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宗法制度 中国文化通论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冯尔康著:《中国古代的宗族与祠堂》商务印 书馆,1996。
4.葛兆光著:《古代中国文化讲义》(第二回 “从婚礼丧仪想象古代中国”)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第二节 宗法制度的形成、演变与影响
【本节要点】
一、宗法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1.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规定嫡、庶系统 的法则。
2.宗法制源于原始氏族时代,于商代 逐渐形成,到周代逐渐完备。西周时期, 已确立了嫡、庶之分和大宗、小宗制度。

第 四 章
国 宗 法 制

主讲人: 顾伟列教授
第一节 家族的产生与家族观念
【本节要点】
一、家族 1.父系家族内部包容了若干个个体家庭, 家族内部持有同姓一家族的观念。在中 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父系家族中拥有 父权和夫权的家长,即拥有掌握家族所 有财产和支配家族所有成员的绝对权利。
一、家 族
2.农业型的自然经济是血缘纽带无法割断 的根本原因。在血缘(家族血亲)、地缘 (农村乡社)、业缘(农耕经济)的共同作 用下,同一家族的成员长期生活和劳作于同 一地区,世代繁衍,家族本位成为根深蒂固 的群体意识。
二、宗法制度对封建秩序的维系
2.封建宗法制具有维护封建等级、界定尊 卑贵贱的作用。宗法制强调尊卑有别、贵 贱有等,与父家长制政治模式吻合不悖。
二、宗法制度对封建秩序的维系
三、宗法制度对国民性格的模塑 1.倾心于安居乐业,缺乏创业意识。 2.崇敬祖先。 3. 尊重传统。
第二节 宗法制度的形成、演变与影响
宗法制
第二节 宗法制度的形成、演变与影响
3.西周的社会组织,是一个亲疏严明、 系统显然的血缘实体。
(1)确立了亲亲、尊尊的规则。 (2)宗分大宗、小宗。嫡长子为全宗族
的大宗,旁系庶子为小宗。 (3)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 (4)礼起到维护等级次序的作用。
第二节 宗法制度的形成、演变与影响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通鉴外纪》
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 生变化。
古代社会的家族观念
(3)孝悌观念。儒家伦理以孝悌为本, 并将报恩事亲之孝,纳入维护父家长制 的轨道;孝父与忠君相联系,对父辈的 道德与义务,被推演为臣民对君主的绝 对服从;提倡孝道既强调血亲观念,以 加强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又移孝于忠, 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中央 集权。
4.奴隶制瓦解后,曾适应奴隶制的宗法制演 变为封建宗法制。 (1)统治集团上层仍按血统亲疏承袭特权,
皇位的继承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
(2)封建宗法制与封建礼教伦常思想相结 合,一方面作用于权力、财产的再分 配,一方面又制约着嘉、宾、婚、丧、 祭乃至日用起居等生活形态。
二、宗法制度对封建秩序的维系
1.分散的宗族组织是封建专制政体赖以存 在的基础。村社构成中国社会的细胞群。 村社中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 成社会。族长、宗长往往既是庶民的剥削 者,又是乡村基层行政的治理者,集族权 与政权于一身。
第二节 宗法制度的形成、演变与影响
【本节参考文献】 1.吕思勉著:《中国制度史》(第八章)上海
教育出版社,1985。 2.王玉波著:《中国古代的家》商务印书馆,
1997。 3.冯尔康著:《中国古代的宗族与祠堂》商务
印书馆,1996。 4.葛兆光著:《古代中国文化讲义》(第三回
“家国秩序——国家、社会与儒家”)复旦大 学出版社2006。
【本节关键词】
• 宗法 宗法制度 • 嫡庶 大宗 小宗 嫡长子 崇敬祖先 尊重传统
第二节 宗法制度的形成、演变与影响
【本节思考题】
1.为什么说宗法制度在周代已经完备? 2.为什么说与奴隶制相适应的宗法制,到
了封建社会又演变为封建宗法制? 3.宗法制对封建秩序的维系起了什么作用? 4.宗法制对国民性格的塑造有哪些影响?
本位的? 4.简要评析儒家的孝道观。 5.“三纲五常”的内容是什么?请作出你的评述。 6.通过对国与家、君与民的关系的分析,试述
“家天下”政权模式得以长久传承的原因。
第一节 家族的产生与家族观念
【本节参考文献】
1.徐扬杰著:《中国家族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1992。
2.王玉波著:《中国古代的家》商务印书馆, 1997。
三、以家族为本位的人伦关系
1.“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 朋友这五种关系;“三纲”:“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是五常的纲纪。
2.人伦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三、以家族为本位的人伦关系
3.以家族为本位的人伦思想,重家族而轻 个人,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人治而轻法制。 历史上曾有效地维护了等级秩序,束缚了 个体的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另一方面, 当社会动荡分裂之际,又以其凝聚力和向 心力,对社会整合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一节 家族的产生与家族观念
【本节关键词】
• 家庭 家族 宗族 家庭结构 • 血缘 姻缘 血缘观念 • 门第观念 • 孝悌观念 • 家国同构 三纲 五常 人伦
第一节 家族的产生与家族观念
【本节思考题】 1.简要说明家庭、家族、宗族的区别和联系。 2.举例说明古代社会的家族观念。 3.为什么说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伦关系是以家族为
谢谢
二、家庭结构与家族观念
4.古代社会的家族观念:
(1)血缘观念。重视巩固血缘联系、维 护世系血缘纯度,重视家谱、族谱,反映 了古代中国人“万世一系”的血缘观念。
古代社会的家族观念
(2)门第观念。“门第”是指封建时代地主阶级 内部家族的等级,以族姓、门户、地望为标志; 姓氏作为家族的符号,有高低贵贱之别;显贵之 家称为“世族”、“世家”、“高门”等,卑庶 之家则称为“寒门”;门第观念曾渗透到政治生 活和社会交往中,维护了贵族门阀的特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