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标准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说明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说明
“教育科研方法”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和教育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
修课,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课程开设次序在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之后。
本课程5个学分,计划课内学时90,录音课10学时,IP课程4个,开设一学期。
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设计,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的评价。
本课程的文字教科书采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标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教育实践研究,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包括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以及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和流程,如选题、设计、实施、总结等。
2. 实践技能:包括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如何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等。
3. 具体内容包括:研究问题选择、研究设计、样本选择与收集、数据分析、研究报告撰写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期末考试等。
其中,实践操作和期末考试将占较大比重,以检验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五、课程实施建议1.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3.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以提高其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如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等,以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本课程可选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相关教材,也可参考《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专著。
同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站、论文等资源,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七、课程评估与反馈本课程将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标准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标准《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目的意义、作用、过程、分类等;学会教育研究的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教学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常用的主要方法;掌握教育研究必需的问卷编制、个别访谈、数据分析、课题论证等基本技术;懂得如何确定研究课题和实施研究及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应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着眼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道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课程的研究范围、进展和方向。
2.理解与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
3.学会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去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4.学会把所学的基本原理应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去分析、解决问题,养成了解、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兴趣和习惯。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1/ 5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解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使学员明确小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和体系,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掌握小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2.厘清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之间的关系,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自觉进行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3.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功能及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特点,树立科学的教材观。
4.掌握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大模块教学的特点,学会合理处理和利用教材以及开发教材资源,养成良好的教材分析和研究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建议教材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写话·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汉语·阅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主要参考书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夏家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科学出版社,2016.温儒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丛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制定人:审核人: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解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熟悉、理解并认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乐于和同伴一起学习《课标》、喜爱钻研教材,对教师职业感兴趣;2.能够熟练使用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常用方法进行研究活动;3.能在《课标》指导下,深入透彻地理解数学教材所蕴藏的知识、思想、编排体系及结构关系,达到能用、会用小学数学教材的目标。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建议教材马云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主要参考书吕世虎,贾随军.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宋乃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曹培英.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制定人:谢海燕审核人:2019年7月。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48学时(含实训课15学时)周学时数:3学时学分:3学分课程类型(必修/选修):必修专业课开课系(院):临沂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课程负责人:孙成明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门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的工具课,属于方法类学科,是五年制小学教师培养的必修专业课,是融通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学各个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的桥梁,也是联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纽带。
学习和掌握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对于提高教育研究水平,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完善初等教育科学的理论体系;对实现“具有初步科研能力、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自我专业发展要求的全科综合型小学新师资”的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以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为线索,密切结合我国小学教育与儿童心理研究的实际,主要阐述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主要教育研究方法,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科研观和方法论,初步掌握具体的教育研究方法与技能,提高解决小学教育问题的研究能力,为区域小学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师资。
2.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让学习者了解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基本熟悉教育研究的科学步骤和主要研究方法。
(2)通过学习,不仅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科研修养和理论分析能力,而且帮助他们掌握教育科研的初步技能。
诸如会查阅文献资料,会进行课题论证,懂得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教育调查,会搜集和分析研究数据资料,会评价分析教育实验报告,会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3)结合教育实践,在应用教育科学理论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具体包括:第一、问题意识及定向的能力,即要立足于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客观地把握所要研究的某一个领域研究的前沿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选题上体现现实性和创造性的结合,实践价值与学术价值统一。
第二、整合的意识与理论思维的能力。
不仅能运用个人已有知识、理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透彻分析、认识研究对象,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和新问题,而且从历史、现实和理论三个纬度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整体理解和把握。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中文名称: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教育学专业、师范专业先修课程:教育学原理总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二、课程性质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师范专业中教育学类课程的主干课,是一门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介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地运用教育研究方法去研究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丰富教育理论的基础性课程。
三、课程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让教育学专业、师范专业的学生了解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在学校教育研究工作中正确应用各种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研究意识和专业素养,促进他们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具体课程目标如下:1、了解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2、掌握教育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形成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3、能独立进行研究课题的设计、开展课题研究论证、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四、教学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在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上,团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理论素养、着力培养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坚持“变教为学,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除运用讲授教学法外,积极尝试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颇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具体情况如下:1.案例教学通过现实案例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的反思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实施过程:步骤一,初步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步骤二,通过文本、视频、语音等各种方式呈现现实案例;步骤三,分析要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步骤四,分组讨论,每小组以4~6人为宜;步骤五,课堂研讨,各小组间展开交流、争论;步骤六,教师归纳、总结、评析。
实施效果:使学生对现实中教育改革实际有了更直观、更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其能够更深入的理解、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提高学生的反思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小学英语教研新课标准解读
小学英语教研新课标准解读
小学英语教研新课标是对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全新指导,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新课标强调学生中心,注重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新课标明确了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即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日常交流,理解简单的英语信息,并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思维和表达。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
其次,新课标提倡任务型教学法,即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英语。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再次,新课标强调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不仅包括传统的笔试,还包括口语测试、项目作业、小组合作等多种评价形式。
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鼓励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运用英语。
此外,新课标还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同时,新课标也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
最后,新课标还强调了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研新课标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新课标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标准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分:4参考学时:总学时:64 理论学时: 60 课内实践学时:4适用对象: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必修课。
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教育研究意识与能力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开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及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研究能力的需要。
该课程在介绍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价值、特性、研究对象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从纵向上系统介绍选题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各阶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横向上,介绍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的原理、方法、操作技术。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门方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课程设计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基本教育研究方法的操作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安排教与学活动,灵活使用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应用等教学手段,采用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方法,保证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技能考核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兴趣。
(1)基于提高师范类人才科研能力的需要,设计课程培养目标(2)基于学生今后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遴选课程内容(3)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4)基于平时形成性考核和基本科研能力训练为主的标准,设计课程评价方式(5)基于本课程教学及学习的需要,建设课程资源该课程总体框架结构安排如下表。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工作、教育改革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科研意识;理解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的优势与局限,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掌握教育研究过程各阶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如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定性研究、行动研究等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方式、方法的理论和操作技术,初步形成教育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教育研究方法》是师范专业教师教育必修课程之一,它在顺应时代要求、形成学生合理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能力结构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至为重要。
三、课程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的同时,能较深入地了解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了解国内外教育研究方法的动态,养成研究的意识和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反思的态度,切实地掌握教育研究的常用基本方法与操作技能,为形成和增进教育研究的素质和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力求做到理论性、系统性、应用性与操作性的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以讲授式和案例分析为主,辅以讨论与研究方法的实际操作。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主要课程内容: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本章教学要求:总论主要概述本课程的基础内容,包括什么是教育研究、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研究、怎样进行教育研究,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当前关注的教育研究有哪些等等,使学生基本了解本学科的概貌。
本章教学的大致结构框架如下:第一节什么是教育研究一、教育研究的概念二、教育研究的特征三、教育研究的类型第二节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研究一、教育研究对教育理论的贡献二、教育研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三、教育研究对教师发展的作用第三节怎么样进行教育研究一、教育研究的原则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三、教育研究的过程第四节当前关注什么样的教育研究一、校本研究二、行动研究三、叙事研究思考题:1、如何理解教育研究?2、教育研究有什么作用?3、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有何不同?4、教育研究有哪些方法?5、教育研究的操作流程是什么?6、为什么当前比较关注校本研究?第二章研究课题的选定本章教学要求:本章主要通过怎样选择课题、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具体实施课题以及怎样结题等问题的讲述,使学生学会选择既具研究价值又具现实操作性的研究问题。
本章教学的大致结构框架如下:第一节选题的基本思想一、良好课题的特点二、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三、确立研究课题的方法和过程四、课题申请的程序与注意事项第二节课题设计的基本内容一、提出研究假设二、设计研究变量三、确立研究方法与过程四、制定研究计划第三节课题实施的基本过程一、课题实施的基本原则二、课题实施的基本过程第四节当课题结题的基本任务一、结题程序二、结题形式思考题:1、如何选择出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2、课题申请书主要涉及哪些内容?3、研究假设主要有哪些类型?4、成果鉴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5、会议结题的主要程序有哪些?第三章教育研究中的文献检索本章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述教育研究中的文献检索应如何操作,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多种途径的文献检索操作方法。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建设汇报材料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建设汇报材料各位专家下午好!《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是初中起点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必修课。
我校自1999年开始设置五年一贯制小学教育专科专业,一直把本课程作为专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开设。
2012年以来,根据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要求,依托教育部、高教社所提供的各项政策指导、技术支撑以及临沂大学党委行政、教务处等各级部门所提供的优质资源,对本课程进行了严格、细致的建设。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汇报《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建设情况:一、目标定位从学科性质而言,《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门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的工具课,是“融通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学各个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的桥梁,也是联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纽带”。
因此,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努力:第一,力求教学内容的完整、简易、有效;第二,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以及网络传播的适用性;第三,寻求教学实践模式的多元化、一体化。
二、团队建设由于本课程原负责人白中军教授突然离世,课程中很多细节性的问题尚未完善,一些原创性的问题尚未展开,这给课程建设带来一定困难。
但是,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与帮助之下,我们迅速补充相关力量,确保了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特别是,得到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方健华研究员、山东省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丁敏科长两位专家的鼎力支持与帮助,形成了一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知识、学历、年龄与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的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教学团队。
三、基本资源建设1、基本资源建设的整合与系统性教学大纲、教案、演示文稿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基本资源已全部上传;课程主持人讲授本课程的授课录像约为35%;知识点共计189个,按教学33学时计算,每学时5-6个知识点;能力点76个,按教学33学时计算,每个学时约为2个能力点;课程模块结构合理,对各类基本资源进行了合理、有序的组织和配置;教学录像与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匹配,播放清晰流畅;对教案与演示文稿进行了精心设计,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层次性、系统性。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小学教育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以心理学教育学及相关课程为基础的后续课程,是培养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熟练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对学生心智水平相对较高的方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性知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
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一系列基本技能:学会科学地提出问题、阅读研究文献、形成理论假说、设计研究方案、编制和使用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方法、用科学方法分析资料、掌握科研成果表述形式、撰写规范的科研论文。
3、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自觉使用科学研究方法展开力所能及的研究,有意识地鉴别评价使用相关的研究成果。
增强开拓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争做学者型教师。
三、课程内容课程主要知识模块包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概念与操作程序、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教育资料的收集与处理、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与评价。
在此基础上教学内容主要整合为“教育研究概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三大部分。
在教学操作中突出本课程的主体,即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如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
详见:“七、课程实施具体安排”。
四、课程实施1、教学建议教学内容的组织在体现课程理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其学习接受能力。
在教学处理上注重突破难点,把握重点,巩固知识点,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教学设计以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做调查、写作调查报告、学术论文、教育随笔等实践性教学形式为主,在实践应用层面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获得实际的科研技能和技巧。
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两个结合:一、理论指导与时间操作相结合,二、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学教育研究的兴趣,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2. 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常用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研究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小学教育研究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研究小学教育?二、讲授新课1. 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a.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b.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行为、课堂氛围等了解教育现象。
c. 实验法:通过控制变量,探究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
2. 常用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运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2. 提问:如何将研究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二、小组合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教学案例。
2. 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运用所学研究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
三、成果展示1. 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小组的研究方法和分析结果。
2.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师范专业《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48周学时数: 3学分:3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系)院:教育学院执笔人:马晓春李爱娟张文娟审核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教育研究方法》是师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教育研究意识与能力是21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及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研究能力的需要。
该课程在介绍教育研究的概念、价值、特性、研究对象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从纵向上,系统介绍选题到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各阶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横向上,介绍教育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的原理、方法、操作技术,以使学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教育研究的能力。
2、教学要求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教育研究在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改革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教育研究意识;理解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的优势与局限,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掌握教育研究过程各阶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测量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教育研究中常用方式、方法的理论、方法、操作技术,初步形成教育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和过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教育研究的意义;掌握教育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理解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理解教育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了解教育研究的分类。
[重点与难点]重点:教育研究的意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教育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难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意义一、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二、教育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一)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二)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三)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第二节教育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一、教育研究的过程教育研究的步骤的典型的划分通常都是4—6个步骤。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教学与教研工作要求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教学与教研工作要求息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小学组一、备课二、说课三、上课四、评课五、作业布置与批改六、辅导七、考核一、备课备课形式(一)个人备课个人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独立钻研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搞好个人备课是完成整个备课任务的先决条件。
教师既要考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自己的特点,努力提高备课的质量。
(二)集体备课为了上好每节课,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还必须搞好集体备课。
共同研究的内容有: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作业的选择与处理等。
其中着重研究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及单元形成性测验。
为了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应该发挥学科教研组作用,建立切实可行的备课制度。
应该做到“四定”: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一提前”,即提前搞好个人备课。
在集体备课时应创造一个活跃的学术氛围,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大胆创新。
经过充分讨论,主要方面应统一认识和步调,但在具体教法上应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集体备课、中心校本部和城区各校可一周一次,乡镇中心校、村小可分片,每两周开展一次,主要开展讨论研究、互相交流,并不要求同一教案,每位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各自编写教案。
备课的内容(一)备教材1、研究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与教师参考用书新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钻研新课程标准,弄清所教学科的目的任务,了解本学科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学科教学特点和教学法的要求。
这样,教师才能胸中有全局,自觉地按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安排自己的教学。
教科书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
因此,教师通过钻研教科书,熟练的掌握教科书的内容,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钻研教科书的一般步骤是:第一步,通读教材,掌握体系,了解编写意图和全书结构,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研究它的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第二步,细读教材,把握知识要点、重点、难点;第三步,精读教材,融会贯通,既准确把握知识的主干,又弄清每个细节(包括全部插图、习题)注释、附录和索引等,使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教育研究方法 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33H14A08英文名称: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学分:2周学时:2总学时:36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等所属学科/团队:课程与教学论二、课程性质《教育科研方法》课程是宁波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训练有素的教育科研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进行教育实践研究与创新、实现持续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科研素质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解释并能举例说明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基本特征与基本过程、研究变量的概念性与操作性定义、研究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知道教育研究方案的基本构成要素,并能解释这些要素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学会收集教育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抽样方法、查阅文献与撰写文献综述的方法、课堂观察方法、问卷设计方法、访谈程序与技巧、实验研究设计与实施程序、叙事研究设计与实施程序、行动研究设计与实施程序;✧学会整理、分析教育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分类与编码、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的分析方法;✧了解教育研究论文的基本类型,并学会撰写各类教育研究论文的基本规范与策略。
2.能力目标✧能够从教育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有意义、可研究的课题;✧能够根据研究选题设计论证规范的教育研究方案;✧能够根据研究选题有效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并能够撰写文献综述;✧能够根据研究设计运用合适的方法收集和分析各种研究资料;✧能够根据资料分析提炼研究结论,并能够规范地撰写教育研究报告和论文。
3.素养目标✧养成研究意识,善于发现、思考、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善于通过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在教育研究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学会合作与分享,体验合作、参与、交流、分享、尊重的教育意义。
四、教学任务为了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育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实现本课程预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养目标,本课程需要完成的重点教学任务有如下三个方面:1.学习与掌握教育研究的概念、原理、方法与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2.系统训练教育研究的各项基本能力;3.在学习教育研究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研究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事教育研究的正确意识和积极态度。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补修课程。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以科学教育观为指导,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认真完成作业,逐步掌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操作技能和形成教育科研的能力。
(具体详细内容见各章的教学要求)●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门方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参加教育科研实践,并在教育科研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内容,结合工作,进行教育科研的选题、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实际操作,提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的能力。
●课程内容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同时根据学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有关的知识体系按不同程度分三个层次做出要求。
了解:要求学员知道这部分内容。
一般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第二部分各章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概述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重点了解教育科研的特点、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过程、基本方法和类型等。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内容要点1. 教育科研的对象、特点和意义2. 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思路(认识论、因果论、、归纳和演绎方法、数理方法等)3. 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4. 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类型(二)教学要求1. 了解教育科研的对象、特点和意义2. 了解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基础3. 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和主要组成内容4. 了解教育科研方法的基本方法和内容第二章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发现研究问题、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和提出假设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分:4
参考学时:总学时:64 理论学时: 60 课内实践学时:4
适用对象: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必修课。
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教育研究意识与能力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开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及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研究能力的需要。
该课程在介绍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价值、特性、研究对象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从纵向上系统介绍选题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各阶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横向上,介绍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的原理、方法、操作技术。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门方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课程设计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基本教育研究方法的操作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安排教与学活动,灵活使用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应用等教学手段,采用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方法,保证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技能考核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兴趣。
(1)基于提高师范类人才科研能力的需要,设计课程培养目标
(2)基于学生今后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遴选课程内容
(3)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
(4)基于平时形成性考核和基本科研能力训练为主的标准,设计课程评价方式(5)基于本课程教学及学习的需要,建设课程资源该课程总体框架结构安排如下表。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工作、教育改革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科研意识;理解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的优势与局限,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掌握教育研究过程各阶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如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定性研究、行动研究等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方式、方法的理论和操作技术,初步形成教育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
2.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在教育科研实践中,能够运用所学的内容,结合工作,进行教育科研的选题、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实际操作,提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
①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价值、特性、研究对象等基本知识。
②掌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
(3)素质目标
要求学生认识学习教育科研方法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作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开展教育科研”的意识,逐步树立科研治校的思想,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幼儿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录像)分析、模拟教学、微格实验教学、课外实践、见习、小调查、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应注意: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和能力结构特点。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倡导目标驱动型的教学途径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1.考核的形式
笔试+案例分析答辩
2.考核评价表
考核评价表
1.教学评价主要指学生学业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2.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评价体系要体现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三)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1、选用教材:严开宏主编《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专业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