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4外感热病优势病种

合集下载

门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范文

门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范文

门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范文一、感冒(外感病)# (一)病因。

你知道吗?感冒这小毛病啊,就像个调皮的小怪兽,老是在我们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来捣乱。

比如说天气突然变冷或者变热,咱没及时增减衣物,或者劳累过度了,正气不足,风邪啊、寒邪啊、热邪啊就趁机入侵我们的身体啦。

# (二)辩证分型及诊疗。

1. 风寒感冒。

症状:那得了风寒感冒的人啊,就像被冷空气包裹着。

怕冷得厉害,还一个劲儿地打喷嚏、流清鼻涕,就像水龙头没关紧似的。

脑袋也疼,脖子发紧,有时候还咳嗽,咳痰也是白色稀痰。

治法:咱中医就得来个“驱寒散邪”的策略。

可以用麻黄汤或者荆防败毒散加减。

麻黄汤里麻黄就像个冲锋的小战士,能把毛孔打开,让寒邪从体表散出去;桂枝呢,就像个后勤保障员,帮助麻黄发挥作用。

要是觉得麻黄汤太猛了,荆防败毒散就比较温和,荆芥、防风就像两个把门的卫士,把风邪挡在外面。

食疗建议:这时候喝碗热乎乎的生姜红糖水就特别好。

生姜就像个小火炉,能让身体暖和起来,红糖呢,给身体补充点能量。

2. 风热感冒。

症状:风热感冒就不一样喽,就像身体里着了小火苗。

发热比较明显,体温可能一下子就上去了,还不怕冷,反而有点怕热。

喉咙疼得像被火烧一样,流的是黄鼻涕,咳嗽起来也是黄痰,舌尖红红的,就像小草莓。

治法:得用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的方法。

银翘散就是个好方子。

金银花和连翘就像灭火的消防员,把身体里的热邪给扑灭。

薄荷呢,清清凉凉的,能让你感觉脑袋一下子清爽起来。

食疗建议:可以煮点薄荷粥。

薄荷的清凉加上大米的滋养,吃了会舒服很多。

二、胃脘痛(胃痛)# (一)病因。

胃脘痛啊,好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作”出来的呢。

像饮食不规律啊,有时候暴饮暴食,吃了一堆油腻的、辛辣的、生冷的东西,把胃折腾得够呛。

还有啊,情绪不好也会影响胃,老生气、焦虑、压力大的时候,胃也跟着闹别扭。

# (二)辩证分型及诊疗。

1. 饮食停滞型。

症状:这种情况呢,胃里就像塞了个大石头,胀满得难受,打个嗝儿都有一股酸腐的味道,就像食物在胃里发酵了一样。

ICU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ICU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重症医学科(ICU)脏衰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外科大手术等急性损伤24h后同时或序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器官发生功能障碍或衰竭。

属中医“脏衰证”范畴,或仍采用西医病名,指机体感受外邪及意外损伤等,致脏间乘侮,一个或几个脏腑序贯引致脏器耗伤、阴阳失衡的一组临床表现。

一、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急诊学》(姜良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2001年国际脓毒症定义会议关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的标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Levy M M,Fink M P,Marshall J C,et al.2001SCCMES ICMöACCPöA TSöS IS international sepsis definitions conference[J].Crit Care M ed, 2003,31:1250-1256.(1)有明确的原始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2)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全身抗炎反应综合征的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依据;(3)原功能正常的器官序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障碍或衰竭。

二、中医治疗(一)辩证论治1、瘀血证症状:疼痛状如针刺刀割,痛处固定不移,肿块,出血,发绀,皮肤、粘膜瘀斑或脉络异常,痛经以及色黑、有血块或闭经,肌肤甲错,偏瘫麻木,瘀血狂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无脉。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9生地9桃仁12红花9枳壳6赤芍6柴胡3甘草6桔梗6川芎9牛膝9。

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配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

疗效评估:该证型多在脏衰病的早期出现,以实证为主,表现为正盛邪亦盛。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内著名的王今达教授就提出“菌毒并治”的理论,尤其是以血必净注射液为代表的中成药方剂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脏衰(MODS)的抢救成功率。

急诊课件

急诊课件

急诊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外感发热急诊科中医优势病种外感发热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01月01日修订)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外感发热西医病名:上呼吸道感染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依次为: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ZYYXH11-2008)。

(1)有明确的外感史。

(2)主要症状为发热,初起常伴有恶风寒、咳嗽、头身疼痛等症。

(3)理化检查:白细胞总数降低或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出现核左移。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7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有明显外感史。

(2)主要症状:发热恶寒,鼻咽部不适、疼痛等。

(3)主要体征:体温升高、咽部充血、余无明显异常。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高,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二)证候诊断1、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鼻涕清稀,或有咽痒咳嗽,痰白稀,口不喝,肢节疼痛,舌淡、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发热重,微恶风寒,鼻塞流浊涕,身热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舌淡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3、暑湿袭表证:恶寒发热,头重,胸腹闷胀,恶吐腹泻,肢体神疲,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舌淡,舌苔白腻,脉濡滑。

4、卫气同病证:自觉发热重,烦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恶寒或发热,或高热寒战,流涕,咽痒、咽痛,头痛头胀,喷嚏。

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洪大。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束表证治法:疏风散寒,辛温解表。

方药:(1)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2g,防风12g,柴胡10g,前胡10g,川芎10g,枳壳12g,茯苓15g,甘草6g。

加减:自备生姜3片加入。

头身疼痛明显者加入羌活10g,独活10g,咽痛甚者,加玄参15g,桔梗15g,若咳嗽甚者,加桔梗15g,炙桑白皮10g,灸枇杷叶10g。

(2)中成药:风寒感冒颗粒、小柴胡颗粒等。

中医治疗优势病种推荐表

中医治疗优势病种推荐表

中医治疗优势病种推荐表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了几千年的丰富经验和智慧。

在中医治疗中,辨证施治是其核心理念,强调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注重身心的整体平衡。

中医药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以下是一份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的推荐表。

一、呼吸系统疾病1.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可以通过化痰止咳、祛痰止痛等方法改善症状,并减少病情复发的可能性。

例如,可以使用黄连汤、小青龙汤等方剂。

2. 哮喘: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气机、扶正祛邪的方法缓解哮喘的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麻杏石甘汤、玄参麻黄汤等方剂。

3. 肺结核:中医药可以通过养阴清热、活血化痰的方法促进病情康复。

例如,可以使用玉屏风散、槐角汤等方剂。

二、消化系统疾病1. 胃溃疡: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脾胃功能,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例如,可以使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方剂。

2. 胃炎:中医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和胃止痛的方法缓解胃炎的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四妙丸、陈根芍药散等方剂。

3.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肝胃、理气止痛的方法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等方剂。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1. 高血压:中医药可以通过平衡气血、调节肝阳的方法降低血压。

例如,可以使用天王补心丹、龙舌兰饮等方剂。

2. 冠心病:中医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方法改善心脏供血不足。

例如,可以使用三七简金汤、桃仁扬心汤等方剂。

3. 心律失常:中医药可以通过安神定志、调和气血的方法调节心律。

例如,可以使用安神补心丸、活血化瘀口服液等方剂。

四、神经系统疾病1. 头痛偏头痛:中医药可以通过理气宽中、疏肝清热的方法缓解头痛。

例如,可以使用川芎茶剂、清宁安神丸等方剂。

2. 失眠:中医药可以通过调和阴阳、安神养心的方法改善睡眠质量。

例如,可以使用安神补脑片、龙骨麝香丸等方剂。

3. 神经性皮炎:中医药可以通过凉血解毒、祛风止痒的方法缓解神经性皮炎的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牡蛎散、念慈清凉散等方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分科 序号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7
脱疽(闭塞性动脉硬化)
18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
19
臁疮(下肢溃疡)
20
水火烫伤(烧伤)
21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
1
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
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62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
63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64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65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
66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
67
狼疮性肾炎
68
水肿病(成人微小病变肾病)
69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70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
7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7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
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
2
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
3
布鲁氏菌病(慢性期)
4
登革热
5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
6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7
急性咳嗽病
8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9
慢性咳嗽病
10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11
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
12
哮病(支气管哮喘)
12
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
13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4
青盲(视神经萎缩)
15

外感发热-急诊科优势病种

外感发热-急诊科优势病种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流行性感冒的患者。

一、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外感发热(TCD 编码为:外感热病类BNW,感冒病:BNW010,时。

行感冒病B NW011,外感高热:BNW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流行性感冒(ICD-10 编码:J11.15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7 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8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常见证疗方案”候: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卫气同病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

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外感发热(TCD 编码为:外感热病类BNW,感冒病:BNW010,时行感冒病B NW011,外感高热:BNW020)和上呼吸道感染(ICD-10:J06.903)/流行性感冒(ICD-10:J11.15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内伤发热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急诊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报告

急诊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报告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陈述之答禄夫天创作洪湖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张艳一、基本情况外感发热是洪湖市中医院急诊科确定的三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1月至6月,我科应用“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护理门急诊患者共39例,患者平均观察日3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9例:风寒束表证18例,风热犯表证10例,暑湿袭表证8例,卫气同病3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温监测、疼痛评估、口腔护理、情志护理、音乐疗法、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刮痧疗法、穴位推拿、拧挤疗法、艾条灸、擦浴、针刺疗法、耳穴埋豆。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刮痧疗法和穴位推拿,其次是拧挤疗法、艾条灸、擦浴、针刺疗法、耳穴埋豆。

分析其原因:1.刮痧疗法和穴位推拿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纵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刮痧疗法、穴位推拿。

分析其原因:1.操纵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刮痧疗法和穴位推拿。

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外感发热患者发热、恶寒、头痛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针刺疗法、艾条灸、拧挤疗法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条理:①满意:35人(90%)②一般:4人(10%);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急诊优势病种规范标准

急诊优势病种规范标准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1)诊断要点发热,初起常伴恶寒、咳嗽、头身疼痛。

有感受外邪病史。

理化检查:白细胞总数降低或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出现核左移。

(2)主要症状:鼻和喉部烧灼感,咽痒或痛、鼻塞、打喷嚏、流涕、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全身不适、肌肉酸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科学》第7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2008年)。

症状:恶寒发热,鼻咽部不适、疼痛。

主要体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充血。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二)证候诊断1.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鼻涕清稀,或有咽痒咳嗽,痰白稀,口不渴,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发热重,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浮数。

3.暑湿袭表证:恶寒发热,头重,胸腹闷胀,恶呕腹泻,肢倦神疲,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舌苔白腻,脉濡滑。

4.卫气同病证:自觉发热重,烦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恶寒或恶风,或高热寒战,流涕,咽痒咽痛,头痛头胀,喷嚏。

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洪大。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束表证治法:解表散寒。

推荐方药:(1)麻黄汤加味:麻黄、杏仁、桂枝、生甘草、根。

(2)根汤加减:根、桔梗、杏仁、生石膏、桂枝、赤芍、连翘、生甘草、生麻黄、柴胡。

(3)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甘草。

中成药: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颗粒等。

2.风热犯表证治法:解表清热。

推荐方药:(1)银翘散加味:牛蒡子、薄荷、生甘草、杏仁、淡豆豉、淡竹叶、连翘、荆芥穗、银花、桔梗、桑叶。

(2)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桔梗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大枣、生、桔梗、银花、生甘草。

外科优势病种

外科优势病种

外科优势病种
优势病种一:皮肤软组织感染
应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外科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应用各种院内制剂,如三黄膏、铁箍膏、消炎止痛膏、消定膏、生肌玉红膏、生肌散、脱管散等中药膏剂治疗疖、痈、脓肿、蜂窝组织炎、各种窦道及瘘管、淋巴管及淋巴结炎、术后各种切口感染等,疗效显著,特色明显。

优势病种二:术后病人中医康复治疗
术后病人应用中药汤剂、中药贴敷、穴位注射、艾盐温灸、穴位按摩和拔罐等治疗,促进病人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切口愈合、早期进食,极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优势病种三: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疾病
应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如中药汤剂、中药外敷、针灸、按摩治疗各种乳腺疾病,如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腺瘤、乳腺癌,疗效明显;
应用院内制剂乳安消、疏乳柔肝胶囊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显著。

优势病种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炎及其他各种男科疾病
应用中药汤剂、中药贴敷、穴位注射、艾盐温灸、穴位按摩和拔罐等及微创腔镜诊治技术,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治疗各种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炎及其他各种男科疾病,疗效显著及并发症少;同时,应用艾灸治疗不稳定膀胱、吴茱萸盐炒热敷治疗腹胀、尿潴留、针刺治疗肾绞痛、纯中药治疗前列腺炎、温肾降浊治疗梗阻性肾病亦有良好疗效。

中医常见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2

中医常见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2

咱们来说说中医常见病。

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所以,针对常见病,我们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方面入手。

拿感冒来说,它分为风寒、风热、暑湿等类型。

风寒感冒,咱们常用的是葱鼓汤,散寒解表;风热感冒,则用银翘散,清热解毒。

当然,这些都是基础方案,具体还得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来调整。

再来说说优势病种。

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有很多,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我就拿心脑血管疾病举个例子。

1.病因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复杂,包括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年老体弱等。

2.病机分析: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机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脉瘀阻。

a.气虚血瘀型:常用补气活血的方药,如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

b.阳虚寒凝血瘀型:常用温阳散寒的方药,如当归四逆汤。

c.痰浊瘀阻型:常用涤痰化瘀的方药,如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

a.气虚血瘀型:补气活血,通络止痛。

药用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b.阳虚寒凝血瘀型: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c.痰浊瘀阻型:涤痰化瘀,通络止痛。

药用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1.注重病因、病机分析,找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2.辨证分型,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3.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明确诊断。

4.注重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优势。

5.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疗效。

实施中医常见病和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时,注意事项和解决办法如下:1.注意事项:药物过敏:治疗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

病情变化: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依从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他们的依从性,确保治疗方案得以有效执行。

中西药相互作用:若患者同时使用西药,要特别注意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2.解决办法:药物过敏问题:治疗前进行过敏试验,或选择替代药物,确保患者安全。

病情变化应对: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必要时请专家会诊。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外感发热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外感发热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外感发热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

外感发热,古代常名之为“发热”、“寒热”、“壮热”等。

人体体温相对恒定,不因外界温度的差异而有所改变,保持在37℃左右。

因为饮食、运动、环境、情绪和性别的关系,体温可能有暂时的轻微的波动,但此无临床意义,发热则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

外感发热是指外感因素导致的病理性体温升高。

外感发热在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影响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出现神昏谵语,抽搐惊厥,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药对外感发热有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热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篇中,对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法则,都作了扼要的论述,为热病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汉《伤寒论》为我国第一部研究外感热病的专著,系统地论述了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以阴阳为纲,创造性地提出了六经辨证理论,成为后世对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纲领。

金代刘完素对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主火热论,认为外感热病的病因主要是火热病邪,即使是其它外邪也是“六气皆从火化”,既然病理属性是火热,所以主张“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从寒医”,治疗“宜凉不宜温”,这就突破了金代以前对外感热病必从寒邪立论,治疗多用辛温的学术束缚,是外感热病理论的一大进步。

清代叶香岩纱》感温热篇》对外感热病的感邪、发病、传变规律、察舌验齿等诊治方法都有详细的阐述,创立了外感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纲领。

薛生白《湿热病篇》对外感湿热发病的证治特点作了详细论述,吴鞠通《温病条辨》对风温、湿温等各种外感热病作了条分缕析的论述,不但制定了一批治疗外感热病行之有效的方药,同时创立了外感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

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创立,标志着温病学说的形成,从而使外感热病的理论和临床实践臻于完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中医优势病种协作组组长单位(第一批)名单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中医优势病种协作组组长单位(第一批)名单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中医优势病种协作组组长
单位(第一批)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公布日期】2012.06.11
•【文号】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2]103号
•【施行日期】2012.06.1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管理
正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中医优势病种协作组组长单位
(第一批)名单的通知
(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2〕1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处、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医处,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安排,为进一步加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工作,经研究,我司确定了第一批176个中医优势病种协作组组长单位及负责人名单(见附件)。

现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各中医优势病种协作组组长单位要高度重视协作组工作,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保障协作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各中医优势病种协作组组长单位负责人按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本年度工作计划,组织相关优势病种协作组认真完成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3.各中医优势病种协作组的管理和考核按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管理
工作方案》和《中医优势病种协作组工作绩效考核细则》执行。

附件:第一批中医优势病种协作组组长单位名单
二○一二年六月十一日附件:
抄送:各种医优势病种协作组组长单位。

我国中医优势病种分布状况及特点_杨海丰

我国中医优势病种分布状况及特点_杨海丰
中医优势病种在各类医院中都有存在。中医类 别医院具有中医优势病种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中医类 别医院,涉及病 种 比 较 集 中。 具 有 中 医 优 势 病 种 的 医院和病种 数 以 东 部 地 区 居 多,中 部 其 次,西 部 最 少。各地区前 10 位 病 种 基 本 相 同。 虽 然 具 有 中 医 优势病种的二级医 院 数 比 三 级 医 院 多,但 三 级 医 院 病种数多于 二 级 医 院。 三 级 医 院 与 二 级 医 院 前 10 位病种基本相同。一级医院与 二 级、三 级 医 院 前 10 位病种有较大差异。具有中医优势病种的医院以中 医医院和 综 合 医 院 为 主。 中 医 医 院 和 综 合 医 院 前 10位病种基 本 相 同,但 中 西 医 结 合 医 院、民 族 医 医 院、专科医院差 异 较 大。 具 有 中 医 优 势 病 种 的 医 院 以政府办为主。政府办医院病种数明显多于非政府
[摘 要] 目的 研究我国中 医 优 势 病 种 分 布 特 点 ,为 我 国 中 医 优 势 病 种 的 定 位 、布 局 以 及 研 究 提 供 依 据 。 方 法 选 择 2010年我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中852所医院具有的,并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259种中医 优 势 病 种 为 研 究 对 象 ,分 析 中 医优势病种在不同类别、级别医院以及不同地区、中医临床科室及其专科 系 统 的 分 布 状 况。 结 果 各 地 区 前 10 位 病 种 基 本 相同,具有中医优势病种的二级医院数比三级医院多,但 三 级 医 院 病 种 数 多 于 二 级 医 院;具 有 中 医 优 势 病 种 的 医 院 以 中 医 医 院和综合医院为主,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前10位病种基本相同,但中西医 结 合 医 院、民 族 医 医 院、专 科 医 院 差 异 较 大;具 有 中 医 优 势 病 种 的 医 院 以 政 府 办 为 主 ;中 医 优 势 病 种 在 中 医 内 、外 、妇 、儿 、骨 伤 、眼 、耳 鼻 喉 科 都 有 分 布 ,但 以 中 医 内 科 和 外 科 为 主 。 结论 中医优势病种在我国各类医院中广泛存在,涉及的病种范围比较 集 中,不 同 类 别、级 别 医 院 以 及 不 同 地 区、中 医 临 床 科 室及其专科系统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 [关 键 词 ] 中 医 优 势 病 种 ;分 布 特 点 ;中 医 现 状 调 查

我国中医优势病种分布状况及特点_杨海丰

我国中医优势病种分布状况及特点_杨海丰
中 医 杂 志 2012 年 2 月 第 53 卷 第 4 期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2,Vol.53,No.4
· 285 ·
·思路与方法·
我国中医优势病种分布状况及特点
杨 海 丰1 崔 志 伟1 王 茂2 赵 臻1*
骨伤科
股骨粗隆间骨折、桡骨远端 骨 折、骨 蚀、单 纯 胸 腰 椎 骨 折、 大偻
眼科
视 瞻 昏 渺 、暴 盲 、青 风 内 障 、青 盲 、消 渴 病 目 病
耳鼻喉科
乳蛾、鼻渊、暴聋、慢 喉 喑、鼻 窒、圆 翳 内 障、白 涩、瞳 神 紧 小 、高 风 雀 目 、聚 星 障
2.6 在 不 同 专 科 系 统 的 分 布 中医 内 科 除 内 科 其 他 病 外,肝 系 病 包 括 的 中 医
259 种 中 医 优 势 病 种 ,中 医 内 科 137 种 、外 科 49 种 、妇 科 22 种 、儿 科 23 种 、骨 伤 科 7 种 、眼 科 14 种 、 耳鼻喉科7种,中 医 内 科、外 科 病 种 较 多,骨 伤 科 和 耳鼻喉科最 少。 前 10 位 中 医 优 势 病 种 中,8 种 (中
852所医院其类别构成 以 中 医 医 院 最 多 470 所 占55.16%,综 合 医 院 其 次 275 所 占 32.28%,民 族 医医院最少19所占2.23%。 中 医 医 院 有 中 医 优 势 病种 216 种 占 83.40%,中 西 医 结 合 医 院 64 种 占 24.71%,民 族 医 医 院 29 种 占 11.20%,综 合 医 院 130 种 占 50.19% ,专 科 医 院 61 种 占 23.55% 。
[摘 要] 目的 研究我国中 医 优 势 病 种 分 布 特 点 ,为 我 国 中 医 优 势 病 种 的 定 位 、布 局 以 及 研 究 提 供 依 据 。 方 法 选 择 2010年我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中852所医院具有的,并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259种中医 优 势 病 种 为 研 究 对 象 ,分 析 中 医优势病种在不同类别、级别医院以及不同地区、中医临床科室及其专科 系 统 的 分 布 状 况。 结 果 各 地 区 前 10 位 病 种 基 本 相同,具有中医优势病种的二级医院数比三级医院多,但 三 级 医 院 病 种 数 多 于 二 级 医 院;具 有 中 医 优 势 病 种 的 医 院 以 中 医 医 院和综合医院为主,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前10位病种基本相同,但中西医 结 合 医 院、民 族 医 医 院、专 科 医 院 差 异 较 大;具 有 中 医 优 势 病 种 的 医 院 以 政 府 办 为 主 ;中 医 优 势 病 种 在 中 医 内 、外 、妇 、儿 、骨 伤 、眼 、耳 鼻 喉 科 都 有 分 布 ,但 以 中 医 内 科 和 外 科 为 主 。 结论 中医优势病种在我国各类医院中广泛存在,涉及的病种范围比较 集 中,不 同 类 别、级 别 医 院 以 及 不 同 地 区、中 医 临 床 科 室及其专科系统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 [关 键 词 ] 中 医 优 势 病 种 ;分 布 特 点 ;中 医 现 状 调 查

304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304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304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诊疗方案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辨病辩证、施治原则、药方选用等内容,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有着独特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304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呼吸系统疾病方案1、急、慢性支气管炎辨证:表现为咳嗽、气喘、咳痰、胸闷等症状。

施治原则:清肺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防风、杏仁、黄芩、生地、黄芪、桔梗、甘草、茯苓、山药。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方案1、高血压辨证: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心悸等症状。

施治原则:疏肝清热,益肾健脾。

方药:茯苓、白术、山药、黄芪、龙胆、何首乌、生地、天冬、川芎、桂皮。

三、消化系统疾病方案1、胃炎辨证:表现为胃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施治原则:清热解毒,健脾和胃。

方药:人参、茯苓、黄连、黄芩、甘草、白术、炒苦杏仁、木香、橘红。

四、神经系统疾病方案1、帕金森病辨证: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僵硬、步态异常等症状。

施治原则:舒筋活络,补益气血。

方药:当归、黄芪、枸杞、桑椹、五味子、白术、黄连、石菖蒲、川芎、蒲公英。

五、内分泌系统疾病方案1、糖尿病辨证:表现为多饮多尿、口干、食欲不振等症状。

施治原则:滋阴清热,调理气血。

方药:黄芪、当归、三七、白术、苦瓜、桑叶、玄参、绿豆、枸杞子、人参。

六、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方案1、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乏力等症状。

施治原则:祛风活血,舒筋止痛。

方药:乌梅、川芎、当归、黄芪、桑椹、赤芍、杜仲、黄连、蓼蓝、细辛。

七、血液系统疾病方案1、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表现为乏力、皮肤苍白、心悸、耳鸣等症状。

施治原则: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方药:当归、川芎、枸杞、三七、熟地、枸杞、山药、杜仲、鹿角霜、丹参。

八、肾脏疾病方案1、肾结石辨证:表现为腰痛、尿频、尿血等症状。

施治原则:通淋化瘀,利水通关。

方药:淫羊藿、当归、山茱萸、石菖蒲、鸡内金、龟板、牛膝、赤苏子、灯盏花、鱼腥草。

九、妇科疾病方案1、子宫肌瘤辨证:表现为月经不调、腰背酸痛、腹胀等症状。

中医优势病种风温病优化方案及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风温病优化方案及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风温病优化方案及总结一、背景介绍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受到广泛关注。

在不同的病种中,风温病是中医的一大特色。

风温病种包括感冒、流感、疹子、疱疹等,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被归类为由外邪(主要是风和热)侵袭所致的疾病。

中医在风温病的诊疗方面具有许多优势。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优势病种风温病的特点以及针对该病种的优化方案。

二、风温病的特点风温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病程发展迅速风温病的病程非常迅速,从体寒、头痛、鼻塞到高热、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

这就要求中医针对病症进行快速判断和治疗。

2. 外感内伤风温病是由外邪侵袭人体所致,但同样,病因也可能来自于内因,如体质、情绪等。

因此,中医要全面考虑外感和内伤之间的关系,在治疗中同时调理人体的内外平衡。

3. 病情多变风温病的病情多变,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中医要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三、中医优势在风温病中的体现1. 辨证施治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可以准确判断病情,找出病因病机,针对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核心理论,对于风温病的诊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中药治疗中药在风温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药可以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药方,具有显著的疗效。

中药可以通过开发对病情有益的药物组合,有效调理患者的身体,加速康复过程。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对于风温病而言,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增强机体免疫力,加速康复。

四、中医优化方案1. 辨证施治的精确性中医辨证施治的精确性对于治疗风温病非常关键。

在优化方案中,应加强中医师的风温病诊断能力,提高对病情的准确判断,从而针对病情综合施治。

2. 中药疗法的创新中药在风温病中具有独特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创新。

通过药物研发和临床验证,可以开发出更加适合风温病的中药,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外感热病浅谈

中药治疗外感热病浅谈

中药治疗外感热病浅谈
刘林增;张立国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工业》
【年(卷),期】1998(017)002
【摘要】内科外感热病是内科常见的急性病之一,辨治是否切合病机,临床能否提高疗效,实属中医急诊当今之急需,笔者对此作了初探,认为外感热病中的发热见症是为了邪正相争之主要反应,多属实证的表现,然有表里以分深浅不同,寒热轻重正虚欲脱之别,且有病受脏腑及兼邪之异,临床上笔者以其热特点,证候特征。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刘林增;张立国
【作者单位】临沂市中医院;临沂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4.905
【相关文献】
1.浅谈《辅行决》外感热病辨证的特色 [J], 陈婉;张佳;许迎雪
2.中药治疗小儿外感热病50例 [J], 刘凤英
3.浅谈《辅行决》外感热病辨证的特色 [J], 陈婉;张佳;许迎雪
4.浅谈冠心病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中药治疗 [J], 张莹; 史大卓; 杜健鹏
5.浅谈中医外感热病中神志异常与现代感染学中意识障碍的一致性 [J], 詹向周;黄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感热病(脓毒症)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是各种严重感染、休克、创伤、烧伤、缺氧、再灌注损伤及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重要原因。

本症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的病名,因其以炎症反应、发热为主要特点,大多数学者将其归为“外感热病”或“温热病”范畴,认为脓毒症是温热病邪热炽盛,深入营血,与血互结,迫血妄行;或因外伤、产伤等气血虚损,不能充盈脉道,血行缓慢而夹瘀;无论是瘀热阻络还是血虚夹瘀,均导致气血失调,血流瘀滞,瘀毒互阻脉道,脉络失和。

此毒既有外来者,来自六淫之邪,时疫之气,又有内生者,来自体内水精代谢失常。

一、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急诊学》(姜良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2001 年国际脓毒症定义会议关于脓毒症诊断的新标准进行诊断。

Levy M M ,Fink M P,Marshall J C, et al . 2001 SCCMES ICMö ACCPöA TSö S IS international sepsis definitions conference[J] . Crit Care Med, 2003, 31: 1250-1256.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本病的形成,多是由于外邪侵袭,或素体亏虚,有服感外邪、
严重创伤等,致使热毒炽盛,脏气耗伤,气滞血瘀,痰饮内生,瘀毒互结,腑气不通,阴阳失调,甚至阴阳离决所致。

根据病程中的证候表现不同,可分为下列证型
1、毒热内盛证
症状:高热持续不退,烦躁,神昏,恶心呕吐,痰热壅盛,口干欲饮,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泻火救阴。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生石膏30 生地黄15 犀牛角(水牛角代)30 黄连 6 栀子15 桔梗10 黄芩10 知母15 赤勺15 玄参15 丹皮15竹叶15 甘草
中成药:醒脑净注射液静脉滴注,紫雪丹内服。

疗效评估:该类证型多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此时正气与邪气均正盛,故证见高热、烦躁,舌红脉数,甚至神昏,明显实证之像。

当以清热解毒,泻火救阴为治法。

清瘟败毒饮方剂中,生石膏、生地黄、犀牛角(水牛角代)均为寒凉之品,配以竹叶等物,可有效改善该类证型的证候。

既往大量临床研究包括古人的应用经验表明,外感热病之毒热内盛证时,清瘟败毒饮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神昏时,也可予醒脑净注射液静脉滴注,动风且便干者用紫雪丹口服或者鼻饲,疗效确切。

2、瘀毒内阻证
症状:高热或神昏,或疼痛状如针刺刀割,痛处固定不移,常在夜间加重,肿块,出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迟或沉
弦。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逐瘀。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桃仁 6 红花 6 川芎9 白芍12当归12 生大黄粉6 犀牛角(水牛角代)30 生地12 丹皮9 黄芩10黄连6
中成药:醒脑净注射液配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

疗效评估:该类证型也是主要出现在外感热病的初期,同样表现出实证为主,但血瘀明显。

故临床治疗中重在解毒、活血。

桃红四物汤合犀角地黄汤可以很好的发挥清热解毒、活血逐瘀之功效。

中成药醒脑净注射液配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也可起到类似的效果,在合并有神昏时,后者组合疗效更佳。

3、气阴耗竭证
症状:身热骤降,烦躁不安,颧红,神疲气短,汗出,口干不欲饮,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敛汗潜阳。

方药:救逆汤加减。

太子参30 麦冬10 干地黄10 生白芍15 阿胶10 生龙骨30 生牡蛎30 炙甘草6中成药:醒脑净注射液配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

疗效评估:该类证型主要见于外感热病的后期,由于迁延日久,正气虚衰,邪气渐盛,气阴耗竭,病情严重,治疗较为棘手。

故当以益气养阴,敛汗潜阳为治法。

由于气阴耗竭,故重用益气滋阴之品,我科临床应用经验表明救逆汤可改善气阴耗竭证
的相关证候,减少并发症。

4、阳气暴脱证
症状:喘急,神昏,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舌淡苔白。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本。

方药:四逆汤加减。

附子10 人参15 干姜6 麦冬15 五味子15 甘草6
中成药: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或参附注射液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

疗效评估:此为外感热病之重症,属中医脱证范畴,难以救治,需要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

(二)中药直肠滴入治疗
1、毒热内盛证和瘀毒内阻证:两者均表现为实证为主,可予单方大黄粉或者承气汤加减直肠内滴入,以通腑泄热,排除体内之瘀毒。

疗效评估:本科实用结果表明,该法可改善病人的胃肠功能,避免胃肠功能障碍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2、气阴耗竭证和阳气暴脱证:两者为外感热病的后期,乃重症,病情凶险,且阴阳具损,此时不宜行中药直肠内滴入,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三)内科基础治疗去除病因,控制感染源,应用抗生素;积极液体复苏;器官功能支持;保护胃肠功能;营养及免疫支持等治疗。

(四)护理调摄
1、一般护理患者安静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风寒;测定体温脉搏,每天 4 次;查看舌苔,每日 1 次;饮食应清淡,忌油腻及鱼虾腥荤等生12痰助热之品,禁烟酒。

2、辩证施护恶寒者保暖,汤药宜热服,取微汗,忌大汉;观察病人出汗部位、性状及体温变化;观察饮水多少,喜冷喜热,二便情况,以判断邪之进退。

阳气暴脱:喘急,神昏,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阳脱之危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尽快开辟静脉通路,准备急救用品,配合医生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并随时给以相应的处理。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外感热病(脓毒症)在现代社会中,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虽然大多数病人通过中西医的治疗可以获得痊愈,但应该看到仍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病情在进展加重,沿着脓毒症-SIRS-MODS 的主线发展变化,甚至导致死亡的结局。

究其原因,主要是机体正气虚衰,邪气旺盛,最终要么气阴耗竭,要么阳气暴脱,而进展之外感热病的严重阶段,此时由于病程迁延日久,或者机体正气、气血阴阳损耗,正不胜邪,导致治疗棘手,难以取得良好疗效。

针对上述原因,为避免疗效不佳甚至患者死亡的被动局面出现,应充分应用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以及“既病防变”的原则,辩证论治,及早中医干预,同时注重扶正固本,益气养阴等治法,提高机体免疫力;必要时及早联合现代医学,利用现代医学技术,
积极抢救病人。

建议可开展着重在中医药防治脓毒症的发生、发展方面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大型研究,提供有说服力的循证医学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