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铝的测定及管理现状

合集下载

食品中铝残留问题现状及思考

食品中铝残留问题现状及思考

食品中铝残留状况
粉及面制品是我国膳食铝的主要 来源。有研究数据显示,全国各地, 膨化食品、 小麦粉、 小麦粉制品 (馒头、 花卷、 包子、 发糕等) 、 烘烤食品 (饼干、
和微波消解法,该前处理方法会由于 赶酸程度的不同导致显色不稳定,影 响检测的准确度。 针对以上情况,本项目选择石英玻 璃坩埚,采用干法灰化法进行前处理, 样品在 550℃下高温灰化,将食品中的有 机质除去。样品中的铝在高温下转化成 稳定的无机物 Al2O3,用 1% 的硫酸溶解 后,Al3+ 完全游离,三价铝离子在乙酸 - 乙酸钠缓冲介质中,与铬天青 S 及溴化 十六烷基三甲胺反应形成蓝色三元络合 物,在 25℃条件下基本能稳定 30 min, 于 64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并与标准比 较定量。该方法耗酸少,测定空白值低, 同时可以避免一般的铝硅酸盐瓷质坩埚 造成污染。方法稳定性高,简便易操作。 技术推广效应 本项目以膨化食品、烘烤食品及油 炸食品为调查对象, 对食品的生产环节、 流通环节、餐饮环节进行了抽样数据分 析。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三、四线中小 城市, 食品中铝残留含量超标极为严重。 数据显示,在生产环节中,抽检批 次 25,合格批次 25,不合格批次 0, 合格率 100%;流通抽检环节中,抽检 批次 10,合格批次 10,不合格批次 0, 合格率 100%;餐饮环节中,抽检批次 84,合格批次 66,不合格批次 18,合
铝残留量检测方法优化及推广
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食药监部 门利用新型铝残留检测技术对食品进行 全方位检测,对铝摄入含量严重超标的 食品进行查封,严格控制超标超范围使 用含铝添加剂, 以此减少食品安全问题, 保证消费居民的人身健康。 铝残留量检测技术 项 目 对 GB/T 5009.182-2003 方 法 进行优化,研究发现铬天菁 S 显色测 铝与其显色体系中酸度即 pH 的控制是 至关重要。标准中采用的是湿法消化

国家监督抽查细则 关于食品中铝的检测答复

国家监督抽查细则 关于食品中铝的检测答复

国家监督抽查细则关于食品中铝的检测答复
铝元素不是人类致癌物,只要食品中铝残留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或全人群每周每公斤体重经口摄入的铝不超过2mg,就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为铝元素不是人类致癌物,报道中描述“致癌物铝”,可能会误导公众。

研究表明,铝在一定剂量下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过量摄入铝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并与软骨病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相关。

尽管有部分研究提示过量摄入铝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和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等认为铝摄入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铝虽然具有毒性,但并不是只要摄入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这不仅取决于食品中铝的含量,还与食用这些含铝食品的数量以及食用时间长短密切相关。

含铝食品添加剂检查工作汇报

含铝食品添加剂检查工作汇报

含铝食品添加剂检查工作汇报
这里是一份针对含铝食品添加剂检查工作的汇报。

我们的检查是基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针对添加剂含铝情况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调查。

调查的背景
目前,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但是,含铝食品添加剂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

因为铝是一种有毒重金属,过量的摄取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无力、谵妄、贫血和神经肌肉疾病等。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决定进行一次针对含铝食品添加剂的深入调查,以确保市场上的食品安全质量。

调查的方法
我们首先对食品中常见使用的添加剂进行了调查,以确定哪些添加剂可能会含有铝。

然后,我们在市场上购买了大量食品,对添加剂成分进行了检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器,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在现场进行了检查和记录,以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

调查的结果
经过我们的详细检查,发现部分含有添加剂的食品确实含有铝,而且超过限制水平。

这些食品主要包括面包、饼干、快餐等。

我们将检测结果及时上报给了有关部门,以便他们采取措施加强对这些食品的监管。

总结和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我们呼吁食品生产商和有关部门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确保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铝量不超过国家标准。

同时,我们也建议消费者注意食品的质量,选择高质量的食品,避免吃含铝过量的食品。

最后,我们将齐心协力,确保食品安全与大众健康,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谢谢!。

含铝食品添加剂检查工作汇报

含铝食品添加剂检查工作汇报

含铝食品添加剂检查工作汇报
尊敬的主管领导:
我在此向您汇报我们单位最近的一项工作——对含铝食品添加剂的检查工作。

此次检查工作主要涵盖了食品生产企业、商超、餐饮等各个环节,旨在保障公众消费的安全和健康。

首先,我们针对涉及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

对于存在铝含量过高的产品,我们及时采取了措施,要求相关企业必须停止生产、销售该类产品。

同时,要求企业加强对于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添加剂达标,从源头上避免含铝过高的问题的产生。

在商超、餐饮等环节,我们采取了抽样检测的方式。

检测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商超和餐饮企业都能够保证使用低铝含量的食品添加剂,同时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也认真遵守了有关法规法律。

这些企业的食品安全标准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公众也更加放心。

然而,我们在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存在一些企业可能为了降低成本,私自增加了食品添加剂的用量,加剧了含铝食品的危害。

另外,也存在一些企业未能及时更新新的食品安全标准,对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对标准要求缺乏见解和认知。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工作,同时也需要在监管上更加严格,加大惩戒力度。

综上所述,全面排查涉及含铝食品添加剂的检查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企业生产和销售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规范,在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强化监管、普及法规标准知识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确保公众的最基本的食品安全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再次向您汇报我们的工作,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此致敬礼
望巨龙2021年8月19日。

食品中铝的测定

食品中铝的测定

食品中铝的测定
铝是地壳中含量较为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其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冶金等领域。

然而,铝的过量摄入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对食品中铝的测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测定食品中铝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测定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食品样品中铝元素的吸收进行测定,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

但是,该方法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酸溶解、干燥等,操作较为繁琐,同时也需要较高的设备费用。

荧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荧光物质与铝离子的络合反应进行测定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同时对样品的处理较少,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铝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是近年来新兴的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特点,可以满足对食品中铝含量检测的需求。

但是,该方法需要较为昂贵的设备和专业技术支持,因此应用范围相对较窄。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中的铝进行分离、定量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同时对样品的预处理要求较高。

不同的测定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分析目的、检测要求、设备和技术条件等因素。

在食品中铝的测定方面,我们应该加强技术研究和设备投入,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

食品中铝的测定及管理现状

食品中铝的测定及管理现状

N AND赵晓光,陈丽华,李威(国家农业标准化监测与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36)摘要:鉴于铝已被公认为是食品中的污染物,国家相关部门应在基于风险评估及考虑食品中铝本底含量的基础上,制定各类食品中铝的限量。

食品生产企业应洁身自爱,尽量少加或不加含铝添加剂。

我国应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

关键词:铝;食品;食品添加剂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18-01收稿日期:2012-05-14作者简介:赵晓光(1965-),女,哈尔滨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与农业标准化。

一、食品中铝的来源一是,天然存在:由于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所以我们日常所接触的饮用水及各种食物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的铝。

饮用水含有铝,含量一般少于0.2m g/L。

大部分食物亦含有铝,原因可能是铝天然存在于食物中(一般含量少于5m g/kg),不过,有些食物的天然铝含量可能偏高,如马铃薯、菠菜和茶叶。

此外,有报告指出,婴儿豆奶配方奶粉冲调的豆奶铝含量约0.4-0.6m g/L[1]。

二是,使用铝制烹饪用具和锡纸所致。

除食品本身含铝外,用铝制品包装或盛放食品的器具也可导致食品铝含量超标。

比如用铝罐包装的饮料,虽然其内表面有保护层,但如果存放时间过长,保护层损坏,具有酸性的饮料就可能从破损处腐蚀铝罐,使饮料中含有铝离子。

再如用铝锅等炊具烹调或盛放酸性较强的菜肴,也能使铝溶解于菜肴中。

食品器具中铝溶出量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铝制食品器具中铝溶出量普遍较高,溶出范围为0.25m g/L~206m g/L;不粘涂层不锈钢制品,铝溶出量平均为3.1m g/L。

若经长期的使用、洗刷,不粘涂层脱落加剧。

在烹饪过程中,特别是在煮酸性食物时,锅中的铝溶出量会增加。

无涂层不锈钢材质制品铝溶出量为0~0.35m g/L,普遍比不粘涂层低;陶瓷器具、玻璃器具、塑料容器铝溶出量很少或没有。

食品中铝含量的测定控制

食品中铝含量的测定控制

70 食品安全导刊 2010年11月刊试验方法在PH6.7~7.0范围内,铝在聚乙二醇辛基苯醚和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与铬天青S反应生成绿色四元混合胶束,比色定量。

湿法消解精确称取经85℃干燥4h后的样品(面制食品不包括夹心、夹馅部分)0.5g,置于100 mL锥形瓶中,加数粒玻璃珠及10~15mL硝酸-高氯酸(5+1)混合液,盖好玻片盖,放置过夜。

把锥形瓶置电热板上进行缓缓加热,待其中的混合液至无色透明,并出现大量高氯酸烟雾时,取下锥形瓶,向其加入0.5 mL浓硫酸,不加玻片盖,再置电热板上适当加热,除去高氯酸,之后再加入10~15mL水、加热至沸,取下放冷后用水定容至50 mL (如果试样稀释倍数不同,则应保证试样液中H 2SO 4含量在1%左右),同时做试剂空白。

干法消解精确称取经85℃干燥4h后的样品(面制食品不包括夹心、夹馅部分)0.5g,先放入瓷坩埚中小火碳化至不再冒烟,再置入550℃的马弗炉中灰化4h,冷却后用浓度为1%的H 2SO 4溶液定容至50mL (备用),同时做消化空白。

微波消解精确称取经85℃干燥4h后的样品(面制食品不包括夹心、夹馅部分)0.5g,将其放入聚四氟乙烯溶样杯中,OTHER SOlUTIONS 解决方案食品中铝含量的测定控制郭红云 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西部分中心□铝元素是人们很熟悉的一种金属元素,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做油饼、油条时加入的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及焙制糕点、饼干、面包时用到的烘焙粉(硫酸铝)等等,都有铝元素的存在。

虽然铝元素既不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不属于对人体有危害的元素,但当过量摄入时,人体便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症状,因此对食品中铝元素的监测显得非常必要。

由于目前采用的铝元素测定方法(国标法)存在灵敏度低、方法重现性较差等问题,为此,笔者采用了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即通过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测定。

该方法准确、可靠,测定效果良好。

食品中铝的检测方法改进以及污染状况研究

食品中铝的检测方法改进以及污染状况研究

食品中铝的检测方法改进以及污染状况研究作者:张雪侠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23期食品安全对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做好相关的食品检测工作就非常重要。

本文研究改进了食品中铝的检测方法,通过简化样品检测的前处理操作,实现了显色条件的完善,无论在稳定性方面还是在准确性方面都有所提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一、试剂与测定1.仪器与试剂。

使用铬天青S溶液,称取铬天青0.1g并溶化在乙醇溶液当中,溶液量为100mL。

取TritonX-100溶液3mL,加水至100mL。

称取0.6g的CPB溶解在30mL乙醇当中,溶解后加水至200mL。

调节乙二胺-盐酸缓冲液的pH值至6.7-7之间。

此外,还会用到铝标准溶液、硝酸溶液以及对硝基苯酚乙醇溶液,以及微波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和设备。

2.测定方式。

(1)在85℃环境当中,对经粉碎均匀后的馒头、面包、粉条等样品进行干燥4h,然后称样,一般来说,固体样品称取0.3-2g,液体样品准确移取0.500-5.00mL。

在样品和空白试验的消解管中分别加入硝酸7mL,拧紧盖子后微波消解,消解结束后观察消化液的颜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微黄色。

取出冷却,转移定容到50mL容器中,混匀备用。

(2)分别吸取试样消化液、空白溶液1mL于比色管中,铝标准使用液0mL、0.5mL、1mL、2mL、3mL、4mL、5mL于比色管中,加入浓度为1%的硫酸溶液1mL,加水至10mL后,依次向比色管中加入1滴对硝基苯酚乙醇溶液并混合均匀,再将氨水滴入其中至颜色呈浅黄色,滴加硝酸溶液至黄色消失后再多加1mL,加抗坏血酸溶液1mL,混匀以后加铬天青S溶液3mL、TritonX-100溶液1mL、CPB溶液3mL、乙二胺-盐酸缓冲溶液3mL,然后将比色管加水定容至25.0mL,混合均匀后放置40min。

(3)测定时使用1cm的比色杯,在分光光度计波长620nm 位置进行比色处理。

根据试样消化液的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来比较定量。

油条等食物中铝含量的测定

油条等食物中铝含量的测定

油条等食物中铝含量的测定报告朱文轩 B09070116前言:由于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含铝膨松剂,导致人体摄入过量的铝,这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脑、肝、骨、肾、细胞、造血系统、人体免疫功能、胚胎等均有不良影响,还可能干扰孕妇体内的酸碱平衡,使卵巢萎缩,影响胎儿生长和机体磷、钙的代谢。

在临床上发现铝与老年性痴呆症、关岛帕金森氏痴呆综合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和透析性脑病等神经失调疾病、骨软化癌及贫血等有关。

WTO和FAO规定铝的暂定每周允许摄入量为7mg/kg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一1996规定食品中铝的残留量不得超过100mg/kg。

目前,食品中铝含量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络合滴定法等化学分析法和单扫描极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等仪器分析方法。

G B/T5 009.182一2003中采用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来测定食品中的铝,在实际样品测定时标准曲线、回收率均不理想,故对该方法进行改进,结果较为准确。

一、原理试样经处理后,三价铝离子在乙酸一乙酸钠缓冲介质中,与铬天青S及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反应形成蓝绿色三元络合物,于635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并与标准比较定量。

理论计算:铝残留量计算X=c/(m V2 /V1)X———铝残留量, mg/kg;C———从标准曲线上测得值,μg;C0 ———从标准曲线上测得空白值,μ0g;V1 ———定容体积, mL;V2 ———分取体积, mL;m ———取样量, g。

二、主要试剂和仪器1、试剂:硫酸、氢氧化钠、乙酸钠、冰乙酸,铬天青S、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抗坏血酸、Al粉,均为分析纯。

2、试剂的配制:硫酸 (1+ 99)、硫酸(5+95)、氢氧化钠(20%)、铬天青(0.5g/L)、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溶液(2g/L)、抗坏血酸溶液(10g/L)、乙酸一乙酸钠溶液:称取100g乙酸钠(NaAc·3H2O)溶于450ml水中,加2.6ml 冰乙酸,调pH至5.5,用水稀释至500mL。

关于食品中铝本底值有关问题的说明

关于食品中铝本底值有关问题的说明

关于食品中铝本底值有关问题的说明【原创版】目录1.食品中铝本底值的定义和重要性2.铝本底值的标准和检测方法3.铝本底值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4.我国对食品中铝本底值的监管措施5.消费者如何识别和应对食品中铝本底值问题正文1.食品中铝本底值的定义和重要性食品中铝本底值是指食品中本身含有的铝元素的含量,通常用于评估食品中铝污染的程度。

铝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食品中的铝本底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土壤、水源、种植和加工过程等。

铝本底值的研究和控制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铝本底值的标准和检测方法铝本底值的标准通常由各国政府或权威机构制定。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铝残留限量》(GB 2760-2014)对食品中铝残留限量进行了规定。

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X 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3.铝本底值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食品中铝本底值过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铝元素在人体内积累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贫血等症状。

因此,控制食品中铝本底值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4.我国对食品中铝本底值的监管措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中铝本底值的监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制定了严格的食品中铝残留限量标准,并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对食品中铝本底值进行定期检测。

最后,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保障食品安全。

5.消费者如何识别和应对食品中铝本底值问题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关注食品标签上的铝残留限量信息,选择符合标准的食品。

此外,消费者可以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了解食品中铝本底值的检测结果。

关于食品中铝的测定及食源铝污染的相关分析

关于食品中铝的测定及食源铝污染的相关分析

关于食品中铝的测定及食源铝污染的相关分析铝是人体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其在医药行业、食品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体内铝元素超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食品中铝的测定及食源铝污染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

基于以上,文章简要探讨了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分析了当前食源铝污染现状及危害,最后提出了控制食源铝污染的主要措施。

标签:食品;铝测定;食源铝污染前言铝在食品工业与医药行业等领域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人们长期摄入铝含量超标的食品,则会使得人体内铝元素聚集,危害健康,尤其随着工业的发展,铝制品逐渐增多,土壤、空气及食物中的铝含量逐渐提升,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

这就对食品中铝的测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需要严格的控制食源铝污染。

基于以上,文章简要分析了食品中铝的测定及食源铝污染的相关问题。

1 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探讨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众多,下面来简要介绍两种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测定方法。

1.1 石墨炉法在应用石墨炉法测定食品中铝的过程中,主要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为基础,在传统测量中,测量前需要稀释样品,这会对测定准确度产生影响,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提升测定准确度,可以使用微波消解法来处理样品[1]。

具体来说,在消解罐中加入0.3g样品,滴入3-5ml硝酸,之后放置到微波消解仪中进行消解。

消解完成后,用蒸馏水定容,保证硝酸浓度值在5%左右,混合均匀后备用。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在整个预处理的过程中,应当避免使用铝制品。

在预处理完成后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样品消化液与铝标准使用液,检测条件设置如下:(1)进样体积:20ul;(2)灯电流:25mA;(3)狭缝:0.7nm;(4)波长:257.5nm。

检测完成后,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样品中的铝含量:X=■公式中,m代表试样质量,F代表样品稀释倍数,V代表试样消化液体积,C2代表空白液中铝含量,C1代表消化液中铝含量,X代表测定样品中的铝含量。

食品中铝的检测方法改进研究

食品中铝的检测方法改进研究

T logy科技食品科技铝是食品中的主要添加剂,又称作明矾(主要由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组成),在通常情况下,铝作为膨松剂、稳定剂、护色剂、防腐剂以及保脆剂被应用到面粉制品、水果制品、蔬菜制品以及水产品中。

铝是一种对人体身体健康有害的金属元素,大量摄入会对人体对钙和铁的吸收带来一定影响,进而导致骨质疏松和贫血现象的出现,甚至还会使人的记忆力和智力下降等。

为此,我国越来越注重食品中铝的添加与使用规范,改进铝的检测技术也势在必行。

1 食品中铝检测现状1.1 人体中铝的来源与途径铝作为地壳中数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之一,其在各行业领域中的使用十分广泛。

人体摄入铝元素的主要途径包括水、药品类、食物类以及铝制炊具类等。

其中水主要有以下两个来源:天然水;自来水厂加入明矾的水。

在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生活饮用水中铝含量不得超过0.2 mg/L。

虽然生活饮用水中铝的含量是人体易于吸收的离子铝,其含量微乎其微。

但加入含铝凝剂的水与天然水相比来说,其含量还是高出了一倍之多。

同时还有研究表明:每日生活饮用水中的铝含量不得大于0.2 mg/L。

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WHO/IPCS报告)也作出明确规定:生活饮用水中的铝含量应当控制在0.4 mg/L。

食物中本身含有一定的铝成分,这主要是由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和积累着土壤中的铝元素,但含量相对比较低。

WHO/IPCS估算,在不同国国家和地区中人们通过食物摄入的铝均在15 mg/d以下。

而铝炊具才是人体摄入铝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主要是由于铝炊有着导热快、物美价廉以及经久耐用等地众多优势,深受人们的喜爱与青睐。

虽然在铝炊具制品的表面都贴有一层防溶出的致密氧化膜,但由于铝的双性,过酸和过碱等食物还是会造成腐蚀。

在临床中,氢氧化铝是一种用来缓解胃酸过多和治疗胃溃疡的胃酸剂和胃薄膜保护剂,且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普及。

同时,有相关学者[1]在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这一部分人由于长期服用铝剂药物,其体内的铝含量已超出了人体可以承受的范围。

4.卫计委监督司关于食品中铝本底值有关问题的说明

4.卫计委监督司关于食品中铝本底值有关问题的说明

4.卫计委监督司关于食品中铝本底值有关问题的说明卫计委监督司关于食品中铝本底值有关问题的说明1. 背景介绍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铝作为一种常见的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关于食品中铝本底值的讨论也日益增多。

近期,卫计委监督司发布了对食品中铝本底值的说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 铝在食品中的作用和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铝在食品中的作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铝作为一种常见的添加剂,被用于食品加工中的防腐剂、增稠剂等。

然而,长期摄入过多的铝可能导致铝中毒,引起骨骼疼痛、贫血等健康问题。

监管部门对食品中铝含量的监督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3. 卫计委监督司的说明卫计委监督司发布的关于食品中铝本底值的说明,主要是对目前存在的食品中铝含量标准进行了梳理和解释。

监督司指出了目前各类食品中铝含量的测定标准和方法,以及食品中铝的安全容许量。

监督司强调了对食品中铝含量的严格管控和监督,以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卫计委监督司发布的关于食品中铝本底值的说明,对于食品安全和监管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提醒了人们对食品中铝含量的重视和关注,帮助消费者更加理性地选择食品。

它也通过明确的标准和方法,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更具体的操作指导,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水平。

5. 总结与回顾卫计委监督司发布的关于食品中铝本底值的说明,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食品中铝含量的监管标准和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未来的食品安全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对食品中铝含量的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我们也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教育,让他们更加理性地选择食品,保护自己的健康。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话题,而铝作为一种常见的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使用。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食品中铝本底值也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近期,卫计委监督司发布了对食品中铝本底值的说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干法灰化法测定食品中的铝含量

干法灰化法测定食品中的铝含量

干法灰化法测定食品中的铝含量铝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金属,广泛应用于建筑、船舶、汽车等领域。

但铝也是一种有毒物质,在高浓度情况下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食品中的铝含量进行准确的测定非常重要。

干法灰化法是一种测定食品中铝含量的常用方法。

干法灰化法是将食品样品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完全燃烧,并形成灰烬,再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使其溶解,最后用稀硝酸稀释并过滤,得到滤液,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铝含量。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样品。

通常选择的食品样品包括面包、奶制品、水果、蔬菜、牛肉等。

样品需要经过加工处理,去除可能的杂质,然后磨碎成粉末。

接下来,将样品放入预先烧干过的烧杯中,并置于高温电炉中加热。

样品加热的温度通常在500-600℃之间。

加热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样品烧焦,并注意安全防护。

样品烧完之后,将其冷却并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

碳酸钠会将灰烬溶解,使得铝离子可以释放出来。

然后将样品溶液过滤,以去除残留物质。

接下来将溶液稀释,并加入稀硝酸调整pH值。

最后,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的铝含量。

干法灰化法有一些优点。

首先,它是一种快速、简单、成本较低的检测方法。

其次,该方法准确度较高,灵敏度较好,可以检测到铝含量低至10μg/g。

此外,干法灰化法还可以同时测定铜、锌、铁、镁等元素的含量。

但是,干法灰化法也有一些不足。

首先,样品加热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且需要专业技能的操作,否则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

此外,该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会受到干燥温度、碳酸钠的用量等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干法灰化法是一种可靠测定食品中铝含量的方法。

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在专业人员的操作和严格控制条件下,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此外,该方法的快速、简单、成本低等特点也使得它在实际检测中得到广泛使用。

食品中铝的检测结果分析

食品中铝的检测结果分析

食品中铝的检测结果分析摘要:食品加工过程中常使用各种添加剂来改善风味或延长保质期。

铝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用作稳定剂或膨松剂。

然而,铝并非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高含量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因此,本文致力于监测和分析市场上常见食物中的铝含量,并详细描述了检测结果。

在样本选择方面,特别关注了油条、面包、膨化食品、馒头和粉丝等食品。

通过采集这些样品并进行实验室分析,确定了它们中的铝含量。

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食品中的铝含量普遍存在,但与安全标准相比,大部分食品的铝含量仍然在允许范围内。

因此,消费者可以继续合理食用这些食品,但也需要了解铝摄入的限度。

关键词:食品;铝;检测结果;分析食品加工过程中常使用各种添加剂来改善风味或延长保质期。

然而,一些面制品中存在着食品中铝含量超标的问题,尤其是在使用含铝添加剂如明矾和铵矾时。

过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特别是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并加以控制食品中铝元素的摄入量。

此外,铝还与钙和磷的代谢吸收有相互作用,可能引发骨骼问题和影响胎儿正常发育。

本文旨在检测市场上常见的面制食品中的铝含量,并评估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我们选择了油条、粉丝和方便面等三类食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查样品并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得了铝含量的具体数据。

这将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食品选择依据,同时也为食品行业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结果显示,部分面制食品的铝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制。

这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对面制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剂使用的监管,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同时,本研究还探讨了降低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的潜在方法,以帮助食品行业制定更加健康和安全的产品。

1、检测试验材料及检测方法1.1样品准备本次检测所用样品来自当地市场、超市和早餐店等。

1.2检测仪器设备Thermo Fisher公司iCAPRQ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电子天平、可调式控温电热炉、可调式电热板、恒温干燥箱、微波消解仪。

食品中铝元素的测定方法

食品中铝元素的测定方法

食品科技当前铝被公认为食品污染物,国家需在考虑食品中铝本底含量和风险评估基础上,制定各类食品中铝含量限值。

除了食品生产企业需要合理添加含铝添加剂外,国家也需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科学应用现行标准检测方法,依据各类食品含铝本底值和各类检测方法的检出限科学选择检测方法,准确判别食品中铝元素含量。

1 食品中铝元素对健康的危害性1.1 食品中铝元素的来源首先是环境中天然存在的铝元素。

由于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因此在日常饮水、食物中会存在一定的铝元素。

其次是使用的烹饪用具和锡纸中含有铝元素。

据调查显示,铝制食品器具中,铝的溶出量相对较高,长期使用和洗刷会导致不粘涂层脱落,烹煮酸性食物也会加大食品中的铝含量。

相对而言,陶瓷器具和玻璃器具等的铝溶出量更低。

最后,来源于含铝食品添加剂,当前常见的有膨松剂、铵明矾和钾明矾等。

由于明矾的絮凝效果较好,民间常用其作为净水剂。

此外,一些淀粉类食物中也会加入明矾,从而让食物更加劲道,这样一来就会导致食品中存在大量的铝元素残留[1]。

1.2 铝对人体的危害性人体中铝元素含量超标,会严重损坏人体健康。

铝虽然不会导致人体急性中毒,但超过一定值也会产生危害,人体在摄入铝之后可以自行将其中的10%~15%排出体外,而大部分积蓄在体内,通过与各类蛋白质和酶的结合对体内多种生化反应产生影响。

因此,长期摄入铝元素,会损坏人的大脑,尤其对孕妇、老人和小孩的影响最大,容易引发儿童发育迟缓、老年痴呆等问题[2]。

2 食品中铝元素的测定方法与应用2.1 前处理方法2.1.1 湿法消解在GB 5009.18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铝的测定》中,对湿法消解进行了规定。

湿法处理虽然有机物分解速度快、元素损失少、处理时间短,但在试剂的使用量较大,消解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同时使用过程需要人随时观察照看。

2.1.2 干法消解干法消解需保证样品的完全碳化,否则容易着火引发重大损失。

面制食品中铝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面制食品中铝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面制食品中铝测定方法研究进展综述了近十年来面制食品中铝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方法。

前处理方法主要有干法灰化、湿法灰化、高压消解、微波消解等。

铝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标签:面制食品;铝;测定方法铝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从食品中摄入的铝会在人体内不断累积并产生慢性毒性。

当人体摄入过量的铝会引起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人的脑、肝、骨、肾、造血系统、免疫功能等。

过量的铝会导致人体记忆力衰退、痴呆,还会抑制骨生长,导致骨软化症。

面制食品中的铝主要来源于其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膨松剂钾明矾和胺明矾,用铝制品包装或盛放食也会带来铝污染。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并要求严加控制,我国规定面制食品中铝的限量指标为小于等于100mg/kg。

本文对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面制食品中的铝的测定提供参考。

1样品前处理方法1.1湿法消化国标GB/T 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中采用的是HNO3-HClO4-H2SO4湿法消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国标法耗酸大、消化时间长、操作繁琐、HClO4是否赶净较难控制,残留的HClO4会使反应液浑浊,且国标法对于油脂多的样品处理效果不好。

因此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关于对国标法进行改进的报道。

张志等通过加大H2SO4用量和二次冒烟赶尽HClO4的方法来消除干扰,并选择合适的指示剂调节待测液酸度。

陈春祝等用H2O2代替HClO4进行消化,取得了很好的消化效果,且操作易控制、测定结果稳定并减少了消化时间。

平红等采用HNO3-H2O2法消化油脂含量较高的油炸面制食品,也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消化效果,该法适合于大批量油炸面制食品的前处理。

1.2干法消化干法消化一般采用马弗炉高温灰化以除去样品中的有机物,再将剩下的灰分用少量酸溶解待测,铝在高温下易行成难溶性的氧化铝异构体,导致铝的损失,因此控制灰化温度和时间很重要。

濮阳市面制品中铝含量检测及研究分析

濮阳市面制品中铝含量检测及研究分析

分析检测濮阳市面制品中铝含量检测及研究分析程 敏(濮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河南濮阳 457000)摘 要:目的:了解濮阳市主要面制品中铝元素的使用及污染现状,从而加强食品化学污染物的监督和控制管理,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方法:对来自濮阳市五县一区的农贸市场、商超、早点地摊和餐饮处购买的馒头、包子、油条等700批面制品进行调查和铝元素残留检测。

样品经粉碎、烘干、混匀后,采用湿法消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面制品中铝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所抽检的700批面制品中,不合格率3.14%,其中发酵面制品共抽样500个批次,超标率4.00%;油炸面制品共抽样200个批次,超标率1.00%。

结论:濮阳市售面制食品中发酵面制品和油炸面制品存在铝元素超标情况,尤其是包子,油条次之。

后续应加强对市售面制品铝元素的检测与监管。

关键词:濮阳市;面制品;铝含量;卫生评价在自然界中,铝以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形式广泛存在。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铝是一种低毒性的金属元素,于1989年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1]。

当人体摄入含有铝元素的食物后,铝会在人体内蓄积,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毒害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当机体内吸收过量的铝时对组织器官[2]、神经系统[3]以及骨骼[4]等部位危害均比较大,会导致慢性肾衰竭、骨质疏松和阿尔茨海默症等症状[5-8]。

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铝的主要来源为农作物和水质中天然存在的铝、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含铝膨松剂以及贮藏过程中铝器具溶出的铝[9-10]。

目前,我国居民膳食中铝含量的来源常见于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如豆制品、面制品、淀粉制品、焙烤食品等[11]。

尤其北方地区人们摄入铝元素最主要的来源为食用的面制品。

面制品包含发酵面制品和油炸面制品,发酵面制品主要包括篜馍类等,油炸面制品主要包括油条等。

根据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馒头、包子、油条等面制品是膳食铝摄入的最重要来源[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中铝的测定及管理现状
作者:赵晓光陈丽华李威
来源:《北方经贸》2012年第07期
摘要:鉴于铝已被公认为是食品中的污染物,国家相关部门应在基于风险评估及考虑食品中铝本底含量的基础上,制定各类食品中铝的限量。

食品生产企业应洁身自爱,尽量少加或不加含铝添加剂。

我国应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

关键词:铝;食品;食品添加剂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18-01
一、食品中铝的来源
一是,天然存在:由于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所以我们日常所接触的饮用水及各种食物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的铝。

饮用水含有铝,含量一般少于0.2mg/L。

大部分食物亦含有铝,原因可能是铝天然存在于食物中(一般含量少于5mg/kg),不过,有些食物的天然铝含量可能偏高,如马铃薯、菠菜和茶叶。

此外,有报告指出,婴儿豆奶配方奶粉冲调的豆奶铝含量约0.4-0.6mg/L[1]。

二是,使用铝制烹饪用具和锡纸所致。

除食品本身含铝外,用铝制品包装或盛放食品的器具也可导致食品铝含量超标。

比如用铝罐包装的饮料,虽然其内表面有保护层,但如果存放时间过长,保护层损坏,具有酸性的饮料就可能从破损处腐蚀铝罐,使饮料中含有铝离子。

再如用铝锅等炊具烹调或盛放酸性较强的菜肴,也能使铝溶解于菜肴中。

食品器具中铝溶出量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铝制食品器具中铝溶出量普遍较高,溶出范围为0.25mg/L~206mg/L;不粘涂层不锈钢制品,铝溶出量平均为3.1mg/L。

若经长期的使用、洗刷,不粘涂层脱落加剧。

在烹饪过程中,特别是在煮酸性食物时,锅中的铝溶出量会增加。

无涂层不锈钢材质制品铝溶出量为0~0.35mg/L,普遍比不粘涂层低;陶瓷器具、玻璃器具、塑料容器铝溶出量很少或没有。

三是,含铝食品添加剂。

目前我国广为使用的含铝食品添加剂有膨松剂、稳定剂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抗结剂硅铝酸钠;膨松剂酸性磷酸铝钠。

其中普遍使用的明矾有很好的絮凝作用,常被民间用来作为净水剂。

现代大城市正规自来水厂是不用明矾的,但一些使用地表水的小型自来水厂有时也向水中加入一些铝盐絮凝剂以加速水中的泥沙及其他悬浮物的沉淀,使自来水中含有较多铝离子。

一些淀粉类食品如粉条、粉丝、粉皮、凉粉、凉皮等在制作时也常被加入明矾。

经过明矾的絮凝作用,粉条、凉粉会变得
很筋道,在开水中不易被煮烂。

有两种食品(保健品)在加工过程中是必须加入明矾的,制成品也会有一些铝元素的残留:一种是海蜇,在打捞出海后必须加入明矾以加速蛋白质的凝固和海蜇毒素的降解。

因此在食用前应反复用水清洗。

另一种是螺旋藻、小球藻,人们在培养液中加入明矾或其他铝盐絮凝剂,使其絮凝沉淀后才能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

二、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
(一)分光光度计法
GB/T 5009.182-2003 规定了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

标准适用于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

方法检出限0.5μg。

分光光度法测定铝含量标准仅适用于面制食品,并且样品前处理方法是湿法消解,且消解液中残留的高氯酸对显色影响很大,检测过程繁琐、工作量大。

(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DB13/T 1105-2009 食品中铝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

标准适用于食品中铝的测定。

本方法检出限:0.05ug/kg。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铝具有灵敏度高、用样量少、可在不同气压下操作等优点,但铝属高温元素,原子化温度在2600-2800℃,测定时需要屏蔽氧,石墨管也需特殊涂渍处理,使其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DB51/T 1046-2010 食品中铝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标准规定了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食品中铝的方法。

标准适用于食品中铝的测定。

标准检出限:方法最低检出质量浓度0.15 mg/kg。

GB/T 23374-2009 食品中铝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本标准规定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品中铝。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铝的测定。

方法最低检出限0.03mg/kg,最低定量限为0.1mg/kg。

标准添加浓度在10-110mg/kg范围时,回收率在84.7-10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是测定环境、地质、食品、冶金等样品中微痕量元素的常用方法,两者在灵敏度、检出限、线性范围以及多个元素快速扫面测定上均要优于其他方法,在铝测定上也无明显差异。

主要缺点是所用仪器价格昂贵,尤其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三、国内外对含铝添加剂的管理现状
(一)世界各国对食品中铝的要求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于1989年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加以管理,提出铝的暂定每周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7mg。

2006年,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评估铝的安全性时,认为铝化合物在低于先前用来制定安全参考值的剂量,仍可能会影响实验动物的生殖系统和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因此决定把暂定每周可容忍的铝摄入量(包括添加剂)降低七倍,至每公斤体重1毫克的水平。

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食品添加剂法规(Codex Stan 192-1995)中则规定,含铝添加剂不能用于面制食品中。

同时,欧盟食品安全局也规定,饮食中铝的每周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毫克,面制品中铝含量不能超过10mg/kg。

美国FDA则规定,矾(铝、钾、铵和钠的硫酸复盐)只允许从包装的纸和纸板迁入食品(这个量是非常微小的),也就是说不允许制作食品时加入矾。

(二)我国对于食品中铝含量的规定
我国现行的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允许使用的含铝的食品添加包括膨松剂、稳定剂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CNS号06.004)、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CNS号
06.005);抗结剂硅铝酸钠(CNS号06.004,三氧化二铝含量为9-13%);膨松剂酸性磷酸铝钠(CNS号06.009)。

其中硫酸铝钾、硫酸铝铵使用范围是豆制食品、小麦粉及其制品、虾味片、焙烤食品、水产品及其制品和膨化食品中使用,其允许最大使用量为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对于铝在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量以干样品计应不大于100mg/kg;硅铝酸钠的使用范围是乳粉(包括加糖乳粉)和奶油粉及其调制产品、干酪、其他油脂或油脂制品(仅限植脂末)、可可制品(包括以可可为主要原料的脂、粉、浆、酱、馅等)、淀粉及淀粉类制品、食糖、餐桌甜味料、盐及代盐制品、香辛料及粉、复合调味料、固体饮料类和酵母及酵母类制品。

酸性磷酸铝钠使用范围是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油炸面制品,焙烤食品。

其允许最大使用量为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对于铝在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量以干样品计应不大于100mg/kg。

同时在GB2762-2005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中明确规定面制食品中铝限量为100mg/kg。

[责任编辑:文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