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象药理学

合集下载

辛夷的法象药理及其临床意义

辛夷的法象药理及其临床意义

◆中药法象及其现代理论构建研究◆辛夷的法象药理及其临床意义彭 欣,黄海量,秦 林(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摘要] “药象”是中药在自然生长和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固有性质,也是形成药性药效的基础。

辛夷独特的药象特征一直是古人细致观察与重点关注的内容。

辛夷“必至四序并经,乃刳苞以出”的物候之象,可谓花木之独一份,也奠定了其独特的药性特点;辛夷形若毛桃,苞片坚韧而密被绒毛的药材之象,也是探讨其“以形治形”论治痼积癌肿的法象特征。

经典本草古籍中辛夷广泛用于治疗风邪郁滞、经脉不通等诸多病证的作用机制皆与其药象特点密切相关。

虽然后世受“舍鼻塞、鼻渊之症,无他用”之论所囿,但从其“法象药理”而言,辛夷不仅可轻宣升散,又善于内入脏腑以宣达阴伏之邪,深入巢窟以驱逐结聚之滞,可广泛应用于气血郁滞、沉寒痼冷、瘀毒结聚等病证。

而这些功效主治的拓展,正是辛夷“象性合参”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 辛夷;药象;象思维;象性合参;法象药理;以形治形[中图分类号] R282.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659X (2024)01-0016-07DOI :10.16294/ki.1007-659x.2024.01.003Pharmacological Method Stat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Xinyi (Magnoliae Flos )PENG Xin ,HUANG Hailiang ,QIN Lin(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China )Abstract The “medicinal state ” is the inherent property of Chinese medicinals that arises during theirnatural growth and formation ,and is also the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medicinal properties and efficacy. The unique medicinal characteristics of Xinyi (Magnoliae Flos ) have always been the subject of carefulobservation and attention of the ancients. The phenological phenomenon of Xinyi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it takes four seasons to produce blossom ”,can bedescribed as the unique feature of flowers andtrees ,and has also established its unique medicinalcharacteristics. Xinyi is shaped like the peach withtough bracts densely covered with fluff ,which is also a method characteristic of “treating chronic cancer with image ”. In classic and ancient materia medica ,Xinyi is widely used to treat many syn⁃[收稿日期] 2023-08-13 [基金项目] 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批文号:鲁卫函〔2022〕93号) [作者简介] 彭欣(1957—),男,吉林长春人,医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方剂学经典理论与现代研究。

中药法象药理学说浅述

中药法象药理学说浅述

中药法象药理学说浅述中药法象药理学说是中医药学领域的一种理论,它以“法象”为基本概念,认为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整人体生命系统的“法象”来实现治病的目的。

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中药法象药理学说。

中药法象药理学说的基本概念是“法象”,也就是药性和治疗特点的综合表现。

中药被用来治疗疾病,本质上是针对人体生命系统的调整作用,这个调整作用是通过药物的“法象”来发挥的。

例如,中药的”麻、热、凉、苦、甘、咸、酸”等不同的药性,在中药法象药理学说中就是药物的“法象”。

在中药法象药理学说中,药物的药性不仅是中药的基本属性,而且还具有重要的药理学意义。

药物的药性与人体内脏经络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认为“药到病除,法到病除”,也就是说,要选择适合病人的中药,并根据各种因素进行辩证施治。

因为相同的病状,在不同的人体中,其表现必然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在临床中根据病情来使用不同性质的中药。

中药法象药理学说还强调了药物的多效作用,即药物可以通过多个方面的调节,达到治病的目的。

例如,清热解毒药物即可以在人体上清热解毒,还可以在药本身上灭菌,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这些作用的综合表现就是药物的药性,决定了其应用特点和疗效水平。

此外,中药法象药理学说也强调了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在临床上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做到先施治本,再治标。

中药在治病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味配伍、加减化裁,但在配伍时需要考虑药味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以达到药物相互搭配,优化疗效的目的。

中药法象药理学说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它通过研究药物的性质、药效、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揭示了中药的治疗机制和疗效特点,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法象药理”学说阐释中药功效的利弊分析

“法象药理”学说阐释中药功效的利弊分析

“法象药理”学说阐释中药功效的利弊分析*常惟智李久全杨云松柴剑波曲苗(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哈尔滨150040)摘要:“法象药理”学说是指在传统的中药性能理论中,用以探究药物功用和奏效原理的一种思维推理模式和方法。

主要内容是认为药物的功用与其形、色、气味、所生之地、所成之时等自然特征密切相关。

该学说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药药性理论内容,使临证用药由单纯凭借经验向有理论指导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根据法象理论,采用取类比象思维方式进行逻辑分析,有助于宏观认识中药功效并阐释奏效原理,从而对用药规律和方法原则予以归纳总结。

但这种推理方式简单、机械,主观随意性强,故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使得对药物作用实质的探求起到一些负面、消极的影响,对此问题有必要加以澄清。

关键词:法象药理;中药药性理论;中药功效;取类比象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bout using pharmacological method state theory to explain the efficacy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CHANG Wei-zhi, LI Jiu-quan, Y ANG Yun-song, CHAI Jian-bo, QU Miao(The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Abstract:Pharmacological method state is a kind of reasoning mode about performanc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hich can be used to explore the usefulness and effective medicines principles. The reasoning mode thinks that shape, color, smell, origin, ripening season will affect function of the drug. Pharmacological method state can enrich medicine proper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some extent,and it will make the clinical medication change from experience to theoretical. The reasoning mode is useful to recognize the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explain the principles of effective with orientation analogy law,which can summarize the method of administration and law.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is issue that pharmacological method state has a kind of simple, mechanical reasoning and obvious limitations, which ha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research of the nature of drug action.Keyword: pharmacological method state;medicine proper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rientation analogy law*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HGJXHC11084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基金课题作者简介: 常惟智(1974 -),男,医学博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药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基于“法象理论”探析二至丸补肾阴功效

基于“法象理论”探析二至丸补肾阴功效

基于“法象理论”探析二至丸补肾阴功效作者:李高玺王海鸽曲聪聪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2年第08期【摘要】二至丸,主治肝肾阴虚之证,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是古今滋补肾阴之经典名方,备受医家推崇。

文章结合历代中医药著作相关条文,基于“法象理论”的角度认识二至丸,阐述二至丸补肾阴功效,宏观地反映其独特的性能和功效;同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微观反映其药效作用基础,以期辅助中医临床。

【关键词】法象理论;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中圖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2)15-0008-05Exploring the effect of Nourishing Kidney Yin from Erzhi Pills from “Analogical pharmacology” LI Gaoxi1 WANG Haige2 QU Congcong31.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 China;2.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5, China;3.Qingda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Haici Hospital), Qingdao 266033, ChinaAbstract:Erzhi Pills are used to treat liver and kidney yin deficiency and have a wide rang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It is a classic prescription for nourishing kidney yin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and is highly respected by doctors. Combining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orks in the pas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alogical pharmacology”,to understand Erzhi Pills,explain the effect of Erzhi Pills to invigorate kidney yin, and reflect its unique performance and efficacy in a macroscopic view,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moder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microscopically reflect the basis of its medicinal effect.In order to assist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Analogical Pharmacology;Erzhi Pills; Ligustri Lucidi Fructus; Ecliptae Herba《易传·系辞上》曰:“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中药法象药理学说

中药法象药理学说

中药法象药理学说1取象比类随着对中医思维方式研究的持续发展,唯象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所谓唯象理论就是中医的“取象比类”,也就是获取某一类或几类事物的“象”,然后把这种“象”进行“比类”——类比、推理,得出一定结论的思维方法[1]。

“取象比类”一词出自《周易》,其中象有两种涵义:一是指卦相,即八卦和六十四卦;二是指物象,即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和六十四卦构成的物象。

“取象比类”就是取八卦的象和他们所象征的事物进行运思,借某种直观的形象作为诱导物,触类旁通、引思联想,经过推导而得出相关的结论。

《内经》曰:“天地万物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就是常说的“取象比类”。

“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取象比类”是中医逻辑思维的基础。

中医的理论体系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因为历代医家悉心的临床观察和诊疗实践的升华,形成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使我们能参照前人的经验并应用于现代临床。

“取象比类”的方法在中医理论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中医理论中的“取象比类”和现代控制论中的同构理论都是一种类比推理,中医的“取象比类”方法就是一种原始的同构方法,运用类比推理即“取象比类”推测说明阴阳、五行和人体各种生理、病理现象等,在中医学中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2]。

如中医基础理论之一五行学说的归属理论,就是“取象比类”推论演绎的具体体现。

按五行各原始特性的原理,自然之木具有升发、条达之性,据逻辑推断,凡具有此类特性或类似此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归属于木行。

以春季而言,此季是万物生长旺盛的季节,日非一日,蒸蒸日上,这正与木之升发特性相近,理应归属木行。

再如东方是日、月冉冉升起的地方,这也与木的特性恰好相似,而东方也就归属于木,诸如此理,不一胜数。

中医取象比类法在中药理论中,作为一种独立的药性概念提出,即为法象药理。

2法象药理2.1法象理论历史渊源法象理论初步形成于宋代,当时受到宋儒理学的影响,大兴探讨药理之风。

基于法象药理推论人参大补元气功效的思考

基于法象药理推论人参大补元气功效的思考

基于法象药理推论人参大补元气功效的思考作者:杜庆湛欧阳秋伟陈浩龙徐由财严海锋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6年第03期【摘要】法象药理是中药学的核心理论,是用来探究药物作用和疗效机理的一种理论模式。

古代医家对人参大补元气功效的论述,富有法象药理的精神,但求证不严密。

由于传统藏象理论的整体性和模糊性,人参大补元气的功效难以由现代微观药理分析证实。

所以,在把握宏观、整体、动态认知生命的法象思维模式下,与现代医学微观、局部、静态的逻辑思维相辅相成,并以临床实效作评定标准,不失为一种探索和研究中草药功效的可行思路。

【关键词】法象药理;人参;大补元气【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054-01法象即是道法自然,是古人在无法了解微观世界的前提下,秉持五行学说,由物象到意象,进一步深入贯彻天人相应的理念。

法象药理是从药物形、色、气、味、体、质、所生之地、所成之时等自然特征认识药物的功效[1]。

古代医家对人参大补元气功效的论述,富有法象药理的精神。

笔者从法象药理推论人参大补元气功效的思维模式中促发出对现代如何学习和研究中草药的方式的一些思考。

现谨就所学,略述如下。

1 法象药理论人参人参,五加科植物,被称为“百草之王”,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森林地带,喜欢生长在茂密的、湿润的、阴暗的大树底下,尤其是“背阳向阴而生”的生长特性,于是推论“人参生于阴”,现代研究也表明光环境因素是人参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2]。

人参多分三枝,叶子常为五片。

三和五这两个数是阳数,属阳,结合“人参生于阴”的特性,于是推论出“人参生于阴而成于阳,乃阴中之阳”。

人体五脏,惟肾的生理特点就是由阴出阳,为先天之本,元气所聚之处。

由此推演出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的功效。

《本草问答》曰[3]:“盖北方属水,于卦为坎,坎卦外阴而内阳。

人参生于北方,正是阴中之阳也。

”人参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颇似人之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

periodical__ynzyzyzz__ynzy2009__0905pdf__090503

periodical__ynzyzyzz__ynzy2009__0905pdf__090503

1.1法象药理学对古代医家深入研究中药作用机理 起到推动作用在唐宋以前,中医界以方书居多,如唐 代的《千金方》、《外台秘要》,宋代的《和剂局方》、《圣济 总录》即为其代表。而在宋代以前,虽有一批有影响的 本草著作,但大多为大部头的官修本草,且数量不多。 对中药的阐述多只涉及功效及主治病证。如《神农本 草经》谓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 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引。而对其为什么会有这些作 用阐释不多,甚至根本不提及。 金元以来,本草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特别是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的本草学著作。 究其原因,乃因在宋明理学格物穷理思潮的影响之下, 当时的医药学家开始了对医理、药理的深入探索。在 药学总结研究方面,医药学家已不满足知道某味中药 能治疗何种病证,而是想更进一步弄明白该味中药为 什么能治疗这种病证,不仅要知其然,更想要知其所以 然。在当时缺少动物实验的条件下,古人分析药物机 理多只能依据药物的外部特征来推测内部功效。从而 孕育而生了法象药理学。而明清时期的医家也常用法 象药理学的思想来分析中药的功效。如《本草崇原》阐 述人参补益机理就提到“独人参禀天宿之光华,钟地土 之广厚,久久而成人形,三才俱备,故主补人之五 脏”[3|。《本草思辨录》分析人参补气健脾机理也提到 “色黄味甘气凉质润,合乎中土脾脏之德”[4]。人参具 人形故补人之五脏,色黄故人中焦脾土均为法象药理 学的思想。 从上述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金元明清时期的 本草学著者,大多均为习儒出身,如李时珍、张璐、张志 聪、陈修园、汪昂、黄宫绣、赵学敏、徐灵胎、邹澍、张元 素、李东垣等,或官居显位,或科举失利改投医药,然其 学术思想均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格物穷理 的思想对法象药理学的构建起到重要影响。因此,在 这些医家的著作中,既可以看到药类法象的身影,又可 以见到宋明理学思潮的渗透。总之,法象药理学对古 代医家深入研究中药作用机理起到推动作用。可以认 为法象药理学促进了中医从经验用药走向了理论

中药法象理论浅谈

中药法象理论浅谈

中药法象理论浅谈(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作者:袁堂宾,刘旺华,王从红,杨展礼,李津梁,翟慕东【摘要】通过翻阅历史文献,探究法象理论的源头以及发展,寻求探索药物功效的阐释方法,宏观把握药物法象理论的使用范围,补充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的不足,以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药理论;法象;取类比象中药的药性理论较多,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是解释药性、指导临床的重要理论。

统观历代的本草著作,基本上都是以以上的理论为基础框架而成的。

法象理论是本草理论的组成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取类比象。

药物的法象理论是祖国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摸索,并反复应用于实践,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加以总结,结合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推理,再通过观察分析,上升到理论的层次,继而用之实践确实有效,于是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即根据药物的产地、生长特点、颜色、用药部位、炮制等,来解释和推演药物的功效,从而指导临床的应用。

鲁迅曾在他的文章中提到以桐叶治疗难产,败鼓皮治疗鼓胀等都是法象理论的应用。

1法象概念浅释法象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指的是自然界的现象。

最早可见于《周易•系辞上》:“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取法于天地万象而应用于传统医药,即是中医的法象思维,这是我国医学的一个特有的现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虽说是独立于传统药物的主流理论,即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之外,但仍然是相互渗透的。

2历史沿革《宋太医局诸科程文格》是我国最早的国家中医试题集,其中的假令论方义一道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内经所载: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

皆以脏法五行,色通五脏。

至于金石之类,草木之品,无非法象之相符也。

观《神农本草卷首》云:“丹砂法火色赤而主心”。

是丹砂色赤,法南方之火,故丹砂之功,可以专主乎心也。

现代中药法象的基本理论(Ⅱ):论“法象药理”及“象性合参”

现代中药法象的基本理论(Ⅱ):论“法象药理”及“象性合参”

2023年11月第47卷第6期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中药法象及其现代理论构建研究◆现代中药法象的基本理论(Ⅱ):论“法象药理”及“象性合参”秦林,彭欣(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摘要]采用分析与归纳方法,探讨中药特殊药象与特殊功用的相关性,揭示中药法象应用的特殊规律,为单味药物的法象认识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建立与运用“药象与药性合参”的方法,探讨药物复杂变化之药理机制。

研究发现:中药的结构、形态、质感、生物习性等药象,均能产生特殊的药理作用,其内容丰富多样、直观具体;将法象与药性理论合参,客观把握与阐释药用变化规律,是形成具有发展性科学概念的重要基础,也是客观把握现实变化的重要标准。

提示中药的应用与理论发展既有“药性理论”一般意义的指导,同时也受“中药法象”特殊作用的影响与指导。

[关键词]法象药理;特殊药象;中药结构;形态特点;生物习性;特殊功用;象性合参;药性理论[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659X (2023)06-0700-06DOI :10.16294/ki.1007-659x.2023.06.002Basic Theory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al Method State (Ⅱ):on “Pharmacological Method State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tate and Property ”QIN Lin ,PENG Xin(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induction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pecial medicinal state and special functions of Chinese medicinals ,reveals the specific regular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method state ,and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single medicinal method state.At the same time ,the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edicinal state and property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used to explore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complex changes in medicine.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texture ,biological habit andother medicinal states of Chinese medicine can pro 鄄duce speci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which are rich and diverse ,intuitive and specific.It is an important basis to form a developing scientific concept and an important criterion to objectively grasp the changes in reality by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method state[收稿日期]2023-05-15[基金项目]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批文号:鲁卫函〔2022〕93号)[作者简介]秦林(1960—),女,江西上犹人,医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合理应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法象”理论在中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法象”理论在中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法象”理论在中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付伟;查道成【摘要】探讨将中药“法象”理论引入到中药学实验中,引导学生从观察药材的形态、部位、分量、味道、嗅气、颜色、习性、生态等自然属性入手,正确联想、理解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真正起到以实验促理论学习的目的.【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0)002【总页数】2页(P190,194)【关键词】中药学;实验教学;法象理论【作者】付伟;查道成【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00;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2.15中药学以研究中药传统药性理论及功效为主要内容,如何在实验中去重现这些传统理论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中药学理论有别于现代科学理论,它建立在一种独特、朴素的哲学基础之上,难以用现代科学实验来重现,因其形成源于千百年来人们对药物的临床实践总结,而基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这种理论必是朴实而表象的,是人们把难以解释的复杂临床疗效与简单的自然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印证,形成带有形象、朴素哲学观点的玄妙理论,这种理论之一即“法象”理论。

“法象”将中药的外在自然表现引申到一种深奥玄虚的理论中去,如天麻为治风要药,《本草备要》称其“有风不动,无风反摇,一名定风草”,通俗形象地解释了天麻治风之理。

“法象”理论形成于宋代,至金元时已相当成熟,如李东垣的《药类法象》、张元素的《珍珠囊》都是代表性的“法象”理论著作。

“法象”理论虽不是中药学的主流理论,也不能完全解释中药复杂的药性功效,但对于后人便捷、轻松地记忆抽象深奥的中药药性及功效却大有裨益。

把这种理论方法应用到中药实验教学中,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记忆中药药性及功效,真正起到以实验促理论学习的目的。

将“法象”理论应用到中药实验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为简便起见,各略举几例说明。

1 看形态中药形态各异,古人有“形以治病”的说法。

法象药理学的利与弊

法象药理学的利与弊

法象药理学的利与弊法象药理认为,药物的功用是由其形、色、味、体、质、所生之地、所成之时等自然特征决定的。

法象药理学对古代医家深入研究中药作用机理、新方的创制起到推动作用,用于解决临证问题有一定指导作用,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天人相应”的思想。

但本身也存在局限性,把中药的性能与性状混为一谈,简单、机械的说理方式和实用主义的思想倾向,沦入了形而上学。

法象药理学的影响直到今天仍很巨大,我们应对其给以正确评价。

标签:宋明理学;格物穷理;法象药理学法象药理之法象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二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法象药理认为,药物的功用是由其形、色、味、体、质、所生之地、所成之时等自然特征决定的。

如连翘性状象心,故人心经;桔梗色白,故用于治肺。

在北宋末期,已有法象药理学的雏形,如赵信《圣济经·药理章》提到:“天之所赋,不离阴阳,形色自然,皆有法象”,“青空法木,色青而主肝;丹砂法火,色红而主心……”,“腊雪凝至阴之气,可以治温;忍冬凛不凋之燥,可以益寿”。

而金元时期的医家,大兴药物奏效原理探求之风。

他们在宋人基础上,以药物形、色、气、味、体为主干,利用气化、运气和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一整套法象药理模式。

法象药理学的影响力直到今天仍未磨灭。

那么,法象药理学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哪些推动作用,又有哪些不足之处呢?1法象药理学对中医药学的推动作用1.1法象药理学对古代医家深入研究中药作用机理起到推动作用在唐宋以前,中医界以方书居多,如唐代的《千金方》、《外台秘要》,宋代的《和剂局方》、《圣济总录》即为其代表。

而在宋代以前,虽有一批有影响的本草著作,但大多为大部头的官修本草,且数量不多。

对中药的阐述多只涉及功效及主治病证。

如《神农本草经》谓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而对其为什么会有这些作用阐释不多,甚至根本不提及。

金元以来,本草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特别是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的本草学著作。

张锡纯对法象药理学的应用研究

张锡纯对法象药理学的应用研究
能结合水与火的精华从而成土者。 当人体内的水火不能和
谐运作,就会出现小便不利的病症。 蒲黄本就属土,土可以
防水,并且又生在水里,用蒲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调和体内的水火,那么寒热
就会得到解决,小便不利的症状也就自动消失,柔化之功反
速于刚制也。 木通的味道发苦属凉性,是藤蔓的梗,看起来
玲珑通彻,所以木通可将人体中的经络贯穿,也使人之九窍
效仿的意思。 比如在法象药理学理念中,药物的功能都与它
的颜色、形状、滋味、有着规律般的联系,就好比连翘的形状
长得比较像人的心脏,经常被用来治与心有关的疾病。
二、 法象药理学
法象药理,是法自然之象,推衍药性原理,主要采取比类
取象即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五行、五色、五性、药材形状解释
药物作用原理。 它是中药学传统理论中,用来探究药物作用
清的功效,以达到在对胃气的滋养过程中,使荷叶和白术共
同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又利用荷叶清暑利湿的功效协助枳
实利湿消痞。 到了后来的明清时期,医家们已经可以根据法
象药理学来用药,如《 本草崇原》 记述人参补益机理就写到
“ 独人参禀天宿之光华,钟地土之广厚,久久而成人形,三才
俱备,故主补人之五脏” 。 《 本草思辨录》 分析人参补气健脾
利于我们在实践中对某些药物的疗效进行正确评估,才能发
挥中药的最大治疗效果。 法象药理学需要正确理解和运用
“ 取类比象” 的思维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法象药理学的积极
作用。 所以张锡纯与其所著《 医学衷中参西录》 对后代的贡
献是巨大的,其法象药理学用药的理念在如今的中医临床医
学上依旧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张锡纯对法象药理学的应用研究
向玖文 骆意 陈梦圆

法象药理的思想基础及其应用

法象药理的思想基础及其应用

中医临床与文化医学与哲学2019年9月第40卷第17期总第628期法象药理的思想基础及其应用林支穹①余王琴②杜仲燕②摘要:法象药理作为一种古老的药理研究方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法象药理以“取象比类"为核心,在物质的普遍性中探求其特殊性,以“气一元”论为哲学前提,秉承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将药物置于天地的大环境中进行研究,并且其独特的抽象、推理方法,具有“不舍象”的突出优势,具备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空间。

深入了解法象药理的哲学意义和哲学优势,对更准确地把握药性、指导临床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现临床上已有不少实践证明了法象药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仍有些许模糊之处,需要正确对待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法象药理,取象比类,不舍象,整体观中图分类号:R2-O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19)17-0067-04DOI:10.12014/j.issn.1002-0772.2019.17.18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nalogical Pharmacology LIN Zhi-qiong,YU Wang-qin,DU Zhong-yan・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310053,ChinaAbstract:Analogical pharmacology is an ancient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method?which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in recent years.It regards"image analogy"as the core method,exploring its particularity in the universality of material.With the philosophical premise of"Qi monism",upholding the holistic view of"the unity of nature and human"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t investigates medicine in the nature environment.And its unique abstract reasoning methodhas the advantage of"not giving up the image"9with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research space.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and advantages of the analogical pharmacology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grasp the properties of medicine more accurately and guide clinical pharmacy.Now many clinical practices have proved the scientific basis and practicability of analogical pharmacology9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ambiguities,which need to be treated correctly and further explored.Key Words:analogical pharmacology,image analogy,not giving up the image9holistic view法象药理是将中医取象比类法运用于中药理论m,推论中药性味与疗效的理论方法,其核心是“取象比类”。

浅谈法象药理学

浅谈法象药理学

浅谈法象药理学法象药理,是法自然之象,推衍药性原理,主要采用比类取象(药类法象),即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五行、五色、五性、无味、入药部位、药材性状解释药物作用原理。

它是中药学传统理论中,用来探究药物作用和疗效机理的一种理论模式。

在古代,法象理论初步形成于宋代,兴盛于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亦广为运用。

其理论对医家深入研究中药作用机理、新方的创制起到推动作用,用于解决临证问题有一定指导作用,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天人相应”的思想。

在当时,受到宋儒理学的影响,大兴探讨药理之风,北宋末年的《圣济经》可为代表。

在其“药理篇”一卷中就反映出当时的医药学者,观察动、植物之本性,探究物理造化之玄机,总结出“万物皆有法象”的思想,并对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推衍。

人们为了探讨药物奏效的原理,这种思维的方式是可贵的。

比如连翘似心而入心;荔枝核似睾丸而入肾;红花、苏木汁似血而入血。

记忆这些功效,把它和形、质等结合起来,经过这样子的解释,对于帮助理解、记忆一些药物的作用,或者记住一些药材是有积极的意义的,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但其本身也存在局限性,它把中药的性能与性状混为一谈,简单、机械的说理方式和实用主义的思想倾向,沦入了形而上学。

尤其是从宋代开始,当时为了探讨一些药物产生疗效的一些基础,探讨这个药物为什么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就从它的一些外观特征,主要是通过性状来探讨。

比如丹参,它能治疗心烦不安。

心是主血脉的,血脉是红的,五行中,丹参是红的,红是入心的,所以就用丹参色红入心来解释了丹参为什么作用于心经。

其实并不是所有红色的药,都能够入心。

有的红色的药它并不入心,而有的入心的药并不是红色,所以这可以说是一种巧合,在当时作为一种药理解释。

但是它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即把中药中解释它作用的机理引入了一种实用主义的这样一个途径,如果什么解释得通,就用什么各取所需,如清代医药学家徐灵胎解释药理时,以“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形,或取其色,或取其所成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等,什么样的方法讲得通,就用什么来联系,其实就是一个实用主义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好,并不能真正揭示中药奏效的原理。

中药法象药理学说浅述

中药法象药理学说浅述

中药法象药理学说浅述(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利用法象药理学说研究并揭开更多的中药奥秘,为现代临床服务。

【关键词】取象比类;法象药理;法象用药Abstract: Making use of study on pharmacological method state theory for exposing more TCM pround mystery and better serving modern clinic.Key words:comparative state; pharmacological method state; medication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提出“唯象的中医学”概念,认为中医完全是从现象来总结、概括,而得出的系统的理论[1]。

1 取象比类随着对中医思维方式研究的不断发展,唯象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所谓唯象理论就是中医的“取象比类”,也就是获取某一类或几类事物的“象”,然后把这种“象”进行“比类”——类比、推理,得出一定结论的思维方法[1]。

“取象比类”一词出自《周易》,其中象有两种涵义:一是指卦相,即八卦和六十四卦;二是指物象,即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和六十四卦构成的物象。

“取象比类”就是取八卦的象和他们所象征的事物进行运思,借某种直观的形象作为诱导物,触类旁通、引思联想,经过推导而得出相关的结论。

《内经》曰:“天地万物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就是常说的“取象比类”。

“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取象比类”是中医逻辑思维的基础。

中医的理论体系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由于历代医家悉心的临床观察和诊疗实践的升华,形成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使我们能参照前人的经验并应用于现代临床。

“取象比类”的方法在中医理论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中医理论中的“取象比类”和现代控制论中的同构理论都是一种类比推理,中医的“取象比类”方法就是一种原始的同构方法,运用类比推理即“取象比类”推测说明阴阳、五行和人体各种生理、病理现象等,在中医学中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2]。

结合《医宗必读》探讨法象药理真义

结合《医宗必读》探讨法象药理真义

结合《医宗必读》探讨法象药理真义王刚【摘要】笔者在对李中梓药学思想的专题研究中,发现其多部本草相关著作里都含有大量关于药物的阴阳五行、升降浮沉等特性及药物其他各种生效原因的论述等有关法象药理的内容.而法象药理流传至今,与传统中药性能理论有紧密联系,其科学性和价值至今仍是中医药学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故结合李氏《医宗必读》本草部分中的典型论述,试着探讨法象药理的相关内涵和意义,以期有助于当今中医药的更好继承和发展.【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06【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医宗必读》;李中梓;法象药理;学术思想【作者】王刚【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法象药理主要是指人们在传统象思维影响下,结合已有的医药知识和实践经验,将药物外形、质地、颜色、气味、习性、生成环境等各种物态之象及属性特征,与天地自然和人相通应的象及属性特点相关联,从而用来解释说明该药具有某类相应性能和功效的本草理论。

该理论起源和形成较早,在明清时期尤为盛行。

而《医宗必读》成书于1637年,为明末著名医家李中梓(1588—1655)所编,全书共十卷,集中反映了李氏的学术思想。

其中第三、四卷为《本草征要》,该部分载药400多种,论述精要生动,且法象明显,令人颇多思考和启悟。

今结合该书中的典型论述对法象药理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和讨论,以期与读者共赏和对中医药有所裨益。

根据阴阳的属性和分类,法象药理认为,药物的寒热属性、气味厚薄以及升降浮沉等作用特点皆可用阴阳来概括。

药物的寒热程度有多种,比如大热、热、温、微温、寒、微寒、平、凉、大寒等,但都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的寒热变化和效应得出的,实质可归为寒热两种,正与阴阳相应。

如李氏书中说“附子退阴益阳,除寒湿之要药也”、龙胆“禀纯阴之气,但以荡涤肝胆之热为职”[1]等。

至于气味与升降,早在《内经》就有“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和“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等论述。

法象药理定义

法象药理定义

法象药理定义1. 药理学概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作用机制以及与生物体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对于合理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药理学中,法象药理是一种特殊的药物作用模式,指的是通过模拟法律规定或社会习俗来影响个体行为和思维的药理效应。

这种作用方式通常与神经系统有关,可以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转运或受体结合来实现。

2. 法象药理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效应特点,法象药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模拟类模拟类法象药物通过与特定受体结合,模拟某些法律规定或社会习俗对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

例如,吸毒者常使用大麻来模拟一种放松和愉悦感,从而追求心灵上的满足。

2.2 抑制类抑制类法象药物通过抑制特定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或受体结合来模拟法律规定或社会习俗对个体行为的抑制效应。

例如,镇静剂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产生镇静和催眠效果,从而模拟某些法律规定对个体行为的限制。

2.3 刺激类刺激类法象药物通过增强特定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或受体结合来模拟某些法律规定或社会习俗对个体行为的刺激效应。

例如,兴奋剂可以增加多巴胺的释放,提高警觉性和兴奋感,从而模拟某些法律规定对个体行为的推动作用。

3. 法象药理的应用3.1 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法象药理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

例如,抗焦虑药物可以通过模拟一种放松和安定感来缓解焦虑症状;抗抑郁药物可以通过增加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浓度来改善情绪和心境。

3.2 法律领域在法律领域,法象药理被用于探索犯罪行为和社会规范的影响因素。

通过研究特定药物对决策、判断和道德观念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犯罪行为的成因,并为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3.3 心理学领域在心理学领域,法象药理被用于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本机制。

通过模拟特定法律规定或社会习俗对个体认知和情感产生的影响,可以深入探索人类行为背后的动力和原因。

4. 法象药理的挑战与前景尽管法象药理在医学、法律和心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法象药理学
法象药理,是法自然之象,推衍药性原理,主要采用比类取象(药类法象),即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五行、五色、五性、无味、入药部位、药材性状解释药物作用原理。

它是中药学传统理论中,用来探究药物作用和疗效机理的一种理论模式。

在古代,法象理论初步形成于宋代,兴盛于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亦广为运用。

其理论对医家深入研究中药作用机理、新方的创制起到推动作用,用于解决临证问题有一定指导作用,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天人相应”的思想。

在当时,受到宋儒理学的影响,大兴探讨药理之风,北宋末年的《圣济经》可为代表。

在其“药理篇”一卷中就反映出当时的医药学者,观察动、植物之本性,探究物理造化之玄机,总结出“万物皆有法象”的思想,并对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推衍。

人们为了探讨药物奏效的原理,这种思维的方式是可贵的。

比如连翘似心而入心;荔枝核似睾丸而入肾;红花、苏木汁似血而入血。

记忆这些功效,把它和形、质等结合起来,经过这样子的解释,对于帮助理解、记忆一些药物的作用,或者记住一些药材是有积极的意义的,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但其本身也存在局限性,它把中药的性能与性状混为一谈,简单、机械的说理方式和实用主义的思想倾向,沦入了形而上学。

尤其是从宋代开始,当时为了探讨一些药物产生疗效的一些基础,探讨这个药物为什么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就从它的一些外观特征,主要是通过性状来探讨。

比如丹参,它能治疗心烦不安。

心是主血脉的,血脉是红的,五行中,丹参是红的,红是入心的,所以就用丹参色红入心来解释了丹参为什么作用于心经。

其实并不是所有红色的药,都能够入心。

有的红色的药它并不入心,而有的入心的药并不是红色,所以这可以说是一种巧合,在当时作为一种药理解释。

但是它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即把中药中解释它作用的机理引入了一种实用主义的这样一个途径,如果什么解释得通,就用什么各取所需,如清代医药学家徐灵胎解释药理时,以“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形,或取其色,或取其所成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等,什么样的方法讲得通,就用什么来联系,其实就是一个实用主义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好,并不能真正揭示中药奏效的原理。

又如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有关药理的解说:“王原叔内翰云:医药治病,或以意类取。

至如百合治病,似取其名;呕血用胭脂红花,似取其色;淋沥滞结,则以灯心、木通,似取其类。

”这样,把中药药效和形体画等号就是谬论了。

其实这点前人已经认识到要把性状和性能区别开来,如明末的本草学家贾九如编的那个《药品化义》,在里面他就认为对药物的学习、研究要从八个方面来认识:一是体,指药材的轻重,是滋润或者干燥;二是色,指它的颜色;三是气,指真实地用嗅觉器官嗅来的气;四是味,指所口尝之味。

这四个方面贾九如说它是“天地产物生成之法象”,也就是说药材与生俱来的,是客观存在的,是属于中药性状的范畴。

另外四个方面:一个是形,指药物的阴阳,它属于五行当中金木水火土的哪一行?(用)阴阳五行来分析它;二是性,指寒热温凉;三是能,指升降浮沉;四是力,指宣通补泄,敛散等具体的作用或功效。

而这四个方面,就是贾九如所说的“医人格物推测之义理”。

即人体服用了药物,医生用中医的理论对患者的变化加以分析、概括。

所以是“医人格物推测之义理”,前者是“天地产物生成之法象”。

因此在明代,其实本草学就把药物的性状和性能是分得很清楚了,所以当时把性状用于解释药物奏效的原理,是情有可原的,具有积极意
义。

而今天,我们不能因为法象药理学不是非常有科学性,就完全否定它。

前人用法象药理学来解释药物奏效的机理时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要在疗效肯定的基础上,再想办法用什么自然特征来解释,我们不能因为否认法象药理,就把疗效都加以否定。

如清代的徐灵胎在解释续断时,他认为它是青色的,入肝;又因为它主根长在地里面,像人的筋骨,所以它能够强健人体的筋骨。

像这样的解释都是以续断能够补肝肾、健筋骨为前提的法象药理学,在这个基点上再来说明它为什么补肝肾、健筋骨?我们不能因为青色、像人的筋,就把它补肝肾、健筋骨一起否定。

又如,夏天的知了在树上不断地叫,它的嗓音仍然那么洪亮,利用这一特性,蝉蜕被用来治疗音哑的病人,古人是这样认为的,今天我们都知道蝉的鸣叫是翅膀振动的声音,与咽喉没有关系。

尽管蝉蜕确具有疗哑的功能,但在解释上与现代医学的科学性比较还是很牵强。

因此,我们应该在天人整体观这一中医理论精髓的指导下,利用法象药理学说加以深入研究,揭开更多的中药奥秘,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所以正确对待法象药理学的一个基本思想,要肯定它从实践、临床来的基本功效。

不能只停留在法象药理学这个水平上,要用其他的方法来研究药物奏效的机理,这个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

而它也变成一种说理的方式,一种事后解释的说理方式,至今仍可实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