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合集下载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含答案)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 .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 .辛亥革命的爆发B .清朝统治被推翻C .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2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了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 .美国B .英国C .俄国D.日本3 .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B.同盟会时期C.武昌起义时期D. 兴中会时期4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 .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 .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 .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①按照三民主义思想制定的②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③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具有进步意义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B.①②③都正确C.①②正确,③不正确D.①③正确,②不正确6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①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②它反映了中国人们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③它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④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者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 D.①③④7 .下列有关三民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民族主义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C.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 D.民生主义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8 .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B.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C .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D.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9 .孙中山之所以把“民族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部分提出,主要是因为A .清王朝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B.鉴于维新改良失败的教训 C .汲取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经验 D.国内汉族与满族的矛盾尖锐10 .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A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D .提倡普遍平等的人权11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成果是A .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B.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D.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12 .下列对1924 年国民党一大确定的新三民主义性质的表述中,最准确的是A .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B .各革命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C.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D.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斗争纲领13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共33张)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共33张)精品PPT课件
偶尔来给自己一点喘息的余地和放松的空间吧,只为回归纯粹。 于是,我选择了一个周五的傍晚,住进了“花筑”民宿,来到了位于迪士尼周边2km的小镇。
算是给自己放一个小假,只为圆一场童话梦。 穿梭回到童年,就为简单、不知所谓的快乐一番。
我选择了一家名叫“花筑“的客栈,热情友善体贴的老板会在上海地铁11号线的终点站迪士尼和客栈之间,往返接送你的整个行程。
抵达民宿时,太阳已落下了帷幕,温馨点点的灯光在落寞的黑夜中显得无比温暖。
热情周到的女主人迎接我的到来,放下随身物品后,我在小镇上随意寻觅了些小食,就来到了后院安静坐下。
头顶上是浩瀚的星空 眼前是闪烁的灯火
心中却是平和幽静的情感
远离了呼啸而过的地铁呼啸声;远离了川流不息的车流声; 等到了一个此时此刻,用我的五官感受到了一个真正美好寂静的夜晚,属于自己的夜晚。
迪士尼乐园,与我们成年人而言,它是一个守护了我们童年的港湾。 在这里的所有伙伴,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卸下自己的伪装和枷锁,尽情的享受一个美好的虚幻童话世界。
在这里,不会有人催你长大。 这里有关于梦想幻想的一切,你忘记烦恼,只为把快乐投入其中。
这是一个能让你变回孩子的地方,可以没有顾虑做回真实的自己。 这里虽然可爱却并不幼稚,你会惊叹于华特迪士尼的设计和想象力。 这里充满着无数的童年的回忆,有很多张笑脸,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意。 在这里我们得到的幸福不是痛苦或者失去头脑后的自我陶醉,而是我们人格完整的最好证明。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坪 梅 中 学 安 全自查 报告小 结学安 全自查 报告
根 据 乐 昌 市 教育局 文件(即 乐教字 [XX]116号 关 于转发 广东省 教育厅 粤教保 [XX]21 号 和 23号 文 通 知)的 检查内 容和局 下发的 题纲,我 校迅 速进行 了安全 工作大 检查,现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5课 北伐战争

练兵营
1.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 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 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 该影片再现的是( 该影片再现的是( ) c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
不同点: 不同点: (6)革命武装方面不同。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 )革命武装方面不同。由没有自己的军队, (1)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国民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国民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7)群众觉悟程度不同。人民觉悟提高,国民革命时 )群众觉悟程度不同。人民觉悟提高, )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 (2)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国民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国民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 (3)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8)斗争方式不同。辛亥革命是直接通过武装起义方 )斗争方式不同。 国民革命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国民革命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国民革 式进行的,主要依靠新军和革命党人的力量, 式进行的,主要依靠新军和革命党人的力量 命采取工农运动和革命战争想结合的方式进行, 命采取工农运动和革命战争想结合的方式进行, ,国民 (4)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靠革命党的力量既依 )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靠革命党的力量, 靠军队力量,又依靠工农力量。 靠军队力量,又依靠工农力量。 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 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 (5)革命纲领方面。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 )革命纲领方面。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 明确反帝反封建。 明确反帝反封建。

八年级历史上册15课-26课提纲要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15课-26课提纲要点

四、长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小知识:★七律·长征(1935.1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九一八事变1.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间:1931年9月18日借口:柳条湖事件结果:东三省沦陷2.伪满洲国时间:1931地点:长春执政:溥仪危害:日本侵略者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东北军民的抵抗(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5.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1-1945)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国民政府政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2.一二·九运动时间:1935年12月9日地点:导:中国共产党主力:北平数千名学生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结果:遭到镇压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爱国救亡运动影响:①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②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③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1.概况时间:1936年12月12日地点:西安人物:张学良、杨虎城目的:逼蒋抗日经过: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态度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全民坚持抗战国民政府抗战: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中国全民抗战: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青年学生、广大妇女、工厂工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等以各种形式支持抗战。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详解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详解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详解关于历史时间轴和知识大框架是学会生关心的问题,下面本人的本人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必修一的时间轴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1.公元前1046-77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制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2.公元前221-206:秦秦确立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公元前208-公元8年:汉内朝制度,削弱相权方法:频繁更换丞相4.618年到907年唐设立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特点及影响:1、相权一分为三2、各部门分工和作,监督牵制提高行政效率3、保证君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大创造5.960年到1172年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使管军事设三司使管财政6.元元朝的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和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省官互迁7.明1368年到1644年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8.清1644年到 1840年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作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9.1840-1842(鸦片战争时期)鸦片战争(英国发动)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东南沿海门户洞开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0.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法国发动)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11.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第15课国民革命

第15课国民革命

小结
国民大革命
国民党 一大召 开两党 合作正 式形成
黄 埔 军 校 成 立
北 伐 战 争 开 展
国民 党右 派叛 变革 命
反革 命政 变发 生
合作 破裂, 国民 大革 命失 败
练兵营
1.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 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
该影片再现的是( c )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1926年5月1日,叶挺独立 团离开广东肇庆,挺进湘南。
叶挺独立团攻打醴陵。
叶挺独立团激战贺胜桥。
叶挺独立团攻克武昌后, 武汉各界人士赠送“铁军” 盾牌,铁军由此得名。
1926年,叶挺 独立团出师北伐, 担任先遣队,一路 战攸县,下醴陵, 克平江,击溃汀泗 桥守敌,占领了军 事重镇咸宁后,乘 胜追击,歼灭军阀 吴佩孚精锐部队, 夺取鄂南第二门户 贺胜桥,直逼武昌 城,所向披靡,被 誉为“威震敌胆的 铁军”。
贺胜桥战役(油画)
现在的贺胜桥。
北伐军在汉口巡逻 武汉各界群众欢迎北伐军
进攻武昌的北伐军炮兵阵地 郑州北伐战争纪念碑
叶挺
叶挺独立团
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广东 成立。该团的基础是原“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 队”,又招收黄埔军校和滇军干部学校部分学员,战 士多为招募的新兵,全团共2000余人。叶挺任团长, 称“叶挺独立团”。该团干部的任免、调动由共产党 决定,不受国民党第四军的约束。干部绝大多数是共 产党员。团设党支部,直接由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领 导。这是中共第一支可以直接领导的部队。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关押的民众
反动派逮捕屠杀革命人士

高二历史必修3_《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

高二历史必修3_《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或方案,但屡屡碰壁。

(3)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4)流亡国外的孙中山,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1)1905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纲领。

(2)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1)性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重点精讲]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要求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民权主义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想要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因而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深度点拨]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不是真正的人民主权,民权主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民生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019新课标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doc

2019新课标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doc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九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十课鸦片战争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十三课辛亥革命第十四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十五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十六课抗日战争第十七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十八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十九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二十二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二十三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二十四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二十六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五课开辟新航路第六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十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十三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十五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十六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十七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第十九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十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二十一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二十二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十三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二十四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一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二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三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第四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五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六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第七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八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第3课华盛顿会议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课冷战的开始第3课美苏争霸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1课朝鲜战争第2课越南战争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6课两伊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选修5第一单元历史和历史的“重现”第1课历史是什么第2课历史学是什么第3课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第4课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第1课人从哪里来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第3课寻找人类的祖先第4课人类起源在何方第三单元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第1课克里特岛的美丽传说第2课伊文思的惊人发现第3课克里特文明的“重现”第4课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第4课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1课“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第3课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第4课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第六单元玛雅文明的消失第1课玛雅文明的发现第2课玛雅文明的历史第3课玛雅人的智慧第4课玛雅文明的假说第七单元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第1课穆塔帕王国与“黄金国”的传说第2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第3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第4课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选修6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第1课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第2课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第1课雄伟的金字塔群第2课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第1课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第2课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1课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第2课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1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第3课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第六单元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第1课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第2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第3课突显皇权的明孝陵第4课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第1课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第2课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探究活动课扬州小秦淮河的考察和保护建议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第1课古雅的昆曲第2课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第1课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第2课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习题(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习题(1)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诺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出: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A. 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①④ D. ②③④2.“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

孙中山这段话强调的是()A. 驱逐满人 B. 汉人掌权 C. 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3.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的演说中提到“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

”从中可以分析出()A. 孙中山已正确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源B. 孙中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C. 孙中山认为革命军应是政治、军事并重的新型军队D. 孙中山否定了革命党的历史功绩4.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 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 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 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D. 强调国家民族意识5.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土地私有制为土地公有制;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A. ①②③④B.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6.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A. 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B. 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C. 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帝制D.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7.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 )A. 共和B. 社会保障C. 人权D. 君主立宪8.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 D. 民粹主义9.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主与科学10.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阐述了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如果说阻⽌他⼈获取知识就是扼杀知识,那么对扼杀知识习以为常,就会导致对杀害⼈习以为常——因为确切⽽⾔,⼈就是知识;还会导致对⼈的缺失习以为常。

那么接下来给⼤家分享⼀些关于⾼⼀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历史必修⼀知识点1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开眼看世界”1、背景:(1)外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侵略。

(2)内部:闭关⾃守,对外部世界⼀⽆所知2、开眼看世界的状况:(1)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介绍世界三⼗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

(2)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魏源在该书序⾔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明确了向西⽅学习的具体内容、⽅法和⽬的,引导着⼈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

⼆、“中学为体,西学为⽤”1、背景:(1)外有西⽅列强的侵略(第⼆次鸦⽚战争)。

(2)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2、过程: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之上,独⽕器乃不能及”。

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师夷长技以⾃强”的思想。

3、⽬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西⽅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下的封建统治。

4、实践:掀起⼀场洋务运动,创办了⼀批近代企业,开设了⼀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1)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

(2)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代表⼈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a.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商业,与外国进⾏商战;b.⽂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然科学知识;c.政治上主张⾰新,实⾏君主⽴宪制度。

(4)特点: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6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堂达标】1.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

1979年2月五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将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定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

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解析:选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体现了他关注民生的思想。

2.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阐释解读的能力。

这里的三民主义是指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此首先可以排除B、D两项。

A项不准确。

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大革命的旗帜,就在于它蕴含了三大政策。

3.孙中山一生追求“天下为公”,致力于救国救民。

其思想主张中,有利于富国富民的是( )A.实业救国,限制中小资产阶级B.创立民国,废除专制C.发展实业,实行耕者有其田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解析:选D。

根据关键信息“富国富民”可知,题目考查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正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4.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A。

题干中强调“现实意义”,③④带有排满性质,不利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排除包含③④的选项即可。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导学【单元线索建构】【核心素养透视】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二、新课讲授板块一:风起云涌——黄埔军校的建立1.国共合作的背景(1)孙中山: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未达,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实现)(2)共产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首先考虑的对象。

(共产国际的帮助)2.国共合作的建立(阅读课本70页第一段完成表格)3.国共合作的建立(阅读课本70-71页第一段完成表格)4.国共合作的表现(1)--黄埔军校(1)黄埔军校1924年5月创建于广州黄埔。

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

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

(2)你知道吗?----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①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②黄埔四期:林彪(中共)③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3)据图片结合材料回答,创办黄埔军校的原因材料:“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结论: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板块二:狂飙突进——北伐胜利进军1.根据材料分析北伐战争的目的材料: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

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目的:是打到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出示北伐战争前形势图3.明确要点:北伐对象、进军路线、主要战役、主要事件、结果4.北伐胜利进军(完成表格并复述北伐战争的主要经过)6.合作探究: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因素有哪些?(1)国共两党合作(2)北伐军的英勇善战(3)工人农民运动的支持(4)作战方针的正确性板块三:血雨腥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展示图片:蒋介石汪精卫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大革命失败2.出示图片:政变中被捕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看看谁找的快: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报童:号外!号外!蒋介石、汪精卫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啦!先生,买份报纸吧!路人甲:买一份。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高中历史教材课程目录必修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I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8课罗斯福新政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III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目录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第3课华盛顿会议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课冷战的开始第3课美苏争霸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1课朝鲜战争第2课越南战争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6课两伊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5:第15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5:第15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练习题

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训练题组1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实践1.孙中山认为,中国“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

其得出这样结论的依据是()A.西方文化制度均优于中国B.君主观念在中国已失去土壤C.清政府拒绝变法并镇压革命D.民族主义成为三民主义核心『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可以得出清政府拒绝变法并镇压革命,故C项正确。

2.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展很快,不到一年会员便扩展到一万多人。

正如孙中山所说:“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这是因为它()A.是中国第一个成熟的资产阶级政党B.建立起紧密和团结的政治组织C.领导黄花岗等起义取得了胜利D.适应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发展『答案』 D『解析』20世纪初,清朝统治日益腐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中国同盟会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确定了革命目标,这适应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发展,故而同盟会发展较快,D项正确。

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采用代表汉、满、蒙、回、藏的五色旗为国旗,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A.民族主义理念B.民权主义价值C.民生主义思想D.民主主义内涵『答案』 A『解析』五色旗表明了孙中山民族平等的思想,这体现在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理念当中。

4.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分别是指()A.民族、民权、民生B.民族、民生、民权C.民生、民族、民权D.民权、民生、民族『答案』 A『解析』在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中,“民族”指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完成民族革命的任务;“民权”指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封建制度、完成政治革命的任务;“民生”指进行社会改革以满足人民生存需要,完成社会革命的任务。

5.1912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国家之本,在於人民。

高考新课改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炼(62)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高考新课改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炼(62)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2021届高考新课改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炼(62)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1.孙中山说:“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A.是1905年提出的三民主义B.表明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C.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基础D.是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2.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

……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

”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3.《新全球史》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民族主义领袖是孙中山。

孙中山的基本思想总结为“三民主义”,即号召消灭外国人的特权、实现民族统一、发展经济和建立以普选制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

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特点是( )A.推翻清朝封建专制腐败的统治B.振兴民族经济,改善国计民生C.明确提出反帝,谋求民族平等D.反对封建贵族,实现五族共和4.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指出:“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

”“至其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者,应由国家经营之。

”据此可知,孙中山的工业化道路( )A.利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B.最大限度地限制资本主义C.注重建立公私合营企业D.主张中国应实行混合经济5.下图为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 (朱元璋陵寝)。

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賜。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新课改)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新课改)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
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 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 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 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 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答案】A
(2013· 安徽文综· 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 “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 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 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 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 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 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1 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主要内容、评价
2 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主要内容、评价
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民权 主义
新在哪里?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名称 旧三民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 政体,建立国 民的政府,国 民一律平等 新三民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 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 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 主义
新在哪里? 普遍平等民权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 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 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中外历史纲要统编版选修性必修三目录

中外历史纲要统编版选修性必修三目录

中外历史纲要统编版选修性必修三目录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课宋明理学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7课启蒙运动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第23课美术的辉煌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国家掌握大量资金,如何合理使用 呢?
在辞去大总统职务之初,孙中山曾 致力于兴办实业,潜心著成《实业 计划》,提出在中国兴办现代交通、 水利、农业、和工业的主张。此图 就是孙中山在1912年9月6日视察京 张铁路时在张家口火车站的留影。
有利于推进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发展。
材料:……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 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 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赢利八千,当归 国 家,为国民共享。……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 绝,……文明越进,国家越富……,人民也渐富足 了。
进步性:表达了
推翻封建帝制, 创立民国 建立资产阶级共
反映了 指导了
和国
推动了
民生 主义
“核定地价”, 平均地权 现有地价归原主
所有,革命后因 社会进步所增涨 的地价归国家所 有
局限性: 缺乏明确的反帝纲领, 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 1、背景
2、内容 3、评价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核定地价”、“平均地权”,希 望达到什么目的呢?
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富人专制,防止贫富分化,进而实现
国富民富。
2、内容
三民主义 同盟会纲领 基本内容
民族 主义
前提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 核心 创立民国 主义
民生 主义
补充 发展
平均地权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
国封主建义统支治持的清革对朝命 象
材料:……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 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 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赢利八千,当归 国 家,为国民共享。……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 绝,……文明越进,国家越富……,人民也渐富足 了。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资产阶级革命派承认私有制的合法性。
缔造民主 共和制度
辛亥革命 建立中华民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捍卫民主
二次革命
共和制度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
结果?说明什么?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 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 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 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我目前正在改 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 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变,还要努力唤 起民众觉醒。
创立民国 建立资产阶级 革命
共和国
目标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2、内容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民主义 同盟会纲领 基本内容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
国主义支持的清革朝命
封建统治
对象
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目标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定地价”,现 有地价归原主所有, 革命后因社会进步 所增涨的地价归国 家所有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从材料看: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 思想认识有何变化?
以欧美为师
以俄为师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1.背景 客观 十月革命、两共帮助
“民有”、“民治”、“民
享”。……这就是兄弟(孙中山)
林肯
的“民族”、“民权”、“民生”
主义。
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影响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的纲领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 2、内容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民主义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基本内容
用革命手段推翻
帝清国朝主封义建支统革对持治命象的
材料:所有国民军 对外之行动,宣言 如下:
一、所有中国此 前与各国缔结之条 约,皆继续有效;
二、…… ——《中国同盟 会对外宣言》 材料中的主张有 何局限性?
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既 得利益,没有明确提出 反帝的主张。
2、材内料容:凡三国民民皆主平义等的,基以本有内参政容权是。什大么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
材料二:


有 为

思考:从《时局图》、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结果 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政治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 派救国方案相继失败
材料三:The gove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兄弟(孙中山)把它译作
2、资产阶级革命派事实上承认封建剥削,意图减小革命 的阻力。
3、说明了资产阶级没有彻底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材料:……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 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 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赢利八千,当归国家,为 国民共享。……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文 明越进,国家越富……,人民也渐富足 了。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革和命国 目标
资产阶级革命 的指导思想
“核定地价”, 现有地价归原主
所有,革命后因巩固 社会进步所增涨政权
的地价归国家所 有
3、评价
三民 同盟会 主义 纲领
基本内容
评价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 帝国主义支持的 清朝封建统治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纲领。
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三敢民有主帝义制自同为盟者会,纲天领下共击基之本。内容 ——《同盟会宣言》
民主有结族义利束于封推建进帝驱恢中制除复国鞑中政虏华治民用帝清建级主革国朝立共化命主封资和的义建手产国进支统段阶程持治推。的翻革对命象
保障公民 民主权利
民权
推翻封建帝制,
主义
政治革命(核心) 社会革命 (必要补充)
三民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材料一:
1895年~1898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资本额: 棉纺织业:
新建企业60多家,总投资 额1200多万元,平均每年 增设厂15家以上。
1899年全国纱锭总数比 1895年增加近一倍。
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如何? 经济上: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
1.背景 经济:民资初步的发展
政治:甲午战后的民族危机,之前的救国方案碰壁
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影响;
个人: 思想转变
改良—革命
革命实践
兴、广、 同
2.内容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前提)
3.评价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