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小课题名称:
利用《指南》丰富幼儿区角游戏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掀起了一股《指南》学习的热潮。通过对《指南》的学习让我更加肯定的知道:游戏仍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和“去学科化”的重要体现。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生动性,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幼儿自主性发展培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践平台。
长期以来,我区进行了《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的探索,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各园的区角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然而,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迟迟未能实现。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思想观念陈旧,另一个原因就是行动落实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教师虽认识到了过程的必要性,但由于经验不足,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不自觉地违背了准则。因此,我在原有小课题的基础上,开展“利用《指南》丰富幼儿区角游戏活动”这一研究方向,旨在让游戏成为幼儿园基本活动成为现实。
三、研究步骤与措施
重点研究内容:
1、区域游戏活动
区角游戏注重游戏过程,注重幼儿在直接体验中获取经验,注重人际交往的多向性;使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水平与个性特点,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态度、及其他个性品质的形成。
2、区域自由活动
尊重幼儿的自发活动,强调幼儿在行动中的学习,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由选择和自我表现,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环境、材料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创造丰富的环境,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学习和发展,让幼儿各种新出现的能力得以充分运用和发挥。
研究措施:教师以《指南》为依据,适时参与、引导幼儿游戏。
1、如何以《指南》为依据制定周密的游戏计划,建立可行的游戏规则。
在得到家长的肯定与支持后,我们对区角活动的开展就更加得心应手了。但游戏计划的制定确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有计划的区角游戏只会让孩子们玩久生厌。所以,制定计划首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不能偏离《指南》的要求盲目设计,应清楚地知道本班幼儿有什么特点,需要对幼儿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确定指导的方法及重点,尤其是活动区的更新等等,更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设计出更加适合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等都要考虑周到。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不管,如何使幼儿在各个区角里相安无事、和睦有序的活动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常规,以保证区角活动顺利进行。我认为活动规则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数提示规则,提升孩子相互协调能力。由于幼儿园活动区空间和操作材料所限,需对每个活动区角人数的多少有约定,因此,人数提示成为区角活动中使用较为频繁的规则。可采用插卡或挂牌形式提醒幼儿学会约束自己、与同伴协商、运用智慧争取等,帮助幼儿逐渐学习调整个体行为,提高其游戏的有意性。
(2)、材料的取放规则,培养孩子良好的收捡习惯。在孩子们玩玩具的过程中我发现玩到最后孩子们总会将各种玩具材料乱七八糟的混在一起。为了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便将玩具材料分类装在篮子里,并贴上相应的标志然后再活动前告诉他们如一种玩具不玩时就应先放回去,再更换另一种玩具,这样孩子们就养成了从哪儿拿来便放回哪儿去的好习惯。
(3)、合作规则,培养孩子社会意识能力。包括协商分配角色、使用玩具材料等规则,目的是让幼儿学会安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与同伴轮流分享玩具,学会谦让、等待、宽容、接纳培养协作能力。可采用积星奖励的形式提高幼儿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积极性。
(4)、活动规则,活动的开始与结束可用音乐形式提醒幼儿,参与区角游戏应遵守的规则教师可与孩子们共同商量制定。对于在活动过程中爱惜玩具材料、注意安全等规则遵守较好的孩子可选其为某一区域小组长。小组长采取轮流形式,孩子们可轮流着管理活动区域。
2、如何合理选择活动内容及投放操作材料,实现《指南》中的目标。
以前幼儿在园主要的学习形式则是集中教育活动,而众所周知集体教学枯燥乏味儿,孩子们自然兴趣不高,所以则被游戏取而代之,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则以游戏为主。但没过多久我发现孩子们已从开始的兴致勃勃,转为乱扔、乱抛玩具,这说明孩子们同
样感到乏味儿。为什么我们精心设计、目标明确的的材料孩子们仍然兴趣不高?我想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我们所设计的区角活动内容单一,孩子们玩久生厌。要怎样来克服这一现象呢?我想到了在集中教学活动中的部分内容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⑴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由于个体差异未能达成目标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其放在区角作为一个补充。因为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是最放松的,没有达成目标的压力,可以反复的尝试、操作。如我们的手工活动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剪出的东西往往是单一的,特别是动手能力差一点的孩子可能根本不会剪。我们则可在美工活动结束后,将活动材料投放于美工活动区,让孩子们在活动区反复操作。⑵将幼儿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感兴趣的并且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内容投放于活动区。例如:学了科学领域的《沉浮》以后孩子们对沉浮这一现象依然很感兴趣,我们便将这一材料投放于科学探索区,让孩子们可以不断的尝试,反复的操作。这样一来,便解决了我们区角活动内容单一这一难题,做到了区角活动内容不断更新,让孩子们乐此不疲。
(2)、活动材料过于精细,孩子们一看就会,没有挑战性。在准备活动材料时我们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害怕孩子们不会,而为他们准备好一切,让他们一看就会,一目了然。而这样精心准备的物品反而缺乏挑战性,孩子们持久性自然不高。所以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应尽量避免精加工,使幼儿在自主作用于材料的过程中,发生出更多、更综合的目标,而这些目标自然会与《指南》中所提出的目标相关。
四、研究的成效
1、区域游戏的活动过程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逐渐适应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记得我曾看过这样一个区域活动过程,教师在介绍新材料的时候也做到了将教具放在篮子里,然后简洁明了、准确有序的向孩子们介绍了活动区里新添加的操作材料,然而介绍完毕后却一动不动的站在新材料旁边。最后导致没有一个孩子去看了一眼新材料,更别说动手去操作了。我想这除了和新材料本身的吸引力有关以外,和老师一动不动的站在新材料旁边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吧。老师站在新材料旁边,这就直接导致孩子们不能放开去玩。蒙台梭利说过,“不是要让儿童来适应教师,而是教师要努力地去适应儿童,了解儿童,尊重他们的内在的节奏和认识事物的顺序。并在他们的活动中做到不要判断,而要协助;不要命令,而要提供服务、创造条件。”教师要做一名有心的观察者和“隐形”的“导师”。
2、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逐步培养了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