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业研究院模式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2 0世纪 6 年代中期至 7 0 0年代初 ,台湾发展
个 2 世纪 9 年代 , 0 为配合“ 科技导向” 经济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 、 实施出L I 扩张的策略遇到了 很大 8 。 0
的 困难 , 促进 产业 技 术升 级成 为 摆在 台湾 “ 政府 ” 面 战 略 的实 施 , 研 院 积极 整 合 院 内研 发 资 源 , 后 工 先
舒 : 团法人 工业技 术研 究 院的成 功 经验及 启 示 财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的 成功经验及启示
陈 舒 ( 建省科 技促 进 发展研 究 中心 , 建 福 州 300 ) 福 福 50 3
[ 摘
要] 介绍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性质、 发展历程 、 运营绩效 , 分析 了其成为 台湾最具创新 活力的科
术发展 、 生物医学工程 、 纳米科技研发 中心等机构
[ 2 1
。
20 06年,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 , 为使工研
院 的组织 结 构更 能适 应 未来 的挑 战 , 工研 院 整并 原
有的研究单位成为电子与光 电、 资讯 与通讯 、 材料 与化工 、 机械与系统 、 能源与环境 、 生技与 医药等6
次转变。 在迈 向高科技产业的进程 中工研院不仅是 新技术和创新人才 的来源 , 它还造就了领导产业发 展的关键性企业。最为典型的是 , 工研 院在台湾半
导 体产 业 的发 展历 程 中扮 演 着 十分重 要 的角 色 , 同 时 也是 台湾 许多 半导 体厂 商发 展 的源 头 。 9 4年 9 17 月, 工研 院电子 所 接受 “ 济部 ” 经 的委托 , 执行 “ 成 集 电路示 范 工厂 设 置计 划 ” ,以引进 半 导体 制造 技 术 并 转 移 民 间 为 目标 。 工 研 院 电 子 所 利 用 从 美 国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模式对杭州建设行业公共研发平台的借鉴
前瞻性 、 关键 性 、 通 性 的技 术转 移 给产业 界成 为 共 当务 之急 。 17 93年 。 湾 颁 布 了 《 业 技 术 研 究 台 工 院设 置条 例》 吸 收 了 日本 、 国建 立 应 用 技术 发 , 韩
从 其 性质 上 是一 个 自我运作 的 非营利 性 组织 。它
具 有 以下 特 征 : 1 “ ( ) 正规 性 ” 具 有正 式 注册 登 记 ,
的法 人 身份 ;2 “ ( ) 非赢 利 性 ” 不 以谋 取 利 润 为 目 ,
标 ;3 “ () 自主 性 ” 能 够控 制 自己的 研 发 和 营运 活 , 动 ;4 “ 益 性 ” 以“ 速 提 升 台 湾工 业技 术 、 ()公 , 加 促
图 1 工 研 院 组 织 结 构 图
・
8 ・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 杭州市垂竞较 学报 2 6 0 年第3 0 期
() 3 工研 院委托 或 接受 委托 或 与他 人 合 作 研发 技 术 时 。 知识产 权 的 归属 依 合 同约 定 ;4 为 实现 其 ()
化 的最 佳 结合 ” 是公 共研 发平 台建设 的 核心 问题 。
这 是 一个 难解 也是 必解 之题 。 台湾工 研 院虽 是一
权厂商使用 , 并视需要与 国外厂商交互授权 , 以惠 及 国内厂商 ;2 工 研 院知 识产 权 的运用 以授 权 为 () 原则 ;3 工 研 院 知 识 产 权 的 授 权 以 非 专 属 为 原 ()
’ 题 词 :工研 院 运作模 式 行 业 主 研发平 台 杭 州 j. - -
中国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有效途径探讨
、
的是 , IT在 日本是作为一 个独立 的法人机构存在 的。 S AS AIT 于 20 0 1年 4月引入独立行政法人制度 。因此 它既不是政府 机构 又不 是 民间企 业 ,而是 独立于政 府之外 的法 人科 研机 构 。虽 然科研 预算全部来 自国家拨 款 , 由于该制度 以企业 但 化运作方式作 为基础 , 因此特色鲜 明。 AS IT的成功还得益于其成熟 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方式。 首 先 , IT有着 明确 的发展方 向。研究所在成立初期 就确定 了 AS 自己发 展的一个 “ 大方 向” .那 就是推动 日本 产业技术 的升 级、 创造 新产 业以及构建 其知识基 础 , 最终促进 经济发 展和 国民生 活水 平的提高 。在这个大方 向的指引下 , 研究院在不 同 的发展 时期提 出了阶段性 的发展 目标 , 不断适 应时代变化 的需求。 次 , IT的内部组织结构设计得非常合理 , 其 AS 大大提 升 了工作效率 。 最后 , 研究所有一套有效 的员工激励机制。 企 业法人 制本 身就可 以为研究所 吸引众 多的人 才创造有 利 的 条件。 同时 , 研究所还通过有效 的员工研究评价体 系和薪酬 分 配制 度激励员工的研究工作 。
吴 园 园
( 安徽 大学 , 徽合 肥 2 00 ) 安 3 6 1
【 要1产业技 术研 究院是推 动地 方面 中国 已经落后 摘 于其 他 一 些 发 达 国 家和 地 区 。本 文 主 要 介 绍 了先 进 国 家和 地 区的 产 业技 术研 究 院 建设 模 式 , 且提 出 了几 条适 合 中 并
( ) 湾工 业 研 究院 模 式 二 台
够 提供其 强大 的科 技支持 . 实现产学 研一体 化 . 加快从 科技 研究 到科技实践 的转换 。 除了以上的产业研究 院 , 其他 一些城 市也 建立 了 自身 的
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模式与途径研究
进作用 。从 高校 (科 研 院所 )的角度 来 说 ,它促 进 了 研 院带动 了台湾新 科技 产业 的发 展 ,在新 竹 地 区形
办学理 念 和科研 导 向 的转 变 、获 取更 加 充 足 的办 学 成 了高科 技产 业集 群 ,为 台湾高 新 技术 产 业 的发 展
经 费 、提 升 了培 养人 才 的能 力 、推 动 了服 务 社 会 的 做 出了十 分 突 出 的贡 献 。 台湾 工 业 技 术 研 究 院并
一 、 产 业技 术研 究 院的建 设背 景
区域产 业 结 构 层 级 的 平 台化组 织 。它 是 产 学 研 合
20世 纪 7O年 代 ,台湾 地 区针 对 经 济 从 劳 动 密
作 的一 种 新形 态 ,比较 与其 它 科 研 服 务机 构 ,产 业 集 型 向技术 密 集 型转 变 过 程 中 中小 企 业 创 新 能 力
技术 研 究 院的最 大特 点在 于 它将 企业 、政府 、高校 、 不 足 的现状 ,特 别成 立 了台湾 财 团 法人 工业 技 术 研
科研 院所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对各主体做出明确 究 院 (简 称 台湾 工 研 院 )。其 性 质 是 政 府 出 资 设 立
的功能定 位 和分工 ,使其 研 究 开发 的 重点 定位 在 实 的非 营利性 公共 研发 机构 ,致 力 于应 用 技术 的科 技
75
《决策 咨询)zol5年 ·第 3期
创新 中 ,随着 国家 产业 调 整 与 科 技政 策 的变 化 ,担
政 府主导 型产 业 技 术 研 究 院 是 地 方 政 府 根 据
任着 产业 技 术 研 发 、技 术 服 务 、技 术 转 移 、企 业 孵 区域 产业 发 展 规 划 ,从 战 略 角度 进 行 顶层 设 计 ,并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产业创新机制的比较研究
Ab s t r a c t : Wi t h a h i s t o i r c a l r e s p e c t i v e ,b o t h Ko r e a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nd a T a i w a n I n d u s t r i l a T e c h n o l o g y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 t u t e o b t a i n a l o n g ・ - t e r m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me c h ni a s m t h r o u g h t h e i n s t i t u t e a d a p t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d i f f e r e n t i n d u s t i r l a d e v e l o p i n g s t a ・ -
i Xi a n z h e n 1 , 2 Wu J i n x i 1 , 2 L
.Leabharlann ( 1 . C e n t e r o f S t r a t e g i c E m e r g i n g I n d u s t r i e s ,T s i n g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4 ,C h i n a ; 2 .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e t y ,T s i n g h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4 ,C h i n a )
亚洲四小龙
亚洲四小龙的经济特点
总体特点 (1)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出口增长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
带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产业部门的结构转换具有跨越性的特点。第一产业 在GDP中的比重快速下降,第二产业中的新型制造业在 GDP中的比重陡然上升、产品高度面向出口。第三产业超 前性跨越性发展、并向国际化、信息化迅速发展
三、“台湾模式”
台湾在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经济转型。第一 次转型在1952年至1960年之间,由殖民经济形态转为进口替代工 业发展阶段,初步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第二次转型在 1961年至1985年,重点是大力发展出口导向经济,形成外向经济 体系。第三次转型是从1986年以来,着力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到 资本技术密集型,建立更加开放的自由经济体系。20世纪80年代 中期台湾提出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为主导的转型理念,出台了 一系列推动经济转型的政策措施。
亚洲四小龙经济特点
亚洲四小龙经济与儒家文化 韩国与儒家文化
韩国经济崛起的原动力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和致富经国的价值观。一心想证明 “韩国也能”,是促进韩国企业拼命经营的重要精神力量。为了共同对付来 自欧美和日本的挑战,韩国企业间通力合作,发扬了共存共荣、相互让步这 一儒家美德。三星财团创办人李秉哲曾指出,对我影响最深的是《论语》, 吴越尚能同舟,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在亚洲金融风暴面前,韩国人民 积极向国家捐献和变卖金银首饰,以挽救国家经济。这种不计个人得失、国 家利益至上的国民精神正是儒家文化的集中表现,也成为韩国摆脱金融危机, 重振经济雄风的强大动力。 新加坡与儒家文化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就提出“把儒家基本价值观升华为国家意 识”来抵御西化,还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方针。新加坡 人开办的企业,十分重视培育以儒家价值观为特色的企业精神。“新加坡21 世纪五大理想”要求:重视每个人的价值;家庭凝聚,立国之本;人人都有 机会;心系祖国,志在四方;积极参与,当仁不让。新加坡在世界竞争力排 行榜上一直紧随美国而位列前茅,正是重群体、重和谐、重伦理、重勤俭的 儒家文化与价值观的体现。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产业园区案例
建造了一大批标准厂房、员工住宅、实验中学、大型公园、绿地等设施。经过 几年的建设,土地开发的基建工程已达到预期目标,但因为“高科技企业特区”形 象的树立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园区企业数目的增长速度较慢。
企业:为尽早让园区成长起来,园区管理部门对入区厂商审核与管理比较宽松,
园区产业构成
在集成电路、电脑及周边、通讯、 光电、精密机械、生物科技等六 大领域内,集成电路、电脑及周 边是支柱产业
µ Ä ¼ Ö ª ç Ô ©Ü ß 24.3% ¼ ³ µ  ¯ É ç « 56.9% ¾ à » Ð « Ü ú µ Í Ñ 0.7% ¨¶ 8.5% ¹ µ â ç 9.4% É Î ¿ ¼ ú ï Æ 0.2%
第二高速公路通过
南北电气化铁路贯穿 台湾西部发Biblioteka 进程规划演变科学工业园
形成时间
规 模
科学城
1986年计划,1993年通过
1996年近期目标在新竹市内; 2116年远期目标包括12个乡 镇共776平方公里; 四大功能 科技、居住、社教、娱乐 四大组成(近期目标) 大园区 大学城 香山山城 历史古迹城
除上述院校与国家实验室外,新竹地区附近还有中央大学理学院、中原理 工学院、中华工学院、中正理工学院、中山科学研究院、食品工业技术研究 所、中国玻璃工业研究所、交通部电讯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数量 仅次于台北和台中两市。
辅助功能区
香山山城:新竹青草湖附近,占地500公顷,规划为可供1.5万人
術產業租用,21.3公頃供非生物科技產業使用
32公頃土地予國家衛生研究院 8.7公頃土地予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
铜锣基地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及其启示_图文(精)
万方数据工业工程与管理第4期厂商研究发展,加强与外界工程学术团体合作、关键性新技术引进与推广,协助中小企业研发,针对关键性新技术及新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及经济评估,设置小型实验工厂,推动试验及试制服务,积极筹设能源研究所等[1]。
工研院由此成立了创新技术转移公司,在台湾产业转型和起飞之际扮演了关键角色。
随着台湾产业发展迈向创新导向阶段,工研院的定位也适时调整成为区域科技计划主要执行者、科技政策制定的参与和执行者。
1986年台湾拟定《科学技术发展长程计划》,工研院被明确定位为“任务导向的应用研究机构,,[2|。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世界各国、各区域对技术创新的逐渐重视,工研院在技术支持的角色上加重前瞻及创新的比重,通过产业服务的强化及开放实验室设立,提供产业界及区域所需要的技术及服务,协助政府开创新兴产业。
除此之外,工研院开始扮演区域创新体系连接点的角色,强化国际合作、学界合作,建构研发联盟及重视台湾南、北勾连。
工研院于2002年完成了《2008策略规划》,将业务方向调整为“产业科技研发,知识型服务,技术衍生价值”。
并由此形成新的定位基点:(1研发创新前瞻科技;(2育成知识密集型企业;(3促成知识化服务业;(4建置产业学院;(5构筑基础平台;(6促进永续发展[3]。
尽管在后来的发展中,工研院也出现过困难,但引领科技前沿,不断推进产业升级、转型的宗旨一以贯之。
2.2工研院对台湾产业发展的主要贡献在台湾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工研院的贡献是卓著的,它不仅促成了台湾产业技术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转型,而且促成了决定产业发展的两大力量——科技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成为台湾产业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托。
(1提升了台湾产业的技术实力。
从传统产业到高技术产业,工研院一直扮演着科技龙头和创新引擎的角色。
工研院以企业需求为考量进行技术的研发,并以各种方式转移给产业界,带动台湾高科技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例如,从美国RCA引进集成电路制程与设计技术,奠定了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衍生出如联华电子公司、台积电等一批与IC 相关的公司。
面向产业创新的高校大院大所科技成果转化驱动研究
2021年第4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21 No. 4doi: 10.3969/j.issn. 1000-7695.2021.04.013面向产业创新的高校大院大所科技成果转化驱动研究吴志辉\刘梦茹\刘焕彬\石慧芳2,苏炜2,罗亮2(1.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510640;2.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广东广州510033 )摘要:总结广东引进高校大院大所的发展现状,分析国内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实践、创新驱动模式等方面的经验和特征,归纳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共职能,并从面向产业创新发展角度,在科技成果供给、管理 制度建设、机构绩效管理、政府职能完善等方面给出促进高校大院大所科研机构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院大所;产学研;成果转化;产业创新中图分类号:G311; G3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7695 (2021 ) 04-0097-07The Study on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Driven in Universities andInstitutes for Industrial Innovation-orientedWu Zhihui1, Liu Mengru1, Liu Huanhin1, Shi Huifang2, Su Wei2, Luo Liang2(1.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2. Guang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Center, Guangzhou 510033, 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university and institutes in Guangdong is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tforms constructi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practices, innovation—driven models are analyzed, and the government public functions of promoting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are summed u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some suggestions are issu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and institutes in terms of the supply of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government functions.Key words: university and institute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industrial innovation随着经济格局和资源配置不断发生演变,世界 进人了创新密集型时代,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 经济体率先提出了符合自身的高规格创新发展计划, 显然世界各国和地区越来越重视组织和实施战略性 共性技术研发,以此支撑国家和地区的重大产业技 术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及产业核心竞争力。
《会议日程表》
暨南大学 曾宪梓 科学馆
科技 日 报社 张景安社长 台湾 “ 中国生产力中心” 张宝诫 总经理 ( 台)
1:1 l : 5 3 区域发展战略及科技政策 l 5一 1 4 .
1 : 5— 2 5 4 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若 干问题 1 4 1 :l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区域科技发展处郭 Nhomakorabea林 处长
9 7— :2 4 致辞 :1 9 2 . 9 1日 9 3— :2 5 领导讲话 月 :2 9 8 .
叠南大学耐校长、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 管理研 究会
刘 洁生副理事长主持
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负责人蔡齐祥理事长 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负责人袁建 中教授 ( 台)
暨南大学胡军校长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叶景 图副厅长
广东省科技厅 产学研办公室张志彤副处长 中山市小榄镇 人民政府李锡 昌副镇长
i 广东产学研合作与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
3 .广东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产学研合作 4 强化市场导 向 服务科技创新 .
荼歇
2 .台湾 “ 中国生产力中心”机构发展模式及策略 台湾 “ 中国生产力 中心 ”张宝诚总经理 ( ) 台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朱卫平院长
第—组 产 业科技管理与技术 升级 1: 0 4 0 4 O —1:3 l: 0 5 0 4 3 —1:O
1 :O 5 0—1 :3 5 0 l :3 5 O—l :0 6 0
1 :O 6 0—1 :1 6 5
召集人 :黄炳贺主任 、朱卫平院长 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办公 室刘炜处长
上午
9 2 9 4 6 领导讲话 : 9— :3 . 9 5— 0 5 拍 照、茶歇 :3 1 :1 大会报告 l :l 1 : 5 1 创新科技与两岸合作共赢 O 5— 0 4 . 1 : 5— 1 5 2 企业升级与转型之策略思维 0 4 1 :1 .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市场和产业刚启动 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市场和产业刚启动机遇与挑战并
存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市场和产业刚启动,需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近几年集成电路产业深刻变革催化着化合物半导体市场的发展,而其中以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宽禁带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更是引发全球瞩目,搅动着全球半导体产业浪潮。
如今,中、美、日、欧等国家已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列入国家计划,展开全面战略部署。
面对产业革新变局,作为海西半导体集成电路战略高地,厦门自然亦紧抓这个战略机遇。
厦门鹭芯半导体研究院(以下简称“鹭芯”)为助力打造宽禁带半导体特色工艺产业链应运而生。
鹭芯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黄以明接受DIGITIMES采访时表示,“鹭芯是个独立的研究实体,既不属于企业私有,也不只属于政府,它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公共研发平台,专门为各界业者提供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的研究/生产/测试/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服务。
”
据介绍,鹭芯采用股份制经营模式,通过建立设计研究,工艺开发、评估测试、可靠性应用等平台,致力成为厦门宽禁带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开发与应用的开放式共享研究院。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成功经验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成功经验台湾工研院发展概况从时间序列来看,台湾工研院的成长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973~1978 萌芽期1979~1985 成长期1986~1989 发展期1990~1994 茁壮期1995~全资源经营时代基于系统观来看,在资源投入、组织演化及经营成效几个方面,工研院历时30载,几经沿革与嬗变,发展成为时下的强势态。
资源投入包含经费和人力资源两方面的指标,组织演化包括组织沿革与组织再造,经营成效包括技术发展、技术实施、产业服务、创生企业及建构增长点等。
资源投入经费结构按照《工业技术研究院设置条例》有关规定,工研院由政府出资创立基金成立。
历经30年的发展,工研院的经费来源逐渐从纯粹依赖政府投入转变为以合约经营为主。
1990年代以来,工研院强化了产业服务,以1:1为量化指标,即承接公共部门(含政府相关机构)项目的经费与面向产业服务的企业委托项目经费比例持平。
经费结构如下:①公共部门项目经费:政府相关部门委托。
②技术服务项目经费:军方、企业委托项目,以及面向产业的咨询、培训、检测、分析等服务项目。
③创生企业收入:通过技术创新,接受委托的特定产品研发项目。
④业务外收入及捐赠收入。
人力资源结构人力资源现存量6000人左右,平均约36岁,硕、博学历占总人数的比例由成立之初的18.66%上升到51.97%。
工研院已经成为一个专业研究机构,平均工龄十年以上,大部分为专业人员,几乎涵盖了所有技术领域,分布在7个研究所与5个研究中心里。
工研院不仅是技术研发机构,也是高技术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孵化器。
到2002年,从工研院转业到各界的人员累计超过1.5万人。
工研院输出人力资源的原则:①遵守知识产权及相关的纪律规定;②避免影响重大项目的进行。
组织演化组织理念工研院的任务是:提升产业技术,创生新兴产业,改造并升级传统产业;开发产业技术,通过推广和应用优化产业结构。
围绕这个任务,工研院历任院长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理念:①王兆振:致力于工研院基础性研发能力建设和人才培育。
介绍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工业安全卫生技术发展中心
介绍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工业安全卫生技术发展中心
陈世伦
【期刊名称】《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年(卷),期】1993(014)006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陈世伦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22
【相关文献】
1.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产业创新机制的比较研究 [J], 吴金希;李宪振
2.科技研发机构技术商业化创新路径研究--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商业化的创新实践及其启示 [J], 张雅群;方本新
3.提升产业安全与卫生水准,塑造经济发展利益--访台湾新竹工业技术研究院环境与安全技术发展中心 [J], 甘心孟
4.产业开路先锋助推升级与转型——访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资深项目经理魏依玲女士 [J], 徐宏宇
5.建立合作交流机制促进海峡两岸计量科技合作——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签署关于计量科技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立合作交流机制促进海峡两岸计量科技合作——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签署关于计量科
学研 究 院和 台湾 工 业技 术 研 究院 量
测 技 术 发 展 中 心 在 《 峡 两 岸 怀 准 海 计 量 检 验 认 证 合 作 协 的 框 架 下 , 义》
双方在坚 持平 等互惠 、资源互 补 、 成
果 0- 原 则 垡 础 上 . 计 量 科 学 以 搜 L 亨 在 物 理 、 学 、 程 领 域 删 量 技 术 的 T 化 T 升
法校 准 技 术研 究 等具 体合 作项 目进
行 了 入 交 流 .进 一 步 明 确 了 合 作 方 式 和 工作 计 划 。 ( 文J 院计
术 基 础 . 义深 远 意
第七届中 日韩计量研讨会在韩国召开
本刊讯 第七 届 中 日韩 计 量 研讨 会 于6 月
1 日至1 目在韩 国庆州召开 会议 围绕中 日韩 6 7
玉宽 院 长 为 团长 , 学 所 、 医 昕 、 光 电
电 量 所 、 业 务 部 和 _ 程 中 心 等 部 门 ] = :
负 责人 组成 的代 表团 赴 台湾 ,与 台
湾 工业 技 术 研 究 院 量 测 技 术 发 展 中 心 就 计 量 科 技 合 作 研 究 、人 / 流 { ‘
状等七个议题展开 会议实现 了中 日韩间的计 量管理 、 量技术 的交流 与合作 , 计 促进 了中 日 韩三方及东南亚地 区国际贸易住来 ( 学计 文 )
iaMerl 0 0 8 g 1 2 中国计 量 Chn too y 2 ;
室 .并针 对新 一 代高 准确 度 室温 绝
共 同签 署了 《 于 计量科 技 合 作 的 关
谅 解备 忘录》 中国计量 科学 研究院 。
究 开 发 衙 . j 开展 交硫 与合作 。通
台湾工业用电标准
台湾工业用电标准
台湾工业用电标准由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负责制定。
根据《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管理条例》的规定,ITRI负责规定台湾工业用电的标准。
台湾工业用电标准主要包括安全标准、电气标准、机械标准、电子标准、电力标准等。
安全标准主要包括电气安全标准、环境安全标准、机械安全标准等;电气标准主要包括电气绝缘标准、电气设备标准、电气防护标准等;机械标准主要包括机械设备标准、机械结构标准、机械运行标准等;电子标准主要包括电子设备标准、电子元件标准、电子计算机标准等;电力标准主要包括电力系统标准、电力设备标准、电力电缆标准等。
台湾工业用电标准的实施是为了保障用电安全,提高工业用电设备的质量,提升台湾工业的整体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73 年,是台湾唯一经立法程序设立的财团法人技术研究机构,简称工研院。
创立之初,工研院主要承担的任务是为产业提供技术支持,1979 年颁布的《科学技术发展方案》明确提出工研院的任务:接受政府委托研究开发,辅导厂商研究发展,加强与外界工程学术团体合作、关键性新技术引进与推广, 协助中小企业研发,针对关键性新技术及新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及经济评估,设置小型实验工厂,推动试验及试制服务,积极筹设能源研究所等。
工研院由此成立了创新技术转移公司。
一定位及任务随着台湾产业发展迈向创新导向阶段,工研院的定位也适时调整成为区域科技计划主要执行者、科技政策制定的参与和执行者。
1986年台湾拟定《科学技术发展长程计划》工研院被明确定位为“任务导向的应用研究机构”。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世界各国、各区域对技术创新的逐渐重视,工研院在技术支持的角色上加重前瞻及创新的比重,通过产业服务的强化及开放实验室设立,提供产业界及区域所需要的技术及服务,协助政府开创新兴产业。
除此之外,工研院开始扮演区域创新体系连接点的角色,强化国际合作、学界合作,建构研发联盟及重视台湾南、北勾连。
工研院于2002年完成了《2008 策略规划》将业务方向调整为“产业科技研发,知识型服务,技术衍生价值”。
并由此形成新的定位基点:1 研发创新前瞻科技;2 育成知识密集型企业; 3 促成知识化服务业;4 建置产业学院;5 构筑基础平台; 6 促进永续发展。
尽管在后来的发展中,工研院也出现过困难, 但引领科技前沿, 不断推进产业升级、转型的宗旨一以贯之。
二组织管理机构工研院的核心机构六个所、两大中心, 以围绕研发事业、技术任务、专业服务三大支柱进行编组。
基础研究所集中进行核心技术的研究,主打技术引领和扩散; 焦点中心以及分属的五个中心则主要整合内部创新资源,分门别类,快速抢占新科技的制高点;连结中心主要整合行政服务、咨讯、技术转移等部门, 为工研院提供各类服务。
这一组织结构灵活机动, 强调资源共享,跨领域整合运作, 以及灵活快速回应外界的需求,进而从体制上保障了整个机构的正常运转。
三运作机制1 经费投入机制具体的经费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各项。
1)专案计划:政府经济部技术处等委托的科技研发计划。
2)技术服务:军方、企业委托项目,以及面向企业的咨询、培训、检测、分析等服务项目。
3)计划衍生:专案计划所产生的技术, 接受民间及政府等委托从事特定产品的研究开发项目。
4)业务外收入。
2 研发项目选择机制工研院研发项目的选择始终以产业为导向。
无论是为满足产业的技术需求而进行的研发,还是以技术为出发点创造新兴产业,产业的先期介入都是研发项目选择的重要方式。
早期,项目的选择一般都要经过调查企业的实际情况、邀请产业界及学界专家参与评审,或者以业界参与合作的方式,以确定拟研究的技术发展方向符合产业需求。
为适应产业情况的不断变化,工研院以技术为出发点成立研究单位, 如应环保成立防污中心, 应通讯技术成立电通所等, 强调一个研发单位对应一个产业类别。
随着产业界能力的提升,工研院研发项目的选择也逐渐整合,并特别重视前瞻性,不再由原来的各单位简单对应各产业。
对于那些预期能较持久具有创新性的产业,投入更多的资源和人力。
3 技术研发机制工研院所进行的研发注重与学术界、产业界错位进行。
基础研究主要由学术界来承担, 生产技术及配合销售尽量由产业界完成,工研院则关注前瞻性和共性应用技术的研发。
但是,它与学术界、产业界又是紧密合作的。
其技术研发机制主要包括自行研发、技术引进,以及与产业、学界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
自行研发主要由工研院的各个所或中心为主进行,但非常重视满足产业界的需求。
技术引进在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研院创立初期没有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为了迅速掌握其中的关键技术,工研院承担了引进技术开发初期的技术风险和人才培育工作。
利用从美国RCA 公司转移来的技术和经验, 建立了试验工厂,制造出集成电路,促成了台湾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形成和发展。
工研院与产业界、学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课题不仅可以在同类研究机构中进行, 也可以与企业合作研发。
技术人员的交流更是如此, 它鼓励技术研发人员向企业转移, 也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
为加强与企业界的互动, 工研院还推动了开放实验室的建设, 由企业就特定研究主题与工研院进行合作研究,其目的是藉此拉长产研合作的纵深程度。
工研院与大学的合作,则主要包括人员合聘、借聘、学术研究的合作、研究生的培养、场地与设施的共享,以及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等。
4 技术扩散机制为实现产业技术升级, 工研院有意加大技术扩散的力度。
其技术扩散的主要方式有:技术转移。
针对个别企业的技术合作与技术服务,针对多家企业的共性技术研发,针对产业内尚未有承接对象的前瞻性技术创新, 都是工研院予以关注和技术转移的方向。
衍生公司。
通过建立衍生公司把新技术快速带入产业。
衍生公司采用的技术一般均是突破性的新技术,所生产的是关键产品,既可以创造需求, 又提供投资机会,从而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孵化创新企业。
凡符合高科技创业要求的( 其技术必须是创新的, 或者在台湾处于先进水平, 而且能对现存企业和产业起到带动作用) ,个人及成立18 个月之内的新公司均可以申请进工研院的孵化中心。
孵化育成期为3 年, 工研院提供场地和部分初始投资,还提供商业咨询、法律信息等服务,以及投资、技术服务、培训、行政管理等支持。
企业成功孵化后,通常将一部分股权或者捐赠作为对工研院的回报。
四工研院的发展战略为了带动产业技术发展,工研院贯彻了三个基本战略:一是加强前瞻性技术研发。
为了加速国内产业技术的发展,建立新型科技产业,工研院加强前瞻性及创新性技术研发,提供领导型技术,帮助企业摆脱技术追随者的弱势。
二是强化产业服务。
工研院主动发掘企业的技术需求,协助企业研究开发,并为其提供技术服务。
具体措施是,通过知识产权授权、技术转让及各项工业技术服务,协助企业提升技术层次和产品附加价值,增强竞争能力,开放实验室与建立创业育成中心,推动以创新技术为基础的投资。
三是推动国际化。
为了应用国际科技资源,工研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前瞻技术信息交流、引进科技专业人才、拓展国际合作研究开发领域;还通过举办科技展览,吸引国际创业投资等方式,帮助企业掌握和取得国际科技资源。
五给我们的借鉴意义1 非营利性应用技术研究机构是以有限的资源产生巨大产业效益的有力杠杆在经济起飞初期,鉴于国家和地区整体的科技水平和企业的研发能力均较薄弱的现实, 依靠个别企业现有的能力很难形成有竞争力的创新能力和产业效益。
非营利性应用技术公共研究机构能够整合积聚政府、产业、科研部门,以及高校力量,提升产业研发能力,带动产业研发投资,带动产业上中下游发展,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促成新兴产业的产生等, 从而实现由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发挥以研发投入带动产业发展的杠杆作用。
2 非营利机构的性质和企业化经营的有机结合, 保障了工研院的研发始终以“未来”为导向工研院一直希望能跑在产业界的前面, 做产业想做但做不了, 或者欲做不敢做的事情。
非营利的机构性质和企业化经营的有机结合,成为其破解难度的重要保障。
工研院没有股东, 所以,它的盈余不会分散到股东手上,而是留在工研院内部转为新的研发投资,保证其有比较多的经费用于做未来的事情。
另一方面,工研院采用企业化经营,保证了它始终把经营和效益放在重要的位置, 只有经营好了,效益好了, 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支撑它做一些更未来、更长远的事情。
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紧密结合内外环境、政府政策与产业需求的变化, 使工研院的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对于工研院来说,技术扩散和技术研发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技术扩散必须面向产业,必须与时俱进,适应产业内外环境的变化。
如1970 年始,工研院的技术发展策略重点是引进和延揽高科技人才,运用政府资助的研发经费, 发展产业技术项目。
1980年始,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研发为主,并转移到产业界,进行商品化及大量生产。
1990 年始,配合产业发展的特定需求, 主要开发核心技术、关键性零组件以及新产品。
2000年后,随着经济高度国际化,自由化和整合化,工研院以前瞻性与创新性技术的研发为主,创造新的产业发展。
正是这种不断变化和调整,使工研院的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开放性的运作系统, 促成工研院位居区域创新体系的中心工研院的开放性表现在许多方面:研究课题的合作研发,技术人员的自由流动,产研合作的开放实验室,与大学、国际的联合研发,面向产业的全方位服务等等。
工研院决不满足于与企业建立亲密关系,更看重“跑到企业界的前面”、“帮忙把产业的潜力和力气带起来”。
这种立意、视野和与之俱来的开放性使得工研院可以汇聚政府、学术界、产业界及国际等资源,整合各种创新要素, 运用于产业创新;也有利于工研院在产业创新的过程中位居技术开发和技术扩散的中心位置,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联结点。
5 与著名大学在空间上的集中配置, 形成高科技产业的积聚效应台湾地区政府在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著名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大学等)在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 有意在他们周围形成积聚效应。
使高科技企业引进人才的成本降低, 信息交流传递的机会增大, 咨讯流通速度加快,最终使得技术创新变得畅通无阻. 而技术创新元素则成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这种物理时空上的设计和考量,也是工研院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6 政府在工研院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中, 应该起到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提升国家产业技术层级、带动产业发展, 加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工研院的建构可以说是解决这一重要课题的绝好政策工具。
工研院成立之初被赋予的任务就非常明确, 即改善区域产业机构, 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培育技术人才,基本上是为政府提供间接服务,或者说是政府职能的延伸。
因此,政府在其运作过程中给予全力支持, 既为势所必然,又乃顺理成章。
可以说, 没有政府在前期和整个发展过程中的鼎力扶持, 共性应用技术机构是很难正常分娩的, 工研院的成功起飞也是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