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五 古代寓言二则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七篇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一、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郑人买履.(lǚ)自度.其足(duó) 遂.不得履(suì) 宁.信度( nìng )涉.江者(shè) 遽契..其舟( jù)(qì)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先自度.其足(量长短) (2)乃.曰(就,才) (3)而.忘操.之(表转折)(拿,携带)(4)涉.江者( 搭船渡过) (5)而.置之其坐(表承接,译为:就,然后(6)及.反(等到,到)(7)宁.信度(宁可)(8)无.自信也(不)3、文学知识填空。

(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刻舟求剑》选自战国末(朝代)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吕氏春秋》,是杂家的代表著作。

(3)这两篇短文从体裁上看,都属于寓言故事。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坐”同“座”,义:座位)(2)反归取之(“反”同“返”,义:返回)5、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代“量好的尺寸”(2)何不试之.以足:代“鞋”(3)至之.市:到……去(4)而置之.其坐:代指“量好的尺寸”(5)而忘操之.:代“量好的尺寸”(6)是吾剑之.所从坠: 的(7)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指“剑”6、《郑人买履》说明了什么道理?不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

7、翻译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4)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鞋呢?8、《刻舟求剑》讽刺了哪些人?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变通的人。

9、按要求用原句填空。

(1)《郑人买履》中,郑人说“宁信度,无自信也”,展示出他固执、迂腐的心里。

(2)《刻舟求剑》中,作者用议论的语言讥笑这种找剑的方法是糊涂的,这句话是:“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0、文中描写郑人时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两种描写方法,表现了郑人固执、不知变通的性格特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学案+练习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学案+练习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教案+练习苏教版《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预习案【学习目标】1.能借助课文说明及工具书读懂课文粗心,掌握文中一词多义、通假字、特别句式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理解《郑人买履》所包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法指导】翻译文言文方法:(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胸怀衡等,在翻译时,能够纹丝没动地保存下来,不用翻译,由于这些词一般都没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2)变单音节为双音节词。

(3)增添省略成分。

(4)调整语序【知识链接】1.认识“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嘲讽。

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2.认识作者及作品。

韩非(约前280~前 233),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期间韩国的贵族。

《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大多数是韩非本人的作品,文笔锋利,逻辑严实,善用比喻。

【阅读导航】1.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画出课文中不会读或读禁止的字,自己查阅工具书或向老师、同学讨教。

然后放声朗诵全文。

)2.课文疏导(借助工具书和书下说明试着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同学之间相互沟通。

准备在讲堂上沟通)(在翻译过程中,一定依据“字字有下落,直译、意译相联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详细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需它有必定的实在乎义,都一定字字落实,对号入坐。

翻译时,要直接依据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调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假如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意图译作为协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满。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的迷惑】:自我评论 ________ 学科长评论 _________ 教师评论________《郑人买履》活动案活动一:熟读翻译课文1、自由朗诵课文(要求:需要正确停留、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 小组内个体展现读(在个体展现读的过程中,组内成员相互评论)→ 各小组推选一名选手参加全班朗诵比赛(在其余同学朗诵的过程中,要注意聆听,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评论别人的朗诵并记录下简单读错的句子→ 全班齐读课文,展现“预习问题二”2、依据预习中的要点字词翻译课文,并展现预习问题三。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同步练习及答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doc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同步练习及答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doc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片段训练作者:南京金陵中学张昊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问题。

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遽契..其舟()()2.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①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②先自.度其足()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③至之.市()而忘操之.()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2)及.返(3)遂.不得履.(4)遽契..其舟(5)何不试之以.足(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4.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

(1)通(2)通6.给甲文拟个标题,并说说这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7.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外延读】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病――劳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悯.其苗()揠.之()苗则槁.矣()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悯长揠谓予趋槁非徒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②返归取之.③其子趋而.往视之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翻译下列句子。

七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同步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同步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同步训
练)
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
同步测控TONG BU CE KONG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郑人买履()自度其足()
遂不得履() 宁信度()
涉江者() 遽契其舟()
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先自度其足()
(2)乃曰()
(3)而忘操之()
(4)涉江者()
3 请用”/”划分句子的停顿。

(划分一处即可)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是吾剑之所从坠
(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4 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学知识填空。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同步练习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同步练习 苏教版

班级学号姓名一、认真复习《郑人买履》,闭卷完成下列题目。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的字注音买履.()宁.信度.()()遂.不得履()自度.其足()2、在原文括号中解释文中加点字。

3、填空(1)文章选自,作者,(时期)哲学家,(学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郑人最可笑的“言”。

(书中原话)4、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请找出来,并翻译。

通,通,5、请选出下列“之”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A、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C、反归取之D、何不试之以足6、请再写出两个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7、翻译重点句子。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译:②何不试之以足?译: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8、文章最后以对话结尾有什么好处?9、这篇文章的寓意:二、背诵课文、字词解释和文章翻译。

刻舟求剑班级学号姓名主备人:汤艳艳审核人:王娟家长签字:一、认真复习《刻舟求剑》,闭卷完成下列题目。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给加点的字注音遽.()契.()其舟不亦惑.()乎2、在原文括号中解释文中加点字。

3、填空(1)文章选自,是战国末期国丞相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楚人最可笑的“行”:。

(原文)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1)郑人有欲买履者(2)何不试之以足(3)是吾剑之所从坠(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5、解释下列多义词(1)自(2)其先自.度其足其.剑自舟中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6、翻译重点句子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译: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苏教版

《古代寓言二则》精读精练【基础知识多累积】1、给加点字注音。

买履()自度其足()吾忘持度()涉江()....遽契其舟().2、(1)《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朝代)哲学家,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守株待兔》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编写的论文集。

3、两则寓言内容不一样,写法也有差别。

《郑人买履》主要经过对人物的描绘,揭示出郑人的心理;而《守株待兔》则经过对楚人的、描写,表现他的。

4、寓言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望在简洁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除本文外,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请写出它们的题目及包含的道理与同学沟通。

(许多于两个)5、有名寓言作家张秋生的寓言《笑话》只写了两句对话:“鸭子叫嘎嘎——蛋大蛋大,哪个有我下的蛋大/母鸡说——你这话对我说能够,对鹅来说就是笑话!”你知道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吗?6、有名老作家严文井对寓言做过绝妙的比喻,他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来,甚至能拿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你能模拟这句话的形式写出你对寓言的解说吗?【语段阅读精选析】【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可以,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说加点的字。

(1)先自度其足()(2)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以下加点字的意义及用法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郑人有欲买履者.B、而置之其坐C、先自度其足D、而忘操之...楚人有涉江者反归取之遽契其舟而剑不可以....3、翻译下边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是吾剑之所从坠。

4、甲乙两文的寓意可从不一样角度进行解析,但嘲讽的都是同一类人。

你知道这是一类什么样的人吗?你身旁有没有这样的人?假如有,谈谈他们的表现。

2019年精选语文七年级上册五 古代寓言二则苏教版练习题三十二

2019年精选语文七年级上册五 古代寓言二则苏教版练习题三十二

2019年精选语文七年级上册五古代寓言二则苏教版练习题三十二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线的“之”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的一项( )A、人莫知之B、臣有骏马欲卖之C、愿子还而视之D、臣请献一朝之贾【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含有通假字的是( )A、置之其坐。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何不试之以足?D、先自度其足。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下列加线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②返归取之③其子趋而往视之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 ② 相同,③④不同B、① ②不同,③ ④相同C、① ②相同,③ ④相同D、① ②不同,③ ④不同【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加线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B、沿河求之C、然则天下之事D、果得之于数里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列车风驰电掣般地奔腾而去。

B、为了实现自己的幻想,他废寝忘食地工作。

C、东阳木雕是我国优秀的古老传统工艺之一,它源远流长,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D、来到琉华山麓的大窑址时,我们好像踏进了一座古老的迷宫:瞧,满地瓷片,有如祖先的名片,一片狼藉,令人目不暇接。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奥运会和世博会,是中华民族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演奏的两场精彩的国际盛会。

C、陶渊明的田园诗拓宽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范围,被誉为田园诗歌的一代宗师。

D、“天安”号事件致使韩朝绝交,媒体呼吁双方保持克制,要以世界和平大局为重。

【答案】:【解析】:第7题【多选题】《刻舟求剑》描写人物的方法是( )A、动作B、语言C、心理D、环境【答案】:【解析】:第8题【多选题】下列成语出自《韩非子》的是( )A、郑人买履B、吹毛求疵C、以子之矛,攻子之盾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答案】:【解析】:第9题【多选题】下列出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是( )A、《自相矛盾》B、《郑人买履》C、《守株待兔》D、《老马识途》【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请选择四个不同身份的人说的话。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五 古代寓言二则苏教版课后练习八十三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五 古代寓言二则苏教版课后练习八十三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五古代寓言二则苏教版课后练习八十三第1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通过开展校园防火消防演练,让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更强了。

B、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明显地改进。

C、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D、为了避免体育活动时间里发生伤害事故,学校体育老师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加线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B、沿河求之C、然则天下之事D、果得之于数里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郑人买履lǚ 遂不得履suì宁信度nìngB、遽jù 契其舟qì度其足duóC、宁信度dù 悯其苗mǐn 揠之yàD、涉江者shè 不亦惑乎huò 宁信度du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句子中加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何不试之以足?以“用”。

B、先自度其足。

其:他的。

C、宁信度,无自信也。

宁:宁可,宁愿。

D、市罢,遂不得履。

罢,罢了。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择关联词语填空,正确的是( )( )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 )不爱,( )嫌恶他,( )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A、因为不但而且所以B、虽然不但而且但是C、但不但并且因为D、因为不但并且所以【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句中的“其”字意思不同于其它的一项( )A、又誉其矛曰B、其人弗能应也C、先自度其足D、而置之其坐【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

)B、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船一停,那人便从他刻有记号的地方潜入水底去找剑。

)C、是吾剑之所从坠。

(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一、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郑人买履(I U )自度其足(du 0 ) 遂不得履(su I )• • •宁信度(n ng ) 涉江者(sh e )遽契其舟(j u) ( q i )• •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先自度其足(量长短)(2)乃曰(就,才)・・(3) 而忘操之(表转折)(拿,携带) (4)涉江者(搭船渡过)・・・(5)而置之其坐(表承接,译为:就,然后(6)及反(等到,至U)• •(7)宁信度(宁可) (8)无自信也(不 )• •3、文学知识填空。

(1)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⑵〈〈刻舟求剑》选自战国末(朝代)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吕氏春秋》,是杂家的代表著作。

(3)这两篇短文从体裁上看,都属于寓言故事。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 而置之其坐(“坐”同“座”,义:座位)⑵反归取之(“反”同“返”,义:返回)5、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代“量好的尺寸” (2)何不试之以足:代“鞋”• •(3)至之市:到……去(4)而置之其坐:代指“量好的尺寸”• ・(5)而忘操之:代“量好的尺寸” (6)是吾剑之所从坠:的• •(7)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指“剑”6、《郑人买履》说明了什么道理?不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

7、翻译句子。

(1) 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2)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4)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鞋呢?&《刻舟求剑》讽刺了哪些人?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变通的人。

9、按要求用原句填空。

(1)《郑人买履》中,郑人说“宁信度,无自信也”,展示出他固执、迂腐的心里。

(2)《刻舟求剑》中,作者用议论的语言讥笑这种找剑的方法是糊涂的,这句话是:“求佥I」若此,不亦惑乎?”10、文中描写郑人时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两种描写方法,表现了郑人固执、不知变通的性格特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 古代寓言二则课时训练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 古代寓言二则课时训练 苏教版

第一单元四古代寓言二则【课内阅读】【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置之其坐. (坐下来) B.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到)C.是.吾剑之所从坠 (表示判断词) D.求剑若.此 (如果)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为什么在《刻舟求剑》中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你能想像出这个愚蠢的人当时的神情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两则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就在你面前,你能对他们各说一句精辟的话吗?(1)对郑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刻舟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有什么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提升】囫囵吞枣(元)白王廷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①,枣益脾而损齿。

苏教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寓言两则》练习和答案(小升初衔接班使用)

苏教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寓言两则》练习和答案(小升初衔接班使用)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寓言两则》练习和答案(小升初衔接班使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寓言两则》练习和答案(小升初衔接班使用)初中生与初中生的联系——文言文练习(1)阅读《郑人买履》,完成题目。

如果郑人想买鞋子,他们首先会花脚,坐在上面,去城里,然后忘记操作鞋子。

我有鞋子,但我说,“我忘了拿着。

”拿去吧。

而恰恰相反,市场罢工,所以他们不能上台。

或者:“为什么不试试呢?够了吗?”他说:“与其自信,不如相信。

”1.解释课文中添加的单词:① 性能()操作()③ 学位())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_____同_____,_____;②反归取之:_____同_____,_____。

3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寓言包含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至少写出两个含有“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复:1、鞋子拿,携带量好的尺码宁可2、坐座座位反返返回3.当我回来时,市场已经散去,最后我没有买鞋子。

4、人不能够太死板,太相信教条,遇事不知变通,是不会成功的。

5、如履薄冰如履平地阅读“划船寻剑”,完成主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 涉及()② 突然的()③ 是的()④ 寻找()2、分别指出加点字分别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用下面的点解释“直”的含义,并根据需要进行分类。

a、首先测量你的脚,然后坐在上面。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时训练苏教版(有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时训练苏教版(有答案)

四古代寓言二则【课内阅读】【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置之其坐.(坐下来) B.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到)C.是.吾剑之所从坠(表示判断词) D.求剑若.此(如果)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在《刻舟求剑》中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你能想像出这个愚蠢的人当时的神情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两则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就在你面前,你能对他们各说一句精辟的话吗?(1)对郑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刻舟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有什么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提升】囫囵吞枣(元)白王廷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①,枣益脾而损齿。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5 课《古代寓言二则》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 ,作者_________ ,_______ 〔朝代〕人2.给以下字注音。

①履〔丨②宁〔〕3.讲明字词。

〔1〕履〔〕〔2〕操〔〕〔3〕宁〔〕〔4〕罢〔〕4.翻译以下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那么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假设此,不亦惑乎?1.?刻舟求剑?这那么寓言出自? _________ ?,编者是________ 。

2.为以下字注音。

①坠〔丨②遽〔〕③契〔〕3.讲明以下词语。

①涉〔丨②是〔〕③遽〔〕④求〔〕4.分不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遽契其舟〔〕5.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假设此,不亦惑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那么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参考答案〔一〕1. ?韩非子?韩非战国2 •①履〔I u]②宁〔n ing]3 .〔1〕鞋子〔2〕拿〔3〕宁可〔4〕集市差不多解散4 .①等他赶。

回来时,集市差不多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②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5 .启发人们要正确认识实际咨询题,要依照实际情形解决咨询题。

一切从实际动身,做到具体咨询题具体分析。

6 .削足适履如履薄冰履险如夷〔二〕1•吕氏春秋吕不韦2 •①坠〔zhu i]②遽〔j u]③契〔q i〕3 •① 渡江②这儿③急忙④寻求4 .①涉江者②代”舟〃 5 .①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五古代寓言二则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七篇
第1题【单选题】
“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
A、至之市
B、而置之其坐
C、反归取之
D、何不试之以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己救人的事迹现已家喻户晓。

B、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C、全国推选文艺新人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D、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对下列加线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②返归取之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 ② 相同,③④不同
B、① ②不同,③ ④相同
C、① ②相同,③ 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 ④不同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通过开展校园防火消防演练,让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更强了。

B、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明显地改进。

C、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D、为了避免体育活动时间里发生伤害事故,学校体育老师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近来,即将离开大学的毕业生纷纷在网上留言“晒遗憾”。

某校报特意摘取四则大学生留言编成“晒遗憾专栏”,请你认真阅读留言后,从为专栏拟写的标题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①网友说:“没有好好利用空余时间看书,整理行李的时候发现很多书都是新的。

工作以后估计很难有大块的空闲时间看书了。


②网友说:“上了大学就像从牢笼里放出来一样,不久就恋上了网络游戏,还因此补考过,唉!”
③网友说:“人生无法重来,与其以后付出十倍的艰辛和努力,不如现在多学一点。


④同友说:“学弟学妹要记住,读书学习的黄金时间轻易滑过后,剩下的只有遗憾和追悔。


A、利用年轻享受生活
B、遗憾何时能够弥补?
C、学生时代恐难重现
D、珍惜青春留下精彩
【答案】:
【解析】:
第6题【多选题】
《刻舟求剑》描写人物的方法是( )
A、动作
B、语言
C、心理
D、环境
【答案】:
【解析】:
第7题【多选题】
下列出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是( )
A、《自相矛盾》
B、《郑人买履》
C、《守株待兔》
D、《老马识途》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仿照例句中的划线部分,接写一句话。

例句:也许你只是一朵普通小花,也许你只是一片平凡的叶子,但只要你是独特的,就该为自己鼓掌。

也许你只是一粒不起眼的沙,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默写古诗文名句。

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

(杭州岳墓对联)
【答案】:
【解析】:
第10题【语言表达】
阅读下列寓言,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古时候,有一个北方人,从来没有见过菱角。

他到南方做官,一次在宴席上吃菱角,竟连壳一起吃下去了。

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

”他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火。

”有人问:“北方也生长菱角吗?”他回答:“山前山后,到处老是。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
【答案】:
【解析】:
第11题【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

何不试之以足?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是吾剑之所从坠。

【答案】:
【解析】:
第12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耒,音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
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都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不知变通,郑人只相信______,宋人把偶然当必然,认为______
参照下面“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解释方法,解释成语“郑人买履”。

《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帮帮你:交代清出处、故事情节和教育意义。

故事情节要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能全文翻译。

)《郑人买履》______
说说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