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遗传

合集下载

酵母遗传和细胞生物学

酵母遗传和细胞生物学

酵母遗传和细胞生物学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由于体积小、生命周期短、基因组相对简单且遗传工具成熟,因此成为了生物科学研究的一个热门对象。

在酿酒中功不可没的酵母菌,也是许多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的长期研究对象之一。

在遗传学上,酵母菌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模式生物,因为它们具有相对短的生命周期、容易进行突变和遗传实验、能够进行高通量遗传屏幕和分析,而这些都是其他生物难以比拟的。

在酵母的遗传研究中,有两个主要的遗传策略:自然遗传和基因改造遗传。

自然遗传是通过对酵母自然发生的遗传变异的分析来了解遗传信息的特性。

基因改造遗传是通过让酵母在实验室中发生人工干涉的基因改变,来了解特定基因和遗传信息对于细胞功能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酵母的遗传是以细胞为基础的。

每个酵母细胞都有核和质体,核内包含一套基因组,是核酸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中心。

在核内,基因信息呈线性排列,所以一个线性染色体的完整拷贝含有全套的基因。

酵母菌有16条染色体,其中仅有数百到上万个基因,因此酵母基因间距相对较大。

质体则负责维持酵母细胞结构和代谢,以及进行细胞分裂、生长等功能。

酵母的生殖方式是丝状菌的两性配子体,即两个细胞体融合形成的新细胞,它具有不同的细胞型态和大小,以及不同的染色体组成。

在配子体形成时,基因组重组和重分配会导致分生孢子具有不同的染色体和基因组组合,这是酵母遗传多样性的主要来源。

遗传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敲除基因或者引入新的基因来分析不同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如同人类基因组计划,酵母菌基因组也被分离和定序,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基础遗传学方法以及高通量技术来对特定的基因进行研究。

敲除与添加基因只是遗传工具箱中的一部分,“诱发突变”也是遗传实验的一个常用策略。

实验者用不同的化合物或者条件诱发细胞突变,然后筛选出具有目标特性的突变体,这也是了解基因功能和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酵母的遗传观察需要进行细胞生物学的化验。

我们用细胞显微镜来观察酵母细胞内部结构以及细胞行为。

酵母遗传

酵母遗传
在嗜杀株中存在两种线状双链RNA(dsRNA):M-dsRNA 质 粒 的 分 子 量 为 1.0 ~ 1.7×106D, 决 定 嗜 杀 酵 母 的 嗜 杀 表 型;L-dsRNA质粒的分子量为2.5~3×106D,编码自身以及MdsRNA质粒的主要外壳蛋白。
图7-9 酵母中的嗜杀现象
第五节
接合型基因及其基因转换
图7-4 酵母端粒结构和相邻序列示意图
三、 复制起点 酵母染色体上控制DNA复制起始的短的DNA序列就是 酵 母 的 复 制 起 点 , 通 常 称 为 自 主 复 制 序 列 (autonomously replicatory sequences, ARS)。 将ARS克隆到质粒中,能使质粒DNA在酵母中自主复制。 自从1979年首次发现酿酒酵母的ARS以来,已经对ARS的结构 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酿酒酵母基因组中ARS总数约400,但使用频率不同,变 动在10%~100%。
图 几种生物着丝粒结构
图7-3 酵母着丝粒结构的模型
在酿酒酵母中,所有的着丝粒序列都含有大约130bp长的序 列,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序列(centromeric seguence,CEN)都分 为三个区,由5’→3’依次为CDEⅠ、CDEⅡ和CDEⅢ。
CDEⅠ和CDEⅢ是两个共有序列,位于两侧,中间是由78~ 86个核苷酸组成的CDEⅡ,CDEⅡ的核苷酸序列中>90%是 A+T序列,所以容易弯曲(图)。
140
4 1 1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2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2 0 0 0 4 0 0 0 0 2 1 0 0 0
ⅩⅤ
XⅥ
1,091
948

微生物遗传第九章酵母菌遗传

微生物遗传第九章酵母菌遗传
基因敲入技术
将特定基因插入到酵母菌基因组的特定位置,以研究 基因表达和调控。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通过寡核苷酸引物或锌指核酸酶,对特定基因进行定 点突变,以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酵母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
01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酵母菌全基因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和
分析,以研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蛋白质组学研究
02
对酵母菌蛋白质表达、修饰和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以揭示蛋白
质功能和调控机制。和变化进行研究,以揭示代谢
途径和调控机制。
酵母菌与其他生物的基因交流与进化
基因转移与重组
研究酵母菌与其他生物之间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以揭示基因进化 机制。
基因共进化
研究不同生物之间基因的共进化关系,以揭示生物协同进化的规 律。
生物质转化
酵母菌可以将木质纤维素等生物质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品。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酵母菌的木质素降解酶系和代谢 途径,可以提高生物质的转化效率。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酵母菌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可以用于生物质 转化的工业生产。
THANKS
感谢观看
酵母菌遗传
• 酵母菌概述 • 酵母菌的遗传基础 • 酵母菌的基因操作 • 酵母菌遗传学研究进展 • 酵母菌遗传学应用前景
01
酵母菌概述
酵母菌的形态与分类
形态
酵母菌通常为单细胞,呈圆形、椭圆 形或圆柱形,直径一般为2-3微米。
分类
酵母菌属于真菌界,是单细胞真菌, 有数百种之多,主要分为酿酒酵母、 毕赤酵母、假丝酵母等。
要点三
药物筛选
酵母菌在药物筛选中也具有应用价值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能够模拟人 类疾病的酵母菌模型,可以用于新药 筛选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例如,利 用酵母菌模拟帕金森病等疾病模型, 用于药物筛选和机制研究。

酵母遗传学

酵母遗传学

酵母遗传学
酵母遗传学是研究酵母菌基因遗传和表达的学科。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其基因组结构、遗传机制和代谢途径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药物筛选等领域。

酵母遗传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型和表型的遗传关系。

通过对不同基因型酵母菌的表型特征进行比较,探究基因在表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2.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酵母菌基因表达的调控受到许多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如转录因子、信号通路等。

酵母遗传学研究通过分析这些调控机制,揭示基因表达的规律和机理。

3.基因功能研究。

酵母菌基因组中有许多基因的功能仍不清楚,酵母遗传学研究通过基因敲除、基因突变等方法,揭示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4.酵母菌在实践中的应用。

酵母菌作为模式生物被广泛用于基因工程、药物筛选等领域,酵母遗传学研究可以为相关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总之,酵母遗传学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深入了解基因功能和表达规律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 1 -。

酵母菌的遗传工程和表达系统

酵母菌的遗传工程和表达系统

酵母菌的遗传工程和表达系统酵母菌是一种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由于其易于培养、生长速度快、基因组较小、剪接机制类似于哺乳动物细胞等优点,酵母菌成为了功能基因组学、代谢工程学、蛋白质工程学等领域中的重要模型生物。

而酵母菌的遗传工程和表达系统则为这些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酵母菌的遗传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克隆、拷贝数调控、基因敲除、基因组编辑、基因表达调控、代谢通路调控等方面。

其中,基因克隆是构建目的基因载体的重要步骤,一般通过 PCR 扩增或基于荧光报告基因的克隆方法来实现。

而拷贝数调控则指通过操纵载体的拷贝数,达到目的蛋白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量的控制。

酵母菌具有高度重组能力以及泛素降解酶机制,因此基因敲除和基因组编辑等操作在酵母菌中较为容易实现。

基因表达调控则是酵母细胞酿酒业中的重要应用,通过调节转录、翻译后修饰等环节来实现产品的调控。

代谢通路调控则是通过调节酵母菌内一系列代谢酶的表达量或活性来增加特定产物的产量。

酵母菌的表达系统则包括基于质粒的表达和基于基因组的表达两种方式。

质粒表达是将目的基因克隆至质粒中,然后将质粒转化至酵母细胞中,通过调控拷贝数和选择适当的启动子及终止子等措施实现表达。

而基因组表达则是将基因克隆至某一位点上,在酵母菌表达生命周期较长的时期内带来更稳定的表达效果,尤其适用于连续表达大规模生物分子的场合。

同时,可以采用多个方面的策略来处理表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表达效率和表达质量。

例如在 translational initiation 上加入特定元件、利用内质网信号肽将蛋白定向到内质网,从而利用内质网发生的翻译后修饰增加表达质量等等。

总之,酵母菌的遗传工程和表达系统为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广泛的前景和应用价值。

我们期待,基于酵母菌的遗传工程和表达系统将吸引更多的生物学家、遗传学家、代谢工程师、蛋白质化学家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的关注,一起推进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酵母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酵母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酵母菌遗传多样性研究:探索酒精发酵的奥秘酿酒是人类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酵母菌则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是以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的,通过遗传多样性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酿酒的过程和机制,也可以为培育更加优良的酵母菌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酵母菌遗传多样性的基础、研究方法、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酵母菌遗传多样性的基础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它们吸收有机物或者碳物质,进行发酵作用,产生酒精、二氧化碳等有用物质。

从基因组水平来看,酵母菌的核基因组呈现为一个二倍体状态,其次还存在一个质粒组分。

酵母菌的基因组大小一般为10-20Mb,在菌落的不同部位,其基因组序列也会发生不同。

尽管酵母菌的基因组存在一定的保守性,但是仍然具有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酵母菌主要以无性繁殖方式进行,这种繁殖方式称为分裂,能够保证其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但是在环境、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酵母菌还会进行有性繁殖,这种繁殖方式会引发基因组的重组,进而导致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增加。

二、酵母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主要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研究,一种是全基因组测序,另一种则是根据特定遗传标记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

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全面掌握酵母菌基因组序列的信息,这种方法可以在种属间、不同株系之间进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较新的次代测序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测序工作,且精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目前,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广泛应用于酵母菌在进化、毒理等领域的研究中。

基因型分析则是通过检测酵母菌的遗传标记分别检测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这种方法也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中的一种。

尽管这种方法的精度相对较低,但是其操作相对方便,数据量也较小,较容易处理,因此不失为一种有力的研究工具。

三、酵母菌遗传多样性对酿酒业的意义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来说,探究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可以揭示其进化、繁殖机制的奥秘,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酵母菌的遗传变异及其相关基因

酵母菌的遗传变异及其相关基因

酵母菌的遗传变异及其相关基因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水体、植物表面以及消化系统中等。

酵母菌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模式生物之一,几乎所有的有关基因表达和生化代谢调控的实验方法都可以在酵母菌上开展。

而酵母菌的遗传变异是构建酵母菌基因网络的必要过程,进而推动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实现。

1. 酵母菌的遗传变异在自然界和实验室中,酵母菌可通过遗传变异来适应不同环境。

遗传变异包括基础性的点突变和复杂的染色体水平变异等。

其中,点突变是最常见的遗传变异形式,也是人们对遗传变异研究的重点。

点突变可分为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两类:错义突变是因为DNA序列发生了变化,让该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发生了氨基酸的变异,从而使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而无义突变则是该DNA序列变异后终止密码子生成一条截断的蛋白质链,导致细胞失能或者细胞死亡。

除此之外,酵母菌还可通过发生基因重组的方式来形成染色体水平的遗传变异。

这种变异形式通常会改变基因组的规模和染色体结构,并产生新的基因型或表型。

研究者们已通过染色体水平变异实现了酵母菌的进化人工控制,例如弱化或强化单一环境下的竞争能力、对环境毒性的适应能力等。

2. 酵母菌遗传变异相关基因(1)交叉交叉是酵母菌中基因重组的一种形式。

当酵母菌进行有性繁殖时,交叉会对基因组进行一定的乱序,从而生成不同的基因型。

正常的交叉作用需要受到遗传信号的诱导,这些信号来自酵母菌营养环境、细胞周期等不同因素。

恰当地配置这些因素可以控制交叉率,让繁殖酵母菌的下一代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基因组。

事实上,随着研究进程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基因被证明是直接或间接影响酵母菌交叉率的。

例如,环境因子下调的酵母菌细胞容易变得非常敏感,由此会减小交叉率和对外因的适应性;反之,高温和高氨基酸浓度等条件会刺激交叉率的上升。

(2)加工酵母菌的遗传变异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基因加工过程实现的。

基因加工是指对DNA进行重组、修饰、转录和翻译等一系列调节和加速基因转录的过程。

酵母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应用

酵母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应用

酵母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应用酵母是一种广泛应用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微生物,酵母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应用是生物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为基因工程和生物信息学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

一、酵母遗传图谱的构建酵母遗传图谱是指基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途径来建立基因间联系的图谱。

构建酵母遗传图谱需要考虑到酵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包括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基因表达的相互作用。

其中,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蛋白质互作网络来实现,基因表达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表达谱来实现。

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可以构成一个基因之间的联系网络。

建立酵母遗传图谱需要考虑多种功能模型,在常见的模型中,主要包括全基因组检测(GCT),修正全基因组检测(MGCT),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其他混合模型。

在这些模型中,基于GCT的酵母遗传图谱是目前最为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

二、酵母遗传图谱的应用酵母遗传图谱在生物工程及生命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应用方面的例子:1. 蛋白质功能分析蛋白质是酵母遗传图谱中最为常见的功能单元。

酵母遗传图谱可以为蛋白质的功能分析提供基础,通过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基因表达谱,我们可以了解一个蛋白质在不同环境中的表达量变化,以及它与其他蛋白质或基因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研究其功能。

2. 定位基因和突变基因酵母遗传图谱可以定位基因和突变基因。

通过比较基因表达谱和相互作用网络,我们可以找到与特定生理过程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并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

3. 药物靶标分析酵母遗传图谱还可以用于药物靶标分析。

通过结合酵母遗传图谱和基因表达谱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我们可以找到药物靶标候选物,并进一步研究它们与其他基因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特定生理过程和疾病的影响。

结论酵母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应用是生物工程和生物信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酵母遗传图谱可以为生物学和药物研发提供有力的工具。

虽然酵母遗传图谱与其他生物物种的遗传图谱有相似之处,但由于酵母的广泛应用和其基因组研究的深入,酵母遗传图谱在生物和医疗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酵母菌的代谢与遗传特性

酵母菌的代谢与遗传特性

酵母菌的代谢与遗传特性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常被用作研究模型生物。

这些微小的生物,生命周期短暂,繁殖快速,可以经受不同的环境压力。

此外,酵母菌是一种重要的产生工业酒精和面包、蛋糕等食品的生物。

在科学研究方面,酵母菌是许多遗传学、代谢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了解酵母菌的代谢与遗传特性,对我们理解许多生命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酵母菌的代谢1. 酵母菌的能源消耗酵母菌繁殖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和发酵,两种代谢方式存在于酵母菌的细胞内。

细胞呼吸作用能够在缺氧条件下使细胞产生能量;发酵则能够在缺氧和少氧条件下使细胞生存和繁殖。

2. 酵母菌的糖代谢酵母菌可以利用不同的碳源,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实现碳代谢。

在有氧状况下,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将丙酮酸氧化生成ATP;在无氧状态下,发酵过程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酒精和二氧化碳,提供ATP能量。

另外,酵母菌还具有逆糖作用,即消耗代糖如葡萄糖醛酸、甘露醇等。

3. 酵母菌的氨基酸代谢酵母菌利用氨基酸进行生产合成,并将它们转化为其他化合物。

特别是,酵母菌把氨基酸分解转化为α-酮酸和氨基基团,ATP通过TCA循环得到生产。

而固氮酶则提供氮元素的供应,并参与氮代谢。

二、酵母菌的遗传特性1. 酵母菌的基因组发酵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基因组长度约为12Mb,共有6600个基因,编码了许多对于发育、代谢和酿造工艺有用的功能蛋白和酵素。

此外,酵母菌的基因组具有高度保真性,其在重组、成形和DNA修复等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可靠性。

2. 酵母菌的基因表达酵母菌的酵母RNA聚合酶2可以反应出转录和胞核定位的基因表达。

此外,基因可发生辅助序列的作用,出现不同的调节和表达模式。

而一些已知的转录因子,如糖激酶Ssn6-Tup1和基因同等重要性相关蛋白Paf1等,均参与了基因表达的过程。

3. 酵母菌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酵母菌遗传变异的基础。

在酵母菌中已经发现了数百个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引起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如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

酵母菌的遗传调控和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酵母菌的遗传调控和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酵母菌的遗传调控和代谢途径研究进展酵母菌是一个重要的微生物模型。

它们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在生命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酵母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从发酵和面包制作等人类活动中,到水果和植物表面等生态环境中。

它们是典型的进食者,通常使用糖作为主要的碳源。

在酵母菌中,遗传调控和代谢途径是相互关联的。

酵母的基因组已经完全测序,因此,人们可以对其功能进行很好的研究和分析。

下面我们将介绍酵母菌的遗传调控和代谢途径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酵母菌的遗传调控酵母基因组中有许多蛋白质和调控序列,这些序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调控。

其中最重要的是转录调控,转录因子是重要的调控分子。

它们可以与DNA结合并转录DNA到RNA,从而影响蛋白质的表达。

酵母基因组中有400多个转录因子(约占基因组的5%),其中超过200个已经被鉴定出来,并且在多个条件下进行了全基因组表达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酵母菌的转录调控网络相对简单,大约有10%的基因与另一个或多个转录因子相关。

利用全基因组技术,人们已经确定了酵母菌中转录因子的互连网。

然而,具体的基因调控机理仍然不清楚。

未来的研究将包括进一步研究转录因子与其他分子(如催化酶和修饰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确定它们对基因转录的影响方式和时间序列。

二、酵母菌的代谢途径酵母菌代谢途径的研究是酵母生物学的重要方面。

这些代谢途径包括糖、脂肪、氨基酸等的利用和产生。

酵母菌通常的代谢途径,与其他真核生物一样,包括糖酵解(将糖转化成能量和新合成分子),三羧酸循环(将葡萄糖完全氧化为CO2,同时产生能量),和呼吸链(最终将电子转移给氧生成水,从而产生能量)。

尽管基于酵母人工代谢学的诸多研究已经使我们对酵母菌的代谢途径有了深刻理解,但是人们仍需深入研究去探究酵母代谢途径的不同条件下的反应规律。

用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工具是定量代谢组学。

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生物体在各种生长条件下的代谢组变化。

结论酵母菌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酵母细胞的遗传和调控机制

酵母细胞的遗传和调控机制

酵母细胞的遗传和调控机制酵母细胞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可以在纯培养条件下生长和繁殖,因此成为了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酵母细胞的遗传和调控机制被广泛地研究和探索,深入了解酵母细胞的这些特性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基因调控的本质。

一、遗传机制酵母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目前已有数百种酵母基因被鉴定和命名。

与其他生物相比,酵母基因组较为小,大约只有12000个基因,其中95%以上的基因是人类基因的同源基因。

酵母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主要依赖于两个主要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一般情况下,酵母细胞会进行无性繁殖,也就是通过分裂来产生后代。

而有性繁殖通常只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可以通过配子体融合的方式形成新的基因组合,并产生具有新表型的后代。

在遗传学研究中,酵母细胞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诱发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了改变,导致某个特定基因的表现方式改变。

通过诱发基因突变,研究人员可以获得某些容易研究的表型,进而分析和鉴定与这些表型相关的基因。

酵母细胞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方法是化学诱变和遗传重组。

化学诱变通常使用化学物质诱发基因突变,而遗传重组则是指利用有性繁殖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这些方法在酵母遗传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并为更深入地了解酵母细胞的遗传规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二、转录调控机制酵母细胞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多种转录调控机制。

其中最为重要的机制是转录因子和染色质重塑。

转录因子是一类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它能够结合到DNA 序列上,并通过与RNA聚合酶的相互作用来调控基因的转录。

在酵母细胞中,存在数百种转录因子,它们能够识别不同的DNA序列和结构,并对它们进行特异性结合。

染色质重塑是指利用特定的重塑蛋白来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紧密度,从而影响基因的可访问性和转录水平。

在酵母细胞中,最常见的染色质重塑方式是通过利用多聚腺苷酸甲基转移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和去甲基化酵素(histone deacetylase,HDAC)来进行,从而在染色质水平上影响基因表达。

酵母单双杂交原理

酵母单双杂交原理

酵母单双杂交原理酵母单双杂交是一种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酵母细胞中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该方法基于酵母细胞的性别特性和遗传特性,通过交配产生单倍体和双倍体的酵母细胞,从而实现对基因的分离和分析。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其遗传特性与其他真核生物类似,具有两个性别类型:雌性和雄性。

雌性细胞称为a型细胞,雄性细胞称为α型细胞。

在酵母的生命周期中,单倍体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不断繁殖,也可以通过配子体形成双倍体细胞。

酵母单双杂交的基本原理是将a型和α型的酵母细胞进行交配,形成双倍体细胞。

具体步骤如下:1. 培养酵母细胞:首先,分别培养纯合的a型和α型酵母细胞。

培养条件包括适当的培养基和温度,以及适当的培养时间,使酵母细胞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2. 交配:将纯合的a型和α型酵母细胞混合在一起,通过搅拌或震荡等方式使其充分接触。

在一定条件下,a型和α型酵母细胞会发生交配,并形成双倍体细胞。

3. 选择双倍体细胞:将混合后的酵母细胞接种在含有特定抗生素的培养基中。

抗生素可以选择性地杀死单倍体细胞,而对双倍体细胞不起作用。

这样就可以通过选择性培养,筛选出双倍体细胞。

4. 分离双倍体细胞:将筛选出的双倍体细胞进行分离,分别培养成单倍体细胞。

这可以通过稀释培养、染色体分离或其他方法实现。

通过酵母单双杂交实验,可以研究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通过将感兴趣的基因与报告基因或标签基因相连,可以观察其在双倍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测特定基因在双倍体细胞中的相互作用,探索基因网络和信号传导途径。

酵母单双杂交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快速:酵母细胞繁殖快速,培养周期短,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杂交细胞。

2. 简单:酵母单双杂交实验步骤简单,操作相对容易,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材料。

3. 灵活性:酵母单双杂交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包括研究基因的功能、相互作用、信号传导途径等。

4. 可靠性:酵母单双杂交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酵母菌的遗传调控机制

酵母菌的遗传调控机制

酵母菌的遗传调控机制酵母菌是一类广泛存在的真核微生物,其能够进行糖类的发酵,并且可以在制作面包、啤酒和葡萄酒等食品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酵母菌还具有很强的遗传调控机制,其成为了生物学家们研究基因表达的模型生物之一。

关于酵母菌的遗传调控机制,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基因表达的主要过程。

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过程中,有许多关键因素参与了其中,而遗传调控则是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机制之一。

在酵母菌中,遗传调控机制的具体实现是通过转录因子进行的。

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其主要作用是将DNA转录为mRNA,从而通过RNA合成蛋白质。

因此,转录因子在调控基因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般而言,遗传调控机制可以分为正、负两种调控方式。

正调控是指转录因子促进基因表达,而负调控则是指转录因子抑制基因表达。

在酵母菌中,启动子元件是调控转录因子作用的关键部位,而这些启动子元件包含了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启动子区域。

在酵母菌中,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是基因启动子区的一个重要元件,它的存在可以影响到转录因子的结合方式,从而进一步影响到RNA的合成过程。

同时,启动子区中还存在一些重要的序列元件,例如TATA框、CCAAT框和GC盒等等。

这些元件的存在可以影响到RNA聚合酶的结合和启动,从而对基因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这些调控机制外,酵母菌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基因调控机制,例如RNA干扰、表观遗传调控等等。

这些调控机制对于酵母菌的代谢途径、环境适应、生长和发育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酵母菌的遗传调控机制是十分复杂和多样的,其涉及到了转录因子、启动子元件、序列元件等多个复杂部位的相互作用。

而这些调控机制对于细胞代谢、环境适应和其他重要生物学过程的发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这一重要的生物学研究课题,也已经成为了现代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酵母菌遗传课件

酵母菌遗传课件

1.着丝粒
• 概念 着丝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在有丝分 裂和减数分裂时,纺锤丝与着丝粒结合,将染色体拉向细胞的两极。 • 主要类型:点着丝粒(着丝粒序列很短 酿酒酵母) 区域着丝粒(着丝粒序列较长 脉胞菌、果蝇、人 )
1.着丝粒
在酿酒酵母中,所有染色体的CEN序列的长度均大于130bp,
酵 母 菌 遗 传
酵母菌概述
酵母菌: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个体形态有球状、卵圆、椭圆、 柱状和香肠状等。 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 线粒体等,酵母菌虽属于真核微生物,同时又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例如 形成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生长速度快等。 1996年完成酿酒酵母全基因组的测序,是当时完成测序的最大基因组,也是 真核生物中第一个被测序的生物。
2.GAL4转录因子和gal基因的表达调控
• 酵母半乳糖代谢酶基因(gal)表达可以被生长条件所控制。 半乳糖通过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后进入糖酵解途径而被酵母利用 。 • gal基因的转录是被严格调控的。gal1基因、gal7基因、gal10 基因和gal12基因在没有半乳糖的条件下不表达,而在半乳糖存 在条件下表达水平提高约1000 倍。 3.GCN4转录调控因子 GCN4能特异结合到许多氨基酸合成酶基因的启动子
1. 通用转录因子 结合在TATA序列附近,包括TFII-A、TFII-B、TGII-D、TFII-E、 TFII-F等。 2. 转录调控因子(结合在启动子上游) 转录调控蛋白由两个独立的结构域组成: (1)DNA结合区 (2)转录激活区
1.TATA 区结合蛋白
• 转录起始复合物由 TATA 元件附近序列及转录起始位点等顺式 作用元件和多种通用转录因子及RNA聚合酶Ⅱ组成。 • 成环假说

酵母菌遗传变异的研究

酵母菌遗传变异的研究

酵母菌遗传变异的研究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经常被用于发酵酒类、面包等食品。

不仅如此,酵母还成为了科学家研究基因的优秀模式生物。

最近,研究人员对酵母菌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从而对基因的组成方式和变异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酵母菌遗传变异的重要性基因是生物体内所携带的最基本的遗传信息,能够直接影响人的特征、功能、疾病等。

酵母菌作为一种微生物模式生物,其基因组被广泛研究,正因如此,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基因组的组成、功能和调控机制。

在遗传变异方面,酵母菌与人类的相似性非常高。

因此,它们是研究人类基因变异和遗传病的重要模型生物。

通过对酵母菌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科学家们可以了解细胞是如何处理基因复制、修复和重新组合的机制。

酵母菌遗传变异的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酵母菌的遗传变异,研究人员通常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和全基因组扫描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同时测定整个基因组的变异,使得研究人员可以获得大量的基因变异信息,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基因的突变点、基因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细胞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另一个用于研究酵母菌遗传变异的方法是随机突变。

这是一种基因突变的人为方法,可以使酵母菌在数千个代际中积累大量的突变。

这种方法可以使酵母菌中的每个基因都突变到一定的程度,从而得到更深入的信息。

随机突变与全基因组测序和扫描的结合使用可以提高研究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酵母菌遗传变异的影响酵母菌的遗传变异对大量细胞代谢和生长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最近的研究表明,基因的点突变、缺失、插入和单倍性等变异形式在酵母菌的生长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变异使得酵母菌对不同的环境和逆境有不同的生长和表型特征,包括对不同基质和营养需求的变化。

此外,酵母菌的遗传变异也能够影响酿酒和麵包等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总结酵母菌的遗传变异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们不仅为探索基因的组成、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模型,而且通过研究酵母菌的遗传变异,使得人们更好地了解了基因的突变、特征和影响,为遗传学和医学领域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援助。

酵母遗传学方法实验指南

酵母遗传学方法实验指南

酵母遗传学方法实验指南
酵母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酵母遗传学方法是研究酵母基因功能和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指南将介绍酵母遗传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实验流程,以及常见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酵母遗传学方法的基本原理
酵母遗传学方法主要包括突变体筛选、基因克隆、DNA转染、融合蛋白表达等技术。

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对酵母细胞进行基因操作、功能分析和信号转导研究。

二、实验流程
1. 酵母菌株的培养和保藏
2. 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
3. 基因克隆和表达
4. DNA转染和基因敲除
5. 融合蛋白表达和功能分析
三、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1. 酵母菌株的培养和保藏:注意酵母菌株的保存温度和保管时间,以及不同菌株之间的差异;
2. 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注意筛选条件和方法,避免假阳性结果;
3. 基因克隆和表达:注意PCR反应条件和酶切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以及融合表达载体的选择和构建;
4. DNA转染和基因敲除:注意DNA转染的方法和效率,以及基因敲除的确认方法和效率;
5. 融合蛋白表达和功能分析:注意融合蛋白表达的条件和产量,以及功能分析的设计和方法。

四、总结
酵母遗传学方法是研究酵母生物学和遗传学的重要手段。

掌握酵母遗传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流程,以及注意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对于开展酵母遗传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酵母菌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酵母菌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酵母菌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主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以及医学研究中。

近年来,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酵母菌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为我们提供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一、酵母菌的基因组和基因编辑技术20世纪末以来,人们对酵母菌的基因组进行了全面测序,解析了其约5800万个碱基对,发现其包含约6000个基因。

此外,还发现酵母菌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大多与人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可以为人类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借鉴。

为了更好地研究酵母菌基因,人类发明了基因编辑技术,使得可以针对特定基因进行删除、替换或增加操作。

其中CRISPR/Cas9技术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基因编辑技术,通过靶向序列特定区域,实现基因编辑的目的。

二、酵母菌的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通过对酵母菌基因组的研究,科学家们开始关注酵母菌的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即关注基因的表达过程以及蛋白质的组成和功能。

近年来,人们通过RNA测序技术和质谱技术,实现了对酵母菌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深入探究。

例如,在酵母菌的翻译后修饰中,人们发现酵母菌中存在众多不同的甲基化修饰,这种修饰形式在不同的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特征。

另外,人们也发现了许多新的酵母菌蛋白质,并且对这些蛋白质进行了系统分类和功能分析。

三、酵母菌的细胞周期酵母菌的细胞周期是其它真核生物细胞周期研究的基础。

研究人员已经对酵母菌细胞周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并详细描述了它的各个不同的阶段。

这些研究是理解自然发育以及癌症發生的奠基性的研究,并且也产生了重要的工业应用,例如对啤酒和面包等发酵工艺的精细控制。

结论随着技术不断更新,酵母菌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更多地关注酵母菌的信号通路和代谢通路等方面,这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酵母菌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

在此基础之上,酵母菌的应用也将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实现。

酵母菌的遗传变异及其应用

酵母菌的遗传变异及其应用

酵母菌的遗传变异及其应用酵母菌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以及药物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酵母菌的遗传变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论述酵母菌的遗传变异及其应用。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其遗传特性很好地配合了生产和研究用途。

酵母菌的遗传变异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层级,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重排、基因扩增以及基因剪切等。

首先,基因突变是酵母菌遗传变异的一种基本形式。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DNA序列中不同的位置,包括单核苷酸突变、插入和删除等。

这些突变通常会导致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功能的改变。

酵母菌基因突变的研究已经促进了对基因调控机制和代谢网络的理解,并为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其次,染色体重排是酵母菌遗传变异的另一种形式。

染色体重排指的是染色体间或同一染色体内部的基因重排,导致基因副本数目或基因座的位置发生改变。

酵母菌经常发生染色体重排,这种变异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特别是在酵母菌发酵过程中。

染色体重排常见于较高等级生物中,这对于研究基因间相互作用以及遗传变异的演化机制非常有价值。

此外,基因扩增也是酵母菌遗传变异的一种形式。

基因扩增是指基因序列的复制和插入,可以导致基因副本数的增加。

基因扩增对于受控表达和制造庞大批次的特定蛋白质非常有用。

例如,酵母菌可以被改造为用于制备丝氨酸蛋白酶等商业级别蛋白质的工厂。

最后,基因剪切也是酵母菌遗传变异的一种形式。

基因剪切是指RNA剪接方式的变化,导致特定基因的不同转录本产生,从而影响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酵母菌是研究RNA剪切和转录调控机制的重要模式生物,其遗传变异对于研究RNA 剪切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酵母菌遗传变异对于研究基因调控机制和生物技术开发的作用之外,还应注意其重要的应用领域。

首先,酵母菌可以用于生物酶法生产、酶基反应工程、生物药品工程和基于酵母菌的食品和饮料工业等领域。

通过人工选择,酵母菌的酶系统已经得到优化和改进,能够在医药和技术上发挥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S604 ARS605 ARS606
TTTTACGTTTT AaTTACGTTTT ATTTATATTTT
ARS607
ARS608 ARS609 RDNA ARS
gTTTATATTTA
TTTTACtTTTA TTTTATGTTTT gTTTATGTTTT
图7-5 酵母ARS的结构 a. ARS1的结构
在粟酒裂殖酵母的基因组中也有 ARS,平均约每20~ 50kb的染色体DNA上有一个ARS。
1. 自主复制序列ARS的结构: 酿酒酵母中, ARS是长度为100~200bp 、富含AT的DNA 片段。
根据其在质粒中稳定性的实验结果来看,可将ARS分为A、B、 C三个结构域,其中A和B最为重要。 A是由11bp核苷酸(A/T)TTTAT(A/G)TTT(A/T)组成的保 守序列,称为ARS共有序列(ARS consebsus sequence, ACS)。 所有的ARS都含有一个完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ACS。 ACS内单一碱基的突变能降低或消除起始功能。
粘菌
四膜虫 酿酒酵母 脉孢菌
TAGGG
TTGGGG TG1-3 TTAGGG
在酵母中,与端粒联合的DNA有两类: X和Y’。 X是保守性较差的序列,长度为0.3-3.7kb,存在于大多数染色 体上。 Y’高度保守,长度为6.7kb。三分之二的端粒含有1-4个拷贝的 Y’(图 )。 端粒联合的DNA X和Y’对于端粒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它们对 端粒的稳定、染色体断裂后的修复以及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 联会起辅助作用。 在端粒联合DNA X和Y’之间还有一段端粒重复序列,约 50~130bp,这一段端粒重复序列可能是”备用”端粒,当染 色体断裂或从端粒处被降解时,这段序列可以作为端粒酶的 引物延伸端粒。 另外,X和Y’序列中都含有自主复制序列(ARS),能使质粒 DNA在酵母中自主复制,但对端粒的复制和功能不起很大作 用。
CDEⅠ
CDEⅡ
CDEⅢ
A
A
T
TCACTG---78~86bp(90%A+T)---TGTTT GNTTTCCGAAANNNAAAAA G G A
图 酵母着丝粒序列
二、端粒(telomere) 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两端的特殊DNA-蛋白质复合 体结构,这种复合体结构是由重复序列组成的DNA序列和与 之相结合的蛋白质分子构成。 端粒的功能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1)维持染色体结构的 完整性 如果失去端粒,则染色体的末端呈现高度的不稳定 性,并且使染色体末端与其它断裂片段相融合。 (2)保证染色体末端的完整性 端粒在DNA复制过程中有 不同于普通染色体DNA的复制行为,因而能够保证DNA在半 保留复制后,作为DNA复制引物的5’-RNA被DNA切去,而 不致于损失结构基因。 (3)端粒通过与核膜结合,使染色体末端定位于核膜边缘。
1,532
577 270 1,091 563 440 745 667 1,078 924 784
747
278 130 515 276 220 358 314 506 457 398
27
20 10 36 11 10 24 16 22 21 16 0 0 0
0
6 3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16
12,068
5885
275 140 33 13 2 3 1
第二节 酵母菌的染色体结构和特征
一、 着丝粒(centromere)
着丝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在有丝 分裂和减数分裂时,纺锤丝(着丝粒结合蛋白)与着丝粒结合,将染 色体拉向细胞的两极。
着丝粒有两种主要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着丝粒序列很短(~ 200bp),又叫点着丝粒(point centromere),芽殖酵母的着丝粒就属 于这种类型。 第二种类型的着丝粒也叫区域着丝粒(regional centromere),其 特征是着丝粒序列较长(从40kb到几个mb),含有很多重复序列, 真菌(如脉胞霉菌)、果蝇、哺乳动物和人的着丝粒都具有这种 结构特征,见图 。
140
4 1 1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2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2 0 0 0 4 0 0 0 0 2 1 0 0 0
ⅩⅤ
XⅥ
1,091
948
566
461
20
17 0
0
2 2 0 0 0
4 0 0 1 0
总数
染色体 长度(kb) 基因数 (编码蛋白质) tRNA基因数 rRNA基因 Ty1 Ty2 Ty3 Ty4 Ty5
染色体 长度(kb) 基因数 (编码蛋白质) tRNA基因数 rRNA基因 Ty1 Ty2 Ty3 Ty4 Ty5 Ⅰ Ⅱ Ⅲ 230 813 315 107 392 160 2 13 10 0 0 0 1 0 0 0 0 2 1 0 0 0 0 1 0 0 1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ⅩⅢ ⅩⅣ
b. ARS307的结构
c. ARS121的结构
2. ARS启动染色体复制的活性 在酿酒酵母基因组中约有400个ARS, 但是并不是所有 的ARS都具有染色体自主复制活性。当将这些染色体上的 ARS克隆到质粒上时,却具有自主复制的特性。 曾对第Ⅲ染色体上200kb的染色体片段(从染色体左臂端 粒到接合性基因MAT,占第Ⅲ染色体长度的62%)上的ARS 进行了系统分析,ARS编号从300到314。 其中305、306、307、309和310在大多数细胞循环中都 具有复制起始活性;ARS308仅在10-20%的细胞循环中能起 始复制;而其余的ARS则无染色体起始复制活性(图 )。 为何ARS在质粒中具有活性,而在原染色体上却无活性, 这一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编码核糖体RNA(rRNA)的140个基因以大的串联形式排列 在第Ⅻ染色体上;编码小的核RNA分子(rnRNA)的40个基因分 散排列在16条染色体上;275个tRNA基因 (属于43个家族) 也 是分散于所有染色体中。 在酿酒酵母中约4%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有内含子,而在粟 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中,40%有内含子。
一、酿酒酵母菌的生活史
在酵母的生活史中有单倍体和二倍体两种状态,单倍体和 二倍体都可以通过不对称的出芽方式进行营养体的增殖。 酿酒酵母的有性生殖有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之分。不论 哪一种类型的接合,接合子均又可通过出芽的方式进行二倍 体细胞的增殖。当环境条件变化时,二倍体细胞才发生减数 分裂,形成4个子囊孢子
在大多数生物中,端粒DNA由几个碱基组成的DNA重复 单位通过串联重复而形成,长度从20bp到几个kb不等(表 )。 酿酒酵母端粒的长度约为300bp,端粒的DNA重复单位为
5’C1-3A... 3’G1-3T..
表1. 端粒的DNA重复序列 生物种类 拟南芥 人 DNA重复序列 TTTAGGG TTAGGG
图 酿酒酵母的生活史
酿酒酵母的生活史
二、酵母接合型基因的遗传分析 (一) 两个不同接合型单倍体细胞的细胞质配合 酿酒酵母的单倍体细胞可分为a和α两种接合型, a接合型和α接合型细胞的交配过程是通过可扩散性的a因 子信息素和α-因子信息素的相互交换而起始的。 1. a-因子信息素 和α-因子信息素(α-factor pheromone) α接合型细胞:分泌α-因子信息素, α-因子信息素与a细胞中 STE2基因编码的受体蛋白结合。
图 几种生物着丝粒结构
图7-3 酵母着丝粒结构的模型
在酿酒酵母中,所有的着丝粒序列都含有大约130bp长的序 列,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序列(centromeric seguence,CEN)都分 为三个区,由5’→3’依次为CDEⅠ、CDEⅡ和CDEⅢ。
CDEⅠ和CDEⅢ是两个共有序列,位于两侧,中间是由78~ 86个核苷酸组成的CDEⅡ,CDEⅡ的核苷酸序列中>90%是 A+T序列,所以容易弯曲(图)。
图7-4 酵母端粒结构和相邻序列示意图
三、 复制起点 酵母染色体上控制DNA复制起始的短的DNA序列就是 酵 母 的 复 制 起 点 , 通 常 称 为 自 主 复 制 序 列 (autonomously replicatory sequences, ARS)。 将ARS克隆到质粒中,能使质粒DNA在酵母中自主复制。 自从1979年首次发现酿酒酵母的ARS以来,已经对ARS的结构 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酿酒酵母基因组中ARS总数约400,但使用频率不同,变 动在10%~100%。
表1 酿酒酵母中18种ACS序列的比较
ARS 因子
ARS1 HO ARS
ACS序列
TTTTATGTTTA TTTaATATTTT
H4 ARS
ARS307 ARS307 ARS121 HMR E ARS ARS601 ARS602 ARS603 ARS603
TTTTATGTTTT
ATTTATGTTTTa TTTTtTATTTAa TgTTtTGTTTA TTTTATATTTA ATTTcCATTTT TTaTACGTTTA TTTcATATTTTa TTTaAaGTTTTa
在嗜杀株中存在两种线状双链RNA(dsRNA):M-dsRNA 质 粒 的 分 子 量 为 1.0 ~ 1.7×106D, 决 定 嗜 杀 酵 母 的 嗜 杀 表 型;L-dsRNA质粒的分子量为2.5~3×106D,编码自身以及MdsRNA质粒的主要外壳蛋白。
图7-9 酵母中的嗜杀现象
第五节
接合型基因及其基因转换
图7-8 酵母2um质粒
二、嗜杀现象 生物界中广泛存在着相互杀死现象,借此以维持生物种属 的特性。1963年,Bevan和Makower发现 酿酒酵母中的某
些酵母可以产生毒素而杀死其它酵母,这种现象被称 为嗜杀现象。
一般的嗜杀酵母的嗜杀现象是由两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的细胞遗传因子---双链线状RNA(dsRNA)决定的,它们通常 以蛋白质外壳包裹着的粒子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但不具有 体外侵染的特性,与病毒粒子不同,故称之为嗜杀质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