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学案优秀资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运动的含义;(5)静止的含义;(6)规律的含义;(7)运动是有规律的;(8)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客观性。

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二、重点、难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课精编导学案Word版

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课精编导学案Word版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复习目标】1.以”物质”为关键词,说出其含义、唯一特性、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并结合材料分析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理念。

2.以“运动”为关键词,背诵其含义、与物质的关系、与静止的关系,应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这一结论。

3.以“规律”为关键词,说出其含义,使用“物质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分析材料。

【预习案】一、物质的含义(一)意识的本质1、含义:2、唯一特性:PS: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

Ps:1、物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物质是永恒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被改造,都有自己各自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是有生有灭的。

Ps:2、物质性+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因为客观存在既包括物质也包括意识)二、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2)都是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1)承认,是人类有意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我们再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的产物。

①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②使猿变成了人,形成了和③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

(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体系。

原因: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Ps:反对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物质是运动的1、哲学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浙江省临海市高三政治复习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新人教版

浙江省临海市高三政治复习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新人教版

哲学与生活: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导学案学习目标:1.依据自然界的物质性,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深刻体会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于人类活动的关系,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分析中国共产党遵循的执政规律,坚持科学执政。

3.把握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4.掌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理解科学发展观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

5.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学习重点:自然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学习难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课前预习学案】(要求:利用课前25分钟,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便于课堂上针对性强化学习。

)教材疏理:【读教材、明任务】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3、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4、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5、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课内探究学案】(探究交流要求:1、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

2、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

)习题演练:【合作探究、展示与点评】1、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为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出了七个方面的“不变之变”: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

(1)请运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2)请列举一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或者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一个建议。

2、《陕西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知识准备: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的含义、3、运动和静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例题示范:渔夫的誓言古时候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

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

这年春天,听说市场上墨鱼的价格很高,于是他便立下誓言:这个次出海只捕捞墨鱼。

但是,此次鱼汛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好空手而归。

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最高。

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全身注意力全放到了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他只好空手而归。

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

于是,他发誓: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捕捞。

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渔夫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只是马鲛鱼。

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

点评:(看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故事中的渔夫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死守着誓言,而不会变通,结果只能与希望擦肩而过,身败名裂。

模拟练习:长身药从前,有一个国王,生了一个女儿。

国王非常希望自己的女儿立刻张大,便对一个医生说:“替我给女儿一种药吧,让她吃了之后会立刻长大。

”医生回答说:“尊敬的国王,我可以给她一种良药,能使她吃了后立刻长大。

但是现在没有这种药,必须去寻找。

在我找药的短时间内,请国王不要去看她。

等我给她吃了药,就带她来见国王。

”国王答应了医生的要求。

于是,医生便到远方采药去了。

转眼过了12年。

医生回来了,把药拿给国王的女儿,叫她吃了,便带她去见国王。

国王看到自己的女儿长大了,十分欢喜,说:“真是一位良医,拿药给我女儿一吃,就能使她突然长大。

2019学年高二政治知识梳理导学案(人教版 浙江):《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9学年高二政治知识梳理导学案(人教版 浙江):《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考纲条目考点1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考纲解读(1)物质是不依赖于,并能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有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特质形态。

题型示例【例】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有。

这里的“客观存有”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有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能够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命题立意】识记/再认哲学的基本概念【试题分析】本题以物质的概念为切入点,考查客观存有的含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对客观存有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共同本质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准确答案未B。

【答案】 B考点2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考纲解读(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已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_______。

(2)总来说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有、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_______。

题型示例【例】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该诗所蕴涵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世界上只有尚未理解之物,而没有不可理解之物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有和发展是客观的【命题立意】理解/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对一些观点作出初步判断【试题分析】本题以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有和发展是客观的。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导学案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物质的定义。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学习重难点体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统一性。

知识准备(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学习内容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含义。

2.辨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二者没有区别。

3.课堂探究(P30):(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4.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5.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知识拓展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即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

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第二,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就绝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202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202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复习目标展示(一)课标要求1.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世界物质性原理,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科学性;通过学习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科学精神:理解物质的概念;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唯意志主义和无所作为的思想。

公共参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三)重难点1.准确把握物质的含义2.理解运动的含义3,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4.掌握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三.点播拓展(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不受人的意识的支配;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3)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人定胜天论,资源无穷论)(二)客观实在VS客观存在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例如:同学们对于我来说是客观存在,也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范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精髓,对于我来说也是客观存在,但它不是物质范畴的。

标志哲学物质范畴的关键词: 客观、存在、实际、实践、情况、环境、能源、省情、国情、变化的实际、变化的情况等。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抽象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是永恒的。

具体的、可以被改造,有生有灭,是暂时的联系①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生活与哲学导学案第四课

生活与哲学导学案第四课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含义、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2、重点、难点:物质概念、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命题视角:选择题往往以名人名言、诗词典故、漫画为载体考查对物质、运动、静止的理解;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以启示类、措施类等非选择题为主。

二、考点过关考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P2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考点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30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身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_______3、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________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________考点三、运动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P31-32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__和________。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2.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学填空】1.物质是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

2.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都是统一的的组成部分。

3.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因此,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体系,因为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和,都是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4.总之,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能力训练】一、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1.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2.客观世界统一于物质,主观世界统一于精神。

3.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是客观的;但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4.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5.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在于,物质能独立存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

6.物质就是指客观存在的有形的实体。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同时具有可知性。

8.物质是不生不灭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有生有灭的,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

德谟克利特认为,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这两种观点A.都是科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B.都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属于唯物主义观点C.都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都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也是客观的2.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标准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标准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课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1、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一、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3、物质的含义:哲学上的物质是。

二、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1、区别:(1)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2)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1)运动和静止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3、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辩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四、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1)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表现。

高一政治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设计

高一政治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设计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难点:物质的概念,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

知识链接地球起源与演变的探索每过一年,大家都要长大一岁。

一年,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个比较长的时间,可是这在地球的历史上,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

地质学家发现: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地质学上叫做地层。

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到达地表。

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地层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短。

地层好比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一本书,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就像这本书中的文字。

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古老岩石的测定,人们得知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

依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

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

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

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

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

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

"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年-2.5亿年是古生代。

"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

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4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4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温故知新】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目标导航】高考考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相信你一定行!1。

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

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

什么是物质?1.什么是运动?2。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3.什么是静止?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

什么是规律?2.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什么是规律的普遍性?3。

为什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一、互动探究: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

(培根)亲爱的同学,请你参与讨论,合作共享。

1、议一议: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首先,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谈不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其次,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各有其属性与特征,而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则舍弃了这些具体属性与特征,它只承认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可能是看得见的、暂时的、可以消灭的.2、想一想:否认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什么错误?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议一议:人在规律面前应该怎么办?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高中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概述《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这一单元探讨世界的本质,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这是任何哲学都无法回避的、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因此,本单元在整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单元内部的结构关系:物质(第四课)——意识(第五课)——实践(第六课)——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综合探究)。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4.1 世界的物质性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物质定义、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世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

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二、学习重点难点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课前预习案】(20分钟)一、阅读与思考: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25分钟)探究点一物质【背景材料】【名言赏析】爱因斯坦说:“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识记三个概念(运动、静止、规律);2、理解两个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3、把握两个观点(物质是运动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中的一部分。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并能为人的所反映的。

3、物质的唯一特性:。

4、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和的统一。

生产力是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的经济关系......。

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三)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总之,自然界是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二)易错易混知识点拨(判断观点正误且简要说明理由)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事物显著的变化。

()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5、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

()6、规律有好坏之分。

()7、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8、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9、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相互制约。

()(三)自我检测,运用知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会带来巨大破坏,2012年10月8日印度尼西亚东部马鲁古省附近海域发生6.3级地震,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地震的高度关注。

据此回答第1——2题。

1.地壳的变化“出人意料”,体现出( )①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③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④意识对物质的存在和变化不会产生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地震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实实在在地作用于人类生活。

关于对“客观实在”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人们抽象出来的一切现象D.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的属性和本质3.2012年是“哈勃”望远镜发射22周年。

据卫星图像资料显示,月球表面高低起伏,分布有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各不相同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图像资料佐证了( )A.有关月宫的神话是缺乏客观依据的B.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C.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D.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4.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2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这表明(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5.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

如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

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②城市布局要深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③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④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6.(2012·江苏南京模拟)在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最大,对它的处理方式一般是捕捉后封存。

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利用它与氢气反应,产生甲醇,再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乙烯,从而为工业提供原材料,使二氧化碳转变为廉价而充裕的可再生能源。

这一研究思路体现了科学家力图通过科技创新( )①生产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②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课题③解决不适应生产发展要求的高耗能问题④探索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可行路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7.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古诗所蕴涵的哲理主要有()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8.右图漫画《渴》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③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④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资源A.①② B.②④C.①③D.②③9.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③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0.秋天,有弟子问禅师:“槿花带露,桐叶舞秋风,如何从这些现象中了悟人生的真谛?”禅师答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禅师的话说明()。

A.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C.规律是客观的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无常的11.古代周朝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有初步认识。

周文王曾告诫臣民:“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要坚持适度原则③要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④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12.当今世界人们已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从哲学角度看,漫画中这个人的错误在于()①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②没有看到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③没有认识到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④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2012安徽卷)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14.右图漫画启示我们()。

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尊重规律的客观性D.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和创造规律15.(2012浙江卷)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

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这里包含的道理有()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6.(2012福建卷)图11、图12蕴涵的哲理有()①图11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②图12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③图11、图12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④图11、图12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7.[2011•江苏卷]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8.[2011•浙江卷] 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

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

这表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9.[2011•重庆卷] 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破坏力较小,但速度相对较快,横波破坏力较大但速度相对较慢。

根据这一特性,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十秒对较远地区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应对时间。

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对地震的成功预警,根源于地震活动的规律性B.对事物因果联系的推测,提高了地震预警的预见性C.地震预警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认识地震规律的程度,决定着地震预警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20.关于运动有以下三种认识: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21.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

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右图漫画《山中无柴草,挖根换酒钱》讽刺某些人无视( )A.自然界的客观性 B.意识的创造性C.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D.实践的创新性23.沙漠治理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鄂尔多斯人另辟蹊径,变“征服沙漠”为“善待自然”,他们把沙漠绿化、沙产品开发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发展模式”。

“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认识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社会实践C.自然界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意志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24.右图书法“天人合一”表明了一种处世态度。

“天人合一”作为太极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