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细读感悟
1.文中第12段采用了怎样的记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插叙。通过插叙杨利伟从太空回来后向地面工作人员描述 飞船共振过程,工作人员改进技术工艺并解决了飞船共振问题 的情节,表明了科学研究是一个反复实践、不断提升的过程, 体现了包括作者在内的航天工作者对航天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丰富了文章内容。
整体感知
1.“神舟五号”飞船升空过程中,“我”的感受发生了哪 些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我”的感受:紧张→稍觉释然→非常痛苦→几乎无法 承受,觉得快不行了→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感到 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
作用:真实的再现了作者在飞船升空过程中的感受,表 明航天工作的危险性,也表现了作者无所畏惧、勇于克服困 难的精神。
整体感知
2.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 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 举动?
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心理活动: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二次意外: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 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 心理活动: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
细读感悟
2.为什么“我”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钟时,地 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写地面工作人员 的反应有什么作用?结合上下文简要说说。
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 一动不动,大家都担心“我”是否出了什么事故。通过写地 面工作人员的反应,表现了他们对“我”的关心,侧面烘托 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对比。作者细致的给战友讲述了抛伞过程并告诉他们不
用紧张,这与俄罗斯航天员的做法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国航
天员直面困难的品质,也体现了作者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太空一日》课件

《太空一日》课件
个人背景
刘慈欣曾多次表示,他对科幻文学的热爱和对中国航天事业 的关注是他创作《太空一日》的主要原因。他希望能够通过 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02
《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
宇航员的一天
宇航员的一天从早晨开始,进行日常 的身体锻炼和科学实验。
下午,宇航员会继续进行各种任务, 包括维修航天器、进行科学实验等。
《太空一日》ppt课件
目 录
• 《太空一日》的背景介绍 • 《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 • 《太空一日》的艺术特色 • 《太空一日》的影响与评价 • 《太空一日》的启示与思考
01
《太空一日》的背景介绍
书籍简介
书籍名称
《太空一日》
类型
非虚构类文学作品
主要内容
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的太 空一日经历为线索,描述了他 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和心路历 程。
内容评价
文学评论家认为,《太空一日》的内容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它为读者提供了真实的、深入的太空 探索体验,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佳作。
写作风格
评论家还称赞了作者的写作风格,认为其简洁明了、生动有趣,能够让读者轻松理解复杂的科学知识 。
社会影响
科普推广
作为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太空一日》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了太空知识和文化,提高了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对太 空探索的关注度。
等。
在太空中,宇航员还需要面对其 他的挑战,如孤独、心理压力等

太空探索的意义
太空探索对于人类的未来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 们更好地了解宇宙,探索更多 的资源。
太空探索还可以促进科学技术 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增长。
通过太空探索,我们可以更好 地了解地球以外的生命形式, 为人类未来的星际旅行和移民 打下基础。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让我们一起探索太空!本课程将介绍太空站的生活与工作、太阳同步轨道的 特点,以及飞行员的任务和工作情况。
太空站的生活与工作
太空站内环境
探索太空站内引力、气压和温度的奇妙状态。
生活工作
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和进行科学实验。
例行任务
探究宇航员在太空站上常规任务及日常工作。
太阳同步轨道的特点
轨道特点
了解太阳同步轨道的特殊特点以及对运行的影响。
优点
发掘太阳同步轨道的优良性能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应用
深入研究太阳同步轨道在卫星通信、气象监测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飞行员的任务和工作情况
1
训练与准备工作
了解飞行员进行太空任务前的培训和准备工作。
2
飞行任务
揭示飞行员在太空中的任务和责挑战
深入探讨太空任务中飞行员面临的困难和克服挑战的勇气。
结论
太空探索充满挑战和机遇,需要飞行员们的勇气和毅力,希望本课程能够为 大家提供有益的知识和帮助。

《太空一日》ppt课件

《太空一日》ppt课件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精读课文
近地时,飞船靠什么摆正的?
主伞变成双吊摆正飞船。
描写飞船落地时,哪三个短语准确写出了落地 顺序?
①距离地面5公里; ②飞船距离地面1.2米; ③飞船停住了.
“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 到外面的任何景象”,这句话用了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背景链接
2003年10月15日0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 射升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地面。除了中 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 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枚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枚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 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 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 子等。“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 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 天技术的国家。
按时间顺序叙述的。
①第一次: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非常痛苦,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②第二次: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 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靠意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最终得以适应。 ③第三次: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④第四次: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⑤第五次: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环境描写,写出了“我”经历生死攸关后 内心的平静、沉着。
历尽艰难的飞船成功 返回,少不了“我” 的操作。你认为“我” 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一个冷静、 沉着、勇敢、有毅力 的中国优秀航天员。
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成为英雄?
不是的。杨利伟在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 天飞行中,遇到许多突发事件,危难考验不 时出现,如果没有大无畏的精神,没有为国 家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是不可能临危不惧、 坚持到底的。所以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 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 智慧和力量的人,我们都应该把他们当作 英雄。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
20
7.“本末倒置”的错觉指什么? 这种错觉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案】“本末倒置”的错觉指朝上坐时会感觉脑袋冲下的倒悬错 觉。
.
21
8.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在太空听到的“敲击声”是神秘的?
【答案】因为这个敲击声没有规律, 不知从何处传来, 也很难描述 出它准确的声音, 所以作者说这个敲击声是神秘的。
.
6
“神舟五号”飞船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 船, 乘有一名航天员(杨利伟), 在轨道运行了一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 员
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 发送地面, 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此次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 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打破了由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 域的独霸局面,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
28
我泱泱中华,地大物博,人才济济!从自主研发原子弹、氢弹,到长 征、神州火箭载人的升空,我们中国人的实力逐渐的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中 国的地位,在世界上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可动摇!国强,则民强!只有祖国强 了,国人的各方水平才能得到综合的提升!看着祖国的进步,做为中国人,我 们也为之骄傲!一起高呼“中华民族万岁”。

钧 魄
.
9
三 记一记词义
1.释然: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2.俯瞰: 从高处往下看。 3.本末倒置: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
倒了。例句: 你应该先好好考虑怎么做,以防本末倒置。 4.严谨: 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5.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例句: 他刚刚从一场惊心动
.
30
二、 示例: 杨利伟在文中特意交代自己在飞船上没有看到长城的细节,因为一 直有个传说,认为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他通过亲身实践后 证实在太空中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建筑;回到地面后,杨利伟在断断 续续听了一年多模拟的那个太空神秘声音后,仍不能确定,最后也没有签 字。

《太空一日》精品课件

《太空一日》精品课件

当前太空探索的热点与趋势
火星探索
火星作为距离地球最近并且环境条件相对温和的星球,成 为当前太空探索的热点,多个国家和私营公司计划进行火 星探测和可能的载人任务。
私营航天公司的崛起
如SpaceX、蓝色起源和维珍银河等公司积极推动太空商 业化和旅游化,为太空探索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模式。
太空互联网与商业化
随着太空互联网项目的推进,如Starlink等,太空探索与 商业结合更紧密,为未来太空经济打下基础。
太空资源的利用
水、矿物等资源在太空中的利用与开发,逐渐成为新的探 索热点,可能为未来的太空殖民和经济活动提供支持。
02
太空一日:航天员的生活与工作
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
严格选拔标准
航天员的选拔需经过严格的身体 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等多 个方面的考核,确保航天员具备 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气候变化研究
利用太空科技观测数据, 研究地球气候变化规律和 机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 供科学依据。
极端天气预警
通过太空科技实时监测极 端天气事件,提高预警时 效和准确性,减少灾害损 失。
太空科技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1 2 3
天文学研究
利用太空望远镜等太空科技设施,观测遥远星球 、星系和宇宙现象,揭示宇宙奥秘。
国际化与合作
太空探索需要全球的智慧和力量,未来国际间的太空合作将更加 紧密,共同推动人类太空事业的发展。
技术创新与应用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例如可重复使用火箭、3D打印等, 将为太空探索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
05
太空教育与普及
太空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
培养科学精神
太空教育能够让学生了 解太空科学知识和技术 ,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 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 科学精神。政治敏感度 Nhomakorabea02

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

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

一目了然 一眼就能看清楚。
近义词:繁密 反义词:稀疏
稠密
多而密。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用于形容人的才干,含褒义。
应付自如 指处理事情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一般用于贬义。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 本末倒置 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文中指颠倒。
本末倒置:把主次的位置颠倒。
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 节,指轻重倒置。
第一次
意外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 要碎了。
心理或举动
以为要牺牲了, 顽强忍受。
第二次
产生“本末倒置”的 错觉,倒着飞很难受, 靠意志克服,最 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终得以适应。
意外
心理或举动
第三次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 冷静观察。
第四次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 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作者通过观察,认为在太空看不到长城; 不仅自己观察,还叮嘱后来上太 空的航天员仔细观察,并 询问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 是否看到单体建筑物。
对太空中敲击声 的确认也非常严谨, 试听一年多,总觉得 不像,所以就一直未 签字确认。
此外作者在叙述 中,对时间、数据等 都表述得详细、准确, 也反映了航天员严谨、 科学的态度。
深入探究
将《太空一日》与《伟大的悲剧》进行比较阅读,
体会其异同。
相同点
《太空一日》
《伟大的悲剧》
均属于科学探险类文章;都突出了对极端环境中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性
格特点和精神品质的重点描摹和刻画;语言均平实简练、科学严谨,
有丰富的情感。
文体 带有自传性质,兼有“报告”成分。 历史类纪传文体,属于他传。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太空一日是指人类在太空中度过的一整天。本课件将介绍太空一日的概述, 太空飞行员的生活,以及太空探索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太空一日?
太空一日是指人类在太空中度过的一整天,包括各种活动以及面对的挑战。 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探索之旅。
哪些国家已经进行过太空一日活动?
• 美国 • 俄罗斯 • 中国 • 日本 • 欧洲空间局 • 加拿大
空间站是太空探索的重要基地,它由多个模块组成,包括实验室、居住区、太阳能电池板等重要设备。
常见的太空疾病及如何避免
• 失重疲劳 • 骨质疏松 • 肌肉萎缩 • 抑郁症
太空中的日出日落
在太空中,由于地球的自转,飞行员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日出和日落景象,这 是一种令人难忘的体验。
太空中的视觉效应
在太空中,由于失重环境和大气层的影响,飞行员会经历一些视觉效应,如宇宙背景的黑暗、星空的明亮等。
目的以及意义
太空一日的目的是深入探索宇宙的奥秘,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为未来的 太空探索打下基础。这一探索不仅有助于增进人类的知识,还有助于促进国 际合作与和平。
飞行员的日常生活太空飞行员的日 Nhomakorabea生活非常有挑战性。他们需要应对失重环境、进行科学实 验、保持身体健康,并与地面团队保持紧密联系。
空间站的构造及重要设备

太空一曰ppt课件

太空一曰ppt课件

THANK YOU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太空科技与未来发展
火箭技术
火箭技术是太空探索和发展的关键,它负责将卫星、宇航员和货物送入太空。目 前,火箭技术正在不断进步,包括可重复使用火箭、更高效的推进剂和更轻的航 天器材料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将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并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未来火箭技术的发展方向还包括更强大的发动机、更高效的燃料和更先进的制导 系统。这些技术将使火箭能够携带更大和更重的载荷进入太空,同时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
太空旅游
太空旅游是近年来新兴的产业,它使得普通人也能有机会进入太空。目前,已经有一些公司和机构提供了商业太空旅游服务 ,如SpaceX、Blue Origin和Virgin Galactic等。这些公司使用先进的火箭技术和航天器设计,为游客提供亚轨道太空飞行或 轨道太空旅行的体验。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太空旅游有望变得更加普及。更多的普通人将有机会亲身体验太空的奇妙,并促进对 太空探索和发展的理解和支持。
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
骨骼与肌肉变化
长期处于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的 骨骼和肌肉会逐渐失去密度和强度 ,导致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
平衡感丧失
由于缺乏重力的引导,宇航员可能 会失去平衡感和方向感,影响日常 活动和任务执行。
太空中的辐射
太阳辐射
太阳发出的高能辐射对地球有保护作 用的磁场,而在太空中没有这样的防 护,宇航员直接暴露在太阳的辐射之 下。
的安全。
对未来的展望
国际合作
未来太空探索将更加注重 国际合作,各国共同参与 和分享成果,提高探索效 率和技术水平。
商业航天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 扩大,商业航天将逐渐成 为太空探索的重要力量, 推动太空产业的发展。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一.(1~17),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 使“我”以为自己快要牺牲了。
二.(18~29),在飞船上,我看到的事物。 三.(30~39),写“本末倒置”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 四.(40~67),惊心动魄的返航。
杨利伟遇到了那些意外情 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
心理活动或举动?
202X 杨利伟
太空一日
杨利伟简介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 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 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 作用。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中华 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成为现实,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 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
四.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hú( )。 五.从山脉的lún kuò( )、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
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
六.我曾fǔ kàn( )我们的首都北京。
添加标题
即使有人知道,训练也无 法mó nǐ( )。
添加标题
对航天员的最基本的要 求是yán jǐn( ), 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 不能签字。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俄、 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这是我国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强大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 强大的标志,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我 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多努力的强大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PPT优秀课件

的觉
以适应
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 冷静观察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 判断应该没事
抛伞时飞船晃动很大, 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
折磨人
事,感到紧张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约 75秒钟,突然爆炸,七名航天员全部遇难,这次事故 是航天史上的最大事故,造成了重大损失。
• 这种错觉很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 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 受。
• 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种错觉。想像自己在 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 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了。
研读课文
• 第四部分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 层次清楚,结构鲜明; •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感知课文
研读课文
研读课文
• 第一部分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1、在这一部分中出现了什么意外?
• “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 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 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 行了。”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 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 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 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 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 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的第一人,作为中 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 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 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 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 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 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 美好的梦想。

《太空一日》ppt课件

《太空一日》ppt课件
请以“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 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杨利伟,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
严谨的杨利伟
那种共振持续 26秒钟后,慢 慢减轻。
我眼中的杨利伟
冷静、镇定的杨利伟
在痛苦的极点,就在 刚才短短一刹那,我 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 了。
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中国航天史
2008年9月27日
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出舱活动 后顺利返回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 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执行出舱活 动任务,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 国家。
2011年9月29日
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 功,这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 实验室。11月3日, 天宫一号和神州
第二站
英雄影院
英雄影院
这一日,短暂又漫长,充满紧张和意外。杨利伟遇到了 怎样的惊险遭遇?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为了能够极大程度地再现当时的情景,请你结合课文, 发挥想象,设计英雄影院纪录片的拍摄脚本。
2分钟自主思考+3分钟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呈现。
纪录片拍摄脚本
飞船刚进入轨道,失重状态下产生“本末倒置”眼睛闭着猛想,靠意志克服,
连用三个感叹号,写出 了杨利伟在绝境之中, 自我鼓劲。
英雄影院
太空的多次意外,让杨利伟紧张、恐惧, 但从字里行间,我们也看到了一个顽强、 镇定、乐观、不怕牺牲的杨利伟,既有航 天员严谨的态度,也饱含对祖国、对航天 事业、对亲友的热情,他无愧于航天英雄 的称号,他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站
展望航天
太空一日
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顺利返航。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课程目标
掌握太空探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了解太空探测器和载人航天的原理 和实现方法。
理解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探讨 太空科技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熟悉太空站和宇宙飞船的结构和功 能,了解太空探测和航天工程的基 本概念和术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太空探索的历史和 意义
总结词
太空科学实验案例展示了太空中进行的一些著名科学实验,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的研 究。
详细描述
这个案例介绍了太空中的一些重要科学实验,如微重力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量子力学实验等。同 时也分析了这些实验的挑战和限制,以及未来的太空科学实验计划。
04
互动环节
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太空船故障?
太空船故障案例
总结词
太空船故障案例展示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太空船故障事件,以及这些故障对任务 的影响和后续的修复措施。
详细描述
这个案例涉及了阿波罗13号、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等著名的太空船故障事件, 详细描述了故障发生的过程、对任务的影响以及宇航员们的应对措施。同时也分 析了这些故障的教训和经验,为未来的太空探索提供了借鉴。
VS
详细描述
在模拟操作中,学生可以模拟太空行走的 情景,体验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教师可 以准备相关的模拟器材和任务装备,并指 导学生进行模拟操作。
问答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总结词
问答环节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方式,可以帮 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疑问。
详细描述
在问答环节中,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这有助于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灵 活安排问答环节的时间和内容。

23 《太空一日》课件(共35张PPT).ppt

23 《太空一日》课件(共35张PPT).ppt

⑥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 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 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实事求是, 体现了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⑦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离地面100公里,逐渐进入稠密大气层。 ——准确的记录体现的是科学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 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 人。
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 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 深沉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思考探究:
结合课文,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 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课后拓展:
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
(2)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
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3) 载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 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无虞】 不用忧虑。 【千钧重负】 比喻很沉重的负担或非常重大的责任。
整体探究:
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把此故事的大致内容讲给大家听。
第一部分: 火箭起飞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让“我”感 起飞阶段 到非常痛苦及地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担心。
第二部分: 飞行阶段
“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及太空中的东西。
心理活动: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但是自己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 了问题。(37) 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37)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太阳系研究
太空一日也揭示了太阳系行星 的演化和相互作用。
太空一日与生物钟的影响
1 生物钟调整
太空一日的不同可能会对宇航员的生物钟产生困扰。
2 睡眠适应
宇航员需要适应太空一日的周期来保证足够的休息。
3 健康效应
长期适应太空一日可能对宇间感知
飞船内部的时钟系统保证宇航员知晓地球的时间以便完成任务。
太空一日ppt优秀课件
太空探索的历史概述和太空一日的定义介绍。展示太空的壮丽景象,并解释 为什么太空一日对人类探索宇宙非常重要。
太空一日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太空一日是指太空中物体完成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
特点
每个星球的太空一日都不同,受其自转速度和轨道形状的影响。
太空一日的计算方法
1 地球
24小时 = 1地球日
2 火星
24.6小时 = 1火星日
3 水星
176地球日 = 1水星日
不同星球的太空一日对比
星球 地球 火星 水星
太空一日时长 24小时 24.6小时 176地球日
太空一日对太空探索的影响
行星探测器
太空一日的了解有助于行星探 测器设计合理的工作时间表。
卫星运行
太空一日的时长决定了卫星的 运行轨道和通信周期。
2
训练计划
宇航员在地面上通过特殊的训练和模拟来适应太空一日。
3
生活节奏
飞船内部的规划和日程安排帮助宇航员维持正常的生活节奏。
太空一日中的能源应用
太阳能
利用太阳能来提供飞船的能源,太空一日中充 分利用日间的阳光。
电池
太空一日中,电池是宇航员在黑暗时段存储和 使用能量的关键。

《太空一日》PPT优秀课件

《太空一日》PPT优秀课件
第六单元
太空一日
-.
语文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设计说明
《太空一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神舟五号”载人 航天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的亲身经历。文章语言亲切真实,能极 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学习 《太空一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还可以启 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懈探索,追求真知。需要领会运用心 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同时感受航天员 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及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对科学、对 祖国的热爱,形成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kuò chì
轮廓 炽热
chóu

稠密 无虞
zhuó
záo
烧灼 确凿
áo
遨游
xián
舷窗
kàn
俯瞰
jǐn
严谨

赫兹
bǐng
屏息凝神

预习检查
【释然】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本末倒置】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
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耐人寻味】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屏息凝神】 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第四次: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 断应该无大碍。)
第五次: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让人不知道 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学习任务二:精读思考
1.试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的科学态度。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时间精确到“秒”,并且飞行回来后,他详细描述了这个 难受的过程,可见杨利伟是多么的严谨。
杨利伟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 头终于落地。表达出杨利伟回到地面踏实且喜悦、激动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标志 着我国成为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太空 的国家。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 合国力强大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 强大的标志,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巨大 贡献,也是我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 多努力的强大基础。
谢谢
《太空一日》杨利伟
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 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尾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叙述了 飞船内的寂静和“我”的期待,叙述了地面 人员寻找飞船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胜 利的自豪感、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读了本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佩服杨利伟敢于说“我没有看到长城”的 难能可贵的勇气和求实严谨的科学精神。他严格肩负 起一个航天员的职责,用首飞的经历来改进航天技术, 把宝贵经验传给后来的航天员。
写这些,真实再现了作者在飞船中的感受,说 明航天员工作的危险,表现了作者无所畏惧、勇于 克服困难的精神。
为什么要写在飞船上看不到长城?写这表现了杨利 伟的什么品质?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 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 很想验证这个说法”。 作者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 通过本次观察,确认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证明了 这个说法并不正确。
结合课文,体会下面语句蕴含的情感。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 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 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我”在遥远的太空,俯瞰祖国,为伟大的祖 国感到自豪;对战友、对亲人的深情牵挂。
结合课文,体会下面语句蕴含的情感。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 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的透进来。我知道:他们 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意外1: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
心理活动:“觉得自己快不行了”“飞船 起飞时就是这样的”“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 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以为要牺 牲了,顽强忍受。)
杨利伟遇到了那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 心理活动或举动?
意外2: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 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 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 己快不行了。
找出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我”没有看到长城。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 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 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 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 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 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结合课文,体会下面语句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 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这一段属于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大声喊”“鼓 掌欢呼”是动作描写,表现大家看到“我”安然无恙时 的激动、兴奋之情,以及战友之间的深情厚谊。简短的 语言描写,真实地再现了杨利伟脱险后人们如释重负的 心情。
意外5: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 人。。
心理或举动: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 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我”的心理有哪些变化?写这些变 化有什么用?
“我”的心里感受有如下变化:紧张——稍觉 释然——非常痛苦——无法承受,觉得快不行了— —从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 和舒服。
5、从山脉的lún kuò( )、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 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
6、我曾fǔ kàn( )我们的首都北京。
7、即使有人知道,训练也无法mó nǐ( )。 8、对航天员的最基本的要求是yán jǐn( ),不是当时
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 9、归途如此jīng xīn dòng pò( ) 10、飞船飞行至距离地面100公里,逐渐进入chóu mì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17),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共 振带来的痛苦感受,使“我”以为自己快要牺牲了。
第二部分:(18~29),在飞船上,我看到的事 物。
第三部分:(30~39),写“本末倒置”的错觉 和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67),惊心动魄的返航。
杨利伟遇到了那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 心理活动或举动?
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 三焦、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 一目了然: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惊心动魄: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千钧重负:比喻很重大的责任。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
意外4:飞船返回时舷窗出现裂纹。
心理活动:“恐惧”,联想到美国失事的“哥伦比 亚号”,看到左边舷窗也出现了裂纹,“我”“放心一 点儿了:哦,可能没什么大问题!因为如果是故障,重 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杨利伟遇到了那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 心理活动或举动?
杨利伟
杨利伟简介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辽宁省葫芦 岛市绥中县人,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 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 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 到了里程碑的作用。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 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 想成为现实,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 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
首下下页一一页页

找出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4.在飞船中按照指令准确地操作。 此时,飞船正处在“黑障”区,距离地面大约80公里 到40公里。当飞行到距离地面40公里时,飞船飞出“黑障” 区,速度已经降下来,上面说到的异常动静也已减弱。 一个关键的操作——抛伞,即将开始。这时舷窗已经 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 等待着配合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判断 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6时14分,飞船距地面10公里,飞船抛开降落伞盖, 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1、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chìrè( )的火焰。
2、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wǔ zàng liù fǔ( 要碎了。
)似乎都
3、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 释qiān jūn zhòng fù( ),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 这个过程很nài rén xún wèi( )。
4、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 hú( )。
心理或举动: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
杨利伟遇到了那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 心理活动或举动?
意外3:神秘的敲击声。
举动:“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每当响 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很 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杨利伟遇到了那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 心理活动或举动?
( )大气层。 11、因为如果是故障,重复出现的gài lǜ( )并不高。 12、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shāo zhuó( ),舷窗黑
乎乎的。 13、估计我之前áo yóu( )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
似体验,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
屏息凝神:聚精会神,屏住呼吸。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 致志,惟恐不能完成的神态。
找出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3.仔细辨听神秘的敲击声,没有确认就不签字。
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 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 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 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 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 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 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找出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我”详细描写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 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 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 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 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 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 的坚韧执着,飞行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是中国几代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 人的太空时代,还将铸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你认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返回对我国有怎样的重 大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