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切除胃间叶源性肿瘤13例报告

合集下载

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及临床预后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及临床预后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及临床预后分析发表时间:2018-11-26T11:40:34.9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8期作者:李继军[导读]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以胃间质瘤最为常见,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

(沅陵县人民医院湖南怀化 4196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手术应用于胃间质瘤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预后。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70例纳入本次研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包括32例和38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手术相关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并发症,对照组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可有效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手术;胃间质瘤;效果;预后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以胃间质瘤最为常见,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外科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术治疗中[1]。

本文通过对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和预后进行评价和分析,取得满意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70例纳入本次研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均符合胃间质瘤的诊断标准,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合并有其他原发肿瘤的患者。

腹腔镜外科治疗胃间质瘤的治疗体会

腹腔镜外科治疗胃间质瘤的治疗体会
的肿瘤 。本病 多见 于 4 0岁 以上 的患者, 男性 多 于女
4孔位 于右 锁骨 中线肋缘 下水 平 。术 中 3例 胃前壁
肿 瘤可 以直 接 发 现 , 7例需 术 中在纤 维 胃镜 引导下 定 位 。肿瘤 位 于 胃体 前壁 者 ( ) 2例 用超 声刀 楔形切 除 胃壁肿 瘤再 手工 连续 缝 合, 肌层 包缝 。 胃前壁 浆 肿 瘤 l例有 蒂 , 宽约 2a 直 接用 直 线 切割 闭合 蒂 m,
字 形 体 位 。 脐 凹上 缘 切 开 皮 肤 lc 置 1 m m 0m t er 腹 腔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镜 头 , 骨 中线 脐 两 旁稍 偏 上 水 平 ra及 o 锁
分 别置 人 5 m t cr 相应 腹 腔镜 器 械 . m oa 及 r 必要 时第
征 是 瘤细胞 成 团或 成巢 排列 , 是一 种具 有潜 在恶 性
性 。其常见 症 状是 上消 化道 出血 , 痛 、腹 胀及 包 腹 块 。内镜检 查 可见 胃腔 的 隆起 病 灶 和溃 疡 , 病变 的 确 诊 最 终 要靠 术 后 病 理组 织 学 检 查 和有 特 征 的 免 疫 组 织化 学标 记 物 C 1 D17和 C 3 D 4检 测 。 其 中
3 讨 论
龄 3- 8岁, 56 - 平均年龄 5 .岁 。 1 6 病程 1 个月 ̄ 年, 2 平均
1 个月。主要 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 出血 2例 . 1 上腹部
疼痛 4例 , 上腹部不适 、 纳差 4例。术前诊断主要依靠
胃镜检查 , 中肿瘤位于 胃后壁 3例。 其 胃前壁 5例, 贲 门处 2 。 例 所有病例均为单发, 病变直径 1  ̄ . c , . 5 平 0 0m 均 2 m。术前均经超声检查证实肝脏无 占位病变。 .c 5 1 2 手 术方 法 . 均行 腹腔 镜下 胃部 分切 除 术 ( 楔 形 切除 ) 气管 插管全 身麻 醉, 。 采用截 石位 或 “ 大”

球囊胃管引导3D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治疗邻近贲门部胃间质瘤

球囊胃管引导3D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治疗邻近贲门部胃间质瘤

球囊胃管引导3D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治疗邻近贲门部胃间质瘤王琦;孙华文;王秋爽;杨厚涞;沈世强【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球囊胃管引导3D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治疗邻近贲门部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20例邻近贲门部(距离≤5 cm)胃间质瘤病人,在球囊胃管引导下行3D腹腔镜楔形切除术.回顾性分析该组病人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病理结果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在球囊胃管引导下完成3D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未发生术中肿瘤破裂、中转开腹以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平均手术时间(79.2±23.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1±17.1)ml.除1例术后腹腔出血病人经保守治疗痊愈外,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未发现贲门狭窄.随访12~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对于邻近贲门的胃间质瘤,应用球囊胃管引导行3D腹腔镜楔形切除术安全可行,符合手术原则,并可预防术后贲门狭窄.%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3D laparoscopic wedge resection (LWR) guided by calibrating bougie for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 adjacent to the cardia.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we performed 3D LWR guided by calibr ating bougie on 20 cases of gastric GIST near to (≤5 cm) the cardia.Perioperative records,histopathology results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thes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In all patients given 3D LWR guided by calibrating bougie,there was no tumor rupture,conversion to open access or residual neoplasms of resection margin.The mean procedure duration was 79.2 ± 23.4 min and the mean blood loss was 35.1 ± 17.1 mL.No mor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except 1case of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bleeding cured by conservative therapy.No cardia stenosis was seen under the gastroscopy and angiography of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3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All 20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to 38 months (mean:22.5 months),and none of them had tumor recurrence ormetastasis.Conclusions 3D LWR guided by calibrating bougie is safe and feasible for gastric GIST adjacent to the cardia.This procedure fits to the therapeutic criteria of GIST and effectively prevents the cardia stenosis.【期刊名称】《腹部外科》【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4页(P112-115)【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贲门;球囊胃管;腹腔镜;三维视觉【作者】王琦;孙华文;王秋爽;杨厚涞;沈世强【作者单位】430060 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一科;430060 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一科;430060 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一科;430060 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一科;430060 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间质瘤约占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的50%~60%,其中又以胃中上部最为多见[1]。

胃肠间质瘤病例报告

胃肠间质瘤病例报告

胃肠间质瘤病例报告1. 病史女,58岁,已婚,绝经6年。

主诉患者腹胀月余,均能自行缓解,未引起重视。

患者10天前体检当地医院发现盆腔右后方肿块(10.0*85mm);MRI提示:盆腔占位病变(75*93mm),考虑来源于左附件,建议手术。

患者未求明确诊断,去上一级医院检查,检查所见,意见相同,患者确定后,来医院,择期手术。

2. 超声检查患者膀胱截石位,经阴道超声行子宫附件全面扫查后,同时显示正常子宫肌层与病灶切面作为造影切面,探头固定不动。

经左侧肘静脉注入声诺维造影剂2.4ml,追注5ml生理盐水后,存储动态造影过程。

子宫右前方包块,大小约8.8*8.4*8.5cm,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见多个囊性暗区,液较稠。

双卵巢可及,回声偏实。

多普勒图像CDFI:瘤体内血流信号丰富,RI:0.48 超声所见:子宫右前方见8.8*8.4*8.5cm 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见多个囊性暗区,液较稠,可有流动感。

CDFI:瘤体内血流信号丰富,RI:0.45。

提示:子宫右前方不均囊实性占位(输卵管来源?Ca可能)真的是输卵管来源肿瘤吗?未明确诊断,给予静脉超声造影增强达峰期(子宫前方富血供包块)超声造影所见:瘤体内部增强时间同步于子宫肌层,实性部分呈整体等增强,增强尚均匀,边界清晰,内见造影剂充盈缺损,增强晚期静脉期同步于子宫肌层廓清。

可见一支明显穿支血管来源于附近肠管,进入包块。

造影提示:子宫前方富血供包块:肿瘤考虑,胃肠道来源可能。

3. 术中所见及术后标本瘤体血供来源于小肠瘤体质软、囊实性、表面光滑、内见液化坏死子宫上方直径约10cm肿块,与小肠相连,质软,囊实性,表面光滑,可见供血动脉来源于小肠。

标本剖检内见液化坏死区。

4. 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病理诊断:(小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肿块大小10×6×5cm,核分裂<5< span="">个/50HPF,伴坏死,高度风险,肠壁两端切缘阴性免疫组化:CD117/C-kit(+)、CD34(-)、Desmin(+)、DOG1(+)、Ki-67(15%+)、S-100(-)、SMA(-)、GFAP(-)5. 鉴别诊断1.- 输卵管癌临床表现:输卵管癌“三联征”,即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盆腔肿块;有时阴道出血,晚期出现腹水等超声表现:附件区腊肠形囊实性包块,壁厚,内可见实性不均质回声,或囊壁上见乳头状结构,实性部分及囊壁上可探及血流信号2.- 浆膜下肌瘤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较大的浆膜下肌瘤以下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超声表现:子宫肌层内异常回声结节向浆膜下突出,有时仅与宫体以一蒂相连,彩色多普勒可显示来自子宫的供血血管3.粘液性囊腺瘤临床表现:症状:早期肿瘤体积小,多无明显症状;伴随肿瘤体积增大,可出现轻度腹胀等症状;当肿瘤过大压迫周围组织时会出现相关的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心悸等。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16例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16例
像者 2 8例 ; 电子 胃镜检查发 现吻合 口周 围新生物 , 胃新生 残
例根治术后复发 胃癌患者再 次行 手术治疗 , 效果较好 。现报 告如下。
临床资料 : 本组 中男 5 、 1 , 9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5 . 8 2岁。
物凸人腔内或腔外压 迫性改 变 6 7例 ;T显 示 胃壁 增厚 、 C 肿 块及浸 润周 围脏 器 4 8例 ; 血清 C A升高 2 E 6例。患者均 能
高, 单变量分析显示 , 肿瘤 大小及核 分裂数 可判 断预后。核
分裂数 < 5个/OH 5 P者预后 明显好 于 > 5+/ oH 5 P者 , 5 而

1 0+/ 0H 5 P与 >1 /- 0H 0 / 5 P者的复发率无统计学 意义 。 , /
P R结果显示 ,0 G s C 7 % IT患者具有 KT突变 , 中 KT外显 I 其 I
子l 1点突变或插入突变者 预后较好 , KT外 显子 9突变 而 I
发生在 胃, 以胃体部 最多见。根据肿 瘤细胞核 分裂象 多少 、 细胞异型性及包膜 浸润等情 况分为 良性及恶性 GS 。 IT 胃 GS I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 性 , 主要表现 为上 消化 道 出
或 KT外显子 l 缺失突变者复发率较 高。随着分子靶 向治 I 1 疗 的研究进展 , 甲磺酸伊 马替尼被认 为是治疗 G S IT转移及 复发 的金标准 ,5 一7 % 的患者治 疗有 效。有学者建 议 , 6% 0 行全 Gs IT切除术的患者 , 围手术期可给予甲磺 酸伊 马替尼 , 但其疗效有待考证 。 总之 , 腹腔镜 GS IT切除术的短期疗效肯定 , 长期 疗效有 待进一步研究。但随着分子靶 向药物研究 的进展 , 腔镜手 腹
者 , 胃壁楔形切除术 ; 行 3例肿瘤 位于 胃窦前 壁者 , 因瘤 体较 大且距 幽门 2e 行腹 腔镜下 远端 胃切除术 ; m, 1例因肿瘤 侵 犯 胃窦 、 胃底 , 且侵 出浆膜 外 , 行腹 腔镜全 胃切 除术 , 术后 给 予 甲磺酸伊马替尼 60m,d持续 3个月。患者均 随访 1 0 e / 2— 3 6个月 ,、 13a复发率为 8% 、3 ; 中全 胃切除者 , 5 7% 其 2a内

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在胃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在胃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显 , 术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手
腹腔镜 与 胃镜联合 行部分切 除术是安全 可行和有效 的 , 微创 效果 明
【 关键词 】 腹腔 镜 ;胃 ;胃 除术 镜 切
随着 胃镜 的普 及 , 越来 越多 的 胃部小肿 瘤被早期 发现 , 中尤 以息 肉、 其 间质瘤为多 。 目前对 于 胃部小 的 肿瘤可在 胃镜下直 接切除 , 基底较 宽或较深 的病灶 但 在 内镜下切 除容易 引起 穿孔或 出血等并 发症 , 因此 多 采用传统 的开腹 胃部 分切 除手术治疗 , 而我科 于 2 0 03 年 1 月至 20 2 0 9年 6月对 1 例这类 胃部小肿物进行 了 8 腹腔镜 与 胃镜联 合 的 胃部 分切 除术 ,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现报告如下 。
广东医学
2 1 7 第 3 卷第 l 0 0年 月 1 3期 G a g o gMei l o r a u 2 1 , o 3 , o 3 u n d n dc un l 1 0 0 V 1 1 N .1 aJ J . .

1 9・ 70
腹 腔镜 与 胃镜 联 合 在 胃部 分 切 除术 中 的应 用
行 腹腔 镜 胃腔 内 胃部 分切 除 , 例 采 用 胃镜 下 圈 套 电凝 切 除 联 合 行 腹 腔 镜 下 胃壁 浆 肌 层 缝 合 加 强 。 结 果 1
手术均获成 功, 手术时 间6 2 0mn 平均手术பைடு நூலகம் 间( 1. 5 . ) i, 中出血量 1 0 L, O~ 7 i, 15 0± 29 mn 术 —20m 术后 平均住 院时 间为( . 2 3 d 无 并发症 出现 。病理 结果发现 : 6 9± . ) , 胃间质瘤 l 3例、 胃淋 巴管囊肿 1 、 Delf 病 1 例 胃 i ay u o 例、 胃癌 3 例, 随访 3— 8个 月, 6 无复发及 转移。结论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临床应用观察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临床应用观察

2 7 岁; 9~ 6 临床表现为轻度 上腹 部不适 、 消化 不 良 1 例 , 明显症 状 8例 ; 0 无 均经 胃镜 、 T检 查确诊 。 C 其 中位于 胃体前壁 1 , 0例 胃体后壁 3例 , 胃体大弯 侧 3例 , 胃窦 小 弯 侧 1例 ,胃体小 弯 侧 近 贲 门处 1 例 ; 瘤直 径 2— m, 均 4c 肿 6a 平 m。 12 手术方法 . 采用头高足低的“ 形体位 , 孔 大” 3
治疗选 择 。 参考 文献 :
[ ] o H, o H S i D e a R cr n e o o i uav I Yo C N hS , h W, t 1 eur c lwn cr i n . e fl g te
r・et nf atccrio [ ] r ug 0 0,7( :3 — esci rgsi ac ma J .B Sr,20 8 2) 26 o o r n J
O cl 2 0 ,9 1 14 10 n o, 0 1 1 ( ):6 —7 .
的临床研究 , 但卡培他滨具有放射增敏的生物学基
础 。卡培他 滨在 多种 肿瘤 细胞 中优先 活化 为氟 尿嘧
啶, 不仅提高了肿瘤内的药物浓度 , 发挥杀伤肿瘤细 胞的作用 ; 而且还明显w d sia aT,S k uh ,e a.X ryiait ni- 5 a a aN,I k w h e i ciF t 1 —a r dao n g r i
d c s ty d n h s h r ls n n a c st e e c c fc p ct u e h mi i e p o p o y a e a d e h n e h f a y o a e i i —
c re t o u n mbi ai n o d oh r p n a e i b n e t a c r c n t fr it e a y a d c p ct ie i r ca c n e o a a n l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也屡 见报 道[ 2 - 3 1 。 2 0 1 0 年N C C N指 南 已不再将 肿瘤 的大 小作 为腹 腔 镜手 术 的 限制 范 围, 2 0 1 4 年 N C C N指南 指 出腹 腔镜 胃间质 瘤切 除术应 谨 慎 实施 ,并 未对
腔 镜 胃 间质 瘤 切 除 术 的 安 全性 、 可 行 性 和 疗 效 。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2 0 1 0 年 1 0月 至 2 0 1 6年 1 0月徐 州 医 学 院 附属 医 院普 通 外 科收治的 9 6例 行 胃 间质 瘤切 除 术 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 按 手 术 方 式 的 不 同 分 为 腹腔 镜 胃间 质 瘤切 除 术 组 ( L G组 ) 和 开腹 胃 间质 瘤切除术组( O G组 ) , 其中L G组 3 7例 , O G组 5 9 例 。 对 比 分析 L G组 与 O G组 患者 围 手 术 期 的 l 临床 资 料 及 术 后 恢 复 情 况 。 结果 L G组 与 O G组比较 , 术 中 出血 量 明 显 较 少『 ( 9 1 . 6 2  ̄ 4 6 . 0 8 ) m L/ 3 8 . ( 1 3 0 . 5 9  ̄ 5 6 . 5 4 ) m L , P = 0 . 0 0 1 ] , 术 后 排 气 时 间 明 显 较 短 『 3 ( 2 , 3 ) d 4 ( 3 , 4 ) d , P = O . 0 0 5 ] , 术后住 院时间 明显 缩短【 ( 9 . 5 7  ̄ 2 . 1 3 ) d ( 1 1 . 5 8  ̄ 2 . 7 8 ) d , P = 0 . 0 0 0 】 , 住 院费用明显更低 , 两组 在 手 术 时间 、 术后 并发 症 发 生率 及 肿 瘤 破 裂 例 数 上 比较 , 无显著差异( P> 0 . 0 5 ) 。 结论 相 较 于 开腹 切 除术 , 腹 腔 镜 胃间 质 瘤切 除术安全可行 , 具 有创 伤 小 、 出血 少 、 恢复快、 住 院 时 间短 等 优 势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研究作者:邢燕来郑兰东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通过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主要是胃间质瘤)对比,探讨腹腔镜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主要是胃间质瘤)的治疗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2012年收治的57例胃间质瘤的患者资料。

其中采取传统开腹手术的25例,腹腔镜手术的32例,均采用楔形切除术。

将其分为2组,比较其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分别为:90min、3.5cm、37ml、5d、0% vs 135min、17cm 、120ml、 9d、4%。

结论: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且安全有效,是目前外科治疗胃间质瘤好方法。

【关键词】腹腔镜;楔形切除术;胃间质瘤【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79—01胃间质瘤(STG)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固有肌层和黏膜肌层,有梭形细胞和和上皮样细胞组成,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肿瘤[1]。

胃间质瘤对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不敏感,故外科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选择,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选择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

本文通过两种手术方法(开腹手术25例、腹腔镜手术32例)的对比研究,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开腹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56.7岁;腹腔镜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3岁。

主要临床表现均为上腹部不适、黑便,部分伴有呕血等。

术前胃镜检查可发现典型的表现:球形或半球形隆起,边界清。

1.2 手术方法开腹组行常规楔形切除术。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23例体会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23例体会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23例体会朱勇军;朱畅;夏利刚【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间质瘤切除的经验.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23例胃间质瘤(直径<5 cm)的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术中定位技术予以手术切除治疗及总结治疗的效果.结果 23例胃间质瘤均在腹腔镜联合胃镜下顺利找到肿瘤并成功予以局部切除,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为45 min~ 110 min,平均(65.9±7.3) min;术中出血量为5 mL~35 mL,平均(13.9±8.4)mL;术后住院天数4 d~8d,平均(6.1±1.4)d.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具有术中定位准确、手术安全、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2(012)006【总页数】3页(P443-444,447)【关键词】腹腔镜;胃镜;胃间质瘤;治疗【作者】朱勇军;朱畅;夏利刚【作者单位】518020 广东深圳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起源于中胚层组织的间叶性肿瘤,最早由Mazur等[1]于1983年通过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发现后命名。

GISTs可发生于胃肠道的各个部位,胃是最好发部位,占60% 以上,其中50%的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直径<5 cm,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措施[2,3]。

对于肿瘤≥5 cm及可疑恶性的病例选用胃大部分切除或全胃切除术,对肿瘤<5 cm的病例则选用胃楔形切除术。

现将我院使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23例体会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收集我院20102月~20122月间经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23例胃间质瘤患者,其中男13例,女10 例,年龄 37 岁~71 岁,平均(52.7±10.4)岁,术前均行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并诊断为胃间质瘤,肿瘤直径≥1.0 cm 且<5.0 cm,平均(2.7±0.9)cm(肿瘤具体信息详见表1)术前全部患者予以行CT 检查确认病变无胃外浸润及转移,除外5例并发出血患者(均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确诊),均取活检予以病理确诊。

24例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临床体会

24例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临床体会

24例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临床体会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24例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

结果:24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诊无复发及转移。

结论: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

标签: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2009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科对24例胃间质瘤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胃间质瘤患者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29~59岁,平均45岁。

主要临床症状有胃区不适、疼痛、上腹部包块、返酸、嗳气、黑便及呕血等,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下隆起。

手术前行超声检查,发现肿瘤生长的部位在胃的肌层或黏膜下层,呈内生性或外生性生长,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规则,内部回声均匀。

肿瘤最大直径1.5~5.0 cm。

1.2 手术方法术前常规禁食水,留置胃管、导尿管,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仰平卧分腿、头高脚低位,选用四孔法入腹,于脐上缘建立10 mm的观察孔;建主操作孔,位置在左锁骨中线平脐,置入12 mm Trocar;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3 cm处建立一辅助孔,置入5 mm Trocar;同时在左侧腋前线肋缘下再建一个辅助孔,置入5 mm Trocar。

气腹压力设定为14 mm Hg左右。

24例均行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楔形切除)。

手术过程中要胃镜来加以引导,用胃镜的冷光源来对瘤体定位,用冷光源对准瘤体,再置入腹腔镜,对瘤体部位精确定位,手术操作时可以把该部分胃组织单独提起。

不同部位的肿瘤切除方法不同,对胃前壁肿瘤,可用内镜切割吻合器直接楔形切除;胃底部或胃前壁大弯侧肿瘤,可以用超声刀加以分离、切断脾胃韧带或胃结肠韧带;肿瘤位于胃前壁小弯侧者,分离、切断部分肝胃韧带;肿瘤位于胃后壁者,先分离、切断脾胃韧带和(或)胃结肠韧带,把胃后壁翻起,再用直线切割闭合器楔形切除。

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贺纪凯;娄海飞;张伟忠;梁金荣;董金良【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年(卷),期】2018(023)006【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63例进行研究,行腹腔镜手术的31例为研究组,行开腹手术的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SF-36量表评分情况,以及随访36个月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但研究组的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对术后远期生存无影响.【总页数】2页(P1159-1160)【作者】贺纪凯;娄海飞;张伟忠;梁金荣;董金良【作者单位】316000 舟山,浙江省舟山医院;316000 舟山,浙江省舟山医院;316000 舟山,浙江省舟山医院;316000 舟山,浙江省舟山医院;316000 舟山,浙江省舟山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J], 蔡文明2.胃间质瘤采用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分析 [J], 江祖德;曹丽燕3.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J], 崔丽娟; 邓建功; 李冰4.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傅宇翔5.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对胃间质瘤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J], 赵晓许;李林鹏;王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下切除胃间质瘤25例报告

腹腔镜下切除胃间质瘤25例报告

腹腔镜下切除胃间质瘤25例报告常青;党建锋;吴惠泽;云峰;崔小兵【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个体化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7月~2011年11月对25例胃间质瘤行腹腔镜下个体化切除.1例位于贲门,直径6.5 cm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1例位于胃窦前壁,直径4.5 cm,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16例位于胃底及胃体,直径2.0~5.5 cm,肿瘤充分游离后行腹腔镜下楔形切除术;7例胃后壁腔内型肿瘤,直径2.8~5.0 cm,行腹腔镜经胃肿瘤外翻切除术.结果 2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整切除肿瘤.平均手术时间84 min(53~16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8 ml(20~140 ml).标本切缘未见肿瘤残留,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间质瘤,CD117阳性25例,CD34阳性21例.术后除1例出现胃动力功能障碍,余胃肠功能恢复良好,无胃出血、狭窄及胃漏.术后平均住院8 d(6~13 d).24例随访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生存良好,无复发、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胃间质瘤个体化的胃部分切除术可行、安全.【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14(020)001【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腹腔镜;胃间质瘤;胃部分切除术【作者】常青;党建锋;吴惠泽;云峰;崔小兵【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普外科,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普外科,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普外科,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普外科,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普外科,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 GST)起源间叶组织,具有非定向分化特征,免疫组化标记CD117诊断特异,对放化疗均不敏感,又因肿瘤无淋巴结转移特性,外科完整切除被认为是最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

腹腔镜经胃壁胃腔内手术治疗胃底近贲门处胃肠间质瘤

腹腔镜经胃壁胃腔内手术治疗胃底近贲门处胃肠间质瘤

腹腔镜经胃壁胃腔内手术治疗胃底近贲门处胃肠间质瘤目的:考察腹腔镜经胃壁胃腔内手术治疗胃底近贲门处胃肠间质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6月-2013年10月就诊的胃底贲门部胃间质瘤患者3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及随访结果。

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排气时间短,进食时间早,住院天数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术后病理检查外科标本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两组均未发生复发和转移。

结论:对胃底贲门部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安全性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腹腔镜;胃肠间质瘤;开腹手术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位置,最常见于胃,是一种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有潜在恶性倾向[1-2]。

其组织学形态有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多形性细胞,遗传上存在频发性c-kit基因突变[3-4]。

现在临床上治疗胃肠间质瘤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进行手术切除。

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开腹手术切除肿瘤,但是手术创口大,恢复较慢,给患者带来的身心伤害较大。

近些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可以采用腹腔镜下切除胃肠间质瘤的方式,给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本文收集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胃底贲门部胃肠间质瘤患者38例,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进行肿瘤切除术,比较这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确定了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胃底贲门部胃肠间质瘤患者38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28~70岁,平均(42.1±21.2)岁,病程2~10年,平均(5.2±1.6)年。

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胃肠间质瘤

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胃肠间质瘤

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胃肠间质瘤摘要】目的:研究胃胃肠间质瘤(GIST)采用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ELWR)的疗效。

方法:选取40 例在我院于2009 年8 月至2014年8月期间接受的治疗胃GIST患者,患者均采取ELWR治疗,观察术后情况。

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为(35.4±10.6)ml,手术维持时间(54.2±6.9)min,术中无中转开腹患者,切缘均为阴性,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术后下床时间为(1.3±0.5)d,术后出院时间为(4.6±0.9)d。

术后病理结果:中度及高度危险分别有6 例、2例,低度及极低度危险分别有18例、14例。

免疫组化结果:CD117、CD34 均为阳性,DOG-1 阳性率为95%(38/40)。

术后随访未见有并发症、远处转移及肿瘤复发者。

结论:ELWR治疗胃GIST,疗效较好,具有微创优势,在严格遵守手术操作下,发生肿瘤复发情况较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GIST;ELWR;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2-01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消化道的潜在恶性肿瘤,常见临床表现有消化道出血、腹痛及腹部肿块。

临床上治疗GIST 首选外科手术。

本文为研究胃GIST采用ELWR治疗的临床疗效,对40 例胃GIST患者进行研究,具体见以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40例在我院于2009年8 月至2014 年8 月期间接受的治疗胃GIST患者,纳入标准:1)术后病理确诊为GIST。

2)术前经腹部超声、胸部X线片及上腹部CT检查显示肿瘤未向肺、肝、腹腔等组织器官远处转移。

排除标准:1)胃多发肿瘤者。

2)肿瘤直径超过5cm患者。

其中女性11例,男性29例,年龄36至80岁,人均年龄为(57.6±9.3)岁,肿瘤平均直径为(3.1±1.7)cm。

胃肠道间质瘤12例诊疗体会

胃肠道间质瘤12例诊疗体会

p o n ss o S Co p e e s v r a me t i cu i g s r e y a d c e t e a y,i e e s r r g o i fGI T. m r h n i e t e t n , n l d n u g r n h mo h r p sn c s a y f r p te t t S o a i n s wi GI T. h
收 稿 日期 : 0 10 —4 2 1—11
如 网膜 、 系膜 、 膜等组 织 器官 的被称 为 胃肠道 外 肠 腹
间 质 瘤 ( x r—atonet a to l u r e tag sritsi l rma n s tmo , E I T) G S 。过去 由于 这类 肿 瘤 在 光 镜 下 多 为梭 形 细
在 胃肠道 肿瘤 中的发病 率 约 占 1,~2 , 常 见 于 9 6 % 最 胃(0, 7  ̄)其 次是小 肠 (0, 0/ , 次为 6 - 0 , 9 6 2 ~3 )再 9 6 9 6 结 直 肠 ( ) 5/ 和食 管 ( 5 ) , 生 于 胃肠 道 之 外 9 6 < 发
念 , 次提 出 GIT 的诊 断 , 们认 识 到 胃肠 道 间 叶 首 S 人 来 源 的肿瘤 并 非 以平 滑 肌 肿 瘤 为 主 , 是 以 胃肠 道 而 间质瘤 为 主L 。此后 其概 念得 到 了不断 地补 充与 修 4 ]
正 , 到 19 直 9 8年 S .Hi t r a等 发 现 了 GIT 的 c a ] S —
瘤 1 , 膜 间 质瘤 1 。患 者 临 床 表 现 以腹 痛 与 消 化 道 出 血 较 多 见 , 例 腹 例 临床 表 现 为 消化 道 出 血 者 5 , 痛 5 , 例 腹 例 腹 部 肿 块 就 诊 者 2 。 肿块 平 均 直 径 为 5 5c 例 . m。术 后 病 理 学 诊 断 : 良性 , 交 界 性 , 恶 性 。免 疫 组 化 检 测 : 3例 8例 1例 C 1 7阳性 率 为 7 . , D 4阳 性 率 为 5 . 。1 例 患 者 均 获 随访 , 访 时 间 为 5 O月 , 存 活 , 复 发 。 D1 50 C 3 83 2 随 ~4 均 2例 结论 肿瘤 大 小 、 置 、 分 裂 像 、 位 核 免疫 组 化 是 判 断 GIT 良 、 性 的 重 要 指 标 ; G S 患 者 必 须 进 行 包 括 手 术 治 S 恶 对 IT

腹腔镜用于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评价

腹腔镜用于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评价

腹腔镜用于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评价王文斯【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腹腔镜用于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方式完成手术,观察组则利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案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切除胃间质瘤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价值,而且安全性较高.【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8(024)014【总页数】2页(P108-109)【关键词】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临床效果;安全性【作者】王文斯【作者单位】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普外一科辽宁铁岭 112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间质瘤源自胃间叶组织,在传统观念中,胃间质瘤多分为良恶性及交界性,共3类,但目前多支持胃间质瘤属于潜在恶性肿瘤,且以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其患者数量占胃部肿瘤患者总数的2%左右。

胃间质瘤切除术方案主要包括开腹手术、单纯腹腔镜手术、腹腔镜及内窥镜联合技术等。

目前,由于腹腔镜等微创手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上很多胃间质瘤病灶呈局限状,手术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术中流血量较少,故微创手术应用率逐年提高[1]。

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36例,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7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感、食物消化不良;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

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30~75岁,年龄平均(44.20±10.13)岁;胃体患病34例[94.44%,包括前壁25例(73.53%),后壁3例(8.82%),大弯侧2例(5.88),小弯侧近贲门4例(11.76%)],胃窦小弯侧2例(5.56%)。

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开腹切除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开腹切除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开腹切除的对比研究发表时间:2016-02-24T14:21:43.270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崔恒锋夏盛成王立胜王爱坤顾立洪刘红兵吉巍巍宋留[导读]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院普外科胃间质瘤属于一种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在组织学形态方面包括多形性细胞、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

崔恒锋夏盛成王立胜王爱坤顾立洪刘红兵吉巍巍宋留龙吴海燕韩洪超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院普外科江苏盐城224000第一作者简介:崔恒锋,男,34岁,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胃肠、甲乳专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开腹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序完成,无死亡现象,均无复发率出现.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胃肠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腹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肠道恢复较快等优质,并且可以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 胃间质瘤切除术; 开腹切除; 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78-02胃间质瘤属于一种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在组织学形态方面包括多形性细胞、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1].在胃间质瘤治疗方面,主要采用肿瘤切除术治疗.在以往,通常会采用开腹切除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得到广泛应用[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段为48-79岁,平均年龄为(59.3±8.4)岁.肿瘤部位:胃底9例,胃体7例,胃窦6例, 食管胃结合部3例.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段为47-78岁,平均年龄为(58.6±8.2)岁.肿瘤部位:胃底10例,胃体8例,胃窦5例,食管胃结合部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入院确诊后自愿采用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黑便、呕血、腹部包块等.1.2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需要进行各项相关检查,并排除手术禁忌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安排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切除术治疗,其严格按照开腹切除术的流程来操作.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治疗, 需要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需要取患者的仰卧位,建立气腹.并使用四孔法进入到腹腔中,将脐置入Trocar作为观察孔,并确保气腹压力保持在14mmHg左右.其他3孔的位置分别为:右锁骨中线助缘下2cm 处,左锁骨中线助缘下2cm 处,脐与剑突之间.在腹腔镜下确定好胃间质瘤的确切位置,在术中应根据胃间质瘤的位置、大小、周围侵犯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针对病灶位于胃体的患者,应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切除胃壁肿瘤,之后连续进行浆肌层包缝.针对肿瘤位于后壁的患者,需要适当的分离胃结肠韧带,并进行楔形切除.针对肿瘤位于胃小弯部的患者,应行经腹腔镜胃肿瘤外翻切除术.针对胃窦部位的巨大胃间质瘤,需行远端或近端胃切除术.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遵循无痕原则,进行常规快速冰冻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肿瘤性质进行明确.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胃肠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等情况.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2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序完成,无死亡现象,均无复发率出现.手术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胃肠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所示.3讨论胃间质瘤属于比较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存在潜在的恶性特点,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由于传统的开腹切除术具有较大的创伤、安全性较低、术后恢复缓慢等不足与缺陷,并且伤口处留有疤痕,不够美观[4].使得大多数患者不愿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而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较快、无疤痕等优势,受到较多患者的青睐.在胃间质瘤手术治疗的时候,其主要目的是对肿瘤进行完全切除,并且需要考虑到手术的安全性问题[5].胃间质瘤通常会呈现膨胀性生长,并不需要切除过多的肿瘤边缘正常组织.并且,由于胃间质瘤较少累及淋巴结,淋巴结清扫非必要. 由于胃间质瘤具有上述的生物学特点,大多数患者通过对胃局部切除就可获得充分的治疗.通过在临床工作与实践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治疗还需要选择具备手术适应征的患者,如果肿瘤过大,会出现抓持困难,容易导致肿瘤劈裂,影响到肿瘤根治原则.因此,在进行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时候,需要确保肿瘤大小不宜超过5cm[6].另外,巨大肿瘤并不是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绝对禁忌征,如果在手术中结合科学合理的辅助技术对巨大肿瘤进行轻柔操作,是可以避免肿瘤劈裂与播散的.同时,在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需要对胃间质瘤进行确切定位,在术中对肿瘤进行定位的方法较多,在全面检查腹腔后,部分肿瘤可以适当的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与术后通过器械挤按胃壁来判断,但是,如果瘤体较小或术前影像学检查出现误差,应在术中注射美兰帮助定位,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胃镜检查,不得盲目打开胃壁寻找[7].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序完成,无死亡现象,均无复发率出现.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胃肠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明,在胃间质瘤患者中采用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与开腹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肠道恢复较快等优质,并且可以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 刘斌,韩勇龙.32例胃癌合并胃肠间质瘤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23(13):219-220. [2] 曹奕鸥,丁军彬,雷铭,等.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28(12):287-288. [3] 王刚,秦鸣放,邹富胜.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29(21):323-324. [4] 王鸿轲,吕高波,杨维桢,等.胃镜定位下腹腔镜治疗微小胃间质瘤的临床体会,附56例报告[J].中国美容医学,2013,33(21):398-399. [5] 赵群,李勇,王贵英,等.胃间质瘤腹腔镜切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7(14):334-335. [6] 王凤亮.胃镜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80例[J].临床外科杂志,[ 2013,23(18):983-984.7] 武现生,郑振松.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下治疗胃间质瘤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4,18(11):794-795.。

腹腔镜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21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21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21例临床分析
关毅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1(013)013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方法及经验,以指导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法:对21例行腹腔镜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腹腔镜治疗该病的各种手术方式、手术原则及注意事项.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平均93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达62ml,手术切口平均3.6cm,术后平均5天进流质饮食,住院时间平均7天.结论:腹腔镜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关毅
【作者单位】831300,新疆建设兵团农六师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效果观察 [J], 万广稳;李亚茹
2.腹腔镜经胃切除术与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贲门胃肠道间质瘤疗效对比 [J], 李建国;陈晓娇;文坤明;郑兴斌
3.腹腔镜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21例临床分析 [J], 关毅
4.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分析 [J], 杨向群
5.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傅宇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切除胃间叶源性肿瘤13
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切除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切除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13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病理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平均140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术后24~36h 肠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5~7d,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切除术治疗部分(2~5cm)胃间叶源性肿瘤安全可靠,胃腔外切除使胃内容物不外溢,污染少,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腹腔镜术
Laparoscopic wedge resection of gastric mesenchymal tumors:a report of 13 cases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laparoscopic wedge resection of gastric mesenchymal tumor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3 cases who performed laparoscopic wedge resection of gastric mesenchymal tumor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Operations were completed in all cases,no convertion to open surgery.The pathology of the
edge of specimens were all negative.The average operative time was 140min,the mea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only 50
100ml,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was resumed at 2436h after surgery on average,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was 5
7d,and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Conclusions:Laparoscopic wedge resection of partial gastric mesenchymal tumors(25cm diameter) is secure,and has the merits of slight pollution,minimal invasion and rapid recovery.
【Key words】 Stomach neoplasms;Gastrectomy;Laparoscopy
胃间叶源性肿瘤来源于胃间叶组织,长期被误诊为胃平滑肌瘤。

目前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大多数胃间叶源性肿瘤为胃间质瘤,胃间叶源性肿瘤包含胃间质瘤、胃平滑肌瘤和胃神经源性肿瘤等[1]。

治疗这组肿瘤首选外科手术切除,强调完整切除,不需淋巴清扫。

开腹手术创伤大,由于腹腔镜技术的发展,部分患者行腹腔镜切除术,可以取得同样效果,且患者创伤小,康复快。

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我院用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切除胃间叶源性肿瘤1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3例中男6例,女7例,42~68岁,平均54岁。

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不适,疼痛,黑便。

经胃镜和CT检查以及内镜超声检查明确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及与胃壁各层的关系。

13例均表现为胃壁球形肿块,边界清楚,肿块大2~5cm,于胃体大弯侧前壁5例,大弯侧后壁2例,胃体前壁3例,胃底1例,胃窦大弯侧2例。

13例术前胃镜活检均为粘膜炎症性改变。

1.2 手术方法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分开外展30o,术者立于患者两腿之间,持镜者和助手分别立于患者的左侧与右侧。

维持气腹压力12~14mm Hg。

戳孔位置:脐部10mm观察孔,左锁骨中线肋缘下12mm为主操作孔(腔镜下由此置入直线切割吻合器),右锁骨中线和右腋前线分别为5mm牵引孔,必要时增加剑突下5mm牵引孔。

首先探查为肿瘤定位,腔外者即可见到,腔内者用两把器械交替操作探查,部分病例可定位,无法定位者术中经胃镜定位。

后壁肿瘤先用超声刀切开胃结肠韧带,进入网膜囊,显露胃后壁,用同法定位。

本组病例腔外型2例,器械探查7例,术中内镜定位4例。

胃底及胃体上部肿瘤充分切断脾胃韧带,以免撕裂脾脏。

充分分离胃周网膜后,钳夹肿瘤旁正常胃壁,提吊起肿瘤,距离肿瘤2~3cm处用Endocutter楔形切除,标本装袋,扩大主操作孔取出。

2结果
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50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肿瘤直径2~5cm,术后病理:良性间质瘤7例,恶性间质瘤5例,胃平滑肌瘤(良性)1例。

切缘均阴性,术后24~36h 胃肠功能恢复。

术后住院5~7d。

无出血,无漏等并发症发生。

随访1~12个月未见复发。

3讨论
以往对胃间叶源性肿瘤多误诊为胃平滑肌瘤。

现在认为,胃间叶源性肿瘤包括胃间质瘤、胃平滑肌瘤和胃神经源性肿瘤等。

只有通过病理镜下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查才能鉴别诊断,多数手术后确诊。

这组肿瘤的特点是球形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

虽然有良、恶性区分,但是,治疗原则是一样的,外科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完整切除肿瘤,由于本病的淋巴结转移少见,因此,不需清扫淋巴结。

以往多行开腹手术,患者创伤大,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和器械的发展,尤其是超声刀和腹腔镜切割器的使用,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技术得到发展,部分胃间叶源性肿瘤可行胃腔外楔形切除术。

胃腔外切除肿瘤胃内容物不外溢,污染少,患者手术创伤小,康复快。

近年国外微创切除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尤其胃间质瘤)的报道越来越多,证实腹腔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而腹腔镜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

国内有关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手术的报道
也日益增多,均认为此手术具有上述优越性。

本组13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0min,术中出血量和传统开腹手术近似。

13例患者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比传统手术短。

我们认为,部分病例(肿块2~5cm者)可行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局部切除手术。

手术的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适应证:胃底近贲门部肿瘤须防止切除后形成贲门狭窄,选择开腹手术较为适宜。

肿瘤太大,容易破裂导致种植,而且取标本切口太大;Matthews等[3]认为,行腹腔镜手术的胃间质瘤直径不宜超过5cm,尤其是用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切除者;(2)肿瘤准确定位是关键:术前要行胃镜和CT检查以及内镜超声检查,以明确肿瘤大小和部位,术中可用器械探查触诊定位,腔内型小肿瘤定位困难时要用术中胃镜定位;(3)保持胃腔通畅,以免狭窄:使用切割器楔形切割时尽量横形切割,尤其是胃底和胃窦处的肿瘤;(4)术中止血要彻底:胃的血运极其丰富,切割器切割后创面少量渗血是正常的,若有活动性出血,要缝合止血;分离胃系膜时对较大的血管需结合超声刀、钛夹等确保止血彻底;(5)术中执行无瘤原则:在距肿瘤2~3cm处切除,尽量少直接接触肿瘤,保证肿瘤包膜完整不破;操作轻柔,不直接钳夹肿瘤,更不能为了提吊而缝扎肿瘤,以免种植转移,标本袋完整取出。

【参考文献】
[1]Mazur MT,Clark HB.Gastric stromal tumors.Reappraisal of histogenesis[J].Am J Surg Pathol,1983,7(6):507519.
[2]Mochizuki Y,Kodera Y,Fujiwara M,et paroscopic wedge resection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of the stomach:initial experience[J].Surg Today,2006,36(4):341347.
[3] Matthews BD,Walsh RM,Kercher KW,et paroscopic vs open resection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J].Surg Endosc,2002,16(5):8038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