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共有权的保护(焦富民)
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问题研究

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问题研究摘要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除了包括专有权和共有权,还有成员权。
随着经济增长,车辆数量激增与小区内停车位稀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增加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问题研究,通过建议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引入法定停车位、自行增设停车位和奖励停车位等方法以期解决现实矛盾。
关键词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共有权共有人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述(一)概念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包括三项内容,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
区别于传统民法理论中的不动产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建筑物在归于多人所有时,各个所有人对其能够单独享有的专有部分所有权,对非单独享有而是共同使用的部分享有共有所有权,和对于共同管理建筑物、共同负有相应义务的成员权的集合,是一种特殊的不动产所有权。
(二)学说分析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理论上有三种观点:1.一元论说一元论说认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仅仅包括建筑物专有部分所有权,共有部分所有权不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范围内,法国学者最先提出此学说。
“专有所有权”也可以称之为“特别所有权”,这部分权利排除了非所有权人对专有部分的所有权,赋予所有权人专有权利。
对专有所有权的客体进行划分和确认以确定专有部分的范围。
理论界对于专有权范围划分的分歧主要在于对墙壁界限的划分,主要分为空间说、折衷说、共有财产和专有财产双重性质说等五种学说。
2.二元论说二元论说在一元论说基础上承认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包括共有权,被称为是广义学说。
二元论说也是由法国学者提出,认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包括了专有权和共有权的“复合物权”。
共有权说指的是建筑物区分所有人按照法律规定或者管理规定,对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共有部分享有的各项权利。
对于共有权客体的确定主要有排除和列举法结合、主体客体相结合等四种界定方式。
该观点认为,所有人在建筑物共有部分相应权利义务的分摊上按比例分摊,即建筑物全部份额中所有权人专有部分所占的比例。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80研究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自己的房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由此迎来了快速发展。
其中共有权是涉及纠纷最多的权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目前我国现行法虽然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有所规定,但由于起步较晚的原因,许多制度都值得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对一些特殊客体的权属问题存在着许多法律漏洞。
本文主要从建筑物所有权、共有权的概念及性质作为切入点,结合笔者实操案例进一步针对共有权的行使进行讨论,期望能对该制度的完善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述(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随着住宅商业化,建筑物向多层、高层发展,一栋高楼通常为众多住户所有,这种现象就是建筑物区分所有。
[i]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最近以来各个国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不动产所有权形态。
1804年《法国民法典》第664条关于楼层所有权的规定开启了各国在此领域进行立法规制的先河。
[ii]在我国最早提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这一权利的是2007年通过的《物权法》,并在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中,在第二编物权第二分编所有权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用了17个条文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
据此,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在我国民法领域得以确认及完善。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一种独特的“复合物权”,与一般的不动产所有权,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一体性顾名思意,在对同一不动产的所有权进行处分时,必须将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这三项权利视为一体,同时进行处分,不可分离其一。
2.权利主体身份的多重性由于我国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采取“三元论说”,因此其权利主体的身份也具有多样性。
而在普通的物权当中,由于普通物权只由单一要素构成,则权利人只能享有单一的权利,并不能享有多重身份。
3.专有所有权的主导性由于专有权在组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三种要素中占有主导地位。
因此相应的区分所有权人获得专有权的同时就取得了共有所有权及成员权。
论建筑物的保护权

论建筑物的保护权我们来讨论一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共有权的保护问题。
物业小区发生的大量纠纷,大多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共有权相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共有部分的权利归属并不清晰,本文首先对业主共有权的法律结构进行了厘清,梳理了业主共有权的客体——共有部分的范围,并对其分类、法律属性、共有权的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
列举了侵犯业主共有权的主要类型,并指出了业主共有权在受到侵害时纠纷得不到解决的原因。
我国在业主共有权的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性质在法律上没有得到明确,即使请求法律救济,还存在着业主委员会的诉讼资格能否得到确认的问题。
《物权法》正式规定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这对业主权利的保护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物权法》的规定过于的原则、简单,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生活的要求,对于共有部分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确定,没有规定共有权人的具体的权利、义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业主的共有权在受到侵害时不能得到有效地救济。
笔者曾经历了北京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在修建地铁四号线西直门站东南出口侵占了属于业主共有的土地使用权,虽然事实很清楚,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这个事实很清楚的案件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并且,由于现实生活中在全国各地存在着大量的侵害业主共有权的现象,因此,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
这件事情也深深的引起了我的思考,如何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以使此类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笔者在本文中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笔者认为,要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对共有部分的范围有一个明确的确定,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定纷止争”的效果,然后应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完善业主自治规则,赋予业主团体部分权利能力,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效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此类纠纷。
我国《物权法》第六章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内容涉及专有部分、共有部分和对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

1 . 共有权 概述 业主 的共有权 是指 主列 区分建筑 区的共有部 分享有 的 占育 、 使 用 、 益 的权 利 。区 分建筑 物 山单 个业 主享 有所 有权 的专有 部 收 分和 所有 业主 共 同使用 和管 理 的共有 部分 组成 , 专有 部分 各 自分 开 , 会 引发使用 和 管理上 的纠 纷 ; 而作 为整体 的共 有部 分就极 易 成为 引发矛 盾 的焦 点 。 : 主私 自拆 除部 分底层 填充 墙 , 如 业 造成 影 响其他 业主 的居 住 隐患 ; 顶层 间权 的争议 等 。 2共有权 的行使 . 业 主作 为建筑 物 区分 所 有权 L的热 有权 主 体,在具 体行 使共 } I 有 权利 时 , 包括 两个 方面 , 同使用 和共 同管 理 。两者 相辅相 存 , 其 使 用权 的行使 需要 管理 权 的监 督 , 理好 的 目的恰恰 是为 了更好 管 的使 用 。 3 有权 的现存 问题 与 解决 . 共 《 物权 法》 施 以来 , 实 我们 看 到 了它给业 主共 有权 保护 带来 的 福 音, 同时 也看到 由于 法律 的 不健全 给业 丰权利 实施 带来 的阻碍 , 业 主的建筑 物 区分所有权 中 的共 有权 纠纷主要 来 自以下 儿个方 面。 3】 有部 分 的范 围界定 .共 311 路 、 . 道 . 绿地 等公共 场 所 , 公共 设施 的归属 问题 物权 法第 七十 三条对 道路 、绿地 等 公共场 所 公共设 施 的归属 做 出 了这 样 的规定 , 建筑 区划 内 的道路 , ” 属于 业主共 有 , 但属 于城 镇 公共道 路 的除外 。建 筑 区划 内 的绿地 属 于业 主共 有 ,但属 于城 镇 公共绿 地或 者 明示 归 个人 的除外 ” 这 一规 定首先 明确 了业 主 。 们对 建筑物 区划 内的绿地 等 公共设施 有” 有权” 但是其 后又 加 共 , 两 个” 除外”属于 公共 道路 的和 属 于个人 的除外 。 , 这两 个 除外就 使 得业 主对道 路 、 地等 公 设施 的 有权 利陷入 被动 尴尬 的境地 , 绿 业主 在购 房时 已经 对这些 公共 设 施 的费用进 行 了分摊 , 入住 后 而 才发现 某些 区域 自己并小 享有 使 川收 益的权 利 。 31 车 库 、 .2 . 车位 的 归属和 使用 问题 针对现 实生 活 中停车 位紧 张 问题 ,以及 占用共 有 的道路 或者 其 他场 地作 为车 位等 问题 , 物权 法》 《 明确规 定 : 建筑 区划 内 , 规划 用 于停放 汽车 的车位 、 车库应 当首 先满足 业主 的需要 , 归属 由当 其 事 人通过 H售 、 _ 附赠 或者 出租 等方 式约 定 。这就 意味 着 , ; 开发 商 、 物 公 司 能 将车位 收 费所 得据 为 己有 ; 果需 要收费 , 如 在扣 除必 要 管理 费后 的所得 款应 属 于全 体业主 共 有 。是不是 业主 们的车 位 问题 就得 到解 决 了?如 果开 发 商将车 库 的建造 费用 摊给 业主 ,又 自行 出售 车库 的车位 , 主 如何 查 明和 认 定 ?这 个 问题 出现在 各 业 业丰 面前 ,不容 忽视 。由于业 丰 与开 发商 处于信 息严 重 不对 称 的 地位 。 别 是在卖 方 市场 的情形 下 , 于绝 对弱 势 的业丰是 很 难 与 特 处 开发 商抗衡 的 。 物 权法 》 未提 出相 关解 决方 案 。 考相关 资料 , 《 并 参 根据 从香港 有关 法律 制度 中获得 的启 示 , 决这 个 问题要靠 政 府 解 的 干预和制 度 的保证 。 31 人 防 工程 的归属 .3 . 物权 法颁 布 实施 以来 , 其 末对人 防 工程进 行规定 , 各地 的物 权 纠纷 案许 多 人防 工程 有关 。其 ,北京市 物权 法第 一案 比较 典型。 此案 争议 的焦 点在 于” 人防 _ 稃 归于谁 ”2 0 年 1 月 l L 。0 7 0 7日,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与业主共有权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与业主共有权作者:任守卫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7年第12期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和业主共有权概述1.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这一概念起源于西方奴隶社会时期城市的兴起,对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含义的表述,国外立法也不尽相同。
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中已经开始规定建筑物楼层所有权的相关内容,1951年3月德国制定了《住宅所有权法》,1965年经修订公布施行的《瑞士民法典》中也增加了關于建筑物楼层所有权的相关规定。
日本1962年制定的《有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法律》于1983年又全面修正,该法从原来的37条增加到了70条。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使用“公寓所有权”、“单元住宅所有权”称谓表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利。
中国学者比较倾向于使用日本法律中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这一概念,我国民法学者房绍坤认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建筑物必须满足三项条件,首先,区分所有建筑物在主体结构上可以分为两个及以上的可分部分;其次,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可分各部分能够单独使用并能由不同的业主专有使用;第三,区分所有建筑物除专有使用部分外还应当有业主共有部分,只有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同时存在才能形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关系。
因此,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区分所有建筑物中的一项特定所有权,它存在于所有类型的区分所有建筑物权利之中。
1.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业主共有权1.2.1业主共有权的概念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业主共有权又称为业主区分共有权,是指对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享有专有权的业主对区分建筑物的共用部分及其附属物、地基、屋顶及公用设施等部分共同享有的所有权。
也有学说认为建筑物区分权中的业主共有权也称“共用部分持分权”,是指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依照法律或管理规约的规定,对区分所有建筑物之共有部分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由于我国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研究并不充分和完善,因此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共有权这一概念的定性是否准确,尚须进一步的研究和确定。
浅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业主的共有权探析

浅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业主的共有权探析论文摘要我国《物权法》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做出了相关规定,那么作为“业主”所享有的共有权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何种关系,“业主”的共有权该如何保护?本文论述了“业主”的共有权的归属、行使主体,并提出了共有权的行使原则。
论文关键词区分所有权业主共有权现代房地产发展的热潮以及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非常复杂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问题。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作为现代民法一项重要的不动产所有权形式,目前已经被世界各国的民事立法所普遍确立。
我国《物权法》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那么,什么是区分所有权?区分所有权的主体是哪些?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应如何行使及保护?等等,是笔者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共有权的归属——业主“业主”一词,在中国古代已经存在,传来于香港地区,我国《物权法》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一章中的十四条条文均使用了“业主”一词。
既然我国《物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高频率的使用了“业主”一词,那么“业主”一词的内涵及外延如何界定,与“业主”一词相关的权利义务的合理轮廓该如何勾勒,就是民法学者必须完成的任务。
(一)房屋所有权人我国《物权法》第六条规定:“不动产物权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第十六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
”按照以上规定,拥有房屋产权登记证书的所有权人理所当然的就是我国《物权法》规定的“业主”。
我国《物业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房屋的所有权人为业主”,该规定与《物权法》的规定大体一致。
(二)非房屋所有权人的专有部分所有权人如前所述,我国《物权法》关于“业主”的表述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而《物业管理条例》的表述是“房屋所有权人”,笔者认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与“房屋所有权”虽然大体意思相同,但是《物权法》的规定明显比《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更加准确,也更加反映了客观事实,是我国立法进步的体现。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共有权的保护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共有权的保护一、本文概述背景介绍:可以简要介绍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以及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高层住宅和商业建筑的普及使得业主共有权的问题日益凸显。
指出业主共有权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每位业主的切身利益。
问题阐述:接着,指出当前业主共有权在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例如共有部分的管理不善、维修资金的不当使用、业主之间权益的冲突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业主的生活质量,也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
研究目的:阐述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法律、政策以及社会管理等手段,加强对业主共有权的保护,以实现公平、合理、高效的共有部分管理,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
研究方法:简述本文将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法律分析、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以期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业主共有权的保护问题。
文章结构:概述文章的基本结构,介绍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和主要内容,使读者对文章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法律概念及其特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多个主体对同一建筑物中的不同部分分别拥有独立的所有权,同时对建筑物的共用部分享有共有权的一种特殊的所有权形态。
这种所有权形式在现代城市住宅小区中非常普遍,它涉及到业主对个人所有部分的专有权、对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对共同事务的管理权。
复合性: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不仅仅是单一的所有权形式,它包含了专有权、共有权和共同管理权三大部分。
专有权针对的是业主个人独立拥有的房屋空间,共有权则涉及建筑物的公共部分和设施,而共同管理权则是业主对整个建筑物管理事务的参与权。
相对独立性:尽管业主对建筑物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权,但每个业主的专有权部分是相互独立的。
每个业主都有权独立使用、收益、处分自己的专有部分,而不受其他业主的干涉。
不可分割性:建筑物的共有部分对于所有业主来说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业主都不能要求将共有部分进行物理上的分割。
共有部分的维护和管理需要所有业主共同参与和协商。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中的共有权客体

一、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中的共有权客体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物绿地的归属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绿地的归属问题
2013年3月,北京的吴女士购买了某小区的商品房。在签订购房合同前,该小区楼盘的开发商给吴女士提供的宣传资料以及小区售楼中心摆设的楼房沙盘显示,该小区内共有五栋住宅楼,住宅楼的四周由墙体封闭包围,在楼房之间分别有大面积的绿地。楼盘销售人员介绍称,小区建成后将实行封闭式管理,楼中间的绿地也会由围墙保护,小区的绿地总面积将超出政府规定的30%的标准。
我国《物权法》中还规定:“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然而“明示”在现行的法律条文中并未明确,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出现底层的业主私自占有绿地的情况。开发商为使得一层楼房尽快出售,也往往搭配销售一部分与之靠近的窗前绿地,房屋买卖者也希望于自己房屋前能有绿地然而问题在于开发商是否具有销售绿地的权利以及紧挨一层住户的窗前绿地属于开发商专有还是所有业主共有抑或是一层户主专有?
从结构来看,小区绿地附着于地基之上,并不具有独立的可支配性。建筑物旁的绿地,虽然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但是都无法从结构、形态以及从各区分部分的功能上独立存在。因此,小区绿地应该属于业主共有,开发商无权销售绿地。
从法律上看,小区内的绿地不像建筑物,不能进行单独的权属登记,因此欠缺在法律中的独立性。由于我国主张“房随地走、地随房走”的原则,开发商在销售房屋时,不仅将房屋所有权转让给购房者而且会将存留在小区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同时转让。由此,当开发商将小区内的房屋售罄时,其所享有的建设用地使用权随着丧失,由小区业主享有。开发商不能在出售完房屋时,还留存该小区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由此可见,小区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应由业主共同享有,绿地作为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当然也应该由业主共有。
论文: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摘要: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物权制度,直接关系到业主的切身利益而受到关注,涉及区分所有权的纠纷不断增加,我国《物权法》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亦作出了专门规定。
本文拟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在实务中的几个具体问题、与相邻权的关系等方面,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区分所有权特征实务相邻权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在学说上有“一元论说”、“二元论说”、“新一元论说”及“三元论说”。
其中,“三元论说”反映和代表了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我国《物权法》第70条采取“三元论说”,根据该条规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多个所有人共同拥有一栋多层建筑物时,各个所有人对其在构造上和使用上具有独立性的建筑物部分(专有部分)所享有的专有权和对供全体或部分所有人共同使用的建筑物(共有部分)所享有的共有权,以及基于建筑物的管理、维护和修缮等共同事务而产生的成员权的总称。
简言之,它是指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的结合。
(一)专有所有权专有所有权,指区分所有人对专有部分所享有的权利。
理论及实务上大多数都认为,专有部分是“具有构造上和使用上的独立性”的建筑物部分。
所谓构造上的独立性,是指一专有部分与其它专有部分或共用部分由墙壁、天花板、地板等分隔开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使用上的独立性,则指一专有部分具有满足区分所有人社会经济生活需要的机能,以能否单独使用及有无独立的经济效用为判断基准,并以区分的明确性、间隔性、通行直接性、专用设备的存在及共用设备的不存在为考察因素。
(二)共有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共有权是指建筑物区分所有人依照法律或管理规约的规定,对建筑物的共有部分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共有权具有以下属性:1.不可分割性。
根据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使用目的,共有部分具有不可分割性。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的专有权共有权及表决权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的专有权\共有权及表决权作者:张婷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12期摘要:在任何情况下其他不具有专有权的业主不得侵害到专有权人自身的权利范围,包括装修及房屋改建等。
应当规定某些事务的决定权归业主个人,而对于事关全体业主利益的事项,业主委员会可直接做出决定。
关键词: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专有权;共有权;表决权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103-01《物权法》对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规定略显笼统,主要是考虑了我国的实际国情,不宜做太多过细的规定。
但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规定的不完全对司法者在实践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解决造成了很大困难。
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对《物权法》中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的有关权利做一定程度上的修正,使其更加完善。
一、关于业主的专有权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当中,专有权是一个主导性权利,它的存在消灭直接决定了其他两个权利的存在与否,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但《物权法》未能对其定义及范围给出明确界定。
而这些都是在司法实践中需要认真明确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可以这样界定专有部分的定义与范围:第一,应当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建筑物的专有部分为建筑物中构造上具有独立性,且能被单独使用和具有独立经济用途的部分。
第二,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区分建筑物所有权的专有部分由墙壁、地板、天花板等部分厚度的中心线所组成。
在任何情况下其他不具有专有权的业主不得侵害到专有权人自身的权利范围,包括装修及房屋改建等。
二、关于业主的共有权《物权法》关于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规定当中,共有权客体的定义与范围不够明确,而且也没能建立起小区共有部分公示制度。
《物权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
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
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摘要:建筑物所有权是指对建筑物和土地的全部权利,在物权法中被认为是一种绝对权利,但在现实中存在着许多情况下建筑物的所有权是共有的。
共有权是指建筑物实际上属于多个所有者,共有权的准确定义和适用是建立在正确定义建筑物的具体范围和所有权成立的基础上的。
本文首先简述了建筑物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随后深入探讨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包括定义、形成和转移,最后结合实践案例提出解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的合理可行方案。
关键词:建筑物所有权,共有权,区分所有权,范围,成立,转移一、建筑物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建筑物所有权是指对建筑物和土地的全部权利,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处理权和处分权等。
建筑物所有权是物权法中的一种绝对权利,具有不可分割性、排他性、继承性和可质押性等特点。
建筑物所有权的表现形式包括房屋产权证、土地证、不动产权证等。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共有权是指建筑物实际上属于多个所有者,共有权的准确定义和适用是建立在正确定义建筑物的具体范围和所有权成立的基础上的。
1.共有权的定义共有权是指建筑物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有者,每个共有人享有共有物的权利和义务。
共有权是凭借多种方式形成的,包括遗产、分家、继承等。
在共有权形成过程中,应当尽量充分发掘共有权权利、义务、变更等方面的规则,如共有权的协议约定、共有权的债权、债务、权利变更等等。
2.共有权的形成共有权的形成可以通过遗产、分家、继承等多种形式进行,同时还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1)遗产遗产指在建筑物所有者去世后留下的财产,遗产应当通过法律规定的途径进行继承。
在继承过程中如若在建筑物范围内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继承人,由于每个继承人都应当成为共有人。
(2)分家分家指在家庭财产共有制条件下,家庭成员通过协商、划分共有财产的过程,而建筑物在此过程中通常成为共有财产,从而构成共有权。
(3)继承继承是指建筑物所有权通过继承者享有继承权而形成的共有权。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的专有权、共有权及表决权

文 艺 理 论
创 新
论
坛
论建筑物 区分所有权 中业主的专有权 、 共有 权及表决权
’
张
婷
( 北京市人 民政府参 事室 , 北京 10 0 ) 00 0
摘 要: 在任何 情况下其他不具有专有权 的业主不得侵 害到专有权人 自身的权利范 围, 包括装修及房屋 改建
《 物权法》 于建筑物 区分所有权 的规定 略显笼统 , 对 主要 是考虑 了我国的实 际国情 , 不宜做太多过细的规定 。 但在一定 程度上这种规定 的不完全对司法者在实践 中遇 到的形形色色 的问题解决造成了很大 困难。笔者认 为可 以参 照其他 国家和 地 区的相关 规定 , 物权法》 对《 中建筑物 区分所有权 中业主 的 有关权利做一定程度上的修 正 , 使其更加完善 。
及 房屋 改 建 等 。
一
三 、 主 的 表 决 权 业
《 物权法 》 中关于业 主的表决权 的规定充分考虑 了与业主 人数及 专有 面积的关系 ,但笔者 以为还有两点疏漏 之处 : 第
,
《 物权法》没有提及一些只需要业主个人就可作决定的事
项和小 区生活所 必须进行 的事项所应依据的表决规则 ,前者 如是否使用煤气 以及是否安装宽带等事务。后者如收取小区 业主人数 与所 占面积相结合所 产生的表决权 ,但 却忽 视了业
一
定。 第二 , 共有权客体未能给 出明确范 围。我国《 物权法 》 对共 有部分的识 别内容较为分散 ,结合其他 国家与地区的相关立
法综合考虑各种识别模式的优缺点 ,建议以列举 的方式来确
定共有部分的一般范 围, 即共有部分包括 :1地基 , () 即建筑物 占用范 围的土地 以及围绕建筑物 的空地 等 国有土地使 用权 。 () 2 维持 建筑 物安全所必需 的建筑物 主体结构 , 如屋 顶 、 承重 墙、 支柱等。 3 供业主共同使用 的建筑物的附属部分 , () 如共有 大门 、 楼梯 、 电梯 、 走廊 、 车库 、 地下室 、 消防设 备 、 冷暖气设备 、 紧急出 1、 : 下水道 等。(小 区业主会所 、 3 4 ) 健身设施 、 配电房 、 草 坪、 屋顶天台 、 一楼空地等。5以上所列部分 , f) 属于城镇公共道 路或设施 的除外 。 第三 ,物权法》 《 没有规定对小区共有部分予 以公示 , 这不利 于对业主及承租人的保护。据此 , 国可 以考 我 虑建立共有部分的登记制度 。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中业主专有权的限制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中业主专有权的限制作者:刘继业来源:《世纪桥》2013年第10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成为一种重要的物权类型,而专有权作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核心,其行使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基于该类物权的特殊性,其行使也受到限制。
而限制的存在则是使各专有权人都能对专有部分物尽其用,其实质蕴含着保护的色彩;专有权受到的限制应是合法的,对于不法限制,法律必须提供救济。
关键词:建筑物区分;专有权;限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技术的提高,平面物权向立体物权的发展,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作为一种立体物权日益成为民法上一种重要的物权类型。
根据我国《物权法》的70条的规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有专有权、共有权和管理权组成的综合性权利。
而作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核心的专有权,是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和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的权利。
作为业主合法享有的一种核心权利,他受到法律的保护,但与此同时,基于建筑物区分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公益的考量,它又不是无限扩张、绝对的,它是受到限制和约束的。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中专有权的限制学说(一)从所有权的绝对化到所有权的社会化作为资本主义三大支柱之一的所有权绝对原则产生于近代,在美国独立宣言中明白宣示所有权系与生俱来,而法国人权宣言更是开宗明义,第17条明定所有权为神圣不可侵犯之权利,此即为所有权绝对原则之起源,并相继为欧陆各国民法所采用,成为民事立法最高指导原则之一,为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之具体宣示。
在所有权绝对原则之下,所有权本质上为不可限制之权利,不仅国家对于个人之所有权不得侵犯或剥夺,而且个人对其所有权之使用、收益、与处分皆有绝对之自由,不受任何人干涉,否则即赋予物上请求权以为保障和对抗。
[1]所有权绝对思想的产生对于近代财富的形成和积累可谓居功至伟,它充分保障了人们创造财富、繁荣经济的热情,挖掘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财富的欲望,使追求物质和财富成为一种梦想和荣耀,不仅为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动力,而且为当今民主社会创造了一个基本的经济框架。
试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保护

楼 顶 晾 晒 衣 物 , 意 占用共 有 部 分 的 空 间 : 变 楼 房 主体 结 构 随 改 或 承 重 结 构 , 对 楼 房 的 电 、 、 等 主 f 管 道进 行 变 更 ; 坏 或 气 水 破 绿 化 、 染 环 境 , 响 小 景 观 ; 居 住 用 住 宅供 非 居 住 用 ; 污 影 将 不 按 期 缴 纳 有 关费 用 . 等 。 主在 行 使专 有 权 时也 会对 共有 权 等 业 造 成 损 害 , 主 在 行使 专 有 部 分 专 有 所 有权 时 , 业 若将 自己的 专 有 部 分用 作 与 原 初 目的 完 全 相 反 的 途 来 使 用 .或 将 有 影 响 建 筑 物全 体 之 安 全 的 危 险 物带 进 , 以致 有 害 于建 筑 物 的 保存 或 者 违 反有 关 建 筑 物 的 管 理 使 用 .而 使 住 户 相互 间其 同的 利 益 受 到影 响 , 就 是 间 接 侵 害物 业 小 巾其 有 权 的行 为 。 这 ( ) 业 管 理 公 司侵 害共 有权 的行 为 三 物 前 . 业 管 碰 公 司与 小 区业 主之 间的 纠 纷 屡 见不 鲜 . 物 这 些 纠纷 多是 由物 业 管理 公 司侵 害 区 分 所 有权 人 的共 有 权 引起 的. 如将 共 彳 部 分随 意 处 置 收 取设 置 费 和使 用 费 . 将 共 有权 丁 而 人 的权 利 排 除 在 外 . 制 共 有 权人 行 使 共 有 权 : 业 管 理项 目 限 物 杂 乱 , 意 设 置收 费项 目; 用 维 修 基 金 ; 与 开 发 商 的关 系 随 挪 借 先 拿铡 匙 , 以不 誉 物 业 合 同 , 不同 意 所 设 置 的收 费 项 目就不 给 购房者交钥匙. 要挟 购虏 者签 协 议 ; 对本 是 代 收 、 保 管 、 使 代 代 川 的物 业 管理 费 川 的 财 务 帐 日不 公 开 . 等 。 等 物业 管 理公 司这 些 侵 害 行 为 的 发生 的最 大 原 是 其 对 自身 地 位 的不 明确 , 物 业 管 理 公 司 是接 受 委 托 .为 区 分所 有权 人提 供 服 务 的具 有 专 业 管 理 能力 的服 务 机 构 .它 的 权利 和职 责范 围由 区 分所 有 权 人 赋 , 其 未认 识 到 门己 的服 务者 身 份 , 而 将 自身置 于 区 但 反 分 所有 权人 管 理 刚 体 之 L.这 种观 念 的 错 位 便 导致 各种 浸权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保护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保护建筑物作为人类生存、工作和生活的场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建筑物的所有权问题十分关键。
在很多情况下,建筑物不仅仅属于一个人或一方,而是有多个所有者,这就涉及到建筑物共有权的保护。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保护,并分别举三个案例进行说明。
首先,建筑物共有权的保护需要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在多人拥有一栋公寓的情况下,各个业主之间应该明确自己的权益,包括公共区域的使用和维护、住户的权益保障等。
举个例子,北京市日前出台的《北京市住宅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共有产权住房的产权实行两种形式,即业主产权和集体产权;对于业主产权房,产权人享有该部分房屋的完全所有权,可以卖、租、抵押、继承;而对于集体产权房,产权人可以享有相应房屋的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
这种严格的规定保证了各方的权益得到合法保障。
其次,建筑物共有权的保护需要依法合规。
法律法规是社会行为的基石,对于建筑物的共有权保护也不例外。
例如,在多人共有一栋房屋的情况下,各方需要遵守税收法规,合法缴纳税费。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于涉及到房地产领域的税收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切实保障共有产权房业主的合法权益。
例如,2019年《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对于房屋的公共部分,房屋共有人均可享有房贷利息支出抵扣,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房地产投资者的收益。
最后,建筑物共有权的保护需要加强管理和维护。
这是保障各方利益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多户人家共用一栋房屋的情况下,各方需要共同承担维护和管理的责任,保持建筑物的良好状态。
举个例子,在中国的一些老城市里,多个家庭经常共用一幢大院,这需要各户人家共同打理院子、保持厕所的整洁等等。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让建筑物得到良好的维护和保护。
总之,建筑物共有权的保护对于维护各方利益和社会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依法合规,加强管理和维护,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房屋和生活条件。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保护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保护在现代城市中,建筑物的所有权已成为一个非常紧迫和关键的问题。
尤其是在公寓楼和大型商业建筑物中,建筑物的所有权往往不仅属于一个人或组织,而是属于多个人或组织。
在这种情况下,共有权的保护变得至关重要,这是避免所有权纠纷的最佳方法。
在我们的法律体系中,共有权是一个受保护的法律概念,其含义是多个人或组织同时拥有对同一建筑物的所有权。
如何管理和保护这种所有权?以下是三个案例:首先,有一个被称为“880阁楼”的案例。
该建筑是洛杉矶市中心的一个知名地标性建筑。
这座建筑有三个共有者,他们都拥有这个建筑的所有权。
当共有者中的两个人试图出售他们的股权时,第三位共有者提出了反对。
最终这个争端需要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在判决中,法院支持了第三位共有者的权益和拥有权,他们并未同意出售他们的股权。
这个案例使得人们更加了解了共有权维护的重要性,也鼓励了共有者在共有权问题上进行更公平的协商。
第二个案例是香港银行大厦。
这个建筑在20世纪80年代建成,它的前五层是商业用途,其余楼层则是公寓。
建筑物的共有者分别是地主、银行和未来购房者。
当银行决定将建筑物售出给其他公司时,未来购房者提出了反对。
他们认为,这些购房者已经缴纳了未来的房价,并且认为他们应该拥有房屋的所有权。
最终,共同所有权的买主和卖方,以及未来购房者都达成了一项共识,银行大楼保留了商业用途,并且未来购房者得到了属于他们的公寓楼层。
第三个案例是一家酒店,这个酒店在其所有权被转让后,出现了一些关于产权归属的问题。
被告称,他们是酒店的共同所有者,但原告则认为被告只是租户。
在法律诉讼的过程中,法院发现,被告确实已拥有部分共有权,并指定他们与酒店所有者分享所有的收益和管理责任。
这个案例再次表明,共有权管理需要谨慎和公正,以避免法律上的法律纠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共有权管理方面,合适的协商和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在这些案例中,法院经常发现,需要维持共有权协议,以确保有利的解决方案。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共有权的保护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共有权的保护一、修建物区分一切权中共有权的维护前提——识别共用局部 [1]的范围修建物区分一切权是随着现代城市的兴起以及现代修建技术的高度兴旺而发生的一种较为特殊的不动产一切权形状,它是一项复合型权益,是对一栋楼房中专有局部的专有权、对共用局部的共有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发生的管理权的集合。
由于〝共用局部是修建物区分一切的中心重要效果〞, [2]因此,共有权是修建物区分一切权中的中心权益,但对其实际研讨的缺乏,立法维护的缺漏,使其成了修建物区分一切权中最易发作纠纷和最易遭到损害的权益。
因此,讨论共有权的维护不只要利于共有权的行使,而且也是完善其自身的需求。
〝共有权,也称‘共用局部持份权’或‘持份共有权局部’,是修建物区分一切权结构中另一重要的‘物法性’要素,其与另一‘物法性要素’即专有一切权共同构成修建物区分一切权制度的‘两个灵魂’——共异性灵魂与独自性灵魂。
共有权,指修建物区分一切权人依照法律或管理规约之规则,对区分一切修建物之共用局部所享有的占有、运用及收益的权益。
〞 [3]因此,共用局部作为共有权的客体,成为共有权中一个最为重要的要素,决议了共有权的范围和性质,从某种水平上说,正确识别共用局部的范围,是共有权合理行使并得以有效维护的关键。
(一)共用局部的识别形式和范围确实定——比拟法视野的调查如何识别共用局部,确定其范围,各国、各地域立法有不同的规则。
总的来看,主要有三种典型的识别形式,即一是扫除式,二是罗列式,三是扫除与推定、罗列相结合式。
1.扫除式扫除式的识别形式,即以为修建物专有局部以外的局部为共用局部,典型的立法例为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域。
日本现行的«修建物区分一切权法»第2条第4项规则,共用局部为〝修建物的专有局部以外的局部、修建物的不属于专有局部的隶属物落第四条第(二)款规则的成为共用局部的隶属修建物〞;第4条规则:〝共用局部〞即指〝经过数个专有局部之走廊,楼梯及其他结构上供区分一切权人全体或局部共用的修建物局部。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透过《物权法》相关规定分析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透过《物权法》相关规定
分析
艾尔肯;方博
【期刊名称】《湖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区分共有权与专有权、成员权一起构成不可分割的、完整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对区分共有权的法律属性存在着"共同共有说"、"按份共有说"、"折中说"和"新型共有说"等学说.区分共有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其与传统民法上的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法律上明确区分共有权的法律属性及其他相关问题对有效解决司法实务中产生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4页(P155-158)
【作者】艾尔肯;方博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521
【相关文献】
1.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法律性质分析——以商品房小区停车位、车库为例 [J], 郭婧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之共有权问题探析——对我国《物权法》的几点思考 [J],
宋达华
3.解读《物权法》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 [J], 刘炘
4.解读《物权法》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 [J], 刘炘
5.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性质分析 [J], 左媛;张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共有权的保护焦富民扬州大学法学院教授上传时间:2007-12-17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共有权的保护前提——识别共用部分[1]的范围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随着现代城市的兴起以及现代建筑技术的高度发达而产生的一种较为特殊的不动产所有权形态,它是一项复合型权利,是对一栋楼房中专有部分的专有权、对共用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管理权的集合。
由于“共用部分是建筑物区分所有的核心重要问题”,[2]因此,共有权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核心权利,但对其理论研究的不足,立法保护的缺漏,使其成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最易发生纠纷和最易受到侵害的权利。
因此,探讨共有权的保护不仅有利于共有权的行使,而且也是完善其本身的需要。
“共有权,也称‘共用部分持份权’或‘持份共有权部分’,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结构中另一重要的‘物法性’要素,其与另一‘物法性要素’即专有所有权共同构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两个灵魂’——共同性灵魂与单独性灵魂。
共有权,指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依照法律或管理规约之规定,对区分所有建筑物之共用部分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及收益的权利。
”[3]因此,共用部分作为共有权的客体,成为共有权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决定了共有权的范围和性质,从某种程度上说,正确识别共用部分的范围,是共有权合理行使并得以有效保护的关键。
(一)共用部分的识别模式和范围的确定——比较法视野的考察如何识别共用部分,确定其范围,各国、各地区立法有不同的规定。
总的来看,主要有三种典型的识别模式,即一是排除式,二是列举式,三是排除与推定、列举相结合式。
1.排除式排除式的识别模式,即认为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部分为共用部分,典型的立法例为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
日本现行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第2条第4项规定,共用部分为“建筑物的专有部分以外的部分、建筑物的不属于专有部分的附属物及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的成为共用部分的附属建筑物”;第4条规定:“共用部分”即指“通过数个专有部分之走廊,楼梯及其他构造上供区分所有权人全体或部分共用的建筑物部分。
”[4]易言之,在日本,除去法定专有部分及约定专有部分外,都属于共有部分,而且共有部分又有法定共有和约定共有之分。
[5]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799条对共用部分也做了明定,即“区分建筑物及其附属物之共同部分,推定为各所有人之共有”。
台湾“公寓大厦管理条例”第3条第4款规定:“共用部分指公寓大厦专有部分以外之其他部分及不属专有之附属建筑物,而供共同使用者。
”[6]2.列举式该模式没有对共用部分下定义,而是采列举方法规定哪些属于共用部分,采用此种识别标准的国家主要是意大利。
《意大利民法典》对区分建筑物的共用部分进行了列举,该法典第1117条规定:“在权利证书未作相反规定的情况下,建筑物的下列部分属于不同楼层或者同一楼层的不同单位的所有人共有:(1)建筑物占用的土地、地基、主墙、屋顶、屋顶平台、楼梯、大门、门廊、前庭、拱廊、天井以及其他所有必须共用的部分;(2)门房和看门人的住所,洗衣、晾衣的场所、中心供暖处以及安置其他类似公共服务设施的场所;(3)任何种类的供全体共有人使用和享用的工作物、设施、建筑物,例如:电梯、水井、蓄水池、水管、下水道、排水沟以及直接通向专属每个共有人所有的支路起点以前的供水、供气、供电、供暖系统。
”[7]3.排除与列举、推定相结合式大多数国家的立法例采用排除与列举、推定相结合式来确定共用部分的范围,如法国、德国和美国等。
在法国,“判定区分部分与共同部分的决定性特征是‘使用’,即当事人如何使用房屋或土地的某一部分:如果系特定所有人排他地使用,其应为区分部分;如果系全体共有人或其中部分共有人共同使用或利用,则应为共同部分。
”根据法国1965年住宅分层所有权法规定,共用部分系指供区分所有者全体或数名区分所有权者予以使用或对其具有有用性的建筑物诸部分与土地,该法还对共用部分的范围做了列举式详尽规定,“在当事人无相反约定,或不存在相冲突的权利证书时,根据1965年法律的规定,下列财产视为共同部分:土地,水流,公园和花园,进出通道,房屋的主要组成部件(地基、屋顶,墙等),共同的基本设施(如电梯、垃圾通道、锅炉、电视天线、排污管道或暖气管道),烟囱头、管道,共同服务的场所(守门人住房、垃圾存放处等),过道和走廊。
”[8]德国用排除和推定的方式确定共用部分的范围,并把其分为法定共用部分与约定共用部分。
依德国住宅所有权法第1条第4项及第5条第2项规定,共用部分的范围包括:(1)建筑物所在之土地及其附属的庭院,及围绕建筑物的空地;(2)维持建筑物安全必要的建筑物的构成体部分,如外墙、屋顶、地板等;(3)供住宅所有权人共同使用的设施、设备部分,如楼梯、冷暖气设备、自来水等;(4)本为专有部分客体而具有封闭性空间,但依住宅所有权人全体约定,供共同使用的部分。
[9]美国统一区分所有物业产权法第3条采用了排除式来确定共用部分的范围,即“指除房屋单元以外的全部物业小区”,[10]同时,联邦公寓所有权法第2条对共用部分的范围做了详尽的列举:“建筑物基地、墙壁、柱子、地板、走廊、楼梯、屋顶、出入口、地下室、庭院、管理人室、中央冷暖气和电力系统、电梯等公用设备,除区分所有人另有约定外,原则上均属共用部分。
此类共用部分,除了性质上为公共使用者外,亦有依区分所有权人的声明约定为共用部分的情形。
”虽然各国、各地区对共用部分的范围界定不完全一致,但归纳起来有两点则是相同的:(1)共用部分为全体或一部分区分所有权人共同所有与使用,即全部共用和一部共用。
(2)共用部分可由法律直接规定,也可以由区分所有权人共同约定,即包括法定共用部分和约定共用部分。
此为有关共用部分之基本分类。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权法共用部分的识别模式——兼评我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梁慧星教授物权法课题组的草案建议稿对共用部分采列的是排除式,其第90条第2款规定:“共有部分,指区分所有建筑物,除专有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及不属于专有部分的附属物。
”王利明教授物权课题组的草案建议稿对共用部分采用的是排除加列举的方式,其第182条第1款规定:“除专有部分以外,共用的走廊、庭院楼道、厨房、厕所以及院落,上下水设施等,属于共有部分,适用共有的规定”;他主持的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物权编》第812条“共有权”则进一步规定:“区分所有人对于区分所有的建筑物中除专有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及不属于专有部分的附属物,共用的走廊、庭院楼道,厨房、厕所以及院落,上下水设施等,属于区分所有人的共有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也采行的是排除式加重点列举的模式,其第73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商业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第76条继续规定:“建筑区划内的绿地、道路以及物业管理用房,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市政建设的除外。
”“会所、车库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建设单位等能够证明其享有所有权外,属于业主共有。
”[11]第266条第2项规定:“‘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指高层建筑物出现后,各业主对住宅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电梯、过道等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正式通过的《物权法》基本上沿袭了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的做法,其第70条规定,共有权即“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第73条继续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
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
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共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
”第74条第3款还规定:“占用业主共用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可见,我国《物权法》对共用部分的识别内容较为分散,缺乏一个总括性的界定,不利于对共用部分的理解。
采用排除式必须有一个前提,即明确界定专有部分的范围,然而“在区分所有权立法中不规定专有部分的范围,而由学说去决定,为各国立法的通例”,[12]故单采排除式,不可能清晰界定共用部分的范围;采用推定式则必须明确共用部分的特征,然而,约定共用部分的存在,又使得共用部分“从属性”和“不可分割性”的特征[13]异常模糊;采用列举法则冒无法列举穷尽之险,如物权法草案第76条采取列举式规定就欠缺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对共用部分作出详尽的列举。
因此,综合考虑各种识别模式的优缺点,建议在修改我国《物权法》时,宜建立以排除式和列举式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共用部分的一般范围,以推定辅之实践的共用部分的识别模式。
此外,我国物权立法对共用部分的界定似乎对中国的具体情况未能准确反映,即没有囊括共有的土地使用权。
从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共用部分中最重要的土地使用权在区分所有权人取得区分所有权时,并没有相应地转移到区分所有权人名下,这与区分所有权制度的规定是不相符的,应当将土地使用权作为一项财产由全体区分所有权人享有共有权,还全体区分所有权人应有的权利。
总之,对共用部分的概念及范围的界定宜采用排除和列举、推定相结合的方式,即“共用部分,是指区分所有人对于区分所有的建筑物中除专有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和不属于专有部分的附属物及地基。
(1)维持建筑物安全所必需的建筑物主体结构除专有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如基础、外墙、承重墙、支柱、屋顶等;(2)供区分所有权人共同使用的建筑物的附属物部分,如共用大门、楼梯、电梯、走廊、车库、地下室、冷暖气设备、消防设备、紧急出口、水卫、电照、沟管、垃圾道、化粪池等;(3)地基,即建筑物占用范围的土地及其附属的庭院,以及围绕建筑物的空地等国有土地使用权;(4)本为专有部分客体而具有封闭性空间,但依住宅所有权人全体约定,供全体或部分区分所有人共同使用的部分。
”二、侵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共有权的类型分析[14]——以区分所有物业小区[15]中共有权的侵害为视角我国《物权法》对侵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共有权的情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规制,其第71条明确规定:“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
”第72条进一步规定:“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以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
业主转让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其对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一并转让。
”第77条还特别规定:“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
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
”现行物权立法主要就业主有可能侵害共有权的行为进行了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