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唐新语中有标志被动句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唐新语》中有标志被动句的研究

(安徽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

安徽·合肥

230039)

【摘要】通过对《大唐新语》中的有标志被动句进行穷尽性的探讨分析,并从汉语发展史的角度,比较研

究《大唐新语》有标志被动句的结构和语义特点,从而窥见唐初汉语有标志被动句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大唐新语》有标志被动句结构分析

语义分析

【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3-0038-02

引言

《大唐新语》是唐代的一部笔记小说,作者刘肃。全书共十三卷,主要是记录自唐初至大历年间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从这本书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多涉及今本《大唐新语》的版本真伪、读后记等方面的问题,而被动句研究方面还很少有人涉及。因此,本文将《大唐新语》中的有标志被动句列为专题进行研究,以期填补这方面的阙如。

一、结构分析

有标志的被动句,又叫形式被动句,是指在谓语动词的前后用一些特殊的结构形式来标志和助成被动。《大唐新语》中的被动句共有334例,从类型上看,大致可分为四类:“见”字式、“为”字式、“被”字式和“于”字式。现分述如下:

(一)“见”字式

在《大唐新语》中,“见”字式共有17例,占总被动句用例的5.09%,占所有有标志被动句用例的14.29%。其中,“见”字式被动句就其格式而言可分为两种:

1、“见+动”式,共15例,占总被动句用例的4.49%,占有标

志被动句用例的12.61%。现举例如下:

①太宗叹息久之,曰:“为狱固当若是”。囚遂见原。(《卷

四·持法第七》)

②吾忤大臣而见保,恐势不可全,徒仰累耳。(《卷六·举贤

第十三》)

据唐钰明统计,“见+动”式在先秦、西汉、东汉、六朝的被动句用例中分别占11%、20%、19%、20%。但在《大唐新语》中,“见+动”式仅占全文被动句总数的4.49%。可见,在唐代,“见+动”式已逐渐走向衰落。

2、“见+动+于+宾”式,共2例,占总被动句用例的0.60%,

占有标志被动句用例的1.68%。现举例如下:

①盖惧见害于时,而匿其名氏耳。(《卷九·著述第十九》)

②年少出家,以聪敏学行,见重于代。(《卷十三·谐谑第二

十八》)

在此式中,介词“于”兼有表被动和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者的作用,弥补了“见”没有引进施事者的局限,并协助已虚化为助动词的“见”共同表示被动义。

(二)“为”字式

在《大唐新语》中,“为”字式出现频率最高,共85例,占总被动句用例的25.45%,占所有有标志被动句用例的71.43%。《大唐新语》中“为”字式被动句按其格式可分为三种:

1、“为……所”式,共78例,占总被动句用例的23.35%,占

有标志被动句用例的65.55%。现举例如下:

①后为人所谗,赦令碚之。(《卷一·匡赞第一》)

②诗成未周,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卷八·文章第

十八》)

“为……所”式萌芽于战国后期,究其产生原因,一些学者则认为“为……所”式被动句是受到“为……所”式判断句的类化作用而产生的。而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中却认为:“‘为……所’式是由先秦的被动式‘为’字句发展出来的。”②

2、“为所”式,共2例,占总被动句用例的0.60%,占有标志

被动句用例的1.68%。现举例如下:

①魏元忠以摧辱二张,反为所构,云结少年欲奉太子。

(《卷二·刚正第四》)

②长吏以为推布裹柑子事,惧曰:“果为所推!”(《卷十三·

谐谑第二十八》)

“为所”式是“为……所”式发展到西汉后出现的新形式。这种变式较早见于《史记》,但之后用例一直不多(据唐钰明统计,用此式较多的《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书中也仅分别出现

9例、17例和25例。[唐钰明.汉魏六朝被动式略论[J ].中国语文,1987,(3):281.]),唐后此式便接近消亡,绝迹于清代。

*[收稿日期]2012-02-09

[作者简介]罗庄(1989—),女,安徽省肥东县人,汉族。安徽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学。

第15卷·第3期

2012年6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Vol .15,No.3Jun .2012

罗庄:对《大唐新语》中有标志被动句的研究

3、“为+(宾)+动”式,共七例,占总被动句用例的0.02%,占有标志被动句用例的0.06%。现举例如下:

①王君操父,大业中为乡人李君则殴死。(《卷五·孝行第十一》)

②为时贤器重如此。(《卷十二·劝励第二十六》)

这几例代表的两种格式表被动的语法功能不如“为……所”式完备,所以当“为……所”式被动句在战国末年产生之后,便被逐步取代了。据唐钰明统计(1987),“为+(宾)+动”式在先秦、西汉、东汉、六朝所占被动句总数的用例分别为24%、21%、7%、3%④,《大唐新语》中的用例也与此趋势相符。

(三)“被”字式

在《大唐新语》中,“被”字式共15例,占总被动句用例的4.49%,占所有有标志被动句用例的12.61%。《大唐新语》中的“被”字句式可粗分为4类:

1、“被+动词”式,共9例。现举例如下:

①炎既诛,范、贤亦被废黜。(《卷三·清廉第六》)

②虞基被戮,虞南匍匐以请代。(《卷九·谀悋第二十一》)

以上诸例都是由助动词“被”加动词构成,“被”与动词之间没有施事者,全为“被+动”式,“被”后大多为一个动词,有时有两个动词。

2、“被+动词+宾语”式,共2例:

①被告身死破家者,皆枉酷自诬而死,告事者特以为功。(《卷三·公直第五》)

②狄仁杰为儿童时,门人被害者,县吏就诘之。(《卷六·举贤第十三》)

被动动词带上宾语,在上古文献中非常罕见,应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的新形式,但用例很少。

3、“被+动词+补语”式,共2例:

①亡父被杀二十余年,闻诸典礼,复仇不同天,早愿从之,久而未遂。(《卷五·孝行第十一》)

②徐文远,齐尚书令孝嗣之孙,江陵被虏至长安。(《卷十二·劝励第二十六》)

一般认为,以动补结构为句法核心的“被”字式被动句起源于战国末期,而成为常用句式则是晚唐五代以后的事。如据袁宾(1989)统计,《文选》、《世说新语》、《百喻经》三书中的“被”字句均不带补语,到了唐五代时的《祖堂集》和《敦煌变文集》中,带补语的用例分别占各文中“被”字句被动句总数的17%和22%。⑤从我们统计的数据看,这种现象在《大唐新语》中已初露端倪。

4、“被+施事者+动词”式,共2例:

①近者朝臣多被周兴、来俊臣推勘,递相牵引,咸自承伏。(《卷三·公直第五》)

②军次白雀城,被鞘中腰,疮重疾甚。(《卷七·容恕第十五》)

在这两例中,“被”发展为介词,可以引进施事者放在被动词之前表示被动。对于这种发展趋势,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谈到:“到了中古时期,被动式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被’字句用得更普遍了,更重要的是:‘被’字句也能插入关系语(施事语),它在一般口语里逐渐代替了‘为……所’式。”⑥这一个发展阶段很重要,因为它为现代汉语被动式奠定了基础;现代汉语的被动式绝大多数是带关系宾语的。

(四)“于”字式

在《大唐新语》中,“于”字式出现的频率最低,只有2例,占总被动句用例的0.60%,占所有有标志被动句用例的1.68%。其中的“于”字式皆为“动+于+宾”式,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者。现举例如下:

①曾氏之孝也,慈亲惑于疑听。(《卷五·忠烈第九》)

②困于谗疾,莫顾铁钺,轻盗甲兵,有此诛夷,无不愤惋。(《卷五·忠烈第九》)

我们把“于”字式看成是被动句,是因为处所状语“于”字结构中“于”字后表处所的体词不是谓语动词动作的发出者。再一点就是,虽然“于”字本身不含有被动含义,但像上述两句中“惑”、“困”这两个动词却均带有明显的被动意味。

二、语义分析

通过对《大唐新语》中有标志被动句的谓语动词进行语义色彩方面的分析,我们简列下表:

语义色彩消极色彩中性色彩积极色彩

动词举例

谗、废、构、流、挤排、按、害、绳、逼、畏、推勘、告、劾、废、黜、流放、责、制、获、擒、杀、败、惑、困、殴死、原、闻、容、养、得、鞠养、中、怪、知、征、视、得

重、信、称、保、敬、擢、擢用、用、叹、赏、器重、钟爱

通过该表,我们可以从语义色彩上将《大唐新语》中有标志被动句的谓语动词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消极动词,共58个,其中构、害、告、逼、惑、辱、放等词出现多次;第二种是中性词,共12个;还有一种是积极动词,共12个,其中重、称、保等词出现多次。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大唐新语》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绝大多数都是表示一些对于主语代表的事物来说是不好的,不愉快的事。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大唐新语》中有标志被动句的结构及语法特点总结如下: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在《大唐新语》中有四种,共119例。其中“见”字式共有17例;“为”字式共85例;“被”字式共15例;“于”字式只有2例。很显然,其中“为”字式使用频率最高,“于”字式的用例最少。

2、这五种被动句的基本句式结构为“S+标志词+V”。具体而言,“见”字式,都为“见+动”格式;“为”字式,包括“为……所”、“为所”、“为+(宾)+动”三种格式;“被”字式,包括“被+动词”、“被+动词+宾语”、“被+动词+补语”、“被+施事者+动词”四种格式;“于”字式,都为“于+名词”格式。

3、《大唐新语》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其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含义绝大多数都带有消极色彩,表示一些对于主语所代表的事物来说是不好的,不幸的事物。(下转第4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