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类的行为与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人灵长类的社会和行为与人类的比较灵长类,在生物学中属哺乳纲的灵长目,包括狐猴、丛猴、眼镜猴、猿等、还有最后发展出的人类。除了现在遍布全球的人类,多数灵长类动物居住在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我们人类和非人灵长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别是生理学特征。可我们人类与它们的不同之处又在哪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我们的答案。

(一)学习与文化传播

非人灵长类的学习多数是在玩耍和观察中获得的。它们幼年跟随母亲或是其他长辈时,通过观察和实践就能学会如何获取食物、开始模仿如何交配等技能。除此之外,它们会在与其他同伴玩耍的过程中慢慢懂得一些应有的社会礼仪或社会行为。

非人灵长类的文化行为多数与取食有关,如黑猩猩制作草杆钓白蚁、日本猴洗红薯等。这些行为多数是非人灵长类代代模仿才得传承下来的。可是它们的文化行为也有与取食无关的,如地狱谷猴群泡温泉。地狱谷冬季周围都是厚厚的积雪,只有泡在温泉里才能保持体温,维持生命。这个文化行为是通过偶然的尝试传承下来的。所以,非人灵长类的文化传播大多都是与生存有关的。

而我们人类的学习和文化传播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模仿他人、自己阅读、亲身实践或者利用网络获得各种知识与技能,我们的学习既涉及生存方面,又涉及生活方面。生活,这一点是非人灵长类很难做到的。再谈我们人类的文化传播,我们也是涉及到衣、

食、住、行各种习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从地域上来看,我们的文化传播包括近距离传播和远距离传播。从传播途径来看,我们最初的传播和非人灵长类一样只是口口相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传播途径日趋增多。如,早期的战争与扩张、宗教传播、大规模的移民、派遣使者出使某地。现代科技的进步也赐予了我们大众传媒的传播渠道,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全球化的发展更是使我们人类的文化由民族性逐渐上升到世界性。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现在的“留学热”。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我们人类文化的传播。这些深层次的文化是非人灵长类所没有的。

(二)性选择

非人灵长类的性行为和人类的情况很相似。它们是受个体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它们除在发情期交配外,也在非发情期交配。非发情期的交配往往是仪式性的、反应社会地位的和建立亲密关系的,以及同性性行为等。做鬼脸、架桥、跟随、性追求、检查阴部、交配、配偶关系等这些都属于它们在性行为时或性行为前的一些表现。

我们人类和猿猴性行为的很大一点不同,就是人类的性行为更频繁,似乎更多为了心理愉悦而非生殖。我们在性对象的选择上也会注重他们的外在形象、家庭背景、个人品质等。此外,在人类群队中,存在乱伦禁忌,但是,有些社会允许兄妹和表兄妹结婚。丈夫和妻子的性关系是在任何社会中联结两性的纽带。婚前性关系和婚外性关系则因文化而异。这些在非人灵长类中是没有涉及的。

(三)攻击与和解

在非人灵长类中,攻击行为主要与其领地有关。领地是灵长类群体所保卫的区域。它们的攻击多数情况下都可以被彼此感知。它们的攻击行为也多采用威胁的姿势,但实际的殴斗较少发生。而常见的亲和行为包括和解、安慰和相互友善等。例如,黑猩猩在殴斗几分钟后,敌对双方会和解。和解行为包括拥抱、接吻和理毛等。亲和行为有助于加强社会组织联结,增强群体凝聚力。下面以非人灵长类中的短尾猴为例。一般攻击者会有如下表现:瞪眼、击地、追赶、抓、咬等。而被攻击者为了避免被攻击会有如下反应,如:回避、逃跑、尖叫、转嫁攻击、引诱支持、抱臀、喋牙、拥抱、挨坐、呈臀、理毛、探臀及同性爬跨等。

相比非人灵长类,我们人类的攻击和和解显得更为复杂。我们人类中的攻击不仅仅局限于肢体上的冲突,还包括精神尊严等社会方面的冲突;不仅仅局限于个体或群体上的冲突,还包括地区、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相互攻击。虽然我们的攻击是我们作为动物保护自身的一种本能体现,但是有时我们攻击所造成的伤害可能是无法想象的。比如,两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双方都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伤害。可他们的做法让世界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对于和解,我们的和解方式也是数不胜数。从古到今,我们都会选择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来解决彼此的争端问题。在我们古老的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和亲、封地这样的和解方式。我们的和解不仅仅为了我们自己而和。我们的和

解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地区、国家乃至世界相对和平而和。这无疑比非人灵长类的和解更高一个层次。

(四)亲缘关系

亲缘关系指的是生物类群在系统发生上所显示的某种血缘关系。除了人类,其他的灵长类幼崽都依靠母乳喂养传递养分,并由母亲保护、提携。某些种类也有雄性负责子女的活动和安全。其他家庭成员,包括兄弟姐妹或是妯娌,也会参与照看幼崽。多数的灵长类雌性在哺乳期会停止排卵,而在停止哺乳后会重新拥有生殖能力。这常常会造成母子之间的冲突:幼崽往往不愿意断乳,希望继续食用。而且因为“混交”它们的亲缘关系并不是同母同父的关系,很可能是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灵长类中的“抱小猴”现象。几乎每一只成年短尾猴都有一只最喜欢抱的小猴,尤其喜欢抱雄性的小猴。为什么成年雄性喜欢抱雄性的小猴,是否也存在像某些人类社会的“重男轻女”现象?抱小猴的个体与被抱的小猴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亲缘关系?如果某种亲缘关系存在,雄性的个体何以能在一个“混交”的交配体制中识别它的后代呢?这还是一个未知。

我们人类中,亲缘关系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具有亲缘关系的群体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核心方面。家庭不仅包括健在的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和子女,还包括数代以来由同一父系血统的男性构成的家族谱系。因此,一个中国人会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他的首要责任是维护谱系的传承。而在现代社会中,亲缘关系表现得更是更胜前者

一筹。我们还说中国,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会在无形之中感到我们的亲缘关系更为亲密。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逐渐摒弃着“重男轻女”的不良习俗,开始加大力度注重关爱女孩。我们也在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提倡少生、优生。我们人类不会存在非人灵长类中的那种“母子或母女冲突”。我们人类和下一代之间的亲缘关系一般是固定的,且我们人类的。当然,再组家庭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内。

(五)社会体制

非人灵长类的统治等级或地位等级是以对想得到的物件(如食物、配偶等)的特权和威胁状态的后果来衡量的。统治者具有特权,这种特权是不能放弃的。处于统治地位的雄性比地位低的雄性在争夺有生育能力的雌性方面比较成功,因此,在繁殖方面更加成功,有更多的基因留传给后代。处于统治地位的雌性比地位低的雌性在争夺食物方面比较成功,因此,有更多的能量用来生育后代,因而比地位低的雌性在生育方面更为成功。

在许多灵长类社会中,雄性统治与自己相似年龄的雌性,年长的和体力较强的个体排挤体力较弱的个体。群体中的每个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处于统治地位的雄性有责任保护自己的群体免受捕猎者或其他群体的攻击,并在群体中扮演“警察”的角色,调解群体中年幼成员,雌性和其他成年雄性之间的殴斗。处于统治地位的雄性对奇缺物品,如食物、睡眠地点、配偶有特权,并以威胁行为来维持这种特权。这使得群体中其他成员之间的殴斗得以避免。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