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开发问题研究_以河南省郏县临沣寨为例_李丹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智
/135
前 言
河南省郏县临沣寨因其保存着完整的古村落、古民居及传统的红石建筑备受人们关注,于2005年10月被1日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保护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其保护和开发工作日趋规范化。
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相关政府部门和村民的精诚合作下,加上招标企业的资金支持,临沣寨发展前景美好。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间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对临沣寨具体情况的了解,本文提出一些解决策略,旨在推进临沣寨保护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临沣寨概况及其资源综合价值评估
临沣寨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城东南12公里处的堂街镇朱洼村,据平顶山市30公里,占地7万平方米。
寨内现有159户人家,600多口人,其中朱姓人口占90℅。
古寨始建于明末,重修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迄今已有151年的历史。
寨内的洼地聚落、古寨墙、古寨河、明清古民居等与当地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为中原地区少有的一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于2005年10月1日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保护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寨墙:临沣寨整个村落被一种浅红色花岗岩条石砌筑的寨墙紧紧围着,围长约1100米,高6.7米,厚60厘米,寨墙上共设5座哨楼、800个城垛。
故当地人又称临沣寨叫“红石古寨”,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称赞临沣寨是“中原第一红石古寨”。
【1】筑寨红石取自临沣寨东10公里的紫云山,山石纹理细腻,质地坚硬,其色紫红,巧合“朱”字,寓意朱氏家族身份尊贵。
红石寨依水而建,呈船形,寓意水涨船高,寄托朱氏三兄弟财运发达,官运亨通的希望【2】。
寨门:寨墙按股罗盘八卦方位的乾、坤、巽三方,分别开东南门叫“溥滨”门,以其临利溥渠而名;西北门称“临沣”门,以其濒临沣溪水而得名;西南门叫“来曛”门,出自《南风歌》,寓意着主人对家庭和谐安宁、财源广袤的美好愿望。
三个寨门皆用红石砌券,高盈丈,宽八尺有余,门首刻寨门名,字体遒劲,工艺精湛【3】。
三个寨门均装有两扇10厘米厚且用铁皮镶裹的榆木大门,临沣寨门上的铁裹皮面鎏金有“同治元年”和“岁在壬午”
的题字,至今仍清晰可变
【4】。
寨内有东西、南北大街各两条,呈网格化“井”字形街衢设置规制。
民居多为砖木脊坡式青砖灰瓦房或楼房。
现有明代故居三间一院,清代建筑100余幢,400多间。
五脊六兽硬山顶,青瓦雕花脊,属典型的中原民居风格。
其中朱家大院极具代表性,老大朱紫贵,留有“一进三”相邻的四合院两处,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占地面积1362平方米。
老二朱振南,也留有“一进三”的四合院邸宅一处,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占地面积1762平方米。
老三朱紫峰,留有“一进五”相邻的四合院两处,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占地面积2516平方米。
被誉为“汝
河南岸第一府”。
【5】这些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类型齐全。
从明代至今,在制时代链上没有缺环,且各个时期均有纪年的规范建筑形。
尤其是明代建筑,通体用红条石筑砌而成,结实坚固,集中地存在一个处于低洼潮湿的村庄之中,历四五百年而不变形。
这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为研究明代建筑过渡提供了极好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建筑史学价值【6】。
临沣寨虽仅为一方村落,却长期自成一体,形成独特的风土民情。
如戏曲艺术、铜器舞、五虎庙会等。
总体上临沣寨集建筑文化、宗族文化、商贾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如果能得到妥善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定能发挥出最大效益。
二、临沣寨的保护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临沣寨保护开发现状
临沣寨自2005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堂街镇成立了临沣寨开发办公室,专门负责临沣寨的旅游开发及文物保护工作。
2006年11月编制完成《临沣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做好临沣寨的科学保护开发工作,为申报AAA 级景区做好前期准备。
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临沣寨生态博物馆项目。
近几年,政府出资把部分需重点保护的古民居租下来,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陆续修缮了明代民居、朱紫峰宅院、朱紫贵宅院的破损房屋,恢复了宅院的原有格局。
寨内南北大街等主要道路铺设了临时的水泥路面,解决寨内街道积水和泥泞等问题。
虽然临沣寨的保护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且局限性逐渐凸显,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二)存在问题
1.古寨建筑保护不力,损坏严重
临沣古寨内多处建筑陈旧,无人居住,已经出现裂缝;一些木质门柱、窗棂窗花常年暴露在外,已经腐烂。
而且人们为出行方便,在寨墙东北角挖一个很大的缺口,西南面的“来曛”门也有破损。
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大量的土木房屋被砖瓦房所代替,这是目前临沣古寨面临的最大问题,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
2.临沣寨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逐渐遗失
临沣寨除大批的文物古迹、明清建筑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它们和文物古迹、传统民居相互衬托,构成古村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气息的注入,居民原有生活氛围改变,古村内很多传统手艺逐渐失传,如苇编工艺,一些庙会节庆也不如以前隆重。
3.设施不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受限
临沣红石古寨处于开发初期,基础设施不完善。
停车场地有限;农家旅馆不成规模,无法满足住宿游客的需求;中国临沣红石英谈艺术创作心中装置不完备,无法给创作人员提供很好的创作环境。
4.对外宣传不够,古寨的影响力较小
酒香也怕巷子深。
临沣红石古寨在宣传策略上,存在许多问题。
如缺乏系统的讲解机制,缺乏极具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的宣传品。
特别是临沣村网站从开通至今访问量还不到1000人次,并且很多栏目都没有添加相关内容,这些都使得临沣寨的宣传大打折扣。
三、临沣寨保护与开发对策
在充分了解临沣寨资源概况及其保护开发现状的基础之上,我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1.对现存古寨实施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就是指对古寨建筑在原址上进行保护。
一方面,对保存较好的院落实行重点保护。
另一方面,对其他一些老房子实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开发问题研究——以河南省郏县临沣寨为例
李丹丹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
摘要:河南郏县临沣寨保存着完整的古村落、古民居及传统的红石古寨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于2005年10月1日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保护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临沣寨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日益艰巨。
通过对临沣寨具体情况的了解,本文提出一些解决策略,旨在推进临沣寨保护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临沣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现状;开发对策
>才智/136
施就地原样保护。
既可维护村民的日常生活轨迹,又可使旅游者直接进入并有机会融入古村镇原生态的文化氛围中,切实感受古村镇居民本有的生活风貌及原生态的文化行为,获得真实的文化体验【7】。
2.政府引导+村民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地政府应立足临沣寨实情,作出科学长远的规划并以此引导村民。
当地村民更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投入到临沣寨的保护开发工作中,政府引导+村民合作,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立足自身特点,最大限度挖掘古寨文化。
充分发挥临沣寨资源优势的战略选择应是休闲化、体验化综合开发,具体地说,就是以临沣寨的建筑文化为主要吸引物,以民俗设施、民俗陈列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歌舞文化为主要形式,开展以村寨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村寨遗存观光游,开通新的专题旅游路线。
4.完善交通设施,增强临沣寨与外界的交流。
临沣寨资源整体效益得不到充分挖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交通不便,因此加大交通设施投入必不可少。
应在平顶山市范围内,以高速公路为主干,完善平顶山市的交通路网。
在全省范围内,以高速公路网为依托,与郑州、洛阳、南阳、许昌、漯河等周边城市建立密切的交通联系,使上述城市到临沣寨景区的时间在2 h 以内【8】。
同时,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互补性、关联性强的优势,加强与郑州和洛阳临近两市的旅游协作,拓展临沣寨的旅游发展空间,使古村落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
临沣寨作为河南省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保护临沣寨内众多的明清历史建筑、传统风貌以及街巷
形态,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工程,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
临沣寨历史古村落的保护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做好整体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发挥。
参考文献:
[1] 郑东军,吕军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临沣寨探微》[J].中原文物,2006,(5):80.
[2][3] 邓本章.临沣寨.中原文化大典 文物典 历史文化名城 [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456.
[4][5] 邓本章.郏县临沣寨.中原文化大典 文物典 建筑 [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450.
[6] 郏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临沣寨.郏县政协文史资料 第11辑 郏县历史人文选粹[M].郏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2008.28.
[7] 孙明泉.《古村镇历史文化资源的再生营造与体验化开发》[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62.
[8] 王云娜.《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以河南省郏县堂街镇临沣寨为例》 [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5):7.
作者简介:
李丹丹,女,1990.8-,河南省平顶山市,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0级历史学专业学生
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20017
1. 引言
汉语插入语是独立语的一种,不做句法成分,不与句内前后其他词语发生结构关系,而是“独立于句法成分之外”(黄伯荣、廖序东,2007)。
王力(1985)有,“插语法是在不必需要的语言之外插进一些似乎多余的话。
” 王力先生“似乎”二字颇耐人寻味。
我们大可这么理解,插入语看上去是多余的,其实并非如此。
而我们也认为,汉语插入语是语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语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就旨在利用系统功能语法的衔接理论来分析现代汉语插入语在语篇中的衔接作用。
以往的研究者对插入语不太热心,而在插入语的作用上,更存在着严重的理解误区。
例如,吕冀平(1983)也说插入语“既没有关联作用,也不表示句子的语气”。
即便不像上述明确表明插入语没有连接或关联作用,其他研究者也未明确指出插入语的衔接作用。
王力(1985)仅说“它能使语言变为曲折,或增加情绪的色彩。
” 黄伯荣和廖序东(2007)则称,“插入语的作用是使句子表意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注意。
”郝世宁(2009)分析了插入语的篇章语用价值,认识到插入语的篇章价值在于衔接与连贯,但该论文仅将插入语分为评论性的、解释性的、补充性的、举例性的、特例性的和总结性的等几类,并分析插入语的遵守礼貌、合作原则等语用价值。
王力(1988,1990)将插语法分为本来的插语法和新兴的插语法。
后者是指五四以后新兴的插入语。
他说,“老的插语法往往是插进一两句不相干的话,新的插语法不是这样。
”至于如何不是这样,王力只是不痛不痒地把新兴的插语法分为1)附注式的插语和2)“好像把句子隔开为两半”或“把分句隔开”的插语。
不过,老先生的区分给我们启发。
这些新兴的插入语到底有何不同?其中很明显的一点是,新的插入语开始有衔接作用。
这当然是汉语自身发展的结果,但也不排除受西方语言的影响。
在英语的影响下,现代汉语虽然仍然偏重意合,但也关注形合,譬如以下两点。
其一,在连接词可有可无的地方,连接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其二,“现代汉语将一些动词和名词转化为连接词或介词,以标记出明显的关系,而这些关系的表达在过去是模糊的”(郭鸿杰) 。
现代汉语的这些新特征也为我们用西方的衔接理论来分析增加了一个客观上的条件。
下面我们采用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现代汉语插入语在语篇中的衔接作用。
2. 插入语作为主位
主位、述位是Halliday 构建系统功能语法时从布拉格学派借来的术语。
主位是指小句信息的出发点,表明说话人开始表达要说的内容。
述位是信息的展开,是信息的核心内容。
部分语言借助语助词(particle)来标记主位,像日语里的“-wa”。
但英语和汉语都是借助在小句中的位置来区分主位和述位;主位位于小句的起始位置。
主位在语篇的衔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Halliday (2000)就说,“小句主位的选择在话语的组织方式上发挥至关汉语插入语在语篇中的衔接作用
张庆怡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济南市 250000
摘要:本文旨在利用西方系统功能语法的衔接理论来分析现代汉语插入语在语篇中的衔接作用。
在介绍汉语插入语的概念后,论文概述了此前研究者关于汉语插入语、尤其是关于其作用的观点。
继而简单陈述衔接和语篇的概念。
此后,论文从插入语作为主位、插入语作为连接词语两个方面分析其在语篇中的衔接作用。
主位是指小句信息的出发点,汉语中位于小句的起始位置,在语篇的衔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插入语作为主位,把小句同语篇的其它内容有效衔接起来。
其次,汉语插入语能够充当连接词语,将语篇中的语义关系连接起来,发挥衔接作用。
本文有助于重新认识汉语插入语的作用和地位,改变插入语不起连接作用的看法,从而更好地认识汉语语篇的衔接性与整体性。
关键词:插入语;衔接;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