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前中国考古学的主要成就

合集下载

近五十年中国史前考古学的重大成果

近五十年中国史前考古学的重大成果

早期智人阶段的许家窑人及其文化
图片4-2-10 图片4-2-12
1974年至1975年,在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附近的 遗址中出土的许家窑人,属早期智人早期的古人类, 年代距今约10万年。许家窑人文化以石器、骨器、 角器为代表,已发现的各类石制品多达14000余件, 石器类型多样,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钻、 砍斫器、石球等,制作技术较北京人稍有进步。左 上图为许家窑人顶骨化石,左下图为许家窑人使用 的石器,上图为骨器。
图片4-2-15
晚期智人阶段的柳江人
1958年发现于广西壮族 自治区柳江县通天岩旁 洞穴中的柳江人,是迄 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晚期 智人化石,年代距今约 7万至6万年。经人类学 研究,柳江人的体质特 征属蒙古人种,代表了 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 型。
图片4-2-17
图片4-2-19
晚期智人阶段的山顶洞人
纳勒迪人(Homo Naledi)
南非科学家发现了人
类祖先的遗骸,并证 明其是一类新人种, 这一重大发现很有可 能改变人类的历史。 他们可能是最早期的 人类,活跃于大约 300万年之前。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文化:
中国直立人的代表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
人等,以及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中国著名的早期智人许家窑人和丁村人及其所代表 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中国著名的晚期智人柳江人和山顶洞人及其所代表 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3.遗址的布局: 遗址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大致形状为南北稍长、 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椭圆形,已有一定规划和布局,大 致分为3个区,即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居 住区在聚落的中心,周围有一条人工挖掘的宽6~8米, 深5~6米的大壕沟围绕,大壕沟外北边是公共墓地, 东边是制陶作坊窑址群。 (1)居住区在遗址的中央,占地约30000平方米,中 间一条宽2米、深1.5米的小沟将居住区分为两片,形 成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区分的两组布局 ,每片以一 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窖穴 散布周围。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 地。 (临潼姜寨遗址有相似的布局)

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

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

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揭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以下是十大成果的简要介绍。

1. 陕西兵马俑:1974年,在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陵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兵马俑坑。

这些兵马俑是秦始皇帝陵墓的护卫军,规模宏大、造型逼真,成为世界闻名的考古发现。

2. 河南殷墟: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市发现了商代遗址,即殷墟。

这个遗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也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里程碑。

3.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各地相继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如河南洛阳的李家洼遗址、湖南岳阳的鸭子口遗址等。

这些遗址为研究中国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4. 云南元谋人:1965年,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了距今约1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被称为“元谋人”。

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对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5. 甘肃敦煌文化遗址: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甘肃敦煌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文化遗址,如莫高窟、鸣沙山等。

这些遗址保存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和壁画艺术,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

6. 山西平遥古城:1986年,山西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古城建于明代,保存了丰富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之一,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材料。

7. 四川三星堆遗址:1986年,在四川广汉市发现了三星堆遗址。

这个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的古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象牙器和玉器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星堆青铜面具,成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

8. 湖南岳麓山遗址:1992年,湖南长沙市岳麓山下发现了距今约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这个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玉器等,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 北京周口店遗址:1927年,考古学家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发现了距今约70万年的古人类遗址。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五·四”运动前后,西学东渐,在带来“科学”、“民主”思想和先进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来西方人的妄自尊大,一些西方学者鼓吹“中国文化西来说”;国内也有人妄自菲薄,否定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发生动摇。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追根溯源,寻找实据,证明古史,重建民族自信,成为攸关国家命运的一件大事。

此后不久,一批中国学者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开始了对周口店、殷墟等古文明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国考古学应运而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得到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就设立了国家文物局,并颁发了保护古代文物的法令;恢复了周口店、殷墟两项中断多年的考古发掘;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大学设置考古专业;各省区市也相继成立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当地的文物保护和清理发掘工作。

在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实践中,各地考古队伍日益健全起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田野考古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发掘水平得到提高。

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考古工作者对史前时期的半坡、北首岭、庙底沟、屈家岭、北阴阳营等遗址和大汶口墓地,对商周时期的二里头、郑州、丰镐等遗址和洛阳东周城、侯马晋城、汉唐两京城址、元大都遗址及其他重要遗址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发掘。

在辉县琉璃阁的发掘工作中,首次成功地剔剥出一座完整的车马坑,受到西方考古学家的赞誉。

改革开放后,我国考古事业走向繁荣。

1979年4月成立了中国考古学会,其后一些省区市也相继成立了地方考古学会及相关的研究会;考古学得到迅速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引进科技手段,开拓了水下考古和航空摄影考古领域;大遗址考古发掘得到加强,黄河流域所作重点发掘尤多,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也有多处遗址发掘,西南边疆、北方大漠也都发掘过史前遗址,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规模之大,前所未见。

田野考古达到较高的科学水平。

原始聚落遗址和氏族公共墓地的发掘,力求全面地揭露布局情况,复原当时社会生活全貌;古代城址的勘察,着重了解整体规划,确定城垣范围和城门位置,探寻主干大道和重要建筑遗迹;对那些古今重合的城市,则充分利用文献资料,根据现存的古建和可以肯定的旧街道等遗迹,结合以重点钻探、发掘,较好地复原古城的平面布局;清理大型墓葬时,妥善处理糟朽不堪的漆木器、丝织品、帛书、帛画,使之得到较好保存;对于散乱的玉衣、铠甲、简牍,在清理过程中,特别注意各个零件的位置和相互关系,仔细观察和做好记录,以复原它们的整体。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考古学的开展历程中国考古学的开展历程一1928年10月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进行调查试掘,准备大规模地展开工作。

这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1929年,李济作为当时中国唯一具有近代考古学知识和开掘经验的学者,被聘任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

同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及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分别成立。

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从事考古研究的学术机构。

新生代研究室的周口店开掘1929年在裴文中的主持下,发现第一个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

随后,发现大批石制品和人类用火痕迹,使北京人的文化遗存得到确认。

1933年由裴文中和贾兰坡开掘山顶洞人及其文化。

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殷墟等项开掘1928~1937年间进行了15次开掘,累计开掘面积达46000多平方米。

开始开掘小屯遗址的时候,开掘水平不高,主要目标是有字甲骨,还缺乏分辨复杂遗迹的能力。

1930年,在国外专攻考古学专业的梁思永学成归来,不久参与山东历城县城子崖遗址的开掘,辨识了仰韶文化以外的又一种新石器时代遗存,后被命名为龙山文化。

梁思永后又进行安阳后冈遗址的开掘,从地层上解决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代文化的相对年代问题。

他还参加小屯遗址的开掘,在开掘方法上有明显的改良。

从此,殷墟开掘走上科学的轨道,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在小屯村一带,先后发现50多座夯土建筑基址,获得22022多片有字甲骨和其他珍贵文物;又在侯家庄商王陵区开掘10座规模特大的商代大墓以及上千座“人牲〞祭祀坑,从而为中国考古学和中国上古史的研究积累了极为珍贵的科学资料。

与此同时,又开掘浚县辛村西周卫国墓地、汲县山彪镇和辉县琉璃阁的战国时期魏国墓葬,以及日照两城镇、永城造律台等地的龙山文化遗址。

中国考古学的开展历程二北平研究院和其他单位的考古工作除对燕下都遗址进行过调查开掘外,主要是1933~1935年在陕西渭河流域的活动。

其中徐炳昶领导进行的宝鸡斗鸡台附近的开掘,曾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周秦时期和汉代的墓葬。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一卷(上册)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一卷(上册)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一卷(上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 录。
谢谢观看
二中国旧石器时代 考古学百年史略
一引言
三重要遗址和主要 发现
四对考古现象 的阐释或理论
探索的历程
五方兴未艾的 现代人起源、 演化、扩散研 究
一起步阶段(19201949年)
二发展阶段前期 (1950-1979年)
三发展阶段后期 (1980-1999年)
四当前发展(2000 年至今)
二研究历程
目录分析
一中国考古学 的滥觞——金 石学(宋代至
近代)
二中国考古学 起步期(19211949年)
三初步发展期: 1949年10月— 1978年12月 (新中国成立 到十一届一传播论 二区系论
三谱系论 四能动论
五社会历史建 构
六考古学中国 学派
05
五赵宝沟文 化
七小河沿文化
大事记
一第一阶段(1949 年以前)
二第二阶段(19492000年)
三第三阶段(2000 年至今)
大事记
二研究历程
一发现与著录概况
大事记
二 1950-1976年
一 1930-1949年
三 1977-1999年
五小结
四 2000-2021年
大事记
1
一发现与命名
中国考古学自1921年诞生,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在这一百年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考古人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在百年诞辰之际,撰写一部综合性的学术史,系统回顾百年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展望 未来,探讨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路径,作为对中国考古学百年诞辰的献礼,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考古学百 年史》全书900余万字,由200余位权威考古学家共同撰写完成。全书把百年来的中国考古学分为石器时代考古、 夏商周时代考古、秦汉到宋辽金元明清时代考古、科技考古以及各个考古学专题研究四大部分,将每部分分解为 50个左右的研究课题,每个研究领域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进展的脉络来回顾,主要内容包括:对于各领域研究具 有重要意义的考古发现、重要研究成果的出版,对于相关领域研究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的提出,新的研究理 念和新的理论、方法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等,并结合国内外学术背景与动态进行分析和点评,包括对今后该领域 发展方向的前瞻。此外,还请各撰写人提供相关领域的大事记,以增强本书的资料性。通过这部书,读者可以了 解中国考古学各个领域、各个研究课题的相关考古发现和研究过程以及最新进展。可以说,这部书是一部独具特 色、名副其实的中国考古学研究的百科全书。

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发现进行介绍,借以体现70年来中国考古学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彰显中华大地上如同
“满天星斗”般精彩纷呈的古代文明。
良 渚 遗浙

址省 •杭 州 市


遗河

南 省 •偃


妇 好河

墓省 •安 阳 市
陶 寺 遗山
西
址省 •临 汾 市
三 星 堆 遗四

址省 •广 汉 市
秦 陵
海 昏 侯江
1

西
墓省 •南
马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昌 市
西
俑省 •西




乙湖

北 省 •随


满 城 汉河

墓省 •保 定 市

法 门 寺 地陕
西
宫省 •宝 鸡 市
JUIY2019
11
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考古发展的黄金时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中国考古学理论和方法不断创新,专业的考古机构与团体迅速壮大,考古人才的培养成
倍增加,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考古发掘与研究在70年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
的成果,重新构筑了中国历史的框架.丰富了我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和源远流长的 中华文明发展史的认识。本期杂志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考古

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

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

b.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期(1972—至今)
1972年《考古》、《文物》、《考古学报》三大 刊物同时复刊,中断了多年的田野考古工作逐步得到 了恢复,从此中国考古学开始进入了黄金时期。考古 发掘的地域涵盖了全国各地,时代上纵贯了从旧石器 时代到唐宋的漫长时段。且每一地区和每一时间段几 乎都有重大或比较重大的发现和收获;同一时间段内 区域文化的蓬勃发展、同一区域文化内在不同时间段 内的持续发展在考古发掘中都有了不同的显露。更重 要的进步则表现在这一时期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上的 突破性进展。
二、五十年来中国考古的重大成果
1
田野考古的 重大发现
4
手段的
考古学研究
2
更新
的重要突破
思维方式 的更新
3
1.田野考古的重大发现
从1990年开始,每年评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另外,分别 评出“七五”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七五”期 间十大考古新发现是:“郧县人”头骨化石;良渚文化反山大墓 和瑶山祭坛遗址;城子崖龙山、岳石文化城址;殷墟宫殿遗址和 160号墓;三星堆遗址; 新干商代大墓;北戴河秦汉大型建筑遗 址;法门寺唐代地宫文物;清凉寺宋汝官窑址和蛮子营汝窑瓷器 窑藏;辽陈国公主墓。“八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是:三峡工 程淹没区考古调查和发掘;南京汤山旧石器时代地点;江西万年 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原始聚落遗址;浙江 杭州莫角山;良渚文化大型建筑基址;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 地;河南永城县汉梁孝王陵及梁孝王寝园;甘肃敦煌汉悬泉置遗 址;陕西麟游县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江苏扬州唐宋城遗址。 这基本上可以视为近十年来考古学成就的杰出代表,从中可以窥 测到考古学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真正终结金石学的是考古学。现代考古学以田野考古的科学 性而奠定了自己的牢固地位。西方考古学在19世纪臻于完善,且 日见兴盛。本世纪初,作为帝国主义逐鹿地点的旧中国被迫洞开 门户,在掠夺性的文物发掘中,田野考古作为一种学习和研究的 手段与方法也开始通过各种科学的和非科学的途径传入中国。王 国维在清华研究院任教中国古文字课时,提出了著名的两重证据 法,这表明田野考古发现已经深深影响了传统学问的治学方法及 学者的世界观。瑞典人安特生虽然是作为调查中国矿藏的顾问而 受政府派遣来华工作的,然其最大的成功则在考古学上,特别是 1921年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李济认为,安特生实际上是第一个 通过自己的成就在中国古文物调查中示范田野方法的西方科学家。 1921年、1923年在北京周口店先后发现两颗人牙化石,1927年又 发现一颗人的左侧下恒臼齿,这一前所未见的发现即后来被定名 为“北京人”的牙齿。仰韶文化和北京人的发现这一划时代的科 学成果拉开了中国考古学“十月怀胎”的序幕。

考古与文物 讲座4-1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

考古与文物 讲座4-1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
1979年,中国考古学会成立,这是中国考古事业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志。 在此前后,许多省市也相继成立地方性的考古学会,或文物、博物馆学 会,以及古文字、古陶瓷、古外销瓷、铜鼓、地方文化等与考古学关系 密切的研究会。这些学会和研究会团结了广大考古工作者,组织了各类 学术问题的研讨,对促进考古学研究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声音4-1-4
中国考古学体系逐步建立:
旧石器时代的考古研究,除福建、新疆外,各地都已发现旧石器时代的遗存,其 中元谋人和蓝田人皆早于北京人,从而提早了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上限。目前所发 现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地点约200多处,代表了人类进化和旧石器文化发展的各 个阶段,这是探索人类起源及其早期生活的重要依据。
声音4-1-2
田野考古日益扩大,发掘水平不断提高:
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十余年间,田野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地区, 其后逐渐扩展到长江流域、华南地区以及包括西藏在内的西南边疆和北 方沙漠草原地区。尤其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几乎每个省都曾选 择保存较好的史前遗址进行重点发掘,从而使田野考古工作扩展至全国 各地,基本上消除了地域上的研究空白。
声音4-1-3
广泛采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测定:
以自然科学的手段测定年代取得很大成绩,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放射性 碳素断代的方法。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65年底建成中国第一个放 射性碳素断代实验室,1972年开始公布年代数据,后来,北京大学等单 位,也相继建立这种实验室。此外,其他的几种断代方法,如热释光断 代、古地磁断代、钾-氩法断代、骨化石含氟量断代、铀系法断代等,也 都被陆续采用。
自1952年起,中央文化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连续四年联合举办考 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对各地文物单位参加考古工作的300多名人员进行 业务培训。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又创办考古专业,培养专门的考古学人 才。在数十年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实践中,各地考古工作者队伍迅速成长, 日益壮大。目前在全国高等院校中,除北京大学设考古学系外,吉林大 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 武汉大学、郑州大学、山西大学等也先后设立考古专业,培养出大批本 科生。一些高校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还培养出一批硕士和博 士。

1920——1949年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发展

1920——1949年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发展

1920——1949年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发展——《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读书笔记考古学在中国是一门年轻但又有着悠久学术渊源的学科。

从研究古物的意义上来说,从宋代的金石学研究传统就可以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学的萌芽,但金石学并未涉及古代遗迹的研究,也没有直接发展成为近代的考古学。

而早期的考古发掘更接近于挖宝,直到近代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应用,才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学的形成。

在考古发掘中,地层学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

考古学中的地层学是从地质学中借用而来的,借用地质地层学的研究原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考古研究资料,通过判定遗址中诸多堆积形成的先后过程或次序来研究遗存之间相对年代早晚关系,根据“土质土色”来区分不同的堆积,根据叠压、打破及平行关系来确定不同堆积形成的先后次序,可以说地层学为遗存的收集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论。

中国的考古地层学来源于西方。

十九世纪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新疆做过发掘,在沙漠地带很难辨认层位关系,而当时整个欧洲的考古学界也只有少数人知道层位关系的重要性,斯坦因自然并不注意地层,更在意宝藏。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发掘,发现了仰韶文化。

当时,考古地层学在西方成熟不久,作为地质学家,安特生一直非常注意地层的叠压关系。

他不仅强调确定文化的早晚关系要依赖于地层学,而且还批评鸟居龙藏早年的工作,“未为地形及地层详细之考察”。

并对他在我国东北地区考古所得出的结论表示怀疑。

事实上无论砂锅屯的第一次发掘或是仰韶村等地的其它发掘,安特生都对地层叠压关系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建立了基线测量标本的出土位置,还注意到了土质土色的变化并试图了解遗物在各层分布的规律。

由于标本都记有详细的层位,所以到四十年代安志敏研究砂锅屯洞穴的层位时,还能借助于出土标本上的标签来辅助工作。

但安特生在发掘时使用地质学中划分地层的做法,按等距离深度来划分地层,所以并未把仰韶和庙底沟二期的文化层区分出来,弄混了一些出土物的层位关系。

论文参考-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论文参考-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一、中国艺术考古学的奠基中国艺术考古学是建立在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理论和实践发展基础上的。

20世纪50年代至今,考古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考古学家不仅重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人工制品作准确的地层比较、断代和器物类型的划分等研究,而且开始强调研究制造这些人工制品的人类的意识形态方面。

中国考古学研究取得了第一步和第二步重大成就的今天,第三步的探索工作,逐渐被考古学家提上了议事日程,古代艺术品作为人类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自然倍受关注。

以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为主要特征的近代考古学的形成和发展,为艺术考古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艺术考古学又是建立在中国艺术学科的确立和发展基础上的。

艺术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的建立,在中国是相当晚近的事。

20世纪初期,从德国学成归来的宗白华先生在东南大学(后称中央大学)开设关于艺术学的课程,首次把西方艺术学引入中国。

但当时的艺术教育仅仅是为了培养从事艺术实践的人才。

对艺术学的真正重视则要到80年代末,张道一先生提出的应该建立“艺术学”的口号和在东南大学创建艺术学系的实践,已经为艺术学在中国的学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受到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响应,建立艺术学系已成为综合性大学学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艺术字理论和实践的探讨、艺术学框架的构建开始受到普遍关注,有关艺术学理论研究的论着、论文陆续出版发表,艺术学研究在中国终于有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开端。

艺术考古学作为一门研究艺术起源、艺术发展史和古代艺术特征的交叉学科,在考古学家和艺术理论家之间达到共识,考古学家从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艺术遗物和艺术遗迹出发,阐明了建立美术考古学的可能性;艺术理论家则从研究艺术起源、艺术发展历史和规律的需要出发,阐述了建立艺术考古学的必要性。

中国艺术考古学理沦又是在艺术考古实践的不断丰富,取得越来越大成就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

中国艺术考古学的实践活动姗姗来迟。

中国考古学的历程

中国考古学的历程

中国考古学的历程李伯谦/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国刚教授好,同学们好:清华大学是世界著名学府之一,去年9月22日我曾有幸应李学勤教授之邀在清华做过一次演讲,题目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进程”。

这次张国刚教授要我在他主持的学术史课程上讲一次,我就拿“中国考古学的历程”作为讲演的题目吧!我们讲“考古学”,首先便要把“考古学”的概念弄清楚。

“考古学”是指以田野调查、发掘为特征的现代考古学,也通俗的称为“锄头考古学”,“锄头考古学”这个词是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讲的。

所谓“锄头考古学”就是要到田野去,通过调查、发掘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来研究历史和其他各种问题的一门学问。

然而这种学问并不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它是在欧洲首先兴起的。

当然,在现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古代和这门学问有关的古物学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

在春秋的时候,陈国有人挖出一块现在看来是动物的化石,一块骨头就装了一车,觉得很稀奇,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去请教孔子,孔子说这是防风氏的骨头。

孔子讲的当然不对,但是其中有一点道理是对的:这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东西。

这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心目当中,就知道埋在地下的东西,它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尽管解释可能不对。

到汉代就更不用讲了,地下常有古物出土,譬如说下了一场大雨,在河旁边冲出来一个铜鼎,或冲出其他铜器,地方官觉得这是祥瑞的征兆,赶快献给皇帝,皇帝就特别高兴,大家知道,汉武帝有个年号叫“元鼎”,为什么叫“元鼎”呢?就是因为在现在的山西汾河旁边,下大雨冲出来一个鼎,然后就被献给汉武帝,汉武帝特别高兴,认为这是祥瑞的征兆,于是就把年号改了,叫“元鼎”。

汉代以后不断有古代的文物出土,到了宋代,就形成了一门学问,叫“金石学”,“金”是指铜器,“石”是指碑刻,当时,达官贵人都以收藏三代铜器、访求碑刻为时尚,出现了许多著录、研究铜器、碑刻的著作。

其中收藏铜器、玉器比较著名的是吕大临的《考古图》,著录碑刻比较著名的有赵明诚《金石录》。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中国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学科,它通过对文物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揭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和里程碑。

本文将从早期的发展开始,逐步介绍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1. 先秦时期:最早的考古学实践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中,先秦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时期的著作中,大量记载了古代的历史事件、制度、人物等重要信息,为后世的考古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尚书》、《史记》等古籍被视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2. 清代:古物收集与考古实践的开端在清代,中国考古学逐渐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研究方法和体系。

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收集珍藏了大量的文物,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实践。

例如,顾颉刚、曾廉等学者在清代对中国历史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的考古学体系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考古学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

政府高度重视考古工作,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机构。

这些机构系统地对所涉及的历史遗址进行了系统的发掘与保护。

同时,新的科学技术,如无损探测技术、碳十四测年技术等的应用,为考古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

4. 当代:跨学科合作与国际交流的加强进入当代,中国考古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跨学科合作成为当今考古学的重要特征。

历史学、人类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的融合,拓宽了考古研究的方法和视野。

与此同时,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中国考古学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与合作项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成果。

5. 未来展望: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在未来,中国考古学将继续迎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保护与传承古代文化遗产将成为考古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提升考古研究的效率和深度。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加强保护工作,注重考古成果的利用和传播。

总结:中国考古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研究到现代化的体系建立,再到当代的跨学科合作与国际交流。

中国考古学百年成就

中国考古学百年成就

县 华 龙 洞 发 现 的 直 立 人 化 石 ,以 及 1990、
新智、张森水主编的《中国远古人类》
(科学出
1993 年在南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山发现的距今约 35 万年的
版社,1989)等。这些成果在中国旧石器时代
直立人化石等资料,集中表明了长江下游地
考古研究中发挥着引领或是重要的作用。
区也是直立人活动的重要地区。1993 年以
变的环境特点,具备了优越的食物生产的自
通史·远古时代》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进
然条件。表明栽培粟大致在公元前 8000 年
一步构建着中国史前史。以该书的编写为标
前后率先发生于太行山东侧及燕山南麓山谷
志,继夏鼐、苏秉琦、安志敏、石兴邦之后,严
平原地带。在南方地区可能产生了栽培稻。
文明、张忠培在引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
朝以前约 200 万年的中国史前史,探索的夏
展的直立人、早期智人与晚期智人及其文化
文化成为广为接受的认识,填补了商代历史
遗存的探索,填补了地域与时代空白。在北
研究的空白,为重建中国上古史做出了极为
方与南方都发现了接近 200 万年的人类文化
重要的贡献。在两周历史研究中也占有重要
遗存,将人类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大大提前。
表明,这时期人类的许多创造,使其对自然环
活较前一个时期有一定的改观。
境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强,生存活动的范围比
4. 距今 4 万年以来至公元前 1 万年的人
类文化遗存
1933、1934 年发掘山顶洞遗址获得的山
以前有了很大的扩展。具有时代意义的细石
器及其复合工具开始出现,石工具正向用途
专门化方向发展。个别遗址还发现了箭镞,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史前考古学是以文字记载以前时代的考古资料为研究对象,与以文献记载时代为研究对象的历史考古学相对,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内容简介中国史前考古学是近代的新兴学科之一,它的诞生和发展有着客观的历史背景,探讨这一过程的由来,对正确理解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客观的论述,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本书长达二十余万言,有史实,有论述,不失为考古学史佳作。

为考古学、古代史研究者所必读,对近代科学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陈星灿,1964年出生于河南长葛县。

198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1991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已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编译出版了两部反映国外考古学发展方向的论文集:《当代国外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和《考古学的历史、理论、实践》。

论文《安特生与中国史前考古学的早期研究》获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二等奖。

史前考古学基本介绍也称史前学或史前史。

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都以人类的遗迹、遗物为研究对象,但后者可用文献记载来互证,而前者则完全是不可能的,因此两者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上具有质的差异。

Prehistory 以文字记载以前时代的考古资料为研究对象,与文献记载时代为研究对象的历史考古学相对,是考古的一个重要分支。

也称史前学或史前史。

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都以人类的遗迹、遗物为研究对象,但者可用文献记载来互证,而前者则完全是不可能的,此两者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上具有质的差异。

史前考古学的史前时代划分有关史前的传说,在古文献里也有所反映,例如前8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令》诗篇里,便把人类的发展划分成黄金、白银、青铜、英雄和铁5个世纪;中国东汉袁康所撰的《越绝书》中也把人类使用的工具,分成石、玉、铜、铁4个阶段,这些只是根据古代传说而产生的推理叙述。

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

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

2.中国考古学的诞生(1928—1937年)
第一次由中国学者自行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 是1926年李济邀请袁复礼共同进行山西汾河流域的 考古调查并在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主持的发掘。但 这次调查和发掘属于国际合作的性质且发掘的规模 很小,故尚不能算是由中国学术机关独立进行的考 古工作。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内设 考古组,这是中国第一个从事田野考古和考古研究 的现代学术研究机构。同年10月史语所考古组主持 了殷墟第一次田野考古发掘,这是中国学术机关独 立进行科学发掘的开端,似雄鸡报晓一般宣告了中 国考古学的正式诞生。
这一时期,较大的田野发掘比较集中于黄河流域。旧石器
时代的各种古人类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北首岭遗址、 庙底沟遗址、屈家岭遗址、北阴阳营遗址和大汶口墓地;夏商 周时期的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遗址、丰镐遗址、洛阳东周城 等都进行过规模较大的发掘,并取得丰厚的成果,积累了丰富 的发掘经验,使中国的田野考古工作更加完善。1950年在河南 辉县琉璃阁的发掘中,第一次成功地剔剥出一座完整的车马坑, 为西方考古学家所称道。1953年发掘的洛阳烧沟,为中原地区 的汉墓编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标尺。1968年发掘了河北满城西 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出土并复原了金缕 玉衣,等等。
自此以后至抗战前的1937年6月,殷墟又进行了14次发掘。 这15次的发掘, 前后持续10年,规模宏大,所获甚丰。如果 说甲骨文的发现导致了殷墟的考古发掘,那么殷墟的田野考古 则以科学的发掘资料证明了商代后期都城的存在,从而证明了 古文献中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殷商王国的存在。 这是中国考古学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古代文明研究的杰出贡献。 中国考古学一经诞生,就以其科学性和实用性显示出了自己独 特的存田野考古工 作暂告中断,《考古》、《文物》、《考古学报》三大刊物也 被迫停刊。

论述中国考古诞生百年的主要成就

论述中国考古诞生百年的主要成就

我国考古诞生百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这些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我国古代文明的认识,为我国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资料。

以下将重点论述我国考古诞生百年的主要成就。

一、出土文物的发现和保护我国考古在过去百年间发现了大量珍贵的出土文物,这些文物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金器等各类物品。

这些出土文物为我们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能够直接展现古代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宗教、艺术等诸多方面的情况。

我国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文物保护制度,保护了大量珍贵的考古文物,使其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为后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二、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过去百年中不断进行考古发掘,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其中包括了许多著名的古代遗址和墓葬,如三星堆、二里头、司马台、武城等等。

这些重大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让我们对古代我国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三、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进步我国考古在过去百年中不断发展和进步,不仅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在理论和方法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考古学理论的进步为我们对古代文明和历史的认识提供了更为系统和科学的框架,而考古方法的进步则让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获取和解读考古资料。

这些进步为我国考古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我国考古在过去百年中也越来越多地与其他学科融合,尤其是与历史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学科。

这种融合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社会和文明,也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依据。

我国考古也在国际学术界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其他国家的考古学者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以上是我国考古诞生百年的主要成就,这些成就无疑丰富了我们对古代我国文明和历史的认识,为我国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依据。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考古必将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为我们揭示古代社会的奥秘,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古代考古学及其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考古学及其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考古学及其历史背景中国古代考古学是一门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的学科。

它通过对古代文物、遗址和遗迹的挖掘与研究,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证据。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考古学及其历史背景:一、古代考古的兴起与发展;二、古代考古的主要成果;三、古代考古的方法和技术;四、古代考古对于中华文化的研究意义。

一、古代考古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古代考古学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据《史记》载,公元前4世纪末期,魏国太子与士农仕从巴蜀地区出发,经过考察发现了巴蜀地区的商、周时期遗迹,吸引了历代王朝的注意。

而正式的古代考古学的开端,则要追溯到清代。

1861年,有一位英国传教士,名叫愚庵(J.F.Dudgeon),在北京鸟巢附近的山上挖出了一件玉器。

虽然后来这件玉器被认定是贵族私藏的物品,但却震撼了整个中国的学术界,触发了第一次反对文物保护政策的浪潮。

从此,中国开始了对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考古调查和发掘。

1899年,清政府正式组建了“考古图书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考古发掘的部门。

而在民国时期,中国的古代考古学迅速发展。

袁崇焕发起的中华考古学会、燕京大学古代文物研究所、南京博物院等研究机构相继成立,一批学者如郑振铎、朱熹平、吴宓等也开始从事考古活动。

此时期,发掘出来的文物包括了毛公鼎、周安王簋、马王堆汉墓等各种国宝级别的文物,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也使古代考古学在中国取得了飞跃性的进展。

二、古代考古的主要成果中国古代考古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从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到宋代、元代的遗址,从金银铜器到彩陶、玉器、陶器,甚至包括了汉字、甲骨文的研究。

在这些领域中,中国古代考古学取得的重要成果有很多。

其中,它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

中国古代考古学最早发掘的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存,紧接着就是金、银、铜、玉等金属器和陶器、彩绘器等各种实物,而随着更深入的挖掘,甲骨文字、古代文字的学习,民间文化习俗的了解也在逐渐完善。

百年考古硕果累累

百年考古硕果累累

卷首语EDITOR’S NOTE 百年考古硕果累累艰辛劳动,已经建构了中国文物保护单位体系、大遗址及考古公园体系。

截至2020年,中国已拥有130多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00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万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数十万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50处国家大遗址和200个左右的考古遗址公园。

三普发现的全国文物点达77万处。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的时代、文化性质、文化价值的挖掘与认定无不凝聚着广大考古学者的智慧劳动。

四、考古学为中国的博物馆事业特别是国立博物馆藏品的持续增加、博物馆数量的不断增加及质量的提高、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建设等发挥了关键作用。

目前中国拥有4000多座国有博物馆,收藏着各类文物标本1亿件以上。

在所有综合类、历史类、遗址类及部分美术类、科技类博物馆藏品和展品中,大多数都与考古发掘有直接关系。

五、中国国家考古学事业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为考古学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个体系包括以大学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国家和各省市考古研究院(所)、大学考古力量和部分博物馆考古机构以及国家省市考古学术团体组织为主要构成的考古学研究组织机构及研究队伍体系;由文物考古报刊社和出版社及专业网站等构成的考古学术阵地及公共考古体系;由科技考古和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机构组成的考古科技支撑体系;由各级文物事业管理机构、文物法规及执法机构等构成的考古资源管理体系等。

六、中国考古的学术成果在文旅事业融合,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在城市城镇建设、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软实力和国家文明形象建构,在国际学术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此外,近年来,中国考古学者还积极走出国门,走向“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联合考古,推进文明互鉴与现代文化丝路建设,践行和平外交理念。

我们在总结成就的同时,更要听到未来的呼唤。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长篇讲话,对中国考古学的未来发展提出殷切希望:“第一,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第二,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第三,搞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第四,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

中国的考古成就

中国的考古成就

中国的考古成就中国历经五千多年的文明,经过多次战争和变迁,历史的长河中文化深厚璀璨,考古发掘是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了解过去的真实记录。

中国的考古成就是令人瞩目的。

一、考古发掘中国的考古学源远流长,早在明朝时期就已有专门的官方机构负责考古发掘。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考古学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名贵的文物被发掘出来,为我们研究历史事实和文化景观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二、众多的考古成果中国的考古成果众多,可以说每一项都具有代表性。

“司马台长城”被证明是古代中国城墙体系最早、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代表,证明了我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和建筑技术;“三星堆”文化的发现,证明了我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和占卜文化,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珍贵的玉器等文物;“秦始皇陵”作为我国第一个被考古发掘的帝王陵,发掘出大量的文物,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学、艺术、制度、社会等多个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同时还有“楚墓”“商代王城遗址”“洛阳龙山文化”等。

三、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中国的考古成果不仅是吸引人的珍宝,更是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通过考古的发掘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的生活、文化、技术,不仅包括它们的演变过程,也包括它们背后的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

这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现代人的文化价值观。

四、保护文物,传承文化中国的考古发掘不仅是为了研究历史和文化,更是为了保护文物和传承文化。

近年来,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种制度和安全措施的建立和完善,让许多文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总之,中国的考古学是一个可以被世界认可的宝藏,让我们在探寻历史和传承文化中走得更远。

我们需要更好地保护它们,并通过它们来宣传和弘扬中华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1949年以前中国考古学的主要成就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成四个大的阶段,即考古学的萌芽时期、金石学产生与发展的时期、近代考古学的诞生时期和考古学的大发展时期。

1949年以前的中国考古学成就主要包括前三个阶段。

1.考古学的萌芽时期(古代—北宋):我国古代已有少数人认识到古物的重要性并试图加
以解释,有的还以古代遗存作为历史资料。

这一时期古物多为偶然出土,没有正式发掘。

也没有关于考古学的理论著作。

2.金石学的产生与发展时期(北宋—清末):北宋时代,研究古铜器及其铭文和石刻文字
的金石学诞生了。

对宋代金石学有开创之功的是宋仁宗时的刘敞,他的《先秦古器记》是古代最早的金石学专著。

元明两代,金石学的成就不大。

清代是金石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金石学的特点是精于鉴别、详于考订、研究范围较广,并且有一些集成性和综合性的著述。

清末至民国初年,金石学的研究范围更广泛,不仅包括新发现的甲骨、简牍,而且兼收明器和各种杂器,不再限于文字,罗振玉和王国维是当时集大成的金石学家。

3.近代考古学的产生时期(1911—1949年):真正的近代考古学是从五四运动以后开始的。

这一时期考古的主要成就:
a.以北平地质调查所为中心开展了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研究。

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
我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等1921年发掘了仰韶村遗址,第一次证实了我国有石器时代
遗存。

1929年我国学者裴文中在其主持发掘的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了第一个完
整的猿人头盖骨。

1933年发现了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化石以及文化遗
物。

b.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下属的考古组成立于1928年。

此前
两年,李济等发掘了山西夏县西阴村史前遗址,这是第一个我国学者自己发掘的
遗址。

1930—1931年史语所考古组在山东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发掘了一处史前时
代遗址,即龙山文化最早的发现地。

1934年出版的正式发掘报告《城子崖》是我
国出版的第一本田野发掘报告集。

1930年梁思永等发掘了黑龙江的昂昂溪和内蒙
古的赤峰红山等遗址,证明了东北地区存在细石器文化。

1931年梁思永在河南省
安阳市后岗判明了小屯—龙山—仰韶三叠层。

1928—1937年史语所考古组的李济、
梁思永等大批学者对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进行了十五次大规模的发掘,为商史研究
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c.北平研究院(成立于1929年)和营造学社(成立于1930年)的工作也十分重要。

北平研究院成立后发掘了河北易县战国都城燕下都、陕西宝鸡斗鸡台墓葬等遗址,
主要学着有马衡、苏秉琦等。

中国营造学社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调查和研究,
1937年我国建筑家梁思成在山西五台县发现唐代佛光寺大殿,是目前我国现存时
代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

d..在这一期间内一些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做了不少调查和发掘,也有一些是中外考古
学家联合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