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国企私有化及我国企业的机会

合集下载

私有化对国有企业效率的影响分析

私有化对国有企业效率的影响分析

私有化对国有企业效率的影响分析私有化是指将原本由政府所有和控制的企业转变为由私人所有和控制的经济实体。

在过去几十年间,私有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改革措施。

然而,私有化对国有企业效率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以深度分析的方式,探讨私有化对国有企业效率的影响。

首先,私有化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

国有企业经常受制于政府的干预和官僚体系,导致决策被推迟、效率低下。

通过私有化,企业管理者可以更加灵活自主地做出决策,从而更有效地适应市场需求。

此外,为了生存和发展,私有化后的企业不得不更加注重效益、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市场竞争的压力可以刺激企业进行自我改革,从而提高效率。

然而,私有化也可能导致一些负面效应。

首先,私有化可能导致先期效果过于追求短期利益,并忽略了长期发展。

在向市场开放的过程中,私有化的企业可能会面临人员裁减、资源压缩和产能下降等问题。

这可能导致一时的效率提高,但对于长远发展来说却是不可持续的。

其次,私有化可能导致垄断形成。

在竞争不充分的市场中,私有化的企业可能借助其市场份额来抑制竞争,从而降低效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在私有化过程中应制定合适的政策和监管机制。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和规章,明确私有化的目标和标准,并对私有化过程进行监管。

其次,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防止垄断形成。

同时,政府还应致力于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除了政府的努力,私有化的企业自身也应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变化和进行内部改革。

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市场研究,了解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

同时,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降低成本和浪费,从而提高效率。

最后,私有化的效果也需要进行量化分析。

政府和学术机构可以通过调查、数据收集和研究来评估私有化的效果。

应当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差异,以及私有化前后的变化。

最新-瑞典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和国有公司董事会建设情况培训考察报告 精品

最新-瑞典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和国有公司董事会建设情况培训考察报告 精品

瑞典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和国有公司董事会建设情况培训考察报告瑞典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和国有公司董事会建设情况培训考察报告为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与公司治理的成功经验,提高我国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我委常务副主任于大江同志随国务院国资委考察团于2019年7月22日至8月9日对瑞典工业部国企局、斯德哥尔摩航务局、bb公司、瑞典酒类专卖局、瑞典国家战略物品管理署、瑞典经济增长研究署和瑞典财政部银行监督委员会等国有资产管理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了学习考察。

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一、瑞典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一)瑞典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瑞典政府是瑞典最大的公司出资人,瑞典政府拥有57家国有企业集团,其中全资企业43家,控股和参股企业14家,职工总数20万人。

国有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占国家gp总值的7%,公司价值总额占国内所有公司价值总额的25%(瑞典工业部管辖的工业国有公司总价值大约为5000亿瑞典克朗)。

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力、电信、银行、博彩、酒业、邮政等领域。

近年来,瑞典国有企业经营情况良好,2019年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净利润达到316亿瑞典克朗,其中172亿克朗以分红形式返回政府,其余部分留在企业作为投资。

此外,政府是斯德哥尔摩证券市场最大的出资人。

瑞典57家国有企业(集团)可以分为完全市场竞争企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企业两类。

完全市场竞争企业营业收入占所有国有企业总额的68%,利润总额占81%。

在过去5年,政府对这类公司的管理集中于股东价值最大化。

2019年完全市场竞争企业利润为257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50%,营业收入2072亿瑞典克朗,所有者权益2019亿瑞典克朗。

这类企业的上缴红利是瑞典中央政府财政预算的主要。

2019财政年度,这类企业上缴红利118亿瑞典克朗。

社会公共服务企业2019年净利润59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23%,营业收入963亿瑞典克朗,所有者权益272亿瑞典克朗,上缴红利54亿瑞典克朗。

论西欧国有企业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

论西欧国有企业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

前言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重大的企业体制改革,曾经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但是,以往任何形式的改革都未产生过像今天这样的影响力,涉及到各种类型的国家,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西欧国有企业改革,是这次全球改革大潮中极其重要的一幕。

二战后,世界各国的国有经济曾一度蓬勃发展。

近二十年来,非国有化则成为一种潮流。

这一潮流的大背景是经济全球化,核心内容是改革国有企业,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企关系,基本特征是国有经济的规模普遍缩小。

各国政府纷纷放松管制,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扩大企业的自由空间。

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企业的本质是创造利润。

政府的经济职能是弥补市场的缺陷,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而不是对市场取而代之。

在资本主义世界,西欧是国有企业历史最为悠久、发展最为广泛、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社会上有着广泛影响的典型地区。

国有企业和福利制度,成为西欧经济社会改革中两个最关键的课题,其改革思路、举措和成效,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欧盟各国的改革,领域广、动作大、程度深、影响面宽,而且改革比较平稳、有序,对经济产生的震荡不大。

因此,研究西欧国有企业改革,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西欧国有企业的发展及其问题(一)战后西欧发展国有企业的历史背景从战后初期的经济形势来看,经受大战重创的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和投资大、风险高的部门直接出面配置资源、组织生产,而国家要做到这一点,国有企业则是最直接、最得心应手的工具。

在本国私人资本实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国有企业可以加速资本集中,抵御外国大企业对本国市场的大规模渗透;为了推动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只有国有企业才会言听计从地向落后地区投资建厂;有些部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无论从生产、管理还是从维护消费者利益来看,都适合由国家经营;为了避免某个私人大企业在一个部门的垄断,国有企业可以成为其竞争对手;在社会矛盾(如大批失业)尖锐的形势下,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不裁减冗员、甚至通过扩大招工来缓和社会紧张;为了对付经济危机,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在衰退时期增加投资来缓和或熨平周期波动;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如军火工业)和一些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如机要通讯),只能由国家直接经营等等。

解剖瑞典国企管理经验汇总

解剖瑞典国企管理经验汇总

解剖瑞典国企管理经验瑞典在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一直是专家研究、解剖的重点国家之一。

瑞典概况2001年,瑞典共有国有企业59家,其中国有独资公司45家。

国有企业的産出在GDP中的比重约爲7%,雇员人数240?砭砭砟H,占全国就业人数的5%。

2001年,国有企业的销售收入爲290亿美元。

1998年,在议会的多次督促下,瑞典政府决定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

尽管私有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浪潮,但瑞典政府没有采取一揽子私有化的政策。

当然,只要被认爲适当,政府并不反对个案处理的私有化,但政府没有打算对所有国有企业实行全面私有化。

对私有化的这种态度是由於瑞典60年来一直在左翼的社会党政府领导之下,只有在90年代初有过一届中右翼政府。

大胆改革:所有者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分离瑞典改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所作出的最重要的政治决策就是在瑞典工业部内设立一个专门行使所有者职能的国有企业局,从而基本上实现了政府的所有者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分离。

国有企业局编制13人,包括1个局长,7个“高级投资经理”,3个“分析师”,2个助理。

政府从私营部门聘请了一位在投资银行业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邓达德捓?鸺鷴睑X任国有企业局局长,负责设计和推行新的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局的工作人员全部都只拿固定工资。

国有企业局负责管理34家企业,这些企业占国有企业总价值的85%。

卫生与社会事务部、文化部、环境部、外交部、教育和科学部管理着12家国有企业,财政部直接管理着几家金融机构和房地産公司。

对这些国有企业来说,社会管理职能和所有者职能还没有分离。

以“创造价值”爲使命国有企业局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确定“使命宣言”,实质上也就是确定国有企业的目标。

因爲这是设计新的管理模式的出发点。

同时,公衆对政府能否经营好国有企业早已没有信心。

所以,争取公衆支援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重新建立公衆对政府的信心,至关重要。

爲此,也需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向公衆说明政府经营国有企业的目标。

国有企业局找到的既能爲各方接受又能爲公衆理解的国有企业的“使命宣言”就是“创造价值”。

欧洲国企改革及对中国启示

欧洲国企改革及对中国启示
因:
( ) 方各 国奉行凯恩 斯主义政府 干预经济理论 。在经 历了 12 - 13 年 的经济危机 1西 99 9 3 后, 西方各 国普遍认识 到光有 “ 看不见的手” 来调节经济 Leabharlann 不够 的, 必须有政府的适度干预。
在这种背景下 , 凯恩斯 1 3 年 出版 了《 96 就业, 利息 , 货币通论》 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系统 ,
维普资讯
欧洲 国企改 革及对 中国的启示
刘 明礼
内容提要 : 国有企韭作为一种社套化走生产的组织彤式普遍存 在于世界 各国. 是各 国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 但经济效益差 , 政府 负扭过重令各国政府痛 0疾首 , 也是 7 0年代末 8 O年代初欧洲 国有企业私有化浪 潮兴起 的直接原目。尽管各 国在政 治体制 , 意识形 态, 经济发展程度上存在诸 多差异 , 但经济增长却是各 国 的共 同目标 。本文从经济 学角度浅析 了欧洲 国末国有企业的产生、发展厦 变革. 希望对我 国国有企业改革 有所裨益
理论和政策措施 , 批判传 统的 自由经 济理 论, 人们称之为“ 凯恩斯 革命 ” 。凯恩斯 的经济理论 很快被西方国家所采纳。凯恩斯强调在经济萧条 、 资源闲置和未充分 就业 的情况下 , 各国应
通过积极 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 货币政策 主要是降低利率 、 刺激投资和消费。 财 政政策则主要指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收。国家投资建立国有企业便是执行财政政策的主
①张五常 .经济解释》 第 2页 , 《 , 商务印书馆 ,0 0年版。 20

32—
维普资讯
况下 , 仍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即使 自己的一些 企业 不得不倒 闭时 , 也是等到劳动力市 场可 以吸纳这些雇员时才解雇他们 。 很显然 , 是没有一家私营企业会对实现这一社会 目标感

瑞典国有企业调研报告

瑞典国有企业调研报告

瑞典国有企业调研报告瑞典国有企业调研报告本报告在考察瑞典国有企业的基础上,对瑞典国有企业的管理原则、管理架构和手段、公司治理结构等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应借鉴瑞典成功经验,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水平。

瑞典国有企业调研报告一、瑞典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瑞典目前有55家国有企业,其中41家由国家独资拥有,14家国有持股。

瑞典工商部直接负责管理42家,财政部、农业部、教育部、可持续发展部、外交部负责其他13家国有企业。

但是在涉及国有企业所有权政策和董事会任命方面,由工商部统一负责。

国有企业的行业分布多样化,既有电力、采矿业,也有歌剧院,既有房地产,也有博彩业。

国家也是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最大的股东。

国有企业在其所属行业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市场地位。

瑞典国有企业总共雇佣了约19万人,其中63%是瑞典人。

近年来瑞典国有企业境外雇用人数有所增长,2005年末达到69052人,瑞典最大的国有企业瑞典国家电力公司境外雇员占74%,北欧航空境外雇员占79%。

瑞典国有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据估计,国有企业总价值约6750亿克朗。

2005年,瑞典国有企业总产值为3,113亿克朗,同比增长8%,占当年全国GDP(26730亿克朗)的11.6%。

瑞典电力公司则是其中的主力,占国有企业税前总产值的44%。

2005年,瑞典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633亿克朗,作为国家代表的瑞典财政部获约270亿瑞典克朗的分红,占政府行政总支出约3.1%(2005年财政总支出8643亿克朗)。

2005年,瑞典政府国有企业管理开支2650万克朗,其中710万克朗用于购买服务和官方报告。

政府总开支约占国有企业总价值的0.004%(国有企业总价值估计为6750亿克朗)。

2006年上半年,瑞典国有企业总营业额1718亿克朗,税前利润363亿克朗,净利润278亿克朗,同比增长44%。

国有企业大约可以分为两个运作模式:一是在市场条件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经营运作,包括国家拥有控股权上市公司,共有31家,总雇员14.6万人,其中6.8万人为境外雇员,这类企业营业额超过5000万克朗的企业共有18家。

瑞典共同富裕之路怎么走的

瑞典共同富裕之路怎么走的

瑞典共同富裕之路怎么走的为什么这么多人把瑞典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对瑞典的观念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在那个时候,我们有理由说瑞典正在走向社会主义,然而,在瑞典历史上,这是一种几乎摧毁这个国家的失常。

上世纪70年代,许多局外人第一次认真审视瑞典,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国家的经济虽然充斥着大规模的政府干预,但人们生活优渥。

似乎,瑞典已经解决了难题,但其实这就像那个老笑话:你最终怎么能获得大笔财富?因为在一开始,你本就拥有比后来更多的财富。

早在1950年,瑞典就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富国,其发展过程并不神秘。

根据南卫理公会大学考克斯商学院(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s Cox School of Business)尼尔全球市场与自由中心(O'Neil Center for Global Markets and Freedom)的Robert Lawson和Ryan Murphy分析:瑞典当时也是世界第五大自由经济体,1950年,瑞典的税收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低于美国,比英国、法国和西德等国家的水平低了大约10个百分点。

瑞典的自由主义革命这个小政府时代是一个更早之前体制转型的结果。

在19世纪中期,瑞典政府开始由财政部长格里彭斯泰特(Johan August Gripenstedt)领导的一批古典自由主义者掌管,格里彭斯泰特表示巴斯夏(Frédéric Bastiat)让他看到了自由市场的优越性,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些自由主义者废除了行会制度,取消了贸易壁垒,解除了对商业和金融市场的管制,并开始废除对妇女的法律歧视;他们还实行了开放的移民出入境政策,这立即导致瑞典人排队等待任何可以把他们带到美国的船只——在那里,他们学习了有关人类自由和商业组织的理念,这些理念将会更加激励他们的同胞回到祖国。

格里彭斯泰特曾承诺,他的改革将有助于把极度贫穷的瑞典变成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他在1866年离开政府时,受到了广泛的嘲讽。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全球化进程。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在积极适应全球化的趋势,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然而,在这个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必须要合理应对。

一、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全球化带来了众多机遇,其中之一就是为我国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有企业也逐渐适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1.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全球化意味着国境限制的逐渐消失,国有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市场、资源和技术合作伙伴,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例如,中国移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5G技术,提高网络覆盖率和通信质量,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2.利用全球资源全球化也为我国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渠道。

通过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发展需求。

例如,中国石油积极开展海外投资,探索国际市场,提高进口和海外开采的比重,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3.借鉴全球最佳实践全球化也为我国国有企业带来了机会,可以借鉴和学习全球最佳实践,提高企业管理、创新和运营水平。

例如,国际航空公司可以向外国航空公司学习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改进机场设施和提高安全性能等。

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虽然全球化带来了许多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而言,面对全球化的压力,必须要加强竞争力,提高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趋势。

1.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低我国国有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发展瓶颈,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较低。

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有企业被政府垄断,缺乏竞争机制和市场导向,难以适应全球化竞争。

例如,国有银行的管理经验和商业模式都需要改革升级,以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求。

欧洲对华企业的政策

欧洲对华企业的政策

欧洲对华企业的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

然而,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这些企业需要了解欧洲政府对华企业的政策,以便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从而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成功。

政治层面欧洲对华企业的政策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在欧洲政治圈,中国被视为一个竞争对手,而不是一个战略伙伴。

因此,欧洲政府对于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投资和收购持谨慎态度。

在欧洲,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投资和收购需要得到政府批准。

此外,欧洲也对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提出了严格要求。

贸易层面欧洲对华企业的政策也涉及贸易层面。

欧洲对中国的出口依赖于中国的低成本制造业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然而,欧洲政府也在逐步减少对中国低端产品的依赖,而加强对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对华企业需要向高端市场和服务领域转型,并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技术含量。

环境层面在环境层面,欧洲对华企业的政策也非常严格。

欧洲政府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因此,欧洲对华企业需要遵守欧洲环保法规和标准。

此外,欧洲还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社会层面欧洲对华企业的政策也涉及社会层面。

欧洲政府鼓励企业遵守社会责任,包括人权、劳工权利、反腐败等方面。

欧洲对华企业需要遵守欧洲的反腐败法规和标准,并确保员工的劳工权利得到保障。

此外,欧洲还鼓励企业在当地社区开展慈善和社会公益活动,以增强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结论综上所述,欧洲对华企业的政策涉及政治、贸易、环境和社会等多个层面。

欧洲政府对于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投资和收购持谨慎态度,对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提出严格要求。

欧洲对华企业需要向高端市场和服务领域转型,并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技术含量。

在环保和社会责任方面,欧洲对华企业需要遵守欧洲法规和标准,并在当地社区开展慈善和社会公益活动。

欧洲对华企业需要了解欧洲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以便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成功。

瑞典在华企业 趋势与挑战 - Sweden Abroad …

瑞典在华企业 趋势与挑战 - Sweden Abroad  …

瑞典在华企业趋势与挑战2011 / 2012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在通货膨胀调整之后,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自经济改革以来已经增长了十倍有余,逾6亿人口摆脱了赤贫的状况。

因为我本人曾经于二十世纪80年代早期在这里读过书,所以我能够用我自己的双眼,真实地看到所发生的各种变化。

但为确保持续增长,中国目前亟需开展进一步的经济改革。

十二五计划突出了中国找到一个新的增长模式的需求,而该模式的基础应是内需,而不是出口的增长。

此外,十二五计划还着重提出中国经济对创新与企业精神、质量与可持续性、以及一个强大服务部门的需求。

产业升级和经济重组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瑞典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向中国提供协助。

瑞典的技术及其在系统解决方案领域中的专业知识能够与中国经济当前和未来的需求相匹配。

我深信,凭借它们在质量与可持续性方面的信誉,瑞典企业能够在21世纪重塑中国经济的浪潮中,扮演一个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角色。

罗睿德瑞典驻华大使然而,中国的经济改革需要配以对外国投资的进一步开放,而也只有这样,瑞典企业才有可能发挥上述作用。

目前,瑞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贸易障碍、以及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不确定性、并且中国的政策制定流程是无法预测的。

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才能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大环境。

本报告希望帮助读者了解瑞典公司在中国的状况,旨在用于与中国政府所进行的持续不断的双边对话,并也有助于我们在多边组织(例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工作。

此外,本报告还是瑞典大使馆、瑞典贸易委员会和中国瑞典商会密切合作的一个良好范例。

为激发瑞典企业对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经济体产生兴趣,目前发出统一的声音 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前言中国是瑞典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

2010年,瑞典对中国的出口额约达350亿人民币,比前一年增长了14%。

目前有400多家瑞典公司在中国设立了机构,瑞典企业在中国所拥有的资产价值不低于360亿人民币。

本报告基于2011年6月至8月对中国瑞典商会会员企业进行的“2011年商业信心调查”,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瑞典公司在中国的状况。

投资瑞典中国企业你要融进去

投资瑞典中国企业你要融进去
乏 国 际 化 的 经 营 视 野 。 中 国 企 业 在 国
比较适合 中国企业去投资 ? 陈永 岚 : 相对 于欧 洲其 他地 区 ,
瑞典 作为波 罗的海 和北欧地 区的关 键 纽带 , 为投 资者提供 了快速 扩展 的可 能 性。瑞 典 是 “ 罗 的海 经 济 区 ” 波 的重要成 员 , 这个经济区有大约 l O个 成 员国 , 拥有 1 左右 的 消费者 , 亿 每 年 GD 的 增 长 都 比 临 近 地 区 快 两 倍 P
尽 快去 适应 , 自己融 入 当地 社 会 , 让 多多地去学 习。 ( ( 华人世界 》 : 就您 刚才所说 ,中 国企业 走出去后 , 要实现 一个与 当地 的一种 融合 , 是真正 的走 出去 . 才 那 中 国企 业 该 如 何 去 把 握 与 当 地 的 融 合 ?中国企 业该 怎么做 ? 陈永 岚 : 国企业 出去之后 要尽 中
陈永岚 : 瑞典政府 投资促进 署是
致 力于推动 外国投资 者投资瑞典 的政 府机构 ,为中国投资者 提供在瑞 典发 展 的相关信 息咨询 , 投资 商机、产 如 业 行业介绍 等 ; 具体指 导中 国企 业如 何 在 瑞 典 创 办 企 业 , 助 它 们 分 析 帮 在 瑞典发展 的一些商业 机会和合 作机
病 。要 克服这 些 困难 , 中国企 业只能
问 题 , 20 年 瑞典 政 府 投 资促 进 自 02 署成立 以来 , 你们是如 何引导 中国企 业去瑞典 投资 的 ? 们从 中起 到 了怎 你
样 的一个作 用 ?
配套服 务和全 球顶尖 的科技 服务 。瑞
典 的投 资环境 在发达 国家是 比较 优 良 的 , 府很 少 对外 来 企 业 设置 障 碍。 政 另外 , 瑞典 具有稳 定的经 济运行 体制 和 完善 的社会福 利保障 体系 。对 外来

欧洲企业在中国蓬勃发展

欧洲企业在中国蓬勃发展

欧洲企业在中国蓬勃发展近年来,欧洲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势头可谓蓬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

本文将介绍欧洲企业在中国发展的背景、原因以及面临的挑战。

欧洲企业在中国发展的背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和消费市场,吸引了全球众多企业的目光。

欧洲企业也看中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消费能力,纷纷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扩大生产规模或者进行合资合作。

中国政府也一直积极鼓励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

欧洲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原因一方面,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是吸引欧洲企业的重要因素。

中国人口众多且消费能力逐渐提升,为欧洲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为欧洲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供应链和合作伙伴。

此外,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开放政策和提供的投资环境也为欧洲企业带来了便利。

欧洲企业在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欧洲企业在中国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本土企业也越来越注重自主研发和创新,给欧洲企业带来了压力。

其次,中国的法律法规体系相对复杂,跨国企业需要熟悉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否则可能面临经营风险。

此外,文化差异也是欧洲企业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跨文化沟通和管理需要充分重视。

欧洲企业在中国的成功案例虽然面临挑战,但也有许多欧洲企业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例如,奔驰和宝马等欧洲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火爆,成为中国豪华车市场的重要竞争者。

同时,欧洲的快速消费品企业如雀巢和诺基亚等也在中国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

此外,一些欧洲科技企业如飞利浦和西门子也在中国市场发展迅速,为中国的城市建设和智能化提供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结语欧洲企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市场的魅力,也展示了欧洲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改革,相信欧洲企业将继续在中国实现更大的发展。

关于瑞典、芬兰企业债务重组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瑞典、芬兰企业债务重组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瑞典、芬兰企业债务重组情况的考察报告为了借鉴国外企业债务重组的经验,我们赴瑞典、芬兰考察了企业债务重组事情。

瑞典、芬兰两国都很重视企业的债务重组工作,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企业债务危机防范机制和债务重组机制,对我国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工作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一、瑞典、芬兰两国企业债务重组基本事情(一)两国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都曾面临严峻的债务危机在瑞典企业中,由国会托付政府治理的国有资产现有8700多亿瑞典克朗,要紧分布在57家企业,其中47户企业为国有独资企业,有职工20多万人(在斯德哥尔摩股票交易所,最大的股票仍是国有企业的股票)。

芬兰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原由政府治理的近3万户国有企业经过出售和上市,已陆续实现私有化。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受东欧巨变及前苏联解体的妨碍,瑞典和芬兰企业的要紧国际市场急剧萎缩,国内通货膨胀严峻,货币贬值,导致瑞典和芬兰两国浮现了比较严峻的银行和企业债务危机。

受危机的妨碍,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大量银行贷款无法偿还,银行的别良资产大量增加,使两国的银行和企业陷入了严峻的困境,很多企业和银行宣告破产。

例如,1991年,瑞典银行业的亏损就达360亿克郎,1992年亏损上升到600亿克郎。

其要紧商业银行别良资产占总贷款的比率平均为8.8%,最高的达到16.5%。

芬兰在1992年至1995年也浮现了商业银行、企业和自然人破产浪潮,全国15万户企业中有20%的企业破产,其中也包括国有控股和参股的公司。

(二)两国企业经过政府指导下的债务处置相继走出困境为了克服银行和企业的债务危机,两国政府别得别采取了各种措施,处置别良资产,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经过对银行的重组和对别良资产的处理,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各项措施的成功实践和外部条件的改善,瑞典银行业终于在1993年下半年摆脱了进一步滑坡的局面,并逐渐走出低谷。

瑞典政府在银行经营明显好转后,开始对事实上行民营化,成功售出持有的银行股权,回收政府注入的资金;承接剥离和负责处置别良资产的资产治理公司也按比预期快的速度卖掉了所拥有的工业和房地产业的资产,收到了比预期好的价格。

瑞典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我们的启示

瑞典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我们的启示

瑞典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我们的启示
陈超
【期刊名称】《经营与管理》
【年(卷),期】1999()5
【总页数】2页(P47-48)
【关键词】瑞典;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政企关系;中国
【作者】陈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53.23;F123.7
【相关文献】
1.瑞典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改革 [J], 王瑞生
2.瑞典公共养老金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杨文杰;韦玮
3.学习先进经验推动我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上海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我区的启示 [J], 聂江武;
4.瑞典、奥地利、法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情况和启示 [J], 无
5.构建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安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案例分析及启示[J], 洪名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典国企私有化及我国企业的机会
撰稿人:夏炳军
内容提要
2007年年初,瑞典政府向瑞典议会提交方案,建议将六家国有企业私有化。

政府希望通过私有化增加就业,促进企业发展。

该方案遭到多数瑞典人的反对,但在企业界引起正面反映。

预计该方案被议会批准的可能性较大,但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较大阻力。

建议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在并购过程中注意规避风险,重视与当地政府政策目标的衔接。

瑞典国企私有化及我国企业的机会
一、瑞典国有企业私有化计划
瑞典目前有55家国有企业,其中41家国家独资拥有。

截止2005年底,国有企业资产总值约6750亿克朗,雇佣19万人。

经营状况良好,根据瑞典工商部2006年第三季度国有企业报告,瑞典31家市场化运营的国有企业前三季度盈利同比增长30%。

去年上半年,瑞典中右联盟(温和党、中间党、基民党和人民党)提交了一份国有企业考察报告,指出Talia Sonera、Nordea、OMX、SAS、SBAB、Vasakronan和Vin&Sprit等7家国企的私有化时机业已成熟。

中右联盟认为,在商业化市场环境下,私有化企业通常比国有企业运作得好。

瑞典中右联盟在2006年大选中,作为竞选策略之一,宣布组成政府后将实行瑞典自199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私有化政策。

2006年9月,中右联盟组成新政府,加快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步伐。

2007年3月2日,瑞典政府向瑞典议会提交的一份提案,建议将国家在6家企业持有的国有股份出售。

这六家企业是:
电信运营企业TeliaSonera, 国家持有45.3%股份;银行集团Nordea,国家持有19.9%股份;斯德哥尔摩证交所OMX,国家持有6.8%股份;酿酒企业(持有Absolut商标)Vin&Sprit;地产企业Vasakronan和抵押借贷企业SBAB。

后三家企业政府持有全部资本。

瑞典政府还计划出售在其他上市公司中持有的国有股份,包括北欧航空公司,以及未上市的公司如瑞典国家电力公司(大瀑布电力公司)。

去年12月,政府还宣布到2009年解除已经实行了35年的医药专营制度。

瑞典政府希望在2007年-2009年通过出售这些国企和国有股份,收回约1500亿克朗。

政府的目标是通过国企私有化,清楚界定私有部门和公共部门的目标,为增加就业和促进企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二、各方反应
1. 公众反应
在瑞典政府向议会提交出售国有企业的建议后,瑞典Sifo公司就该计划对约1000名瑞典人进行了一项民意测验(发表在3月3日歌德堡邮政报上)。

结果显示,大多数公众反对国有企业私营化,仅有1/3的瑞典人对该计划表示支持。

在该项测验中,44%表示反对该方案,24%的没有表明态度。

有意思的是,在选举中支持人民党和温和党(中右联盟)的被调查人约有
60%对该方案持赞成态度;而支持中间党和基民党(中右联盟)的分别有38%和40%支持该私有化方案。

而在选举中支持社民党和左翼党(中左联盟)的,则有67%选民对该方案持反对态度。

52%的50岁-64岁年龄段的人反对该方案。

2. 企业反映
在瑞典政府提出私有化方案后,在企业界引起积极正面相应,很多企业对购买国有企业表示了极大兴趣。

这些企业既包括瑞典企业,也包括外国企业。

在百慕大注册的Bacardi集团致函瑞典政府,表示愿意购买伏特加Absolut品牌。

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朗姆酒的企业。

据称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有兴趣购买北欧航空公司的瑞典国家持有股份。

更多的瑞典银行或外国银行对收购SBAB公司表示了兴趣,外国企业包括:丹麦银行(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荷兰ING金融集团、位于冰岛的Kaupthing银行;瑞典企业包括:瑞典商业银行、Swedbank、Nordea 银行和SEB银行。

但是,瑞典银行获得购买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卖给上述银行,则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垄断。

目前SBAB大约占10%的抵押贷款市场份额,如果任何上述一家瑞典企业购买SBAB的话,那么其市场占有率将接近或超过30%。

业内人士认为,瑞典反垄断部门可能不会批准将SBAB出售给上述瑞典企业。

3. 瑞典政府态度
瑞典首相弗里德里克•雷恩费尔特曾说过,政府将从产业、就业和价格等方面考虑国外和国内企业的竞购方案。

他表示,除了考虑最好的价格,还有考虑其他的因素。

瑞典政府在宣布国企私有化的政策时曾表示,欢迎外国企业购买瑞典企业。

但是,在德国卡车公司MAN并购瑞典卡车公司SCANIA公司后,政府的立场有些后退。

雷恩费尔特表示,虽然国外并购优势更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对公司有利,但对并购后的企业能否继续保持在业界的地位、能否将研发继续保留在瑞典表示担忧。

当提到即将被出售的企业时,雷恩费尔特表示,不能接受并购后造成工作岗位流失的局面。

三、预测和建议
根据目前中右联盟在议会的席位情况,预计该国企私有化方案被瑞典议会批准的难度不大。

但由于公众对私有化多数持否定态度,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较大的阻力,拖延的时间可能会较长。

关于竞买企业,总体而言,瑞典国内企业的机会更多一些,但国外企业也有一定机会。

目前,我国正在“减顺差”,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瑞典国有企业私有化,对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开拓国际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建议:
1、鼓励我国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

瑞典的国有企业国际化程度都比较高,具有丰富的生产、销售和管理经验。

被出售的国有企业经营状况都比较好,一些企业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通过购并这样的企业,可以较快的切入国际市场,把企业做大做强。

如瑞典酿酒企业Vin&Sprit 持有的Absolut即使在我国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我国酿酒企业可以考虑通过购并,进入伏特加酒酿造行业,提高产品档次和水平。

2、重视宣传并购后对当地就业的贡献。

瑞典政府将增加就业作为最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瑞典首相也公开表示出售国有企业不能因此导致就业岗位的流失。

瑞典公众对国有企业的出售非常关注。

由于瑞典人口密度不大,一些社区的存在可能就是因为有某个企业。

因此,并购不可避免造成当地社区担心。

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外开展并购增加,很多是以获取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为目的,对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就业的宣传力度不够,也造成一些外国人对中
国企业的偏见。

因此,我国企业在参与并购的过程中,应将考虑增加本地就业作为重要的并购策略之一,加强与本地媒体交流,争取瑞典公众的支持。

3、认真研究,规避风险。

任何并购,都不可避免的给公司带来风险,特别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并购,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更大。

这些风险即包括政治的、法律的,也包括文化的、管理的。

如我国的企业有兴趣参与瑞典国企私有化,应当聘请瑞典当地的咨询公司和律师事务所,尽早组成专门班子,及早跟踪,广泛深入研究,对在并购过程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出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