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征)Parkinson病 病变部位:黑质、苍白球。 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铅管样、或齿轮样),运 动减少,静止性震颤。 • 2.新纹状体病变(又称:肌张力降低-运动增多 综合征)舞蹈症 病变部位:尾状核、壳核。 表现为: 肌张力减低,运动增多(不自主运动)。 3丘脑底核病变:对侧偏身投掷运动。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 4.神经丛损害:一个肢体或多数周围神经的弛缓 性瘫伴感觉障碍。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上运动神经元瘫
• 1.皮质型: ⑴刺激性: 对侧肢体乍 克逊癫痫发 作。 ⑵破坏性: (“单瘫”)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上运动神经元瘫
• 内囊型: (三偏): 1对侧肢体 偏瘫, 2偏身感觉 障碍、 3同向偏盲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锥体外系统
• ㈠.锥体外系统(纹状体)的主要功能: ①调节身体的姿势; ②维持(动作时)一定的肌张力; ③负担半自动的刻板的及反射性的运动 (如走路时两臂摇摆等联带动作、表情运 动、防御反应、饮食动作等)。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锥 体 外 系 统损伤的症状
• 1肌强直:伸肌及屈肌的肌张力均增高。被动运动 时,增强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称铅管样强直。 有震颤时,被运动时在均匀阻力的基础上出现断 续的停顿,称齿轮样强直。
下运动神经元瘫
• 1.前角型: 节段性弛缓性瘫,无感觉障碍,可伴 肌束或肌纤维颤动。如:L3-4损伤出现股四头 肌瘫、萎缩。C5出现三角肌竣萎缩等。
• 2.前根型: 节段性弛缓性瘫, 常伴根痛和节段性 感觉障碍。如脊髓压迫症、脊髓炎等。
• 3.末梢型: 四肢远端性对称性弛缓性瘫肌萎缩, 且伴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可有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如多发性神经炎)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上运动神经元瘫
• ⑴皮质:单瘫、 ⑵内囊:偏瘫、 ⑶脑干:交叉 瘫 ⑷脊髓:截瘫、 四肢瘫。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锥体外系统
• 解剖生理: • 纹状体包括
旧文状体(苍白体)-苍白球 新文状体-壳核、尾状核 苍白球与壳核组成豆状核 与大脑皮质、脑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有复杂的 联系。 广义上说:尚包括丘脑底核、黑质、红核、网状 结构、丘脑、小脑的齿状核、前庭神经等。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躯体各部 在大脑皮 质的定位 顺序。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解剖生理(随意运动神经通路)
• ③ 下运动神经元:脑干的运动神经核细胞, 脊髓的前角细胞。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 系和小脑系统各方面神经冲动的最后通路。
• 脊神经组成神经丛:颈丛C1-C4,臂丛C5 -T1,腰丛L1-L4,骶丛L5-S4和尾丛S5 -尾。然后再组成神经干,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运动系统组成
• ① 下运动神经元; • ②上运动神经元; • ③锥体外系统; • ④小脑系统。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解剖生理(随意运动神经通路)
• 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 • ① 运动中枢:中央前回。 • ② 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 从运动中枢
神经元(大锥体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组 成了锥体束(锥体系)。锥体束实际上是 由皮质脑干(延髓)束和皮质脊髓束两部 分的传导束组成。
• 5扭转痉挛:躯干的徐动症,局限型颈肌扭转称痉 挛性斜颈。肝豆
• 6偏侧投掷运动:一侧肢体猛烈的投掷样不自主运 动。
• 7抽动症:单个或多个肌肉快速收缩动作。表现为 挤眉、弄眼、伸舌、耸肩等不自主动作。常见于 胃复安等药物引起的运动障碍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锥体外系病变临床表现
• 产生肌张力变化和不自主运动两大类症状。 • 1. 旧纹状体病变(又称: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
• 运动中枢与肢体的关系是:对侧支配关系!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肌束性颤动 肌电图
源自文库
中枢性瘫痪 增高 增强 有 无 无
传导速度正常 无失神经电位
周围性瘫痪 减低 减弱或消失 无 明显 有
传导异常 有失神经电位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 2静止震颤:出现于肢体静止状态时,自主运动时 减轻,入睡时消失。手指搓丸样动作等。
• 3舞蹈样动作:为一迅速多变、无目地的、无规律、 不对称、运动幅度大小不等的不自主动作。表现 为上下肢舞动或伸屈手指等动作。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锥 体 外 系 统损伤的症状
• 4手足徐动:指划样动作。为手指足指间歇性、缓 慢、扭曲等。见于肝豆状核变性等。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上运动神经元瘫
• 3.脑干型(“交叉瘫”): 同侧颅神经瘫, 及对侧身体中枢性瘫。 脑干的神经核分布:中脑1-4。桥脑5-8。 延髓9-12 ⑴中脑: Weber综合征 (同侧动眼神经麻 痹,对侧面、舌神经及上、下肢体偏瘫) ⑵桥脑: Millard-Gubler综合征(同侧展、 面神经麻痹,对侧舌下神经及肢体偏瘫) ⑶延髓:病侧9、10、11、12颅神经周围 瘫及对侧中枢性偏瘫。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上运动神经元瘫
• 4.脊髓型:(“截瘫”“四肢瘫”):无颅神经损 害,损害平面以下的肢体瘫痪,常伴传导束型感觉 障碍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⑴高颈段(C1-4 ):四肢中枢性瘫 ⑵颈膨大(C5-T1):上肢周围性瘫,下肢中枢性瘫 ⑶胸 段(T2-12):下肢中枢性瘫 ⑷腰膨大(L1-S2):下肢周围性瘫 ⑸ 脊髓半切征(Brown-Sequard 综合征):同侧 肢瘫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如炎症、 肿瘤、外伤。
小脑系统
• 小脑的主要功能:协调随意运动(主动肌、 拮抗肌、协同肌、及固定肌四组肌肉的运 动),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
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
运动系统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运动系统
• 运动-是指骨骼肌的运动 • 随意运动:有意识。能随自己的意识而执行的动
作。由骨骼肌的收缩完成。 • 不随意运动:不经意识、不受自己意志控制的动
作。骨骼肌的不随意收缩可保持机体正常的姿势。 内脏平滑肌运动不属于不随意运动。 • 脊髓前角细胞或脑神经的运动细胞是直接执行运 动功能的最后共用神经原。 • 所有运动都是接受感觉冲动以后产生的反应。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 4.神经丛损害:一个肢体或多数周围神经的弛缓 性瘫伴感觉障碍。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上运动神经元瘫
• 1.皮质型: ⑴刺激性: 对侧肢体乍 克逊癫痫发 作。 ⑵破坏性: (“单瘫”)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上运动神经元瘫
• 内囊型: (三偏): 1对侧肢体 偏瘫, 2偏身感觉 障碍、 3同向偏盲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锥体外系统
• ㈠.锥体外系统(纹状体)的主要功能: ①调节身体的姿势; ②维持(动作时)一定的肌张力; ③负担半自动的刻板的及反射性的运动 (如走路时两臂摇摆等联带动作、表情运 动、防御反应、饮食动作等)。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锥 体 外 系 统损伤的症状
• 1肌强直:伸肌及屈肌的肌张力均增高。被动运动 时,增强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称铅管样强直。 有震颤时,被运动时在均匀阻力的基础上出现断 续的停顿,称齿轮样强直。
下运动神经元瘫
• 1.前角型: 节段性弛缓性瘫,无感觉障碍,可伴 肌束或肌纤维颤动。如:L3-4损伤出现股四头 肌瘫、萎缩。C5出现三角肌竣萎缩等。
• 2.前根型: 节段性弛缓性瘫, 常伴根痛和节段性 感觉障碍。如脊髓压迫症、脊髓炎等。
• 3.末梢型: 四肢远端性对称性弛缓性瘫肌萎缩, 且伴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可有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如多发性神经炎)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上运动神经元瘫
• ⑴皮质:单瘫、 ⑵内囊:偏瘫、 ⑶脑干:交叉 瘫 ⑷脊髓:截瘫、 四肢瘫。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锥体外系统
• 解剖生理: • 纹状体包括
旧文状体(苍白体)-苍白球 新文状体-壳核、尾状核 苍白球与壳核组成豆状核 与大脑皮质、脑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有复杂的 联系。 广义上说:尚包括丘脑底核、黑质、红核、网状 结构、丘脑、小脑的齿状核、前庭神经等。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躯体各部 在大脑皮 质的定位 顺序。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解剖生理(随意运动神经通路)
• ③ 下运动神经元:脑干的运动神经核细胞, 脊髓的前角细胞。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 系和小脑系统各方面神经冲动的最后通路。
• 脊神经组成神经丛:颈丛C1-C4,臂丛C5 -T1,腰丛L1-L4,骶丛L5-S4和尾丛S5 -尾。然后再组成神经干,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运动系统组成
• ① 下运动神经元; • ②上运动神经元; • ③锥体外系统; • ④小脑系统。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解剖生理(随意运动神经通路)
• 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 • ① 运动中枢:中央前回。 • ② 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 从运动中枢
神经元(大锥体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组 成了锥体束(锥体系)。锥体束实际上是 由皮质脑干(延髓)束和皮质脊髓束两部 分的传导束组成。
• 5扭转痉挛:躯干的徐动症,局限型颈肌扭转称痉 挛性斜颈。肝豆
• 6偏侧投掷运动:一侧肢体猛烈的投掷样不自主运 动。
• 7抽动症:单个或多个肌肉快速收缩动作。表现为 挤眉、弄眼、伸舌、耸肩等不自主动作。常见于 胃复安等药物引起的运动障碍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锥体外系病变临床表现
• 产生肌张力变化和不自主运动两大类症状。 • 1. 旧纹状体病变(又称: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
• 运动中枢与肢体的关系是:对侧支配关系!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肌束性颤动 肌电图
源自文库
中枢性瘫痪 增高 增强 有 无 无
传导速度正常 无失神经电位
周围性瘫痪 减低 减弱或消失 无 明显 有
传导异常 有失神经电位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 2静止震颤:出现于肢体静止状态时,自主运动时 减轻,入睡时消失。手指搓丸样动作等。
• 3舞蹈样动作:为一迅速多变、无目地的、无规律、 不对称、运动幅度大小不等的不自主动作。表现 为上下肢舞动或伸屈手指等动作。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锥 体 外 系 统损伤的症状
• 4手足徐动:指划样动作。为手指足指间歇性、缓 慢、扭曲等。见于肝豆状核变性等。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上运动神经元瘫
• 3.脑干型(“交叉瘫”): 同侧颅神经瘫, 及对侧身体中枢性瘫。 脑干的神经核分布:中脑1-4。桥脑5-8。 延髓9-12 ⑴中脑: Weber综合征 (同侧动眼神经麻 痹,对侧面、舌神经及上、下肢体偏瘫) ⑵桥脑: Millard-Gubler综合征(同侧展、 面神经麻痹,对侧舌下神经及肢体偏瘫) ⑶延髓:病侧9、10、11、12颅神经周围 瘫及对侧中枢性偏瘫。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上运动神经元瘫
• 4.脊髓型:(“截瘫”“四肢瘫”):无颅神经损 害,损害平面以下的肢体瘫痪,常伴传导束型感觉 障碍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⑴高颈段(C1-4 ):四肢中枢性瘫 ⑵颈膨大(C5-T1):上肢周围性瘫,下肢中枢性瘫 ⑶胸 段(T2-12):下肢中枢性瘫 ⑷腰膨大(L1-S2):下肢周围性瘫 ⑸ 脊髓半切征(Brown-Sequard 综合征):同侧 肢瘫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如炎症、 肿瘤、外伤。
小脑系统
• 小脑的主要功能:协调随意运动(主动肌、 拮抗肌、协同肌、及固定肌四组肌肉的运 动),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
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
运动系统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运动系
运动系统
• 运动-是指骨骼肌的运动 • 随意运动:有意识。能随自己的意识而执行的动
作。由骨骼肌的收缩完成。 • 不随意运动:不经意识、不受自己意志控制的动
作。骨骼肌的不随意收缩可保持机体正常的姿势。 内脏平滑肌运动不属于不随意运动。 • 脊髓前角细胞或脑神经的运动细胞是直接执行运 动功能的最后共用神经原。 • 所有运动都是接受感觉冲动以后产生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