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训练: 人民解放战争 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6课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第6课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战争时期,进行三大战役时机成熟的表现有①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我方的变化②战略反攻打乱了敌人的部署,为决战创造了条件③解放区的土改基本完成④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以下事件被称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的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军突进中原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国民政府被推翻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B.全国性反攻时机成熟C.发动人民支援革命战争D.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经济发展4.解放战争第二年把战略主攻方向定在中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全面内战从此处打响 B.国民党军队防守薄弱C.拥护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D.控制中原可威胁南京5.下列重大变化中,不是发生在1947年的是A.国共关系由军事上内战到政治上完全破裂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C.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减租减息到没收地主土地D.解放区军民由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到夺取大中城市为主要目标6.解放战争第二年,人民解放军将反攻的主要方向选择在大别山,目的是A.为淮海战役作准备 B.为渡江战役作准备C.对南京和武汉造成直接威胁 D.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7.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的口号。
“后方挖蒋根”是指A.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B.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地下斗争8.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一诗中说,“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商车运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出现这种情景的根本原因是A.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C.中国共产党政治宣传的作用 D.解放区实行了土改9.解放战争中,决战时机成熟的标志A.大别山根据地开辟 B.敌军集中兵力重点防守C.土地改革全面完成 D.蒋介石要求和谈10.陈毅在《吟反攻形势》中写道:“……关陕伐孤张天网,辽吉猎虎布火雷。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人民解放战争(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基础过关练题组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杨奎松在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双方一个力图以承诺民主为掩护,将国家重新统一在一党的控制之下;一个则必欲以事实上割据的办法来保存自己的军队和干部。
”该事件是()A.辛亥革命时的南北和谈B.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C.1945年后的重庆谈判D.解放战争中的北平和谈2.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回答外国记者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
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这一回答()A.结束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C.表明要实践中国革命的阶段目标D.加速了抗战的胜利进程3.1946年4月,晋察冀解放区在首府张家口市举行了国民参政会(一个政府政策的民间咨询机关)委员的选举,大约有80%的市民参加了这次选举,最终选出了90名参政会委员和30名候补委员,包括社会各阶层成员。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实行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B.受到苏联政治体制的影响C.努力探索新民主主义道路D.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题组二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4.《论语》杂志149期载:“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
”“路不拾遗”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5.谐剧是四川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下面谐剧片段讽刺的是()说命苦,真命苦,遇到中国讲“民主”。
他说你是“民”,我是“主”,我怎么说来你就得怎么做。
……是壮丁,去当兵,拿起枪杆给我拼。
做买卖,算商界,爱国捐款(注:主要是军费摊派)由我派!……如果你要嚷,(你)就是✕✕党。
A.晚清时期的君主专制B.民国初年的封建残余现象C.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D.国民政府的内战独裁政策6.1948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曾经告诫国会“美国必须大规模地,而且可能不断扩大规模为中国政府的军事努力承担费用,同时也为中国的经济承担费用”。
新教材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20人民解放战争
课时作业20 人民解放斗争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2024·枣庄市二模]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重庆和川东的广阔农夫到处传播着“毛主席来了”的喜讯,发出了“农村要实行民主”的怒吼;进步学问分子说,毛主席“一心一意地领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
这反映了当时( ) A.阶级冲突有所缓和 B.社会舆论左右政局C.民众渴望国家新生 D.中国革命成功在望2.[2024·青岛市一模]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心发出指示:“我党应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
”这旨在( )A.巩固抗日民主政权 B.推动联合政府建立C.争取民主革命成功 D.彻底歼灭封建势力3.[2024·山东淄博检测]“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
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
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
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材料反映了( )A.土地革命时期依据地面貌B.抗日斗争时期民主发展C.解放斗争时期边区建设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2024·沈阳市二模]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被定为华北、华东、西北解放区的本位货币,之前各解放区发行的货币按“固定比价、混合流通、逐步收回、负责究竟”的方针兑换,新解放地区原国民政府发行的金圆券按浮动比价限时兑换。
人民币的发行与兑换( )A.标记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金融领域的成功B.实现了国家财政和经济的统一C.供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资金支持D.保证解放斗争成功进军的须要5.[2024·丹东市高三二模]东北解放较早的旅大地区,1948年9月召开了“旅大首届运动会”,之后规定每两年召开一次,选择适合工人的项目,并嘉奖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形式结合运动表演。
到1949年召开了9次群众性体育大会,参与者多为工人。
据此分析,这些体育运动( )A.意在为生产建设服务B.将生产与生活完全结合C.干脆为革命斗争服务D.旨在提高工人政治地位6.[2024·德州市高三模拟]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变更了“工农联合专政”“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等提法。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人民解放战争》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人民解放战争》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1.(2023年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方针,各解放区继续实行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民主选举的各项原则和制度。
一些解放区开展了民主选举运动,颁行了选举法规。
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
这次选举产生了10名边区参议员,包括各社会阶层的代表。
在党派关系上,共产党员61人,国民党员19人,救国会员1人,无党无派人士89人。
解放战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
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1949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
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答案】(1)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需要,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矛盾为主转变为阶级矛盾为主;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解放战争胜利在即;解放区的日益扩大;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了新兴的人民政权;(2)用法律维护和保障解放区人民的民主权利,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解放区人民去支援解放战争,加快战争的胜利;对建国后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解析】(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解放战争时期。
据材料一“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
2012—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第17课-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一、选择题2019年题组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为工作重心转移的准备措施【解析】由材料“1948年10月底”、“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可知在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战略决战之际,通过人才培养做好工作重心转移,统治全国的准备,故选B项;土地改革关注的是农民,而材料强调的是干部群体,排除A项;1948 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重视科技推动工业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举措,排除C项;1948年的国共阶级矛盾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提高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目的,排除D项。
【答案】B2018年题组1.(2018·江苏高考·10)右侧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
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A.全面内战爆发时B.战略反攻开始前【考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解析】全面内战爆发是1946年,与材料中“1948年11月”不符,故A项错误;战略反攻是1947年,与材料中“1948年11月”不符,故B项错误;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材料中“1948年11月”相符,故C项正确;渡江战役是1949年,与材料中“1948年11月”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训练题——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解析版)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训练题一、选择题(共24题)1.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当晚就收到一封由多人签名的致敬信。
信中说:“您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污蔑完全粉碎了,这证明中国共产党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
据此可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A.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广泛支持B.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实力C.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诚意与决心D.顺应了民众追求和平民主的呼声2.1946年1月,各党派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其中规定:中央同地方分权,省为地方自治的最高单位,省长民选,各省可以制定省宪等。
这些规定( )A.仿效美国确立了联邦体制B.客观利于解放区民主政权存续C.推动了解放战争走向胜利D.使地方机构改革实现重大突破3.下面是根据《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统计的国共双方力量对比(1946年7月)。
由此可知( )A.C.国民党方面拥有政治上的主动权D.国统区人们对蒋介石抱有相当大幻想4.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的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
”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5.1949年4月,毛泽东接见华北局同志时指出:“我们的经济政策就是要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缺一面、缺一方,就是路线错误、原则错误”。
该政策立足于( )A.实现战争的全面胜利B.争取经济的恢复发展C.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D.赢得广泛的国际援助6.1943年太行区从事纺织的妇女人数约为65000名,1947年发展到约900000名,妻子纺纱,丈夫在家做饭并帮助妻子到合作社去领花、交钱的现象极为普遍。
1946年,有边区妇女代表指出:“他(丈夫)好几个月也不抽烟了……俺给卖了布,他就买了包烟,这会他伸着手向俺要钱。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14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含答案解析
考点14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表示愿意在“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三个条件下同全国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这一宣言表明()A.国共两党决定联手共御外侮B.中国共产党希望放下分歧以联合抗日C.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合作D.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具有大局观,可知在中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表示愿意联合任何武装部队共同抗日,说明中国共产党希望放下分歧共同抗日,故选B项;题干材料只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不能体现出国民党的态度,排除A项;1933年国共两党并未实现合作,排除C 项;1937年进入全国抗战时期,排除D项。
2.1937年的某报纸报道:“我们应该向上海全体居民……在这种比卷入世界大战的城市更为恶劣、恐怖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致敬……今天数百万的中国人团结一致,热情高涨地支持中国士兵……”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中国军民的民族救亡精神D.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全面抗战1942年,与题干时间“1937年”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国共合作抗战,不能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B项;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以及“今天数百万的中国人团结一致,热情高涨地支持中国士兵……”,可知这应该是淞沪会战,题干材料能够体现出中国军民抗日救亡的精神,故C项正确;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排除D项。
3.全国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工业在炮火中艰难地向西南地区大规模迁移,包括机械、化学、电器、钢铁、纺织工业等。
据统计,内迁工厂在1938年至1940年的生产总值达14586万元,平均每厂内迁后产值累计为473568元。
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是()A.使得国民政府不再消极抗战B.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支撑和物质保障C.迫使日本取消了“以华制华”策略D.保证近代工业体系的独立与完整,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企业的内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据此可知,其重大意义在于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撑和物质保障,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由积极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企业内迁并没有迫使日本放弃“以华制华”策略,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并没有建立独立完整的体系,排除D项。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三人民解放战争(附答案)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三:人民解放战争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抗战胜利后,在国内存在着一年多的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
之所以存在过渡,而未直接发生战争原因不包括()A.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三大口号B.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高涨C.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D.阶级矛盾尚未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
”此斗争焦点主要集中在()A.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之争B.内战与和平之争C.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D.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最主要目的是()A.尽力争取国内和平B.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C.揭穿蒋的假和平阴谋D.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希望达到的目的是()A.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B.建立一个联合政府C.将内战的责任加于共产党D.武力进攻解放区下列关于国共重庆谈判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B.“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C.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D.重庆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重庆谈判中蒋介石始终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其根本目的是() A.不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B.为发动内战做准备C.降低中共的威信和地位D.为了实现独裁统治重庆谈判签订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对国民党最具制约性的一项是() A.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B.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D.决定迅速实行宪政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没有就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达成协议的根源是() A.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对立B.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C.二战后冷战局面的消极影响D.民族矛盾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三人民解放战争(附答案)
人民解放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抗战胜利后,在国内存在着一年多的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
之所以存在过渡,而未直接发生战争原因不包括(D)A.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三大口号B.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高涨C.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D.阶级矛盾尚未成为社会主要矛盾2、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
”此斗争焦点主要集中在(C)A.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之争B.内战与和平之争C.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D.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3、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最主要目的是(A)A.尽力争取国内和平B.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C.揭穿蒋的假和平阴谋D.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4、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希望达到的目的是(A)A.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B.建立一个联合政府C.将内战的责任加于共产党D.武力进攻解放区5、下列关于国共重庆谈判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A.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B.“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C.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D.重庆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6、重庆谈判中蒋介石始终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其根本目的是(D)A.不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B.为发动内战做准备C.降低中共的威信和地位D.为了实现独裁统治7、重庆谈判签订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对国民党最具制约性的一项是(C)A.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B.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D.决定迅速实行宪政8、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没有就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达成协议的根源是(A)A.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对立B.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C.二战后冷战局面的消极影响D.民族矛盾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9、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其主要依据是(B)A.人民解放军有强大的战斗力B.国民党独裁统治,不得人心C.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D.解放区将成为巩固的后方10、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主要原因是(A)A.正确的战略战术B.土地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C.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配合D.国民党军队的士气低落11、“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25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
人民解放战争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樟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
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已经完结。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
毛泽东有关工作重点转移论断的依据是A.国民党军队主力的基本消灭B.中共结合实践首次提出的重要论断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D.提升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如图为1946年邵宇创作的连环画《土地》的封面。
《土地》讲述了地主霸占农民土地,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得解放的过程。
这本连环画A.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绘画风格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需要C.有助于激发群众反封建热情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3.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突出肯定了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现代工业中目前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了应当认真贯彻执行统战政策的要求,主张团结尽可能多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使大多数民主人士在各自岗位上做到有职有权。
这一主张有利于A.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B.城市接管后经济秩序的稳定C.缓解社会主义改造阻力D.修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4.1945 年9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东北局,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
我党还从各解放区和延安调往东北2万名党政于部和11万部队。
同时,国民党军队也相继攻占山海关、营口、本溪,接收了长春、沈阳、哈尔滨3个大城市。
这反映出A.国共两党联合接受东北日军投降B.东北成为解放战争主战场C.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东北D.和平建国面临严峻的形势5.1949年7月,周恩来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指出:工人阶级要团结民族资本家,劳资双方订立集体合同,以便双方安心生产。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第22讲 人民解放战争(含答案)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第22讲人民解放战斗1.(2023山西大同三模)1946年6月,美国国会打算延长对中国的租借法案期限。
依据租借法案,美国移让给国民党政府的物资总值达七亿八千一百万美元。
7月,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将总数不超过271艘舰艇及船坞器材等“赠送”给国民政府。
这些举措反映了()A.美国方案推动亚洲版“马歇尔方案”B.反法西斯战斗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C.美国成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国家D.美国扶蒋反共干涉中国内政的意图2.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抗战中已成为民族存亡的重要象征,但华东、华北及东北等沦陷区的人们对于重新归来的国民党的热忱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就快速冷却了,这些地区人民的幻灭感显得尤为猛烈。
这反映出()A.国民政府已丢失了人民的支持B.国民党对沦陷区的举措失当C.民众和平与民主幻想彻底幻灭D.社会民生深陷通货膨胀的泥潭3.(2023湖南名校联考)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说道:“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宽敞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使革命在全国成功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不行缺少的一部分。
”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大力扶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C.新民主主义政策实施有其必要性D.国民经济进展进入新阶段4.(2023天津河西三模)1946年7月,中共中心的《以防卫战斗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等指示中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念”,临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终成功;在作战中应接受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法。
依据以上指示,人民解放军实行的军事行动是()A.粉碎全面进攻B.进行战略进攻C.发起主力决战D.发动渡江战役5.(2023北京西城二模)1947年3月,中共中心作出打算:一方面成立中心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同敌“兜圈子、扭辫子”并指挥全国的解放战斗;同时成立中心工作委员会,撤出陕北后“经五台往太行”疏散,负责“中心托付之工作”。
XX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与练试题含解析
XX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与练试题含解析第17课解放战争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内战的爆发12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3、54综合6一、选择题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此事应是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c.1946年政协会议D.北平和谈解析:B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之后,国共两党就怎样和平建国,进行的一次谈判,在会议上,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提出国民党应结束一党独裁的局面,毛泽东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其内容与材料信息相符,B项正确。
右图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
它反映出A.双方皆缺乏和谈诚意B.共产党做好应对策略c.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D.谈判没取得实质进展解析:B 共产党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参加重庆谈判,表现了和谈的诚意,蒋介石政府却是“假和平,真内战”,缺乏诚意,A项错误;图画中代表共产党的人物手拿打狗棒,体现了共产党做好了应对的策略,B项正确;1946年国民政府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爆发,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c项错误;漫画没有谈判结果的信息,D项错误。
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
”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
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A.战略反攻B.主力决战c.解放南京D.会师会宁解析:A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947年5月9日”“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可以得知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项正确;战略决战是在1948~1949年的三大战役,与题意无关,故B 项错误;解放南京是在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会师会宁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在1936年,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唯听天命而已。
高中历史 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
高中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1945年底,中国政局的特点是( ) A.国共双方都积极争取和平建国B.国共双方都不要和平C.共产党积极争取和平民主,国民党加紧备战D.处于全面内战状态答案:C2.1945年10月12日,西安《秦风日报》发表社论说:“分裂内战的阴霾可望由此扫清,和平建国的时代可望于兹开始……”。
它出现的背景是( ) A.《双十协定》的签署B.《国内和平协定》的签署C.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从题干时间来判断,A项正确。
答案:A3.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
”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 A.开始战略反攻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进行平津战役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直出大别山”,再结合该电令的时间,即可判断发布在刘邓大军南下后不久。
答案:A4.1948年底,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
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B5.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③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④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注意全面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答案:C6.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①《南京条约》的签订②太平天国定都天京③中华民国定都南京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③④答案:CB组(能力题)7.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专练1.十四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 )A.政治统一B.和平民主C.党派团结D.民族和睦,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所以当时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是和平、民主,反对内战,故选B项。
2.毛泽东指出《双十协定》的“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
”与此协议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国民党一大B.中共一大C.八七会议D.重庆谈判年10月10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在重庆经过43天的谈判,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故D项正确。
3.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实行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A.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B.大别山地区C.豫皖苏地区D.中原地区年,国民党放弃全面进攻,实行重点进攻,主要是针对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故A项正确。
4.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
”这次进军是指( )A.向井冈山进军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C.百团大战D.千里跃进大别山,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D项。
5.下面是解放战争时期漫画家张仃创作的一幅漫画,它反映的是( )关起门来打死狗(1948)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后面的大门是锁起来的,门上有“锦州大捷”的字样,可知战役发生在东北,故答案为A项;淮海战役发生地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排除B项;平津战役发生在北平和天津,排除C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D项错误。
6.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敌人的数量按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辽沈、淮海、平津战役B.淮海、平津、辽沈战役C.平津、淮海、辽沈战役D.辽沈、平津、淮海战役47万余人、淮海战役歼敌55万人、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52万余人,故B项正确。
同步精品课堂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解放斗争一、选择题1.下图是1949年4月毛泽东写的一首七律诗,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中描述的重大历史事务是A.抗战成功,日本在南京接受倒戈B.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C.挺进中原,中共揭开反攻的序幕D.战略决战,基本歼灭国民党主力【答案】B【解析】【详解】2.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定都北京,党中心所在地随着革命形势发展而辗转南北。
如图所示,党中心所在地先后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①②③【解析】【详解】依据图示和所学学问可知,①是江西瑞金,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心政府诞生地;②是上海,1921年中共诞生地;③是西柏坡;1948年中共中心移驻西柏坡④是延安,抗战和解放斗争时期中共中心驻地;因此正确依次是②①④③,所以答案选C。
3.1949年7月9日,《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纪念抗战十二周年,南京实行阅兵典礼》介绍“阅兵仪式于下午五时半起先”。
下列关于这一阅兵场景的的设计错误的是A.呈现占据总统府的情景B.打出“六周,30万”的标语C.奏响国歌《义勇军进行曲》D.高呼“将革命进行究竟”口号【答案】C【解析】【详解】【点睛】解题的关键时间“1949年7月9日”。
4.在电影《建国大业》中,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
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调侃由立平扮演的林彪,“林彪啊,你吃了蒋介石一百多万的军队,怎么还这么瘦啊!”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是赞扬林彪参与了三大战役中的全部战役,并歼灭敌人一百多万B.是赞扬林彪自参与革命以来一共歼灭敌人一百多万C.是赞扬林彪在辽沈、平津战役中指挥有方,歼敌许多D.是警告林彪不要叛国投敌【解析】【详解】5.解放斗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救济政策”,1949年起先逐步减弱对国民党的救济。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7课 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训练:第17课解放战争 含解析 精品
课后训练第17课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对此,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对报社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他们要制造的“空气”是()。
①国民政府热爱和平②共产党没有和平的诚意③调和国共矛盾只有依靠美国④国民党早已把共产党当作敌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近年来,张学良的一封写于1946年、尘封了五十多年的密信公之于世:“别来十年,时为想念,兄(周恩来)当有同感。
现日寇已经逐出,实(为)最快心事。
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愿天相(助),早成佳果,此良所视想(者)也。
”“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指周恩来促成()。
A.国共合作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国共和谈D.国共合并3.1946年10月10日,著名爱国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导致“和平……死了”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和谈B.国民党不断扩大内战规模C.美国等国际势力的插手D.中间派无法左右国民政府4.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毛泽东在转战陕北的途中A.毛泽东转战陕北是在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之后B.在转战途中毛泽东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C.毛泽东通过在陕北的转战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D.毛泽东转战陕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策略的灵活性5.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
”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A.开始战略反攻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进行平津战役6.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老人使用过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乡村的地名。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一、单选题1.(2022·广东·高考真题)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
“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
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C.“救亡图存”D.“解放全中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46年6月”结合所学可知,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挑起全面内战。
此时,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地超过我党,因此,面对蒋挑起内战中共提出“武装自卫”的号召,A项正确;“向敌后发展”是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向新四军的致电号召,排除B项;“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人民面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而发出的口号,排除C项;“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的一个著名口号,排除D项。
故选A项。
2.(2021·海南·高考真题)如表中的报道最能佐证《晋察冀画报》关于抗战的摄影报道统计表(部分)A.侵华日军的罪行B.正面战场的战况C.敌后战场的作用D.抗日战争的胜利【答案】C【解析】画报主要报道的是晋察冀部队在敌后战场的活动,因此可以作为研究敌后战场作用的佐证,C项正确;日军罪行、正面战场以及抗战胜利在报道中并未凸显或者没有涉及,排除A、B、D项。
故选C项。
3.(2021·广东·高考真题)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
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
”这反映了当时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答案】C【解析】根据“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解放战争
[直击高考]
本单元包含的章节为《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四章,被列入高考的考点有: (1)争取和平民
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①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②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③全面内战的爆发(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①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胜利②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③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等
从1945抗战胜利后到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这一段历史,主要内容是人民解放战争。
这一时期又称作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9458月至
19466月为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66月至19476月为战略防御阶段;19476月至194910月为
战略反攻和决战胜利阶段。
贯穿这三个阶段的两条基本线索为:国民党假和平及发动内战失败的过程,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过程。
解放战争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历史,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把握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北平谈判等重大事件,掌握国共两党政治斗争情况及结果。
从背景、目的、内容等方面比较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
二是归纳、整理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不同阶段为什么实行不同的战略方针。
并从国共两党自身方面的情况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是了解、掌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发生的两次转移与标志。
第一次是由城市转向农村,标志是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部队进军井冈山。
第二次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标志是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特别注意结合历史背景掌握转变的原因和结果。
[本卷概要]
本套试题涉及的考点包含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一系列重要知识点。
本套试题立足于课本章节基础知识,努力通过系统化习题的训练,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驾驭本单元知识的能力。
本套试题的特点:(1)突出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努力通过习题训练勾勒出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战略决战、七届二中全会等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把握这些知识点间的联系。
特别在选择题上我们采用了“拖拉机”式的命题形式,便于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章节知识的整体性结构;(2)突出能力立意,培养和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选题和设问的角度大多是从训练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出发的,如选择题部分设计了一些材料型选择题、表格材料题、图读题等、注意多形式、多途径对学生装进行考查。
第3、4、5、9、15、27题皆届此类;(3)突出对知识点的深层次挖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解答选择题第1、4、11、14、23、25、27、29、题等,需要通过对多个知识点的分析、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培养了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突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功能。
通过本章练习,使学生明白蒋家王朝的覆灭,中国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试题全解]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实行假和平真内战的政策,中国共产党为了揭露美蒋的阴谋,参加了重庆谈判,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据此,回答1—7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主要的政治任务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