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4中式烹饪技法-原料的熟处理

合集下载

中式烹调师6原料的初步熟处理

中式烹调师6原料的初步熟处理
总结 学生归纳四种初步熟处理方式的特点。
作业 1.走红的原料为什么要进行其他熟处理 2.怎样才能保持走红原料的形态
七、板书设计
概念 走红的分类 走红的作用 走红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走红
八、课后教学反馈(略)
附录:表格
项目
卤汁走红
适用原料
操作程序
操作要领
15 教 师 加 以 补 充完全
5 7
过油走红
课题:(教材版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12 月第一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汽蒸的概念及其在烹调中的作用。 熟练掌握汽蒸的注意事项。 2.技能目标 灵活掌握不同的汽蒸方法 3.情感目标 树立安全操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汽蒸的注意事项 2.区分不同的汽蒸方法
三、教学难点
根据原料的不同性质正确选用适用的汽蒸方法。
整理过的烹饪原料制成半成品的过程,又称为油
锅。
过油的作用:
1.可改变烹饪原料的质地。
2.可改变烹饪原料的色泽。
3.可以加快烹饪原料成熟的速度。
4.改变或确定原料的形态。
本阶段可播放图片加深印象。
过油的方法
15
滑油和走油
学习阅读教
本阶段要求学生接合实践操作来填写图表。 材 并 填 写 表
图表附注

过油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点
1.过油的注意事项 2.区分不同的过油方法
三、教学难点:
根据烹调的不同目标有针对性的选择过油方法。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演示法、图表法
五、教学辅助手段
录像、图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授课内容与步骤 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学 生 活 动 内 用 时 预期效果

原料的初步熟处理、过油、走红、调味......食物的熟制技术

原料的初步熟处理、过油、走红、调味......食物的熟制技术

原料的初步熟处理、过油、走红、调味......食物的熟制技术初步熟处理初步熟处理,就是按照某些菜肴的需要,将已经过加工的原料,用氽水、过油、走红、或汽蒸的方法再行加热处理,使之保色、保鲜、保脆嫩,排血污、除异味,或达到半熟、刚熟,为正式烹调作准备。

一、氽水氽水又称焯水、水。

就是把生原料放进水中加热,煮到符合烹调要求的半熟或刚熟程度的半成品。

氽水,能够去除一些畜禽类肉和内脏的腥膻味,去除一些蔬菜类原料的苦涩味、辣味,有的干果类如板栗、核桃、莲子氽水后才容易去皮。

氽水后原料能缩短正式烹调时间,使成菜保持原料的色鲜脆嫩。

氽水分为冷水锅和热水锅两种。

1、冷水锅就是冷水和原料同时下锅加热到煮沸。

常用于冷水锅氽水的肉类原料,主要是牛肉、羊肉及家畜内脏,这些原料如果下热水锅,表面会骤然受热紧缩,里外生熟不一,腥膻和污血去不透。

根茎类蔬菜一般也用冷水锅,因为笋类、土豆、慈菇、苕类、竽头等质地坚实或体积较大,下热水锅氽,可能会外烂内生。

冷水锅氽水时,用不要淹过原料,边加热边翻动,除牛羊肉外,应在水沸后及时出料,时间不要过长。

2、热水锅就是将原料投入烧沸的水中。

常用于热水锅氽水的肉类原料,主要是血污和异味较少的鸡、鸭、猪肉,以及蹄筋等肉制品。

大部分绿叶蔬菜如白菜、青菜、绿豆芽、菠菜等及用萝卜,莴笋等根茎类加工的丁丝、块、条也是下热水锅氽水,温度高速度快可以保持菜的营养素、脆嫩和色泽,如果下冷水锅煮的时间长,势必破坏其营养、色素和脆嫩。

用热水锅氽水时,绿叶蔬菜、鸡鸭肝、海鲜等都要沸水快速出水,并用冷水漂清;容易脱色的菠菜、苋菜之类和色浅容易染色的土豆、笋等要单独氽水,以免互相染色;芹菜等有异味的原料也要单独氽,避免与其它原料串味。

二、过油过油又称走油,就是将加工成型的原料,在不同油温的油锅内浸炸成半成品。

过油能使原料具有酥脆或外焦内嫩的口感,这是其它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能使油分子渗透进土豆、茄子等含脂肪较少的原料,显著增加原料的芳香气味和风味。

烹饪原料的初步熟处理

烹饪原料的初步熟处理

烹饪原料的初步熟处理烹饪原料的初步熟处理,也称前期热处理、加热预处理等,是指把经过加工整理的烹饪原料放入水锅、油锅、蒸锅或熏烤炙炉中,利用不同的传热介质进行初步加热,使其成为半成品,以备正式烹调之用的加工过程。

下面店铺为大家准备了烹饪原料的初步熟处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烹饪原料的初步熟处理:水加热处理工艺下面举四例“焯水”制作的菜肴。

一、玻璃鱼片主料:新鲜草鱼,俗称草鲤子(黑鱼等均可)。

辅料:木耳10 g、黄瓜10 g。

调料:精盐15 g、味精15 g、鸡粉10 g、料酒15 g、醋10 g。

辅料:木耳10 g、黄瓜10 g。

操作方法:1. 先将草鱼初步加工干净,剁去鱼头,从鱼脊背片成大片,去掉鱼骨,再把大片鱼片抹刀改成1.5 cm厚的薄片,加料酒、精盐、味精,码上底味,两面沾上干淀粉,用走捶拍打成如纸薄形片,用开水汆熟。

2. 勺内另放少许底油,加辅料煸炒,放入焯好的鱼片,烹少许醋,添适量汤,勾芡出勺。

特点:软嫩、爽口、风味独特。

二、玻璃虾片主料:大虾500 g(中虾仁也可)。

辅料:冬菇10 g、黄瓜10 g。

调料:精盐15 g、味精15 g、鸡粉10 g、料酒15 g、醋10 g、川椒段10 g、麻椒粒0.5 g、上汤25 g。

操作方法:1. 将大虾去皮,从脊背挑去虾线,从中间片开相连,加适量料酒、精盐、鸡粉、码上底味,两面沾上干淀粉,用走捶或啤酒瓶拍打成如纸薄形片,用开水汆熟。

2. 勺内另放少许底油,放麻椒、川椒段、略炸,再放辅料煸炒,放入焯好的虾片,烹少许醋,添适量上汤,勾芡出勺。

特点:软嫩、爽口、麻辣风味。

三、双色鱼圆(或称四喜鱼圆)主料:净鱼肉200 g、蛋清50 g。

辅料:胡萝卜球10 g、黄瓜球10 g。

调料:精盐15 g、味精15 g、鸡粉10 g、料酒15 g、醋10 g、上汤25 g、水淀粉15 g。

操作方法:1. 将鱼肉剁成鱼泥,分成两份,一份放入绿色疏菜汁(菠菜汁) 即可,然后分别放入调味品、料酒、鸡蛋清、少量淀粉搅拌上劲。

原料的熟处理

原料的熟处理

原料的熟处理焯水又称“水锅”,是熟处理中最普遍的方法。

把待加工的原料放进水锅,加热到半生不熟的状态后取出、切好,再进行烹调。

需要焯水的原料非常多。

大部分的蔬菜和一部分带有污物或腥味的肉类都要进行焯水。

焯水可起到如下作用:(1)使蔬菜颜色鲜明、柔软,并除去涩味及苦昧:例如,芹菜、菠菜等绿叶蔬菜焯水后会变得颜色鲜明,入口柔软;竹笋焯水后,涩味会消失;萝卜焯水后则会使辣味消失。

(2)排出肉类的污血,除去异味:例如:鸡、鸭、猪肉等焯水后会将血排出;牛、羊及内脏焯水后可消除其腥味。

(3)缩短正式烹调时的加热时间:焯水后的原料,处于半生不熟的状态,所以可以缩短正式烹调时的加热时间。

(4)调整不同性质的原料,使之在正式烹调时可以同时煮熟:因为各种原料的性质不同,有些原料只要稍微加热就熟了,有些原料需要非常久的时间才能煮熟。

猪肉与极易煮熟的茭白一起烹调时,当猪肉煮熟,茭白则已过熟而失去味道。

遇到这种情形,就必须将不易熟的原料先行焯水,才能使加热时间变得一致。

焯水可分为冷水锅焯与沸水锅焯两类。

(1)冷水锅:焯水时,原料与冷水同时入锅。

此法适合于蔬菜类中的竹笋、萝卜、马铃薯、慈姑、山芋等,因为竹笋、萝卜等的涩味在与水一起入锅加热后可以除去。

而且,这些东西体积比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加热,所以,如果用沸水加热,会发生内部不熟,外部过熟的现象。

在肉类中,此法适合于腥味大且有血污的羊肉,以及猪大肠、胃等。

这些原料如果放在沸水中加热,则外面会立即收缩,内部的血和腥味会很难排除,所以必须与冷水一起加热。

中途须将原料翻动数次,使其均匀受热,当水沸腾时应及早取出,不可加热过久。

(2)沸水锅:焯水时,先让锅中的水沸腾,然后将原料入锅。

在蔬菜类中,此法适合于需要保持鲜明色泽及口味的蔬菜,如油菜、菠菜、青辣椒、芹菜、莴苣、豆芽菜等。

这些蔬菜体积小,水分多,如与冷水一起加热,因时间过长,原料中所含的营养素会损失很多,色素会被破坏,色泽和口味亦将变坏,所以宜等水沸腾后才放进去加热。

原料的熟处理

原料的熟处理

原料的熟处理过油是将已经成形的原料或焯水处理过的原料,在油锅中做初步的熟处理,这是烹调前的准备事项,也是烹调过程中的一道工序。

过油与烹调的品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原料过油时的油温、火力和加热时间掌握得不好,则原料会变得很硬、很焦、不熟或不香,因此对过油的技术要求很高,熟练度要求也很高。

过油分两种:(1)在原料上蘸粉或着衣后过油:在原料上蘸粉或着衣,原料表面会被一层有黏性的膜包裹着,过油时,可使水分不散发出来,并保持其甘味和柔软。

过油时,如何掌握锅中的油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依一般习惯,油温可按如下所述方法分类:温度一般分三种情况,温油锅:三四成热,70℃~100℃,看不到青烟,也不爆裂,油面相当平静。

热油锅:五六成热,110℃~170℃,有微小青烟,油从周围向中心沸滚。

高热油锅:七八成热,180℃~220℃,有青烟,油面相当平静,但用勺子搅动,会发出爆裂声。

原料要入锅时,必须迅速判断、决定用哪一种油温过油。

但这要依火力的大小、过油时问的长短、原料的性质及分量而定。

一般而言,使用强火时,原料入锅时的油温要低;使用中火时,油温要高。

若油温太高,可将锅稍微端离火焰;若原料硬,体积大,则油温要高;原料柔软,体积小,则油温要低。

如果要放进很多原料,则油温要高;如果要放入少许原料,则油温要低。

(2)不蘸粉或不着衣的过油:这种过油方法的使用频率要高于前者。

其制作方法是,先将原料入锅焯水,至筷子可戳破时,捞起,除去水分,或用清洁的布吸取水分,放入热油锅中,盖紧盖,炸熟后起锅。

过油时,油量必须使原料能全部浸入。

用强火,待锅中的油冒青烟时,将原料放入,然后将火力适当调低,使其不致炸焦。

另须注意的是,将原料放入高温油锅时,要防止锅中的油向外飞溅,造成烫伤。

用右手握持装原料的漏勺,左手拿起锅盖使其直立,遮挡脸部,在原料入锅后,立即盖紧盖,以防止烫伤事故的发生。

第十章 烹饪原料熟处理

第十章   烹饪原料熟处理



100℃
汆、煮、 水面开始沸腾。 烧、炖、 煨、烩
2、油温的控制
温度的划分 温度的范围 温 油 90—140℃ 烹调方法 加热后的状态


140—180℃
高热油 极高热油
180—230℃ 230—250℃
滑炒、油氽、 有响动,油开 松炸、油浸、 始向内翻动。 滑熘 炸、焦熘、 油面明显的翻 烹、煎、贴 动,并向中心 移动,锅边开 始有油烟 炸、油淋、 油面翻动停止, 油爆 油烟加大 油面平静,生 成大量油烟。
拔丝 利用糖的焦化功能,使糖融化后包裹在原料 的外表冷却后能拉出糖丝的烹调方法。 热辐射 以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方式。 挂霜法 利用糖的再结晶功能使原料的外表裹上一 层糖霜的烹调方法。 炸 将经过处理的原料投入到高油温大油量锅中进 行加热使成品色泽金黄外脆里嫩的烹调方法。 火候 根据不同原料的性质、形态,不同的烹法与 口味要求,对热源的强弱和加热时间的长短进行 控制,以获得菜肴由生到熟所需的适当温度。 煨 将原料放水中,大火加热至沸后,用中火长时 间加热至原料成熟的烹调法。
3、蒸汽温度的控制
蒸汽的种类 放气蒸 足气蒸 温度的范围 95-100℃ 100-103℃ 加热的状态 冒曲气 冒直气 适宜的原料 蛋羹、蛋糕、 鱼虾茸制品 质嫩的原料
高压气蒸
103-120℃
喷直气
质老的原料
改错 菜肴必须经过加热后才可以食用。 菜肴的温度是衡量菜肴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不上浆、不挂糊、不勾芡的炒法是爆炒。 制 作 青 椒 鱼 丝 时 原 料 的 划 油 温 度大约 在 50℃左右。 拔丝菜肴主要是用糖增加色泽。
油浸 将油温升高后停止加热使温度保持在100℃ 左右投入原料使原料缓慢成熟的加工方法。 油预熟法 以油为导热体加热原料使原料达到半 熟或全熟方便于继续烹调的方法。 水浸 将原料放置于已经加热好的水锅中使原料 缓慢成熟的方法。 清炸 将经过刀工处理并腌渍入味的原料投入到 高油温大油量锅中进行加热使成品色泽金黄外 脆里嫩的烹调方法。 预熟工艺 在菜肴正式成熟前先将原料通过适当 的方法达到半熟火全熟的加工过程。

2022年中式烹调师(高级)最新题库

2022年中式烹调师(高级)最新题库

2022年中式烹调师(高级)最新题库1.【单选题】人的舌头尖部对哪种味最敏感()。

( C )A、苦味B、咸味C、甜味D、酸味2.【单选题】原料通过烹调原料本身产生出来的令人愉快的气味称为()。

( B )A、肉香B、原香C、清香D、纯香3.【单选题】制虾饺馅时,大虾是用()剁烂成泥。

( D )A、刀刃B、刀面C、刀尖D、刀背4.【单选题】纸包炸原料下锅的最佳油温是()。

( B )A、120℃B、150℃C、180℃D、210℃5.【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炸制工艺注意事项的是()。

( D )A、控制炸制时间B、油量要充分C、保持油的清洁D、保持气体充足6.【单选题】禽肉中所含的脂肪主要为()。

( C )A、卵磷脂B、糖脂C、亚油酸D、饱和脂肪酸7.【单选题】不易使原料均匀受热的传热介质是()。

( D )A、水B、水蒸气C、食用油D、盐粒8.【单选题】千岛汁原是()使用的一种调料。

( C )A、中餐中B、面点中C、西餐中D、蛋糕中9.【单选题】以下海参中,涨发净料率为300%的是()。

( D )A、婆参B、港石参C、榄参D、梅花参10.【单选题】粤菜菜点的设计与制作充分体现出南北融合、中西合璧的包容思路和创新求精的精神是在粤菜的()逐步形成的。

( C )A、形成期B、成长期C、兴旺期D、繁荣期11.【单选题】整数定价策略主要针对的是()的顾客。

( A )A、对饮食产品不太了解B、对饮食产品质量看重C、对饮食产品非常了解D、对饮食产品价格敏感12.【单选题】蛋黄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中()的含量。

( B )A、叶黄素B、胡萝卜素C、核黄素D、姜黄素13.【单选题】白煨脐门的取料方法属于()。

( B )A、生料去骨取肉B、熟料去骨取肉C、取带骨的生料D、去带骨的熟料14.【单选题】水煮是川菜的特色,它对原料的成熟要求是()。

( A )A、断生即可B、软烂即可C、酥烂即可D、半熟即可15.【单选题】对于成年人来说,以下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中职中式烹调技艺教案:烹饪原料的初步熟处理——走红

中职中式烹调技艺教案:烹饪原料的初步熟处理——走红
2.保持好烹饪原料形态的完整
鸡、鸭、鹅等禽类烹饪原料,在走红前应整理好形态,在走红时要保持其形态的完整。否则,将直接影响成品菜肴的形态。
三、课堂小结
1.课堂知识回顾
2.课堂上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
1.
项目
卤汁走红
过油走红
适用原料
操作程序
操作要领




第四节走红
概念
走红的分类
走红的作用
走红的注意事项
教后札记
通过故事导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加以补充完全教学 Nhomakorabea内

2.操作要领
(1)走红时,应按成品菜肴的需要掌握有色调料用量和卤汁颜色的深浅。
(2)走红时先用旺火将卤汁烧沸,再转用小火加热,旨在烹饪原料表层附着上颜色,卤汁的味道能由表及里地渗透至烹饪原料内。
3.适用范围
卤汁走红一般适用于鸡、鸭、鹅、方肉、肘子等烹饪原料的上色,以辅助用烧、蒸等烹调方法制作菜肴,如“红烧全鸡”、“九转大肠”等。
(2)要掌握好油温。油温一般应控制在(六七成热,才能较好地达到上色目的。
3.适用范围
过油走红一般适用于鸡、鸭、方肉、肘子等烹饪原料表面的上色,以辅助用蒸、卤等烹调方法制作菜肴,如“虎皮肘子”、“梅菜扣肉”等。
三、走红的注意事项
1.控制好烹饪原料的成熟度
烹饪原料在走红时,有一个受热成熟的过程,因为走红并不是最后烹调阶段,所以,要尽可能在上好色泽的基础上,迅速转入正式烹调,以免影响菜肴的质感。
二、走红的方法
根据传热介质的不同,走红可分为两种方法:既以水为传热介质的卤汁走红和以油为传热介质的过油走红。
(一)卤汁走红
卤汁走红就是将经过焯水或走油的烹饪原料放入锅中,加入鲜汤、香料、料酒、糖色(或酱油)等,用小火加热至菜肴所需要颜色的一种走红方法。

烹饪原料的初步熟处理

烹饪原料的初步熟处理

ll
3
二、初步熟处理的原则
1、根据原料的性质,控制好加热的火候。 2、以防止串味或生熟不一。 3、避免或减少在熟处理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
ll
4
第二节 焯 水
概念:把经过初加工的原料,放入沸水锅 中略加热成半熟或刚熟的半成品,以备进 一步切配成形或烹调菜肴。
ll
5
一、焯水的作用
1、可以使菜肴色泽鲜艳,味美鲜嫩。 2、可以使肉类原料排除血污,以除去腥腻。 3、可以调整不同性质原料的加热时间,使其正
❖ 操作要领
体积较小的动、植物原料焯水时,水量要多, 旺火沸水,加热时间短。
鸡、鸭、肘、方肉焯水的时间也不能长,焯 水后的汤汁可以留用。
ll
8
三、焯水的原则
1、根据各种原料的性质,恰当地掌握焯水的时间。 2、有特殊气味的原料应分开焯水。 3、深色与浅色的原料应分开焯水,防止色泽污染。
ll
9
第三节 水煮
ll
25
第六节 汽蒸
概念 : 以蒸汽为传热介质,将以加工整理的原料, 入笼内采用不同火力蒸制成半成品的熟处 理方法。
ll
26
一、作用
1、能保证原料形整不烂,酥软滋润。 2、能保证原料的营养和原汁原味。 3、能缩短烹调时间。
ll
27
二、操作要领
1、沸水,水量要足,火力或气压视原料熟处 理的程度掌握。
2、中火沸水短时间蒸
适宜原料:质地细嫩易熟的原料。例如蒸 鸡蛋糕、蒸嫩蛋、蒸鱼糕等工艺菜肴的坯 料定形。
ll
30
ll
14
第四节 走红
概念: 又称酱锅或红锅,走红就是对一些经过焯水
或走油的半成品原料进行上色、入味后再进行 加热(烧、蒸、焖、煨等)的一种熟处的色泽。 2、增香味、除异味。 3、使原料定形。

烹饪技艺操作手册

烹饪技艺操作手册

烹饪技艺操作手册第1章基本烹饪技法 (4)1.1 炒制技法 (4)1.1.1 食材处理 (4)1.1.2 热锅凉油 (5)1.1.3 快速翻炒 (5)1.1.4 调味 (5)1.1.5 出锅 (5)1.2 炖煮技法 (5)1.2.1 食材处理 (5)1.2.2 热锅凉油 (5)1.2.3 投入食材 (5)1.2.4 加水炖煮 (5)1.2.5 调味 (5)1.2.6 收汁出锅 (5)1.3 烧制技法 (5)1.3.1 食材处理 (5)1.3.2 煎制 (6)1.3.3 烹调 (6)1.3.4 调味 (6)1.3.5 收汁出锅 (6)1.4 蒸制技法 (6)1.4.1 食材处理 (6)1.4.2 蒸制 (6)1.4.3 调味 (6)1.4.4 控制火候 (6)1.4.5 出锅 (6)第2章切割与加工 (6)2.1 刀工基础 (6)2.2 蔬菜切割技巧 (7)2.3 肉类切割技巧 (7)2.4 水产切割技巧 (7)第3章烹饪前的准备工作 (7)3.1 食材挑选与处理 (8)3.1.1 蔬菜 (8)3.1.2 肉类 (8)3.1.3 水产 (8)3.2 调味品的认识与使用 (8)3.2.1 酱油 (8)3.2.2 食盐 (8)3.2.3 白糖 (8)3.2.4 醋 (9)3.3.1 炉具 (9)3.3.2 锅具 (9)3.3.3 刀具 (9)3.4 食材的腌制与入味 (9)3.4.1 肉类 (9)3.4.2 蔬菜 (9)3.4.3 水产 (9)第4章菜肴的色彩搭配 (10)4.1 色彩搭配原则 (10)4.1.1 对比搭配:将具有对比色彩的食物搭配在一起,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等,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加菜肴的美观度。

(10)4.1.2 相近搭配:选择色系相近的食物进行搭配,如深绿色与浅绿色、橙色与黄色等,使菜肴显得和谐、舒适。

(10)4.1.3 三色搭配:在一个菜肴中,选择三种不同颜色的食材进行搭配,如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蔬菜搭配,使菜肴色彩丰富,富有层次感。

中餐食材的烹饪技法与诀窍

中餐食材的烹饪技法与诀窍

中餐食材的烹饪技法与诀窍炒:古写作“煼”,是目前最基本的烹调方法之一;即将食物切成小件,连同调味料放入烧猛油的铁镬锅中迅速翻搅致熟的手法。

炝:食物切好后,经沸水或热油的“灼”或“泡”等处理后,再在烧镬锅中爆入干辣椒和花椒油拌匀的烹调方法。

炊:即利用蒸、煮等将食物致熟的方法。

多见冠名在潮州菜中。

煮:最简单的烹调方法之一;在镬锅中用适量的沸水或汤水以及调味料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

煎:烧热铁镬锅,放入少许生油,然后将食物平滩紧贴在镬中,利用慢火热油使食物的表面呈金黄色及致熟的烹调方法。

爆:利用热镬锅热油,攒入适量调好的汁酱或汤水,使镬中的小件食物快速致熟又赋入香气的烹调方法。

炸:古写作“煠”,最常用的烹调方法之一;指将食物放入大量的热油中致熟至脆的烹调手法。

烚:古写作“煠”,利用大量的沸水将肉质较韧的食物在炉火上炊软炊熟的加工方法。

滚:利用大量的沸水的涌动将食物窳味带出的加工方法。

利用大量的汤水将已煎好的食物煮熟并得出汤水的烹调方法。

氽:北方烹调术语,古为“川”;近乎粤菜的“渌”,即将加工成丸状或片状的食物在沸水中致熟后,捞起入碗中,再添入沸汤的烹调方法。

灼:北方写作“焯”;是指食物切成薄片等,利用沸水迅速至熟再蘸上酱料而吃的烹调方法。

炟:将蔬菜放入添有枧水或生油的沸中用慢火煮透,使成品软并保持翠绿的加工方法。

涮:北方烹调术语;将切成薄片的食物放入辣汤中致熟再蘸上酱料而吃的烹调方法。

煀:古时写作“爩”;指将食物直接放入镬锅中或瓦罉煲中,加入大量姜葱等香料料头,盖上盖,利用大量的香料料头至香及达到成熟的烹调方法。

焗:利用灼热的粗盐等将用锡纸或玉扣纸等包封好的食物在密封的条件下致熟的烹调方法。

利用沙姜粉加精盐调拌致熟的烹调方法或是用密封的条件受热致熟的烹调方法。

焖:北方烹调法;指质韧的食物放入镬锅中,加入适量的汤水,盖上盖并利用文火炊软及致熟的烹调方法。

炆:近乎北方烹调法的“烧”,故有“南炆北烧”之说;指质韧的食物放入镬锅中,加入适量的汤水,利用文火炊软及致熟的烹调方法。

中式烹调师(初级)考试100题及答案

中式烹调师(初级)考试100题及答案

中式烹调师(初级)考试100题及答案1、【单选题】()是反映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指标。

( C )A、细菌总数B、细菌菌相C、大肠菌群D、内分泌腺2、【单选题】()的煮制,多用中火和大火。

( B )A、鱼汤B、白汤C、浓汤D、鸡汤3、【单选题】《调鼎集》是我国古代篇幅最大的饮馔典籍,共()卷,约50万字左右。

( D )A、四B、六C、八D、十4、【单选题】《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专著。

( B )A、饮食B、医学C、菜谱D、营养5、【单选题】下列果菜中属于瓠果类的是()。

( A )A、黄瓜B、辣椒C、茄子D、四季豆6、【单选题】主料是指在菜肴中(),占主导地位,起突出作用的原料。

( C )A、作为主导成分B、作为主色成分C、作为主要成分D、作为主味成分7、【单选题】以下关于单一味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B )A、酸味有较强的的去腥解腻作用B、甜味不能作主味C、咸味有提鲜初腥的作用D、辣味不盖味8、【单选题】以假种皮为食用对象的水果是()。

( D )A、苹果B、橘子C、桃子D、龙眼9、【单选题】低温油炸法在加热前一般有()两种,油温的控制是低温油炸法的关键。

( C )A、高丽糊B、发粉糊C、发蛋糊和纸包D、蛋泡糊沾面包渣10、【单选题】关于腌制适用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A、适用于动物性原料,不用于植物性原料B、主要用于小件原料,也可用于大件原料C、主要用于生料,也用于熟料D、适用于原料,不适用于成品11、【单选题】制虾饺馅时,大虾是用()剁烂成泥。

( D )A、刀刃B、刀面C、刀尖D、刀背12、【单选题】勾芡增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调料的()能力。

( B )A、扩散B、吸附C、渗透D、挥发13、【单选题】参与体内合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是()。

( B )A、硫B、铁C、氯D、硒14、【单选题】回锅肉的烹饪方法是()。

( B )A、滑炒B、煸炒C、煎D、熘15、【单选题】在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中遇碱变成褐色的是()。

1.4.4.4中式烹饪技法-原料的熟处理

1.4.4.4中式烹饪技法-原料的熟处理

原料的熟处理原料的熟处理很多菜肴并不是一步就可以制成的,都需要先进行初步熟处理。

所谓的初步熟处理,就是将之前已经经过初步加工的原料,通过油、水、汽等方式,将这些原料变成半熟或全熟的操作过程。

经常用到的初步熟处理的方法有四种,即焯水、过油、红锅、汽蒸等。

初步熟处理是烹制菜肴的一个基础环节,不仅可以去除原料的腥膻异味与异物,还可以使原料色泽鲜艳、口感脆嫩,在缩短烹制时间的同时,还方便切配成型。

猪蹄一、焯水的作用、分类与操作要领焯水,又称沸水,是依据烹调的需求,把经过初步加工的原料放入装满水的锅中,加热至半熟的状态,就可以取出,以便切配后再进行烹调。

当然,焯水也是具有一定原则的。

根据原料的特性,不同的原料所用的焯水时间会有不同。

各种原料,大多都有大小、软硬、老嫩的区别,因此焯水时应该分别对待。

比如,莴笋有大小、老嫩的分别,大的、老的,焯水时间要长一点;小的、嫩的,焯水时间要短一点。

一般来说,具有特殊气味的原料要分开焯水,许多原料都具有某种特殊气味,比如芹菜、萝卜、羊肉等。

这些原料如果与一般无特殊气味的原料同锅焯水,就会使一般原料沾染上特殊的气味,影响口味,因此必须分开焯水。

1.焯水的作用(1)便于去皮和切配成型如栗子,核桃仁、西红柿等去皮比较困难,如果能先焯水,去皮就会容易很多,会节省很多的时间。

还有些肉类、动物内脏等原料,焯水之后更加利于切配。

(2)焯水可以去除原料的腥膻等异味如羊肉等具有膻味的肉类,经过焯水不仅可以去膻味,还能去血污、腥气,尤其各种动物性内脏,必须经过这个处理才能达到制作要求,一些蔬菜经过焯水去掉本身的涩、苦等异味后,会变得更加酥脆爽口、色泽艳丽。

(3)有利于节约烹制菜肴的时间经过焯水的原料,基本上已经趋于成熟,在正式烹制的时候,可以更好地提高菜肴的品质,尤其是对那些需要在短时间内烹制而成的菜品,是非常重要的。

(4)能使不同成熟速度的原料保持成熟度的一致不同的原料,成熟的速度也各不相同,所以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中式烹调

中式烹调

前言中式烹调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历史的漫长发展,中式烹调技艺,不断融合民族智慧,使中式菜肴形成了“取材广泛,选料讲究”、“刀工精湛,配料巧妙”、“调和诸味,味型丰富”、“精于用火,技法多样”、“菜品繁多,菜系分明”、“中西结合,借鉴求新”的特点。

一、几种常用食材的初步熟处理1. 焯水:又称飞水,是把经过初步加工后的原料,放入冷水或沸水锅中加热,使其达到符合烹调要求的成熟度,以便进一步切配成形或烹制菜肴的熟处理的方法,可分为冷水锅和沸水锅。

2.过油:又称油锅,是指在正式烹调前以食用油脂为传热介质,将加工整理后的烹饪原料制成半成品的初步熟处理。

过油的方法:滑油、走油。

3. 汽蒸:汽蒸热处理也称蒸汽预熟法或汽锅、蒸锅等,是将加工整理过的烹饪原料,放入蒸锅(蒸箱)中,以常压蒸汽或高压蒸汽为传热介质,进行热处理的一种方法。

4.水煮:水煮是将整只或大块原料,直接或经焯水后投入不同温度的水(汤)锅中,加热至所需的成熟程度,为正式烹调作好准备的热处理方法。

很多热菜、凉菜的制作都需要在烹调前先将原料水煮成熟,再进行烹调,如回锅肉、姜汁热窝鸡、怪味兔丁、红油鸡块等。

另外,在水煮过程中可加入适量姜葱、料酒,以便除去腥、膻、臊等异味,增加鲜香味。

5. 走红:可分为卤汁走红和过油走红。

卤汁走红又称酱锅、红锅,是把经过焯水或走油的烹饪原料放入锅中,加入鲜汤、香料、料酒、糖色(或酱油)等,用中火或小火加热至成菜所需颜色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烹饪原料通过卤汁走红后,表面都能附着一层浅黄或金黄、橙红、棕红等颜色,以满足菜肴色泽的需要。

而且原料放入卤汁既能除去异味,又可增加鲜香味。

过油走红是将经过焯水后的带皮烹饪原料半成品,搌干表面的水分,再均匀地涂抹上饴糖或酱油、料酒、蜂蜜等调料,然后将皮面向下放入热油锅中炸制成所需色泽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体积较大的动物性原料,如整鸡、整鸭、蹄膀(肘子)等。

中华传统烹饪技法

中华传统烹饪技法

中华传统烹饪技法1.烧这种烹调方法,多用于肉类,既可彻底消灭肉中的寄生虫卵,又容易咀嚼。

操作方法是武火烧镬,下少量油将生肉料加上佐料炒一遍,等肉料颜色变深,加上少量水,以刚浸过物料为度,煮开后,改用文焖透至软;再改用武火把汤汁焖稠。

先用武火炒一遍的目的是使肉料表面的蛋白质通高温迅速凝固,使内部的精华不外溢,肉味鲜美。

烧是将主料进行一次或两次以上的热处理之后,加入汤和调料,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烧到酥烂或软嫩。

主要方法有:1、红烧主料多经过热处理,再加入汤和调料,用急火烧开,再改用慢火烧,使味渗入主料内部或收浓汤汁,或再用水淀粉勾芡烹制。

红烧在进行热处理(炸、煎、煸)时,上色不要过重,否则会影响成品色泽。

汤汁下调料如用糖色,酱油调色时,也不要过深,以免成品发黑发暗、味道苦。

红烧因原料不同做法也不一样。

以"红烧鱼"为例,首先将原料经混煎,旺火热油,葱段仓锅,投入煎煸,先煎一面,翻一个身再煎另一面,煎至鱼皮收缩格挺即可,不要多翻动,以防破裂。

其次是,先下料酒,加盖稍焖,清除腥味后,再放清汤、酱油、白糖、姜片等调料;再次是,用旺火烧开后,移中等小火烧烤七八分钟,入味即可。

2、白烧一般不放酱油,经煮或蒸、氽、烫、油滑之后,再进行烧制。

主料多为高级原料,如鱼翅、鱼肚等;蔬菜也多用菜心。

汤汁一般多用奶汤烧制。

如白烧鱼肚,将水发鱼肚片切成长一寸半,宽五分、厚三分的块,用开水氽透,挤净水,往锅中放入猪油烧热,放入葱,姜稍煸出香味,冲入奶汤,放入鱼肚,烧开后移至小火烧约五至六分钟,再放入精盐、料酒、味精、胡椒面等调料,拣出葱、姜,以水淀粉勾芡,淋入鸡油即成。

3、干烧又叫大烧。

将主料经过较长时间的小火烧制,使汤汁渗入主料内,主料以鱼类为多。

原料多用炸法,调味必须用辣椒、豆瓣酱等。

烧汁要紧,不勾芡、淋旺油。

在为鱼过油时,切不可上色过重,否则成品颜色发黑。

在烧制时,加入清汤要比红烧少,否则拢不起汁。

1.4.4.3中式烹饪技法-汤品的烹制方法

1.4.4.3中式烹饪技法-汤品的烹制方法

汤品的烹制方法汤品的烹制方法制汤也被称为熬汤,汤的制作在中餐菜肴的烹制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无论炒、爆,还是烩、烧、扒等不同的烹制方法,汤都是是煨制和调味的重要环节。

在现如今的生活中,人们都注重身体的保养,因此在菜肴的制作中,普遍提倡少食味精。

因此,通过汤的美味来提升菜肴的口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制汤的作用和种类所谓制汤,就是把原料放入水中加热,这种原料必须是新鲜的、含蛋白质与脂肪等可溶性营养物质、没有任何异味等,通过在水中加热,可以使这些营养物质充分溶解在水中,以供烹调之用。

制汤在菜肴烹制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归纳起来,大致如下:(1)提升原料鲜味制作菜肴可能遇到很多材料,但是很多原料本身就很乏味,特别是一些干货,虽然其营养价值很高,但是却没有什么味道。

所以有时候为了让这些原料柔润入味、鲜美可口,就需要通过汤料来烹制。

例如“黄焖鱼翅”、“清汤燕窝”等菜肴,就是通过鲜汤作为原料制作而成的。

(2)增进人的食欲一些原料,尤其是动物性原料,总是含有腥味、膻味、苦味、涩味等不受人们欢迎的气味,虽然有时候会通过焯水、油炸等进行处理,但是并不能将这种味道完全祛除。

那么,怎样才能去掉这些异味呢?答案就是可以通过加入鲜汤的方法来彻底祛除这些异味。

这样做出来的菜肴就会更加美味,从而提升人们的食欲。

(3)理想的鲜味物质味精能够提升菜肴的鲜味,但是味精的营养成分单一,加热时间过长,味精就会产生出一种有害物质,危害人体的健康,所以,味精不能满足人们的饮食要求。

而鲜汤中的营养成分比较多,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还能提供各种有机物、氨基酸、脂肪、无机盐等,同时,这些物质还能提升菜肴的鲜味,使菜肴更为香醇。

汤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好多种,常见的可以划分为四种:(1)按照制作汤的原料,可以分为三种:①植物性汤,是较常用的一种汤料。

例如“西红柿汤”、“蘑菇汤”等。

②动物性汤,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汤料。

例如“鸭汤”、“甲鱼汤”、“鸡汤”等。

烹饪原料的初步熟处理

烹饪原料的初步熟处理

• ③清汤。汤汁澄清,口味鲜浓,清而 不薄。人们常根据汤的质量差异,把 它分为一般清汤和高级清汤两种。有 时也按用料种数不同分为单料清汤和 多料清汤。一般清汤用料以鸡为主, 也可用上好的猪瘦肉、牛肉等,档次 较低一点的,还可用鸡骨架、鸭骨架、 猪骨等。可以用单一原料制取,也可 以用多种原料制取,如火腿、猪蹄膀 等,此汤常用于制作一些比较高级的 筵席菜肴。

这与在加热过程中制汤原料风味成分的 挥发以及浸出物中氨基酸与糖发生的碳氨 反应有关。前者是植物性原料热香产生的 主要原因,后者是动物肉类热香形成的主 要途径。不同的制汤原料所含的挥发性成 分及氨基酸组成各不一样,所以产生的热 香千差万别,如:猪肉骨汤有猪肉的香、 牛肉骨汤有牛肉的香,鸡汤有鸡肉的香。 总之,用不同的原料,所制汤的香型便不 相同。如果用数种原料同煮,所形成的又 是一种风格特别的香。各种汤在鲜味上只 存在程度的区别,而在风味上却有着质的 差异,这主要就是香型的不同所致。

它一般不需进一步加工成奶汤或清汤, 因为其用料档次过低,鲜味不够醇厚,没 有进一步加工的必要。提取初制汤(头汤) 之后的原料(仍含有较多的鲜味成分), 加水进一步熬制而成的汤,常称二汤,其 汤色较淡,鲜味较轻,是质量较次的普通 汤,多用于制作普通菜肴。用鱼、鱼头或 鱼架熬制的汤(常称鱼汤)也属于此类汤。 它多用于制作鱼羹类菜肴。此外,五花肉、 猪爪、猪蹄膀、鸡、鸭、鹅等, • 由于做菜的需要,有时必须进行初步煮制, 所形成的汤也常作普通汤使用。

高级清汤通常是在一般清汤基础 之上,经加工加料再制而成,有的 地方也另行配料,单独制取。此汤 清澈见底,鲜味浓厚,浓度较大, 比一般清汤质量更好,因此又称为 上汤、顶汤。它主要用于烹制高档 筵席上所用的某些珍贵而本身又平 淡无味的原料和某些蔬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料的熟处理原料的熟处理很多菜肴并不是一步就可以制成的,都需要先进行初步熟处理。

所谓的初步熟处理,就是将之前已经经过初步加工的原料,通过油、水、汽等方式,将这些原料变成半熟或全熟的操作过程。

经常用到的初步熟处理的方法有四种,即焯水、过油、红锅、汽蒸等。

初步熟处理是烹制菜肴的一个基础环节,不仅可以去除原料的腥膻异味与异物,还可以使原料色泽鲜艳、口感脆嫩,在缩短烹制时间的同时,还方便切配成型。

猪蹄一、焯水的作用、分类与操作要领焯水,又称沸水,是依据烹调的需求,把经过初步加工的原料放入装满水的锅中,加热至半熟的状态,就可以取出,以便切配后再进行烹调。

当然,焯水也是具有一定原则的。

根据原料的特性,不同的原料所用的焯水时间会有不同。

各种原料,大多都有大小、软硬、老嫩的区别,因此焯水时应该分别对待。

比如,莴笋有大小、老嫩的分别,大的、老的,焯水时间要长一点;小的、嫩的,焯水时间要短一点。

一般来说,具有特殊气味的原料要分开焯水,许多原料都具有某种特殊气味,比如芹菜、萝卜、羊肉等。

这些原料如果与一般无特殊气味的原料同锅焯水,就会使一般原料沾染上特殊的气味,影响口味,因此必须分开焯水。

1.焯水的作用(1)便于去皮和切配成型如栗子,核桃仁、西红柿等去皮比较困难,如果能先焯水,去皮就会容易很多,会节省很多的时间。

还有些肉类、动物内脏等原料,焯水之后更加利于切配。

(2)焯水可以去除原料的腥膻等异味如羊肉等具有膻味的肉类,经过焯水不仅可以去膻味,还能去血污、腥气,尤其各种动物性内脏,必须经过这个处理才能达到制作要求,一些蔬菜经过焯水去掉本身的涩、苦等异味后,会变得更加酥脆爽口、色泽艳丽。

(3)有利于节约烹制菜肴的时间经过焯水的原料,基本上已经趋于成熟,在正式烹制的时候,可以更好地提高菜肴的品质,尤其是对那些需要在短时间内烹制而成的菜品,是非常重要的。

(4)能使不同成熟速度的原料保持成熟度的一致不同的原料,成熟的速度也各不相同,所以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如果一道菜中既有肉又有蔬菜,就不能同时将其放入,会造成肉类还没熟,蔬菜已经烂了的情况,影响菜肴的整体质量和美感。

2.焯水的分类焯水的分类有两种,即冷水锅和热水锅。

冷水锅是把原料放入冷水中,一同在锅中加热。

在动物性的原料中,牛肉、羊肉、大肠、肚子等适于用冷水锅焯水,相反,若将这些原料在水沸时下入锅中,就会使原料的表面因受到高温产生收缩,致使内部的血污与腥膻气味难以排出,因此应该选用冷水锅焯水。

一般来说,苦味、涩味较重的植物性原料和腥味较重的动物性原料需要采用冷水锅的处理方法。

冷水锅的具体操作过程:在焯水过程中,一定要经常翻动原料,以便各部分受热均匀。

同时,在进行冷水锅操作时,还需要注意下列几点:(1)焯水时,水量一定要充足,以浸没原料为准;(2)原料在加热时,要随时翻动,以帮助其均匀受热;(3)按照原料的不同性质和烹饪要求,找准时机捞出。

热水锅就是将原料放入事先烧开的水中继续加热处理。

这种方法适合颜色鲜艳、含水量较多的植物性原料。

对于质地脆嫩的植物性原料则不适合用热水锅,因为高温可以破坏原料的色素,使其失去光泽,影响菜的品质。

另外,腥膻味少,血污不多的动物性原料用热水锅时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

常见的这类型原料有猪肉、鹌鹑等。

沸水锅的具体操作过程:原料入沸水锅中,片刻后,出锅;鲜嫩蔬菜不用焯水,否则会让维生素遭到破坏。

需要炝、拌的菜肴,焯水时要先焯后切,断生即可食用。

当然,在用热水锅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水量充足,在沸水中进行,一次的量不宜过多。

(2)原料下锅后只需要略微翻滚就可以去除了,尤其是绿叶类菜,不适合长时间加热。

(3)对于那些容易变色的蔬菜,在焯水后应该立即放入冷水中让其冷却,常见的这类型蔬菜有菜心、芹菜等。

3.焯水的操作要领焯水会给烹饪带来这么多的便利,但是想要掌握程度,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要领:(1)根据材料掌握时间原料的性质和形状不同,焯水的时间也会有差异。

(2)根据气味分别焯水。

一些原料具有特殊的气味,如果把这些原料和无味或是异味很少的原料同时放入锅中,就会发生味道的转移,影响口感,所以必须分开焯水。

如果只有一口锅,那么焯水的顺序应该是先无味或气味很小的原料,将焯过的水倒掉之后,再对气味较重的原料焯水,以避免气味的混串。

(3)根据颜色深浅与脱色情况焯水焯水时要尤其注意那些经过加热后会脱色的原料。

在焯水的时候,需要根据颜色的不同而选择焯水的顺序。

一般色深的原料不能与色浅的原料一起进行焯水,以免色浓的原料对颜色浅的原料染色,影响整体质量和美观。

二、过油的作用、分类与操作要领过油,又称“走油”,是把已成形的原料放在油中进行处理,油温可以根据菜品的不同而进行加工,以备后续工作的需要。

过油时,需要厨师准确把握火候、油温及加热时间,避免出现老、焦、生等现象。

过油是整个初步熟处理中难度最高的一个环节,需要很强的技术性。

1.过油的作用为什么一定要将原料过油呢?除了将其制成半熟品之外,还有很多作用:(1)过油后,能使原料溢出香味,增强食欲。

(2)过油后,能使原料变成外酥里内、香脆的美食,增加口感。

这是因为油可以用高于一倍以上水或蒸汤的速度,将水分从原料表皮和内部去除出去,充分散发出食物内部的醇、酯、酚等有机物,还可以让油分子充分进入食物中,从而产生诱人的香味。

需要注意的是:在过油时,若是油温,火候控制不到位,会使原料出现老、焦、生糊,或是达不到脆香的要求,从而影响菜肴的质量。

(3)为原料增添色彩。

不同的过油方法可以使原料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的色泽金黄,有的色泽红艳,还有的看起来洁白滑润。

(4)能对原料杀菌消毒。

油的温度非常高,杀菌和防腐的作用也要强很多,经过油处理的食物,都可以存放较长的一段时间。

2.过油的分类过油的种类主要有滑油和走油两大类。

(1)滑油滑油,就是将原料放入二至五成热的油中炸制。

滑油通常在爆、炒、溜、烧等烹调中比较常见,如炒大虾、溜鱼片等。

需要滑油的原料一般都在事先切成丁、块、片等,在滑油前,一般都需要上浆,这样做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锁住原料的水分,保持原料的鲜嫩、柔软。

滑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①往炒锅中倒的油一定是干净卫生的,并且,高质量的滑油成品,其炒锅是需要提前预热的。

②滑油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油的温度。

如果油温太低,就会造成浆脱落,使原料变老,失去了上浆的作用,也使油看起来比较浑浊。

如果油温太高,则会使原料粘连在一起,或是使原料的表面焦糊。

因此,滑油的油温,需要充分考虑到菜肴的要求和原料的特点。

(2)走油走油,俗称旺油锅,就是将原料放入七成热以上油温的锅中,一般适用于烧、红扒、焖等烹调方法,扒鸭和红烧肉等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制成的。

走油的原料一般要求切成较大的片、块、条,并事先基本上经过了焯水处理,有的原料会经过腌制或者上浆。

在走油时,需要尤其注意以下几点:①走油,适用范围较广,能够提升菜肴的质感。

走油时火要旺,油要多。

比如,糖醋、红扒、红烧、干烧、拔丝、黄焖等烹调方法烹出的菜肴,其中的大多数主料都要经过走油。

走油的原料,有生料,也有焯水处理过的原料,通常都是较大的块状、片状、条状,或整只、整条大块原料。

走油时需要充足的油量,以浸没原料为宜,油温控制在七成热左右,火力要充足,以免出现焦而不透的现象。

②走油,能使原料的形态保持完整。

进行走油操作时,有的原料要先挂糊或是上浆,有的要在入味后再投入高温油锅中,经过油的高温作用,原料的表面会形成一层硬壳,既能使原料的内部保持鲜嫩,又能使原料在经过正式烹调后仍然保持形状上的完整。

有的原料会因加热时间的长短不一,还会使原料外表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见之令人赏心悦目。

③注意安全,防止热油飞溅。

当把原料放入高热的油中时,油会将原料表面的水分瞬间汽化,从而造成热油迸溅,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烫伤事故。

因此,在原料下锅时,尽量靠近油面,并顺着锅边下原料,原料投入锅中之后,要及时盖上锅盖,以遮挡飞溅的油滴。

④注意原料的下锅方法。

需要走油的原料非常多,所以也有很多下锅的方法,如带有肉皮的肉,就应该把皮向下放入,因为肉皮组织紧密、韧性较强,不容易炸透,受热多,容易达到需要的程度。

再如经过焯水的原料,必须等原料的水分淋干之后才能下锅,否则就会引起热油迸溅,非常危险。

⑤注意原料下锅后的翻动。

当原料在旺油锅中炸制时,起初会有很强烈的油爆声,声音缩小后,就说明原料内的水分所剩无几,这是就需要用工具翻动原料,以防止粘锅,同时需要密切注意原料的颜色和硬度变化,以更好地达到烹饪要求。

⑥应根据火力大小来掌握油温。

往锅里倒油,用大火加热,放入原料时油温应该低一些,因为大火能使油温快速升高,假如原料在火力旺的情况下入锅,会造成外煳、粘连、内生的现象。

用中火加热,放入原料时油温应该高一些,因为经过中火加热,油温上升较慢,假如原料在火力小、油温低时入锅,会使油温迅速下降,造成脱糊情况;在过油时,假如火力太旺,油温上升较快,无法控制火力,不妨端锅离火,或是部分离火,也可在不离火的期间倒入冷油,降低油温温度。

切记,千万不要加水。

对于原料的油温掌控,应根据性质形状来做决定。

原料形态大,入锅时油温适量高一些,以便热量及时传入内部;原料形态较小,入锅时油温适量低一些。

此外,还应根据投料量来控制好油温。

投料量越多,入锅时的油温应该高一些,因为投料量多,会使油温快速下降;投料量少,入锅时油温应该低一些,由于投料量少,因而油温降低的幅度也很小。

3.过油的操作要领过油的作用很多,技术性强,所以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要领:(1)原料必须分散下锅分散下锅适用于挂糊、上浆的原料,尤其是丁、片、块等小型的原料,则要将其划散,避免粘连。

此时,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时机,时机早,则会破坏原料上的浆糊,使其脱落。

过晚,则已经造成粘连,影响美观。

对于那些不需要挂浆的原料,也应该随时进行翻炒,促进均匀受热。

炸鸡腿(2)要求表面酥脆的原料,要复炸经过挂糊的原料。

如果菜肴本身要求食物酥脆,此时就需要再次下锅烹炸,称为复炸。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次炸的时候油温不能太高,以免原料在较高的温度下或者长时间炸制而造成外焦里生或内外干硬的现象,最终影响到菜肴的品质。

温油炸制之后,一般将原料捞出待用,等油温升高之后再放入锅中,这样就可以达到表面酥脆、内部鲜嫩的要求。

(3)要保持白色的原料,要换油油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原料的颜色,为了保持原料的洁白,必须及时更换油,否则,就会使原料的色泽变暗。

另外,影响原料色泽的除了油之外,还有火力的大小、油温的高低、加热时间的长短,必须在实践中多加总结。

所以,要想原料保持洁白,就要控制好火力、油温以及过油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三、红锅的作用、分类及操作要领红锅,就是菜肴所需要的原料放在事先调配好的汤汁中加热,使原料上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