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铃铛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雨铃铛》的小学语文教案

《雨铃铛》的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声音和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课文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声音和形象。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雨铃铛的形象和声音。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雨铃铛的认知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的大意,教师给予指导。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声音和形象,分享讨论成果。

5. 欣赏与品味:(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和段落。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3.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绘制一幅关于雨铃铛的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等。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默写、填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雨铃铛》教学设计11篇

《雨铃铛》教学设计11篇

《雨铃铛》教学设计《雨铃铛》教学设计11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铃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雨铃铛》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雨铃铛》是北师大版教材下册第10单元中的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

诗歌采用简洁、生动而充满童真的语言和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描写雨的声、形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据此,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美、语言美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宗旨,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铃铛”等11个生字。

继续练习运用“口字旁”、“提手旁”等常用偏旁识字。

2、能按照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书写“雨”等7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使学生在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4、能够想象春景,根据课文句式试编儿歌,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课文中的“铃铛”等11个生字。

继续练习运用“口字旁”、“提手旁”等常用偏旁识字。

教学难点:能够想象春景,根据课文句式试编儿歌,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贴图板书设计:一、谜语导入1. 今天老师给你带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猜猜是什么是什么?(雨)2. 板书“雨”谁能用这个字组词?生(大雨、小雨、毛毛雨、雨伞,雨衣、暴雨、雷雨。

)3. 老师也组了一个词是"雨铃铛"。

板书“铃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一起读读课题(雨铃铛)二、新授(一)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质疑你看到“雨铃铛”这个题目,会有什么疑问?(什么是雨铃铛?雨铃铛什么样?为什么说雨铃铛……)2.自读课文,字音准确,读准课文3.指名读课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雨铃铛》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雨铃铛》教案、教学设计
3.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从小树立绿色生活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在上学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汉字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复杂的课文内容和情感体验,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在本节课学习《雨铃铛》时,学生可能对新词汇的掌握和运用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示范。此外,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清每个字的发音,并理解句子的大意。
2.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如“雨”、“铃”、“铛”等,让学生跟读并书写,确保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方法。
3.逐句解析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描述的雨后景象,体会主人公愉悦的心情。
4.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家长协助孩子一起观察雨后的景色,用本节课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描述。鼓励孩子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看到的美好景象。
3.结合课文内容,创作一首以“雨”为主题的诗歌或小作文,字数不限。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雨的喜爱和感受。
4.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关于雨的谚语、诗句或故事,进行交流分享,拓展学生对雨的知识和文化了解。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雨铃铛》的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运用,以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雨铃铛》的教案范文

《雨铃铛》的教案范文

《雨铃铛》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铃铛》;(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音效,引导学生感受雨天的氛围;(2)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模仿雨的声音和动作;(3)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雨铃铛》的朗读和背诵;2. 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运用;3. 通过图片和音效,感受雨天的氛围;4.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模仿雨的声音和动作;5. 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雨铃铛》的朗读和背诵,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运用;2. 教学难点: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模仿雨的声音和动作,以及小组讨论和分享。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诗歌《雨铃铛》的图片和音效;2. 教学用具:雨具(如雨衣、雨靴)、铃铛等;3. 小组讨论准备:卡片、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雨天的音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雨天的感受和经历。

2. 诗歌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雨铃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词和重点句子的理解;(3)教师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情景教学:(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雨天的场景,如雨中漫步、雨中舞蹈等;(2)学生模仿雨的声音和动作,如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地走路,摇晃雨伞等;(3)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雨天的意义和价值,如洗涤大地、滋润万物等;(2)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雨铃铛》教案范文

《雨铃铛》教案范文

《雨铃铛》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雨铃铛》,了解和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角色特点以及故事的主题。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氛围,体验角色的心情变化。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雨铃铛》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象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主人公小猴子在雨中与朋友们相互关爱、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2.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学习故事的开头部分,了解故事背景及主要角色。

第二课时:学习故事的中间部分,感受角色之间的互动与关爱。

第三课时:学习故事的结尾部分,领悟故事主题及教育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角色特点及故事主题。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故事中所展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引导学生体验角色的心情变化,感悟故事的主题及教育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氛围。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相关图片,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

制作教学卡片,帮助学生巩固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雨声,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5.2 学习故事开头:讲述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人公小猴子。

5.3 学习故事中间部分:引导学生关注小猴子与朋友们在雨中的欢乐时光,感受关爱与互助。

5.4 学习故事结尾部分:引导学生领悟故事主题,总结教育意义。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主题及教育意义。

5.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课文雨铃铛的教案设计范文

课文雨铃铛的教案设计范文

《雨铃铛》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雨铃铛》,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雨铃铛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课文中雨铃铛的美丽与神奇。

(3)学会通过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美丽与神奇。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雨铃铛》的相关图片、动画等。

2. 生字词卡片。

3. 课后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件,引入话题:你们听说过雨铃铛吗?(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雨铃铛是一种神奇的物品,它能发出美妙的声音,给人们带来快乐。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组内讨论,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分享课后习题的答案,教师点评。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雨铃铛有什么特点?它象征着什么?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雨铃铛)。

(3)课后作业:family_tree:tree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雨铃铛》。

语文《雨铃铛》的教案

语文《雨铃铛》的教案

语文《雨铃铛》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3)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境。

(2)欣赏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3)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发展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雨铃铛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雨声铃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展示雨铃铛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雨铃铛的美妙。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教师指导。

5. 欣赏诗歌(1)学生欣赏课文的韵律美,感受作者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雨铃铛的美妙。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雨铃铛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观察生活中与雨相关的景象,拍摄照片或绘画,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过程(续)6.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如:作者的情感、雨铃铛的象征意义等。

《雨铃铛》教案范文

《雨铃铛》教案范文

《雨铃铛》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雨铃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创造自己的小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学会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学生朗读时的语音、语调、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黑板、粉笔。

4. 学生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引导学生谈论对雨的感受,导入新课。

2. 新课教学:(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雨铃铛的美妙声音。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创作自己的小诗。

(2)选取几位学生的作品进行朗读和分享。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回家后,向家人朗读课文,分享学习收获。

3. 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生字词的抄写和运用,以及小诗的创作。

3. 家庭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朗读课文的情况,家长反馈学生的表现。

4. 环境保护短文评价: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3. 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和展示自己?4. 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雨铃铛》教案

《雨铃铛》教案

《雨铃铛》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雨铃铛》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雨铃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识字11个,能正确读、认。

2.在想象感受春雨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后题C。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同学们你能猜出谜语是什么?"雨"。

对,这节课我们学习《雨铃铛》。

二. 学习新课。

1. 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2. 互教互学生字。

3.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沙响洒房檐珠串铃铛招盖4. 找出生字的"邻居"互相读一读。

5. 找朋友游戏。

6. 开火车游戏(生字组词)。

7. 读课文注意"沙沙"要读轻一点,"丁零当啷"要读轻快一些。

8. 说一说春雨的声音怎样。

9. 想象春雨落在房檐上和雨珠从房檐商落下来的情景。

10. 你听过雨声吗,你觉得雨声像什么?先组内讨论后选代表说一说。

三。

背诵课文1. 自己试着背课文。

2. 指名背。

课堂总结:是根据课堂情况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雨铃铛沙响洒房檐珠沙沙响洒在房檐水珠串铃铛招盖串串铃铛招呼盖新房《雨铃铛》教案(二)教学目标:1、用综合的识字方法,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能用正确的笔画、笔顺书写本课的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积累描写春雨的词语,渗透比喻句句型训练和“春雨……,它在招呼……,……。

”的说话训练。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一起来听一听。

你听到了什么?生:……(强调学生说话的完整性)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雨的诗歌。

板书:《雨铃铛》“铃铛” 开火车读准字音师: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钅”表示与有关;你能再说说金字旁的字吗?(板书)师:小朋友们认识的字还真不少,太厉害了!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

《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学科:小学语文2. 年级:一年级3. 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雨铃铛》。

(2)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雨铃铛》的PPT或视频。

(2)准备生字词卡片。

2. 课堂导入:(1)利用图片或音频,引出课题《雨铃铛》。

(2)引导学生谈论对雨的认知和感受。

3. 课堂讲解:(1)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书写。

(3)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雨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雨铃铛》。

(2)抄写生字词。

(3)观察大自然,写一写自己对雨的感悟。

2. 拓展作业:收集关于雨的诗歌或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生字词的书写和课文的理解。

3. 拓展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诗歌或故事分享中的表现,以及对雨的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学难点的处理等方面。

语文《雨铃铛》的教案

语文《雨铃铛》的教案

语文《雨铃铛》的教案语文《雨铃铛》的教案「篇一」设计理念:1、在识字教学中创设多种情境,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愿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识字效率。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实践达到通读课文的目的。

3、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想象,鼓励求异探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八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情境和语言中受到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3、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花、小草、昆虫卡片。

教学重点:1、认识8个生字。

2、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趣激情,营造宽松氛围。

1、谜语导入:小朋友们,这儿有一样东西,它的样子很可爱,左一摇,右一摆,不吃也不喝,却能唱丁零当啷歌,你们猜猜他是什么?2、揭示课题。

二、乐中识字,实现生生互动。

1、学习生字。

(大屏幕出示课件)这儿有8个小动物,每个动物身上都有一个字宝宝,谁想和小动物交朋友,就先读生字。

2、下面我们就请小动物们来做个自我介绍吧!(大屏幕出示课件)3、巩固练习。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调皮的小动物,把字宝宝藏到课文中去了,现在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字宝宝吗?4、小组交流,看谁找的字宝宝多。

三、合作交流,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

师:先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然后同桌互帮互学难读的字和词。

2、集体交流,同桌互读,比赛读。

3、让学生评一评谁读得好,好在哪里。

四、深读感知,读透课文。

1、再读课文,说说春雨落下有什么声音?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生1:沙沙响生2:丁零当啷2、引导学生读“沙沙”和“丁零当啷”。

3、请小朋友们说说你还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五、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小作者把春雨声比作铃铛,你觉得雨声还像什么?2、你知道课文中的春雨在招呼谁,你能范读一下吗?3、发挥想象,春雨还在招呼谁呢?生1:在招呼大地快快苏醒。

《雨铃铛》教学教案

《雨铃铛》教学教案

《雨铃铛》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雨铃铛》,了解和掌握关于雨的常识及雨铃铛的特点。

让学生认识并学会与雨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朗读、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和想象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雨铃铛》是一首描绘雨天景象的儿童诗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了解雨的特点和雨铃铛的声音,培养对自然的感知。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雨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雨铃铛的了解可能较少。

学生可能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雨铃铛》。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与雨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和想象。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理解和把握。

学生对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提高学习效果。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音乐等资源,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使用教学挂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雨铃铛的特点。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雨天的景象。

教师提问学生对雨铃铛的了解,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5.2 学习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5.3 欣赏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如雨滴、雨铃铛等。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和想象,可以采用绘画、写作等方式。

5.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雨铃铛》教案精选八篇

《雨铃铛》教案精选八篇

《雨铃铛》教案《雨铃铛》教案「篇一」《雨铃铛》教学设计研究问题:如何处理好阅读与识字的关系?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雨”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4、引导学生体会诗意、扩展对春天事物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的语言美,仿编诗歌。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CAI)听,这是什么声音?(1)听铃铛声,引导认识“铃”“铛”两个需要认识的生字,并板书。

(2)听雨声,引导认识“雨”字:识“雨”意,记“雨”形,师生同写“雨”字。

2、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0单元“雨”的第一篇主题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小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上小问号。

2、引导学生回忆识字方法,教师总结并板书。

3、学生再读课文,并试着运用识字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4、同桌互读互教互查生字词。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以倾听的方法检查或解决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6、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将学生认读仍有困难的生字放置于黑板一侧,告之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会和所有的生字娃娃成为朋友,给学生二次学习的机会)7、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标出本课有几句话。

8、分句抽读。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随文识字。

(一)(CAI)感受春雨(二)学习第一句。

1、齐读。

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1)“洒”的意思,并指导朗读“沙沙响”。

(2)“房檐”的位置,学写“房”字。

2、有感情朗读第一句。

(三)学习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指名读。

2、你了解到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1)理解“串串”的意思,指导朗读并训练学生运用“串”说话。

(2)学写“串”字3、指导朗读第二句。

雨铃铛教学设计(精选14篇)

雨铃铛教学设计(精选14篇)

雨铃铛教学设计(精选14篇)雨铃铛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词语卡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孩子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吧。

(播放歌曲《小雨沙沙》)2、小结:《小雨沙沙》这首好听的歌曲展现了种子在春雨中发芽、成长的情景,你们也被感染,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了。

是呀,春雨非常的美丽,(出示多媒体画面)它飘飘洒洒地洒向大地。

请看屏幕,春雨点红了桃花;春雨染绿了柳枝;春雨唤醒了青蛙;春雨召唤着农民播种插秧;春雨催促着禾苗快快地长高。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赞美春雨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就叫《雨铃铛》。

(板书课题:雨铃铛)二、看课题,质疑。

1、请小朋友把课题齐读两遍。

(读课题)问:读完了课题,你脑袋里有没有小问号,请把你的问题提出来?2、孩子们真会动脑筋,提出了那么有意思的问题。

你们见过铃铛吗?(师出示铃铛)这就是铃铛,它还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呢!(师摇铃铛)。

春雨怎么会被称为雨铃铛?学完了儿歌,你们就会明白的。

三、听读识字(一)熟读课文1、整体认知课文:现在请孩子们仔细看画面、认真听录音、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

(多媒体出示:音乐、画面及配乐朗读)2、整体认读课文:多美的画面、多好听的音乐,多么富有感情的朗读,孩子们,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8页,自由、认真地多读几遍儿歌,把儿歌读熟了,就用你的行动告诉老师。

3、整体检查认读情况:①谁能有感情地把儿歌读一读?(请一生读儿歌)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谁能再读一遍课文?请你来读一读(再请一生读课文),你想给他提点建议吗?②现在老师请最认真的三组小朋友来读课文,三组的孩子起立读课文,哪一组愿意和三组小朋友比赛读课文?(请三组和一组比赛读课文)。

语文《雨铃铛》的教案

语文《雨铃铛》的教案

语文《雨铃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关键词来提炼文章的主题思想。

(3)学会从文中找出描绘画面、表现情感的语句,并进行赏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雨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象,如“雨铃铛”。

(2)赏析课文中的描绘画面、表现情感的语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雨声的音频,让学生感受雨的氛围。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雨有什么印象?雨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感受?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讨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作者的情感。

5. 赏析课文:(1)学生找出描绘画面、表现情感的语句,进行分享。

(2)教师引导学生从感官、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感受作者对雨的热爱。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创作一幅描绘雨的画。

3. 观察生活中的雨,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挂图等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4. 分析课文,讲解比喻和拟人手法。

5.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3. 开展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4.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终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通过测试或课堂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结合课文内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2. 课后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填空、选择和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创意作业: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雨铃铛”,并写一段话描述。

语文《雨铃铛》的教案

语文《雨铃铛》的教案

语文《雨铃铛》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雨铃铛》。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学生能够解释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通过写作和绘画活动来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想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学生培养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学生分组进行背诵练习,互相评价和鼓励。

2.2 生词和短语学习: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进行抄写和记忆。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使用生词和短语进行对话练习。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以图片或实物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分享对雨天的记忆和感受。

3.2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模仿语音语调。

学生分组进行背诵练习,互相评价和鼓励。

3.3 生词和短语学习: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进行抄写和记忆。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使用生词和短语进行对话练习。

四、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练习。

学生回家后完成生词和短语的抄写和记忆任务。

五、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评价学生的发音和流利程度。

教师评估学生在小组对话中的生词和短语运用情况。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扩展活动:6.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每组选择一个主题,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言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七、创作活动:7.1 写作: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以“雨铃铛”为主题的故事或日记。

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7.2 绘画: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绘制一幅关于“雨铃铛”的图画。

《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铃铛》。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诗歌《雨铃铛》。

2.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体验和表达,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雨天的景象。

(2)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雨天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加以解释和示范。

4. 讨论和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写作练习:(1)引导学生模仿诗歌的形式,创作自己的雨天作品。

(2)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能力。

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诗歌《雨铃铛》的文本。

2. 与雨天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表达机会。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雨铃铛》,感受作者对雨的喜爱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学习生字词,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3.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雨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雨的喜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雨铃铛》的PPT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与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雨的印象,引出课题《雨铃铛》。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c.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3. 理解课文内容:a.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对雨的看法。

4.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a.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b. 学生举例说明,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5. 实践活动:a. 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作品。

6. 总结与作业: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和课文的理解。

b. 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其他声音,如鸟鸣、水流等,尝试用文字描述出来。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儿时的雨天记忆,让学生感受不同年代对雨的感受和记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铃铛教案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第二册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及词语:招呼、沙沙响、新房等。

舍邑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待歌的韵律美。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识字和写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悟出春雨犹如精灵,催发万物迅速回归,复苏、生长、开始新的生活。


教师准备:ca工课件、卡片、挂图。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写雨的词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出示ca工课件)请学生欣赏雨景.
2.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雨
3.你们愿意学习一篇雨的课文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贴:铃铛)。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孩子们翻开书p58,自由读课文。

读的时候遇到不认识
的字怎么办?就按你们的方法自己读读吧?
2、雨铃铛看到孩子们认真自读了课文,交流了生字读音,它很高兴,决定把它的一些小秘密告诉大家,谁愿意来揭开雨铃铛背后的秘密。

(生领读生字)。

3、小老师真能干,解决了字音,看老师手上的词语,小火车开起
4、和字宝宝交了朋友,读课文一定没问题。

请孩子们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雨?(下)现在是什么季节?(2)你们见过春雨吗?春雨是什么样的?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春雨的吧。

三、理解课文内容、朗读。

1、齐读课文。

2、孩子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什么?从哪儿知道的?
3、还听到了春雨的什么声音呢?(用以上方法分析2……4句)
个别赛读,男、女生赛读。

4、丁零当啷,丁零当啷,雨声还在招呼谁——小燕子。

招呼小燕子干什么呢?请你们拿起书来,读书告诉老师,引读。

5、雨声在招呼小燕子,小燕子是春的使者,它要回来盖新房了。

细心的孩子肯定会发现春天的事物可不止这些,你知道春雨还在招呼谁吗?
6、想得真好!你能用诗歌的形式说说春雨还在招呼谁?招呼他干什么吗?
(1)出示提示句式。

(2)请孩子们先动脑筋想想,说给自己听听。

(3)很多孩子都有把握了,说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

(4)好!把你的诗歌朗诵给大家听吧。

生说,师评
过渡:在孩子们的眼里,心里,春天是那么的美。

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四、发展思维——游戏
1、孩子们和雨铃铛交了朋友。

你还知不知道有哪些雨呢?
2、孩子们说,老师也收集了一些。

贴房子。

这些雨宝宝刚才听孩子们朗诵诗歌入迷了,忘记回家的路了。

我们来帮它们,好吗?(贴房子)我们先来点点名,一齐读一读。

五、指导书写
1、雨宝宝找到了家,字宝宝着急了,也想回家了。

它们的家呀,就在田字格里。

2、重点指导“串字”
(1)怎么说?写时应注意什么?
(2)师生写
(3)把“串”字送到拼音本上——在田字格里写两个。

(4)集体订证。

课后反思:
《雨铃铛》是一首短小、优美的诗歌,全诗仅五句话,但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认识11个生字,书写7个生字。

同时要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悟出春雨犹如精灵,催发万物迅速回归、复苏、生长的特点。


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我想到:如果仅仅把着眼点停留在
这短短的几句话上,那既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于是,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两方面:
一、教学容量大,设计巧妙
《雨铃挡》一文浅显易懂,学生多读两遍则能琅琅上口。

要突破的只是“沙沙响”和“丁零当啷’’这一轻一重的两种雨声。

课中我巧妙地将课件运用起来,让学生通过看、听来区别洒在房檐上的雨和从房檐上落下来的雨珠的不同开头和不同声音,然后及时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学生一下子就领悟了文意。

知道了作者为何将严“雨珠”起名“雨铃铛”。

学完了诗歌,让学生有感而发,即兴也来上两句,这不失为一个让孩子既动口,又动脑的好办法。

于是,我用引读的方式问学生:“好听的雨声在招呼谁?招呼它干什么?”学生纷纷回答后,我引导孩子告诉大家春天的事物还有哪些,并立即将提示语句“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谁)(干什么)出示小黑板上,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灵感一来,诗歌脱口而出“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小青蛙,快快醒来捉害虫。

”……我及时肯定了孩子的想法和说法,他们更是诗兴大发,小小的脑子里有这么多的知识,由此可见,如果教师引导恰当,孩子的认知和创作的潜力就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为了让孩子们记住u个生字的音和形,我特意将字卡设计成铃铛形状,用不同颜色的铃铛来区别不同结构的宇,并设计一个猜字游戏,以便让枯燥的识字过程生动、活泼一些。

为了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雨,我设计了“给雨找家”这个游戏,为了做好这个游戏,孩子们事先查阅了很多资料淌问了爸爸妈妈。

课中,大家兴趣极高,纷纷上台为“雨宝”,找了家。

把“疾风暴雨”“和风细雨”等词分别装进了“大雨”和“小雨”两间房子里。

这一游戏,不仅让孩子们对“雨”这一现象有了更多的认识,而且也让孩子们学会了在生活中识字,学会了自己动手查资料,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短短的四十分钟,识字、字词、读文、做诗、游戏、写字这么多内容全部完成,虽然容量大,但因为设计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以学生活动为主,各环节丝丝相扣,因此整节课学生学得积极、投入,教师教得轻松自如,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就一一突破了。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运用恰当
《雨铃铛》这篇课文文词兼美,如果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说教?必定会破坏诗歌的美感。

.怎样让学生感受诗歌优美的痞言呢?读是最好的办法。

初读课文解决字音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读后告诉大家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孩子们很容易地理解了句意,怎么表现出你的理解呢?读句子吧。

个别学生读了后,我问:“从他的读书声中你听出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答到:“我听到了细细的雨产,有时是沙沙的,有时像铃铛。

”有的说:“我觉得春雨很柔、很轻。

”“春雨像落在我肩上了,很舒服。

”……理解得真好!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个别读、齐读……从孩子们的读书声中我仿佛都听到了沙沙的雨声了。

生生互评,以评促学,孩子们不服输的劲头一显露,学得更认真了。


课堂教学中,老师评价在关键时往往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了《雨铃铛》一诗后,陶醉于春雨的轻柔之中,我借机引导孩子们想想春雨还在招呼谁,干什么,并即兴作
诗。

因为有前文的铺垫和日常的积累,孩子们诗兴大发。

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春天的植物,快快发芽长大吧。

”多好呀,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全班送上哗啦啦的掌声,而是微笑着对他说:“你真像个小诗人,从你的诗中,老师像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卷!”孩子们一听,小手举得更高了。

我明白,我的这句评价语已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了。

于是,每一个孩子作诗后,我都会针对他诗歌的内容适当加以评价,我对他们说:“你的知识真丰富,知道春天到了,冬眠的动物要苏醒了。

“你真是个能干的孩子,教师好像听见小鸟都在叽叽喳喳地为你喝彩!”“你可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会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这时,我觉得不仅仅是孩子们在作诗,我也变成了诗人,孩子们在赞美春天,我在赞美他们,课堂上情景交融,师生真情流露,我们相互之间不是在传授知识与接受知识,而是在进行美的交流。

这节课结束后,我很长时间都陶醉在一种美的享受之中:从这节课中,我体会到:设计需要精心,运作需要投入,那么,你能感受美,也会创造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