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图形教学设计1 人教版〔优秀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几何图形》教案
《几何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识别常见的几何图形,并了解其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识别常见的几何图形。
难点: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模型、三角板、量角器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和分类。
2.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几何图形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几何图形。
(二)探索新知1.讲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识别这些图形的特点和分类。
3.讲解常见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包括点、线、面、角等元素之间的关系。
4.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三)巩固提高1.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2.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再次明确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常见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强调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并尝试进行分类和描述其性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七年级上册数学中的“几何图形”,主要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常见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探究等活动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最新-几何图形课件 《几何图形》说课稿优秀7篇
几何图形课件《几何图形》说课稿优秀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编辑帮大伙儿分享的《几何图形》说课稿优秀7篇,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几何图形》说课稿篇一说活动目标:让幼儿大胆想象,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拼搭创造。
说活动准备:图形宝宝图片、背景图、固体胶、纸、环境布置说活动重点:复习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说活动难点: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拼搭创造说活动流程:引出课题游戏巩固活动延伸(一)、引出课题1、分别出示4种图形,提问:“你们知道它们是谁?”2、它们长得怎么样?(二)、游戏巩固1、游戏:捉迷藏a、师出示背景图,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b、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并说出有几个?2、游戏:小小邮递员a、图形宝宝请幼儿为小动物送饼干,并说明要求。
b、幼儿送饼干。
c、师作一定的'评价。
d、幼儿吃饼干(幼儿自由选择饼干)提问:你吃了什么形状的饼干?3、游戏:拼图a、图形国王装修皇宫,想请幼儿拼画。
b、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拼图。
c、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活动延伸将剩下的图形投放到区角活动中。
《几何图形》说课稿篇二说活动目标:1、通过触摸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能准确地说出图形的名称。
说活动准备:学具: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颜色相同)教具:几何图形片说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课堂。
老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跟很多不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朋友,好不好呢?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什么样的图形宝宝呢?(幼儿回答)老师:今天呀,老师带了一位可爱的宝宝跟小朋友们做朋友,现在老师就把它请出来吧!(老师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二、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老师:小朋友们请看,这个宝宝可爱吗?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图形宝宝吧!老师:这些图形宝宝是一样的吗?老师:对了,他们的形状不一样;这个是圆形,就像大大的月饼一样的形状,我们一起来说出这个图形宝宝的名字来——圆形。
部编五下数学《几何图形》特色教案教学策划【一等奖】
部编五下数学《几何图形》特色教案教学策划【一等奖】一、教学背景1.1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分类及性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1.2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基础,但空间想象力不足,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1.3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了解其性质和特征。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 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2 教学难点1. 对几何图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策略3.1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折纸、拼图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3. 问题驱动法:设计有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展示几何图形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教具:使用几何模型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
3. 学生活动:设计丰富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4.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4.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4.7 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优质」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4.1 几何图形教案1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3.开展探究性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为.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教法:演示法、发现法学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图形,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在下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林匹克公园中,你能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学生活动:上图中有哪些熟悉的图形.教师总结:上图是个立体图形,它包含了我们前面学段学习过的柱体、椭圆形、四边形、三角形、线段、点等图形.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建筑施工时怎样拉出直的参照线?怎样用平面表现一个庭院的设计?怎样制作一个五角星?怎样设计一个产品包装盒?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了解更多的图形知识.接下来我们将走进到更加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认识更多的图形.二、互动新授问题2:从城市的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等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学生活动:欣赏并观察图片,进行小组合作统计图片里有哪些熟悉的图形.师生合作探究: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哪些?上面的图片里有这些图形吗?教师总结: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点、线段、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平形四边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椎、圆柱、球等.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的是它们的形状(如方的、圆的等)、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和位置(如相交、垂直、平行等),而它们的着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他学科所关注的.问题3:如下面的方形纸盒,你能说出它包含了哪些图形吗?罐头、乒乓球呢?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从整体上纸盒的形状是个,看不同侧面可得到,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罐头、乒乓球的外形可以得到.教师总结:从整体上纸盒的形状是个长方体,年不同侧面可得到长方形或正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等.罐头、乒乓球的外形可以得到圆柱、球、圆等.如图:长方体、圆柱、球、长(正)方形、圆、线段、点等,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它们都是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有些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椎、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问题3:下图中的帐蓬、茶盒、金字塔给我们的是什么图形的形象?你能再举几个这些图形的实例吗?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我们上面总结了立体图形的定义,以上图片是立体图形吗?它们分别是什么立体图形?教师总结:图片中的帐蓬都给我们棱柱的形象,金字塔给我们棱锥的形象.它们对应的立体图形如下图:问题4:如图: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完成教师总结: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解、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问题5:下面各图形中包含哪些简单平面图形?请再举例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联系我们小学所熟悉的平面图形.教师总结:上面图片中的平面图形有:线段、角、长方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四边形.问题6:立体图形与平面图虽然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互相关联的,立体图形是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请从问题3中的各个立体图形中的不同面,长出平面图形,并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学习生独立完成的前提下,小组合作讨论.师生合作探究:想象立体图形的不同表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平面图形.如:帐蓬(三棱住)的侧面是,正面是形;茶罐(六棱柱)的侧面是形,上、下面是形;金字塔(四棱锥)侧面是,下面是形.教师总结:帐蓬(三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正面是三角形;茶罐(六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上下面是六边形;金字塔(四棱锥)侧面是三角形,下面是正方形.三、巩固拓展练习题::1.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⑤圆锥;⑥球.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③⑤;D. ③④⑤⑥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①圆柱由3个面围成,这3个面都是平面;②圆锥由2个面围成,这2个面中,1个是平面,1个是曲面;③球仅由1个面围成,这个面是平面;④正方体由6个面围成,这6个面都是平面.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1)几何图形是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它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3)懂得区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会正确判断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实物形象;(4)知道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位置.五、作业教科书第121页习题4.1第1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 4.1.1 几何图形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4.1.1几何图形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二、教学重点: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问题与情境活动设计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批作品想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老师,急需长方体形状的纸制包装盒,你能帮帮他们吗?动手一试:把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沿一边剪开,铺平,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你有什么体会?做一做:教科书120页探究,先请学生猜测结论,再动手操作(把四个图用纸复制下来,然后折一下,看看你的猜测对不对。
比一比:你们组的长方体的展开图与其他组的是否一样?想一想:现在你能帮助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长方体的纸盒吗?说说你的方案。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好奇心和欲望,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
学生得到不同体会,并进小组交流。
学生4-6人小组进行操作活动,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化培养学生动脑猜想、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和交流合作精神。
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感受长方体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体会同一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不同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所感知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生成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二)尝试应用问题与情境活动设计1. 如图,为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数字.若数字为的面是底面,则朝上一面所标注的数字为()A.5 B.4C.3 D.22.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图中“加”字所在面的对面所标的字是()A.北B.京C.奥D.运3. 如图(1)是一个小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图(2)所示的位置依次翻到第1格、第2格、第3格,这时小正方体朝上一面的字是()A.奥B.运C.圣D.火4. 如图,为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数字.若数字为的面是底面,则朝上一面所标注的数字为()A.5 B.4C.3 D.2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答案:1 D;2.B;3.D;4.D;(三)补偿提高问题与情境活动设计1.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形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 B. C. D.2. 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它折成正方体后“建”字对面是()A.和B.谐C.凉D.山3. 下面形状的四张纸板,按图中线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下直三棱柱的是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答案:1.D;2. D;3.C;( )(四)小结与作业问题与情境活动设计生组内小结,总结归纳(或者协助归纳)师对重点加以强调,对于易错易混问题逐一强调.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直观层面,对于抽象的几何概念和性质理解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转变,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点、线、面的概念及其性质,能够识别和运用基本的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线、面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几何图形的识别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模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黑板、粉笔。
2.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房屋、车辆等,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存在。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点、线、面的定义和性质,同时进行解释和阐述。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学生对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点、线、面的性质进行解答。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学生解答指导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板书,展示他们的解答过程和结果。
认识几何图形教案5篇
认识几何图形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一节,详细内容为: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几何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够正确区分不同图形。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几何图形的卡片、磁性板、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卡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它们的特征。
(2)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图形的动画,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检查,确保图形的准确性。
5. 巩固练习:出示各种图形卡片,让学生快速识别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几何图形2. 内容:(1)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圆形:一个封闭的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练习本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并标出它们的特征。
(2)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物品,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1)略(2)例如:长方形桌子、正方形瓷砖、三角形的交通标志、圆形的硬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图形的识别和描述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4.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3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4.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3课时)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4.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3课时)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第1课时几何图形与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教学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庆之夜)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学生看书)小组讨论交流.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二、找一找,议一议思考P115图4.1-3,并出示实物(如茶叶盒、地球仪、字典及魔方)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 出示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说说它们的异同.(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互相补充.) 归纳: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和区别.三、立体图形的分类分类标准不同,得到不同的分类:四、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1.学生阅读课本P117,图4.1-6及以上相关内容,理解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意义和用途.2.练习:课本P121第4题.3.小结: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方法.4.小组合作探究P117图4.1-7.问题:(1)从正面看,有几层?每一层分别有几个正方形?(2)从上面看,有几个正方形,这些正方形是怎样排列的?(3)从左面看,有几列?每一列有几个正方形?(4)画出从三个不同方向看该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平面图形.5.能力提升练习:(1)由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画出从左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2)由相同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搭成这个几何体最多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少呢?五、课时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六、课堂作业1.课本P118练习第1题.2.课本P121习题4.1第1、2、3题.3.(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2)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第2课时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教学目标:1.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2.会由展开图联想对应的立体图形形状.教学重点:1.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立体图形.2.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教学难点: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图形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教学过程:一、问题呈现1.学生阅读课本P117图4.1-8及相关内容.2.动手操作:将一个长方体墨水瓶盒按不同的棱剪开铺平,并画下其形状观察长方体墨水瓶盒展开图中有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之间大小形状有什么关系?3.课本P118探究:(1)先由平面图形想象立体图形的形状.(2)实际操作:将这些平面展开图画在纸上,看能否围成想象的立体图形.4.小组合作探究: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哪些形状? 5.交流总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形状: 141型:(共6个).231型:(共3个).33型:(1个).222型:(1个).二、练习(1)课本P118第2题.(2)如图所示,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的是()(3)课本P123第12题.三、课时小结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四、课堂作业1.课本P122第6题、第7题.2.下图是一个立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其中三格已经分别填入一个数,请在其余三个正方形内填入所有可能的数,使得折成立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则填入正方形间A,B,C内的数依次为.第3课时点、线、面、体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学生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西湖风光,垂柳、波澜不起的湖面、音乐喷泉、雨天、亭子……随着镜头的切换,学生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垂柳像什么?平静的湖面像什么?湖中的小船像什么?随着音乐起伏的喷泉又像什么?在岸边的亭子中我们寻找到了哪些几何图形?从中感受生活中的点、线、面、体.二、讨论(动态研究) 课件演示:灿烂的星空,有流星划过天际;汽车雨刷;长方形绕它的一边快速转动;问: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观察、讨论,让学生共同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让学生举出更多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利用教学模型完成课本P121练习第2题(动手转一转).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合作学习,感悟知识的生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化解难度.三、讨论(静态研究)教师展示图片(建筑或生活的实物等),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平面、曲面、直线、点等.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更多的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的例子.四、探索1.阅读课本P119,并回答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2.课本P121习题4.1第1题(提供实物,议一议,动手摸一摸),思考以下问题:这些立体图形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圆锥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是直线还是曲线?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 让学生自己体会并小组讨论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五、课时小结六、课堂作业“当你远远地去观察霓虹灯组成的图案时,图案中的每个霓虹灯就是一个点;在交通图上,点用来表示每个地方;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也是由一个个小点组成;运用点可以组成数字和字母,这正是点阵式打印机的原理.”说说你对上述这段叙述的理解和体会.第二篇:七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总结七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优生较少,这就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详案)
4.1几何图形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几何教学的第一节课,通过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感觉图形世界丰富多彩。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热情。
无需对具体定义的深刻理解,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几何模型---图形---文字”这个抽象过程,培养学生抽象、辨别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几何的热情。
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
教学难点: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学习热情的激发。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身边的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猜谜引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那现在有信心来猜出老师给出的谜语吗? 老师出题了哦。
谜面:世界各国在眼前,五湖四海不通船.高山不见一棵树,平地没有半亩田.谜底:地图。
教师出示文成县地图,问:你从图上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此时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要稍作引导,引导他们回答出看到了哪些基本图形,从而顺利引入课题。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图形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刻画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
它们都称为几何图形。
并引出课题:《4.1 几何图形》二、 合作学习1、问题1:从这些图片中,你能找到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吗?请说出它们的名称.(课本中P 162)问题2:你能举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具有点、线、面、体等图形的物体吗? 请告诉你的同伴。
(学生合作交流)2、课本中P 162中的合作学习。
观察下面的物体或情景,你看到了哪些面? 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特别指出:数学中的平面是可以无限伸展的。
3、试一试:你能把下列几何图形分成两类吗?(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解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几何图形的有关概念。
数学教案:几何图形优秀6篇
数学教案:几何图形优秀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经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作者为伴侣们细心整理了6篇数学教案:几何图形,盼望能够满意亲的需求。
数学教案:几何图形篇一一、活动目标:1、复习已学过的几何图形,让孩子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
2、是孩子能够不受颜色、大小等条件的影响,分清几何图形。
二、活动预备: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梯形卡片若干。
2、(人均一套几何图形)准时贴图形一套。
三、活动过程:1、复习几何图形。
(1)图形的特征。
(2)让幼儿找一找教室里那些物品是什么外形的,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找图形(分给幼儿人均一套)老师说出图形的名称,让幼儿拿出图形的名称。
3、嬉戏《图形娃娃找家》。
(1)老师交代嬉戏规章。
(2)师幼集体嬉戏。
4、老师小结:今日我们复习了几何图形,小伴侣上课都很仔细,活动也很乐观,特殊是林兴政小伴侣表现最好(给表现好的小伴侣发小红花)四、活动延长: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自己家中的那些物品什么图形,回来后告知老师和其他小伴侣。
数学教案:几何图形篇二【活动目标】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熟悉。
2、培育幼儿参加活动的乐观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预备】1、小兔手偶一个、魔术袋一个。
2、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3、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外形、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图形)。
【活动过程】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参加活动的爱好。
森林里,小兔的房子被大风吹倒了,我们一起帮它造一座房子吧。
2、帮小兔造房子,复习几何图形。
引导幼儿从魔术袋里摸出不同图形,并用摸出的几何图形给小兔造房子,复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3 、关心森林里的小动物送建房子的材料,进一步巩固对几何图形的熟悉。
“森林里其他小动物的房子也被大风刮倒了,让我们也来帮他们选一些建房子的材料吧。
” 自由选择不同的几何图形,并进行分类,巩固对图形的熟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几何图形》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几何图形》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和特点;学会正确地命名和描述几何图形;能够利用几何图形解决简单的问题。
2.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平行四边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菱形;命名和描述几何图形的方法;应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
3.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点;正确命名和描述几何图形。
4.教学方法演示法:通过展示几何图形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和特点;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几何图形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区分它们的特点;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如何正确命名和描述几何图形;实例演练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应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
5.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是否听说过几何图形,如果有的话,请他们分享一些例子。
步骤二:呈现新知1.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菱形的图片,解释它们的特点和特征。
2.比较法:比较不同几何图形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步骤三:理解和掌握新知1.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如何正确命名和描述几何图形。
2.与学生互动:与学生互动,让他们通过口头方式命名和描述几何图形。
步骤四:拓展应用1.实例演练法: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利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
2.课堂演练: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练和演练,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掌握。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1.与学生互动: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研究内容,帮助他们总结所学。
2.小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并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反思。
6.教学资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菱形的图片;学生练册;实例问题和练题。
7.教学评估课堂互动表现的评估;学生课后练册的评估。
8.参考资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相关几何图形的教学参考书籍。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1《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1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知识的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以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几何知识有一定的初步了解,但总体来说,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等,但对于三角形、四边形等复杂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逐步深化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难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几何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4.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基本几何图形的图片、动画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基本几何图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房屋、车辆等,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特征•学习绘制几何图形及测量其长度、角度教学内容第一课:几何图形的概念1.引入活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各种几何图形2.学习几何图形的概念及分类3.练习识别不同几何图形第二课:正方形和长方形1.引入活动:让学生观察环境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2.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定义及特征3.练习绘制正方形和长方形4.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第三课:三角形1.引入活动:让学生发现各种三角形2.学习三角形的定义及特征3.练习绘制三角形4.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第四课:平行四边形1.引入活动:让学生观察并且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美2.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特征3.练习绘制平行四边形4.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第五课:综合练习与课堂检测1.综合运用前面所学内容,完成一些综合练习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场景为基础,以××为主线,将学习内容融入到情境之中,使学习真正体现出具体性。
教具:实物模型、投影仪、黑板等。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反馈、课后练习、试卷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及时纠正错误,及时补充不足,使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注意事项1.强调几何图形的实用性和生活性。
2.尽量采用示意图、实物模型等具体形象的教具来进行辅助教学。
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练习,勇于发表自己观点。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是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
希望老师们可以参考本文档,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实践,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范文:几何图形教案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神秘”概念和图形,例如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三角形、正方形等等,而其中的几何图形则是最为基础和常见的一种。
如何向小学生有力和生动地介绍几何图形,让他们能够易于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和知识点,是任何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不得不重视的一个课题。
本文就来谈一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的几何图形教案的设计和实施,以及一些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技巧。
教师要注意对几何图形的概念和分类的介绍。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该对人教版数学绘本《几何图形》和教材相关章节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目的,以及各个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针对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将几何图形分为两大类: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几何图形,并在课堂上现场演示各种图形的形状和应用环境,例如直线、曲线、角度、三角形、矩形、圆、球体、立方体、圆锥体、棱锥体等等。
教师要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有了基本的几何图形概念和分类,小学生们便能够逐渐了解各种图形的性质和应用场景。
例如,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形状,可以用来构建等面积的图形和强度较高的建筑物;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比较特殊,是很多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数学模型;立方体由六个平面图形组合而成,具有容积计算和多面展示等应用功能。
这些性质和应用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像进行阐述和演示,以便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创造和探索。
几何图形作为一种抽象和熟知的数学概念,但小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思考来创造和发现一些新的几何图形。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拼贴模板和材料,让小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拼出各种形状特异的图形;也可以引导小学生们通过直接观察和认识各种实物,比如凯旋门、金字塔、大熊猫、车轮等,来发现和提取其中细节和图形元素,从而认识几何图形的存在和应用。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教学设计1 人教版
《4.1几何图形(1)》教学设计阿城四中李广丽《4.1几何图形(1)》教学设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4.1几何图形(1)》,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所含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已有了感性认识,本课时以现实背景为素材,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能由实物形状抽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
本节课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第一课时需要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很弱,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需要锻炼和加强。
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他们在小学时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知,但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仍需要我们老师进一步培养。
所以,我们应该让他们看到更多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把握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经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图形等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本节课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用:问题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发现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方法调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研讨式学习方式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认识一些简单几何图形,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基本特性,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4.1几何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尤其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计算原理。
举例:在讲解角的度量时,可以通过动态演示或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读取角度大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几何图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周围的几何图形?”(如建筑物的形状、家具的轮廓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几何图形的奥秘。
5.探索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识别和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特征和性质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手段,发展对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几何图形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点、线、面这些基础概念的掌握程度还不错,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这些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但在讲解到一些具体图形的性质时,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部分学生似乎有些吃力。我意识到,可能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际例子和直观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
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我尽量使用了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教具和实物,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几何图形的特征。我发现,当学生们能够亲手操作,比如用绳子摆出三角形,他们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
-初步探索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举例:讲解三角形时,要重点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以及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教案2023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教案2023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2. 教具:几何图形的模型、尺规、教学投影仪等;3. 学具:计算器、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打开教学投影仪,展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形状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3. 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呈现(10分钟)1. 展示矩形的模型,并解释矩形的定义及性质。
2. 引导学生观察矩形的性质,并在黑板上画出矩形的示意图,注明各个元素的名称。
三、探究(15分钟)1. 学生使用尺规工具,自主测量一些矩形的边长和相邻角度,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
2. 学生讨论并总结矩形的性质,例如:对角线相等、相邻角互补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如何利用矩形的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呢?四、拓展(20分钟)1. 学生观察正方形的模型,并学习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2. 学生自主探索正方形的性质,并与矩形进行比较和整理。
3.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与矩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为什么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五、引导(15分钟)1. 展示三角形的模型,并解释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2. 学生通过探究和尺规测量,自主总结三角形的性质,如三边相等、内角和为180度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够通过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哪些问题?六、延伸(20分钟)1. 展示圆形的模型,并学习圆形的定义及性质。
2. 学生观察和思考:与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相比,圆形有哪些独特的性质?如何利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例,运用所学知识。
七、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新人教版《几何图形》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几何图形》教案设计前言本教案设计是针对新人教版《几何图形》课程而制定的,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这门课程。
通过本教案设计的实施,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培养其观察和操作几何图形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段、直线、角和图形等。
2.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如图形的边数、角的度数等。
3.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的几何图形,并进行分类。
4.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培养其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点、线段和直线1.点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3.直线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4.点、线段和直线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角的概念1.角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角的分类及命名。
3.角的度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第三课:平行线和垂直线1.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及判断方法。
第四课:图形的分类1.了解不同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
2.掌握不同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3.进行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方法1.组织小组讨论,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2.提供具体的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概念和性质。
3.利用教具和实物进行展示和演示,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4.组织小组活动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观察能力。
5.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其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利用课堂练和作业,检查学生对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2.进行小组活动和游戏的观察,评估学生的合作和观察能力。
3.根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估其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1.新人教版《几何图形》教材。
2.教学辅助材料(教具、实物等)。
以上是对新人教版《几何图形》教案设计的一个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教师们在教授该课程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祝教学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几何图形(1)》教学设计
阿城四中李广丽
《4.1几何图形(1)》教学设计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4.1几何图形(1)》,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所含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已有了感性认识,本课时以现实背景为素材,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能由实物形状抽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
本节课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第一课时需要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很弱,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需要锻炼和加强。
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他们在小学时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知,但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仍需要我们老师进一步培养。
所以,我们应该让他们看到更多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把握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经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图形等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本节课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用:问题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发现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方法调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研讨式学习方式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认识一些简单几何图形,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基本特性,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能由实物
形状
抽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
形的
感性认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抽象、归纳、概括、判断等思
维能
力分类,把分类及转化的数学思想贯穿始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
图形
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几何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
活动,
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简单几何图形的识别、分类与转化。
【教学难点】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及常见几何图形的分类。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实践探究、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相片----平山的风光,平山的特色,与学生分享秘密。
教师带领大家游览观光,揭示现实世界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图形
提示:认真观察,看看有哪些我们熟悉的图形?
说一说:根据这些,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就从你的身边找一找你熟悉的图形?把生活中的实物抽象成一些图形,这些图形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几何图形(揭示课题)
【运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图形世界,使其认识美、欣赏美,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判断,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学会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为随后的探究活动作铺垫。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立体图形
2.平面图形
3.几何图形整理并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归纳,学会把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感悟知识的生成与积累。
】
(三)、实践运用,拓展提高
1、说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并对它们简单的分类
2、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呢?说出下列平面图形的名称.
3、复杂图形都是由简单图形构成的。
【引导学生对几何图形进行分类,达到梳理知识、内化知识的目的。
在获得感性经验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
(四)知识转化,延伸思维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联
1、立体图形表面包含平面图形
2、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得到平面图形
3、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
【引导学生体会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让学生通过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四)谈一谈: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今天这节课,大胆实践,积极探究,使整个课堂生机勃勃,我想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勤于动手,肯定能制作更美丽的图画,肯定能创造出更美好的人生!
【让学生归纳总结,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好习惯。
同时开展互评、师评,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表达、互助合作、共同提高。
通过激励评价,让学生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五)作业:
1、探究拓展:正方体的展开图;
2、收集废旧纸片,为班上制作一个精美的粉笔盒(可以几个同学合作)
【学生自由组合,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互相协作精神,同时为下节课研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做好学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