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区别

合集下载

保护色

保护色

按照达尔文的解释,生物的保 护色、警戒色和拟态是由自然 选择决定的。生物在长期的自 然选择中,形成了形形色色功 能不同的保护色
小丑章鱼,和乌贼一 样能够随时变换体色,始 终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躲在蒲公英海洋里的灰熊
蝗虫的保护 色,把自己伪装 成草干
亚马逊丛林中生活的一种毒蜘蛛, 看起来多像是枯草?要小心了! 被它咬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枯叶蝶
听说过枯叶蝶,但你听说过枯 叶螳螂吗?
竹节虫,知名度不亚于枯叶蝶
1具有保护作用的警戒色 和信号色。 2保护色实例动物外表颜 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 色叫保护色。
比目鱼身上的斑纹和 海底的沙粒非常相似
生活在亚热带的一种蟋蟀 看起来像一片叶子
菲律宾附近浅海珊瑚礁 生活的一种海马,身体的 凸状物就像是海藻。
乌贼,可以随时变换 体色,和周围环境融为一 体
乌贼,走到哪儿变到哪 儿……
彩螽斯的翅膀状若树叶,上有 褐色的斑点,边缘也不平滑; 腿则状若细枝。
三只枯叶蟾 蜍聚集在几 码之内
法国一只螃蟹蜘蛛隐藏在天 竺葵中
澳大利亚一只小鳄鱼潜在沼泽 的荷叶下。
有保护色的动物
枯叶蝶,变色龙,鱼儿,பைடு நூலகம்青蛙,蝗虫 ,北極熊 , 貓頭鷹
在生活中人们是怎么样利用保护色?
迷彩服作训服的一种基本类型, 由绿、黄、茶、黑等颜色组成 不规则图案的一种新式保护色。 迷彩服要求它的反射光波与周 围景物反射的光波大致相同, 不仅能迷惑敌人的目力侦察, 还能对付红外侦察,使敌人现 代化侦视仪器难以捕捉目标。

深圳优质微课件 人教版生物学七上第二章第一节 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

深圳优质微课件      人教版生物学七上第二章第一节 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

冬天的雷鸟 螽斯
北极狐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典型实例——拟态
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 色泽斑纹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竹节虫
枯叶蝶 尺蠖
思考:它属于保护色还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态? 拟态 马达加斯加败叶螳螂
如何区分?
保护色:强调体色与环境相似; 拟 态:强调形状色泽与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典型实例——警戒色
警戒色与保护色、拟态的区别
除色彩外,还应看是否具有恶臭和毒刺。有则为 警戒色,否则为拟态。
黄蜂(有毒) 警戒色
食蚜蝇(无毒) 拟态
总结: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的比较
类型
概念
特点
作用
代表 动物
保护色
体色与环境色彩 相似
避敌或 不易识别 捕食
雷鸟 避役
拟态
形状、色泽、斑纹
避敌或
与其他生物或非生 不易识别 捕食
人教版生物学 七上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典型实例——
许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 的特征,在这方面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现象 ,如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典型实例——保护色
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 相似的体色。
夏天的雷鸟 避役(变色龙)
物相似
竹节虫 尺蠖
警戒色
恶臭、毒刺、鲜艳 色彩、斑纹
易识别
预警、 自我保护
黄蜂
警戒色:某些有恶臭味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 的色彩或斑纹。
毒箭蛙
黄蜂 金环蛇
蛾类幼虫
警戒色与保护色、拟态的区别
保护色和拟态现象都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 识别,从而可以保护自己。

保护色_警戒色_拟态的区分方法

保护色_警戒色_拟态的区分方法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区分方法杨世菊(竹山县第一中学湖北竹山442200)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特征。

保护色是动物通过伪装使得自己身体体色和斑点与背景环境相接近进而隐蔽起来,使得不易被天敌发现的体色。

特点:体色与外界环境的优势色彩保持一致。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的色彩和斑纹,与保护色的隐蔽性相反,与环境的优势色彩大相径庭。

特点是:色彩鲜艳醒目,容易识别,一般动物有特殊的“本事”,能够对敌害起到预先示警的作用,因而有利于动物的自我保护。

拟态是指1个味道很好,可食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采纳有毒或有伤害性物种的特征,主要是形态的、还有嗅觉和味觉的特征。

模拟有“本事的”生物,防止天敌捕食和保护自身;除此之外,还有模拟非生物,如尺蠖象树棍等。

特点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环境中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例1 老虎黄黑相间的斑纹和黄蜂腹部黄黑相间的条纹分别属于( )。

A.保护色、警戒色B.拟态、保护色C.警戒色、警戒色D.拟态、警戒色选项为A解析:老虎的黑黄相间的斑纹体色是保护色而不是警戒色。

原因有二: 老虎是大型肉食动物,要捕食羚羊、鹿等小型肉食动物,而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非常快,羚羊可达65km/h,如果老虎体色是警戒色,那么它的体色起预先示警作用,羚羊早就逃之夭夭,而老虎只能望“羊”兴叹,所以老虎体色是隐蔽自己与周围环境优势色彩相似以利于老虎捕食; 因为老虎不具有恶臭或毒刺。

黄蜂腹部的黄黑相间的条纹为警戒色。

原因有二: 它表现与环境伏势色彩不同,醒目易发现; 黄蜂具毒刺有潜在的伤害性。

例2 枯叶蝶和黄蝶的体色分别属于( )。

A.拟态、保护色B.保护色、保护色C.拟态、拟态选项A解析:枯叶蝶为拟态,原因是:枯叶蝶停息时象枯叶(生物残体),与环境不易区分。

黄蝶的体色为保护色。

原因是:黄蝶的体色与环境中的优势色彩相一致,有利于黄蝶逃脱敌害,表现出适应性。

保护色

保护色
保护色
保护色的基本定义
• 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近似,这种颜色就叫保 护色。很多动物都有保护色,比如花豹的花纹和青蛙的绿 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于躲避天敌的保护色
• 有一种保护色是用来躲避天敌的。比如角蜥和雪兔
用于捕食的保护色
• 另一种保护色是用来捕食的保护色。例如花豹和狮子。
动物保护色的最高境界—拟态
动物运用保护色的 最高境界——拟态。 就是指把自己的身 体颜色以及身体形 状都变成与它所处 环境相近的,使自 己生存。
保护色中的奇葩—箭毒蛙
箭毒蛙的保护色不像其他动物的保护色,其他动物大 多是伪装色,也就是说把自己伪装起来;而箭毒蛙则 不同,它身上的保护色叫做警告色,也就是说警告想 吃它的动物:“我有毒,别吃我。”
谢谢欣赏
——致观赏我的PPT的同学们

关于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区分-文档资料

关于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区分-文档资料

关于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区分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它们之间既有相似点,又有本质区别。

正确区分生物的体表特征,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依据概念区分。

准确掌握概念及其特点,尤其是概念之间的相互区别,是正确区分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关键。

保护色是指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其特点是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识别。

因此,保护色对于动物躲避敌害或猎捕其它动物都是有利的。

如:避役随环境而改变的体色,生活在绿色草地和池塘中的青蛙,背部是绿色的。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其特点是色彩鲜艳,容易识别,能对敌害起到预先示警的作用,因而有利于动物的自身保护。

如:瓢虫鞘翅的鲜艳色斑、眼镜蛇体表的斑纹。

拟态是指某些生物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非常相似的状态,其特点是形似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因而不易被发现。

如蜂兰的唇形花瓣与雌黄峰的外表相近,竹节虫的体形和色泽酷似竹子。

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保护色和拟态现象都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识别,有助于躲避敌害或猎捕其他动物。

警戒色则表现得与环境不同容易被识别,对敌害起到预先示警的作用,并且具要警戒色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潜在的伤害性。

据此可以把警戒色与保护色和拟态区分开。

其次,保护色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这里的环境色彩是指环境中主要的占优势的色彩。

如老虎体表黑黄相间的条纹与其生活环境――山林中的斑驳色彩相似;冬天雷鸟身上的白色羽毛与其生活环境――冰天雪地中的白色相似。

拟态是与环境中某种生物或非生物相似,而这种生物或非生物的颜色等特征并不一定在所处的环境中占优势,并非主要色彩。

而且拟态现象往往与生物所处的运动状态有关。

一般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才相似,一旦运动起来就不相似了。

如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时其模样像枯叶,一旦飞舞起来就不像了。

而保护色与运动状态基本无关,如夏蝗的绿色体色。

例谈关于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三种不同观点

例谈关于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三种不同观点

压力 , 存在密切生 态联 系 的物 种外 观相似 的现 象 。例
如, 无毒的红背箭毒 蛙与有 毒 的厄瓜 多尔箭 毒蛙有 一 定的生态联系 , 前者拟态后者 ; 而绿色的飞虱外 观很像

1 . 1 观点一
保 护色 、 警 戒色和拟态这 3个 概念在初
中生物学七 年级 上“ 生 物 与环境 的关 系 ” 和八 年 级下 “ 分析生物 进化 的原 因” 中均 有涉 及 。在 教师 参考 用 书 中是这样描述 的 : 保 护色是 指动物适 应栖 息环境 而
的生物。例 如 , 枯 叶蝶 、 竹 节虫 的 防御 效果 是 隐 蔽 自 己, 故 而不能属于拟态 。
都存 在着 十分 密切 的联 系 , 就单独一种 生物而言 , 很难
判断其是警戒 色还 是拟态 , 只有对 一个 生态系 统 了解
得较 为充分 时才能得 出正确 的结论 。 2 . 2 研 究者关注的角度 不同 上述对 保护色 、 警戒 色
摘 要 研究者因切入问题的角度不 同 , 对保护色 、 警戒色和拟态概念的界定存在一定 的差别 。本文结 合实例简要介 绍关 于保护 保护色 警戒色 拟态 概念 色、 警戒色与拟态概念的三种不同观点 , 试 图为 中学生物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1 关 于保护色 、 警戒色和拟态的不 同观点
片叶子 , 但是飞虱和叶子并无 直接的生态学关 联 , 所
以不能算拟态 , 应属 于模 仿 _ 3 J 。按上述 观点 , 保 护色 、
具有 的与环境色彩相似 的体色 。例如 , 昆虫 、 蛙 以及北 极生活 的动物往往具有与环境一致 的体色 。警戒 色指 某些有恶臭 或 毒刺 的动 物所 具有 的鲜艳 的色 彩 和斑
物及 微生物 ) 物种及 其遗传 变异 和生态 系统 复杂性 的

动物的警戒色和保护色

动物的警戒色和保护色
变色龙
生物和环境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二、适应的普遍性 三、动物的保护色 四、动物的警戒色 五、动物的拟态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我们已经知道,生物 都生活在非常复杂的环 境中,时刻受到环境中 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 生存,换句话说,自然 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 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 则早就被环境淘汰了。
返回
点拨
因为动物们身上的衣服不一样所以大家很 难找到他们,这就是他们保护自己的本领。有:
保护色:动物使自己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同或相 近,都是为了隐藏自己或逃避敌人的侵害。 警戒色:鲜艳是一种警戒,在野外遇到色彩鲜艳的动植物, 可不要轻易出手呀! 拟态:动物自我保护的最高境界是拟态,不只是颜色,连外 型都完全变了(颜色、外形都与环境类似的归于拟态)。
呈现警戒色的动物
图1为(箭毒娃) 图2为(黄蜂) 我们可以看得出两者有着很鲜艳的颜色,并通过 颜色向自己的敌害传递危害信号,起警示作用。返回
动物的拟态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 色泽斑,与其它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 态,叫做拟态。例如,竹节虫的形状像竹节 或树枝,尺蠖的形状像树枝,枯叶蝶停息在 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有的螳螂成虫的翅展 开时像鲜艳的花朵,若虫的足像美丽的花瓣, 可以诱使采食花粉的昆虫飞近,从而将这些 昆虫捕食。蜂兰的唇形花瓣常常与雌黄蜂的 外表相近,可以吸引雄蜂来“交尾”。雄蜂 从一朵蜂兰花飞向另一朵蜂兰花,就会帮助 蜂兰传粉。


×)
B )的变化而变化的。
D 外表
2.下列动物通过拟态来保护自己的是( C )
A
B
C
D
呈现拟态的动物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动物 为了保护自己,除了利用保护 色外,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形态 来躲避天敌。如右上图的竹节 虫,右下图的螳螂和下图的尺 蠖。它们都 使 自己的身 体和 生活的 环境保 持形 态一致性。

动物的自我保护的分类

动物的自我保护的分类

动物自我保护的分类保护色(baohuse)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

很多动物有保护色,类似豹子的花纹和青蛙的绿,还有不少会变色,但最高境界是拟态,不只是颜色,连外型都完全变了(颜色、外形都与环境类似的归于拟态)。

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就是靠保护色避过敌人,在生存竞争当中保存自己的。

保护色的形式多种多样:(1)水母、海鞘等水生生物的躯体近乎透明,能巧妙地隐身于水域中。

(2)北极熊的白色皮毛与冰天雪地的环境十分协调,许多鱼类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从上看,与水底的背景相似,向上看却又象天空。

(3)分割色也是一种保护色,如虎、豹、长颈鹿、斑马等身上都有鲜艳的花纹,在光暗而斑驳的周围环境配合下,能使其轮廓变得模糊不清。

(4)某些比目鱼和蜥蜴能随着背景的变化而改变体色,借以保持和环境的协调,安乐蜥的体色改变由内分泌控制,而避役的色素细胞则由神经系统控制。

保护色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经过长期协同进化而逐步形成的。

对螳螂的观察表明,当他们处于与自己体色相似的背景中时,比在与体色不一致的背景中被天敌消灭的机会要小3倍。

警戒色(jingjiese)某些有恶臭、有毒或不可食等特点的动物具有鲜艳夺目的色彩或斑纹,从而对敌害起到“警告”的作用,它是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如毒蛾的幼虫多具鲜明的色彩或斑纹,向这类幼虫进攻的鸟类常被其毒毛刺伤口腔粘膜,因而,这种鲜艳的色彩或斑纹便自然成为鸟类的警戒。

又如,一种欧洲产的蟾蜍能从皮肤腺中分泌出一种使掠食者厌恶的物质,其腹部呈鲜红色。

每当遇到攻击时,它便将其腹部朝上,显露出鲜红的肚皮,由于敌害对红色和特殊的恶臭产生条件反射,只好放弃攻击。

有剧毒的金环蛇和银环蛇身上分别有黄黑相间和黑白相间的花环,这种鲜明的色调使许多动物望而生畏,退避三舍。

蜂类的黄黑或黑白相间的斑纹,瓢虫背上的斑点和色彩都属于警戒色。

但是,警戒色在预防敌害中也只有相对的意义,虽然一般鸟类不敢贸然进攻毒蛾的幼虫,但杜鹃的口腔上皮却有着特殊的保护功能,它们专吃这些幼虫。

区分拟态、保护色和警戒色

区分拟态、保护色和警戒色

区分拟态、保护色和警戒色1.选出下列不属于拟态的项()A.枯叶蝶似枯叶B.有的无毒蛇具有毒蛇的鲜艳体色C.南美蚕蛾幼虫的体态、色斑似眼镜蛇D.美洲棕王蝶幼虫有毒,体节有棕色大斑纹2.下列分别属于保护色和警戒色的一组是()A.虎具有斑纹和黄蜂腹部的条纹B.昆虫的体色和北极熊的体色C.枯叶蝶具有的特征和黄刺蛾幼虫的鲜艳色彩D.腹蛇体表的斑纹和比目鱼的体色你做出来了吗?第1题答案应选D,但有的同学却不知B、C两项为何不能选。

第2题答案应选A,而不少同学判断出选A后却感到疑惑不定,有的甚至改选C。

保护色和拟态现象都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识别,而警戒色则表现得与环境不同,容易被发现,且具警戒色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潜在的伤害性,据此可把警戒色与其他两者区分开。

保护色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这里的“环境色彩”应是环境中主要的占优势的色彩,如春夏的草坪是绿色,冬天的雪地是白色;拟态是与环境中某种生物或非生物相似,而这种生物或非生物的颜色等特征并不一定在环境中占优势,并非主要色彩。

而且拟态现象往往与生物所处的运动状态有关,一般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才相似,一旦运动起来则就不相似了;而保护色则与运动状态基本无关,如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停息”状态才像枯叶,一旦飞舞起来就不像了而我们捕捉昆虫也许都有这种体验:有时看到昆虫由这里飞向另一个地方,但马上在另一个地方搜寻,却不能立即找到。

基于以上分析,区别这三种现象就容易多了。

如上面提到的“有的无毒蛇具有毒蛇的鲜艳体色”、“南美蚕蛾幼虫的体态、色斑似眼镜蛇”,这两者都是与环境中某种生物相似,故应是拟态现象,而“虎具有的斑纹”是与环境色彩相似,应是保护色。

再如下面几种现象:“A.避役的体色能够随环境色彩的变化而改变并与环境的色彩保持一致。

B.生活在亚马孙河流域的南美鲈鱼形如败叶,浮在水面。

C.黄蜂腹部具有黄黑相间的条纹。

D.腹蛇体表的斑纹。

E.生活在海藻中的一种鱼,遇到敌害时,身体侧立不动,似一株植物,从而逃避敌害。

警戒色

警戒色

警戒色与保护色、 警戒色与保护色、拟态的区别
保护色和拟 态现象都表现为 与环境色彩相似 ,不易被识别, 从而可以保护自 己。 而警戒色则表 现得与环境不同, 容易被发现,而 且具有警戒色的 动物和昆虫一般 都具有潜在的伤 害性,据此可把 警戒色与其他两 者区分开。
警戒色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中文名称:警戒色 英文名称: 英文名称:warning coloration;aposematic coloration 定义1:昆虫的鲜艳色彩或斑纹,具有使其天敌不敢贸然取食 定义1 昆虫的鲜艳色彩或斑纹, 或厌恶的品质。 或厌恶的品质。 应用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昆虫行为与信息化学( );昆虫行为与信息化学 应用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昆虫行为与信息化学(二级 学科) 学科) 定义2 很多有毒和不可食的动物(尤其是昆虫) 定义2:很多有毒和不可食的动物(尤其是昆虫)具有 的鲜艳夺 目的体色。实验证明: 目的体色。实验证明:鲜艳夺目的色型对捕食者可以起到警告 和广告的作用, 和广告的作用,可减少 被捕食的风险。 被捕食的风险。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行为生态学( );行为生态学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行为生态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 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 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 避免自身遭到攻击。如毒蛾的 幼虫,多数都具有鲜艳的色彩 和花纹,如果被鸟类吞食,其 毒毛会刺伤鸟的口腔粘膜,这 种毒蛾幼虫的色彩就成为鸟的 警戒色。一些有毒箭蛙的体液 常被涂在箭头上用以捕猎;胡 蜂用它有毒的蛰针对其他昆虫 发起致命的攻击;夹竹桃虽可 观赏,但其茎叶却有毒。这些 生物对捕食者构成了威胁或伤 害,其艳丽夺目的体色成为捕 食者终身难忘的预警信号。

生物圈中有关概念的疑难辨析

生物圈中有关概念的疑难辨析

生物圈中有关概念的疑难辨析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关于生物圈的一些概念,常使学生感到困惑。

本文对这些疑难概念进行解剖,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启示。

关键词:生物圈大气圈生存条件寄生关系初中生物教学中,关于生物圈的一些概念,常使学生感到困惑,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些疑难概念逐一进行解剖。

1.混淆不同非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水分、空气、温度、光照、土壤等。

如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是光照、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造成仙人掌叶变为刺的主要是水分;在东北地区的林区,出现山脚下是落叶阔叶林、山腰处是红松林、山顶处是冷杉林的现象,影响这种分布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例1:(江苏南通)“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此诗句中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主要是()a.光b.温度c.水d.空气正确答案:b。

错误答案:a,误认为桃花开放是由于光照的影响。

走出误区:春天,天气变暖,竹林外桃花开放,江水变暖,有利于鸭子在水中游泳和觅食。

此诗句说明,温度对动物、植物的生活均有影响。

2.生物因素中寄生关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易混淆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寄生、竞争、捕食、共生等关系。

捕食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竞争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这种生活关系称为共生关系。

寄生指的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维持生存的现象。

例2:(湖南株洲)生态系统中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b.共生关系c.竞争关系d.捕食和竞争关系正确答案:d。

错误答案:a,误认为猫头鹰与蛇之间只有吃与被吃的关系。

走出误区:此题考查对生物因素几种关系的区分。

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中摄取营养物质,可能对寄主造成伤害;共生关系:生物之间相互帮助,“互惠互利”;竞争关系:生物之间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1、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

很多动物有保护色,类似豹子的花纹和青蛙的绿,还有不少会变色,例如变色龙;在北极雪地上的北极熊等等。

2、拟态: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

例如竹节虫模拟竹子,枯叶蝶不动的时候像一片枯叶,无毒的蛇模拟出有毒蛇的样子和颜色等等。

3、警戒色: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警戒色可以警告敌害,避免自身遭到攻击。

例如有毒的蛇身上有鲜艳的颜色,某些毛毛虫身上有鲜艳的颜色。

4、其他: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化性、向水性等。

比如向日葵的花盘一直朝向太阳的方向。

除此之外,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它生物。

例如:桃花是靠蜜蜂传播花粉的,假如桃花树附近的蜜蜂全部死掉的话,那么这棵桃树就不会结出桃子出来。

二、生物的多样性1、我国的物种多种多样,我国有各种珍稀的动物,例如大熊猫,扬子鳄,朱鹮等;也有各种珍稀的植物,例如“鸽子树”——珙桐,白果树——银杏,银杉,水杉等。

虽然我国物种多种多样,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某些生物物种正在飞快地消失中。

英国《自然》杂志表明,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

人类活动造成的物种灭绝比自然灭绝的速度高1000倍,平均1小时就有1个物种永远告别我们这个星球。

据调查:1、偷猎、丧失栖息地是生物濒危的主要原因。

2、丧失栖息地是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

同时滥砍伐森林,随意开荒,无节制排放污染物都会加快生物的灭绝。

2、我国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同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例如四川卧龙山自然保护区,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和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定的保护区域。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区分方法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区分方法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区分方法在设计和视觉传达领域中,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是常用的设计概念。

它们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产品。

首先,保护色是指在设计中使用的一种颜色,旨在保护用户的视觉健康和提供舒适的用户体验。

这种颜色通常是柔和、温和的,不会过分刺激人的眼睛或引起不适感。

保护色广泛应用于产品的界面设计、包装设计和室内环境中,以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放松。

警戒色则具有与保护色相反的作用。

它是一种特别醒目和引人注意的颜色,常常用于警示和提醒用户注意潜在的危险或紧急情况。

火警报警器上常见的红色、交通信号灯中的黄色和红色等颜色都属于警戒色。

警戒色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快速地识别和反应,从而保护自身安全。

而拟态是指界面或设计元素的外观和行为与现实物体或概念相似的特性。

拟态设计的目的是增加产品的易用性和用户的可理解性。

通过模仿现实物体的形状、材质和动作,拟态设计可以帮助用户更容易地理解和操作产品。

例如,在数字界面上使用按钮的样式和交互方式,就是一种拟态设计。

要区分这些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功能和目的:保护色的目的是保护用户的视觉健康和提供舒适的体验,警戒色的目的是提醒用户注意潜在的危险或紧急情况,而拟态设计的目的是增加产品的易用性和用户的可理解性。

2. 颜色的特征:保护色通常是柔和、温和的颜色,不会过分刺激人的眼睛;警戒色则是醒目和引人注意的颜色;而拟态设计并没有特定的颜色要求,它更关注形状、材质和动作的模仿。

3. 使用场景:保护色通常应用于需要提供舒适和放松体验的产品或环境中,如医疗设备、舒适家居等;警戒色常见于需要提醒人们注意危险的场景,如交通信号灯、警告标志等;而拟态设计可以应用于各种界面和产品中,以增加用户的可理解性和易用性。

综上所述,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是设计中常用的概念,它们在功能和使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了解这些概念的区别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运用它们,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视觉传达效果。

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3种生物对环境适应方式的辨析

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3种生物对环境适应方式的辨析

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3种生物对环境适应方式的辨析
保护色:动物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关于保护色要注意一点:保护色并不单纯指生物为了躲避天敌攻击而长着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比如,东北虎的斑纹与环境色彩相近主要是为了迷惑猎物,让自己有更多机会捕捉到食物。

北极熊在冰天雪地里白色体色对悄然靠近猎物,有很大帮助。

拟态:外表形状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非常相似。

拟态包含2个方面:1)与非生物相似;2)与其他生物相似
1)与非生物相似部分容易与保护色混淆。

比如枯叶蝶和变色龙都是与环境中某些事物(枯叶和绿色植被)很相似。

怎么辨别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枯叶蝶扇动翅膀的时候还象枯叶吗?而变色龙不管是运动还是静止,与环境相似效果基本不受影响。

所以与非生物相似的拟态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静时深藏不露,动则原形必露”。

2)与生物相似部分容易与警戒色混淆。

警戒色是本身具有报复攻击能力的生物长着刺眼的体色,对天敌起警告作用。

比如,有毒的蛇具有剧毒的毒牙和毒液,一旦受攻击就可以用来报复。

有毒的马蜂等也属于同样情形。

而无毒蛇长着有毒蛇相似的刺眼体色就不一样了,因为无毒蛇没有能力发动致命报复攻击行动。

它是借助蛇的天敌对有毒蛇刺眼体色的印象
来逃避天敌的攻击。

这种情形的拟态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狐假虎威~
警戒色:具有报复攻击能力的动物长着刺眼体色,对天敌有警戒作用。

警戒色是该种动物本身具有发动致命报复攻击能力。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是流氓我怕谁!”~
小结:。

动物学试题答案

动物学试题答案

动物学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 类器官指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分化出不同的部份,执行不用的功能,如纤毛、伸缩泡等,又叫细胞器。

2. 细胞内消化指原生动物把吃进的食物,水与溶酶体结合形成食物泡,食物在食物泡中消化。

3. 外骨骼指节肢动物的体壁很厚,表皮层分内、外表皮,它们属非细胞结构,主要化学成份为钙盐,蛋白质和几丁质三种。

几丁质为节肢动物特有,柔韧、不溶于水、酸、碱等,内表皮厚,外表皮薄而致密,在蛋白质和几丁质复合体中沉积有钙盐或骨蛋白时,就变得坚硬称为外骨骼。

4. 辐射对称指腔肠动物的身体,通过身体中轴,可做无数个切面,对称,即通过口面和反口面的中轴,有许多切面能使动物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这种对称只有上、下之分,而无前、后、左、右之分。

5. 疣足指环节动物的沙蚕类,它们的体腔连同体壁向外突起,形成薄片状,每体节一对游泳之用的扁平片状物。

6. 脊索指脊索动物从前向后支持身体纵轴的构造,它位于身体背部,神经管背方。

7. 洄游:指鱼类在一定时期,按一定路线进行集体的迁徙活动。

8. 泄殖腔:指鸟类排泄和生殖的共同通道。

9. 中间寄主:指寄生虫的蚴虫所寄生的寄主。

10. 鸣肌鸟类有1-7对条状肌肉,连接气管和胸壁,用于鸣叫的肌肉。

11. 后肾管指环节动物蚯蚓每个体节有一对,两端开口的肾管12. 羊膜卵爬行类具有的能在陆地繁殖的硬壳卵,因为此卵有丰富卵黄,能通气,又具有羊膜绒毛膜和尿囊膜、解决了胚胎的营养,排泄和呼吸等问题。

13. 开放式循环血液不仅在血管中流,还进入血窦,即血管是不完整的。

如节肢动物14. 胼胝体连接两个大脑半球之间的白色的神经纤维束。

15. 伪足指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其身体的任何部份都可以伸出临时性的突起,起运动作用。

16. 早成鸟早成鸟是母鸟孵出的小鸟立刻就能走动,眼睛睁开,可以跟随母鸟寻食。

17. 复胃指有四个胃:瘤胃、网胃、瓣胃、真胃18. 贝壳软体动物体表由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的硬壳,保护柔软身体19. 囊肺节肢动物蛛形纲腹部体表向内凹陷形成书肺囊,其中有许多书页状的肺页,起呼吸作用,外有呼吸孔20. 刚毛指环节动物蚯蚓的体壁表皮细胞内陷形成的刚毛囊,囊中的毛原细胞分泌的针状、突出体表。

保护色和拟态现象

保护色和拟态现象

保护色和拟态现象都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识别,而警戒色则表现得与环境不同,容易被发现,且具警戒色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潜在的伤害性,据此可把警戒色与其他两者区分开。

保护色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这里的“环境色彩”应是环境中主要的占优势的色彩,如春夏的草坪是绿色,冬天的雪地是白色;拟态是与环境中某种生物或非生物相似,而这种生物或非生物的颜色等特征并不一定在环境中占优势,并非主要色彩。

而且拟态现象往往与生物所处的运动状态有关,一般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才相似,一旦运动起来则就不相似了;而保护色则与运动状态基本无关,如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停息”状态才像枯叶,一旦飞舞起来就不像了而我们捕捉昆虫也许都有这种体验:有时看到昆虫由这里飞向另一个地方,但马上在另一个地方搜寻,却不能立即找到。

基于以上分析,区别这三种现象就容易多了。

如上面提到的“有的无毒蛇具有毒蛇的鲜艳体色”、“南美蚕蛾幼虫的体态、色斑似眼镜蛇”,这两者都是与环境中某种生物相似,故应是拟态现象,而“虎具有的斑纹”是与环境色彩相似,应是保护色。

再如下面几种现象:“A.避役的体色能够随环境色彩的变化而改变并与环境的色彩保持一致。

B.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的南美鲈鱼形如败叶,浮在水面。

C.黄蜂腹部具有黄黑相间的条纹。

D.腹蛇体表的斑纹。

E.生活在海藻中的一种鱼,遇到敌害时,身体侧立不动,似一株植物,从而逃避敌害。

”这里的黄蜂、腹蛇具潜在伤害性,且条纹、斑纹很醒目,故C、D是警戒色;避役始终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发现,故A是保护色;南美鲈鱼和海藻中的那种鱼都是与环境中某种生物相似,而且只有在“侧立不动”或“浮在水面”不动时才似植物、如败叶,一旦游动起来肯定就不像了,故B、E是拟态。

逃遁很多动物当捕食者接近时往往靠跑、跳、游泳或飞翔迅速逃离,有时采取直线运动,有时采取不规则运动。

例如夜蛾和尺蠖蛾在蝙蝠离它们较远时采取直线飞行,以便尽快飞出蝙蝠的搜索区,但当蝙蝠离它们较近时,便采取飘逸不定的不定向飞行,使蝙蝠难以捕捉。

昆虫的拟态和保护色

昆虫的拟态和保护色

角蝉伪装的刺
交配中的竹节虫
晶莹雪白的兰 花螳螂,欲与 兰花相媲美!
停错地方的枯叶蝶
一次错误, 就可能断送 一生的幸福, 大家务必谨 慎行事!
私人照片,独家珍藏
这是枯叶蝶双翅的正 面,漂亮吧!想不到 吧!眨眼看上去,我 还以为是一只小鸟的 头部呢!
昆虫的保护色保护色是指一些昆虫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的现象如栖居于草地上的绿色蚱蜢其体色或翅色与生境极为相似不易为敌害发现利于保护自螳螂和周围的树叶的颜色都是绿一只尺蛾利用身上的斑纹和颜色隐藏在树叶上
昆虫处于食物链末端。 既无凶猛牙齿和脚爪御敌,也少有灵活机 动的逃跑方式。 为了保持种族繁衍,在千万年进化中进化 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拟态和保护色,以减少 天敌的掠食。它们凭本能总能找到和自己 外衣最相似的隐藏环境。

螳螂 和周围的 树叶的颜 色都是绿 色
一只尺蛾利用身上的斑纹和颜色 隐藏在树叶上。
一只毛绒绒的舟 蛾趴在树干上, 与周围的环境融 为一体。
一只罗纹蛾利用 身上斑纹和颜色 隐藏在岩石上。
这只蝴蝶的颜色 和周围的枯枝很 像
这是毒蛾的毛虫,在叶片 上很不容易被发现。
这只蚱蜢已经跟泥 土融为一体了!
o1oration)是指一些昆 虫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的现象 如栖居于草地上的绿色蚱蜢,其体色或翅 色与生境极为相似,不易为敌害发现,利 于保护自己。
昆虫的拟态
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 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 的生态适应现象。 拟态包括三方:模仿者、被模仿者和受骗 者。 这个受骗者可为捕食者或猎物,甚或同种 中的异性。在宿主拟态现象中,受骗者和 被模仿者为同一物。许多有毒、味道不佳 或有刺的动物往往有警戒色,这点常为其 他生物所模仿。

动物的保护色科学教案

动物的保护色科学教案

动物的保护色科学教案1. 引言动物的保护色是一种令人着迷的现象。

不同的动物通过色彩、图案和身体特征等方式来隐藏自己,以逃避捕食者或吸引伴侣。

本教案将探讨动物的保护色科学,并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建议。

2. 保护色的定义保护色是动物为了自身生存而进化发展出来的一种特征。

它可以使动物在自然环境中更好地隐藏自己,在繁殖、捕食和逃避捕食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3. 保护色的类型以下是保护色的几种常见类型:• 3.1 伪装色:动物通过与周围环境的色彩相似来伪装自己,使其在环境中更难被察觉。

• 3.2 拟态色:动物通过模仿其他物体的颜色、形状或图案来欺骗捕食者,以躲避食物链中的高级捕食者。

• 3.3 背景适应色:动物根据不同的底色,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不同的颜色,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 3.4 当体色:动物具有可以改变颜色的特征,可以根据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保护色。

• 3.5 反色保护:某些动物具有可以反光的皮肤或羽毛,以产生干扰或迷惑捕食者的效果。

4. 保护色的实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动物保护色的实例:• 4.1 松鼠的皮毛:松鼠的皮毛呈现出和树木类似的颜色,使其在树上可以很好地隐藏自己。

• 4.2 鱼类的鳞片:一些鱼类的鳞片可以反射周围环境的颜色,从而使其在水中难以被察觉。

• 4.3 蝴蝶的翅膀:蝴蝶的翅膀上有许多花纹和图案,使其在植物中更容易隐藏起来。

• 4.4 海底生物:许多海底生物的身体颜色与海底的沙子和珊瑚相似,使其在海底环境中几乎看不见。

• 4.5 珍珠贝:珍珠贝的殼有很強的反射作用,使其在水中光芒四射,以迷惑捕食者。

5. 教学内容和活动建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动物的保护色科学,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5.1 视频观看:安排学生观看关于动物保护色的科普视频,并让学生进行观后讨论。

• 5.2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保护色的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动物的保护色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区别
拟态是主动模拟一种事物而保护色是一种特定的事物如果你具有拟态的功能那你可以在很多情况下保护自己而如果你具有保护色的功能则只能在一种情况下保护自己----------------------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区别
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解答下面的问题常会出错。

“选出下列不属于拟态的项:A.枯叶蝶似枯叶。

B.有的无毒蛇具有毒蛇的鲜艳体色。

C.南美蚕蛾幼虫的体态、色斑似眼镜蛇。

D.美洲棕王蝶幼虫有毒,体节有棕色大斑纹。

”答案应选D,但有的学生却不知B、C两项为何不能选。

而下面一题学生解答起来更是疑惑不定。

“下列分别属于保护色和警戒色的一组是:A.虎具有斑纹和黄蜂腹部的条纹。

B.昆虫的体色和北极熊的体色。

C.枯叶蝶具有的特征和黄刺蛾幼虫的鲜艳色彩。

D.腹蛇体表的斑纹和比目鱼的体色。

”答案应选A,而不少学生判断出选A后却感到疑惑不定,有的甚至改选C。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主要是学生没有准确地把握保护色、警戒色、拟态这三个概念的含义,不能正确区分三种现象,特别是对拟态和保护色混淆不清。

如何才能有效区别这三种现象呢?还得从概念的含义出发。

保护色和拟态现象都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识别,而警戒色则表现得与环境不同,容易被发现,且具警戒色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潜在的伤害性,据此可把警戒色与其他两者区分开。

保护色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这里的“环境色彩”应是环境中主要的占优势的色彩,如春夏的草坪是绿色,冬天的雪地是白色;拟态是与环境中某种生物或非生物相似,而这种生物或非生物的颜色等特征并不一定在环境中占优势,并非主要色彩。

而且拟态现象往往与生物所处的运动状态有关,一般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才相似,一旦运动起来则就不相似了;而保护色则与运动状态基本无关,如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停息”状态才像枯叶,一旦飞舞起来就不像了而我们捕捉昆虫也许都有这种体验:有时看到昆虫由这里飞向另一个地方,但马上在另一个地方搜寻,却不能立即找到。

基于以上分析,区别这三种现象就容易多了。

如上面提到的“有的无毒蛇具有毒蛇的鲜艳体色”、“南美蚕蛾幼虫的体态、色斑似眼镜蛇”,这两者都是与环境中某种生物相似,故应是拟态现象,而“虎具有的斑纹”是与环境色彩相似,应是保护色。

再如下面几种现象:“A.避役的体色能够随环境色彩的变化而改变并与环境的色彩保持一致。

B.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的南美鲈鱼形如败叶,浮在水面。

C.黄蜂腹部具有黄黑相间的条纹。

D.腹蛇体表的斑纹。

E.生活在海藻中的一种鱼,遇到敌害时,身体侧立不动,似一株植物,从而逃避敌害。

”这里的黄蜂、腹蛇具潜在伤害性,且条纹、斑纹很醒目,故C、D是警戒色;避役始终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发现,故A是保护色;南美鲈鱼和海藻中的那种鱼都是与环境中某种生物相似,而且只有在“侧立不动”或“浮在水面”不动时才似植物、如败叶,一旦游动起来肯定就不像了,故B、E是拟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