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徐惠仁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建国以来,坚持推行教育立国、人才强国方针,促使国民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已经拥有成熟的教育体制和先进的教育设施,已经建立起既关注全面提高又突出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原则。2008年11月,本人参加了我区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校长“中外教育比较研究”培训班,对新加坡的教育进行了近十天的学习考察,所见所闻,颇多感触。这里就新加坡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作一些分析,谈一些思考。

一、统一而又灵活的课程体系

为有效培养精英人才,也为了使广大青少年都能接受基础教育,新加坡从小学开始,就实施分流制度。分流制度就是在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学习水平上对不同学力的学生区别对待,既有培养目标、发展方向上的分流意向,更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的分层要求、因材施教。

注:◇小学离校考试(也即升入中学的分流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科学。包括课程辅助活动在内的其他科目,由学校考核,计算学分。

◇每天上午上半天课,下午用于课外活动、个别辅导、基础课程补习。

新加坡在初中阶段进一步实施分流,根据小学离校考试成绩和其他学习领域的考核情况,学生分别进入三个不同层面的课程就读:第一层次是特别课程/快捷课程,4年结束后参加‘O’水准考试,报读初级学院(大学先修)。第二层次是普通(学术)课程,4年结束后参加‘N’水准考试,主要报读理工学院(大专),成绩优秀者可多修一年参加‘O’水准考试,报读初级学院和高中。第三层次是普通(工艺)课程,4年结束后通过‘N’水准考试,可报读工艺教育学院(中专)。三个层面的课程要求是根据不同的学习能力与培养目标而设定。

注:按一般情况,特别/快捷课程的学生在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O’水准(普通

’水准为初级水准。

水准)会考中,必须选考七至八个科目。‘N

在新加坡,要进入大学本科学习,就必须通过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O’水准(普通水准)考试,升入初级学院或高中学习。初级学院提供2年课程,高中提供3年课程,课程结束时,通过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A’水准(高级水准)考试,就可报读大学。两者适合不同层次的、具有学术发展方向的学生,仍是属于基础教育,但又都是为进入大学做好准备。

新加坡初级学院和高中课程设置

从新加坡小学、中学及大学预科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其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着眼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新加坡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是一个重能力、实绩的社会,但同样十分重视实施素质教育,而且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素质教育,因为在当代社会,诚信、合作、挑战困难的勇气等也是不可缺少的竞争力。新加坡中小学的课程着眼提高学生德、智、体、群、美等各方面基本素质,既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性课程,着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技能培养课程,又有致力于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良好个性品格的生活技能培养课程,在各个学段,通过正规课程和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活动,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诚实、乐群、毅力、正直、勇敢、认识自我、节俭敬业、承担等品德素养。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各类课程,纳入考核评估机制,作为学生选校升学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对学校进行学术成绩、学术增值、体能艺术、教学实效、学生综合素质等全方位的考核评估,来激励学校认真落实各类课程。

2.基于分流制度的分层课程要求。新加坡是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结合得较好的国家。其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不同层级要求的课程,根据考试成绩和学业水平对学生进行合理分流,切实做到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接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从而既重点培养精英人才,又保证广大青少年普遍完成10年基础教育和一定的职业技能教育,并进而选择适合自身潜能的专业技能教育。各个层级的课程既体现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又在许多基础课程上有明确的能级差异,又设置一些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并允许学生根据学习情况适时调换课程,从而体现了学生对教育的选择性、自主性和适应性,较好地做到了既“统”又“分”、“活”而不“死”。

3.突出培养综合素质的实践课程。实践性课程在新加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份量,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自主活动、实践操作、团队合作、研究创新的能力,对学生终身学习、自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在中小学都开设劳技课、家政课、工艺课、设计课,以培养学生日常生活所需的劳技与家政等素养,以及勤劳、合作、爱群和服务的积极态度。

二是开展课程辅助活动(CCA),增进学生在社会中生活调适、价值判断、问题解决和创造思考的基本能力,引领学生认同国家灌输的价值观,提升对社会的融合性。教育部活动计划司专门设有课外活动署,主管课程辅助活动,并有一整套完善的操作系统及评价体系,由学校来具体组织和落实。2006年,教育部提供了四大类别64项活动供学生选择,体育和游戏33项、穿制服的团体活动12项、艺术表演7项、社团活动12项。中小学都只上半天文化课,下午是各种各样的课程辅助活动时间,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四大组别中的一项活动。

三是开展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小养成服务意识。1990年,新加坡国家社会发展部与教育部、政务部制订和推行了一项包括“好朋友”计划、关怀与分享计划、到福利收容所和儿童组织服务计划、清洁环境计划等六个方面的学生社区服务计划,并使参与社区服务的学生能获得额外的课外活动分或微章。

二、着眼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新加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理念。现任总理李显龙曾说:“教育不仅是让人们掌握谋生技能,同时也是为下一代创造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机会。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传授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新一代人的内心里点燃起求知的火焰”。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而且贯彻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1.推行少教多学。李显龙总理提出“我们得少教一点,让学生多学一点。成绩诚然重要,考试一定要及格,但成绩不是生命中的唯一大事,在学校里,还有许多生活上的事物值得我们学习”。新加坡人普通认为:与学生的学业同样重要的是,要使年轻人具备良好的价值观、不屈不挠的品格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以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困难,能够为实现自己的发展而努力。“少教多学”,是当前新加坡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积极实施。

在新加坡,主要从两个方面实施“少教多学”。一是在不影响学生为高等教育做好准备的前提下,裁减课程内容,从2004年起,逐步将中学和高中的课程内容减少10%至20%,既为学校自主开发课程提供更大的空间,使教师能够灵活地设计与安排活动,更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参与课外活动腾出时间和空间。

二是通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学习活动,精讲精导,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自主学习、思考、实践,教师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