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设计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习俗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长知识面。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家乡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a. 地图展示家乡地理位置b. 图片展示家乡四季景色c. 讨论家乡的气候特点2. 第二课时:家乡的文化习俗a. 图片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b. 讲述家乡的风俗习惯c. 学生分享家庭习俗经历3.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美食a. 图片展示家乡特色美食b. 讲述美食的制作过程c. 学生品尝家乡美食4. 第四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a. 讲述家乡名人的事迹b. 学生分享名人的故事对自己成长的启示c. 讨论如何成为像名人一样有贡献的人5. 第五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a. 图片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b. 讲述景观的历史背景c. 学生分享自己游览景观的经历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讲述、讨论、分享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地图、食物、名人故事等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特色。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五、教学资源1. 地图、图片、食物等教具。
2. 名人故事、风俗习惯等相关资料。
3. 学生作业本、课堂记录本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1节:家乡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位置。
2. 讲解: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解释其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气候特点,如天气、温度、降水等。
4. 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第2节:家乡的文化习俗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家乡的文化习俗,如节日庆典、传统服饰等。
一年级地方课上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一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礼仪和行为规范。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让学生了解一些地方特色文化,拓宽视野。
5.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校园礼仪学习基本的校园礼仪,如问候、感谢、道歉等。
2. 第二课:家乡情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等。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 第三课:环保小卫士学习环保知识,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
4. 第四课:地方特色文化介绍家乡的特色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拓宽视野。
5. 第五课:人际沟通与合作学习基本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讨论等。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讲解、实践、观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设置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礼仪、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地方课上册》2.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用于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实物道具:用于情景模拟等教学环节。
4. 作业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六、第六课:我们的社区了解社区的构成和功能,包括居民、设施、组织等。
培养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进行社区调查,了解社区的资源和服务。
七、第七课:安全常识教授基本的安全知识,如交通安全、火灾逃生、地震自救等。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八、第八课:健康生活介绍健康饮食、运动和休息的重要性。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家乡气候特点的讲解。
2. 第二节:家乡的人文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
教学难点:家乡历史文化背景的讲解。
3. 第三节:家乡的经济发展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等。
教学难点:家乡特色产业的讲解。
4. 第四节:家乡的社会事业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家乡社会事业发展的讲解。
5. 第五节: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教学难点:家乡民间艺术的讲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家乡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材》2. 参考资料:相关地方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3.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地方网站、论坛、新闻等。
六、第六节:家乡的知名人物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著名历史人物、文化名人、杰出校友等。
教学难点:家乡名人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的讲解。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当地的文化、历史、地理、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教学内容:a. 地理位置:家乡所在的省份、城市、乡镇。
b. 气候特点:家乡的四季变化、温度、降水等。
c. 水资源:家乡的河流、湖泊、水库等。
d. 动植物资源:家乡的常见动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人故事等。
2. 教学内容:a. 历史文化:家乡的历史演变、古建筑、历史事件等。
b. 民俗风情: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c. 名人故事:家乡的著名历史人物、事迹、传说等。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资源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2. 教学内容:a. 自然资源:家乡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等。
b. 环境保护:家乡的环境问题、保护措施、环保意识等。
c. 可持续发展:家乡的发展战略、绿色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人文、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了解家乡的特点和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家乡的美妙。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创意、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实践能力:考察学生在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环节的表现。
4. 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知识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一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激发学生探索家乡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我的家乡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第二课: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传统文化、名人故事等。
3. 第三课:家乡的风景名胜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著名景点、旅游资源、特色美食等。
4. 第四课: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教学内容:介绍家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未来规划、产业特色等。
5. 第五课:我为家乡骄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讨家乡的优点和特色,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实际情况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家乡的特点。
2. 学生热爱家乡,表现出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3. 学生能够主动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未来出谋划策。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级上地方课程教材2. 课件: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家乡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第一课:“我的家乡”活动一:让学生带来家乡的图片、特产等,进行展示和分享。
活动二: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了解,记录下每个小组的发现。
活动三:教师总结,呈现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知识。
2. 第二课:“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活动一:观看家乡的历史文化纪录片,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和独特之处。
(2)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家乡文化的内涵。
(2)怎样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家乡的图片、视频等。
2、相关的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3、家乡特色的小物品或食品。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美景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的家乡。
”(二)讲授新课1、家乡的自然风光(1)展示家乡的山川、河流、田野等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引导学生讨论家乡自然风光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2、家乡的风俗习惯(1)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的拜年、端午节的包粽子等。
(2)让学生分享自己参与过的家乡习俗活动。
3、家乡的传统文化(1)讲述家乡的民间故事、传说。
(2)展示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等,并简单介绍制作方法。
(三)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最喜欢家乡的什么地方,为什么喜欢。
2、手工制作组织学生制作一张关于家乡的贺卡,可以用画画、剪纸等方式来表现家乡的美。
(四)课堂总结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在本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家乡的美丽风光、独特风俗和传统文化。
我们的家乡是如此的可爱,希望同学们能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向家人介绍今天学到的关于家乡的知识。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收集关于家乡的资料。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参与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一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级上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地方文化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我国地方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我国主要地方文化的分布和影响1.2 教学内容地方文化的定义与分类我国主要地方文化的特点及代表事物地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地方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我国主要地方文化的分布和影响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地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第二章:地方民俗风情2.1 课程目标了解一级上地方民俗风情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掌握一级上地方民俗风情的传承和发展2.2 教学内容地方民俗风情的定义与分类一级上地方民俗风情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地方民俗风情的传承与发展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介绍一级上地方民俗风情的具体实例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一级上地方民俗风情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开展小组活动,探讨一级上地方民俗风情的传承与发展第三章:地方历史人物3.1 课程目标了解一级上地方历史人物的基本事迹和贡献掌握一级上地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影响3.2 教学内容地方历史人物的定义与分类一级上地方历史人物的基本事迹和贡献地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影响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一级上地方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贡献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一级上地方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影响开展小组讨论,评价一级上地方历史人物的贡献和影响第四章:地方特色艺术4.1 课程目标了解一级上地方特色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掌握一级上地方特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4.2 教学内容地方特色艺术的定义与分类一级上地方特色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地方特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4.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教学法,展示一级上地方特色艺术的具体形式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一级上地方特色艺术的特点开展小组活动,探讨一级上地方特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第五章:地方旅游资源5.1 课程目标了解一级上地方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和价值掌握一级上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5.2 教学内容地方旅游资源的定义与分类一级上地方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和价值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5.3 教学方法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一级上地方旅游资源的具体情况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一级上地方旅游资源的价值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一级上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六章:地方环境保护6.1 课程目标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一级上地方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学会基本的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6.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一级上地方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环保技术和策略6.3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进行环境调查,了解一级上地方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第七章:地方经济发展7.1 课程目标了解一级上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掌握一级上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挑战认识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7.2 教学内容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一级上地方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实践7.3 教学方法通过数据和图表,展示一级上地方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分析一级上地方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的关系第八章:地方教育与文化8.1 课程目标认识教育与文化对地方发展的重要性了解一级上地方教育与文化的特色和需求探讨提升地方教育与文化质量的途径8.2 教学内容教育与文化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一级上地方教育与文化的发展现状地方教育与文化的创新和传承8.3 教学方法通过访问当地学校和文化机构,了解一级上地方教育与文化的实际情况分析一级上地方教育与文化的问题和需求,提出改进建议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创作或教育公益活动,促进地方教育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第九章:地方公共管理9.1 课程目标理解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流程认识一级上地方公共管理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学会参与和改善地方公共管理的知识和技能9.2 教学内容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工具一级上地方公共管理的实际案例和问题公民参与和公共管理的创新方法9.3 教学方法通过模拟公共管理决策过程,让学生了解公共管理的实际操作分析一级上地方公共管理的成功和失败案例,探讨其原因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公共管理活动,提高他们的公共管理能力和公民意识第十章:地方未来规划10.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地方未来发展的责任感学习一级上地方未来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探索一级上地方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和挑战10.2 教学内容未来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工具一级上地方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和策略地方未来规划的实施和评估10.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参与一级上地方未来规划的制定和评估利用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未来规划者和决策者的角色和责任分析一级上地方未来规划的成功案例,探讨其对地方发展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地方文化简介环节重点:使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我国主要地方文化的分布和影响。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第一篇: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笠翁对韵》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教学目的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了解我们的社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学生所生活的社区环境,包括社区的设施、景点等。
2. 引导学生观察社区的变化,发现社区的优点和不足。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环境。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社区的优点和不足。
3.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各自观察到的社区变化。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社区环境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第二章:探索家乡的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
2. 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亲身体验家乡的传统文化。
1. 邀请民间艺人来校,展示家乡的传统手工艺。
2. 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家乡的传统手工艺。
3. 组织学生参加家乡的民俗活动,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熟练掌握传统手工艺。
第三章:关爱自然,保护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环保知识,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了解环保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环保建议。
3.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各自提出的环保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提出有创意的环保建议。
第四章:了解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地理特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历史文化: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历史名人等。
2. 民俗风情: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和认识家乡。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设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区,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分享中的表现,以及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2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2. 第2课时: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3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底蕴。
2. 第2课时: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 第3课时:总结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强化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1.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趋势等。
2. 社会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第四单元: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1.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现状、环保政策与措施等。
2. 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绿色生活方式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熟悉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 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与资源1. 认识家乡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2. 学习家乡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单元:家乡的人民与生活1. 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感受家乡人民的热情与友善。
2. 学习家乡的发展变化,展望未来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 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
2. 学生对家乡地理、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环保意识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表现。
五、教学计划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2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第2课时: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熟悉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3课时)1. 第1课时: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 第2课时: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3. 第3课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与资源(2课时)1. 第1课时:认识家乡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一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历史和自然风光。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和包容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进学生对国家丰富多样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民俗风情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第八章:《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
3. 采用情景教学法,带领学生领略祖国的名山大川,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文化、历史和自然风光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态度。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计划1. 第四章:《家乡的风土人情》第1节:家乡的自然环境第2节:家乡的历史传统第3节:家乡的民俗风情2. 第八章:《祖国的大好河山》第1节:名山大川第2节:风景名胜第3节:保护自然风光六、教学活动1. 第四章:《家乡的风土人情》活动一:搜集家乡特色文化资料,进行分享和交流。
活动二:开展家乡历史传统知识竞赛,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活动三: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民俗活动,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2. 第八章:《祖国的大好河山》活动一:观看祖国名山大川、风景名胜的纪录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活动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景点及其特色。
活动三:开展保护自然风光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资源1. 第四章:《家乡的风土人情》资源一:家乡特色文化资料,如民俗、传统手工艺等。
资源二:家乡历史传统文献资料,如地方志、历史照片等。
资源三:家乡自然环境资料,如地理、气候等数据。
一年级地方课上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一年级地方课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观察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名人故事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人文景观的传承与发扬意识。
3. 第三课时:家乡的物产丰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农业、工业、特色产业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物产的珍惜和推广意识。
4. 第四课时:家乡的人民生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人民生活的关爱和改善意识。
5. 第五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保护措施、发展战略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保护与发展的参与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典型事例。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意识的培养。
4.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及地域认同感的增强。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地方课上册。
2. 课件: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物产丰富、人民生活、保护与发展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景点、企业等。
4. 调查问卷: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情况。
5. 网络资源:查阅家乡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篇一: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1、认识新同学[学习目标]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照过镜子吗?说说你照镜子看到你自己是怎么样的?二、新课1.观察自己的特点,想一想,我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2.介绍自己。
在小组里介绍3.各组代表上台介绍。
4.认识更多的同学。
如:你好!我是***。
大家好!我叫***。
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我叫***。
我叫***8。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老师,我叫***。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2、把手洗干净[学习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洗手的方法,初步学会洗手,并且向着经常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养成发展。
[背景知识]看看自己的手是否脏了,手脏了,就需要洗了。
看看自己的手,看似不脏,但看看洗过手的水就知道了,看似干净的手其实并不干净。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活动中,我们的手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手是很容易弄脏的。
所以要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
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的同时,还要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的主要内容是用肥皂仔细地洗,用流动的水洗,把肥皂也洗干净三个方面。
教材的主要教学活动是围绕着认识、学习洗手的方法,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进行的。
[教学过程]一、本课的教学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性的活动展开的。
让每个孩子参与这些实践活动是本课教学取得成果的前提。
要求课前能为每个小组准备洗手的水盆和水、肥皂等物品,擦手的毛巾以及最后用流动的水洗手的场地。
二、活动指导。
活动一谁的手干净,谁的手脏?1、看看自己的手。
我的手脏吗?2、看看同学的手。
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的手干净,谁的手脏了?活动二我们来洗手。
1、给每个小组一盆清水。
我们一起来洗手。
2、看看洗过手的水,看看洗过的手。
3、我的手洗干净了吗?活动三我们来用肥皂洗手。
1、给每小组一块肥皂。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历史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第二课:家乡的美食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特色美食,了解其制作方法和背后的文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喜爱和传承意识。
3. 第三课: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土陶、戏曲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传承责任感。
4. 第四课: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历史名人,了解其生平事迹和贡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崇敬先贤的品质。
5. 第五课:家乡的自然地理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和魅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地方课程教材》2. 辅助材料:家乡的图片、视频、报纸文章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间艺术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教学计划与安排1. 第一周: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内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底蕴实践活动:介绍自己的家乡2. 第二周:家乡的美食教学内容:特色美食、制作方法、文化背景实践活动:制作家乡特色美食3. 第三周: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内容:民间艺术形式、制作技巧、文化内涵实践活动:学习民间艺术制作4. 第四周: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内容:历史名人、生平事迹、贡献实践活动:讲述家乡历史名人故事5. 第五周:家乡的自然地理教学内容: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实践活动:调查家乡的自然环境七、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地方特色文化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当地的文化特色,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3. 分析地方文化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展示法: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地方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2. 讲解:详细介绍当地的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 展示: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方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调查家乡的民间艺术,了解其特点和历史渊源。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特色美食,培养学生的饮食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美食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美食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当地的特色美食,如小吃、菜肴、糕点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美食的魅力。
3. 分析地方美食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美食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特点。
2. 展示法:展示地方美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3. 品尝法:组织学生品尝地方美食,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美食的了解和感受。
2. 讲解:详细介绍当地特色美食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特点。
3. 展示:展示地方美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4. 品尝:组织学生品尝地方美食,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拓宽视野,培养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位置,如省份、城市、乡镇等,以及家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季节变化等。
2. 家乡的文化传统:介绍家乡的历史、民间传说、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
3. 家乡的特色产业:讲解家乡的主要经济作物、农业产品、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
4. 家乡的自然景观:介绍家乡的名山、河流、湖泊、公园等自然景观,让学生感受家乡的自然之美。
5. 家乡的人物故事:讲述家乡的历史名人、英雄人物、杰出贡献者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向他们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和特色文化。
2. 故事讲解: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讲述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调查、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文化和自然风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热爱之情以及地方文化素养的提升。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视觉资源。
2. 家乡的历史、文化、人物故事等文字资源。
3.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等资源。
六、教学活动1. 开展“我眼中的家乡”图片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拍摄或收集的家乡图片,并分享图片背后的故事。
2. 举办“家乡特色美食节”,让学生品尝家乡的特色美食,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寓意。
3. 组织“家乡文化之旅”,参观家乡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文化底蕴。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特色,提高学生对家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我们的家乡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资源第二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1. 家乡的传统节日2. 家乡的民间习俗3. 家乡的特色美食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遗产1. 家乡的历史名人2. 家乡的传统艺术3. 家乡的重要历史事件第四课时:家乡的现代发展1. 家乡的经济发展2. 家乡的社会事业3. 家乡的未来规划第五课时:我为家乡骄傲1.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4. 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特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3. 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1. 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 相关书籍、文章等参考资料。
3. 网络资源,如地方新闻、报道等。
六、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土地资源2. 家乡的水资源3. 家乡的动植物资源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分享对家乡自然资源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自然资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程度。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地域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程简介:介绍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家乡特色: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民俗风情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和家乡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和家乡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课程:详细讲解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3. 展示家乡图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民俗风情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家乡的自然风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提高学生的地域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山脉、河流、气候等。
2. 家乡的风景名胜:有名的历史古迹、自然景观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和风景名胜。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认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自然地理特点:详细讲解家乡的山脉、河流、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3. 展示风景名胜图片:展示家乡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认识。
第三章:家乡的历史底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底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一年级地方课上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们生活的地方,知道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色。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我们的家乡学习地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文化特色:认识家乡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
2. 第二课:家乡的自然资源学习生态环境:了解家乡的植被、动物资源。
保护意识: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3. 第三课:家乡的人物历史人物: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及其贡献。
身边榜样:认识家乡的劳动模范、优秀代表。
4. 第四课:家乡的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了解家乡的主要产业、经济状况。
社会事业:认识家乡的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的发展。
5. 第五课:家乡的变化与未来发展历程:回顾家乡的发展变化。
未来展望:展望家乡的未来发展前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各个方面。
2. 运用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
3. 利用多媒体、图片、实物等教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程度,包括地理、文化、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通过观察报告、作文、绘画等形式体现。
3.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地方课上册》。
2. 教辅资料:相关家乡的图片、视频、实物等。
3. 网络资源:关于家乡的网站、文章、论坛等。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景点、企业等。
六、第六课:家乡的传统文化1. 学习内容:传统艺术: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戏曲等。
传统手工艺:学习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如刺绣、编织等。
2.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欣赏评价: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第七课:家乡的美食文化1. 学习内容:特色美食:了解家乡的特色菜肴、小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美丽的中国新疆电子教案拜城县第二小学:魏雅文第一单元中国新疆——我们的家乡第一课新疆在祖国的位置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地图。
2、了解新疆地图,在中国地图的位置。
3、培养学生多渠道认知的能力。
二、课前教育:树立热爱家乡的美德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对新疆地图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说出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而且是个牛羊的家乡。
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去过哪里?说说当地对你留下的印象。
二、进入新课:1、教师讲解本科特点: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家乡——新疆。
新疆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说图片:A、第一幅图新疆在中国地图的位置,介绍新疆一些著名的地点。
B、第二幅图亚洲地理中心标志塔的讲解。
C、第三幅图美丽的牧场,美丽的牛羊。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新疆在祖国的位置五、教后反思: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天山,本堂课如果能让同学们自己先查找资料、调查就更好了。
第二课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一、教学目标:1、知道新疆有著名的山,美丽的瓜果、歌舞、草原、河流。
2、收集有关新疆各个风景地方的传说和故事与同学交流。
二、课前教育:热爱美丽的家乡三、教学重点:理解图意,能说出新疆有哪些瓜果歌舞风景。
四、教学难点:感受新疆的美。
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图片,你见过这里吗?这是哪里?二、进入新课:教师说明本课内容:A、介绍图片上的河流、高山、瓜果、歌舞并做讲解。
让学生感受新疆的美丽。
B、三山夹两盆天山、昆仑山、阿勒泰山、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五、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一起去登山第一课美丽的天山一、教学目标:1、知道天山的可爱美丽,是著名的风景区。
2、知道天池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3、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课前教育:树立热爱家乡的美德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对天山的冰川,牧场和美丽的景色有个感性认识。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说出天山是个美丽的地方,而且是个牛羊的家乡。
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去过哪里?说说当地对你留下的印象。
二、进入新课:1、教师讲解本科特点: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不仅是亚洲最大的山系之一,,而且是那里有我国最大的现代冰川区。
天山不仅养育着新疆的各族女儿,而且山山都是宝,山山都有旅游观赏的好景点。
解说图片:A.、第一幅图一条银色的冰川好似一条长龙蜿蜓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
B、第二幅图:远处的天山高大,白雪积于山顶,好像给天山戴上了一顶晶莹的皇冠。
C、第三幅图:天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山湖泊,景色宜人。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美丽名山——天山五、教后反思: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天山,本堂课如果能让同学们自己先查找资料、调查就更好了。
第二课雄伟的昆仑山一、教学目标:1、知道昆仑山宏伟壮观,乔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山峰。
2、收集有关昆仑山的传说和故事与同学交流。
二、课前教育:热爱美丽的家乡三、教学重点:理解图意,能说出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四、教学难点:感受昆仑山的高大,宏伟。
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图片,你见过这里吗?这是哪里?二、进入新课:教师说明本课内容: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它山势陡峭。
教师与学生共同说出书中的图片内容:A.、第一幅图:公格尔峰、昆仑山脉和乔戈里峰,它们的宏伟壮岸。
B、第二幅图:汉白玉纪念碑,是昆仑山口有名的标志。
C、第三幅图:昆仑山上的冰川,雪白晶莹锋利。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四、板书设计:雄伟的昆仑山五、教后反思:通过阅读了解昆仑山,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第三课多彩的阿尔泰山一、教学目标:1、知道阿尔泰山的风光美丽迷人,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
2、知道阿尔泰山有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阿尔泰山。
二、课前教育:热爱美丽的家乡山川三、教学重点:知道有什么样的景色四、教学难点:说出阿尔泰山的与众不同的特点。
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见过图中的景观吗?这是哪里?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阿尔泰山的景色与天山,昆仑山相比,少了些险峻,多了些秀美。
A、第一幅图阿勒泰的春夏秋冬。
尤其是阿尔泰之秋。
秋天的阿尔泰山被一片黄金的树林覆盖,仿佛置身金黄色的海洋。
B、第二幅图:蜿蜓逶迤的阿尔泰山像是披上了五彩的衣裳,这就是阿尔泰山最显著的特点:不太险峻,植物茂密。
C、第三幅图:阿尔泰山牧场是肥美的,马儿,羊儿在草丛中悠闲地吃草。
D、第四幅图:喀纳斯湖观鱼台的美景。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黄金之山——阿尔泰山五、教后反思:通过阅读了解阿尔泰山,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第四课有趣的火焰山和鸣沙山一、教学目标:1、知道火焰山、鸣沙山位于我国的那个位置。
2、交流“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二、课前教育:热爱美丽的家乡山川三、教学重点:知道有什么样的景色四、教学难点:说出两个山所在位置。
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见过图中的景观吗?这是哪里?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位于吐鲁番的火焰山是一座奇特的山,山上寸草不生。
鸣沙山是一座会唱歌的山。
A.、第一幅图火焰山下的“金箍棒”——巨型温度计。
B、第二幅图:火焰山风景区《西游记》人物雕塑C、第三幅图:木垒鸣沙山,游客从山顶往下滑时,沙粒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多有趣啊。
D.、第四幅图:巴里坤鸣沙山。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有趣的火焰山和鸣沙山火焰山《西游记》鸣沙山木垒、巴里坤五、教后反思:第三单元走进盆地第一课广阔的塔里木盆地一、教学目标: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2、了解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塔里木河。
3、听听《塔里木河》。
二、课前教育:热爱美丽的家乡山川三、教学重点:知道有什么样的景色四、教学难点:说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见过图中的景观吗?这是哪里?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在天山山脉与昆仑山山脉之间,是我国第一大盆地。
A.、第一幅图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形、地貌图。
B、第二幅图:塔克拉玛干沙漠C、第三幅图:塔里木河及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公路。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广阔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五、教后反思:第二课壮观的准葛尔盆地一、教学目标:1、了解准葛尔盆地的位置。
2、了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特点。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新疆。
二、课前教育:热爱美丽的家乡山川三、教学重点:知道有什么样的景色四、教学难点:说出准葛尔盆地的位置。
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见过图中的景观吗?这是哪里?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准葛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在阿勒泰山脉与天山山脉之间,是我国第二大盆地。
A、第一幅图地貌图。
B、第二幅图:准葛尔盆地、魔鬼城、五彩湾、普氏野马C、第三幅图:看看我们美丽的绿洲图。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壮观的准葛尔盆地五、教后反思:第三课美丽的伊犁河谷盆地一、教学目标:1、知道伊犁河谷盆地的位置。
2、了解伊利的景点及其资源。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伊犁。
二、课前教育:热爱美丽的家乡山川三、教学重点:知道有什么样的景色四、教学难点:说出伊犁河谷盆地的位置。
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见过图中的景观吗?这是哪里?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伊犁河谷盆地位于天山山脉的西部,三面环山,资源丰富。
盆地里有许多美丽的风景胜地。
A、第一幅图苹果园、伊犁河谷、那拉提草原、果子沟。
B、第二幅图:美丽的草原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草原文化,悠久的历史古迹,伊犁河谷盆地真是旅游的好去处。
C、第三幅图:伊犁河大桥、果子沟大桥。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美丽的伊犁河谷盆地果子沟、那拉提大草原伊犁河大桥、果子沟大桥五、教后反思:第四课富饶的吐哈盆地一、教学目标:1、了解吐哈盆地位于新疆的位置。
2、了解那个位置的资源。
3、认识这些资源及其作用。
二、课前教育:热爱美丽的家乡山川三、教学重点:知道有什么样的景色、资源四、教学难点:说出吐哈盆地的位置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见过图中的景观吗?这是哪里?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吐哈盆地位于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境内,是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简称。
A、第一幅图你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如今的吐哈盆地已建成为一个新兴的石油基地。
——吐哈石油基地B、第二幅图:风力发电、葡萄长廊、戈壁滩。
C、第三幅图:在吐鲁番盆地南部,有一个盐湖,叫艾丁湖。
艾丁湖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方。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富饶的吐哈盆地塔哈石油基地艾丁湖五、教后反思:第四单元乘着船儿去游湖第一课天山明珠——天池一、教学目标:1、知道天池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2、能说出景点的特色,并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它。
二、课前教育:保护旅游景点的环境三、教学重点:了解天池的自然资源和主要景点。
四、教学难点:能说出景点的特色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们听说过天池吗?知道它是什么样的湖吗?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天池的美丽与神奇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
A、第一,第二幅图:两幅图表现的都是天池的美丽景色。
是怎样的情景?你觉得天池美在哪里?B、第三幅图:介绍天池景区景点的布局及结构。
C、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天山明珠——天池课后反思:第二课会变色的湖——哈纳斯湖一、教学目标:1、知道哈纳斯湖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2、能说出景点的特色,并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它。
二、课前教育:保护旅游景点的环境三、教学重点:了解哈纳斯湖时时变换着颜色。
四、教学难点:能说出景点的特色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们听过哈纳斯湖吗?知道它是什么样的湖吗?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哈纳斯湖的美丽与神奇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
A、第一,第二幅图:两幅图表现的都是哈纳斯湖的美丽景色。
湖水还能变出什么颜色?是怎样的情景?B、第三幅图:在丛林的深处,一座座美丽的木屋好像是神话传说中公主的宫殿一样。
这是古老的图瓦人居住的木屋。
C、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