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_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究
艾森曼建筑创作思想探析
艾森曼建筑创作思想探析作为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彼得·艾森曼常常将他所涉猎的各文化领域的知识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
在他看来,文化是一个交织的关联体,一切文化的现象,智慧的精华,都可能成为建筑学的一部分。
在他的建筑世界中,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术研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哲学观,建筑观都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
旧的观念渐渐被新的观念所取代。
其实,艺术本身就是时代变化的体现。
正如尼采所说,“一切都是错的,任何事都是允许的”。
一、间断性:历史元素的跳跃艾森曼的建筑观强调,现今的建筑不应再无休止的沿用传统的建筑语言。
在科技水平、文化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对传统建筑语言的依赖无疑是一种脱离现实的行为。
然而,反对传统并不代表忽视历史。
艾森曼从不介意在自己的建筑中出现历史元素,相反,他擅长利用历史的元素,将之植入到建筑当中,并显现出来。
历史元素的片段和现代元素交织、碰撞,带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而这种将过去和现在巧妙搭接所体现的正是建筑在时间上的非延续性。
在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的设计中,艾森曼将其“间断性”的建筑语言表现尽致,他的“广义文脉主义理念”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该艺术中心坐落于一个与其他建筑相关联的空隙场地,而非整块校园场地。
建筑无论整体形式上,还是隐含意义上,都将大学和城市连接在一起。
艾森曼特别注意到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园道路和哥伦布城市网格相互错位,错位的角度为12.25度。
正是在这个条件的启发之下,艾森曼根据这个网格做出整体布局,将建筑建造在这个庞大的网格体系。
城市网格和校园网格的交织,正如历史元素和现代元素的碰撞。
这种非延续性的建筑思维将整座建筑的文化气息推至高峰,历史和现代碰撞过后相互辉映,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同样在这座视觉艺术中心的设计中,艾森曼将基地地下18世纪的机械库暴露在外的举动,也是间隔性的体现之一。
半裸露的机械库以残破的姿态静静伫立,仿佛向我们述说一段历史的记忆与过往。
建筑大师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究27页PPT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念探 究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艾森曼住宅
经典建筑分析---埃森曼住宅2号一、个人背景彼得・埃森曼,1932年生于纽约,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
作为著名的“纽约白色派”五人之一,埃森曼70年代开始在建筑界崭露头角。
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学术气息,在设计上讲究理论依据。
他以深厚的学术造诣为解构主义摇旗呐喊,对于解构主义登上历史舞台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设计背景埃森曼住宅2号是由著名建筑大师彼得・埃森曼于1969-1970年设计并建成于美国佛蒙特州哈德威克市。
在住宅2号中,埃森曼将一个立方体由柱子或墙体划分为等体积的九个空间,然后再对这一立方体对角划分,在最终形成的复杂连锁空间中,安排人的居住活动。
不难看出,埃森曼所强调的建筑只是许多本身不具有任何象征意义的建筑符号的排列组合。
他所关心的是建筑本身的空间节奏,而非功能。
建筑在埃森曼的设计中完全摆脱了结构和功能的含义,而变成一种自由的、自然产生的形式。
二、建筑言论埃森曼认为设计的过程就是要排除个人和文化的因素,建筑形式只是一套符号,是由建筑自身的逻辑关系演变而来,他强调建筑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
埃森曼将诺曼〃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作为自己思想的语言模型来加以采用。
这一理论落实到埃森曼的建筑语言中,就是刻意地将建筑室内的纯几何关系的生成过程在建筑上反映出来。
他以梁、柱、墙作为单词、句子和段落,发展了一套独特的由点到网络的建筑语言,住宅2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设计思想埃森曼自称是后现代主义,他的设计理论早期受结构主义哲学影响,后受解构主义影响。
在他70年代的系列作品《住宅1号》、《住宅2号》和《住宅3号》中,虽然还没有90年代那么极端,但已体现出艾森曼独特的艺术信仰:功能只是形式的附庸,为了达到最完美的形式,艾森曼情愿以牺牲住宅的使用面积为代价。
《住宅2号》的柱廊可以看作是向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埃致敬,但也不尽然,它更像是暴露在外的骨骼。
艾森曼在一种貌似现代主义的假面之下行实验之实,梯形的屋顶、屋顶上的玻璃窗和柱廊围合的空间使整栋建筑空灵、富有趣味。
建筑大师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究
罗密欧与朱丽叶城堡
该项目的意图虽然是在不同的位置上建立两个城堡, 但是在建筑形式上却统一表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主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主要有三种看法,这三种 看法是设计意图的基础。每个故事情节被三个结构的 关系赋予特征:分离(情人之间的分隔/阳台);结合 (恋人的婚姻/教堂);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恋人的 相聚与分离/朱丽叶的坟墓)。建通过缩放这一过程呼 应了一个世纪前得文化。
埃森曼强调建筑形式可以作为一系列的符号来看待。他认为建筑中存在着两 种形式结构:“实际的形式结构”和潜在的可别意识到的“深层结构”。他反对“ 形式追随功能 ”,认为形势的产生是建筑师对形势逻辑认识的结果。形式逻辑可 形势的产生是建筑师对形势逻辑认识的结果。 形势的产生是建筑师对形势逻辑认识的结果 以导致形势关系的产生。这比功能的需求还重要。 以导致形势关系的产生。这比功能的需求还重要。 如果梳理一下埃森曼的庞杂的言说,我们可以把他那些高深的理论分为两大 部分:一部分是将哲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引入建筑,为解构建筑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一部分是将哲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引入建筑, 一部分是将哲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引入建筑 另一部分则是把数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作为自己某个作品设计的引发点。 ;另一部分则是把数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作为自己某个作品设计的引发点。 埃森曼他以梁、柱、墙作为单词、句子和段 落,发展了一套独特的由点到网络的建筑语言。 进入80年代后,他又尝试着从拓扑几何学、麦卡 托网格等不同领域中借用大量的理论术语,将他 们引入自己的建筑作品中。他在这些理论指导下 完成的作品,毫无疑问与传统的建筑形象迥异。 埃森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相当缜密的理论。 总结一下埃森曼的建筑设计,他运用各种其 他领域知识理论将其引入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 将他的作品分类归纳为四个类型:网格型,剥落 网格型, 网格型 轨迹追踪和重叠型 重叠型。 型,轨迹追踪 重叠型
埃森曼
关于建筑大师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及其主要作品浅谈(原创)来源:徐华서화的日志大师Peter Eisenman的建筑理念是一种超越传统建筑的,令人耳目一新的。
他总是能从数学的领域里发现建筑的真谛。
我对大师的建筑作品和建筑理念始终都十分的膜拜。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大师吧~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1932年生于纽约,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
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在任教,并主编“反对派”杂志Opposi tions。
1980年自行开业,他的作品多次获奖。
大师是当今国际上著名的前卫派建筑师,美国建筑界对他的评价尤其是高。
埃森曼自称是后现代主义,他的设计理论早期受结构主义哲学影响,后受解构主义影响。
另一位我十分喜欢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曾这样评价过他:将建筑与社会脉络及经济脉络分离开,不以任何事物为前提,而且排除所有古典概念上的秩序与顺序,力图确立纯粹的意义上,作为知识操作的建筑空间。
大师认为设计的过程就是要排除个人和文化的因素,建筑形式只是一套符号,是由建筑自身的逻辑关系演变而来,他强调建筑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
埃森曼曾谈到“我的每个作品都在非常狂热地探求什么是建筑;建筑与社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建筑象征着什么以及建筑功能是什么,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建筑应该解决的问题。
很多设计建筑的人假定对建筑非常了解,因此就存在了现有的建筑语言。
但建筑的语言是连续的,那么建筑要发展——帕拉迪奥(Palladio)的建筑,并不比勒.柯布西耶的建筑差,他们只是不同而已。
”大师建筑灵感的来源有二:一是将哲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引入建筑,为解构建筑提供了理论的依据二是把数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作为自己某个作品设计的引发点。
大师在建筑上一直都是秉承着理论联系实践的建筑思想,通常是在一段时间内的理论引导者这段时期的建筑风格。
艾森曼
彼得艾森曼的解构主义建筑:建筑可以很哲学的来源:| 发表时间:2008-11-22 13:52:32 | 点击:868次尽管一直遭到方方面面的非议,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在先锋建筑学界中的地位却如日中天,俨然已是最受瞩目、也是最炙手可热的建筑师之一。
批评家拜茨基本在他那本颇受好评的著作《破坏了的完美》中为艾森曼、海扎克、盖里和文丘里戴上了一顶高帽子,将四人并称为当代建筑的“四教父”,他们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也许是有了这顶高帽子护身,自从和解构主义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吉尔德勒兹等人打得火热之后,艾森曼的建筑风格越发地肆无忌惮起来。
的确,他天生就是那种沉湎于幻觉和哲学思辨的设计师,所以一旦有了理论家的支持,他就不再顾忌什么实用、功能之类现代主义价值体系的纠缠了。
活在建筑的可能性之中80年代,他曾经为客户设计了一套住宅,却令业主无法入住而沾沾自喜;时过境迁,艾森曼的古怪脾气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愈来愈激进和夸张。
1997年参加“虚拟住宅竞赛”的实验性作品令人目瞪口呆,它们是雕塑,还是梦中之物?反正如果用它来装人,估计是怎么住怎么费劲的。
虚拟为艾森曼找到一个逃避现实的借口,投资方种种苛刻的要求使他不厌其烦,艾森曼情愿让自己活在幻觉之中,活在建筑的可能性之中。
于是他开始找寻全新的表现方式,几条曲线组成的面、一套网格的定位系统、一种色调和动态的观念——而不是传统的尺度、空间区域的划分——完全颠覆了建筑的经典模式。
它们是精心打造的惹是生非,是一次建筑的冒险,因为他知道,虚拟性就体现在和我们之前看到和熟悉的事物毫无瓜葛之上。
和同时参赛的利伯斯金、伊东丰雄、简诺威尔等人相比,艾森曼简直把建筑当成电脑游戏或电影特技中的场景设置了。
那是些怪物,像工业设计中的某一个零件,线条繁复、用意隐晦,也许电脑的硬盘才是它们永恒的归宿。
从水晶几何学中获得的灵感,他把建筑当作了切割机下的钻石毛坯,舒适指数之类的问题他是不屑一顾的,他用Silycon制图法模仿建筑运动的轨迹、瞬时的静止和体量的变化,就好像建筑也是有生命的。
彼得艾森曼作品分析
comple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e
彼得·艾森曼
彼得·艾森曼1932年生于纽约,他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 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他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任教,并主编 《反对派》杂志。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局部透视:
彼得艾森曼将一个立方体由柱子或墙体划分为等体积的九个空间,然后再对这一立方体对 角划分,在最终形成的复杂连锁空间中,安排人的居住活动。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彼得艾森曼所强调的建筑只是许多本身不具有任何象征意义的建筑符号的排列组合。他所 关心的是建筑本身的节奏,而非功能。在设计中完全摆脱了结构和功能的含义,而变成一 种自由的、自然产生的形式。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南低北高, 呈现不稳 定和动感 1.体块: 一组砖砌体 一组白色金属方格构架 一组重叠断裂的混凝土块以及东北角上的植物平台。 2.网格: 大学所在的哥伦布城市网格 大学自己的网格 3.布局: 中心式 两套网格的相互作用 白色金属网格 强调城市参照 系统的作用 城市网络 系统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局部透视: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局部透视: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哥伦布市会议中心
时间:1993 地点:俄亥俄州,哥伦布市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艾森曼把它作为一个更大规模的更具公共性的机遇来探索长探索与现代大都市不断变化的生活本质 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新的纪念碑,一个位于公共之间的建筑,一个处理动态 的现代生活中的微小事物的场所。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创作浅析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创作浅析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1932年8月11日-),出生于新泽西州,他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
他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任教,并主编《反对派》杂志。
1980年,他自行开业,他的作品多次获奖。
1982年到1985年期间,他在哈佛大学担任建筑学教授,1993年秋任哈佛大学Eliot Noyes设计评论家。
著作有:Moving Arrows、Eros and Other Errors和Houses of Cards等,另外,彼得·艾森曼还是美国著名杂志《Oppositions Journal and Opposition Books》的编辑和作者,他还在世界上著名的杂志和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建筑学方面的论文。
因其碎片式建筑语汇而同各式其他建筑师一起被打上了解构主义的标签。
虽他拒绝被标签化,但仍为了保留他在学术界中的注视而惹起争议。
他在建筑学的理论追求解放及自律性,他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坚持一个企图-解放形式-一种很难了解的奋斗。
他与欧洲知识分子像他的英国辅导者Colin Rowe和意大利史学家Manfredo Tafuri有着牢固的文化关系。
哲学家德里达的工作对艾森曼的建筑有很关键的影响。
艾森曼还是纽约建筑师协会的领导者(即“建筑界5巨头”之一),是当今国际上著名的前卫派建筑师,美国建筑界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
他是首位通过自身领域的工作来证明当代文化是一个交互影响的连续体,而所有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的知识都有可能成为建筑学中的一部份的建筑师。
1980年,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写作和设计并做出令人敬仰的理论工作后,艾森曼将他的专业经验集中在建筑学方面。
他设计了大量的原型项目,其中包括大面积的住宅、城市设计规划、教育器材的设计以及许多私人住宅。
1993年,俄亥俄州哥伦布市耗资6500万美元的会议中心攀行了动工典礼;1996年,耗资3500万美元的阿伦诺夫中心(Aroff Center)动工。
彼得艾森曼建筑作品的构成试析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作品的构成试析一.彼得艾﹒艾森曼简介1932年生于纽约,他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
他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任教,并主编《反对派》杂志。
1980年,他自行开业,他的作品多次获奖。
1982年到1985年期间,他在哈佛大学担任建筑学教授,1993年秋任哈佛大学Eliot Noyes设计评论家。
二.彼得﹒艾森曼的建筑特点彼得艾﹒埃森曼的作品明快而简洁,他的主要工作是将建筑从以往的联系中释放出来。
尽管他总是在建筑学设计和哲学理论中寻找一种平衡,但是人们总是能很清晰地看到这一理论工程的寓意。
埃森曼早期的建筑涉及从相关语言之间的细微联系到建筑本身的底层结构,后来的工作显示了他对“非人性化”观点的同情。
埃森曼设计的作品完全由所安排的格局确定,在预先安排的内容中形成一种不易被人看透的概念。
三.艾森曼的解构主义建筑1.活在建筑的可能性之中虚拟为艾森曼找到一个逃避现实的借口,投资方种种苛刻的要求使他不厌其烦,艾森曼情愿让自己活在幻觉之中,活在建筑的可能性之中。
于是他开始找寻全新的表现方式,几条曲线组成的面、一套网格的定位系统、一种色调和动态的观念——而不是传统的尺度、空间区域的划分——完全颠覆了建筑的经典模式。
那是些怪物,像工业设计中的某一个零件,线条繁复、用意隐晦,也许电脑的硬盘才是它们永恒的归宿。
从水晶几何学中获得的灵感,他把建筑当作了切割机下的钻石毛坯,舒适指数之类的问题他是不屑一顾的,制图法模仿建筑运动的轨迹、瞬时的静止和体量的变化,就好像建筑也是有生命的。
同时这又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只有结构、建筑语言、隐喻和点、线、面、体的组合被单独拿出来分析,人为因素被排斥在决策圈之外了。
电脑设计的迅猛发展为艾森曼的建筑实验提供了契机,在与塞林考德的访谈中,艾森曼强调电脑对于他的重要性,它使原本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使得无法想象的建筑形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艾森曼
彼得·艾森曼建筑作品的构成试析作者简介:1932年生于纽约,他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
他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任教,并主编《反对派》杂志。
1980年,他自行开业,他的作品多次获奖。
1982年到1985年期间,他在哈佛大学担任建筑学教授,1993年秋任哈佛大学Eliot Noyes设计评论家。
艾森曼还是纽约建筑师协会的领导者(即“建筑界5巨头”之一),是当今国际上著名的前卫派建筑师。
建筑风格埃森曼的作品明快而简洁,他的主要工作是将建筑从以往的联系中释放出来。
尽管他总是在建筑学设计和哲学理论中寻找一种平衡,但是人们总是能很清晰地看到这一理论工程的寓意。
埃森曼声明:“由于没有足够的图像材料去说明传统的组织形式,所以我正在寻找如何定义空间概念的方式,在可以转移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定位关系。
这就是我一直试图做的事,去转移目标,并将目标定义为有概念的建筑”。
埃森曼早期的建筑涉及从相关语言之间的细微联系到建筑本身的底层结构,后来的工作显示了他对“非人性化”(anti-humanist)观点的同情。
埃森曼设计的作品完全由所安排的格局确定,在预先安排的内容中形成一种不易被人看透的概念。
他曾获得无数奖项,包括一个古根海姆学会奖(Guggenheim Fellowship)。
美国文学学院的Brenner奖埃森曼的建造作品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IBA社会住宅、阿朗洛夫设计与艺术中心、House Ⅰ 、House Ⅱ 、House Ⅲ 、House Ⅳ 、House Ⅴ 、House X 、Cannaregio Town Square-House 11A :坎那尓乔市镇广场,住宅11A 、House El Even Odd : EL单双构架住宅、罗密欧与朱丽叶城堡、生化中心、大学艺术博物馆、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和美艺术图书馆、卡内基·梅隆研究所、瓜尔迪奥拉住宅、阿诺夫设计与艺术中心、长宫三洋公司办公楼、大哥伦布会议中心、班约勒斯奥林匹克宾馆、库珀学生公寓、格罗宁根音像馆、布谷办公室、雷布斯多克公园总体规划、恩莫利艺术中心、诺德利奇斯德伦道夫总体规划、巴恩霍夫斯伯利奇——腓德烈斯特劳斯规划项目、麦克斯·莱恩哈特大楼、伊门道夫大楼、马格德堡大马士革广场、克林“遗址”纪念馆、2000年大教堂解构主义建筑1、活在建筑的可能性之中在传统建筑体系中,屋顶保护我们的躯体,墙体环绕着我们周围,分割空间,遮风挡雨。
彼得艾森曼作品分析资料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屋顶平面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东立面
北立面
剖面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时间:1983~1989 地点:俄亥俄州,哥伦布市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视觉艺术中心位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园的 东端入口处, 亦是校园内椭圆形广场中轴线的 一端。州立大学的早期规划以这一中轴线作为 建筑群体围合的基准线。艾森曼有意摆脱古典 中轴线的约束, 从更为深远的视角观察视觉艺 术中心所处的场地。
Peter Eisenman
comple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e
彼得·艾森曼
彼得·艾森曼1932年生于纽约,他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 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他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任教,并主编 《反对派》杂志。
城市网络 系统
白色金属网格 强调城市参照 系统的作用
首层平面 两个扭转12.25°轴线网格,分别代表城市与校园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脚手架由两个有趣的三维网格组成, 该展廊将新的展廊和艺术用房与原有的 建筑相连。脚手架的一部分与哥伦布市 的街道相平行,另一部分与校园的网格 相平行。该建筑无论在具体形式上还是 象征意义上都将校园和城市相连。该中 心起着一定意义上的艺术象征作用,这 与当初设想的情形是一样的。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视觉艺术中心不仅在建筑整体上如此, 许多局部建筑界面、空间的划分也呈现一 种风车状。另外基地的互动网格同时也反 映在建筑的立面造型上这种不在同一坐标 系内的呼应也可以看作是风车构图的一种 延伸。
彼得·艾森曼大师作品分析
建筑思想
自治建筑
1、后现代功能主义者或心理性主义者,建筑是自 治的,是一块独立王国,建筑师的任务不是像上 帝一样建造住宅,而是呈现他们,让他们以自己 的方式存在。 2、设计的过程就是要排除个人和文化的因素,建 筑形式只是一套符号,有建筑自身的逻辑关系也 能变而来,他强调建筑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
作品特点: 明快简单,他的主要工作是将建筑从以往 的联系中释放出来。 建筑理论: 一部分是将哲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引入建筑, 为解构建筑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另一部分是把数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作为 自己某个作品设计的引发点。
三个阶段
1、早期的形式主义解读(意大利特拉尼)和 “硬纸板住宅”系列的建筑抽象语言元素的操 作。 2、中期柏林IBA社会住宅及维克斯纳视觉艺术 中心等建筑的抽象图案,如融入“场域”的关 注。 3、近期辛辛纳提阿诺夫艺术与设计中心和哥伦 布会议中心等设计对城市和建筑环境自发组织 能力的研究,以及运用计算机技术对非笛卡尔
作品赏析
网格
剥落
(住宅X号)
(维克斯( BLF软件公司总部 )
住宅X号
合理利用地形斜坡, 自然风景穿过房 子,将其分为四 个部分,缩小了 建筑的尺度 方法:梁板柱结构、 不确定的扭转、 立面的正面性 自主的建筑:梁和 柱从成承重逻辑 中脱离出来
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BLF软件公司总部
在定义两种状态 的时候,计划 由两个不相通 的主题入手: 传统由勾勒传 统印度建筑及 规划的古经书 代表,技术则 由液晶分子组 织代表。
环境:坐落在 现有建筑与 其他相关场 地之间。 基本元素:脚 手架(三维 网格组成)、 景观美化 手法:砖砌体、 金属方格框 架、植物平 台
利用地点的价值,“建筑需要外部参数”通过网 格很好地将建筑融入到外界环境体现了融合“场 域”的理念
浅析彼得埃森曼的解构主义理念
浅析彼得埃森曼的解构主义理念解构主义建筑是80年代晚期出现的一种较为激进的建筑思潮。
解构主义是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所创立的批判学派,其主要观点是认为作品是开放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读者对文本的解读永远是未完成、不确定的。
解构主义的哲学观,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其影响也是深远的;所提出的通过“移心”的方式,从而消除建筑的中心,达到解放人的意志,使其得到自由的解放。
彼得-埃森曼,当今前卫的建筑师,在美国建筑界的评价很高,代表作品有辛辛那提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与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艺术中心。
他认为建筑的设计是一个排除个人和文化因素过程,建筑形式是一种符号,是由建筑自身的逻辑关系演化而来,强调建筑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埃森曼的实践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早期是对意大利建筑师特拉尼的形式主义解读和“卡纸板住宅”系列的建筑抽象语言元素的研究。
2、中期的柏林IBA社会住宅和俄亥俄州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等设计建筑的抽象图形如何融入复杂关联的“场域”的研究。
3、近期是哥伦布会议中心等设计对城市和建筑环境自发组织能力的研究,包括运用计算机技术对非笛卡尔几何学和复杂空间几何的研究探讨。
彼得-埃森曼通过自己的理论与实践,回应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对其思想研究和分析列举了以下几个关键词:1.非建筑通过对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的研读,埃森曼把“纯建筑”理念下的建筑空间视为一种形式的游戏,从空间的形式入手的“中间”,只是最后刻画而成的建筑的内容。
如从海滩周边的容器和空间的“之间”概念生成的海滩别墅形式,或者是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生成某个物理研究所的形式,又如采用银河星系的概念生成天文研究所等。
通过一系列的分解和破碎来表现“无中心”、“非建筑”、“非否定”、“非存在”和“反构成”等各种概念。
埃森曼还通过实践表明,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建筑。
2.之间埃森曼所追求的“之间”,是解构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彼得·埃森曼的解构主义
彼得·艾森曼和他的解构主义代表作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思想: •使建筑从场地本身 发展出来 •利用地点的价值, “建筑需要外部的 参数,建筑只有在 环境的框架中才能 有意义。” •使建筑构件延展 新的用途。与解构 的概念相契合。
•中心的设计包含了白色金属方 格来代表鹰架,以表示未完成 的感觉,带有解构主义建筑的 味道。
哥伦布会议中心
思想: • 探索场所与现代大都 市不断变化的生活本 质之间的关系。 •对城市和建筑环境自 发组织能力进行研究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 新的纪念碑,一个位 于‘之间’的公共建 筑,一个处理动态的 现代生活中微小事务 的场所”。
场地的西侧为校园内道路,较 为僻静,北侧建筑与绿化空间相 互穿插,使艺术中心的与环境相 融合。 艺术中心与绿化景观同时使用 一种错位的风车状构图手法,使 空间进一步动态发展。
入口位置
通常建筑师对原有 建筑采用一种表象的 协调如控高、层数、 材质与色彩的呼应。 而艾森曼采用“切入” 的手法处理基地。视 觉艺术中心穿插于威 格厅与莫森报告厅之 间,保持了原有椭圆形 广场的开阔。 原有建筑被进行了 “切角”。使原 本 独立的视觉艺术中心 与之形成有机的整体, 集中式的布局顺应了 狭小、限制多的场地, 为形成丰富而严谨的 建筑空间创造了前提。
平面布局:中心式
两套网格
校园轴线 城市道路
中心式 视觉艺术中心 位于校园的东 端入口处, 亦 是校园内椭圆 形广场中轴的 一端。艾森曼 在这个场地中 所做的艺术中 心有意摆脱中 轴线韵约束, 从更为深远的 角度观察视觉 艺术中心所处 的场地。
建筑理论大师彼得·埃森曼
1990 巴塞罗那奥林匹克旅馆作品,获(《进步建筑》杂志建筑 设计荣誉奖
卡内基?梅隆研究协会作品,获《进步建筑》杂志建筑设 计荣誉奖
1989 瓜迪奥拉别墅作品,获《进步建筑》杂志建筑设计荣誉奖 瓜迪奥拉别墅作品,获美国建筑师学会建筑项目奖章 巴塞罗那奥林匹克旅馆作品,获国际邀请赛一等奖 大哥伦布会议中心作品,获国际邀请赛一等奖
简介:
? 埃森曼自称是后现代主义,他的设计理论早期受结构 主义哲学影响,后受解构主义影响。
? 埃森曼是一位让人费解的建筑师。他喜欢用一种与众 不同的方式设计建筑。埃森曼质疑建筑设计中现有的 种种标准和原则,将众多其他领域的知识运用到建筑 设计中去。他所引用的理论高深晦涩,阐释作品所用 的名词经常属于哲学范畴而非数学概念。美国建筑界 的元老菲利浦 ·约翰逊曾对埃森曼作品的难解程度发 出这样的感叹:“由于他的朋友多半是美国建筑界从 来没听说过的思想家和解构主义者,因此我们无法追 踪其哲学思维涉及的范围”。也就难怪普通读者面对 他的作品和阐释——特别是作品和阐释摆放在一起— —常常感到如入云里雾里。
所获奖项与荣誉列表
? 2004 获第九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金狮奖终身成就奖 2003 获罗马赛佩扎大学建筑学荣誉博士头衔 获西班牙进步建筑设计奖 2002 获纽约科塞尔大学艺术类卓越校友奖 加利亚城市规划作品,获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石狮奖 2012奥林匹克会馆作品,获国际邀请赛一等奖 2001 成为美国文学与艺术协会会员 获美国艺术联合会荣誉奖章 获库博海威特国际建筑大奖 2000 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会员 1999 加利亚城市规划作品,获国际邀请赛一等奖 布兰利博物馆设计作品,获国际邀请赛二等奖 1997 获纽约普兰特机构最佳艺术荣誉博士头衔 世界大惨案受难者纪念场作品,获国际邀请赛一等奖
彼得艾森曼
玩耍的艺术——试析彼得艾森曼的设计理念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师彼得·艾森曼(Peter·Eisenman )的生活经历与各阶段言论、著作、作品的分析,对其建筑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做了初步的研究,为我们对彼得·艾森曼的作品和理论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提供的一定的实践基础。
相较于之前分析与评论彼得·艾森曼的文章,提出了不尽相同的观点:相对于解构主义大师的头衔,艾森曼从本质上更倾向于一个乐于玩耍、勇于实践和不断变化创新的实验型建筑师。
关键词:彼得·艾森曼;玩耍;解构。
“我喜欢玩耍,我觉得生活中除了玩耍再无别它了,对我来说,玩耍也是很严肃的活动。
”——彼得·艾森曼(Peter·Eisenman )。
正是艾森曼的这句话让我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吸引我去了解了他的生活轨迹与设计理念的发展。
而在我对他产生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觉得也许正是这句话可以简明扼要的阐述他的整个设计观点。
艾森曼所说的玩耍,是一种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
这种玩耍不同于孩童之间漫无目的的玩耍,他永远目标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以只是一种严肃的玩耍。
下面我想用最普通也是最直接的时间顺序来介绍一下艾森曼的生活轨迹。
1932年,艾森曼生于新泽西州纽瓦克一个美国家庭。
1932年对于美国来说是难忘的一年。
彼时,经济萧条已经发生了整整三年,大多数美国人的大部分时间却只是在等待、在发愁,除此之外,一筹莫展。
当年年9月《财富》杂志估计,不包括1100万户农村人在内,全美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
我无法确的持续数年之久的经济危机给刚刚来到人世的艾森曼多大的影响,各方面的资料里并未提及他幼时的家庭状况。
不过值得庆幸的事,随着小艾森曼的长大,国家的经济形式越来越好了。
1950年,18岁的艾森曼考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建筑学。
因毕业论文出众获得查尔斯·桑兹(Charles G Sands)纪念奖。
彼得艾森曼大师作品分析
住宅X号
合理利用地形斜坡, 自然风景穿过房 子,将其分为四 个部分,缩小了 建筑的尺度
方法:梁板柱结构、 不确定的扭转、 立面的正面性
自主的建筑:梁和 柱从成承重逻辑 中脱离出来
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环境:坐落在 现有建筑与 其他相关场 地之间。
基本元素:脚 手架(三维 网格组成)、 景观美化
彼 得
· 艾 森 曼
彼得·艾森曼
生平简历 建筑思想 解构主义 作品解析
生平简历
• 1932年生于纽约,他 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 学学士学位,在哥伦 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 学位,在剑桥大学获 博士学位。他曾先后 在剑桥大学、普林斯 顿大学、耶鲁大学、 哈佛大学等校任教。
•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
艾森曼还是纽约建筑师协会的领导 者(即 “建筑界5巨头”之一), 是当今国际上著名的前卫派建筑师, 美国建筑界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 他是少数几个在实际创作中应用理 论的建筑师之一。“客服建筑的存 在性,推出一种永久性的,怎么看 都是建筑的建筑的,打破形势与功 能之间所谓的必然联系,是我建筑
BLF软件公司总部
在定义两种状态 的时候,计划 由两个不相通 的主题入手: 传统由勾勒传 统印度建筑及 规划的古经书 代表,技术则 由液晶分子组 织代表。
设计中的重点。”
建筑思想
自治建筑
1、后现代功能主义者或心理性主义者,建筑是自 治的,是一块独立王国,建筑师的任务不是像上 帝一样建造住宅,而是呈现他们,让他们以自己 的方式存在。
2、设计的过程就是要排除个人和文化的因素,建 筑形式只是一套符号,有建筑自身的逻辑关系也 能变而来,他强调建筑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
作品特点:
明快简单,他的主要工作是将建筑从以往 的联系中释放出来。
-埃森曼住宅2号
经典建筑分析---埃森曼住宅2号一、个人背景彼得・埃森曼,1932年生于纽约,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
作为著名的“纽约白色派”五人之一,埃森曼70年代开始在建筑界崭露头角。
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学术气息,在设计上讲究理论依据。
他以深厚的学术造诣为解构主义摇旗呐喊,对于解构主义登上历史舞台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设计背景埃森曼住宅2号是由著名建筑大师彼得・埃森曼于1969-1970年设计并建成于美国佛蒙特州哈德威克市。
在住宅2号中,埃森曼将一个立方体由柱子或墙体划分为等体积的九个空间,然后再对这一立方体对角划分,在最终形成的复杂连锁空间中,安排人的居住活动。
不难看出,埃森曼所强调的建筑只是许多本身不具有任何象征意义的建筑符号的排列组合。
他所关心的是建筑本身的空间节奏,而非功能。
建筑在埃森曼的设计中完全摆脱了结构和功能的含义,而变成一种自由的、自然产生的形式。
二、建筑言论埃森曼认为设计的过程就是要排除个人和文化的因素,建筑形式只是一套符号,是由建筑自身的逻辑关系演变而来,他强调建筑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
埃森曼将诺曼·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作为自己思想的语言模型来加以采用。
这一理论落实到埃森曼的建筑语言中,就是刻意地将建筑室内的纯几何关系的生成过程在建筑上反映出来。
他以梁、柱、墙作为单词、句子和段落,发展了一套独特的由点到网络的建筑语言,住宅2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设计思想埃森曼自称是后现代主义,他的设计理论早期受结构主义哲学影响,后受解构主义影响。
在他70年代的系列作品《住宅1号》、《住宅2号》和《住宅3号》中,虽然还没有90年代那么极端,但已体现出艾森曼独特的艺术信仰:功能只是形式的附庸,为了达到最完美的形式,艾森曼情愿以牺牲住宅的使用面积为代价。
《住宅2号》的柱廊可以看作是向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埃致敬,但也不尽然,它更像是暴露在外的骨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埃森曼的设计理念概述
在这个图像充斥的当代世界,在这个所谓的后媒体时代,人们似乎已经羞 于谈论意义,语言的张力逐渐让位于形象的狂欢。然而却有这样一位奇特的建 筑师——他将建筑设计作为学术研究的过程,他希望赋予建筑以使命感和社会 意义,而他渊博的知识和强烈的责任感更令同行难望其项背。他的建筑作品与 他本人一样,都是近30年来建筑界最富于争议的,即便不认同他的人,也都无 法否认他具有理论性和实验性的巨大创新能力。这个人就是彼得·艾森曼。
一· 埃森曼的建筑之路
彼得·埃森曼生于1931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建筑,并在哥伦比亚 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到剑桥大学深造,获得了大多数知名建筑师没有甚 至鄙视的博士学位。在剑桥攻读博士的3年时间中,他关注于当代哲学、符 号学、语言学、心理学等最新的理论发展。他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 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任教。1957年加入格罗匹乌斯的建筑设计事 务所,在这位现代主义大师领导下工作,对于现代主义具有直接和深刻的认 识。1967年,他在纽约成立著名的“建筑与都市研究所”,成为新现代主义 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研究中心。他在这个研究中心担任负责人直到1982 年。1980年,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写作和设计并做出令人敬仰的理论工作后 ,埃森曼将他的专业经验集中在建筑学方面。他设计了大量的原型项目,其 中包括大面积的住宅、城市设计规划、教育器材的设计以及许多私人住宅。 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因此,他具有建筑师少有的书卷气和知 识分子味道,自然也就有了一份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师所没有的清高。 1982年到1985年期间,他在哈佛大学担任建筑学教授,1993年秋任哈佛大学 Eliot Noyes设计评论家。
埃森曼强调建筑形式可以作为一系列的符号来看待。他认为建筑中存在着两 种形式结构:“实际的形式结构”和潜在的可别意识到的“深层结构”。他反对“ 形式追随功能 ”,认为形势的产生是建筑师对形势逻辑认识的结果。形式逻辑可 以导致形势关系的产生。这比功能的需求还重要。
如果梳理一下埃森曼的庞杂的言说,我们可以把他那些高深的理论分为两大 部分:一部分是将哲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引入建筑,为解构建筑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另一部分则是把数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作为自己某个作品设计的引发点。
艾森曼还是纽约建筑师协会的领导者(即 “建筑界5巨头”之一) ,是当今国际上著名的前卫派建筑师,美国建筑界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 。他是首位通过自身领域的工作来证明当代文化是一个交互影响的连 续体,而所有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的知识都有可能成为建筑学中的一部 份的建筑师。
第九届威尼斯双年展所有奖项中最权威的金狮奖终身奖得主为美 国著名建筑师彼得·埃森曼,双年展组委会在授奖词中高度评价埃森曼 对国际建筑界的贡献。赞词中说:“埃森曼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 诸概念的先驱者、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建筑师、新世纪的设计大师,以 及全世界建筑界先锋领域的导航灯。”
埃森曼是一位让人费解的建筑师。他喜欢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设计建筑 。他质疑建筑设计中现有的种种标准和原则,将众多其他领域的知识运用到建 筑设计中去。他的建筑方案设计很少受现有建筑教条约束,其设计灵感来自建 筑学之外的领域,其中哲学和语言学对他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他所引用的理 论高深晦涩,阐释作品所用的名词经常属于哲学范畴而非数学概念。美国建筑 界的元老菲利浦·约翰逊曾对埃森曼作品的难解程度发出这样的感叹:“由于他 的朋友多半是美国建筑界从来没听说过的思想家和解构主义者,因此我们无法 追踪其哲学思维涉及的范围”。所以对于普通读者面对他的作品和阐释,特别 是作品和阐释摆放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到很是疑惑不解。
埃森曼他以梁、柱、墙作为单词、句子和段 落,发展了一套独特的由点到网络的建筑语言。 进入80年代后,他又尝试着从拓扑几何学、麦卡 托网格等不同领域中借用大量的理论术语,将他 们引入自己的建筑作品中。他在这些理论指导下 完成的作品,毫无疑问与传统的建筑形象迥异。 埃森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相当缜密的理论。
多年来,埃森曼始终不愿过多地强翻传统习俗,在其作品中也涉及历史 和人文,他始终保持抽象的美学观,运用筒单的几何形式符号,运甩概念要 素及其关系进行形志的生成。艾森曼曾对自己的建筑理论作过筒要的闻遗:
“要集中研讨和着手解决当前建筑设计和建筑发展中遇到的最典型、最 重要的和最广泛的冲突 。” 这些冲突在于: (1)公众 兴趣与建筑师个人赢趣之间的矛盾; (2)美学上的严谨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异; (3)专业上的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的差异; (4)文化的进展与经济环境日益增长的紧张性之间的分歧; (5)新建筑物与已存在的有价值的旧环境之同的矛盾; (6)技术能动力与文化渴望之间的差别; (7)思想理论与实践行动的不同; 埃森曼的实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彼得·埃森曼
“克服建筑的存在 性,推出一种永久的 怎么看都是建筑的建 筑,打破形式与功能 之间所谓的的必然联 系,是我建筑设计中 的重点。” ——Peter Eisenman
Hale Waihona Puke 一· 埃森曼的建筑之路 二· 埃森曼的设计理念概述 三· 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四· 设计理念总结 五· 埃森曼的现实与未来
1、早期对意大利建筑师特拉尼的形式主义解读和“卡纸板住宅”系列的 建筑抽象语言元素的操作。2、中期柏林IBA社会住宅和俄亥俄韦克斯纳视觉 艺术中心等设计建筑的抽象图像如何融入多种复杂关联的“场域”的关注。3 、近期辛辛纳提阿诺夫艺术与设计中心和哥伦布会议中心等设计对城市和建 筑环境自发组织能力的研究,以及运用计算机技术对非笛卡尔几何学和复杂 空间的探讨。
埃森曼专长理论,耩读过许多专著.在工程技术、哲学理论和历
史方面均有造诣。他写过12本书,包括《未知的住宅》《飞驰的箭、爱 神和其他谬误》《卡纸板住宅》等,另外,埃森曼还是美国著名杂志《 Oppositions Journal and Opposition Books》的编辑和作者,他还在 世界上著名的杂志和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建筑学方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