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良性肿瘤在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探究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效果

探究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效果

探究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胃肠道肿瘤患者通过联合腹腔镜和内镜进行手术的成效。

方法我院诊治的10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

用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联合腹腔镜和内镜手术方式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长情况。

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66%,低于对照组的24.53%;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研究组均比对照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上,实施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成效极佳。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腹腔镜与内镜联合;传统开腹手术;成效前言胃肠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的、高死亡率、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疾病,其诱发因素包括遗传基因和不良饮食习惯,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指摄入过多高蛋白、高脂肪、熏制食品、腌制食品等[1]。

胃肠道肿瘤一般通过药物和手术进行治疗,由于该病确诊时一般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错过了药物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大部分患者只能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以往,胃肠道肿瘤的手术方式是传统开腹手术,但该手术方式创口大,感染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目前,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方式因其创口小、定位准确、对手术深度和力度的控制性较好而成为广大医生、患者的首选[2]。

本文就联合腹腔镜、内镜进行手术对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诊治疗的10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3例)。

经过胃肠镜、内镜及CT检查,106例患者均确诊为胃肠道肿瘤。

对照组中,男女构成比例为29:24;最小年龄为40岁,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为52.88±2.54岁;病龄在1~2年之间,平均病龄1.12±0.54年。

腹腔镜联合胃镜胃息肉切除术15例

腹腔镜联合胃镜胃息肉切除术15例

腹腔镜联合胃镜胃息肉切除术15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胃部大息肉(直径> 2 cm)的可行性和效果。

方法:气管插管全麻,术中胃镜直视下胃息肉定位, 8字缝合牵引预切除处,腹腔镜下腔内线形切割吻合器一次完整切除病变。

结果:15例胃息肉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35~110 min,平均60 min。

术后病理证实切缘无残留,炎性息肉5例,增生性息肉4例,腺瘤性息肉4例,纤维性息肉1例。

无出血、胃漏等并发症。

15例随访6~39个月,平均21个月,息肉无复发。

结论:胃镜联合腹腔镜切除胃部大息肉可行,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胃镜;腹腔镜;胃息肉【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380-02胃息肉可发生出血、梗阻和恶变等严重后果。

纤维内镜息肉切除对较小的带蒂息肉效果良好,但是对于息肉较大,尤其是广基息肉切除较困难,并且容易发生切除不彻底、术后出血、穿孔甚至需要多次手术等问题。

2010年3月—2014年9月,我们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15例胃部大息肉(直径≥2 cm;广基,基底宽> 2 cm) ,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

年龄34~74岁,平均55.8岁。

主要症状:上腹隐痛不适9例,黑便或呕血4例,消瘦1例,呕吐1例。

术前胃镜检查明确诊断,息肉直径2 ~3.5cm,平均2.6 cm。

病例选择标准:单发性息肉,位于胃体部,直径≥2 c m。

1.2 方法气管插管全麻。

CO2 气腹。

脐部10 mm切口置入25°腹腔镜,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下3 cm做12 mm切口为主操作孔,右肋缘下做5 mm切口为辅助操作孔。

术中胃镜找到息肉并观察到腹腔镜下操作钳将息肉顶起,于胃壁准确定位,提起息肉处胃壁, 7号丝线8字贯穿缝合将息肉充分提起,直线切割缝合器将提起的胃壁全层包括息肉完整切除,切缘距息肉0.5 cm,胃镜下可见息肉切除完整,快速冰冻切片明确有无恶变。

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局部AGC患者的疗临床疗效

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局部AGC患者的疗临床疗效

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局部AGC患者的疗临床疗效鲁仰昆;洪秋雁;李凯江【期刊名称】《四川生理科学杂志》【年(卷),期】2024(46)5【摘要】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otally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LADG)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AGC)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周口东新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90例局部AGC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辅助组和完全腹腔镜组,各45例。

完全腹腔镜组采用TLDG术,腹腔镜辅助组行LADG术。

手术过程中,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记录并比较两组首次自主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流食进食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3d和术后7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术后,记录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完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腹腔镜辅助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辅助组(P<0.05);完全腹腔镜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自主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流食进食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腹腔镜辅助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d和术后7 d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完全腹腔镜组更低(P<0.05);完全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腔镜辅助组(P<0.05)。

结论:与LADG术相比,TLDG术术中出出血量更少、切口更小,创伤炎性反应更轻,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可加快术后康复进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德国医师Kelling于1901年首次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动物实验。

1987年3月法国的Mouret教授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于1989年在美国外科医生学会年会上介绍。

而国内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于1991年由云南曲靖第二人民医院筍祖武医师独立完成。

同年我国第一个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学习班在广州举行。

随着腹腔镜设备、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外科医师手术操作技术与经验的积累与提高,腹腔镜技术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范围已逐步扩大,几乎涉及腹腔内所有脏器的外科手术。

现就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作如下评述。

1 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常见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腹腔镜手术种类目前已有近百种,主要用于腹部外科,近年来腹腔镜还常用于急腹症、外伤、疝、妇产科、泌尿科等手术。

1.1 胆道外科1.1.1 LC 经实践证明,LC是目前腹腔镜手术中手术例数最多、操作技术最为成熟与规范的手术,已成为金标准术式。

其适应证也已由原来相对单一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扩大到急性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萎缩性胆囊炎、亚急性胆囊炎甚至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囊疾患。

其操作术式也由传统的四孔法、逐渐演变为三孔、二孔法,目前在有条件的单位已开展经脐单孔LC,从而达到腹壁无瘢痕、术后疼痛更轻、更加美观的微创效果。

由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因此,目前在国内许多基层医疗单位均购置了腹腔镜设备,值得注意的是,LC的适应证具有相对性,会因设备器械条件、手术者的经验及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由此而产生的术后并发症也出现较大的差异,应积极预防。

1.1.2 胆总管结石常规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存在住院时间较长、手术创伤较大、带管时间较长等缺点,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熟练掌握,可以实施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切开胆管的处理可以放置T管引流,也可视情行胆管一期缝合以免术后带管之苦。

腹腔镜下治疗胃脂肪瘤1例报告

腹腔镜下治疗胃脂肪瘤1例报告

腹腔镜下治疗胃脂肪瘤1例报告白松涛;张月蒙;丰宗锋【期刊名称】《腹腔镜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22)008【总页数】2页(P639-640)【作者】白松涛;张月蒙;丰宗锋【作者单位】曹县人民医院;曹县人民医院;曹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胃脂肪瘤是胃良性间质性肿瘤,发病率低,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进展缓慢,恶变极少,预后良好,可发生于胃体、胃窦,以胃窦部多见,90%~95%源于黏膜下,肿瘤向胃腔突出形成胃内型;5%~10%源于浆膜下,向胃外腹腔突出形成胃外型。

此病临床少见,现将我院为1例患者行腹腔镜胃脂肪瘤切除术的体会报道如下。

患者女,60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呕吐1个月”于2016年12月25日入院。

入院时CT检查提示:胃窦前壁近幽门处见不规则异常密度影,最大径约3.5 cm,边界清,密度欠均匀,CT值约-80HU,考虑为良性病变,脂肪瘤可能性大(图1)。

电子纤维胃镜示:胃窦前壁近幽门口处见直径约3.0 cm黏膜隆起病变,表面光滑,病变延伸至幽门口,导致幽门口轻度狭窄、开放受限,考虑为平滑肌瘤或间质瘤(图2)。

术中见:胃前壁近幽门浆膜向外突出,纵行切开胃壁浆肌层,见肿物位于胃壁内,包膜完整,形状不规则,淡黄色,最大径约4.0 cm(图3),未突破黏膜层。

术后病理:大体见淡黄色质软肿物一块,体积约4.0 cm×2.0 cm×1.5 cm,包膜完整,形状不规则,表面光滑,切面灰黄质细;经HE染色,镜下提示为脂肪细胞(图4)。

讨论胃脂肪瘤由成熟脂肪组织紧密排列而成,有纤维组织形成的包膜,极少见,约占胃良性肿瘤的3%,90%~95%位于黏膜下层(胃内型),5%~10%位于浆膜下层(胃外型),一般为单发,偶见多发[1]。

本例符合胃内型表现,但亦有向胃外突出趋向。

虽然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逐年增多,但目前仍局限于个案报道,未有进一步深入研究。

胃脂肪瘤好发于中老年人,无性别差异[2],多位于黏膜下层,一般体积小,发展较慢,多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当瘤体增大或累及周围组织时会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呕血、黑便、腹部包块等症状;如果瘤体位于胃窦部且较大带蒂,活动时可脱垂至幽门或十二指肠,出现梗阻症状[3-4]。

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

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

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早期胃癌治疗的手术方法。

它是通过腹腔镜技术,将患者的胃癌组织切除,并通过淋巴结清扫和宿瘤切除来达到根治的目的。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胃癌根治术的首选手术方法之一。

那么,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如何呢?本文将从手术适应症、手术效果、术后恢复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手术适应症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适用于早期胃癌患者,即肿瘤大小小于5cm,浸润深度小于500微米,无淋巴结转移或转移少于3个的患者。

患者的身体状况、心肺功能等也是手术适应症的考虑因素之一。

对于符合这些条件的患者,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手术效果1. 术中处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术中处理上,可通过高清晰度的腹腔镜显示肿瘤的具体位置和大小,使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切除肿瘤组织。

术中观察也方便医生及时发现和处理术中意外,如出血、损伤等情况,以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2. 肿瘤根治通过腹腔镜下的操作,医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到肿瘤的边缘和周围的组织结构,从而更加彻底地切除肿瘤组织,减少术后残留的可能性。

3. 淋巴结清扫腹腔镜下手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淋巴结的位置和数量,并便于医生进行淋巴结的清扫,有效减少淋巴结残留的可能性,提高手术的根治性。

4. 术后并发症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下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也相对较低。

三、术后恢复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护和观察,饮食上应遵循医嘱,避免食用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术后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患者需定期复查,以监测术后的恢复情况。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是显著的,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术中处理的准确性和精细性、肿瘤根治的彻底性、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以及术后恢复的快速性等方面。

所以,对于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早期胃癌患者来说,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抗癌读本》2腹腔镜放射治疗CT

《抗癌读本》2腹腔镜放射治疗CT

《抗癌读本》1--抗癌须知2什么是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与电子胃镜类似,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手术操作: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镜头(直径为3~10毫米)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

然后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

腹腔镜手术多采用2—4孔操作法,其中一个开在人体的肚脐眼上,避免在病人腹腔部位留下长条状的瘢痕。

恢复后,仅在腹腔部位留有1~3个0.5~l厘米的线状瘢痕,可以说是创面小、痛楚小的手术,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钥匙孔”手术。

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减轻了病人开刀的痛楚,同时使病人的恢复期缩短,并且相对降低了患者的支出费用,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手术项目。

1901年俄国彼得堡的妇科医师Ott在患者腹前壁作一小切口,插入窥阴器到腹腔内,用头镜将光线反射进入腹腔,对腹腔进行检查,并称这种检查为腹腔镜检查。

1972年美国妇科腹腔镜医师协会计划在以后几年中要完成近50万例的腹腔检查,这种检查法已被妇科医师广泛接受。

1986年Cuschieri开始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动物实验,1988年首届世界外科内镜代表会议上他报告了一例成功用腹腔镜对实验动物施行的胆囊切除术。

1987年法国的Mouret在电视腹腔镜下完成了胆囊切除术,这标志着外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微创性手术时代真正开始。

1991年我国开展了第一例腹腔镜外科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近10多年来,我国已开展40多类腹腔镜外科手术,病例已达数百万。

腹腔镜的应用范围有哪些?腹腔镜目前主要用于以下几类疾病的探查与治疗:1.胆囊结石及胆道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乃腹腔镜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手术,甚至可做胆管摄影或将胆总管结石取出。

术后两三天即可出院。

2.急性腹痛及腹膜炎:腹腔镜的使用可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及伤口,确立疾病的诊断,并将病变部位加以切除。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良性疾病的探讨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良性疾病的探讨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4,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o一如 ,E—mail:wa s huoda n g@yahoo.c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mbilical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 )and the peptic ulcer of gastr ic
minimally invasive sur ̄cal procedures are feasible. [Key words]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Peptic ulcer
with 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instruments. M ethods Preliminary experience w i th umbilical SILS operation in 12th ulcer were introduced. Results Umbilical SILS operation in GIST and ulcer were feasible with conventional laparoseopic instrum ents.One patient with ulcer converted into open surgery.There was no intra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corded, such as secondary haemorrhage, anastomotic leakage or obstruction.The patients were fully recovered and the single umbilical scar was well healed.Conclusions SILS in benign gastr ic disease is feasible and safe when performed by experienced laparoscopic surgeons.W ith advanced surgical technology and technique, tru ly

全腹腔镜胃大部分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全腹腔镜胃大部分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全腹腔镜胃大部分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摘要:通过研究发现此术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具有适应证广、操作便捷、学习曲线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全腹腔镜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临床应用;近年, 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发展及器械的完善, 腹腔镜胃手术因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轻、康复快等优点得到广泛开展。

全腹腔镜早期胃癌根治术及胃良性肿瘤切除术更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得到了更多学者的认同, 成为治疗Ⅰ a期胃癌及胃良性病变的标准方案。

一、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共有12例远端胃肿瘤患者接受手术, 其中, 男性5 例, 女性7例;年龄47 ~ 65 岁, 平均(55 .6 ±7 .0)岁。

2 例患者以进食哽噎感收治, 其余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

术前特殊检查包括胃镜、超声胃镜和上腹部C T通过胃镜及活组织病检8例提示为胃癌,4例提示为胃间质瘤;超声胃镜提示其中6 例病变浸润至肌层, 其余病变位于粘膜层。

上腹部C T 其余均未见淋巴结肿大。

术前检查未发现有其他器官远处转移。

2.手术方法。

患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行胃肠道准备,采用全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恶性肿瘤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分开,于脐下1 cm 处置10 mm 穿刺孔,建立CO2气腹,压力为12 mmHg,采用腹腔镜观察肿瘤、淋巴结及腹腔情况; 分别于脐上2 cm 左右锁骨中线、左腋前线肋缘下2 cm、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 置操作孔,超声刀、肠钳经操作孔进入,游离远端胃大部,恶性肿瘤并清扫周围淋巴结; 利用腹腔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胃远端大部分并实施胃与空肠毕Ⅱ式吻合术; 取出标本,冲洗腹腔,逐层关腹并缝合穿刺孔。

3.结果。

本组12例患者腹腔镜手术顺利, 无并发症和手术中转。

手术时间(183 .3 ±25 .8)min , 术中出血(128 .3 ±90 .2)ml , 术后住院(9 .0 ±2 .6)d 。

腹腔镜微创治疗胃良性疾病手术方式的探讨

腹腔镜微创治疗胃良性疾病手术方式的探讨

的间质瘤 生 物 学 风 险 按 文 献 分 类 [ 属 于 低 度 风 ] 险。O ai 手 术切 除 6 tn 等【 J 0例直 径 小 于 5c 的 m 胃间质瘤 , 5年无病 生存 率为 9 .%。肿瘤 的扩 61
两腿 之间 , 持镜 者站在 患者 左侧 , 助手 站在患 者右
侧。
行根治性手术 , 手术时间短、 创伤小 , 无肿瘤转移 种植 复 发 之 虞 , 充 分 体 现 出腹 腔 镜 的微 创 优 可 势[4。 2] -
2 1 腹腔镜 治疗 胃良性 疾病 的适应症及 禁忌证 . 手术 的适应 症 包 括 : 行 胃大 部 切除 的 胃十 需 二指肠 溃疡 ; 胃息 肉或 腺 瘤 ; 径小 于 5c 的 胃 直 m 间质瘤 。

6 ・ 6
Jna fCIn M e iiei1Prcie 实用临a d药 i 零志 or l u o ii l c en - atc
28 第l…第 期 0 年 2 5 0 ’… 卷 … ~
腹 腔 镜 微 创 治 疗 胃 良性 疾 病 手 术 方 式 的探 讨
喻 强 ,朱 晟 ,杨浩华 ,吴建波
自 19 94年 Kin t o等 J a 开展 了第 1 腹 腔镜 例 辅 助下远端 胃切 除术 , 腔 镜 下 治疗 胃 良性疾 病 腹
已逐渐被认 可 。由于 胃 良性疾病 的性 质及部 位 的 差异, 手术 的径路 、 术式多 种多样 。腹 腔镜治 疗 胃 良性疾病 的手术径 路及方 式成 为一个 值得探 讨 的 议 题 。本 文 回顾性 分析 了 2 0 0 6年 1  ̄2 0 月 0 8年 6月来本 院收 治并实施 腹腔 镜 胃手 术 的 胃 良性 疾 病 患者 1 2例 , 手术 效果 良好 , 报道 如下 。 现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_经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的问题与思考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_经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的问题与思考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_经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的问题与思考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以及外科医生对微创理念认识的加深,腹腔镜技术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已得到广泛的普及和推广。

而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也已成为近年来胃肠外科医生探索和讨论的热点问题。

由于胃癌根治性手术的专业性较强以及腹腔镜技术应用的技术难度较大,所以,目前国内外胃肠外科在腹腔镜胃癌手术技术的应用方面仍然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

本文谨就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根治性手术应用中的一些焦点问题作一论述。

一、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概念与微创理念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概念,准确地说就是应用腹腔镜技术来完成传统的胃癌根治术,它是外科医生将一种新技术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就有了腹腔镜下胃癌局部切除术、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LADG)、腹腔镜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LAPG)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LAPG),甚至腹腔镜下全胃、胰体尾、脾脏联合切除术等不周的手术方式。

而根据腹腔镜技术应用的不同特点和方法,又可以分为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手术、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手术和手助腹腔镜下胃癌手术(HALS)等3种术式。

经过10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现在外科医生应用最多的是腹腔镜辅助下的胃癌手术,它充分体现了微创的优越性和胃癌根治手术的有效性。

同时,根据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又可以分为D1手术和D2手术。

在人们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胃癌手术这种复杂手术的早期,往往更注重于腹腔镜技术应用的过程,注重技术上的成功和完美,而过度追求在全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手术,从而忽视了随着全腹腔镜下技术难度的增加,延长了手术时间,及其所带来的创伤加大导致的对病人的危害。

因此,有必要强调的是,微创理念是腹腔镜技术应用于传统术式的根本目的。

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是一种为了达到微创理念的手段,是为了减轻对病人的损伤,而不是以开展腹腔镜技术为目的去作腹腔镜手术。

一切违背微创理念的腹腔镜技术的应用都是不可取的。

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附八例报告)

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附八例报告)

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附八例报告)潘飞;郎韧;俞亮;张涛【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肿瘤的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对8例术前CT或MRI检查明确为脾脏良性肿瘤的病人实施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肿瘤直径5.2~9.1 cm,平均直径6.9cm,2例位于脾脏上极,6例位于脾脏下极.其中脾脏囊肿6例,脾脏血管瘤2例.结果 8例均于腹腔镜下完成脾脏部分切除,无中转开腹病例,标本均经劈脐纵行小切口取出.手术时间为115~280min,平均166.3 min.出血量为100~600 ml,均未输血.术后腹腔引流时间3~5 d,无腹腔出血、胰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4~6 d.结论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治疗位于脾脏一侧的良性肿瘤安全可行.虽然技术上较全脾切除费时费力,但保留了部分脾脏及功能,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年轻病人尤其如此.【期刊名称】《腹部外科》【年(卷),期】2015(028)006【总页数】5页(P415-418,封2)【关键词】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脾脏功能;脾脏良性肿瘤【作者】潘飞;郎韧;俞亮;张涛【作者单位】10002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10002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10002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10002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6脾脏切除术是外科常见手术方式,用于治疗脾脏肿瘤、脾脏外伤及部分血液系统疾病。

随着对脾脏功能研究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对于脾脏免疫功能研究的进展,提示脾脏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于年轻病人更是如此。

同时,全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高血小板状态造成血栓栓塞并发症亦有多项文献报道。

脾脏切除后免疫细胞生活的环境消失, 免疫应答及免疫效应物质大大降低,身体处于免疫低下状态,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感染发生后机体无法有效清除病菌, 机体内细胞因子调节失去平衡,易发展成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1],尤其是在脾切除术后2年内[2]。

腹腔镜局部手术的临床应用:胃切除术

腹腔镜局部手术的临床应用:胃切除术

开展 腹 腔 镜 胃切 脒 术 除 需 要 腹 腔 镜胆 囊 切 除术 所 需 的 常 规 器械 外 , 需要 9 还 mm、0 m 腹 腔 镜 胃肠 抓 钳 、 针 钳 、 1r a 持 切 割 吻 台 器 , 准备 蓝 钉 、 钉 、 钉 、2 m 和 5 m 的一 次 性 并 绿 白 1r a a r 套 管 针 、 声 刀 、 出标 本 的标 本 袋 。 超 取 关 于 腹 腔 镜 胃切 除 术 穿刺 口 的选 择 、 胃切 除 与 消化 道 重 建 方 法 与 顺 序各 家 报 道 不 一 . 介 绍 开 展 最 多 的 B I 胃太 现 — 式 部切 除。 脐部 为 1 mm 观 察 孔 , 0 左肋 缘下 腋 前 线 1 r 穿 刺 口 2m a 为 主 操 作 。 肋 缘 下 锁 骨 中 线 lmm 及其 左 下方 5m 处 的 L右 O c 5 m 穿 刺 口为 辅 助操 作 孔 。术 者 站 在 患 者 左侧 。 1mm 无 a r 用 0 创 伤 肠 钳 夹 住 胃窦 部 轻 轻 向 上 提 起 。 超 声 刀 在 胃太 弯 的 血 用 管 弓 内或 者 弓外 分 离 大 网膜 , 右 分离 至 十 二 指 肠 球 部 , 向 胃网 膜 右 血 管 用 4号丝 线双 重 结 扎 或 双 重 钛 夹 夹 闭 后再 于远 侧 用 超声刀切断 , 向左 分 离 至 元 血 管 区 左倒 的第 一 个 血 管 弓处 I 将 夹 住 胃窦部 的 肠 钳 向下 牵 拉 , 从辅 助操 作 孔 伸 人 一 把 5 m 抓 a r

需要进行 胃部分切除术 的病 例逐渐减少 , 上本手 术需要 使 加
用 价 格 比较 贵 的 专 用 切 割 吻台 器 等 材 料 和 超 声 刀 , 以 目前 所 国内 只有 几 家 医 院开 展 该 术 . 术 例 数 不 超 过 1 0例 。 手 0

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崔丽娟; 邓建功; 李冰【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9(025)028【总页数】3页(P44-46)【关键词】胃间质瘤; 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 疗效; 安全性【作者】崔丽娟; 邓建功; 李冰【作者单位】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正文语种】中文胃肠间质瘤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与胃癌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具有恶性分化潜能,其中最常见的是胃间质瘤(Gast r oint est inal st r omal tumor,GIST),占胃肠道间质瘤的60%~70%[1]。

该病常由胃肠道间质干细胞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基因突变所致[2],临床上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尤其对于局限性GIST 更是首选的高效治疗方法。

近几年,腹腔镜各类新兴技术获得了提升与进步,对腹腔镜下胃间质瘤患者施予治疗在胃肠外科领域得到更多关注。

基于目前腹腔镜下GIST手术的临床运用及效果尚有争议,本次研究将采用前瞻性对照实验,观察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与传统手术的效果,旨在为临床中科学开展治疗提供可借鉴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将2010年2月至2016年10月62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35例;年龄22~80岁,平均(56.9±5.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大多数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

肿瘤部位含胃体、胃底、胃窦等,肿瘤直径平均(3.4±1.5)cm,所有患者均满足美国NIH的诊断及定性诊断标准[3]。

本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病例入选原则:①影像学资料、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学资料完整;②术前知情同意,术后能配合随访;③肿瘤病灶最大径<5 cm。

1.2 方式1.2.1 研究与分析方式 62例患者依据贯序法,将其中的31例作为A组,另外的31例作为B组,麻醉方法都为气管插管下全麻,A组接受常规传统开腹术式治疗(依照肿瘤类型来选择术式),B组则采用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作者:池元龙等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第22期【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切除术中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26例腹腔镜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整切除肿瘤,其中14例行全腔镜下切除术,10例行腹腔镜辅助性胃部分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部分切除术。

手术时间40~190 min。

切缘均阴性,术后未发生缝合口大出血及瘘。

术后住院时间6~12 d。

结论:腹腔镜技术可很好地完成胃间质瘤切除术,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关键词】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115-02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Gastric Stramal Tumors/CHI Yuan-long,CHEN Chun-ming,CHEN Shen,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2):115-116【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laparoscopy in the resection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26 cases who had received the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26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 resection of the tumor,14 cases received total laparoscopic resection,10 cases received laparoscopic partial gastrectomy,1 case received laparoscopic proximal gastrectomy,1 case received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he operation time was from 40 to 190 minutes.Surgical margin were negative,and there were no anastomotic bleeding and fistula after the operation.The post operation hospitalization duration were from 6 to 12 days.Conclusion:The laparoscopic techniqu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the resection for gastric stromal tumors,according to tumor size and location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surgical procedure.【Key words】 Laparoscopic; Gastric stromal tumor; ResectionFirst-author’s address:Sanming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Sanming 365000,China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源性肿瘤, 1983年由Mazur和Clark最早提出[1-2]。

胃良性肿瘤诊断与治疗

胃良性肿瘤诊断与治疗

胃良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摘要】胃良性肿瘤包括上皮性肿瘤及非上皮性(间质性)肿瘤。

上皮性肿瘤起源于黏膜上皮,又称黏膜息肉,主要有炎性息肉、肿瘤性息肉(腺瘤)、错构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胃囊肿;间质性肿瘤起源于间叶组织,多位于黏膜下,主要有平滑肌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纤维瘤以及血管和神经源性肿瘤。

胃良性肿瘤中以息肉最多见,平滑肌瘤次之,其他少见。

目的讨论胃良性肿瘤诊断与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因腺瘤有恶变倾向,一旦发现,应及时摘除。

平滑肌瘤有症状者,病灶较小的可行内镜切除术,如病灶较大宜作外科手术局部切除。

【关键词】胃良性肿瘤诊断治疗胃良性肿瘤包括上皮性肿瘤及非上皮性(间质性)肿瘤。

上皮性肿瘤起源于黏膜上皮,又称黏膜息肉,主要有炎性息肉、肿瘤性息肉(腺瘤)、错构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胃囊肿;间质性肿瘤起源于间叶组织,多位于黏膜下,主要有平滑肌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纤维瘤以及血管和神经源性肿瘤。

胃良性肿瘤中以息肉最多见,平滑肌瘤次之,其他少见。

胃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人,最常见部位为胃窦和胃体,少数有恶变倾向。

(一)息肉【诊断要点】1.分类(1)化生性息肉又称增生性息肉,是由于腺管上皮细胞分裂增生引起黏膜突起。

多因Hp感染、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手术后吻合口引起的增生所致。

多位于胃窦部,单发,无蒂,半球状,表面光滑,色泽与周围黏膜相同,直径小于0.5cm,组织学为胃上皮,偶有恶变。

(2)炎症性息肉由炎症造成黏膜糜烂或溃疡,上皮破坏,上皮再生修复时纤维组织增生及残存的岛状黏膜构成息肉,因此又称假息肉。

息肉直径常小于 1.0cm,多发,无蒂,表面光滑,色泽与周围黏膜相同或略苍白,周围黏膜常有炎症。

(3)腺瘤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多发性腺瘤及家族性腺瘤病。

它是隆起于黏膜表皮的黏膜增生,腺瘤的上皮及结缔组织成分与正常黏膜相同,但在细胞成熟状态和组织排列上有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良性肿瘤在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针对胃良性肿瘤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胃局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方法:采用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疗胃良性肿瘤患者8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进行镜进行胃局部切除术,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切除术,根据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清学检查(C反应蛋白、癌胚抗原)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但两组的C反应蛋白指标与癌胚抗原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良性肿瘤采用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术治疗安全有效,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胃局部切除术;腹腔镜;胃良性肿瘤【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113-03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benign gastric tumor with laparoscopic local sectionXiang Dong,Zhou Qin.People’s Hospital of Shifang City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ShifangSichuan 618400【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benign gastric tumor with laparoscopic local section. Methods 82 cases with benign gastric tumor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5 to Nov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0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42 cases in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laparoscopic local section and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pen hepatectomy. Compare the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surgery time, blood loss, hospital stay, serological examination (C-reactive protein、CEA)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sults Surgery time, blood loss, hospital stay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reactive protein and CEA of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laparoscopic local section in treating benign gastric tumor is safe and effect, it can lower adverse reactions and lighten patients ' suffering. 【Keywords】Local resection of the stomach;Laparoscope; Benign gastric tumor 胃良性肿瘤在胃体发病率高,由于临床表现不明显,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病情已经恶化,经临床确诊后必须采用手术治疗,根据胃的大小可以把手术分为三个部分(胃大部位切除术、半部分切除术、胃窦切除术)[1]。

传统的开腹术创伤大给患者增加手术痛苦及经济负担,更有甚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腹腔镜手术在胃良性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势备受患者喜爱,避免漏诊率及误诊率,因此,传统的开腹术已被腹腔镜取代。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术治疗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采用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疗胃良性肿瘤患者8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最低年龄29岁,最高年龄64岁,平均年龄(48.23±3.14)岁;其中胃窦部11例、胃体部12例、胃底部18例;对照组42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最低年龄31岁,最高年龄65岁,平均年龄(47.23±3.14)岁;其中胃窦部13例、胃体部12例、胃底部16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等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胃良性肿瘤临床诊断标准;(2)伴有消化道出血、体重减轻、胃部不适等;(3)实验室相关检查确诊胃纤维瘤、平滑肌瘤、胃腺肌瘤;(4)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实验室相关检查确诊恶性肿瘤;(2)B超检查结果显示胃附近器官被侵入,伴淋巴结转移;(3)同时进行其他腹部手术;(4)其他原因造成恶心呕吐等症状;(5)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功能障碍;(6)患者不愿意配合治疗。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开腹胃局部切除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10小时,在硬脊膜外麻醉下取仰卧位,位于上腹部中点进行切口,手术操作过程由经验丰富医师执行,肿瘤切除后,用不吸收线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10小时,给予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取头低盆高且两腿分开仰卧位,利于手术视野观察,手术操作医师站在两腿之间,在脐中点建立气腹,腹腔镜气压保持在14mmHg,在右侧放入10mm穿刺锥当作观察孔,在左侧脐上2cm位置放入10mm穿刺锥当作操作孔,在右侧对应地方放入5mm穿刺锥与肠钳,角度30°腹腔镜探查十二指肠、肝脏、脾脏、盆腔等部位,在胃镜结合下对肿瘤直径、位置、形状、活动范围等进行仔细探查,选择适合患者手术方法。

若病灶部位被粘膜完全包裹,应将粘膜剥离后在进行切除肿瘤,当发现胃部边缘出现病灶时,应对胃壁层一起切除,肿瘤切除后,用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切口,切除后的肿瘤放入标本袋内进行相关检查。

两组患者术后禁食并进行持续胃肠道减压2~3天,给予适量的抗生素抗感染,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便于及时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临床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等对比,根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参考值小于10mg/L、癌胚抗原参考值小于5.9g/L。

1.4 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6.5统计学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58.45±12.42)分、术中出血量(173.81±23.40)ml、住院时间(8.25±0.82)天;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71.56±11.72)分、术中出血量(184.54±24.71)ml、住院时间(10.33±0.55)天;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组中治愈人数为27(67.5%)例、好转人数为11(27.5%)例、无效人数为2(5.0%)例,临床总有效率38例(95%);对照组中治愈人数为18(43.0%)例、好转人数为14(33.3%)例、无效人数为10(24.0%)例,临床总有效率32例(76.1%),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发生腹腔感染1例,并发生率(2.5%);对照组发生腹腔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胃排空障碍1例,并发生率(1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胃良性肿瘤发病机制有遗传因素与非遗传因素,胃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胃痛、消化道出血、食欲差等,传统的开腹术对病人伤害大、不利于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高[2]。

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为胃局部切除术,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患者能耐受气腹条件下,常规手术的适应症也能使用于腹腔镜手术。

鉴于腹腔镜手术不像开腹手术能轻易按照术中的冰冻切片检查结果扩大手术区域或者改变手术方式,所以在术前准备应正确判断肿瘤性质,对病理活检质料不完善的患者,在术前应确定为良性肿瘤的指标:没有反复消化道出血病史,近期内未出现进行性消瘦情况,胃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超声镜内检查提示肿瘤有完整包膜,肿瘤实质回声均匀。

以上指标仅为术前初步判断,全部病例应在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在本次研究中医生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部位给予不同的切除方法,对在前壁或者大小弯边缘的良性肿瘤,对于充分暴露的肿瘤,应选择切开浆膜进行切除,确保黏膜完整。

对于肿瘤基地部宽大或者黏连密集,应进行全层局部切除并缝合胃壁。

位于在胃底边缘的肿瘤,尽量选取剥离切除法,鉴于要对脾胃韧带分离,且手术视野有局限性,应选择资深医师进行镜下分离与缝合操作技术。

对生长在腔内的肿瘤,将进行病灶前面胃壁切开,经胃腔确定肿瘤位置后取出胃腔再给予切除,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

位于胃窦及胃底喷门部的肿瘤,切除肿瘤后应预防食管通道过于窄小,避免术后因食管通道过于窄小再次进行开腹术,增加患者痛苦。

但在操作过程中临床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患者对手术耐受能力,术前对患者肿瘤性质再次分析,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达到手术标准后再进行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