体经验 的尝试 。 l 自然平等交流的女性个 体经验 写 在 玛西尔达 的叙 述 中可 以捕捉 到 两种不 同的女性 个体 经验 。首 先是 ,女性 个体 在远 离父 权社 会 主体性场域 中心 的个体存 在经验 。在 父权 社会 中 ,母女关 系是 女性进 行经 验传 承的重要渠道 。一方 面 ,母 亲作 为女性个 体 ,向女儿 传授作 为女性存在 的经验 ,包 括精 神 的和身体 的 ;另 一方 面 ,母 亲又是父权社 会用来 强 行剥 离女性 个体 主体性 的工 具 ,父 权社会通过创 造 “ 家庭 天使 ”的形象 ,来压制 女性 个体 主体 性存在 的可能性 ,将 其主 体性扭 曲成 服务男 性的 “ 他者 ”的确定性 。
阮世 勤
( 广州 民航职 业技 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 0 0 ) 14 3

要 :玛丽 ・ 在 《 雪莱 3 吗西尔: 借助 于对 女性个体 经验 的言说 ,直 言了女性 在父权社会 主体性 场域 内外 过
的个体经验的文化 困境 。
关键 词 : 吗 尔主 ;主体性 场域 ;父权社 会 ;女性个体 经验言说 西
成 了父权社会 的母 亲形象 的缺失 。玛西尔达 被扔给 了姨妈 , 姨妈表 面上是 “ 亲” 的替代 物 ,但其 实是 “ 母 父亲 ”的象 征能指 。作为父亲权 力的交 接人 ,姨 妈为 人刻 薄冷酷 ,毫 无 父权社 会对 “ 家庭 天使 ”定 义 的特征 , “ 她有 一颗人 类 所能 拥有 的最冷酷 的心 ,心 中没 有一丝 的感情 ” [,更 多 1 ] 的是体 现了父权社会 对男性 气质 的定义 : “ 男子气概 ’是 ‘ 与力 量 、残酷 、冷漠 、 自负 和财产 紧紧连 在一起 的 ” [。 2 】 生理 性别为女 性的姨妈 的存 在 ,并 没 有弥 补母亲 的死亡所 留下 的女性个 体经验传 承 的空缺 ,姨 妈只 是监管女 性个体 存在 不威胁父权社 会 主体 性 场域 的监 督机 制的象征 符号 。 因此 ,在玛西 尔达 成长 的初 始 阶段 ,个 体经验 与父 权社会 主体性场域 的经验传承是 割裂 的。 通过 与父权社 会母亲 形象 经验 传 承的割裂 ,玛 西尔达 被从父权 社会象征 秩序 中排 除 ,个 体从 父亲 的控制 中解放 出来 , 立于父权社 会主 体性 场域 之外 。割裂 与排 除使 得 独 玛西 尔达 远离 了父 权社会 象征 秩序 对女性 作 为客体 的 “ 他 者 ” 的个 体主体性磨灭 ,获 得 了充 分体验 女性个 体存在 的 愉悦经验 的可 能性 。

自然 的相似处境 。在父权 社会象 征秩 序 中 , 自然作 为人类 社 会 的男性 主体 性权力 的欲望对 象 ,与女 性一 样处 于客体 的地位 ,是父权社会 的 “ 他者 ” ,是用 于确认 以及巩 固男 性 主体性 的存在 的能指符 号 。两个 独立 存 在 的 “ 者”相 遇 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