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玄学分析

合集下载

《与山巨源绝交书》浅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浅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浅析 这封信分为五段,层次、脉络分明。

第一段开门见山,说明绝交的原因,开篇劈头就是“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足下故不知之”。

交友之道,贵在相知。

这里如此斩钉截铁地申明与山涛并不相知,明白宣告交往的基础不复存在了。

接下去点明写这封信的缘由:“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这里“越俎代庖”的典故用得很活。

此典出于《庄子·逍遥游》,原是祭师多事,主动取厨师而代之。

嵇康信手拈来,变了一个角度,道是厨师拉祭师下水,这就完全改变了这个故事的寓意。

嵇康特别强调了一个“羞”字:庖人之引尸祝自助,是因为他内心有愧,因为他干的是残忍、肮脏的事情。

他就一下子触到了山涛灵魂中敏感的地方。

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具有“先声夺人”之妙。

行文用典,历来有“死典”、“活典”之别。

象嵇康这样,随手拈来,为我所用,便上成功的佳例。

至此,与山巨源的基本分歧,明白点出,下面就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看法。

第二段,作者高屋建瓴,提出人们相处的原则。

文中首先列举出老子、庄周等十一位历史人物,借评论他们的事迹阐发了“循性而动,各附所安”的原则。

表面看来,嵇康这里对出仕、归隐两途是无所轩轾的,且以“并介之人”推许山涛,但联系上文一气读下,就不难体味出弦外之音。

既然在那样的时局中,做官免不了沾染鲜血,那么出仕者的“本性”如何,自在不言之中了。

于是,推许成了辛辣的讽刺。

当然,这种讽刺是全然不动声色的,而对方却心中明白、脸上发烧。

古人有“绵里针”、“泥中刺”的说法,指的就是这种含蓄的讽刺手法,在阐述了“循性而动”的一般处世原则后,作者笔锋一转:“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指出人们根据气节本性选择的人生道路是不可强行改变的。

这是承上启下的一笔。

第三段便描述起自己的本性和生活状况来。

他写了自己极度懒散的一些生活习惯后,使用了一个比喻:“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玄学(道家哲学思想)

玄学(道家哲学思想)

玄学(道家哲学思想)学术要旨玄学是对道家的表达。

可以说玄学是道家的一种分支或改进的一种。

魏晋之际,玄学含义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

“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

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通称之为玄学。

玄学家又大多是当时的名士。

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它是在汉代儒学(经学)衰落的基础上;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

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

魏晋玄学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或三玄)思想为骨架,从两汉繁琐的经学解放出来,企图调和“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

它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末有无”问题,即用思辨的方法讨论关于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的问题,也就是说它一种远离“事物”与“事务”的形式来讨论事务存在根据的本体论形上学的问题。

它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企图使中国哲学在老庄思想基础上建构把儒道两大家结合起来极有意义的哲学尝试。

在哲学上﹐主要以有无问题为中心﹐形成玄学的贵无与崇有两派。

简要介绍释义玄学,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

“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

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玄学又称新道家,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时期。

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

其思潮持续时间自汉末起至宋朝中叶结束。

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

“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扬雄也讲玄,他在《太玄?玄摛》说:“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

”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

”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

君子百行殊途而致——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探微

君子百行殊途而致——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探微
关键词 :祛 康 山涛 绝 交书 个性 思想
后汉书朱穆传 曰: “ 著绝交论 , 盖矫时之作 。” 朱 案 穆集又有与刘伯宗绝交书及诗 。[I]( 凡下文引秸康作 品 均 出 自戴明杨《 稽康集较注》单注篇名 、 , 页码 ) 由引文可知 ,绝交 ” “ 二字 , 或言有无 , 或言寄意 , 或 言矫情 , 或言矫时。 若姑且将题名真为问题悬置 , 有无之 争可息 。寄意 、 矫情 、 矫时诸说与政治因素 、 山二人关 稽 系交融一起 。 但就学界而言 , 多从政治角度来 阐释作品 ,
立足于这些有限的资料论者多产生理解偏差诸如有学者认为嵇康素具高名而山涛本为名利之徒其预竹林是工于心计的表现一为博取高名二为等待时1p212213本文旨在立足于与山巨源绝交书及史料片断试图拨开历史的迷雾在对二人政治选择私人关系人格气质思想倾向等解读的基础上探究绝交的真相
君 子 百 行
殊 途 而 致
— 祛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探微
稽康是魏晋玄学 的著名代表人物 , 历经正始玄学 、 竹林玄学两个重要 阶段 。其思想深邃 , 人格高逸 , 趣志 执守 以及其悲壮 的人生卓然 于历史苍弯之 中。历史逝 如水 ,我 们 只能凭借残存 片断记载去追 寻哲人伟岸 的 神姿 。然而 , 点点滴滴的文字碎 片常常给我们带来许多 迷茫 , 甚至误读 。本 文 旨在通 过文本及片断史料 , 小心 论证和探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 中人物 的政治倾 向与私 人关系 , 及其个人独特 的气质与思想的内在联 系。 关于《 与山巨源绝 交书》 以下简称《 交书》 的考 ( 绝 ) 察, 历代学者或侧重政治因素 , 或滞于二人交往 , 或涉 及 内容辨析 ……众说纷 纭 。然而关 于 “ 政治 与人物之 间 关系” 的厘清是理解《 绝交书》 重要环节 。 就《 交书》 名而言 , 明扬 《 绝 题 戴 秘康集 校注 》 卷二 列举 诸说 : 张云 辙选 学 腰 言 曰 : “ 志坚古 文澜 编制 ‘ 山 巨 王 与 源绝交书 ’后题 曰: ‘ , 此书旧题作《 与山巨源绝交书》 。 步夜简傲 , 其言伤于峻则有之 , 则有恶于山公也……书 题本 出 自后人 , 今去之 。云傲案 :篇中并无 ‘ ’ 绝交 ’ 之语 , 去之 良是 。野客丛 书云 : ‘ 步夜有《 吕长梯绝交书》今 与 , 选不载 , 见稽集中, 因此“ 或 绝交” 二字而误与 。” ’ 梁章拒文选旁证 曰 : “ 今按干桃野客丛书云 ‘ 仆得 昆陵贺方 回家所藏缮 写《 稿康集》 十卷 , 文选惟载康《 与 山 巨源 绝交 书》 首 , 一 不知 又有 《 吕长佛 绝 交 书》 。 与 ’

论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写作意图和讽刺艺术特色

论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写作意图和讽刺艺术特色

作者: 吕立汉
出版物刊名: 丽水学院学报
页码: 17-19页
主题词: 讽刺艺术;写作意图;司马氏;山涛;司马昭;嵇康;礼法之士;《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非汤武而薄周孔;断绝交往
摘要: 顾名思义,《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封申明要与受信人断绝交往的信函.绝交的理由是“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而嵇康不愿,怪对方太不了解自己,没有继续交往的必要.且话说得极尖刻,要山涛“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可这里有一个疑点,此信开篇有“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一语(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从中可知,事情早已过去,山涛也只是与人“议”及此事而已,并没真的去做.事隔一年之后,作者竟一本正经地奋笔疾书,声称要与之绝交,总觉得于情于理都显生硬.山涛中途变节,脱离竹林名士集团到朝廷做官嵇康固然不喜,但并没因此而否定其人品.事实上,此后两人非但没有绝交,而且关系还很密切,有史为证:“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嵇康深信自己死后,山涛能照料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嵇康与山巨源绝交是假!。

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

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

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魏晋玄学是一种产生于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思潮。

它以被称为“三玄”的《老子》《庄子》和《周易》为宗,以有无、言意、才性、自然与名教等为主要辩题,以发言玄远为标志,以清谈为主要表现形式。

在魏晋玄学的发展与勃兴过程中,竹林七贤以他们的创作、言论和行为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魏晋玄学的精髓和意蕴。

由于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刻意张扬,以及他们在当时社会的广泛影响,魏晋玄学不仅表现得极富声色,而且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标签:竹林七贤;魏晋玄学;后世影响魏晋玄学是一种产生于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思潮。

它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宗,以有无、言意、才性、自然与名教等为主要辩题,以发言玄远为标志,以清谈为主要表现形式。

自三国魏正始年间开始以迄东晋,当时名士无不竞相参与,以至于波起云涌,颇具声势,成为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最显著特色。

作为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化思潮,魏晋玄学虽然始于以何晏、王弼和夏侯玄为代表的正始名士,但与竹林七贤却有不解之缘。

由于竹林七贤的积极参与和刻意张扬,以及他们在当时社会的广泛影响,魏晋玄学在开始阶段就表现得极富声色,而魏晋玄学的流行与勃兴更是得力于竹林七贤的推波助澜。

一、竹林七贤的玄学活动以年齿而论,竹林七贤与正始名士何晏、王弼、夏侯玄属于同一时代人。

只是由于何晏等人在正始中就已享有盛名,声誉远在阮籍、嵇康等人之上,东晋袁宏撰写《名士传》,才把正始名士与竹林名士分别列为两个名士团体,与所谓的“中朝名士”鼎足而三。

魏晋玄学始于何晏、王弼、夏侯玄等人,是不争的事实。

但由于何晏正始十年(249)被司马懿杀害,同年王弼病卒,夏侯玄正元元年(254)被司马师杀害,所以,所谓的正始玄学不过是昙花一现。

自正始末至景元三年(263)年嵇康被杀、景元四年(264)阮籍病逝的十多年间,曹魏朝政一直由司马氏父子把持。

这一时期,玄学思想虽然十分活跃,但大旗实际上却是由竹林七贤扛起的,具体些说则是由嵇康和阮籍扛起的。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亲爱的山巨源:在读完《与山巨源绝交书》之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

这是一本充满着真情实感的书,作者用文字将自己的心声倾诉出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思考了友情、人性以及生活的意义。

在书中,作者讲述了与山巨源的友情走向绝境的过程。

这段友情起初是那样的美好,他们一起闯荡江湖,共同经历风风雨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友情却变得疏远起来。

山巨源变得越来越自私,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伤害了作者。

作者在书中表达了对这段友情的无奈和痛苦,最终决定与山巨源绝交。

这段友情的走向让我深深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复杂,友情也并非永远不变。

通过这本书,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

山巨源在书中展现出了自私、狡诈的一面,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伤害了曾经的朋友。

这让我深深地反思了人性的本质,人们在面对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失去原本的道德底线,变得冷酷无情。

这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真正的朋友,因为他们是那样的稀缺和珍贵。

除此之外,这本书也让我思考了生活的意义。

在书中,作者经历了与山巨源绝交后的痛苦和挣扎,但最终他选择了面对和释怀。

这让我明白了人生中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沉沦,而应该积极面对,找到自己的出路。

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会迎来阳光。

总的来说,读完《与山巨源绝交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友情的珍贵,人性的复杂,以及生活的意义。

我相信这些感悟将会伴随我一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最后,我要感谢作者用文字将自己的心声倾诉出来,让我受益匪浅。

我也希望作者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祝好!此致。

敬礼。

嵇康论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几个问题

嵇康论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几个问题

嵇康论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几个问题摘要: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封非常著名的书信——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关于这封信的内容究竟是绝交?还是在述志?历来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笔者认为这封书信的定名较晚,题目样式与文选所收的书信题目有较大的区别,并且书信用了大量的文字在表述心志,触动了统治者维护的伦理纲常,而最终被杀。

可是作者与山涛的关系却并未因此而疏远,仍然托孤于山涛。

从这几个问题来看,这封书信的目的定然不是要与山涛绝交。

关键词: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问题;目的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的文人书信往来,书信的内容也比较广泛,或陈述友情,或讨论文学,或言明心志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都会在书信中得以体现。

其中有一篇嵇康写给山涛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非常著名的。

这是一篇有浓厚文学意味和反抗思想的书信体散文,全文嬉笑怒骂,锋利洒脱。

但是细细研读,却会发现书信目的似乎并无绝交之意。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此书题目与文选所录的书信题目有明显的差异。

《文选》收录书信的内容共有三卷(第四十一卷至第四十三卷,分为书上、书中、书下)共录18人,24篇书信,其中少有具体言事的题目出现,多数仅录为《与某某书》如《与吴质书》;或是《报某某书》如《报任少卿书》抑或是《为某某与某某书》如《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而独有《刘子骏移书让太常博士并序》及《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两篇书信点出具体事件,本文对前者暂不论述,而对后者窃以为后人故意添加的,而本非嵇康本意。

一文学史上一般认为这封信作于公元二六一年,即嵇康遇害的前两年,但是此书题目何时拟定却难以确考。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文献典籍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讹误,致使有些资料难以确考。

在此笔者试做梳理。

嵇康本传见于《晋书》,但其生活年限为公元223年——263年,并且于公元263年因吕安事为大将军所杀。

而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改元泰始是在公元265年,并且嵇康尚魏之公主,可知嵇康当属魏人。

《与山巨源绝交书》看嵇康的交友原则

《与山巨源绝交书》看嵇康的交友原则

《与山巨源绝交书》看嵇康的交友原则
嵇康,魏晋时期著名文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一生放荡不羁,越名教而任自然。

他因为与同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政治观不同,就给他写了一封绝交书,即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从这封绝交书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嵇康的交友原则,或许我们能从中总结点经验。

山涛,竹林七贤之一,而且他是竹林七贤里面年纪最大的,同是也是城府最深的。

他们所处的年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司马氏在与曹魏争夺政权的斗争中残害异己。

山涛为了明哲保身就投靠了司马氏,当时像阮籍、嵇康这样的文人就非常看不起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很鄙视。

但是呢这个山涛并不是个坏人,他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

他看到嵇康当时日子也不好过,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于是他就写信给嵇康让他投靠司马氏。

嵇康看到这个信就非常生气,不仅不愿意,还要跟他绝交,写下了这封《与山巨源绝交书》。

但是这封信并没有到山涛手上,而是被人交给了司马氏。

司马氏看到以后,非常生气,把嵇康抓起来问斩了,39岁死于洛阳。

值得一提的是嵇康在临终之前把自己十岁的儿子嵇绍托孤给了山涛。

在山涛看来,当时真正值得交的朋友只有两个人,那就是嵇康和阮籍,他们仨当时的关系也是非常好的。

嵇康写下这《与山巨源绝交书》跟山涛表示绝交,其实客观上也保护了山涛。

我们从嵇康的这种行为可以看出,他们在政治立场上泾渭分明,但是难得的是他们包容了彼此的政治选择,而且坚守了自己内心想要坚守的那种信仰。

我相信嵇康的这种选择也能给我们启发,那就是,坚持自己的坚持,宽容别人的选择。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
说:告诉。 • 夫差将死,使人说于已胥。(国语·吴语)
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
•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尸祝,祭祀时主持祭 祀的人。樽,酒器。俎,盛肉的酒器。这 里“樽俎”代指各种厨事。
达则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 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 山涛,字巨源,与嵇康曾为好友,也是当 时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但他未能坚 持隐退,在四十岁以后出仕。
• 山涛任选曹郎(即尚书吏部郎,职主选举) 时,由于官迁至散骑常侍,想请嵇康出来 接替自己的职务,但未成。一年后,嵇康 给他写了这封有名的绝交书。时间约在魏 元帝(曹奂)景元二年到三年(公元261262年)。
• 在这封信中,嵇康一方面痛骂山涛,责怪 他不该纠缠自己出来做官,另一方面还以 满腔愤慨之情攻击了时政。
• 魏末晋初,司马氏假借礼法之名而阴谋篡 夺政权。对于异己,采取笼络欺骗以至横 加迫害的手段,政治十分黑暗。嵇康绝不 出仕,就是表明与这种政治对抗,有一定 的进步性。这封信写好不久,嵇康即招致 司马氏的厌恶,不久即被害。
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 何曾于太祖(即司马昭)坐,谓阮籍曰:“卿 任性放荡,败礼伤教,若不革变,王宪岂得相 容!”谓太祖宜投之四裔,以絜王道。太祖曰: “此贤素羸病,君当恕之。”(《文选》李善 注引《晋阳春秋》)
•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弔,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 闻之,乃齎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雠,而帝(司马昭)每 保护之。(晋书·阮籍传)
• 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周易·大 过·象)

《与山巨源绝交书》引用典故的重新解读

《与山巨源绝交书》引用典故的重新解读

[ 作者简 介] 黄海蓉 ( 1 9 7 2 一 ) ,女 ,硕士 ,副教授 ,研 究方 向为古代文学 、海外文化 、语文教育。
说起嵇 康 , 人们 不禁想起 的就是《 广 陵散》 《 幽 愤诗》 《 绝交书》 中那个 “ 刚肠疾恶” 、 “ 清远 峻切 ” 的 嵇康形象 , 作 为其 形象 的重要文本之一 的《 与山 巨
分类 , 笔者尝试就嵇康之文作一梳理 。
文 章伊 始 , 作 者交 代 了 写 信 的初 衷 , 即 引用 了

为眼 中钉 , 山涛推荐他 , 虽然是为己着想 , 但会给山
涛 引 祸 。 为 山涛 着 想 的缘 故 , 他提笔绝交 , 但 字 里
行 间 却 处 处 显 现 自己 的 真情 。本 文试 图从 文 中 引
“ 历用” , 就 是指形 式上 的铺排 , 把 几 个 有 共 同性 质、 特 征 的典 故按 照 一定 程 序排 列起 来 使用 。嵇 康 在 文本 的第 二 段 采用 了这 样 的 引用方 式 : “ 老子 、 庄 周, 吾之师也 , 亲居 贱 职 ; 柳下惠 、 东 方朔 , 达人也 , 安 乎 卑 位 。 吾 岂敢 短 之 哉 !又 仲 尼兼 爱 , 不 羞 执 鞭; 子文无欲卿相 , 而 三登 令 尹 。是 乃 君 子思 济 物 之 意也 。 ” 他按 照 自己 的情 感 程度 的深浅 , 完 成 这一 连 串 的典 故 引用 , 这 种用 法 比较 少 。原 因之 一 是 引
源 、典故排 列的顺序分析作 者的性情 思想、探 究文本 的文风 ,梳理 出作 者真正 的意 图:文字 中激 愤难平为真 绝 交 ,但思想性情上君子和而不 同为假 绝交。从而重新认识该文在 散文史上扬名垂范的价 值和意义。
[ 关键词 ] 绝交书;典 故;文风 ;思想 性情 [ 中图分类号 ] G 6 5 2 [ 文献标 识码 ] A

从《与山巨源绝交书》探魏晋时期的绝交文化

从《与山巨源绝交书》探魏晋时期的绝交文化

070《名家名作》·探索陶 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名士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绝交信,是嵇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

二人绝交的故事在《晋书·嵇康传》和《世说新语·栖逸》中都有记载。

我们一般将两人对比,然后赞颂嵇康清高、不慕名利,貌似把山涛想象成贪图富贵的世俗之辈。

然而,如果全面、深入地分析文章,并结合同时代的其他绝交例子,就会发现对两位人物单纯的一褒一贬,这种判断过于片面。

一、聆听绝交书的弦外之音从题目上看,目的十分明显,是为“绝交”;从行文看,文末也有“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1]的字样,似乎和题目相呼应。

然而,这正是嵇康的高明之处,用一封绝交书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绝交原因——含糊不清一般来说,绝交是一种主动行为,感觉对方不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对另一方有所不满。

对此,我们可以先看看嵇康的《与吕长悌绝交书》。

嵇康和吕安是好朋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长吕巽(字长悌)欺辱,吕安想把他告到官府,嵇康劝他为全家声誉考虑,家丑不可外扬,于是吕安便撤诉,但吕巽却一直耿耿于怀,不久之后居然倒打一耙告吕安不孝,使之身陷囹圄。

文章先是简要说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然后表达自己的后悔之情,不该因劝阻吕安而害了自己的好朋友,最后说:“怅然失图,复何言哉!若此,无心复与足下交矣。

古之君子,绝交不出丑言。

从此别矣!临书恨恨。

”短短二百余字,篇幅不到《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五分之一,但绝交之意溢于言表,如果不是囿于“君子”的身份“绝交不出丑言”,还不知会说出怎样难听的话,尤其是“恨恨”二字把悔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侧面表现对吕巽的不耻。

再看《与山巨源绝交书》,文中指责山涛的地方不多。

第一段引《庄子》中“庖人”与“尸祝”的例子讽刺山涛羞于独自为官,第五段引“鹓鶵”与“腐鼠”的典故比喻自己不屑为官。

对山涛唯一直接的评价是“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

其实这算不上缺点,嵇康也没有指责,只是意在说明彼此之间性格不同。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拒官理由之三:我有我所乐,别强我 • 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 寞,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 。 • 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 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 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馀年,此真所乏耳 。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涂,期于 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 重怨,不至于此也。 思考:嵇康反抗名教的意义何在?
• 《世说新语· 容 止》:有人语 王戎曰:“嵇 延祖卓卓如野 鹤之在鸡群。 ”答曰:“君 未见其父耳。 ”
《世说新语· 雅量》载:嵇中 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 琴弹之,奏《广陵散》。曲 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 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 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 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 亦寻悔焉。
• 每非汤、武而薄周、孔 ,在人间不止,此事会 显,世教所不容,此甚 不可一也。 • 刚肠疾恶,轻肆直言, 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 也。 向山巨源表明:我嵇康非 名教中人也。


不 苟
拒官理由之三:巨源当知我 •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 • 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 足下度内耳 • 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 养鸳雏以死鼠也。 • 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 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 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
文本解读
• 解题 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一说以 此谋生)。大将军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 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曾离家 躲避到河东。景元二年,同为竹林七贤的 山涛由大将军从事中郎迁任吏部侍郎,举 荐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作此书拒绝 。
嵇康拒官理由之一: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 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 • 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 不可夺也。 • 加少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 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 中略转乃起耳。

与山巨源绝交书分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分析
适合做官的,并将之分为“必不堪者”与“甚 不行者”两种。 “必不堪者”指自己忍受不了的事,“甚不行者” 指法度不能容忍自己的事,二者有些差异。并 且,二者还有更为本质性的差异——〔见下页〕
文章赏析
第5段
七件“必不堪”的事情如睡懒觉、不愿写公文、不 愿与俗人应酬往来都属于人的某种“癖好”,无 伤大雅。而两件“甚不行”的事情比较重要, “非汤武而薄周孔”是在思想上对当权者所鼓吹 的礼教的叛逆,“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 发”则是把思想的叛逆发之于外,而这两者在那 个时代是极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的。
腐,养鸳雏以死鼠也。 不能够由于自己宠爱华美的帽子,而牵强越地 的人也要去戴它;自己嗜好腐烂发臭的食物, 而把死了的老鼠来喂养鸳雏。 留意,这里暗含的意思是:你认为好的东西在 我看来可能不仅不需要,还是不屑一顾的东西。
字句难点点拨
14、足下假设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 时用耳。 倘使您纠缠住我不放,不过是想为朝廷物色 人,以补助时世的需要罢了。
嵇康: 肆言老庄,“把庄子哲学人间化,因而诗化了”
〔罗宗强语〕,以此与虚伪污浊的现实对抗。 后好友吕安被兄长诬为不孝,嵇康出面辩护,司
马昭打着“以孝治天下”的名目杀害嵇康。 刑场上,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愿拜嵇康为师,
未被承受。嵇康奏《广陵散》,叹“广陵散于 今绝矣”,引首就戮。时年仅三十九岁。
与山巨源绝交书
明代张溥云“中散绝交巨源,非恶山公,于当世 人事诚不耐也。”文中强调的自己的天性与世 俗礼教不合,着意的并非是山涛的理解与否, 而是在说明坚决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立场。 说“绝交”,只是借力打力,或是为了爱护山 涛不被自己牵连。
嵇康最终未逃过灾祸,而他托孤山涛,也说明白 他对山涛品德的信任,绝交的对象其实是司马 氏。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

名为绝交,实为明志——读《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曲《广陵散》终结之后,世间再无嵇康的肉身,但嵇康的精神气质却未曾消退。

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与其他时代迥乎不同,文人尚老庄、好玄理、喜清谈、爱饮酒,多放荡不羁,而嵇康正是其中最为放浪形骸的存在。

嵇康生活在风雨飘摇的“正始”时期,政治斗争极为激烈。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山涛即将迁官时,嵇康恐山涛要举荐他为选曹郎而写给山涛的书信,这封书信的写作意图曾多被解释为嵇康宣告与山涛断绝关系。

然而,倘若认真品读文本,则会发现文中并无绝交之意,而是在向山涛解释自己坚决不入官场的原因,并表明自己“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态度。

开篇嵇康说到山涛曾称说他不愿出仕的志趣,然而此次的做法让他感到山涛对自己并不熟悉,并没有真正理解自己。

接下来嵇康把山涛与自己的性格对比,“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山涛性情宽和、善于处世,而自己心胸狭窄,对许多事情都不能忍受,两人的性格对比鲜明。

据《晋书·山涛传》载,山涛自小就有器量,深谙为人处世之道,且有政治才能,身居高位依然谨慎节俭,是一个正直大度的人。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表明嵇康其实也是了解并且尊重山涛的,不然也不会与山涛契若金兰。

接下来嵇康表示山涛要举荐自己正如“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而做官恰如“手荐鸾刀,漫之膻腥”。

虽然此处嵇康用了《庄子》中越俎代庖的典故,把山涛举荐自己做官比作疱人做菜拉尸祝帮忙,然而此处嵇康并没有表现出对山涛的敌意,只是阐明自己不愿进入污浊的官场的志向。

接下来嵇康连举老子、庄周、柳下惠、东方朔、孔子、子文的例子说明为官“乃君子思济物”,他们“达能兼善而不逾,穷则自得而无闷”;又举许由隐居山林、子房辅佐汉室、接舆行歌劝归来说明虽然每个人的性情志向不同,但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是“循性而动,各附所安”,虽“殊途”却“同致”。

无论是“处朝廷”还是“入山林”,都是各自不同的志向,不可被剥夺。

嵇康明白人各有志的道理,这也表明嵇康并没有因山涛为司马氏集团效力而对他不满,要与之绝交,而是写长长的书信与之倾诉衷肠,表明自己志不在庙堂。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韩愈《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东晋文学家韩愈的一部杰出的作品,时被誉为“古代绝句的绝唱”。

据史料记载,《与山巨源绝交书》在汉朝代士舒淇王因病濒死之际,韩愈给他写了这首《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此来解释自己与陛下的绝缘。

《与山巨源绝交书》据说是由韩愈在高山上发掘到的一本对天地之道的记载,以此来讽刺汉代礼政之变,表达他对当时社会变革的客观评价。

历史上,韩愈主张文官要遵守一介书生的节操,以及抗击暴政,表达出他对自由意志和自主性的追求。

《与山巨源绝交书》共有十二节,每一节都表达出韩愈精辟的思考,表达出对韩愈精神的期望。

第一节“与山巨源绝交书”,将自己与受腐败的汉代礼政的绝缘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二节“礼政之变”,讽喻汉朝以不当得礼政,以及汉朝此时正处于一个空虚的社会代替更加激进的新社会之中;第三节“适令之差”,韩愈指出汉朝官吏的礼政思想差别太大,很难服从;第四节“乔禺之衰”,韩愈反映了乔禺因其被迫害,而不得不离开礼政,进而衰落;第五节“龙蟠之苦”,强调汉朝的封建礼政过于拘束,韩愈的言论也在质疑汉朝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第六节“自由同治”,以某种方式来赞美韩愈为自由和定法而斗争;最后一节“自取大觫”,表达了汉朝官员韩愈对自己被迫害的不甘心和不满:“余以节操行学,与山巨源绝交,不得其反”。

韩愈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表达出他对韩朝官员、封建制度的批判,也显示了他顽强的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暴政的态度。

正是因为这种正气,才使他在东晋受人尊敬、成为当时独具一格的文学家,令史学家们赞不绝口。

以上,便是关于韩愈《与山巨源绝交书》的赏析。

历史上,这部作品被世人评价为“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熠熠史迹”。

在当今世界,它依然可以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我们应当毫不妥协地追求自主,勇于抗击暴政,坚持理想,开创辉煌的未来!。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玄学分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玄学分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玄学分析作者:唐志远邹茜鸶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5期[摘要] 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远绍旁搜,从自然论、才性论和玄学人生观三个方面,对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进行分析和阐释,认为此信集中体现了嵇康的玄学思想和人生观,可与他的其他著作相互印证。

[关键词] 自然论;才性论;玄学人生观[中图分类号] I26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6)05—0102—05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lose reading of the text, along with abundant supporting material ranging from natural theory, talent and character theory to the metaphysical outlook of life, the article conducte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n Ji Kang's Yu Shanjuyuan Jue Jiao Shu, and insisted that this article epitomizes Ji Kang's thought of metaphysics and philosophy of life, which testifies to interact with his other writings.Key words:natural theory; talent and character theory; the metaphysical outlook of life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被萧统收入《昭明文选》,志高文伟,峻绝可畏,是文学史上的一篇名作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嵇康《绝交》,实志高而文伟。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译文赏析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译文赏析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译文|赏析《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文学家嵇康写给朋友山涛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散文。

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魏晋:嵇康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

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

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

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玄学分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玄学分析
通读全文可知#嵇康是以一种自然天性说对抗种 种 压 迫 和束缚#故其第二段开头就指出$&吾昔读书#得并 介 之 人#或 谓无之#今乃信 其 真 有 耳( 性 有 所 不 堪#真 不 可 强('% 所 谓 &并介'#当如戴明 扬 先 生 所 释#是 偏 于 介*专 于 介 的 意 思#相 当于狷介(嵇康谓现在才知道世上真有这种狷介之 人#有 些 事情天生不能忍受#没有办法勉强(这里的&性'#如 何 晏+论 语集解,注&性与 天 道'云$&性 者#人 之 所 受 以 生 也('即 是 天 性*性 分#出 于 人 生 之 自 然(& 与 之 相 同 者#如 尧*舜*许 由*
PA<VCF2H7*-,#CD1 [2H52
!E)..4G4)/W2R4+-.A+65#0*,-, 1,234+5267#EF-,G5F-!T%""B$#EF2,-"
!!34+-1/2-$D,6F4R-525)/9.)54+4-K2,G)/6F464b6#-.),GQ26F-R*,K-,65*==)+62,G M-64+2-.+-,G2,G /+)M ,-6*+-.6F4)+7#6-.4,6-,K9F-+-964+6F4)+76)6F4M46-=F7529-.)*6.))])/.2/4#6F4-+629.49),K*964K 9)M=+4F4,5234-,-.7525-,K2,64+=+46-62),),(2@-,Gc5I-G"0%S-*-0%V-#V/0'G"-#-,K2,52564K6F-66F25 -+629.44=26)M2^45(2@-,Gc56F)*GF6)/M46-=F75295-,K=F2.)5)=F7)/.2/4#QF29F64562/2456)2,64+-96Q26F F25)6F4+Q+262,G5; ! !5#67(18+$,-6*+-.6F4)+7%6-.4,6-,K9F-+-964+6F4)+7%6F4M46-=F7529-.)*6.))])/.2/4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尊敬的山巨源先生:您好!我是您的一名读者,我在读完您的《以与山巨源绝交书》后,深有感触,不禁有许多感慨和思考。

在这封信中,我想和您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要说的是,您的《以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作品。

在书中,您以犀利的笔触,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

通过对主人公与山巨源的绝交的描写,您不仅令人深思,更是引起了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现实的反思。

在书中,您通过主人公对山巨源的绝交,揭示了人性的自私和虚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甚至不择手段。

这种现象在社会中屡见不鲜,令人深感痛心。

通过您的作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人性的丑陋,也更加珍惜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真诚和友情。

另外,您的作品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在书中,主人公与山巨源的绝交,不仅是因为山巨源的自私和虚伪,更是因为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不公的愤怒。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社会的不公现象,贫富差距、权力腐败、法律不公等问题层出不穷。

通过您的作品,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些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也更加意识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变社会现实而努力。

通过您的作品,我不仅感受到了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更是对自己的人生和处世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我深刻地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友情是多么珍贵,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更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通过您的作品,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社会的改变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我要再次感谢您的作品,感谢您给我带来了如此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我相信,您的作品将会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对人性和社会现实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祝您身体健康,再创佳作!此致。

敬礼。

XXX。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非絕交之書論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非絕交之書論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非絕交之書論
徐公持
【期刊名称】《中华文史论丛》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嵇康<與山巨源绝交書>,自今存文本觀,不見明確絕交的任何言辭及語氣;自早期相關歷史资料考察,亦不見嵇康與山濤之間曾經绝交的任何記載;自嵇康與山濤二人全部關係分析,亦無"絕交"之任何事理;故而此書實非絕交之書;嵇康與山濤之間,實未嘗發生絕交之事態.嵇康撰寫此書意圖,只是表明不願出仕心志、拒絕山濤"舉康自代"之議.至於本文篇名作"绝交書",既與文本内容不符,亦不合歷史事實,蓋後人所擬.其所擬時間約在南朝劉宋之後.
【总页数】20页(P197-216)
【作者】徐公持
【作者单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尚書·虞書》“王道”原型義探——兼論唐文治先生《尚書大義》五著三微論及清華簡《保訓》 [J], 鄧國光
2.論《書》與《尚書》的起源——基於新近出土文獻的視角 [J], [美]艾蘭; 袁青(译)
3.敦煌本杜友晉《書儀》與《五杉集》之比較研究——以凶書儀中的“五服圖”爲討論中心 [J], 王三慶
4.看書何如讀書精:讀經與研究探論 [J], 楊晉龍
5.試釋“非駿勿駕,非爵勿轰■”兼論“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北大竹書《周訓》札記之三 [J], 閻步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玄学分析作者:唐志远邹茜鸶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5期[摘要] 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远绍旁搜,从自然论、才性论和玄学人生观三个方面,对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进行分析和阐释,认为此信集中体现了嵇康的玄学思想和人生观,可与他的其他著作相互印证。

[关键词] 自然论;才性论;玄学人生观[中图分类号] I26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6)05—0102—05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lose reading of the text, along with abundant supporting material ranging from natural theory, talent and character theory to the metaphysical outlook of life, the article conducte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n Ji Kang's Yu Shanjuyuan Jue Jiao Shu, and insisted that this article epitomizes Ji Kang's thought of metaphysics and philosophy of life, which testifies to interact with his other writings.Key words:natural theory; talent and character theory; the metaphysical outlook of life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被萧统收入《昭明文选》,志高文伟,峻绝可畏,是文学史上的一篇名作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嵇康《绝交》,实志高而文伟。

”李贽《焚书》:“此书实峻绝可畏,千载之下,犹可想见其人。

”,也引起后世学者的极大兴趣。

但论者大多从这封书信的写作意图、历史背景出发,考察嵇康与山涛的关系、嵇康被杀的原因以及魏晋之际的政局等综合各家观点,认为嵇康此文的写作意图,或为真正意义的绝交,或为表明自己的心志,或为撇清关系、保护山涛。

参看:缪宏《君子百行殊途而致——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探微》,载《文教资料》2008年第2期;包秀艳《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论析》,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曾飘飘《〈与山巨源绝交书〉新解》,载《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却对书信本身所包含的玄学意蕴缺少关注。

嵇康是一位大名士,也是一位玄学家,《与山巨源绝交书》集中体现了他的玄学思想和人生观,可与他的其他著作相互印证。

本文即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远绍旁搜,从自然论、才性论和玄学人生观三个方面,对这篇名作略作分析和阐释。

一自然论名教与自然之争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而且往往牵涉政治斗争,如唐长孺先生所言,当时士人往往“以愤世嫉俗的心情提出…自然‟来反抗当局所提倡的名教”、“而破坏名教实即是反对司马氏政权。

”唐长孺:《魏晋玄学之形成及其发展》,载氏著《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版。

众所周知,嵇康是追求自然、反对名教,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急先锋,他的这种思想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也有很好的表现。

这封书信的写作时间,今从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说,系在景元二年(公元261年),越二年而嵇康被杀。

通读全文可知,嵇康是以一种自然天性说对抗种种压迫和束缚,故其第二段开头就指出:“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戴明扬:《嵇康集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196页。

凡本文所引嵇康诗文皆出此书,各诗文之分段亦遵从此本,如无特殊情况,不复出注。

所谓“并介”,当如戴明扬先生所释,是偏于介、专于介的意思,相当于狷介。

嵇康谓现在才知道世上真有这种狷介之人,有些事情天生不能忍受,没有办法勉强。

这里的“性”,如何晏《论语集解》注“性与天道”云:“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

”即是天性、性分,出于人生之自然。

关于“性”之涵义及其演变,可参看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与之相同者,如尧、舜、许由、子房、接舆等人的作为是“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阮籍为人是“至性过人,与物无伤。

”人之相知则贵在“识其天性,因而济之。

”又一再谦称自己是“直性狭中”、“促中小心之性”,凡此都是自然天性的意思。

至于称自己从小“性复疏懒,筋驽肉缓”,不喜吊丧是“性不可化”、“诡故不情”,则带有习性之意,如孔子所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语见贾谊:《陈政事疏》,载《汉书·贾谊传》。

与“性”相似的表述还有“志”,如前述尧、舜、许由等人所行不同,是“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是“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

”《说文》谓:“志者,心之所之也。

”“志趣”虽或出于后天之陶养,而实与自然天性密不可分。

故在嵇康此文中,二者意思相近。

此外,文中除多处征引故实之外,又常采用譬喻的方式来表达自然天性之不可扭曲,如“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饗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足下见直木必不可为轮,曲者不可为桷,盖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

”所言志在丰草的禽鹿与各具天才的树木,都是指代“循性而动”、“能遂其志”的个人。

追溯嵇康这种自然天性说的由来,约有儒家、道家等多种渊源,如《礼记·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因而讲求“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庄子·秋水》云:“牛马四足,是谓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相对而言,前者追求自我实现,后者侧重自然天放。

玄学本来就是一种“援道入儒,融合儒道”的学说唐翼明:《略论魏晋玄学的宗旨及其相关问题》,载氏著《魏晋玄学与文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作为玄学家的嵇康有此思想,不足为异。

这种重视自然天放、追求尽性遂志的主张,屡见于嵇康的其他诗文之中,如《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一:“泽雉虽饥,不愿园林。

安能服御,劳形苦心。

身贵名贱,荣辱何在。

贵得肆志,纵心无悔。

”《与阮德如一首》:“泽雉穷野草,灵龟乐泥蟠。

荣名秽人身,高位多灾患。

未若捐外累,肆志养浩然。

”皆用《庄子》中泽雉、神龟等故事,表达自己纵心肆志的愿望。

《六言十首》中也对“万国穆亲无事,贤愚各自得志”、“形陋体逸心宽,得志一世无患”的情形表示赞叹,不仅追求一己之得志,更求大众之得志,符合儒家成己成物、自立立人的理想。

与自然相对的是名教。

对嵇康施以种种压迫和束缚的,表面上是举贤自代的山涛,实则是阴鸷狠毒的司马氏及其提倡的虚伪名教。

故其往往借助批评山涛,来向司马氏发难。

吕立汉:《借题发挥指桑骂槐——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写作手法》,载《台州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

其中显而易见者如:“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

”“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愿足下勿似之。

”皆化用《庄子》和《列子》中的典故,分别把山涛比作操刀而割的厨子,师心自用的宋人,偏爱臭腐的鸱鸟,孤陋寡闻的野老等,对其所从事的工作进行了辛辣尖锐、痛快淋漓的讽刺,司马氏主导下的名利场之为“膻腥”与“臭腐”,也就不言而喻了。

至于“每非汤武而薄周孔”,更是皮里阳秋,矛头直指司马氏,毋庸赘述。

《三国志》裴注、《文选》李善注皆引《魏氏春秋》曰:“大将军尝欲辟康……及山涛为选曹郎,举康自代。

康答书拒绝,因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

大将军闻而怒焉。

”鲁迅先生进一步分析说:“汤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辅成王的;孔子是祖述尧舜,而尧舜是禅让天下的。

嵇康都说不好,那么,教司马懿篡位的时候,怎么办才是好呢?没有办法。

在这一点上,嵇康于司马氏的办事上有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就非死不可了。

”参氏著《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载《而已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嵇康是否因此而死,姑置不论,但他因“非汤武而薄周孔”而得罪了司马氏,则是可以肯定的。

除此之外,文中还对山涛的为人处世进行暗讽,从而透露了名教与自然之争的消息。

如第一段在称自己“直性狭中,多所不堪”之前,先说山涛“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第二段说“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之后,即紧接着“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第七段谓“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之后,又下一转语云“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

”在我看来,这三处所说的“多可而少怪”、“无所不堪”、“无所不淹”等,都是对山涛为人的讽刺,“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一句,更是对其立身行事的写照。

所谓“空语”,即事实上没有,为表示反对之意。

何以见得?据《晋书》本传,山涛是河内怀人(今河南武陟),与温县司马氏同郡,又与司马懿之妻张氏为中表亲。

年轻时号称“介然不群,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阮籍等“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然而到了正始五年(244)他四十岁时,便开始与时消息、晋身仕途《晋书·山涛传》载:“初,涛布衣家贫,谓妻韩氏曰:…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

”可知俯拾青紫、坐至公卿本是此君“度内事耳”,殆所谓“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又不待年逾不惑方有此志也。

,两三年间历任主簿、功曹、上计掾,被举孝廉,又被司州辟为部河南从事,已是督察京师行政的要职。

虽在太傅司马懿“卧病”期间,山涛曾短暂“隐身不交世务”,至迟在司马师执政的嘉平三年(251)之后二三年,他又以亲戚身份见师,被举秀才,重登政坛。

此后稳步升迁不足道,只说景元四年底(263)钟会“作乱于蜀”,司马师亲往镇压,“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即命任职从事中郎的山涛以本官行军司马镇之,并告之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

”猜忌如司马氏而有此言,可知对涛深相倚重、如臂使指,而此年正是嵇康受刑,“广陵散于今绝矣”之际。

肥瘠荣悴之不同,有如此者。

关于山涛的引文俱见《晋书·山涛传》,其生平履历参考徐高阮《山涛论》,中华书局2013年版。

嵇康卒年为景元四年(263),从沈玉成说,参氏著《嵇康被杀的原因和时间》,载《辽宁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以上简单梳理了山涛的生平履历,从他的举孝廉、举秀才,平步青云来看,早年的“介然不群”、“隐身自晦”似已荡然无存,相反的,他对司马氏所提倡的名教必是口诵心惟、运用巧妙,故总能适应时代的风云变幻,随波逐流,致身通显,而无所愧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