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中的意象批评

合集下载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意象批评模式研究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意象批评模式研究

腰屈膝 , 似乎在乞求什么东西的人物形象。即当我 们思考抽象概念谦 卑时, 头脑 中出现的思维过程不 是从概念到概念 的逻辑 运演 , 而是一个 与谦卑这一
概念异质同构的一个人物形象。我们姑且称这种以 形象化或物象化的手段来思考抽象概念 的思维方式
为意 象思维 。
意象 思维 是我 国பைடு நூலகம்人 常用 的一 种思 维方 式。
限, 具有一定的普遍 性, 是一个类象 , 同时又远离了
对事物进行逻辑概括所可能导致的偏颇 。正如高尔
泰先生所说 :《 “周易》 之中的‘ 易象 ’ 是一种抽象, 又
是一 种具象 ; 既是哲 学 的精 义 , 又是艺术 的精 义。
卦、 象形文字是介乎哲学与艺术之间的象征性的 爻、 东西 , 但它们是 中国艺术 的雏形。[ (0 魏晋玄学 ” ] 3) v4 家王弼又从哲学 的高度对言、 、 象 意三者的关系进行 论述, 指出象是语言无法表达的意的最好表述方式 , 象可以以不言说达到最高的言说 。孔子五十而认识
摘 要: 意象批评是指我国古代文论中特有的一种批评模式 , 这种批评模式以介于具体艺术形象与抽象概念
之间的意象来表达批评观念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中意象批 评理论 给读者 的印象 是意象融感 性形 象与抽象概 念
于一体, 既有抽象的理论概括, 又蕴含着理论家生命体验的痕迹, 使理论的构建彰显出生命的色彩, 充满灵动之气,
学作品中呈现 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相当于郑板桥所 说的“ 手中之竹” 明人王廷相所谓的“ , 夫诗贵意象透
收稿 日期 :06—0 —2 20 1 0
《 周易》 中的抽象概念便是以意象思维的方式表达来 完成的。比如要表现事物欣欣 向荣这一概念 , 就会

《二十四诗品·雄浑》的“枢环”意象

《二十四诗品·雄浑》的“枢环”意象

叶飞龙内容摘要:《二十四诗品》首“雄浑”品横空出世,统摄全篇而提出诗境创造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理论,与《庄子·齐物论》“道枢”之论遥相呼应,将诗歌审美指向了道家哲学超越与无限的大境界。

“枢环”意象是《齐物论》的精粹,也是理解《二十四诗品》一把别具灵犀的钥匙。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雄浑枢环意象道家哲学《二十四诗品》是中国诗学批评史上一部瑰丽的著述,以工整的二十四组四言诗的形式,对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山水田园、恬淡逸致类的诗歌作品)的美学特征加以凝练地归纳概括;同时,思与诗合璧,二十四首论诗诗本身兼具很高的艺术价值,既是理论批评,也是才情洋溢的诗歌创作。

《二十四诗品》的美学价值和理论价值之构成,除了作者①巧夺天工的文墨表情达意,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二十四诗品》以道家哲学作为思想基础,以道家情态趣味关照诗歌艺术,以道家的美学理念把诗境创造、诗意赏析的理论高度艺术化并引向哲学的境界。

《二十四诗品》“雄浑”品起、“流动”品终而不止的篇章结构,可见道家哲学对其框架建构的意义。

“雄浑”品先说“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体用”之说,《道德经》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王弼注:“以无为体,以有为用。

”“大用”亦见《庄子·人间世》大栎树的寓言。

道家哲学着眼于天地人,行文时如椽之大手笔,其实代表着一种勘破纷扰表象的大智慧、大境界,而道家可贵之处犹在于言“大”却丝毫不鄙薄“小”;这其中同样包含着诗歌乃至艺术的普遍法则,即小中见大、大归于小。

《春江花月夜》中细微纤妙处如“月照花林皆似霰”的点点洁白,高远时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千古川上之叹,“大”“小”浑然和谐;“一枝红杏出墙来”而指向整个“春意闹”的意境亦如是。

真体,即合乎自然之道、得道之体;《庄子·渔父》篇中借客之口说:“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二十四诗品“人”意象浅析

二十四诗品“人”意象浅析

二十四诗品“人”意象浅析司空图所著二十四诗品内涵丰富,是唐代诗论的伟大总结,用各种意象群描绘出不同的意境来阐释诗风的特点,是文学史上意象批评的一座里程碑。

意象是诗品当中的关键,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其中的“人”意象进行阐述,讨论一下诗品当中“人”的内涵。

二十四诗品当中明显出现“人”意象共有8处,即美人、畸人、佳士、幽人、可人、壮士、高人。

由于诗品当中体现出道教即道家思想较为集中,因此其中众多的人物也便有了浓郁的道家色彩,但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便是悲慨一品当中壮士的形象特征,不同于其他人物形象,因此有其特殊的寓意。

一、道教及道家思想影响下的“人”晚年时期的司空图思想倾向于佛道,因此在精神追求上也常常以一个隐者和修禅之人自居,从其《休休亭序》中可以看出其晚年时期体现出来的主体思想,其自号耐辱居士,也可以说明其隐逸思想。

他的《自诫》一诗当中提到“取训于老氏,大辩欲讷言。

”,充分说明其思想深处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将老子的思想作为家训,说明了其处事的态度,晚年完全沉浸在道家思想的氛围当中。

二十四品当中的“畸人”、“幽人”、“高人”明显地表现出道家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

高古一品当中是这样描写畸人的风貌的,“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纵。

”,畸人一词出于《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

”,畸人异于常人,而与天道相合,与自然相依。

前两句则描写了畸人的风貌,乘着真气,手握芙蓉,展现出一派贞洁、高古之态,后两句则说明畸人的行为举止,畸人经历了几世的浩劫,凌虚蹑景,其行迹从哪里追寻呢?司空图通过对畸人风貌及举止的描述,展现了其对畸人精神世界的追求。

幽人是诗品当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人文意象,分别出现在洗练、自然、实镜当中,据乔力先生《二十四诗品探微》解释,幽人为幽隐绝俗之人,隐士(p36),司空图诗歌当中对“幽”情有独钟,这样的情怀完全与其隐逸思想有着重要的关系。

司空图诗歌当中出现的“幽”字有多处,据张少康先生《司空图及其诗论研究》当中摘录司空图诗歌有17处含有“幽”字,二十四诗品当中有7处,都与司空图的隐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司空图理想人格“幽人”的生活有着莫大的关联。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一、简介《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中的一部著作,初创于唐代,经过宋朝以来的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

它对古代诗歌创作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为了后世文人和学者研究诗歌的重要参考。

二、意境韵律类1. 丰富多彩的意境古代诗歌中,意境是诗人通过运用语言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

《二十四诗品》在评价诗歌时,将意境的丰富多彩视为一个重要标准。

优秀的诗歌应当能够通过运用形象的描写、鲜明的对比以及隐喻等手法,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和冲击。

2. 和谐的韵律韵律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十四诗品》认为,优秀的诗歌应当具备和谐的韵律,并且能够通过韵律的运用来增强诗歌的表达力。

韵律的优美与和谐能够使诗歌达到音乐般的效果,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三、情感表达类1. 真实的情感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二十四诗品》认为,优秀的诗歌应该能够表达出诗人真实的情感。

诗人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反映出自己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这种真实的情感可以使诗歌更加触动人心。

2. 深邃的意蕴优秀的诗歌应当具备深邃的意蕴,即通过凝练的语言和艺术的形象表达,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哲理。

这种深邃的意蕴不仅能够提升诗歌的艺术价值,还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四、艺术技巧类1. 生动形象的描写生动形象的描写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十四诗品》认为,诗歌中的描写应当能够通过形象的直接传递,将人物、景物等事物的外在和内在特征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2. 优美的修辞手法修辞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运用修辞手法,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十四诗品》认为,优秀的诗歌应当能够通过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形象更加生动,效果更加抓人。

五、审美观点类1. 协调统一的整体效果诗歌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要使诗歌具有艺术的价值,需要将诗歌的各个方面协调统一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效果。

[转]《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

[转]《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

[转]《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转]《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2014-11-08 13:23阅读:1,493一一[转]《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草露斋今天11:35 浏览(2)《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易贤案:俨然一部不让平民读下去的专说,对诗人或评诗人恐怕也难就范、楷模!诗,言美,到言志己偏向首首决心,“向地球开战”了。

唐人不愧为出好诗、出反映社会动荡苦楚、凄美诗的时代,又出了一种规范条款诗论,把不同体系、范畴、概念的全人类说过的词或词语参和在一处,来解剖诗歌,真是唐谋咋没有玻色子化反映社会细胞的进化与宇宙星系间的碰撞与重组呢!加上玻变与宇撞来论,岂不更全!论中国书、画有能神逸等说,即上品中之上上,上上上,可能还有上上上上品。

你看游春图无价,吴冠中每平方中国尺一百几十万元,真还不像岩画或玉猪龙历史价值高!故为可品较恰当。

我欣赏小学老师教儿童写诗要用感情,别老是太阳出来绯红/晒得石头帮硬!中学教师教少年写诗要言义,别一派空言奔向前程!也欣赏大学教授教人写诗要重意境,别花费五十六字只会楼台呻吟。

为事哭,为国为家发愤总得诗中显、隐!(教幼儿背诗父母也解说意境,因此文说唐司空论风格与意境指向高端文人,故我突出说大学文科要把写诗重意境讲好,免得文学学士写齐整诗淡薄了意境。

)传文为学习、不是一切否定。

评论诗歌本有倾向性,我说边塞诗好,你说牡丹诗行,我说石壕吏反映天宝之乱后唐衰落之因,你说无题诗反映统治上层门派间的斗争矛盾……诗可偏重一事、一感慨、一吟咏,不必非属某范畴不可,因为鲁迅也会用反语骂人。

诗,唐诗好!唐人评评一设防,为就范,再也难出好!不是没有,有东坡、有杨状员、还有纳兰……当然还有两个留诗最多的诗人,崇庆令陆游和清帝乾隆。

(只就现今而说诗,文发后若出诗歌新要求与此文无关。

汀涛)《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论诗的风格和意境的重要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重要影响。

司空图把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加以品评和研究。

生态学视野中的《二十四诗品》意象批评与意境创造

生态学视野中的《二十四诗品》意象批评与意境创造

飘 渺遥 远 的仙 境 的 , 以他 是 天 与 人 的合 一 。然 后 所
描述“ 畸人 ” 的生 活环 境 , 空 一 片 空 旷 、 夜 澄碧 , 光 月
明 朗 , 风凉 爽 , 山幽深 , 声清 脆 , 长 华 钟 这样 的环境 描 写充 满 了人 间 的气 息 , 明 “ 人 ” 升 天 , 仍 有 说 畸 虽 但
作 者 刻意 运用 的人 物意 象 。这些 人 物意 象大 致可 分 为两类 : 类 是 “ 人 ” 象 , 类 是 “ 人 ” 象 。 一 真 意 一 幽 意 而这 两类 意象 放 在生态 学 的视 野 中有一 个共 同 的特
征 , 就 是他 们都 体现 了人 与 自然 的融合 , 种融 合 那 这 体 现 了作 者对 《 子》 庄 天人合 一 思想 的接 受 。 “ ” 《 子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概 念 , 在 《 真 是 庄 它 庄
得也 。若然 者 , 高 不 栗 , 水 不 濡 , 火 不 热 。是 登 入 入
知 之能 登假 于道 者 也若 此 。古之 真人 , 寝 不梦 , 其 其 觉无 忧 , 食不 甘 , 息 深 深 。真 人 之 息 以踵 , 人 其 其 众 之 息 以喉 。屈 服者 , 嗌言 若 哇 ; 耆 欲 深 者 , 天 其 其 其 机 浅 。古之 真人 , 知说 生 , 不 不知 恶死 ; 出不欣 , 其 其
中图分类号 : 0 I 6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3 X(0 2 0 -120 17 4 3 2 1 ) 10 6 -3
《 十四诗 品》 一 部探 讨 诗 歌创 作 , 二 是 特别 是 诗 歌美 学 风格 问题 的理 论著 作 。它不 仅形 象地 概 括 和 描绘 出各种 诗歌 风 格 的 特 点 , 且 从创 作 的 角度 深 而

《二十四诗品》赏析

《二十四诗品》赏析

《二十四诗品》赏析《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本身也是批评的文学作品——一组美丽的写景四言诗,用种种形象来比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颇得神貌,并在诗歌批评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体裁。

它不是一部普通的诗歌理论著作,而是贯通古典美学与现代文艺的美丽通道,是激活技术文明时代诗与思的一个能量源。

司空图在刘勰等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每种都以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说明,形式整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诸体毕备,不主一格”。

以下是《二十四诗品》全文:【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沉着】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洗炼】如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二十四诗品“人”意象浅析

二十四诗品“人”意象浅析

二十四诗品“人”意象浅析司空图所著二十四诗品内涵丰富,是唐代诗论的伟大总结,用各种意象群描绘出不同的意境来阐释诗风的特点,是文学史上意象批评的一座里程碑。

意象是诗品当中的关键,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其中的“人”意象进行阐述,讨论一下诗品当中“人”的内涵。

二十四诗品当中明显出现“人”意象共有8处,即美人、畸人、佳士、幽人、可人、壮士、高人。

由于诗品当中体现出道教即道家思想较为集中,因此其中众多的人物也便有了浓郁的道家色彩,但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便是悲慨一品当中壮士的形象特征,不同于其他人物形象,因此有其特殊的寓意。

一、道教及道家思想影响下的“人”晚年时期的司空图思想倾向于佛道,因此在精神追求上也常常以一个隐者和修禅之人自居,从其《休休亭序》中可以看出其晚年时期体现出来的主体思想,其自号耐辱居士,也可以说明其隐逸思想。

他的《自诫》一诗当中提到“取训于老氏,大辩欲讷言。

”,充分说明其思想深处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将老子的思想作为家训,说明了其处事的态度,晚年完全沉浸在道家思想的氛围当中。

二十四品当中的“畸人”、“幽人”、“高人”明显地表现出道家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

高古一品当中是这样描写畸人的风貌的,“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纵。

”,畸人一词出于《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

”,畸人异于常人,而与天道相合,与自然相依。

前两句则描写了畸人的风貌,乘着真气,手握芙蓉,展现出一派贞洁、高古之态,后两句则说明畸人的行为举止,畸人经历了几世的浩劫,凌虚蹑景,其行迹从哪里追寻呢?司空图通过对畸人风貌及举止的描述,展现了其对畸人精神世界的追求。

幽人是诗品当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人文意象,分别出现在洗练、自然、实镜当中,据乔力先生《二十四诗品探微》解释,幽人为幽隐绝俗之人,隐士(p36),司空图诗歌当中对“幽”情有独钟,这样的情怀完全与其隐逸思想有着重要的关系。

司空图诗歌当中出现的“幽”字有多处,据张少康先生《司空图及其诗论研究》当中摘录司空图诗歌有17处含有“幽”字,二十四诗品当中有7处,都与司空图的隐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司空图理想人格“幽人”的生活有着莫大的关联。

解读《二十四诗品》

解读《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近年来对司空图《诗品》的真伪问题,学术界有许多争论,但是从有关研究发展的情况看,目前并无确切证据可以说明它不是司空图所作,而从对司空图的生平思想和诗论著作的深入分析,却可以说明《诗品》是司空图写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因此在不能否定司空图著作权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作为他的著作来看。

但是不管是不是他所作,《诗品》体现了“思与境偕”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特点则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也应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认识它的文艺美学思想特点。

我在给研究生讲授司空图诗论过程中,曾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含义作过一些分析,这对研究《二十四诗品》的文艺创作思想和审美观念特征,也许是有帮助的。

所以特提出来向同行专家请教。

文中所引郭绍虞《诗品集解》和孙昌熙、刘淦《司空图〈诗品〉二种》较多,就不一一注明了。

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如何正确理解”雄浑”,对认识《诗品》的文艺美学思想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要懂得“雄浑”和“雄健”是很不同的,而其背后是因为有不同的思想基础。

前者是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而后者则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

严羽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说:“又谓:盛唐之诗,雄深雅健。

仆谓此四字,但可评文,于诗则用健字不得。

不若《诗辨》雄浑悲壮之语,为得诗之体也。

毫厘之差,不可不辨。

坡谷诸公之诗,如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时气象。

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

只此一字,便见吾叔脚根未点地处也。

”“雄浑”和“雄健”虽只一字之差,但在美学思想上则相去甚远。

此处之“雄浑”是建立在老庄“自然之道”基础上的一种美,如用儒家的美学观来解释,比如说用孟子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或者“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来解释,就和原意相背离了。

二十四诗品的主旨辨析

二十四诗品的主旨辨析

二十四诗品的主旨《二十四诗品》篇幅不大,而研究者众多,既是后来者领会的有利条件,又是后来者创新的实际困难。

《二十四诗品》的主旨问题历来就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当然对其主旨的把握也难以达成一致。

前人对《二十四诗品》主旨的探讨往往莫衷一是,有学者指出它是意境论,有人提出是风格论。

《二十四诗品》的主旨存在争议是很正常的,扬州大学教授古风指出:“《二十四诗品》是一首特殊的论诗诗,与一般的论诗诗不同,其重在诗而不重在论,故论旨模糊。

”①但是前人对于其主旨提出的观点也都是有其合理之处的。

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前人关于《二十四诗品》主旨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意境论——持论者的理由意境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学特色的理论术语。

在李清的文章中就认为,司空图为我国诗歌理论第一次初步创建起意境论的体系,这种贡献不仅在于论述了意境的性质与内涵,还在于阐述了创造意境的原理,在意境创造的理论上。

李清认为,司空图从总体原则上提出两条根本原理,一是意境的创造当以全美为上;二是“思与境谐”的意境核心理论;在意境创造的具体原理上,他提出实境、虚境和韵味说,追求表现出神境、神韵、神味;并且还认为司空图归纳了意境的全盘内容,对意境的性质和内涵作了全面的概括和分析。

此外,司空图还针对具体的意境、风格品类,研究了各自的特性及创造的特殊规律,作了形象的描绘和阐发,并且归纳出许多品类的创造原理②。

潘世秀从具体的各品出发,比较《纤秾》与《绮丽》,得出以下结论:司空图对具体形象的描绘,和在审美感受中对形象的某一侧面某些感性特色的注视与强调,与表达诗人独特的思想感情相渗透,构成了特定的诗歌意境。

这种意境的审美对象具有内美和外美的统一,结实与空灵相结合的整体美,这种美又必须给人以富有特色的真切感受,所以司空图把现实中的自然景物与生动的人物情态作为审美对象,作为诗歌意境的坚实根基①。

以上两位学者虽然表述的内容不同,但是出发的角度都有相似的地方,实境与虚境、内美和外美同诗人的感情相结合就构成了作品的意境。

《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三)

《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三)

《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三)《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论诗的风格和意境的重要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重要影响。

司空图把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加以品评和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说,司空图的《诗品》是对唐朝诗多样化风格的总结。

在名称上为了与钟嵘的《诗品》便于区别,习惯上又称为“二十四诗品”。

(十一)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出语未涉患难,读来却令人痛苦不堪。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返秋。

《庄子·齐物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

”庄子所谓“真宰”,指主管一切而又无形无声的道。

这里可理解为文中的主宰,即作者的思想感情。

沉浮:起伏。

渌:同漉,滤。

上句说满满的酒汁,要一点点往下滤。

下句说花将开放时遇到秋之寒气则花开甚微。

这里以滤酒和花开比喻含蓄。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悠悠、忽忽:互文见义:悠悠:广阔悠远;忽忽:浩瀚无边。

空尘:空中的微尘。

海沤:大海中的水泡。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郭绍虞注:“尘与沤之浅深聚散,形形色色,博之虽有万途,约之只是一理,要均归于含蓄而已。

”{译文}:不用一个明显的字眼,却表达了极致的风韵。

没有一句话说到个人忧难,却让人感到痛苦不堪。

这是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些文字中波澜起伏。

如同满满的酒汁总是一滴一滴滤出,花苞遇到寒气不能一放无余。

广阔天空中的微尘,浩瀚大海里的泡沫,或深或浅时聚时散,从万种现象中取其一点。

[简析]:“含蓄”的艺术风格,是司空图所理想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艺术境界。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对含蓄风格的形象化的解释。

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

”他又进而解释:“或问‘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答曰:‘太白诗: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论《二十四诗品》中诗美画镜与自然意象(范文大全)

论《二十四诗品》中诗美画镜与自然意象(范文大全)

论《二十四诗品》中诗美画镜与自然意象(范文大全)第一篇:论《二十四诗品》中诗美画镜与自然意象论《二十四诗品》中诗美画镜与自然意象谭珍珍(10中文本2班)1005210208【摘要】:《二十四诗品》是谈论诗的风格的著作,司空图既以诗画一体的入思及言说方式诠释“拟容取心”、“思与境偕”之神,又用诗心画意架一道“象”的彩虹。

诗眼之传神,画境之写意,全在象罔之中。

作为一本诗学著作,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对“自然意象”作了精当的概括。

其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等已成为研究诗歌文论者共同认定的意象内涵,并且与司空图倡导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含而不露”融会贯通。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诗美画境;自然意象;庄子整整二十四首四言诗,组成一部著作,篇幅不大,但是每篇都短小精悍,意味无穷,值得推敲揣摩。

每篇四言诗不惟有诗之体,更有诗之辞:举凡比兴、夸饰、象征、意象、境界等等,在《二十四诗品》中错综成文,吐纳自如。

单以“象征”为例,表达用以品貌诗之风格意境的,既有人物形象,亦有自然景象,还有植物、动物、器物等等。

郭绍虞序《二十四诗品》,称“司空氏所作重在体貌诗之风格意境”。

论诗说文,并不执著于理、道、义、志,而是留意于品、式、格、境。

《二十四诗品》所述,重在诗歌的风格意境,并以独具诗性魅力的话语方式,对其研究对象进行既鲜活灵动又精确系统的阐释。

一、《二十四史品〃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二十四诗品〃含蓄》一篇,其中写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 “不着一字”并不是一字都不用,而是诗境要得之于表象之外,而且要含有言外不尽之意。

“尽得风流”是指将诗歌的言外之意表现的淋漓尽致。

“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指文辞虽未说到苦难的情状,读时却使人十分哀伤。

这也是写诗的一种极高境界,也是对前两句做的一个注解。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剖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剖析
畸(ji机音,不正常,奇异) 窅(yao咬音,深远义) 畦(qi齐音,畦田)
①“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描高古之境的感性状态,以仙人之境和人间之境相喻。畸人,不与世俗相合之人,出自《庄子·大 宗师》。乘真,乘真气上升。芙蓉,莲花,李白《庐山谣》“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泛,经历;浩劫,佛典说世间有四劫,成、住、坏、空,坏劫乃世界归于毁灭,历时甚长。窅然, 即渺然,相隔很远;空踪,前不见古人义。两句意云,畸人历劫以去,仅留空踪。喻高古之仙境。 东斗,东方的斗宿星,月出于东斗上,明月夜,好风吹。太华即华山,夜有古钟声。四句喻写人间 高古之境。
②“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言得此境所需主体之道家精神修养。前两句说伫虚静朴素之心,超然尘世之外,不染俗气。“畦 封”,人间田亩财产。黄唐,黄帝与唐尧;在独,陶潜《时运》“黄唐莫逮,慨独在余”。此句意为: 精神回归到古代尧舜。落落,居高不俗;玄宗,道之玄奥宗旨。
例诗: 李白《山中问答》:
例诗: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8、劲健:强劲有力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 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①“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讲此诗境的审美特征。行神思,行气势,如天马行空,畅达无阻,有劲健之气势贯通全篇。
在外,我思之人好象离我不远,好象平时生活一起一样。这就是深沉而执著的思念之情。
③“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一曰前两句写环境,从黄昏到夜晚执著之久,有可能 产生佳句如大河之水涛涛不绝(郁沅)。二曰第一句 为动态之沉著,第二句为静态之沉著,三四句谓真沉 著者言语道断,不思而然地佳句奇出。

《二十四诗品》解读

《二十四诗品》解读

《二十四诗品》解读《二十四诗品》解读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

它不仅形象地概括和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对诗歌创作、评论与欣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

这就使它既为当时的诗坛所重视,也给后来以极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

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是建立在老庄“自然之道”基础上的一种美。

之所以放在二十四品之首,讲的是一种同乎自然本体的最高的美,也就是诗歌创作的最理想境界。

例诗介绍: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táo]河北,已报主擒吐谷浑。

“大漠风尘日色昏”,由于我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均呈自西向东或向东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形成一个大喇叭口,风力极大,狂风起时,飞沙走石。

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

但这不光表现气候的暴烈,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还自然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

在这种情势下,唐军不是辕门紧闭,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征。

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

这两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军队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

这就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

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

浅析《二十四诗品》的“以诗论诗”

浅析《二十四诗品》的“以诗论诗”

2019-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学新论,,:,浅析《二十四诗品》的“以诗论诗”梁嘉敏(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院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的经典作品,采用“以诗论诗”的方式系统地对古代诗歌进行分类和分析评论,概括和描绘出了不同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

而其严格运用四言诗进行论诗的方式则更加突显其韵味和魅力。

本文将从思想溯源、语言风格方面对《二十四诗品》的“以诗论诗”展开研究,同时揭示这一论诗方式存在的不足,以求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一经典的诗歌评论作品。

关键词: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诗论诗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3-0003-02一、前言《二十四诗品》是一部经典的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

初看《二十四诗品》便被它短小的篇幅、凝练的语言所吸引,细读发现字字珠玑、意蕴深长,读的过程仿佛就是在品读诗歌,是美的享受,这本身就是二十四首好诗,从形式上反映了作者的诗学理论。

一般认为《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

司空图的论诗著作以审美感受为中心,推崇以“味”论诗,要求诗歌有“味外之味”。

在《二十四诗品》中,司空图把诗歌的艺术形式和美学意境分为了二十四种风格,每一种风格一品,每品用统一篇幅的四言诗加以阐述,言简意赅、含蓄蕴藉又意蕴悠长,其中包含了作者的思想内涵和对诗歌创作方法的探析。

二、司空图“以诗论诗”思想的来源(一)司空图思想的转变:融合儒释道三家要研究《二十四诗品》的“以诗论诗”,离不开对作者司空图的研究。

司空图的思想经历了从积极从政时推崇儒家思想,到遭受挫折后潜心钻研佛学和道家思想,再到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

《二十四诗品》既包含了儒家思想同时更多充满了道家佛家思想,推崇道家的“自然”、“虚无”。

而道家思想是《二十四诗品》真正的思想来源。

司空图思想的转变和他个人人生经历的变化密切相关。

《二十四诗品》赏析

《二十四诗品》赏析

《⼆⼗四诗品》赏析⼆⼗四诗品⼆⼗四诗品○1.雄浑⼤⽤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强,来之⽆穷。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

阅⾳修篁,美⽈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已违。

○3.纤秾采采流⽔,蓬蓬远春。

窈窕深⾕,时见美⼈。

碧桃满树,风⽇⽔滨。

柳阴路曲,流莺⽐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4.沉着绿杉野屋,落⽇⽓清。

脱⼱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远⾏。

所思不远,若为平⽣。

海风碧云,夜渚⽉明。

如有佳语,⼤河前横。

○5.⾼古畸⼈乘真,⼿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出东⽃,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宗。

○6.典雅⽟壶买春,赏⾬茅屋。

坐中佳⼠,左右修⽵。

⽩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可读。

○7.洗炼如矿出⾦,如铅出银。

超⼼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返真。

载瞻星⾠,载歌幽⼈。

流⽔今⽇,明⽉前⾝。

○8.劲健⾏神如空,⾏⽓如虹。

巫峡千寻,⾛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9.绮丽神存富贵,始轻黄⾦。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馀⽔畔,红杏在林。

⽉明华屋,画桥碧阴。

⾦尊酒满,伴客弹琴。

取之⾃⾜,良殚美襟。

○10. ⾃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着⼿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空⼭,过⾬采蘋。

薄⾔情悟,悠悠天钧。

○11. 含蓄不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满绿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收。

○12. 豪放观花匪禁,吞吐⼤荒。

由道反⽓,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苍苍。

真⼒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濯⾜扶桑。

○13. 精神欲返不尽,相期与来。

二十四诗品中的美学和哲学思想以及感受

二十四诗品中的美学和哲学思想以及感受

《诗品》体现了“思与境偕”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特点则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也应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认识它的文艺美学思想特点。

1雄浑“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雄浑”,对认识《诗品》的文艺美学思想具有指导意义。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讲的就是“雄浑”美的哲学思想基础。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者,指雄浑之体得自然之道,故包容万物,笼罩一切,有如大鹏之逍遥,横贯太空,莫与抗衡。

“雄浑”之所以放在二十四品之首,应该说不是偶然的,它讲的是一种同乎自然本体的最高的美,也就是诗歌创作的最理想境界。

它所体现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创作思想是贯穿于整个二十四品的。

“雄浑”之美的诗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它是一种整体的美,而不是局部的美,如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雄浑的诗境有如一团自在运行的元气,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第二,它是一种自然之美,而绝无人工痕迹,庄子认为“天乐”的特点,便是“应之自然”,“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天籁、地籁、人籁之区别就在天然还是人为,天籁不仅不依赖人力,也不依赖任何其他的外力,所以是最高的美的境界。

第三,它是一种含蓄的美,超乎一切言象之外。

在浑然一体的诗境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意味,犹如昼夜运行、变幻莫测的混沌元气,日新月异,生生不息。

它开拓了使读者充分发挥自己想像力的空间,启发了读者各不相同的审美创造能力。

“冲淡”是二十四诗品中和“雄浑”可以相并列的另一类重要诗境。

他和“雄浑”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他和“雄浑”虽有不同的风格特征,但是在哲学思想基础和诗境美学特色的基本方面,则是和“雄浑”一致的。

所以“雄浑”中有“冲淡”,“冲淡”中也有“雄浑”。

“冲淡”之境,当以陶渊明、王维诗作为最,“冲淡”之美和“雄浑”之美相比,虽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也同样具有整体之美、自然之美、含蓄之美、传神之美、动态之美,雄浑”之美具有刚中有柔的特色,而“冲淡”之美则是柔中有刚3纤秾“纤秾”一品几乎完全都是用意象批评的方法来写的4沈著这一品也是很典型的意象批评之范例,写一个隐居山野的幽人之沈著心态,来说明具有此种风格的诗境美。

《二十四诗品》批评意象的共同品格

《二十四诗品》批评意象的共同品格

JOURNALOFHUBECPOLYTECHNCCCNSTCTUTE20203MAR12020 [•,-.]0770—8078(2020)00—0070—06《V》;™\w马东旭(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600)[摘要]《二十四诗O》作为我国古典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其独特的“意象批评”法影响深远。

其用于“意象批评”的“批评意象”亦是内蕴丰厚、惊艳绝伦。

《二十四诗o》的批评意象作为拥有生命力、人格化的意象,存在着三个主要的共同o格:生命o格、自然o格、超越o格。

这些o格不是孤立自足,而是相偕相生,共同织就了《二十四诗o》异彩纷呈、光怪陆离的批评意象世界,对后世批评意象的丰富与发展、诗学批评r[生Q8H c。

[关键词]《二十四诗o》;批评意象;共同o格[defgh]C207222[Cijkl]A《二十四诗品》作为我国古典文学批评名著、诗学“,"y g-“o”-6o,. P7BB'X-no-d%。

E‘*,“‘',_oD -,e-r l,D U p-@在。

”5《二十四诗品》采用这种独到的意象批评方,_.#x@,s_.接受者更精微地进行领悟,均大有助益。

批评者采用这样的批评方法可以将许多玄妙高深的诗思以生+$的o D',“e”“SS 云,寥寥长风”,⑵2喻“高古”则“畸人乘真,手把芙蓉”34]5明“清奇”则“晴雪满汀,隔溪渔舟……il+B!的e,”•.评意象的感知获得了新鲜流动的参与地位。

《》这种1手$的“”,实质上是以其意蕴丰厚的“批评意象”作为桥梁与支Y o所谓“批评意象”,有学者认为是“存在于文学批评活动中,用于传达某种文学理念或批评观点的意。

”[3]-《》的,其用于文学批评和诗学建构的具体意象内涵极为醇厚,不能作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僵化划分。

形象与抽象、哲思与美感在其批评意象中均有体现,时而有所侧重,整体有机统一。

形象化的意象有之,如“流水”“大河”“明月”等,抽象化的意象亦有之,如“美人”“V”“™W”f;哲的,“rr S尘,忽忽海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诗品》中的意象批评
《二十四诗品》不仅是古代汉族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其本身也是一部诗作。

其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每种都以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说明,形式整饬,用诗的语言,为各种风格描绘出一幅幅意境,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名篇。

《二十四诗品》的批评理论给读者的印象是意象融感性形象与抽象概念于一体,这正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论中特有的一种批评模式——意象批评。

这种批评模式以介于具体艺术形象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意象来表达批评观念,使理论的构建彰显出生命的色彩,充满灵动之气,引起读者对生活和生命无限的感慨。

作者用诗的语言,为各种风格描绘出一幅幅意境,对这种风格的创造方法则在行文中略加点拨。

有的通篇是感性的形象画面,而毫不作理性的逻辑分析。

如“清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

晴雪满汀,隔溪渔舟。

可人如玉,步屟寻幽。

载瞻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澹不可收。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只是给出了一种“清奇”的意境而全不说破,让读者.自己去咀嚼、体悟、把握,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大部分篇章虽有几句对表现方法与特点的理性点拨,却也尽量保持形象性与诗意,与整篇的意境相一致,相融会。

在中国意象批评的观念中,批评就是对作品韵味的意会和体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意象批评手法由来已久.古人品诗讲究妙悟与玩味,即通过长期潜心地欣赏品味,达到直接领会和把握作品的情趣韵味的境界.这种意会体悟是中国传统批评的显著特点之一.意象批
评强调在进行直觉领悟,在整体上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和内在风神。

这与西方的印象主义批评有异曲同工之处。

两者在运思方式上都重视"妙悟",推崇审美直觉。

此外,中国意象批评中的"味外之旨""言已尽而意无穷"中的"意"与"旨"还印有“言志载道”的色彩。

《二十四诗品》相当符合意象批评的操作方式,即批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批评家就是艺术家。

在进行批评活动时,不单要有情感的投入和体验,还要自由地舒展自己的个性,将自己的独特感受,内心体验,个性气质融入批评过程中去。

这体现在司空图的人生经历上。

生活在唐末大动荡的时代,其“平生之志”,不在“文墨之伎”,而“欲揣机穷变,角功利于古豪”,意欲济世安民,为李唐王朝尽犬马之劳。

他两度经历战乱,看到“朝廷微弱,纪纲大坏”,李唐王朝颓势已成,不可挽回,于是只好隐居避祸,以诗酒自娱。

过着“一局棋,一炉药,天意时情可料度,白日偏催快活人,黄金难买堪骑鹤”的生活。

但是他的心情是凄苦的,只好到佛老思想中去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

”“从此当歌唯痛饮,不须经世为闲人。

”他是由感伤、悲观、绝望而转向任其自然、置身物外、冲淡恬静的道家精神的,又幻想着从佛教的空寂中寻求人生的解脱。

因此,佛道思想在他的评论作品中表现出来。

《二十四诗品》就是继承了道家、玄学家的美学思想,以道家哲学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的创作。

除此之外,印象主义批评既不重判断,也不重分析,而注重批评家审美印象的描述,这种印象的描述,只能以文学的方式进行,实现诗化
的传达.批评家将自己的理解溶解于感觉之中,不显露出理性的筋脉,带有鲜明的诗人气质和直觉方式,他们的批评过程就是感受美,颂扬美,创造美的过程。

因此,司空图作为批评家的同时,也是一位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