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_4
《滥竽充数》教案4篇(全文)
《滥竽充数》教案4篇(全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3、发挥想象,给故事续写结尾。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难点: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今天,我就要考考大家。
看图猜成语,不用举手,直接喊出来就行!看看哪位同学积累最多,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ppt出示图画)2、大家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点吗?对了,这些成语都是寓言,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3、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已经相当盛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滥竽充数》,来,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4、齐读课题,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
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滥竽:吹不成调的竽。
充数:凑数。
说整个词的意思。
)5、你是怎么知道的?(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二、初读课文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品读故事1、聆听课文朗读,思考:文章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齐宣王南郭先生齐湣王2、在文中哪一个字,可以概括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行为?生思考回答师板书:(混)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个“混”字来深入理解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是描写南郭先生混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2)同学们,你认为这个句子中,最能体现南郭先生混的词语是哪一个?(装腔作势)(3)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找一找描写南郭先生装腔作势样子的句子。
(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4)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来模仿一下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呢?同桌间互相做一做。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寓言《滥竽充数》,感悟寓意。
2、理解成语“滥竽充数”的意思,正确运用成语“滥竽充数”。
二、教学重点:读寓言《滥竽充数》,感悟寓意。
三、教学难点:理解成语“滥竽充数”的意思,正确运用成语“滥竽充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成语)万紫千红,柳暗花明,草长莺飞,春风得意,开天辟地,愚公移山,八仙过海,火眼金睛,闻鸡起舞,高山流水,望梅止渴,四面楚歌,坐井观天,亡羊补牢,狐假虎威,鹬蚌相争,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同学们,成语是咱们中华语言文化的精髓。
这些成语,你们会读吗?咱们一起读。
看,这些成语变成了红色,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所以可以成为一个小团体。
这个秘密,你发现了吗?你说对了!真是火眼金睛呀!其实,我们接触到的好多成语都来自寓言故事呢。
2、你还记得咱们以前学这些寓言故事时,你发现这类故事与其他故事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故事短,道理深。
)3、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滥竽充数。
4、来,大家跟老师一块儿写课题,注意:“滥”是左右结构,两竖先短后长,“皿”字底的一横稍长、平稳。
这个字的小部件比较多,要注意结构紧凑。
“竽”是“竹”字头,它是一种乐器。
我们中国有很多民族乐器都是竹子做的,记住这一点,你就不会写错啦。
5.跟老师读课题。
(二)、品读寓言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从今天的课堂里知道点什么呢?2、带着这些问题,赶紧打开课本112页吧。
老师读给你们听,同学们心里跟着老师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师范读)3、从这个故事里,你了解到了一些什么?4、那么,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对应的句子,准确地解释它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完课文,你一定能找到这个句子的。
5、出示(句子: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我们齐读。
6、其实,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本事可出色了,想象一下,你还能填上什么内容,把他的本事写足呢?想到一点就加入一点。
若尔盖县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寓言两则教案鄂教版
滥竽充数
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板书:滥竽充数。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2、范读课文。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3、默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1、学习1—-2自然段(1)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2)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a指名读句子b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3)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4)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5)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2、学习3、4自然段(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2)指名读3、4自然段a“这个消息"是指什么?b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c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滥竽充数》教案
《滥竽充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滥竽充数》;(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了解“滥竽充数”的成语意义及其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及作者;(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格;(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理解课文大意。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成语讲解:“滥竽充数”的成语意义及其用法,举例说明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4. 文化背景:介绍成语的来源,让学生了解古代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以趣味故事或图片引出成语“滥竽充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工具书或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及作者。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课堂所学。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培养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练习巩固: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4.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的认同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滥竽充数》原文及注释;2. 教学课件:课件及动画素材,辅助课堂教学;3. 相关资料:关于古代音乐文化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4.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滥竽充数》教案
《滥竽充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滥竽充数》。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
(3)了解“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背景,理解其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敢于面对自己不足的品质。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滥竽充数》。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
(3)了解成语“滥竽充数”的背景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联系实际生活,体会成语“滥竽充数”的用法和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滥竽充数”的由来和寓意。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和表情。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理解课文内容,解答疑难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含义。
(2)教师举例说明成语“滥竽充数”的用法和含义,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5.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练习,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对成语“滥竽充数”的记忆。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滥竽充数》并背诵。
2. 运用成语“滥竽充数”写一个句子,明天课堂上分享。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滥竽充数》教案
《滥竽充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滥竽充数》。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滥竽充数》。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2)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滥竽充数》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僻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各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探究学习:(1)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深入探究。
(2)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联系现实生活。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滥竽充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与《滥竽充数》相关的文化故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3. 背诵与理解评价:检查学生对《滥竽充数》的背诵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四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案优秀范文
四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案优秀范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能够流畅朗读和复述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滥竽充数的含义,明白诚实做人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 故事情节的掌握和复述。
3. 滥竽充数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运用。
2. 对故事深层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新故事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滥竽充数吗?”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一成语的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滥竽充数的由来和背景。
2. 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的含义,即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3. 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让学生明白南郭先生为什么会被揭穿。
三、分组朗读与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朗读故事。
2. 讨论:每个小组成员认为滥竽充数对自己有什么启示?如何在生活中避免滥竽充数?四、情景模拟(10分钟)1. 邀请几组学生上台,运用滥竽充数的故事情节进行情景模拟。
2. 让学生通过表演,深入理解滥竽充数的含义和后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总结滥竽充数的含义和启示。
2.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诚实待人,不做滥竽充数的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故事情节和滥竽充数含义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和应用能力。
六、课堂互动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滥竽充数的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讨论滥竽充数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面对滥竽充数,并提出解决方案。
七、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滥竽充数行为。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滥竽充数》二、教学目标:1、理解成语“滥竽充数”的意义和用法。
2、增强学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1、引入:使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素材,引起学生对竽(一种古代乐器)的兴趣。
2、解释成语:(1)向学生介绍成语“滥竽充数”的字面意思,并解释其真实含义:指无所长或能力不足的人参与到某项活动中,只是为了凑数或追求外表的繁荣,而不能真正为其做出贡献。
(2)通过例句和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
3、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滥竽充数”的理解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情况的例子。
鼓励学生提供自己的观点和案例。
(2)引导学生思考:“滥竽充数”在团队合作、社交场合和学习等方面的应用。
讨论这种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或解决这种情况。
4、创作活动:(1)组织小组讨论,要求学生以“滥竽充数”为主题展开思考和创作。
可以鼓励他们写故事、演绎小剧场、设计漫画等形式表达。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表达对现实生活中“滥竽充数”现象的看法,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5、呈现与分享:(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可以通过朗读、演出、展览等方式进行。
(2)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和评价,分享彼此对于“滥竽充数”的理解和见解。
四、教学总结:(1)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强调成语的学习和运用的重要性。
(2)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保持真实、诚实和有价值的参与。
五、拓展活动:(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并记录类似“滥竽充数”的案例,通过班级讨论或写作的形式分享。
(2)探索其他有关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并进行相关的创作和讨论。
四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案范文
四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案优秀范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大意理解。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认读。
2.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滥竽充数”?二、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圈画,PPT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3. 学生组内交流生字词的意思,教师进行讲解。
三、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1. 学生齐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概括段落大意。
3. 教师PPT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a.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够混进乐队?b. 南郭先生为什么害怕齐王考核他吹竽?c. 南郭先生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四、小组合作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南郭先生的行为是对还是错?为什么?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从诚实守信的角度进行评价。
3. 教师总结: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滥竽充数,要有真才实学。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抄写生字词。
2.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给家长听,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讨论问题,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大意,明白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堂活动与游戏(10分钟)活动目的: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滥竽充数》教案
《滥竽充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含义及其用法。
(2)通过讲解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资料,自主学习成语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语,不滥用、不误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2)培养学生通过故事了解成语来源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
(2)引导学生理解成语背后的道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成语的生动形象。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案例为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滥竽充数”成语的来源、含义及用法。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滥竽充数”的来历。
(2)引导学生关注成语的内涵及其用法。
2. 讲述故事:(1)讲述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故事。
(2)引导学生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3. 讲解成语:(1)详细讲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2)举例说明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运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是否运用了“滥竽充数”成语。
(2)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滥竽充数”成语的用法及背后的道理。
7. 课后作业:(1)让学生运用“滥竽充数”成语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
四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案范文
四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案优秀范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滥竽充数》;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滥竽充数”的含义及用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诚实、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学生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不足,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不追求虚荣,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滥竽充数》;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滥竽充数”的含义及用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理解并领悟到诚实、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学生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不足,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不追求虚荣,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
教学准备:课文《滥竽充数》及相关生字词卡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生字词;小组讨论用的小卡片或便签纸;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成语,如“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等。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成语。
3. 教师总结,引出本课成语“滥竽充数”。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滥竽充数》,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学生尝试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生将自己不理解的生字词或句子用笔记下来,准备与同学或老师讨论。
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
2. 教师将生字词卡片分发给各小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生字词的学习。
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寓言两则
7 寓言两则滥竽充数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1、学习1——2自然段(1) 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 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 指名读句子b 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3) 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 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5)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2、学习3、4自然段(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3、4自然段a “这个消息”是指什么?b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c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板书:滥竽充数宣王必三百人混缗王一一听之逃。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
(板书:滥竽充数)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
(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
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
大家有没有兴趣?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
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喜欢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结果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寓言两则
7寓言两则滥竽凑数教课要求:1、认识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诵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育生字怀疑能力和创新思想。
要点:经过理解要点词句,理解寓意。
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必定很喜爱寓言吧,谈谈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2、今日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凑数。
3、词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仔细听,而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虑: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理解的地方吗?4、学生怀疑,小组议论,教师指引挑选确立:(1)南郭先生是如何混在乐队里吹竽的?(2)以后他为何偷偷地逃脱了?三、要点感悟,揭露寓意1、学习 1—— 2 自然段(1)轻声读课文,划出要点句和要点词。
(2)投电影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惺惺作态,混在队里凑数。
a 指名读句子b 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惺惺作态”?(3)指导朗诵,领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思虑议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何没被发现过呢?联合上文理解“讲排面”(5)谈谈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2、学习3、4 自然段(1)轻声读 3、 4 自然段,划出要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 3、 4 自然段a“这个信息”是指什么?b南郭先生听到这个信息,为何偷偷地逃脱了?c小组议论沟通,全班报告。
(3)谈谈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3、创建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脱,碰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论)4、假定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内心话)四、拓展延长,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近似“滥竽凑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板书:滥竽凑数宣王必三百人混缗王一一听之逃。
四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案范文
四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案优秀范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明白诚实、真实的品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的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者故事引入课题,让学生对“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滥竽充数”的理解和例子。
二、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 学生通过组内讨论,交流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三、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的大意和寓意。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学生认真听讲,了解作业要求。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生字词的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的教学中,应加强对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的指导。
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寓意。
六、课堂活动与互动(10分钟)1. 分角色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课文朗读。
其他小组成员负责听,并找出朗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情景剧表演: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学生通过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七、案例分析与思考(10分钟)1. 教师展示与“滥竽充数”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案例中认识诚实、真实的品质的重要性。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3篇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
(板书:滥竽充数)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
(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
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
大家有没有兴趣?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
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喜欢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结果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
《滥竽充数》教案
《滥竽充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成语“滥竽充数”的含义,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滥竽充数”的起源和故事背景。
2.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相关练习和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成语“滥竽充数”的含义和用法。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详细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并进行示范。
3. 练习与互动: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4.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成语“滥竽充数”进行表达,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好奇心。
2. 讲解成语:详细讲解成语“滥竽充数”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示范例句:教师给出成语“滥竽充数”的例句,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
4. 练习环节: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填空、改写句子等实际操作。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成语“滥竽充数”进行表达,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6.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成语运用能力,进行互动游戏。
十位数的数字组成,要求使用连续递减的方式进行排列,请问有多少种排列方法?解答:连续递减的排列方式意味着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小。
我们可以从最大的十位数开始,逐步减小数字,直到最小的十位数。
最大的十位数是999999999,最小的十位数是111111111。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两个数字之间的排列数量来确定总的排列方法。
例如,从999999999到999999991有9种排列方式,从999999991到999999981也有9种排列方式,依此类推。
我们可以将每个数字的排列数量相加来得到总数。
大城县三小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寓言两则教案鄂教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枚金币,看看与前两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学习课文21——28自然段。(第三枚金币)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 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指名读句子
b 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3)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步履匆匆"与”7.3级大地震"联系起来读,就更能想象到李博士救死扶伤的高大形象;"不清楚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与”他知道小钱期待着骨髓"联系起来读,就更能感受到台湾青年虽心系家人,但坚持躺在手术台上的不平凡的举动。”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与"李博士的沉着","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联系起来,他们一心为小钱着想的形象跃然纸上,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体现无余.
7 寓言两则
滥竽充数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体会"生命桥"的含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读。一是通过自由读,看哪些细节感动了你,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做骨髓移植手术。联系上下文,比照阅读,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博大的爱心。二是以”期待"为切入点,老师示范朗读描写杭州小钱的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是一种生命的期待,唯一的期待。三是在理解了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后,返回来阅读描写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句段,学生的感受就会更深.经过这三个层次的阅读,手术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细节就会潜移默化的内化成一种人性的美好,植根于学生心中,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会变成学生心中一座永远割舍不掉的心桥。
鄂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7滥竽充数》PPT课件 (4)
• 南郭先生见此情景,他想: ______ 。
于是,他
____ 。
•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来演演当时他狼狈出逃的样子。
2019/5/22
6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1、爱讲排场的人容易被他人钻空子。 • 2、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不应该混在队里 充数。 • 3、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4
填空:
• 1、南郭先生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 加吹竽队。文中的“这个机会”指 。
• 2、南郭先生看到这个机会,他想: 。
• 3、南郭先生 。”
地向齐宣王吹嘘道: “
2019/5/22
5
合作学习
• 南郭先生听说齐湣王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吹给他听,他只能偷 偷逃走。
• 1、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四人小组进行 交流。
虚的很,常常说:“我哪是什么讲师?我是滥竽充数的。”
2019/5/22
9
续编故事:
• 南郭先生下岗回到家,他吸取了这次的教训,------
2019/5/22
1用法:
①用来比喻没有真正才干而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 • 例: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的人,终有一天回露出真面目的。 • ②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近义词:以次充好 鱼目混珠 • 例:小王买了一箱苹果,只有最上面一层是好的,底下全坏了,他生气的说:
“这个黑心老板真会滥竽充数!” • ③有时也用来自谦,表示谦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滥竽充数。 • 例:王老师经常受邀参加一些讲师团到各个学校作报告,可每到一地他总是谦
执教:钱萌 制作:钱萌
2019/5/22
实
验
教
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
难点: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并且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看图写词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
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
(出示答案: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钟、滥竽充数)齐读成语。
4.学生较对并订正。
(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的成语的。
)
5、刚才我们写的这些成语都出自寓言故事,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它不但具有劝谕、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生说对意思即可。
(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
二、揭题解“滥、竽”
1.揭题。
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教师指出“滥竽”二字为本课要求会写字,让学生说说怎样更好的记住它们。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旧字带新字法或换偏旁:监---滥槛----滥蓝----滥篮----滥编字谜:看管(监)水源(三点水),防止泛滥。
(滥)
竹竿带钩(竽)
2.理解“滥、竽”二字的意思。
“竽”指的是什么?
滥:(结合文后注释理解)就是虚假不实的意思;
竽:(出示“竽”图,“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
3.那么“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谁知道这个小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
三.读古文,对照注释理解意思,明理。
(一)、看注释,了解出处。
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非子》”。
)
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
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
《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
小结:“注释”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却像是我们学习大道上的指路牌,这么一指,就让时光倒流到2000多年前了。
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
)(二)、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教师范读古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与文言文中的停顿)
2、生练读,同桌对读,指名读。
3、逐句指导学生读文言文。
4、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文言文。
(1)自由读译文
(2)对照文言文逐句理解(结合注释,理解句中难懂的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
出示第一句: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先让学生读句子,在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句意)
使:让
必:一定,总是。
齐宣王:战国时候,齐国的国君。
句意:战国时候,齐国的国君让人为他吹竽,一定要很多人一起吹。
出示第二句: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先让学生读句子,在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句意)南郭:复姓。
处士: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
请:请求。
说:读yùe同“悦”,高兴。
廪食:就是供给粮食的意思。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发给他同其他几百人一样多的口粮。
师:指导朗读。
师:南郭先生不仅顺利地加入了吹竽的队伍,还享受和其他人一样的待遇。
南郭处士真的就能一辈子安逸下去了吗?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方法,同桌学习第三句。
出示第三句: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学生汇报:先读句子,然后说带点的字的意思。
好:喜欢,所以读四声。
立:登位、即位。
句意:齐宣王去世了,齐泯王即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吹奏,南郭出示只好逃走了。
5、看古文说故事。
(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6、思考:齐宣王死后,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
生:(他没有真才实学,根本不会吹竽。
)
7.明寓意。
拓展思维: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了落荒而逃的南郭处士,你会怎么劝他?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
(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
)
师: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
是呀,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总有一天会被人们发现的。
8、师生对读。
我们来读一读大意与它是怎么对应的。
(教师逐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子。
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说之”
“廪食”“立”“好”的意思)
9、教师播放古筝音乐,配乐读课文。
(学生齐读古文。
)
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
四、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
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
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
(自我谦虚)
2.写句。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
(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
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
五、拓展阅读
1.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
近义词吗?
2.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
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
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
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
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3.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
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
4.推荐“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