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前中国考古学的主要成就

合集下载

近五十年中国史前考古学的重大成果

近五十年中国史前考古学的重大成果

早期智人阶段的许家窑人及其文化
图片4-2-10 图片4-2-12
1974年至1975年,在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附近的 遗址中出土的许家窑人,属早期智人早期的古人类, 年代距今约10万年。许家窑人文化以石器、骨器、 角器为代表,已发现的各类石制品多达14000余件, 石器类型多样,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钻、 砍斫器、石球等,制作技术较北京人稍有进步。左 上图为许家窑人顶骨化石,左下图为许家窑人使用 的石器,上图为骨器。
图片4-2-15
晚期智人阶段的柳江人
1958年发现于广西壮族 自治区柳江县通天岩旁 洞穴中的柳江人,是迄 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晚期 智人化石,年代距今约 7万至6万年。经人类学 研究,柳江人的体质特 征属蒙古人种,代表了 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 型。
图片4-2-17
图片4-2-19
晚期智人阶段的山顶洞人
纳勒迪人(Homo Naledi)
南非科学家发现了人
类祖先的遗骸,并证 明其是一类新人种, 这一重大发现很有可 能改变人类的历史。 他们可能是最早期的 人类,活跃于大约 300万年之前。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文化:
中国直立人的代表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
人等,以及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中国著名的早期智人许家窑人和丁村人及其所代表 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中国著名的晚期智人柳江人和山顶洞人及其所代表 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3.遗址的布局: 遗址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大致形状为南北稍长、 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椭圆形,已有一定规划和布局,大 致分为3个区,即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居 住区在聚落的中心,周围有一条人工挖掘的宽6~8米, 深5~6米的大壕沟围绕,大壕沟外北边是公共墓地, 东边是制陶作坊窑址群。 (1)居住区在遗址的中央,占地约30000平方米,中 间一条宽2米、深1.5米的小沟将居住区分为两片,形 成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区分的两组布局 ,每片以一 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窖穴 散布周围。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 地。 (临潼姜寨遗址有相似的布局)

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

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

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揭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以下是十大成果的简要介绍。

1. 陕西兵马俑:1974年,在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陵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兵马俑坑。

这些兵马俑是秦始皇帝陵墓的护卫军,规模宏大、造型逼真,成为世界闻名的考古发现。

2. 河南殷墟: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市发现了商代遗址,即殷墟。

这个遗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也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里程碑。

3.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各地相继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如河南洛阳的李家洼遗址、湖南岳阳的鸭子口遗址等。

这些遗址为研究中国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4. 云南元谋人:1965年,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了距今约1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被称为“元谋人”。

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对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5. 甘肃敦煌文化遗址: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甘肃敦煌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文化遗址,如莫高窟、鸣沙山等。

这些遗址保存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和壁画艺术,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

6. 山西平遥古城:1986年,山西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古城建于明代,保存了丰富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之一,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材料。

7. 四川三星堆遗址:1986年,在四川广汉市发现了三星堆遗址。

这个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的古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象牙器和玉器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星堆青铜面具,成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

8. 湖南岳麓山遗址:1992年,湖南长沙市岳麓山下发现了距今约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这个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玉器等,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 北京周口店遗址:1927年,考古学家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发现了距今约70万年的古人类遗址。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五·四”运动前后,西学东渐,在带来“科学”、“民主”思想和先进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来西方人的妄自尊大,一些西方学者鼓吹“中国文化西来说”;国内也有人妄自菲薄,否定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发生动摇。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追根溯源,寻找实据,证明古史,重建民族自信,成为攸关国家命运的一件大事。

此后不久,一批中国学者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开始了对周口店、殷墟等古文明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国考古学应运而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得到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就设立了国家文物局,并颁发了保护古代文物的法令;恢复了周口店、殷墟两项中断多年的考古发掘;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大学设置考古专业;各省区市也相继成立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当地的文物保护和清理发掘工作。

在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实践中,各地考古队伍日益健全起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田野考古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发掘水平得到提高。

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考古工作者对史前时期的半坡、北首岭、庙底沟、屈家岭、北阴阳营等遗址和大汶口墓地,对商周时期的二里头、郑州、丰镐等遗址和洛阳东周城、侯马晋城、汉唐两京城址、元大都遗址及其他重要遗址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发掘。

在辉县琉璃阁的发掘工作中,首次成功地剔剥出一座完整的车马坑,受到西方考古学家的赞誉。

改革开放后,我国考古事业走向繁荣。

1979年4月成立了中国考古学会,其后一些省区市也相继成立了地方考古学会及相关的研究会;考古学得到迅速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引进科技手段,开拓了水下考古和航空摄影考古领域;大遗址考古发掘得到加强,黄河流域所作重点发掘尤多,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也有多处遗址发掘,西南边疆、北方大漠也都发掘过史前遗址,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规模之大,前所未见。

田野考古达到较高的科学水平。

原始聚落遗址和氏族公共墓地的发掘,力求全面地揭露布局情况,复原当时社会生活全貌;古代城址的勘察,着重了解整体规划,确定城垣范围和城门位置,探寻主干大道和重要建筑遗迹;对那些古今重合的城市,则充分利用文献资料,根据现存的古建和可以肯定的旧街道等遗迹,结合以重点钻探、发掘,较好地复原古城的平面布局;清理大型墓葬时,妥善处理糟朽不堪的漆木器、丝织品、帛书、帛画,使之得到较好保存;对于散乱的玉衣、铠甲、简牍,在清理过程中,特别注意各个零件的位置和相互关系,仔细观察和做好记录,以复原它们的整体。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考古学的开展历程中国考古学的开展历程一1928年10月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进行调查试掘,准备大规模地展开工作。

这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1929年,李济作为当时中国唯一具有近代考古学知识和开掘经验的学者,被聘任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

同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及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分别成立。

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从事考古研究的学术机构。

新生代研究室的周口店开掘1929年在裴文中的主持下,发现第一个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

随后,发现大批石制品和人类用火痕迹,使北京人的文化遗存得到确认。

1933年由裴文中和贾兰坡开掘山顶洞人及其文化。

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殷墟等项开掘1928~1937年间进行了15次开掘,累计开掘面积达46000多平方米。

开始开掘小屯遗址的时候,开掘水平不高,主要目标是有字甲骨,还缺乏分辨复杂遗迹的能力。

1930年,在国外专攻考古学专业的梁思永学成归来,不久参与山东历城县城子崖遗址的开掘,辨识了仰韶文化以外的又一种新石器时代遗存,后被命名为龙山文化。

梁思永后又进行安阳后冈遗址的开掘,从地层上解决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代文化的相对年代问题。

他还参加小屯遗址的开掘,在开掘方法上有明显的改良。

从此,殷墟开掘走上科学的轨道,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在小屯村一带,先后发现50多座夯土建筑基址,获得22022多片有字甲骨和其他珍贵文物;又在侯家庄商王陵区开掘10座规模特大的商代大墓以及上千座“人牲〞祭祀坑,从而为中国考古学和中国上古史的研究积累了极为珍贵的科学资料。

与此同时,又开掘浚县辛村西周卫国墓地、汲县山彪镇和辉县琉璃阁的战国时期魏国墓葬,以及日照两城镇、永城造律台等地的龙山文化遗址。

中国考古学的开展历程二北平研究院和其他单位的考古工作除对燕下都遗址进行过调查开掘外,主要是1933~1935年在陕西渭河流域的活动。

其中徐炳昶领导进行的宝鸡斗鸡台附近的开掘,曾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周秦时期和汉代的墓葬。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一卷(上册)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一卷(上册)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一卷(上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 录。
谢谢观看
二中国旧石器时代 考古学百年史略
一引言
三重要遗址和主要 发现
四对考古现象 的阐释或理论
探索的历程
五方兴未艾的 现代人起源、 演化、扩散研 究
一起步阶段(19201949年)
二发展阶段前期 (1950-1979年)
三发展阶段后期 (1980-1999年)
四当前发展(2000 年至今)
二研究历程
目录分析
一中国考古学 的滥觞——金 石学(宋代至
近代)
二中国考古学 起步期(19211949年)
三初步发展期: 1949年10月— 1978年12月 (新中国成立 到十一届一传播论 二区系论
三谱系论 四能动论
五社会历史建 构
六考古学中国 学派
05
五赵宝沟文 化
七小河沿文化
大事记
一第一阶段(1949 年以前)
二第二阶段(19492000年)
三第三阶段(2000 年至今)
大事记
二研究历程
一发现与著录概况
大事记
二 1950-1976年
一 1930-1949年
三 1977-1999年
五小结
四 2000-2021年
大事记
1
一发现与命名
中国考古学自1921年诞生,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在这一百年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考古人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在百年诞辰之际,撰写一部综合性的学术史,系统回顾百年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展望 未来,探讨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路径,作为对中国考古学百年诞辰的献礼,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考古学百 年史》全书900余万字,由200余位权威考古学家共同撰写完成。全书把百年来的中国考古学分为石器时代考古、 夏商周时代考古、秦汉到宋辽金元明清时代考古、科技考古以及各个考古学专题研究四大部分,将每部分分解为 50个左右的研究课题,每个研究领域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进展的脉络来回顾,主要内容包括:对于各领域研究具 有重要意义的考古发现、重要研究成果的出版,对于相关领域研究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的提出,新的研究理 念和新的理论、方法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等,并结合国内外学术背景与动态进行分析和点评,包括对今后该领域 发展方向的前瞻。此外,还请各撰写人提供相关领域的大事记,以增强本书的资料性。通过这部书,读者可以了 解中国考古学各个领域、各个研究课题的相关考古发现和研究过程以及最新进展。可以说,这部书是一部独具特 色、名副其实的中国考古学研究的百科全书。

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发现进行介绍,借以体现70年来中国考古学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彰显中华大地上如同
“满天星斗”般精彩纷呈的古代文明。
良 渚 遗浙

址省 •杭 州 市


遗河

南 省 •偃


妇 好河

墓省 •安 阳 市
陶 寺 遗山
西
址省 •临 汾 市
三 星 堆 遗四

址省 •广 汉 市
秦 陵
海 昏 侯江
1

西
墓省 •南
马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昌 市
西
俑省 •西




乙湖

北 省 •随


满 城 汉河

墓省 •保 定 市

法 门 寺 地陕
西
宫省 •宝 鸡 市
JUIY2019
11
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考古发展的黄金时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中国考古学理论和方法不断创新,专业的考古机构与团体迅速壮大,考古人才的培养成
倍增加,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考古发掘与研究在70年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
的成果,重新构筑了中国历史的框架.丰富了我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和源远流长的 中华文明发展史的认识。本期杂志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考古

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

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

b.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期(1972—至今)
1972年《考古》、《文物》、《考古学报》三大 刊物同时复刊,中断了多年的田野考古工作逐步得到 了恢复,从此中国考古学开始进入了黄金时期。考古 发掘的地域涵盖了全国各地,时代上纵贯了从旧石器 时代到唐宋的漫长时段。且每一地区和每一时间段几 乎都有重大或比较重大的发现和收获;同一时间段内 区域文化的蓬勃发展、同一区域文化内在不同时间段 内的持续发展在考古发掘中都有了不同的显露。更重 要的进步则表现在这一时期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上的 突破性进展。
二、五十年来中国考古的重大成果
1
田野考古的 重大发现
4
手段的
考古学研究
2
更新
的重要突破
思维方式 的更新
3
1.田野考古的重大发现
从1990年开始,每年评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另外,分别 评出“七五”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七五”期 间十大考古新发现是:“郧县人”头骨化石;良渚文化反山大墓 和瑶山祭坛遗址;城子崖龙山、岳石文化城址;殷墟宫殿遗址和 160号墓;三星堆遗址; 新干商代大墓;北戴河秦汉大型建筑遗 址;法门寺唐代地宫文物;清凉寺宋汝官窑址和蛮子营汝窑瓷器 窑藏;辽陈国公主墓。“八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是:三峡工 程淹没区考古调查和发掘;南京汤山旧石器时代地点;江西万年 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原始聚落遗址;浙江 杭州莫角山;良渚文化大型建筑基址;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 地;河南永城县汉梁孝王陵及梁孝王寝园;甘肃敦煌汉悬泉置遗 址;陕西麟游县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江苏扬州唐宋城遗址。 这基本上可以视为近十年来考古学成就的杰出代表,从中可以窥 测到考古学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真正终结金石学的是考古学。现代考古学以田野考古的科学 性而奠定了自己的牢固地位。西方考古学在19世纪臻于完善,且 日见兴盛。本世纪初,作为帝国主义逐鹿地点的旧中国被迫洞开 门户,在掠夺性的文物发掘中,田野考古作为一种学习和研究的 手段与方法也开始通过各种科学的和非科学的途径传入中国。王 国维在清华研究院任教中国古文字课时,提出了著名的两重证据 法,这表明田野考古发现已经深深影响了传统学问的治学方法及 学者的世界观。瑞典人安特生虽然是作为调查中国矿藏的顾问而 受政府派遣来华工作的,然其最大的成功则在考古学上,特别是 1921年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李济认为,安特生实际上是第一个 通过自己的成就在中国古文物调查中示范田野方法的西方科学家。 1921年、1923年在北京周口店先后发现两颗人牙化石,1927年又 发现一颗人的左侧下恒臼齿,这一前所未见的发现即后来被定名 为“北京人”的牙齿。仰韶文化和北京人的发现这一划时代的科 学成果拉开了中国考古学“十月怀胎”的序幕。

考古与文物 讲座4-1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

考古与文物 讲座4-1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
1979年,中国考古学会成立,这是中国考古事业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志。 在此前后,许多省市也相继成立地方性的考古学会,或文物、博物馆学 会,以及古文字、古陶瓷、古外销瓷、铜鼓、地方文化等与考古学关系 密切的研究会。这些学会和研究会团结了广大考古工作者,组织了各类 学术问题的研讨,对促进考古学研究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声音4-1-4
中国考古学体系逐步建立:
旧石器时代的考古研究,除福建、新疆外,各地都已发现旧石器时代的遗存,其 中元谋人和蓝田人皆早于北京人,从而提早了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上限。目前所发 现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地点约200多处,代表了人类进化和旧石器文化发展的各 个阶段,这是探索人类起源及其早期生活的重要依据。
声音4-1-2
田野考古日益扩大,发掘水平不断提高:
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十余年间,田野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地区, 其后逐渐扩展到长江流域、华南地区以及包括西藏在内的西南边疆和北 方沙漠草原地区。尤其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几乎每个省都曾选 择保存较好的史前遗址进行重点发掘,从而使田野考古工作扩展至全国 各地,基本上消除了地域上的研究空白。
声音4-1-3
广泛采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测定:
以自然科学的手段测定年代取得很大成绩,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放射性 碳素断代的方法。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65年底建成中国第一个放 射性碳素断代实验室,1972年开始公布年代数据,后来,北京大学等单 位,也相继建立这种实验室。此外,其他的几种断代方法,如热释光断 代、古地磁断代、钾-氩法断代、骨化石含氟量断代、铀系法断代等,也 都被陆续采用。
自1952年起,中央文化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连续四年联合举办考 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对各地文物单位参加考古工作的300多名人员进行 业务培训。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又创办考古专业,培养专门的考古学人 才。在数十年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实践中,各地考古工作者队伍迅速成长, 日益壮大。目前在全国高等院校中,除北京大学设考古学系外,吉林大 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 武汉大学、郑州大学、山西大学等也先后设立考古专业,培养出大批本 科生。一些高校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还培养出一批硕士和博 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1949年以前中国考古学的主要成就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成四个大的阶段,即考古学的萌芽时期、金石学产生与发展的时期、近代考古学的诞生时期和考古学的大发展时期。

1949年以前的中国考古学成就主要包括前三个阶段。

1.考古学的萌芽时期(古代—北宋):我国古代已有少数人认识到古物的重要性并试图加
以解释,有的还以古代遗存作为历史资料。

这一时期古物多为偶然出土,没有正式发掘。

也没有关于考古学的理论著作。

2.金石学的产生与发展时期(北宋—清末):北宋时代,研究古铜器及其铭文和石刻文字
的金石学诞生了。

对宋代金石学有开创之功的是宋仁宗时的刘敞,他的《先秦古器记》是古代最早的金石学专著。

元明两代,金石学的成就不大。

清代是金石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金石学的特点是精于鉴别、详于考订、研究范围较广,并且有一些集成性和综合性的著述。

清末至民国初年,金石学的研究范围更广泛,不仅包括新发现的甲骨、简牍,而且兼收明器和各种杂器,不再限于文字,罗振玉和王国维是当时集大成的金石学家。

3.近代考古学的产生时期(1911—1949年):真正的近代考古学是从五四运动以后开始的。

这一时期考古的主要成就:
a.以北平地质调查所为中心开展了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研究。

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
我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等1921年发掘了仰韶村遗址,第一次证实了我国有石器时代
遗存。

1929年我国学者裴文中在其主持发掘的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了第一个完
整的猿人头盖骨。

1933年发现了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化石以及文化遗
物。

b.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下属的考古组成立于1928年。

此前
两年,李济等发掘了山西夏县西阴村史前遗址,这是第一个我国学者自己发掘的
遗址。

1930—1931年史语所考古组在山东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发掘了一处史前时
代遗址,即龙山文化最早的发现地。

1934年出版的正式发掘报告《城子崖》是我
国出版的第一本田野发掘报告集。

1930年梁思永等发掘了黑龙江的昂昂溪和内蒙
古的赤峰红山等遗址,证明了东北地区存在细石器文化。

1931年梁思永在河南省
安阳市后岗判明了小屯—龙山—仰韶三叠层。

1928—1937年史语所考古组的李济、
梁思永等大批学者对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进行了十五次大规模的发掘,为商史研究
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c.北平研究院(成立于1929年)和营造学社(成立于1930年)的工作也十分重要。

北平研究院成立后发掘了河北易县战国都城燕下都、陕西宝鸡斗鸡台墓葬等遗址,
主要学着有马衡、苏秉琦等。

中国营造学社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调查和研究,
1937年我国建筑家梁思成在山西五台县发现唐代佛光寺大殿,是目前我国现存时
代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

d..在这一期间内一些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做了不少调查和发掘,也有一些是中外考古
学家联合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