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高排低阻型休克亦称高动力型休克(hyperdynamic shock): 其血液动力学特点是总外周血管阻力低,心脏排血量高。由 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使皮肤温度升高,故亦称 “温性休克(warmshock)”。部分感染性休克属本类。
➢休克病理生理改变
❖ 有效循环血容量的维持有赖于
血容量 血管床容积 心排血
呼吸改变有关。 ❖ 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组织灌注不足有关。 ❖ 恐惧 与病情危重、担心预后等因素有关。 ❖ 潜在并发症 感染、压疮、MODS等。
➢护理目标
❖ 病人体液失衡得到改善 ❖ 呼吸平稳 ❖ 体温恢复正常 ❖ 恐惧感减轻或消除、情绪稳定
➢护理措施
(一)急救护理
1、处理原发伤、病:包括创伤处包扎、固定、制 动和控制大出血。必要时可用抗休克裤止血。
能量代谢障碍:休克时,微循环血液灌流减少,组 织细胞严重缺氧,使有氧氧化受阻,ATP生成减少。 ATP生成不足导致细胞膜上的钠泵运转失灵,使细 胞内Na﹢增多,细胞外K﹢增多,可出现细胞水中 和高钾血症。
酸中毒:休克引起的缺氧使无氧酵解增强,乳酸生 成增多;同时肝功能受损,乳酸利用障碍;肾功能 障碍,排酸保碱功能降低,导致酸中毒。
感染性休克(又称中毒性休克):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败血症,阻塞 性胆管炎及腹膜炎等)引起,多见于严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可见于革兰 氏阳性菌,以及霉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的感染。临床上按其血液动力学改变 分为低排高阻型(低动力型、心输出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和高排低阻型 (高动力型、心输出量增加,周围血管扩张)两类型。低排高阻型休克在血 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变,与一般低血容量休克相似,高排低阻型休克的主要特 点是血压接近正常或略低,心输出量接近正常或略高,外周总阻力降低,中 心静脉压接近正常或更高,动静脉血氧分压差缩小等。
➢休克病理生理改变
❖ 有效循环血容量的维持有赖于
血容量 血管床容积 心排血
呼吸改变有关。 ❖ 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组织灌注不足有关。 ❖ 恐惧 与病情危重、担心预后等因素有关。 ❖ 潜在并发症 感染、压疮、MODS等。
➢护理目标
❖ 病人体液失衡得到改善 ❖ 呼吸平稳 ❖ 体温恢复正常 ❖ 恐惧感减轻或消除、情绪稳定
➢护理措施
(一)急救护理
1、处理原发伤、病:包括创伤处包扎、固定、制 动和控制大出血。必要时可用抗休克裤止血。
能量代谢障碍:休克时,微循环血液灌流减少,组 织细胞严重缺氧,使有氧氧化受阻,ATP生成减少。 ATP生成不足导致细胞膜上的钠泵运转失灵,使细 胞内Na﹢增多,细胞外K﹢增多,可出现细胞水中 和高钾血症。
酸中毒:休克引起的缺氧使无氧酵解增强,乳酸生 成增多;同时肝功能受损,乳酸利用障碍;肾功能 障碍,排酸保碱功能降低,导致酸中毒。
感染性休克(又称中毒性休克):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败血症,阻塞 性胆管炎及腹膜炎等)引起,多见于严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可见于革兰 氏阳性菌,以及霉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的感染。临床上按其血液动力学改变 分为低排高阻型(低动力型、心输出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和高排低阻型 (高动力型、心输出量增加,周围血管扩张)两类型。低排高阻型休克在血 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变,与一般低血容量休克相似,高排低阻型休克的主要特 点是血压接近正常或略低,心输出量接近正常或略高,外周总阻力降低,中 心静脉压接近正常或更高,动静脉血氧分压差缩小等。
《休克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麻痹性扩张;
前阻力<后阻力;
微血栓形成;
多灌少流、“灌”“流” 不灌不流
机制
交感-肾上腺髓 质系统兴奋; 缩血管体液因 子释放。
影响
代偿作用重要; 维持血压;
血流重分布
组织缺血、缺氧。
H+,平滑肌对 CA反应性; 扩张血管体液因 子释放; WBC嵌塞,血小 板、RBC聚集。
失代偿: 回心血量减少; 血压进行性下降; 血液浓缩。
响动脉血压和器官血流量。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指微静脉 其舒缩活动影响毛细血管前后阻力的比值,改变
毛细血管的血压。 毛细血管前后阻力的比值增大,会使毛细血管血
压降低? 导致毛细血管内血容量减少,血管壁受压力减小
(一)微循环障碍
收缩期:心跳加快,心排出量↑ 扩张期:
大量乳酸堆积,血液滞留→ 血浆外渗,血液浓缩→ 心排出量↓,心脑灌注不足,休克加重。
第四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了解:休克的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 熟悉:外科休克病人的治疗原则。 掌握:1、休克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评估及 护理措施。
熟2悉、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处理原 则
了解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紧急处理原则、护理 措施、观察指标。
难点: 1、休克病人的病理生理、紧急处理原则。 2、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
(二)按始动因素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容量
2.心源性休克
心泵功能障碍
3.心外阻塞性休克
心脏后负荷加重
4.分布性休克
血管缩舒异常
(三)按血流动力学分类
按
低排高阻型
高排低阻型—— 高动力型(暖休克)
外科休克病人护理ppt课件
CAP充盈时间 脉搏 脉压 尿量 常见致病菌
冷休克 低 高
躁动淡漠或嗜睡 苍白紫绀或花斑 样紫绀,湿冷 延长 细速 <30mmHg <25ml/h 较多见,Gˉ
.
暖休克
17
心排出量 周围血管阻力 神志 皮肤色泽温度
冷休克
暖休克
低
高
高
低
躁动淡漠或嗜睡 清醒
苍白紫绀或花斑样 淡红或潮红,
紫绀,湿冷
温暖干燥
➢ 专人护理:病人病情严重,应置于危重病室,设专人护理。
➢ 建立静脉通路:关键性措施,必要时行中心静脉插管,同
➢
时监测CVP。
➢ 合理补液:先晶后胶,根据血压及血流动力学检测情况调节
输液速度。
➢ 记录出入量: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观察
[定义]
主要由细菌及毒素其代谢产物 直接、间接地引起的全身反应性综 合征。
常继发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释放 的内毒素可引起全身性反应。
.
15
[临床表现]
根据血流动力学:心排出量和周围血管 阻力,对感染性休克进行分类,分为:
1、冷休克:低动力型(低排高阻型) 2、暖休克:高动力型(高排低阻型)
.
16
心排出量 周围血管阻力 神志 皮肤色泽温度
.
23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病人作深慢呼吸、有效咳嗽及双上肢运动 予翻身叩背、雾化等协助排痰 间歇给氧,氧浓度为40-50%,氧流量为6-8L/min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并尽早使用呼吸机 避免误吸、窒息
.
24
.
25
五、预防感染
➢ 严格无菌操作 ➢ 遵医嘱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 ➢ 协助病人咳嗽咳痰,必要时予雾化吸入 ➢ 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 作好一切管道护理,防止逆行感染
冷休克 低 高
躁动淡漠或嗜睡 苍白紫绀或花斑 样紫绀,湿冷 延长 细速 <30mmHg <25ml/h 较多见,Gˉ
.
暖休克
17
心排出量 周围血管阻力 神志 皮肤色泽温度
冷休克
暖休克
低
高
高
低
躁动淡漠或嗜睡 清醒
苍白紫绀或花斑样 淡红或潮红,
紫绀,湿冷
温暖干燥
➢ 专人护理:病人病情严重,应置于危重病室,设专人护理。
➢ 建立静脉通路:关键性措施,必要时行中心静脉插管,同
➢
时监测CVP。
➢ 合理补液:先晶后胶,根据血压及血流动力学检测情况调节
输液速度。
➢ 记录出入量: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观察
[定义]
主要由细菌及毒素其代谢产物 直接、间接地引起的全身反应性综 合征。
常继发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释放 的内毒素可引起全身性反应。
.
15
[临床表现]
根据血流动力学:心排出量和周围血管 阻力,对感染性休克进行分类,分为:
1、冷休克:低动力型(低排高阻型) 2、暖休克:高动力型(高排低阻型)
.
16
心排出量 周围血管阻力 神志 皮肤色泽温度
.
23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病人作深慢呼吸、有效咳嗽及双上肢运动 予翻身叩背、雾化等协助排痰 间歇给氧,氧浓度为40-50%,氧流量为6-8L/min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并尽早使用呼吸机 避免误吸、窒息
.
24
.
25
五、预防感染
➢ 严格无菌操作 ➢ 遵医嘱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 ➢ 协助病人咳嗽咳痰,必要时予雾化吸入 ➢ 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 作好一切管道护理,防止逆行感染
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2020/11/14
编辑课件**
12
休克临床表现
抑制期(重度、晚期、DIC期)表现: ➢ 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 皮肤粘膜显著发绀,四肢厥冷。 ➢ 脉搏细速或不能触及,收缩压﹤70mmHg或
测不到,呼吸急促表浅 ➢ 尿少或无尿 ➢ DIC—皮肤、粘膜瘀斑,消化道出血
2020/11/14
编辑课件**
➢ 诊断明确的DIC,可用肝素抗凝,一般1.0mg/kg, 6h一次。
8、皮质激素的应用: 皮质激素的作用: ➢ 减轻炎症反应 ➢ 改善微循环 ➢ 防止细胞溶酶体破裂; ➢ 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 ➢ 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2020/11/14
编辑课件**
30
第二节
外科常见休克Βιβλιοθήκη 低血容量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纠正酸硷失衡:常伴严重酸中毒,需及时纠正。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皮质类固醇的应用 ➢其他治疗:营养支持, 处理DIC和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2020/11/14
编辑课件**
37
2020/11/14
编辑课件**
38
2020/11/14
编辑课件**
39
2020/11/14
编辑课件**
40
右旋糖酐:<1000ml/24h
晶体液:50%GS 静脉注射
电解质:平衡液、复方氯化钠、0.9%NS
根据心、肺功能,失血、失液量,血压及CVP
值调整输液量和速度
2020/11/14
编辑课件**
23
中心静脉压(CVP)与补液的关系
CVP 低 低 高
血压 低(脉压小) 正常 低
高
正常
正常 低
原因 血容量严重不足 血容量不足 心功能不全或血 容量相对过多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 量不足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4)脉率 休克早期脉搏增快,通常发生在血压下降 之前。 休克加重,脉搏更为细弱或触摸不及。 休克指数:用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 有助了解休克情况。指数为0.5常无休克; >1.0~1.5有休克;严重休克时>2.0。
16
(5)尿量 休克患者应留置导尿管监测每小时尿量, 尿量反映了肾的灌注状况。 尿量少于 20ml/h,反映肾脏灌注不当。 肾脏血流灌注良好,尿量超过30ml/h。
21
22
2、积极处理原发病
在治疗休克中,消除引起 休克的病因和恢复有效循环血 量同等重要。
23
3、补充血容量
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抗休克的基 本措施,也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 灌注和缺氧的关键。
24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休克时微循环改变、细胞代谢异
常和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可引起酸碱
平衡失调,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维
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25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根据病情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缓解周围血管舒缩功能的紊乱,以维 持脏器的血液灌注。必要时,使用强 心剂。
26
6、治疗DIC改善微循环
对诊断明确的DIC,可用肝素抗凝。
必要时,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抗血
小板粘附聚集药等。
27
7、应用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严重休克,特别是感染性休克。其主要 作用如下:
第三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1
休克概念
是多种致病因素因素引起的的以有效循环 血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代谢紊乱及内脏器 官功能受损的一种综合症,是一种危急的临床 综合征。
2
【病理生理】
(一)微循环变化
3
1.微循环收缩期: 机制:应激反应,非生命器官微循环灌注 率先减少。 特点:只出不进(交感肾上腺兴奋使得毛 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收缩)。 结果:皮肤、肾脏、骨骼肌及内脏血流减 少;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流在早期维持 不变甚至有所增加。
8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查找引起休克的原因,如有无创伤、感 染、心源性疾病和药物过敏史
9
(二)身体状况
1.休克代偿期 神志清楚,精神紧张、烦躁、口渴、面色 苍白、黏膜干燥、呼吸加快、心跳增速。 血压则可正常或稍增高,舒张压可升高, 脉压缩小。 外周静脉充盈度降低、尿量减少。 体位改变时引起的心率增加以及舒张压的 下降,有助于发现轻、中度血容量降低。
10
2.休克抑制期 病人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 口唇、肢端发绀,全身皮肤苍白,出冷汗, 四肢冰冷,脉搏扪不清,血压测不到,少 尿甚至无尿。 皮肤、黏膜出现瘀斑或有消化道出血,提 示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氧不能改善呼吸 状况,提示有呼吸窘迫综合征。
11
(三)心理-社会状况
①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 合征,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 状态。 ②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 ③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 ④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4
2.微循环扩张期: 机制:微循环缺血缺氧、产物积聚,血管 前松后紧。 特点:只进不出。 结果:血液淤滞、静水压高、通透性增加、 血管内液的外渗丢失、血液浓缩;血管容 量扩大,回心血减少。
5
3.微循环衰竭期: 机制:血管内皮受损 血液酸化 血液浓缩、血细胞聚集 血流缓慢淤滞 特点:不灌不流 结果:DIC形成、继发纤溶
17
2.特殊监测
(1)中心静脉压 通过颈内、颈外静脉等处置入导管可以监 测中心静脉压Pcv。 Pcv正常值为 5~10cmH20。 低于0.49 kPa(5 cmH20)提示血容量不足。 高于1.47 kPa (15cmH20)则提示心功能不 全或静脉血管床收缩。
18
(2)肺毛细血管楔压 用血流导向气囊飘浮导管(Swan-Ganz管)可以监 测肺动脉压(PAP)与肺毛细血管楔压(Ppcw)。 肺毛细血管楔压应能反映左心室舒张末压,提供 左室前负荷的情况。 肺毛细血管楔压正常值为0.8~2kPa(6~ 15mmHg)。 Ppcw<0.8kPa(6mmHg)示循环血容量不足。 Ppcw超过2.4kPa(18mmHg),提示肺充血。
6
(二)代谢改变
1、代谢性酸中毒:休克时,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 氧,体内葡萄糖以无氧酵解供能,产生的三磷酸腺苷 (ATP)较有氧代谢时明显减少,而丙酮酸和乳酸生成增 多;肝脏血液灌流量减少,处理乳酸的能力减弱,结果使 乳酸在体内的清除率降低、血液内含量增多,出现代谢性 酸中毒。 2、能量代谢障碍:休克时,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可 促进胰高血糖素生成并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肝糖原和肌糖 原分解加速,同时刺激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血 糖水平升高。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明显升高,还可 抑制蛋白质合成、促进蛋白质分解,使血尿素氮、肌酐、 尿酸含量增加。
焦虑或恐惧情绪反应源于 病情危重 并发症多 监护设备及抢救措施繁 多
12
13
(四)监测
1、一般检测 (1)精神状态 反映脑组织灌注状况,初期烦躁不 安,常诉口渴,随着休克发展转为意识模 糊、表情淡漠、嗜睡。
14
(2)皮肤温度、色泽 皮肤温暖、干燥反映组织灌注良好;反之, 皮肤湿冷、苍白,甚至出现发绀。按压皮肤色泽 苍白消褪慢,反映外周灌注差。 (3)血压 休克代偿期收缩压可不变或略升高,脉压变 小。休克加剧血压下降,严重时血压可无法测到。 平均动脉压若持续低于50mmHg,冠状动脉灌流减 少,极易出现心脏骤停。血压回升、脉压增加提 示器官处于持续缺血、缺氧状态,可发 生变性、出血、坏死,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 障碍或衰竭,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a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 竭(maltiple organ failure,MOF),是休克病人死亡 的主要原因。
19
(3)心排出量 (4)动脉血气分析:休克时可有动脉血pH值 降低、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升高等代谢性酸中毒和急性呼吸 功能障碍的表现。 (5)动脉血乳酸盐测定:休克时动脉血乳酸 可有升高,其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6)DIC的检测
20
(五)治疗要点
1、一般紧急治疗 包括安置休克卧 位、控制出血、应用抗休克裤、保 持呼吸道通畅、给氧、保暖。
(4)脉率 休克早期脉搏增快,通常发生在血压下降 之前。 休克加重,脉搏更为细弱或触摸不及。 休克指数:用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 有助了解休克情况。指数为0.5常无休克; >1.0~1.5有休克;严重休克时>2.0。
16
(5)尿量 休克患者应留置导尿管监测每小时尿量, 尿量反映了肾的灌注状况。 尿量少于 20ml/h,反映肾脏灌注不当。 肾脏血流灌注良好,尿量超过30ml/h。
21
22
2、积极处理原发病
在治疗休克中,消除引起 休克的病因和恢复有效循环血 量同等重要。
23
3、补充血容量
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抗休克的基 本措施,也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 灌注和缺氧的关键。
24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休克时微循环改变、细胞代谢异
常和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可引起酸碱
平衡失调,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维
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25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根据病情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缓解周围血管舒缩功能的紊乱,以维 持脏器的血液灌注。必要时,使用强 心剂。
26
6、治疗DIC改善微循环
对诊断明确的DIC,可用肝素抗凝。
必要时,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抗血
小板粘附聚集药等。
27
7、应用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严重休克,特别是感染性休克。其主要 作用如下:
第三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1
休克概念
是多种致病因素因素引起的的以有效循环 血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代谢紊乱及内脏器 官功能受损的一种综合症,是一种危急的临床 综合征。
2
【病理生理】
(一)微循环变化
3
1.微循环收缩期: 机制:应激反应,非生命器官微循环灌注 率先减少。 特点:只出不进(交感肾上腺兴奋使得毛 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收缩)。 结果:皮肤、肾脏、骨骼肌及内脏血流减 少;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流在早期维持 不变甚至有所增加。
8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查找引起休克的原因,如有无创伤、感 染、心源性疾病和药物过敏史
9
(二)身体状况
1.休克代偿期 神志清楚,精神紧张、烦躁、口渴、面色 苍白、黏膜干燥、呼吸加快、心跳增速。 血压则可正常或稍增高,舒张压可升高, 脉压缩小。 外周静脉充盈度降低、尿量减少。 体位改变时引起的心率增加以及舒张压的 下降,有助于发现轻、中度血容量降低。
10
2.休克抑制期 病人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 口唇、肢端发绀,全身皮肤苍白,出冷汗, 四肢冰冷,脉搏扪不清,血压测不到,少 尿甚至无尿。 皮肤、黏膜出现瘀斑或有消化道出血,提 示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氧不能改善呼吸 状况,提示有呼吸窘迫综合征。
11
(三)心理-社会状况
①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 合征,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 状态。 ②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 ③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 ④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4
2.微循环扩张期: 机制:微循环缺血缺氧、产物积聚,血管 前松后紧。 特点:只进不出。 结果:血液淤滞、静水压高、通透性增加、 血管内液的外渗丢失、血液浓缩;血管容 量扩大,回心血减少。
5
3.微循环衰竭期: 机制:血管内皮受损 血液酸化 血液浓缩、血细胞聚集 血流缓慢淤滞 特点:不灌不流 结果:DIC形成、继发纤溶
17
2.特殊监测
(1)中心静脉压 通过颈内、颈外静脉等处置入导管可以监 测中心静脉压Pcv。 Pcv正常值为 5~10cmH20。 低于0.49 kPa(5 cmH20)提示血容量不足。 高于1.47 kPa (15cmH20)则提示心功能不 全或静脉血管床收缩。
18
(2)肺毛细血管楔压 用血流导向气囊飘浮导管(Swan-Ganz管)可以监 测肺动脉压(PAP)与肺毛细血管楔压(Ppcw)。 肺毛细血管楔压应能反映左心室舒张末压,提供 左室前负荷的情况。 肺毛细血管楔压正常值为0.8~2kPa(6~ 15mmHg)。 Ppcw<0.8kPa(6mmHg)示循环血容量不足。 Ppcw超过2.4kPa(18mmHg),提示肺充血。
6
(二)代谢改变
1、代谢性酸中毒:休克时,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 氧,体内葡萄糖以无氧酵解供能,产生的三磷酸腺苷 (ATP)较有氧代谢时明显减少,而丙酮酸和乳酸生成增 多;肝脏血液灌流量减少,处理乳酸的能力减弱,结果使 乳酸在体内的清除率降低、血液内含量增多,出现代谢性 酸中毒。 2、能量代谢障碍:休克时,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可 促进胰高血糖素生成并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肝糖原和肌糖 原分解加速,同时刺激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血 糖水平升高。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明显升高,还可 抑制蛋白质合成、促进蛋白质分解,使血尿素氮、肌酐、 尿酸含量增加。
焦虑或恐惧情绪反应源于 病情危重 并发症多 监护设备及抢救措施繁 多
12
13
(四)监测
1、一般检测 (1)精神状态 反映脑组织灌注状况,初期烦躁不 安,常诉口渴,随着休克发展转为意识模 糊、表情淡漠、嗜睡。
14
(2)皮肤温度、色泽 皮肤温暖、干燥反映组织灌注良好;反之, 皮肤湿冷、苍白,甚至出现发绀。按压皮肤色泽 苍白消褪慢,反映外周灌注差。 (3)血压 休克代偿期收缩压可不变或略升高,脉压变 小。休克加剧血压下降,严重时血压可无法测到。 平均动脉压若持续低于50mmHg,冠状动脉灌流减 少,极易出现心脏骤停。血压回升、脉压增加提 示器官处于持续缺血、缺氧状态,可发 生变性、出血、坏死,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 障碍或衰竭,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a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 竭(maltiple organ failure,MOF),是休克病人死亡 的主要原因。
19
(3)心排出量 (4)动脉血气分析:休克时可有动脉血pH值 降低、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升高等代谢性酸中毒和急性呼吸 功能障碍的表现。 (5)动脉血乳酸盐测定:休克时动脉血乳酸 可有升高,其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6)DIC的检测
20
(五)治疗要点
1、一般紧急治疗 包括安置休克卧 位、控制出血、应用抗休克裤、保 持呼吸道通畅、给氧、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