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四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过故人庄 教学设计

过故人庄  教学设计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过故人庄》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杜甫及其作品《过故人庄》的背景和意义;2. 熟悉《过故人庄》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3.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过故人庄》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古代庄园的样子以及庄园中常见的事物,引起学生对庄园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读(10分钟)通过课前预习的形式,师生共同讨论《过故人庄》的诗歌形式与内容,概括诗歌的主题和主要意象。

3. 教学展示(20分钟)通过文学欣赏和诗歌朗读的形式,展示《过故人庄》的鲜明特色,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意义。

4. 诗歌赏析(30分钟)详细解读《过故人庄》的诗歌形式、意象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审美追求。

5. 配套练习(20分钟)提供相关文选和名句,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意象和意义,并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6. 总结(10分钟)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诗歌欣赏的方法和技巧,提出学习的收获与感受。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庄园的景象;2. 诗歌朗诵:学生朗读《过故人庄》,展示诗歌的美感和节奏;3. 分组讨论:根据性别、爱好等因素,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积极性;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文学作品阅读和写作任务,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个别讨论: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个别辅导和评价,帮助学生克服问题。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展示设备;2. 相关诗歌赏析和分析资料;3. 教学参考书籍。

七、教学延伸:1. 制作诗歌鉴赏小册子:将学生认为有意思的诗歌整理成小册子,鼓励学生撰写赏析文章,丰富学生的诗歌阅读经验;2. 探讨诗歌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展示诗歌的美感和社会启示;3. 文学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走进学校文学社团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人的怀念之情,理解友谊的可贵。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诗歌节奏和韵律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作品风格。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背景。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朗读、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美感。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欣赏其他孟浩然的诗作。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3. 搜集其他描述友谊的诗歌,进行比较欣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诗人介绍: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孟浩然的资料,包括其生平、创作背景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人。

2. 诗歌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友谊的主题,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友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过故人庄课程设计

过故人庄课程设计

过故人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过故人庄》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通过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和良好品格。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能够准确地背诵《过故人庄》并理解其字面意义;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能够了解作者孟浩然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能够进行古诗文的鉴赏和评价;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和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和良好品格。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过故人庄》这首古诗的学习和欣赏,以及相关的古代文化和历史知识。

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孟浩然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讲解诗歌的字面意义和语言特点。

2.第二课时: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鉴赏和评价。

3.第三课时: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4.第四课时:进行古诗文的创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字面意义和语言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通过创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过故人庄》及相关古代文化和历史资料。

2.参考书:相关古诗文鉴赏书籍和古代文化历史书籍。

3.多媒体资料:相关诗歌朗诵视频、古代文化历史图片和音乐等。

4.实验设备:如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过故人庄教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按照五律的节奏,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通过朗读,感受到古诗中对仗句的结构美、音乐美。

3、通过复习、观察插图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

4、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到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和质朴真挚的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好朋友家作客吗?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唐朝的大诗人孟浩然不仅去了好朋友家,还为此写了一首诗。

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共同来学习的《过故人庄》。

(板书)二、释题:1、我刚才无意中已经把课题的意思告诉大家了。

谁听得仔细,告诉大家。

2、“故人”的确是好朋友的意思,有古诗为证呀——(指名说)故人西辞黄鹤楼。

对,这就是“温故而知新”。

“过”就是访问的意思。

3、整个说来,就是——(指名说)拜访老朋友的村庄(家)。

三、整体感知:1、诗人到底记录了些什么,打开书本,读读看。

2、谁来做做诗人在21世纪的代言人,说说看孟浩然都写了什么?(交流、教师板书)3、说得不错,可是孟夫子当年可不是像我们这样说的呀。

谁能够原汁原味地把孟诗人的话读给我们听听呀?4、这首诗可不好读,生字不少。

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读好它。

(自由读、教师巡视)5、谁来向所有的来宾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功力!四、解释词语:1、和孟浩然同时代的诗人王维追求“诗中有画”的境界,凭借这首诗,我们就可以做画。

课文中已经有一幅画了,想一想,这是哪几句诗的写照?2、理解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能不能用几个词概括图意?4、一幅画面有了,你觉得还应该画出那几幅画呢?都该画些什么呢?小组讨论。

5、交流:解释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你们的描述的画面美,诗句写得也美呀!不信,我们按照这样的方式读一读。

(对仗朗读)五、深化感知:1、在这四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读一读,告诉大家。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

了解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运用文本分析方法,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人庄园的怀念之情,理解友情和故乡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培养对家乡和朋友的珍惜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过故人庄》的诗句和意义。

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2 教学资源:课文原文和相关注释。

作者的生平介绍和作品选集。

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材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故人和故乡的意义。

通过图片或故事,激发学生对故乡和朋友的怀念之情。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鼓励学生背诵课文,提高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

3.3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4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表达自己对故乡和朋友的情感和体验。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通过录音或表演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关注学生的语调和情感的把握,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4.2 学生文本分析的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的合理性,给予鼓励和指导。

4.3 学生创意写作的评价: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

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的真实性,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孟浩生的其他诗歌作品,扩展对作者的了解。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过故人庄》的课件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过故人庄》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诗的意境。

2. 学习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诗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2)学生讨论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诗人(1)教师介绍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孟浩然的相关知识。

4. 分析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生合作探讨,分享自己的见解。

5. 欣赏与朗读(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的美感。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诗文。

(2)写一篇关于《过故人庄》的读后感。

8. 板书设计《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师也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促进教学相长。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过故人庄》阅读教学设计

《过故人庄》阅读教学设计

《过故人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过故人庄》这篇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过故人庄》的全文复印件;2. 学生阅读本诗前的预习材料,包括作者简介和相关历史背景;3. 板书:标题《过故人庄》。

教学步骤:引入:1. 清晰地书写板书标题《过故人庄》,并请学生观察、思考这个标题有何寓意。

阅读理解:2. 让学生自主阅读《过故人庄》这首诗,建议学生默读两遍,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尽量融入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a)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诗人通过描写故人庄的变迁来表达对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感慨与思考。

b) 诗歌的情感是怎样的?学生应该能够用具体的语言描述诗歌中传递出的作者情感,如对离别、怀旧和人生变迁等的感受。

文学鉴赏:4. 针对《过故人庄》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向学生讲解以下几个方面:a) 诗歌的意象与修辞手法:请学生挑选出诗中的象征意象、修辞手法和感官描写,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呈现给全班。

b) 诗歌的韵律与音乐美: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韵律、节奏感和音乐美,可以播放相关的音频示范或唱诵,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

活动设计:5. 分组演绎: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创作一段小话剧,以《过故人庄》为背景,表达其中的情感和主题。

6. 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过故人庄》的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通过声音、语调和表情等方面的演绎,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

巩固与评价:7. 设计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家阅读其他与《过故人庄》主题相关的诗歌或文章,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和对诗歌的理解。

8. 小结与反思: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课堂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过故人庄》这首诗的理解是否有所提升,个人的收获和感受。

延伸拓展:9. 让学生在班级内或个人的作业中,自由创作一首与《过故人庄》主题相关的诗歌,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优质课《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优秀4篇

优质课《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优秀4篇

优质课《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优秀4篇优质课《过故人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过故人庄》。

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浓浓情谊,培养学生珍惜朋友之间情谊的美好情感。

3、在整体感悟全诗的基础上,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片断练习。

4、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学会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1、检查《古诗两首》之一《赠汪伦》的掌握、背诵情况。

2、板书课题:过故人庄指导学生写好“过”、“庄”两字。

齐读课题。

二、读一读1、出示古诗《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自由练习读。

读准“黍shǔ”、“圃pǔ”等字音。

3指名读,齐读。

(达到熟练为止)三、悟一悟(过渡:同学们,德国大思想家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好像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同样,我们也可以说读一首好诗,就好像在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

认真地读一读这首古诗,仔细地看一看这幅插图,用心地听一听,你会听到大诗人孟浩然正在对我们深情地诉说呢。

)1、学生自由进行整体感悟,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去。

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2、组织学生大组交流。

(预设:诗人在说:“老朋友真是热情好客!”这从“具鸡黍”、“邀我”可以体会出来;诗人在说:“老朋友所住的地方太美了!”这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可以体会出来;诗人在说:“我们相处得可真愉快!”这从“把酒”、“话桑麻”等词可以体会出来;诗人在说:“我很喜欢这里!”这从“待到”、“还来”等词可以体会出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如“具鸡黍”、“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等。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受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朋友之间情谊的美好情感。

四、背一背(过渡:同学们听得真用心,我想如果大诗人孟浩然听了你们的这番话,一定会视你们为知己。

那你们能将你们所感受到的,通过读表达出来吗?)1、学生齐读。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8篇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8篇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8篇过故人庄教学设计8篇过故人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2.了解分号的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以《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为例,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2.从读中感悟排比句、分号的用法和作用。

教具准备文章《蟋蟀的住宅》教学过程:一、对比阅读教学(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1.我们刚刚学习了《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大家一定对文章的内容记忆深刻。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文章中让你印象最深的部分(黑甲虫回到村子受到欢迎;甲虫音乐家们在大树下演奏;“村民们辛勤劳动”。

)2.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蟋蟀的住宅》,同学们还记得吧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中的什么内容让你记忆犹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蟋蟀的住宅布置合理;蟋蟀建住宅的时间;蟋蟀建住宅时很辛勤,不怕苦不怕累。

)3.现在,我给大家打印了《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发给大家。

今天我们来把这篇课文和《草虫的村落》放在一起让大家阅读,阅读后完成老师发给大家的表格,好吗(学生分小组,先自己读文章,然后共同完成表格所填写的内容。

表格内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题目、描写对象、主要内容、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我的发现。

)(二)汇报交流,教师指导1.各小组上交完成的表格。

2.【出示课件2】教师评价并指导:(1)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昆虫的。

(2)在内容上:《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蟋蟀建住宅时的选址、住宅特点、建造时间和蟋蟀辛勤地建造自己的住宅等内容,《草虫的村落》主要写了作者追随黑甲虫一次游历的过程,其中包括甲虫迷路、回到村子、看到甲虫音乐家演奏及劳动等情节。

(3)在写作手法上,《蟋蟀的住宅》是作者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具体写住宅的情形;《草虫的村落》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拟人手法,把一次神奇的游历写得充满情趣。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的诗句。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故人、故土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的思乡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解释诗题《过故人庄》的含义和背景。

2.2 诗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景象,如“故人庄”、“绿树”、“青山”等。

解释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题《过故人庄》,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解释生词和短语。

3.3 分析与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景象,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读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背诵《过故人庄》。

4.2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过故人庄》为灵感,创作一首小诗或短文。

4.3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过故人庄》的原文和注释。

5.2 教学图片:与诗中景象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5.3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诗人孟浩然的生平介绍和创作背景。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互动游戏:设计一个诗歌接龙游戏,让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6.2 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共同创作一幅以《过故人庄》为灵感的画或海报,展示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背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背诵《过故人庄》,并能够正确默写。

7.2 研究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位中国古代诗人,了解其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诗中的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3)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人、故土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家乡、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2)了解古代农村的生活场景,体验其中的淳朴民风,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与背诵。

2. 诗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3. 诗文意境的体验与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农村生活场景的理解。

2. 诗中蕴含的深厚情感的体会。

3. 朗读与表演的技巧指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 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体验诗中的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3. 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录音、相关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及本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体会诗文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诗文内容。

4. 意境体验: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5. 情感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诗的理解和感悟,讨论诗中的情感内涵。

七、课堂练习1. 朗读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 背诵练习:让学生背诵诗文,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3. 写作练习:以“访友”为主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访友的经历。

人教版语文《过故人庄》教案

人教版语文《过故人庄》教案

教案设计:《过故人庄》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过故人庄》的诗歌内容,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了解孟浩然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风格;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朗诵、小组讨论、文本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通过对比阅读,理解田园诗歌的特点和魅力;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表达的友情、自然之美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通过诗歌学习,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文本介绍:《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访问老朋友村庄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分析诗歌中的田园景象和人物形象,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探讨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活动设计: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田园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提问:“你喜欢这样的田园生活吗?为什么?”然后,教师引出唐代诗人孟浩然和他的《过故人庄》,提问:“你听说过孟浩然吗?你知道他的诗歌风格吗?”激发学生好奇心,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引入话题:教师展示《过故人庄》的诗歌原文,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二、诗歌朗诵与初步感知(约15分钟)•诗歌朗诵:教师先示范朗诵全诗,注意节奏、停顿和语调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然后,学生分组练习朗诵,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初步感知: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大意,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如拟人、对仗等。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归纳。

三、深度解析与文本分析(约40分钟)•意境分析:o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田园景象,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等,探讨这些景象如何构成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田园世界。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利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过故人庄》,感受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珍惜与朋友之间的相聚时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解释《过故人庄》的题目意义和诗文的创作背景。

2.2 诗文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过故人庄》,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加强语言记忆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诗文解析3.1 词句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如“故人”、“庄”、“绿树”、“青山”等。

解释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表达手法。

3.2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

讨论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中的景象和情感表达。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促进课堂互动和思考。

4.2 创意表达邀请学生以绘画、表演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对诗中景象或情感的理解。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景象、情感和友情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珍惜与朋友相处的时光,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5.2 评价与反思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方法。

第六章:扩展阅读与讨论6.1 相关诗词推荐推荐与《过故人庄》主题相关的其他诗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

让学生阅读这些诗词,并简要介绍其主题和情感表达。

6.2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过故人庄》与其他相关诗词在主题、情感表达和写作风格上的异同。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过故人庄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过故人庄》。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作者孟浩然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景物描写,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过故人庄》。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含义。

3. 分析古诗的结构和意境。

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

2. 感受作者的情感,并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景物描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古诗《过故人庄》,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和作者。

(2)学生简介作者孟浩然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阅生僻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结构和意境。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进行古诗背诵。

5. 总结课堂内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结构和意境分析。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对古诗《过故人庄》的背诵情况。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欣赏古诗中的景物描写,提高审美能力。

3.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古诗默写。

(2)学生选择一首类似的唐诗进行自主学习,分享学习心得。

4.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故人庄》教案

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这首诗结构形式自然,紧扣题目,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从诗人应邀赴约一直写到告别再约,一气写来如叙家常,纯朴自然,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是一首朴质古淡的古体诗。

学习目标1.记住与诗人有关的文学常识。

2.能理解题目、诗意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朋友间浓浓的情谊。

3.能流利背诵、准确默写这首诗。

(课前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目标,即明确了教学的基本内容,老师和学生都心中有底,又突出了文本特点,有利于抓住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流程一:自主预习1.教材助读(1)搜集整理有关孟浩然的文学常识。

(2)领会“过故人庄”的意思。

(3)反复朗读诗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让学生提前利用时间阅读资料、搜集资料,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查找、积累知识的习惯。

2.自主预习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预习自测(1)填空(1)孟浩然,()代襄阳人,其诗多以()为主要描写对象,诗与()齐名,并称(“”)作品有《孟浩然集》,我们学过他的诗有《》《》。

(2)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诗中的韵脚是家、斜、麻、花。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鸡黍.(shǔ)郭外斜.(xiá)开轩.(xuān)场圃.(pǔ)(课前进行不同形式的检测,包括填空,听写字词等基础知识,教师从中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重点抓住差生,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学会。

通过这样的自学,进行自我检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一方面掌握了文本最基本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二:反复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诗歌是有韵味的,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友谊的珍贵,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的背景和诗歌风格。

(2)提问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和感受,引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气。

(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辅助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背诵《过故人庄》。

2. 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结合诗歌内容和个人感受。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和对作业短文的完成质量。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互相评价学习成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过故人庄》诗歌文本。

《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过故人庄孟浩然【教学目的】1.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怀,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

2.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诗大意,领悟全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本课,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过故人庄》的阅读。

2.指导古诗的一般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古诗词就是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提高文化素质,陶冶情操。

由于年代久远,继承古代灿烂文化,重点应是诵读、背默、积累。

难点是阅读及鉴赏古诗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寻找打开这扇古代文化宝库大门的钥匙,欣赏颗颗璀璨明珠的风采。

二、预习考查鸡黍(shǔ)郭外斜(xiá)开轩(xuān)场圃(pǔ)重(chóng )阳三、指导节奏1.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

例如:绿树/村边/合。

2.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

例如:故人/具/鸡黍。

训练:按音节兼顾意义的方法对《过》诗进行节奏划分,并说明理由。

明确: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强调: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

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

四、整体感知1.《过故人庄》作者是谁,哪朝人,选自哪本书?明确:孟浩然,唐代人,《孟浩然集》。

2.《过故人庄》一诗从诗题看的大意是什么?明确:诗人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时对田园情趣的感受。

过:访问;故人:朋友;庄:村庄五、熟读体会1.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用四个字概括每一句大意。

明确:邀“我”作客——山村风光——把酒闲谈——重阳还过(访问)2.语言美表现在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上,判断哪些是叙述句,哪些是描写句?从情味的角度谈好在哪里?明确:叙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①老朋友准备好美味饭菜,请我到村居的农家做客。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能够理解并描述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运用文学分析的方法,探讨诗中的象征和隐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感受并欣赏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描绘,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解释《过故人庄》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动机。

2.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解释关键词和意象。

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和意境营造。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背景信息,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3.2 诗歌朗读与理解: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3.3 诗歌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文学分析的方法,探讨诗中的象征和隐喻。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

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他们的提问和回答的准确性。

4.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提交的作业,包括诗歌解析和情感表达的写作。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诗歌文本和注释资料。

提供诗歌解析和情感表达的写作指导。

5.2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幻灯片和视频,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提供在线资源,如诗歌分析和相关文学作品的,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诗歌创作背景探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过故人庄》的创作背景。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背景的理解。

6.2 诗歌朗读与模仿: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五四)(2018)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二:过故人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情分析1、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教材增加了古诗文比重,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

初中教材在篇目减少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每册两个古文单元,古文单元占比基本保持在40%左右。

同时,新版教材还通过其他方式做了一定成都的弥补,比如增加了白话小说单元。

此外,新修订教材还特别注意通过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涉及,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新修订教材中,语言文字运用题,即用语文来说现象,分析、解释各种问题的题目,占到5 0%以上。

(利用这样一些环节,把语文学习和现实社会、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不学“空语文”、不学“死语文”,切实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基于这样的一种教学改革,清远市开始引进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在各个学校开展实验班级,“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不是一项一般意义上的实验,实验的真正“主题”和终极关怀是指向母语教育的原点——让语文回归“国语”,成为民族文化的寻根教育、扎根教育,成为“中国灵魂”。

“语文主题学习”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领着一群喜欢读书的孩子在文字的世界里旅行的过程。

3、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要关注两个概念:语文主题学习课内海量阅读。

教师依据教材的单元主题,分析单元的重点难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主体材料的建构,将教材的一篇文章或一个单元作为一个主题,引导学生搜集并阅读所学文章或单元教学重点相关、相近、相似或相对的多篇文章,在大量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认识、情感和体验,创造与文本交流、对话的氛围和条件,形成思维碰撞,产生情感的升华、价值的提升。

语文主题学习——立足于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语文材料,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积累文化知识,并从整体着眼解读文本、感悟文本,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提高,丰富人生的涵养。

4、语文主题学习强调:强调多读——诵读;强调多看——博览;强调感悟——悟其意、悟其情、悟其法;强调积累——语言积累,思想情感积累,篇章样式积累等;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做批注,写读书笔记,养成习惯。

新课标课内海量阅读,初中三年达到540万字,向课堂要时间,用三分之一的课时学习语文课本,剩下三分之二的课时用来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和其他经典作品。

本节课的设计教材课文《过故人庄》、《游山西村》+课外阅读丛书《归园田居四首》5、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熟练驾驭教材,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好导学提纲,集中解决一两个重难点问题,追求“一课一得”,或“一课两得”,不求面面俱到。

语文学习活动的整合教学,就是以单元为单位,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指导学生学习教材,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进行的拓展式教学。

单元整合又分为大整合和小整合两种。

◆大整合,即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以单元主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的课文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整体的感悟。

◆常见模式即:“1+1”单元整体推进教学模式。

◆单元小整合,就是一个阅读单元内所选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整合。

◆一种是目前较为流行的“1+x”模式。

◆一种是创新型的“1+1+x”模式。

教师将单元内所选文章,依据不同选文间的共性特征,将课文重新进行顺序调整,选择具有某一共性的两篇或多篇文章做为一个研究主题进行小整合,引导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与探究。

单元整合教学把整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将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教材的编辑意图融合,以单元主题为魂,遵循整体性原则,以一个单元或单元内的2篇、3篇课文为单位组织教学。

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课文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进行整合设计,再把丛书中的阅读材料纳入课堂教学,与课本上的文章组成一个大单元,用单元主题穿起来,整体施教。

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是传统教学的4倍以上。

对于语文主题学习活动教学的开展在清远市是语文教学方法方式的初探,我们也是跟着清远教研室的步伐摸着石头过河。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采用1+X的模式展开教学:课内中的《过故人庄》、《游山西村》教学+课外的《归田园居四首》拓展的教学模式,是一节语文主题学习活动的初探课。

重点难点1、诗词七步学习法:《过故人庄》、《游山西村》2、朗读、背诵《过故人庄》、《游山西村》3、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过故人庄》、《游山西村》《归园田居》的对比阅读法,利用知识整合的方法整合三篇诗词的方法,找出异同之处。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利用古诗词,情景导入一、活动一: 运用学习诗词七步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过故人庄》、《游山西村》(结合课前预习作业)(一)、学习诗词七步法1、了解诗词的背景:即作者生平经历和诗词创作背景)2、诗歌朗读,读准字音(古今读法、重点字词读音),读出节奏、感情(升降调)。

3、诗歌的体裁:从格式上讲,如:五言、七言等;从内容上如:叙事诗、抒情诗等。

4、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词含义,即诗词写了什么内容?5、了解诗词的意境与意象6、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7、运用诗歌:名句、哲理句子。

(学以致用)(二)、小组学习活动:结合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利用诗词学习七步法去整合学习。

《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的诗词学习1、了解诗词的背景:即作者生平经历和诗词创作背景。

(1)、人物生平经历。

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 ji )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他们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孟浩然还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有“小李白”之称,享年八十五岁,是文学史上少有的高龄作家。

一生力主抗战,虽在政治上屡遭投降派的打击,但报国信念至死不渝。

诗作数量极多,现存有诗九千三百余首。

多强烈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炽热的爱国热情,同时鞭挞投降派,同情人民疾苦,思想性很强。

平生作诗近万首,是古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著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2)、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早年隐居鹿门山时,应故人邀请到农做客时所写,描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

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时代背景: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

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

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2、诗歌朗读,读准字音(古今读法、重点字词读音),读出节奏、感情(升降调)。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pǔ),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诗歌中的韵脚是家、斜、麻、花。

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

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引这些字的韵在诗歌朗读时,要朗诵的语调要轻快快些。

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hún tún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guān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zhùkòu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词语注释豚(tún):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叩(kòu)门:敲门。

词类活用箫鼓:名词作动词,吹箫击鼓拄杖无时夜叩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l一词多义衣沾不足惜(值得) 丰年留客足豚(丰足)u古今异义词春社近:古义“土地神”,今义一种集体组织。

]母要相似或相同。

“家、斜、麻、花”四字分别读“jiā”、“xiá”、“má”、“huā”,都是“a”韵。

3、诗歌的体裁:从格式上讲,如:五言、七言等;从内容上讲,如:叙事诗、抒情诗等。

《过故人庄》从格式上属于五言律诗。

从表达方式上,《过故人庄》属于叙事诗。

从内容上,《过故人庄》属于田园诗。

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其特色在于描写农村的朴实生活和田园的风光,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至唐代的发展结合山水诗派出现山水田园诗派。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

《游山西村》格式上: 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纪游抒情诗,是陆游的名篇之一,也是七言律诗。

4、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含义,即讲了什么内容。

原文翻译:过故人庄(1)过:访问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

黍(shǔ):黍子,去皮称黄黏米。

老友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村外绿树环绕,村子的四周青山斜立。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