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全文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知识章节的整理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知识章节的整理

第五章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1 客观的社会现实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冲突4团体与组织活动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1关联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与动态性第二节公共政策问题形成、提出与分析一公共政策问题有谁提出1政治领袖2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3民意代表4大众传媒5各类政策研究组织6政府部门本身二公共政策问题分析边界分析法1饱和抽样2诱导性提问3边界估计多角度分析1个人角度2组织角度3技术角度类别分析法1实质的相关性2穷尽性3相互排斥性4一致性5层析分明原因层次分析1可能原因2合理原因3可行原因类比分析法1人的类比2直接类比3符号类比4想象类比头脑风暴又称为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1组建团体2意见产出3意见评估4意见排序假设分析法1确定厉害人关系2呈现假设3评比假设4汇集假设5综合假设第三节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政策议程分为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1系统议程又称为公众议程指政治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2政府议程又称为正式议程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政府议程按照建立的过程分为1界定议程2规划议程3磋商议程4循环议程按照政策问题的重要程度分为实质议程和象征议程二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1首先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主要有四个阶段1创始2说明3扩散4进入1外在创始模型属于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民主和和平的社会中常见2动员模型属于政府直接常识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不太民主的3内在创始模型属于政府因解决内部的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中标在财富和权利高度集中的社会比较第六章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指标和效果。

2023年公共政策整理

2023年公共政策整理

2023年公共政策整理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措施和行动计划,是政府为民众谋利益、解决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的工具。

2023年,面对繁荣多元的社会和经济形势,公共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整理2023年的公共政策。

一、经济政策:1.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投资和消费力度,促进经济增长。

2.推动新产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生物科技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3.加强对外贸易政策,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实现进出口平衡。

4.完善金融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二、社会政策:5.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水平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6.加大医疗卫生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7.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

8.推进农村改革,扶持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三、环境政策:9.实施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结构转型,降低碳排放。

10.加强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

11.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城市政策:12.加强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

13.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14.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竞争力。

五、就业政策:15.加强就业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就业质量提升。

16.推动创业创新,提供更多创业政策支持,促进就业增长。

17.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实现就业稳定。

六、教育政策:18.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19.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20.推动教育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提高教育公平。

七、医疗卫生政策:21.加大医疗资源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健康。

22.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效率。

23.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促进医疗卫生均衡发展。

公共政策内容提要教学内容

公共政策内容提要教学内容

学习-----好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一、什么是公共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动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拉斯韦尔关于政策制定过程的分析关注于在政府内部的决策制定过程,很少谈及外部的或周围环境对政府行为的影响。

他简单地假设决策制定由可预计的少数参入的政府官员所限定。

这个模式的另一缺点就是缺少内部逻辑性,特别是在政策结束后的评估方面,应该在出现负面效应之前对政策进行评估,而不是在这之后。

尽管如此,这个模式在政策科学发展中仍然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尽管不完全正确,但它在对整个政策过程组合成整体之前,通过允许隔离每个进程并对之检验而确实降低了研究公共政策的复杂性。

拉斯韦尔的描述构成了由加里.布瑞尔在19世纪70年代早期完善的模式的基础。

按布瑞尔的说法,政策过程由六个步骤组成:1)确立/初始化,2)预先评估,3)选择,4)执行,5)结果评价,6)终止。

布瑞尔认为确立和初始化代表在初步了解一个问题的次序中最早的步骤。

这一步,他认为,将通过对问题症结理解的描述和建议的解决方案来分类。

第二步,预先评估注重对在第一步形成的每一个不同的解决方案相关的风险、成本和效益进行计算。

这包括技术鉴定和评估标准选择。

这一步的主要是排除不能实行的方案从而缩小可能的选择范围,并按期望值对剩下的选择方案排序。

第三步决定采用某一方案,或者都不采用,或者是综合在评估之后剩下的各个解决方案。

剩下的三个步骤就是执行选择,对整个政策过程结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达到预期的结论终止该政策。

Thormas Dye 提出一个独特而简洁的公共政策定义,他描述为:“政府选择做或者不做的事情”这个定义可能太简单了,他不能提供使公共政策概念化的手段方法。

它包括了公共政策中从购不购买文件夹到发不发动核战争的每一个政府行为的现象,这没有提供将政府行为中微不足道的和重要的现象分离开来的方法。

357#——公共政策

357#——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一)一、名词解释(一)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二)互投赞成票:用来解释经济集团或者政治团体因为某种共同利益达成的一种博奕关系。

二、简答(一)从系统的角度看,公共政策是如何产生的?(二)简述利益集团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简述精英理论的基本内容。

(四)简述全面理性模式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一)公共政策是一个“输入—转换—输出”的系统过程。

1、政策主体制定的公共政策直接影响政治系统的环境;2、环境又会对政治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与支持:3、政治系统又做出新的反应。

从而形成了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输入这样一个循环。

在这种循环往复中,公共政策便源源不断地产生。

(二)1、利益集团是政治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基本力量,集团利益导致集团行动,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压力。

2、集团决策模型的主要内容:(1)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有着自身利益的群体或团体。

(2)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3)政策制定过程的核心是各种政策利益期望的平衡。

(三)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

2、少数的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不是被统治的群众代表.3、非杰出人物向杰出人物的转化必然是一个缓慢而又持续的过程。

4、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方面,杰出人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反映了杰出人物的主要价值观。

6、活跃的杰出人物很少受群众的直接影响。

(四)1、理性决策的含义。

全面理性模式:政策即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理性决策模式的基本内容.3、实行必须具备的条件三、论述(一)试述现代公共政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二)试述政策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参考答案三、论述(一)1、现代公共政策的特点(1)政策问题复杂化:(2)政策参与呈现出治理化发展(3)公共政策有效性诉求上升(4)政策的合法性受到重视2、现代公共政策的困境(1)政策理论与方法贫乏。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第一章公共政策绪论第一节理解公共政策(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1951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和拉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正式出版,提出了“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这一概念,标志着政策科学的诞生。

而拉斯韦尔本人则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

一、公共政策的涵义(The Definition of Public Policy)•目前,学术界对于公共政策的定义尚无一致的看法。

学者们关于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见仁见智。

•美国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哈罗德•D•拉斯韦尔和亚伯拉罕•卡普兰指出,“政策是一种为某项目标、价值与实践而设计的计划” •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托马斯•R.•戴伊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要做的或者不要做的事情。

”•罗伯特•艾斯通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关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达即为P=f (G, E),其中,P指公共政策,G指政府系统,E指生存环境。

•司图亚特•S•那格尔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作出的决定。

”•概括: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地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关键词: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选择行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行为准则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The Nature of Public Policy)•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三、公共政策的分类(The Type of Public policies)•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社会中的公共政策必然也是数量众多、类型各别,并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政策体系。

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公共政策可以作不同的分类:1、从政策层次的角度划分: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总政策(general policy):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总的行动准则,它是一种根本性的、全局性的政策,包括总路线、总方针、总纲领等。

第二十二章 公共政策

第二十二章 公共政策

第二十二章公共政策定义:公共法权主体用以对适用法人、自然人进行引导、约束的行为指南和行为规范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规章、政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战略、规划和计划,以及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等。

或不采取任何行动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主权意志的体现。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认为,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构成了政府公共管理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本质属性:(1)价值相关性(2)合法性(3)权威性和强制性(4)功能多样性(5)过程性功能:(1)导向功能(2)控制功能(3)分配功能(4)保障利益功能分类:(1)根据所指示的方向、所要实现目标的综合程度划分A基本政策B具体政策(2)根据政策声明的方式划分A成文政策B不成文政策(3)分级政策制定主体的管辖范围划分A国家政策B地方政策(4)最常见的是政策涉及的领域划分:国防、经济、能源、卫生......元政策:一种指导和规范如何制定政策的政策定义:是公共部门用以指明或规定有关法人、自然人的行动方向的公共政策分类:(1)第一类,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的、针对全国或全社会的根本指导原则[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定义:是公共部门为解决具体问题而给有关法人、自然人规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广义:所有基本政策以外的公共政策狭义:指条法或条款性的政策[如:财政预算、行动计划、法律方案等](1)资料搜集的方法[A访谈B问卷调查C典型调查(实地观察和访问)D文献查阅E抽样调查(包括民意测验)](2)资料分析的方法[A综合定性分析B统计分析]政策分析:是在搜索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和比较,进而提出政策方案或对政策方案进行评价的过程定性分析方法:(1)前景描述法(2)德尔菲法定量分析方法:(1)收益-成本分析(2)成本-效果分析政策制定的主体:指享有制定政策的法定权力,同时对政策后果直接承担责任的公共权力机关和享有职位能力的个人,包括行政、立法、司法以及在这些机关中担任特定职位的人(1)行政机关是政策制定的主要承担者(拥有行政立法权和立法创议权)(2)立法机关除了制定法律之外,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提出立法议案的形式,直接提出某种政策规划,如果议案获得通过,则政策规划议案就获得法律效力(3)司法机关的主要职能是实施法律,但通过“判例”解释法律以及确定司法原则,或者在某些条件下参与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同样是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4)研究机关、有关党派和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只享有建议权和评议权,而不享有最终决定权,并且部队政策后果承担直接责任,只对政策产生影响,因此不是政策制定的主体基本原则:(1)系统原则(2)协调原则(3)可行原则(4)合法原则(5)民主参与原则程序:(1)政策问题的确认与界定(2)确定政策议程(3)政策规划(拟定)A政策目标的确定特征:具体性、针对性、可行性、协调性B政策方案的设计遵循原则:多样性、整体上的完备性和个体上的互斥性、创造性C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D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4)政策合法化A政策的法律化B权力机关的批准包括三个层面:(1)发挥同级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2)相关部门和辖区政府要开展协商(3)与可能受影响的群众代表开展协商活动的三种形式:(1)决策机关召集有关专家和研究机构(2)决策机关委托外部专家和研究机构(3)有关专家和研究机构主动是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一种重要形式听证制度最早发端与英国(司法审判领域逐步移植到立法和行政领域)特点:(1)普遍性(2)公开性(3)抗辩性定义:指的是把政策方案变为政策现实,从而解决政策问题、满足公共需要、实现政策预定目标的所有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解释、组织和实施]主体:负责政策执行的机构和其人员政策执行的程序(1)政策宣传(2)拟定执行计划(3)组织落实(4)政策执行试点(5)全面实施政策执行原则(1)计划性原则(2)忠实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但政策目标本身是不允许“灵活”的]影响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因素(1)政策方案[A合法性B合理性C可执行性](2)政策执行主体[A执行机构B执行人员C政策执行体制](3)政策对象(4)政策执行环境[是指政策执行过程置身其间的各种自然与社会因素的总和]含义:指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已经付诸实施的政策所产生的效果、执行情况及其代理的各种影响等进行的客观的、系统化的考察与评价目的:在于通过这些信息直接或间接地反馈给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人员,促使他们实时作出政策反应,及时调整不当的政策,废除无效的政策,改善政策执行行为,从而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政策评价在性质上是对政策产生的结果所作的一定的价值判断政策产生的结果包括:(1)最终结果(2)阶段性结果内容:(1)有效性评价(2)效益评价(3)影响评价作用:(1)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政策去向:A延续B调整C终结)(2)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3)是迈向政府决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组织形式:(1)A正式评价B非正式评价(2)A外部评价B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类型:(1)受委托进行的评价[最主要的外部评价方式](2)投资或立法机构所组织的评价(3)其他各种外部评价者自己组织的评价(1)对比分析法(2)成本-收益分析法(3)模糊综合评价(1)有效性(2)效率(3)公平性政策调整作用:(1)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内容:(1)对政策目标的调整(2)对政策方案的调整[最为常见!!](3)对政策执行措施的调整(4)对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对象的调整形式:(1)增加(2)删减(3)更新是政策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他宣告一项政策的结束内涵:(1)政策功能的消失(2)责任与权力的解除(3)组织的缩减或撤销(4)新政策的开始终止方式:(1)非正常方式(2)正常方式A替代B缩减C合并D分解。

公共政策文档

公共政策文档

公共政策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决策。

在现代社会,政府在面对各种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和管理社会发展。

公共政策的目标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众利益,提高社会福祉。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阶段:1.议题确定:在这个阶段,政府会确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共利益。

这些议题可以是经济发展、教育、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政府可能通过调研、咨询专家和利益相关者来确定议题。

2.政策制定:在这个阶段,政府会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确定的议题。

政策制定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政府会考虑各种因素,如预算限制、法律法规、道德和伦理等方面的考虑。

3.政策实施:在政策制定完成后,政府需要对政策进行实施。

这包括资源分配、监督和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政府可能需要与各方合作,如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等,来实施政策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4.政策评估:政策的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用于评估政策的效果和成效。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评估政策的影响,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方式。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政府调整政策,提高政策的效率和效果。

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公共政策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公共政策的几个重要方面:1.社会公正:公共政策可以促进社会公正,解决社会不平等、贫困和歧视等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教育、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以提高社会公正。

2.经济稳定:公共政策对于维护经济稳定和发展也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管理经济,调整收入分配和促进经济增长。

3.环境保护:公共政策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来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

公共政策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面临着各种挑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利益冲突:公共政策涉及多方利益,不同利益相关者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目标。

陈庆云版【精品PPT】-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精选全文

陈庆云版【精品PPT】-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精选全文
引导,某项政策对一部分人的观念与行为,原本是起到间接引导作用的, 在一定条件下这种间接引导作用却转变成直接引导作用。从作用结果来看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正向引导功能和负向引导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 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用以管理社会的工具,首先必须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与需要方面,起到巨大的政治作用。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对利益的需求是人类行为的动因;【个人角度】 公共政策的本质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利益实行的权威性分配。【政府角度】
3.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公共政策的实质之一是如何增进社会利益; 人们即会关心分配前的状况,又要关心分配后的结果,以及若干其他的分配以外的问题。 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分配的基础是选择利益和整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利益落实。 (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
2.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 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 相互影响。孤立地解决某一问 题,往往是不成功的,因此需 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例 如:北京治霾
政策整体功能的发挥,需 要不同的政策环节相互连接, 组成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同 时还需要注意政策内容、政策 过程与环境之间的整体作用。 例如:计划生育
13
重点概念掌握
划重点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 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 施效果的研究。
14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框架
2.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种模式
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
政策内容:政策将要影响的特定目标或目标集合,期望的特定事件过程,选择的特定行动路线,提出的说明意图的特定陈述,以及采取的 特定行动。

公共政策学全本

公共政策学全本
(1)公众(公民或选民)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 成部分,是一种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 (2)公众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公共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3)公众也是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公众参与到公共政策 过程中(包括参与听证会)不是处于从属性的地位,而应该 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 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 适应环境挑战的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 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 得成功的程度。
三、小组意识模型
小组意识所表现出的某些特征: 1、一致性思维。 2、有倾向性的选择信息。 3、极端化的盲目情绪。 4、对群体的过分自信。 5、很强的集体凝聚力。 6、群体成员的共同性。

如何克服? 1、鼓励尽可能多的提出反对意见。 2、领导不要率先表态。 3、建立独立的政策计划和政策评估小组。 4、可以把决策小组再分成若干小组,由不 同的人主持讨论,之后汇总。 5、有关专家可被邀请到会,并鼓励他们向 核心成员提出挑战,加强决策小组的开放 性。 6、决策小组成员可以与组外人士交换意见。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特征与功能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一)整体性 (二)超前性 (三)层次性 (四)多样性 (五)合法性
二、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一) 导向功能 (二) 调控功能 (三) 分配功能
1、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 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 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 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政策 的导向,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从作 用结果来看,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正向引导 功能和负向引导功能。

7、领导者可在每次会议上安排一个“魔鬼” 角色。 8、若政策涉及一个敌对国家或组织,要警 惕情绪化的过激行为,可采用“角色扮演” 的方法。 9、不要轻易满足简单的一致。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三章 第二节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三章 第二节

真题
(2011.4)单选题
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瑞士 D 美国
答案:B
真题
(2011.7)
单选题
属于象征性联邦制的国家是(
A 美国 答案:B

B 巴西 C 加拿大 D 德国
真题
单选题
从国家最高决策权来说,英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属于 ( ) A 议会制 B 总统制 C 委员会制 D 首长制 答案:A
多数规则:
所谓多数规则,就是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采纳的公共政策 的择案规则。
多数规则采用两种基本形式: ①简单多数规则;②绝对多数规则。
真题
(2011.7)
单选题
在我国,公共决策的基本规则是(
A 全体一致原则 B 简单多数原则 C 民主集中制 D 绝对多数原则

2)公共决策权的配置
A.根据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分为首长制和 委员会制 ;
B. 根据决策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分为分权制 和集权制 ; C.根据上级决策机关对下级的指挥控制方式,可分 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D.根据决策系统中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和范围,分为 层级制和职能制。
真题
单选题
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是( )
A 国家权力
C 国家形态 答案:B
B 国家能力
D 社会形态
3)治理、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 在现代治理的视角下,政府能力就是“治理能力”, 即在治理需要与能力之间合理、有效地调整过程 中对善治的体现。 ①治理理论重新厘定了政府的角色,强调政府的调 控能力; ②治理理论强调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多元化; ③治理理论强调公共决策权力运行的双向性; ④治理理论强调政府的政治责任。

自学考试00318《公共政策》第1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自学考试00318《公共政策》第1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交通为公共利益,如果不协调好就会产生一系列公共 问题
1、为解决这一公共问题,政策主体制定“红灯停绿灯 行”政策
公共政策就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 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 案。
政策研究:对政策本身的研究,指政策研究者应用各种正式的研究方法论,去探究各 项政策问题,以预测政策结果的系统性知识,不包括应用性研究的方面。
公共政策学 的研究对象 (选择 简 答)
概念体系
含义
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 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 政策。
①具体的个别政策: 任何一项单个公共政策
A 政策群的含义:是指国家、政府和 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 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 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 体。 (改革开放政策群)
(1)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组织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
(2)并非所有组织的决策行为都属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4点
(3)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 核心和重点
(4)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被称为非政府组织。就行为取向而言:主要是公共权力组 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 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层次分类 (可以区 分为三个 层次 )
②政策群和政策链;
B 政策链的含义:国家、政府和一定 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 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 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 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如中国政府的房 地产政策。 (政策链这一概念来源于 列宁)

(完整word版)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

(完整word版)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第七章_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

第七章_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

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 (三)政策评估——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 政策评估 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 审视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与环节, 审视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与环节,对政策做出 评价与预估,判断政策的效果、效益以及优劣。 评价与预估,判断政策的效果、效益以及优劣。 政策监控——指为实现政策目标与解决 (四)政策监控 指为实现政策目标与解决 政策问题,保证政策的科学、合法与有效实施, 政策问题,保证政策的科学、合法与有效实施, 对政策制定、执行、 对政策制定、执行、评估与终结等环节进行监 督与控制。 督与控制。 政策终结——指特定主体对政策进行审 (五)政策终结 指特定主体对政策进行审 慎评估后,终止那些已完成、过时、多余、 慎评估后,终止那些已完成、过时、多余、无 效甚至错误的政策的活动与过程。 效甚至错误的政策的活动与过程。
(三)对象因素 公共政策的对象指受公共政策执行所调整或影 响的个人、机构或组织。这些对象在利益、价 响的个人、机构或组织。这些对象在利益、 文化、心理、受教育程度等存在差异, 值、文化、心理、受教育程度等存在差异,因 而就直接影响到对象对政策的认知、认同、 而就直接影响到对象对政策的认知、认同、情 感及其对政策的态度, 感及其对政策的态度,也决定其以何种行为来 对待政策的执行。 对待政策的执行。
政策执行偏差。政策偏差指执行者歪曲、 政策执行偏差。政策偏差指执行者歪曲、肢解 或不严格执行政策的行为。 或不严格执行政策的行为。政策执行偏差的表 现形式包括: 现形式包括: 象征性执行。( 雷声大,雨点小) (1)象征性执行。( 雷声大,雨点小) 有条件执行。(土政策) 。(土政策 (2)有条件执行。(土政策) 选择性执行。(肢解政策,断章取义, 。(肢解政策 (3)选择性执行。(肢解政策,断章取义, 为我所用) 为我所用) 替代性执行。(挂羊头,卖狗肉) 。(挂羊头 (4)替代性执行。(挂羊头,卖狗肉)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一、公共政策的概述(一)公共政策的涵义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党和政府)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或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任务,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和发布的、用以规范和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的行为准则或指南.这个定义突出强调了四点:(1)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是党和政府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一种政治措施或政治工具;(2)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规范和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3)公共政策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社会利益分配的问题,所有公共政策最终都表现为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处理.因此,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4)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的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利益的追求,如社会稳定、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

(二)公共政策的类型元政策:是指规范与引导政策过程中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行为的准则或指南。

总政策:是指政策体系中处于统帅地位的、对一个国家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全局产生决定性作用的政策.也常常被人们称为”战略决策"。

基本政策:是指执政党和政府为维护和协调事关国家全局和整体利益的,而对社会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发展所规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行动准则。

具体政策:一般是指中下层公共管理部门在特定时期、特定范围,为解决特定问题所规定的行动目标、任务和准则.(三)公共政策的功能1.指导功能:公共政策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

2.协调功能:公共政策对公众行为和社会发展具有调节、调适功能。

3。

控制功能:政府运用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种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与控制。

4.分配功能:政府的公共政策具有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作用.能从公共政策中获益的社会公众通常有以下几类:(1)与政府的主观偏好相一致的公众.(2)能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公众。

(3)在社会中占大多数的公众。

5.推动功能:政府的公共政策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公共政策全文

公共政策全文

公共政策全文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论文(案例)考核课程名称作者考试批次学籍批次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完成时间题目1:请结合实例说明公共政策执行的经济手段一、什么是公共政策执行的经济手段㈠公共政策执行手段分类公共政策执行手段是指政策执行机关及其执行者为完成一定政策任务,达到一定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

执行手段主要分为以下四类: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思想诱导手段和经济手段。

㈠什么是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价格、工资、利润、利息、税收等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实施的方法。

各种经济手段的功能不同,需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采用价格反映全部成本的原理,从影响成本和效益入手,引导经济当事人进行行为选择,以便实现公共政策的目标。

当某些情况下不适用市场机制时,就要求有政府干预,结合政府法规共同实现目标。

经济手段一般的形式有:收费、补贴、押金—退款制度、市场创建及执行鼓励金等类型。

二、经济手段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应用㈠应用经济手段治理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污染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外部负效应,即某一产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者私人成本的现象。

采用经济手段治理环境污染,事实上是将环境污染这种外部负效应予以成本化。

允许污染者自行决定采用何种方式达到环境保护规定的标准,从而节约社会成本。

同时也刺激排污企业进行工艺创新与技术开发,降低污染排放。

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采用经济手段,比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更加灵活,也更易实施。

㈡国外相关实例欧盟国家在处理油漆桶、硫酸瓶、电池等有毒垃圾时,往往采用押金-退款制。

即生产商先向管理机构付部分押金;生产商将油漆出售给销售商时,要收取部分押金;等销售商将用过的油漆桶送到回收站时,可以将押金取回;回收站再到管理机构处将押金取回。

《公共政策理论》课件

《公共政策理论》课件

新公共管理理论
总结词
引入私营部门管理理念,注重结果导向和绩效评估。
详细描述
新公共管理理论借鉴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强调结果导向、绩效评估和市场竞争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它主张通 过改革公共部门的管理模式,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
总结词
将经济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政治学,关注政治市场的个体行为。
特点
公共政策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动态 性和实践性,它是由政府制定、执行 和评估的行为准则,旨在解决社会公 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维护社会稳定
公共政策能够协调社会各方面 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 ,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 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
以经济学和社会学为基础,强调政策的公平和 效率,以及政策制定中的多元主体参与。
后新公共政策理论阶段
以复杂理论和网络化为导向,强调政策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以及政策制定中的 跨部门合作。
02 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
公共政策的制定
政策议程设定
确定社会问题,将其列入政策议程,形成政 策问题。
政策规划
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形成政策方案。
城市规划政策
总结词
城市规划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领域之一, 旨在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提 高城市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详细描述
城市规划政策包括土地利用、城市设计、交 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和措施,旨 在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发展,提高城
市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交通政策
要点一
总结词
制定评估指标和标准,衡 量政策效果。

《公共政策第章》课件

《公共政策第章》课件

案例二:某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政策
总结词
部分成功,仍存在拥堵问题
详细描述
某城市实施的交通拥堵治理政策,包括建设公共交通设施、限制私家车购买和使用等措施,在一定程 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然而,由于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交通拥堵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案例三:某地区环境保护政策
总结词
政策执行不力,环境质量未明显改善
《公共政策第章》 ppt课件
REPORTING
• 公共政策概述 •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 公共政策执行 • 公共政策评估与调整 •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目录
PART 01
公共政策概述
REPORTING
公共政策概述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特点
详细描述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具有权威性、系统性、连贯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公共政策概述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公共政策的分类
VS
详细描述
公共政策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如按照政策领域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 和文化等方面的政策;按照政策性质可分 为命令性、分配性和规制性政策等。
PART 02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REPORTING
政策问题的确认
要点一
政主要矛盾和关键 因素。
公共政策概述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详细描述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包括问题识别、议程设定、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阶段,需要经过充 分的调研和论证,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公共政策概述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公共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详细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论文(案例)考核
课程名称
作者
考试批次
学籍批次
学习中心
层次
专业
完成时间
题目1:请结合实例说明公共政策执行的经济手段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执行的经济手段
㈠公共政策执行手段分类
公共政策执行手段是指政策执行机关及其执行者为完成一定政策任务,达到一定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

执行手段主要分为以下四类: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思想诱导手段和经济手段。

㈠什么是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价格、工资、利润、利息、税收等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实施的方法。

各种经济手段的功能不同,需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采用价格反映全部成本的原理,从影响成本和效益入手,引导经济当事人进行行为选择,以便实现公共政策的目标。

当某些情况下不适用市场机制时,就要求有政府干预,结合政府法规共同实现目标。

经济手段一般的形式有:收费、补贴、押金—退款制度、市场创建及执行鼓励金等类型。

二、经济手段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㈠应用经济手段治理环境污染的特点
环境污染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外部负效应,即某一产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者私人成本的现象。

采用经济手段治理环境污染,事实上是将环境污染这种外部负效应予以成本化。

允许污染者自行决定采用何种方式达到环境保护规定的标准,从而节约社会成本。

同时也刺激排污企业进行工艺创新与技术
开发,降低污染排放。

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采用经济手段,比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更加灵活,也更易实施。

㈡国外相关实例
欧盟国家在处理油漆桶、硫酸瓶、电池等有毒垃圾时,往往采用押金-退款制。

即生产商先向管理机构付部分押金;生产商将油漆出售给销售商时,要收取部分押金;等销售商将用过的油漆桶送到回收站时,可以将押金取回;回收站再到管理机构处将押金取回。

这一方法可以回收有毒垃圾,减少土地污染。

㈡国内相关实例
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是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手段。

为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企业将趋于过少的污染控制。

而排污收费和排污许可又要求企业把污染排放控制到规定以内,使企业可以在交排污费和控制污染之间自由选择。

在制定排污收费政策方面,我国先后于1982年、1988年公布实施了《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和《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并于2003年7月1日开始实施《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在制定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政策方面,我国在1988年6月,确定在上海、北京、天津、沈阳等18个城市进行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试点工作;到1996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普遍实行了排放水污染物许可证制度。

在满足大气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排污许可证的买卖,运用经济手段,控制企业排污。

题目3:你认为如何改革和完善中国公共政策的决策体制?
一、中国公共政策的决策体制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中国公共政策的决策体制现状
中国公共政策的决策体制是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宪政结构和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党政结构以及行使公共权力的各级国家机关组成。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公共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呈现。

多数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拥有政策的实质性决定权。

而各级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需对各级人民代理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中国公共政策的决策体制一个突出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却是国家公共政策的实际决定者。

同时在需要的时候,党组织还会以共同名义联合国家机关发布公共政策。

比如2000年3月,中共中央同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决策主体不清晰。

虽然宪法规定了党的政策决定权,但没有具体规定党参与公共决策的程序。

造成目前全国各地参与公共决策的人大、党组织、国家机关等决策主体参与决策的情况和程度大不相同,缺乏明确的运行规则。

这间接造成决策过程中出现冲突的可能性增加,以及决策成本的增加。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协调与党组织、甚至人大、政协等之间的关系。

在决策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汇报、磋商。

这一方面使决策程序繁琐,另一方面也使决策时间拖延。

2.民众参与程度低,监督弱化。

以党为主的决策体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民众对公共政策的决策参与和监督。

党和政府不是一种平行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这种情况下就缺乏没有利益关系的一方进行监督。

二、完善中国公共政策的决策体制
㈠理顺党与政府在决策中的相互关系
首先应在法律上明确规范党组织与国家政策机关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其次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政府作为行政决策主体的作用。

政府应在保持与党中央的路线、方针高度一致的前提下,独立自主地进行具体公共政策的决策。

㈡健全民主制度及监督制度。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都与广大民众的利益息息相关。

让民众有充分的知情权,才能及时听到民众的意见,弥补政策可能存在的缺陷。

因此除保证民众的民主选举权、民主管理权、民主监督权外,还可采用听证、咨询、公示等多种程序机制,以达到使决策更合理、执行更迅捷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应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首先是自上而下的监督。

除人大的监督外,还要健全国家的审计、监察、审查机关的监督。

同时也可借用新闻媒体等利益第三方,更合理有效的达到监督的目的。

题目4:请你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
㈠公共政策执行的内容
当公共政策的方案被采纳后,就需要将政策内容转变为现实。

制定公共政策仅是研究问题,执行公共政策才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执行者运用各种政策资源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如发布命令、拨付款项、委派人员、创设机构等。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也是检验政策方案是否正确以及后续如何决策的最终依据。

㈡执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执行中出现偏差。

偏差具体表现为:象征性执行、替代性执行、选择性执行、扩大化执行,直至抗拒执行。

比如2009年2月17日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实施方案的通知》。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部分省市将二级公路“升级”为一级公路甚至高速公路继续收费,这是一种象征性执行行为。

2.执行中的监督不力。

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是党、国家机关和民众对公共政策执行机关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部分。

内部包含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外部包含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和社会及舆论监督。

监督是一项公共政策得及有效执行的重要一环。

但由于监督主体与执行主体重合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我国普遍存在监督不利,甚至监督缺失的情况。

二、影响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因分析
㈠执行中的客观因素
一般而言,一项公共政策越明确、涉及的人越少,执行起来越有效,监督检查越容易。

1.公共政策如果本身存在不明确的地方,在执行及监督中必然受到限制。

仍以上文提到的取消二级公路收费的政策为例,政策中提到“逐步有序取消二级公路收费”,但在具体实施方案中没有规定明确的时间点,明确的执行对象,这就让少数省市有了钻空子的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将二级公路改造为一级公路继续收费。

2.中国地理广阔,人口众多,一项政策往往涉及面极广。

比如1982年提出的计划生育政策,已执行近38年。

但在执行中仍存在着巨大误差,很多地区将这一政策与高额罚款相联系,而违背了政策制定的初衷。

㈡执行中的主观因素
1.执行主体的利益导向。

执行主体是执行机关的工作人员,他们也会有自身的利益。

如果政策威胁到自身利益,执行者就会选择抵制、规避政策,从而造成执行偏差。

2.执行中的信息不对称。

首先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使执行人员对政策缺乏明确理解。

没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在执行中自然会出现偏差。

其次是执行者与民众的信息不对称。

执行者往往对政策信息具有垄断优势,如若他们对信息随意截留,必然导致民众无从监督,最终导致执行出现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