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教案优质

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教案优质
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教案优质

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材第112页的内容及第113~114页练习二十七第2~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优化思想。

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后,会正确使用天平解决问题。

【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112例2: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假想,积极发言。

2.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零件里的次品?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利用推理:把8个零件分成4份,每份分别是2个,2个,2个,2个。天平两边各放2个,天平平衡,则次品在另2份零件中,拿出刚称过的一份和没称过的一份,如果天平平衡,次品零件在没有称过的那份中。拿出有次品的那份零件的其中一个,和不是次品的那几份的其中一个,如果平衡,则剩下一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则被称的那份次品里的是次品。

(4)你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吗?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112页“做一做”。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114页练习二十七的第2~6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你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

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合理的利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八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找次品 教材第111、第112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七。 1. 经历探索的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数学活动经验。 2. 通过探索,发现把一些物品分成3份,称的次数最少的规律。能够根据物品的数量确定找出“次品”所需的最少次数,并会用简洁的方法记录称的过程。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最优方案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性。 重点:掌握规律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发现并应用规律。 天平、卡片、小药盒等。 师:制药厂的质检员在进行质检时,发现3瓶钙片中有一瓶里少装了3片,为了保证质量,这瓶药不能作为正品出厂,需要找出这瓶少装了3片钙片的药品,你能设法找到这瓶次品吗? (板书:找次品)

1. 探究从3个物品中找次品的问题。 师:请大家想想办法,帮质检员找到这瓶次品。 生:掂一掂。 师:3片钙片的质量很小,掂一掂的办法可能不行。 生:数一数。 师:数的方法太费时间了,并且要打开药瓶,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生:用天平称一称。 师:这个办法很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寻找“找次品”的方法,学生说出用手掂,用电子秤称,用天平称等方法。这样的设计顺应学生的思维,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如果不实际称量,你们能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表示出找次品的过程吗?请大家用手中的卡片演示一下。 学生动手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生:我们组找出了办法,只称一次就可以找出次品。我们组先给3瓶药品编号,分别是1、2、3号,把1号和2号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那一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3号就是次品。 师生共同总结:从3个物品中找出次品(轻的是次品),先任取2个物品,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那个物品是次品。 2.研究从8个物品中找次品的问题。 出示例2。 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找出次品呢? 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教材分析

《找次品》教材分析 “找次品”这一课,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例如,2个零件中有1个较重的次品,只要把这2个零件放在天平两端,天平一定不平衡;3个零件中有1个较重的次品,任意取2个放在天平两端,天平可能平衡,也有可能不平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优化思想,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并学习用直观的方式清晰、简洁、有条理地表示逻辑推理过程。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例1将原来问题中的5瓶钙片改为3瓶钙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最简单的问题情境入手,初步理解“找次品”的含义,明确找次品的基本思路。 2.例2将原先问题中的探索9个零件改为先探讨8个零件,再研究9个零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尽可能地将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的合理性。 3.新教材从例题到习题,增加了直观图和流程图的表示方法,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目的是能比较简洁而又清晰地表示出逻辑推理的整个过程,让人一目了然。 4.新教材更加注重数学思维过程的表达。如例1中小精灵的提问,实验教材为“说一说你是怎么称的?”新教材改为“你能想办法把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例2新教材的提问为“你们打算怎样表示找次品的过程?”目的是引导学生用直观、简明的方式,清晰地表示出推理过程,理清思路,为后面数量更多的找次品问题作好铺垫。 5.新教材更加注重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例2中“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理解的难点,新教材通过两位同学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至少”“能保证”的含义,这样的编排是在实验教材中没有体现的。 6.新教材更加注重理解逻辑推理的思想过程与方法。如例2的记录表格发生了变化,新教材的表格中设置为“每次每边放的个数”、“分成的份数”、“至少要称的次数”,而实验教材设置为“零件个数”、“分成的份数”、“称的次数”、“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主要目的是从实践活动提升到逻辑推理的层面上,头脑中形成一种抽象的数学化的模拟天平。 7.新教材在习题设计中涉及面更广、针对性更强。例如,新教材将“做一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教案

找次品 教材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经历严密的推理过程,让学生感悟到从多个测品中找一个重一些或轻一些的次品的方法;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同时重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能用简洁的方法记录设计方案,并能有条理地进行交流。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找次品中,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发现并感受“分成三份,尽量平均分”是最快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课题:找次品。 2、如果有2个乒乓球,有一个是正品,有一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那么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哪个是次品吗? 3、如果有三个乒乓球,其中一个轻一点是次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二、深入探究,寻找规律 1、例题教学 出示:9个乒乓球,有一个较轻的是次品,要保证找到次品,可以怎么称?保证找到次品至少需要几次? 〔1〕猜测; 〔2〕尝试: ①思考:你是分成几份来称的?这种分法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共有几种不同的分组方法用称一称来找次品? ②可以用简洁的记法表示出来,也可以用小正方体操作一下。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新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新人教版)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 内容数学广角——找次品 教材 分析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活动,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学生从

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 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在此基础上,就可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 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单元 整体 目标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

《找次品》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 课题:《数学广角——找次品》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134页、135页。 教材分析: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 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通 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 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掌握“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能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 一、辅助环节 (1)导入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大家愿意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帮助老师解决吗?事情是这样的:(出示3包糖)我买了3包两样重的糖果, 打算送给朋友两包。可刚才老师在路上遇到了薛坤老师的儿子,他从 其中一包里拿出了3块糖,为了表示尊重,我不能把吃了的再送给朋 友,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帮助老师把少了3块的这包糖果找出来? (学生可能会说:数一数、称一称等)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相机出示天平,并引导学生说一说天平的使用原理(天平两端放上物 体后会有两种情况,一平衡,二不平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如何找出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2)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物品数量是3的倍数的找次品方法。 2、能用优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 二、先学环节 课件出示例1 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设法把它找出来。

第2课时 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

第2课时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 课题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学习活动为载体,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让学生探索和比较“找次品”的多种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个特点: 1.加强动手操作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 教学时,让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强对用天平称物和画图的动手操作训练。在经历称物、分轻重的过程中,了解和考虑称物的不同情况,逐步把思维条理化、逻辑化,并想办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教学。 教学设计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教学找次品的最优方法。通过多次试验数据,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如何分份是优化“找次品”方法的关键,从而总结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图示方法。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找次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能利用“找次品”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基本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学习难点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每人8张圆片学具,每组1张找次品记录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出示:5个零件里有1个 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 称,请你完成找次品的过程。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找次 品的问题,如果把上面的“5个零件” 换成“8个零件”,数量增多了,我们 又怎样才能找出这个次品呢?这节 课我们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 1.独立思考后,全班交 流。展示找次品的过程。 2.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 内容。 1.(1)有8瓶水,其中有7瓶 的重量相同,另外有一瓶是糖水, 比其他水略重一些,至少称() 次才能保证找出这瓶糖水。 (2)从9件物品中找出一件次 品(稍轻一些),把9件物品分成 ()份较为合适,至少称() 次就能找到次品。 (3)解决找次品的方法很多,

小学数学_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地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借助实物操作、画图等活动理解并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分组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寻找待测物体数量与保证找到次品至少需要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视频引入课题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视频 (生认真观察视频) 师:飞机在空中发生了什么? 生:爆炸

师;对!这次爆炸使价值12亿美元的飞机华为碎片,12亿美元化作人民币就是近80亿元,7名飞行人员全部遇难,而我们的生活当中也存在着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找次品。(板书:找次品) 2、引入利用天平找次品 师:下面考考你的眼力,哪个是次品? 师课件出示可以肉眼辨别的次品; 师课件出示5个外观相同的牛奶瓶,肉眼无法辨别, 师:只知道有一个次品,并且次品略轻。你能想到好办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用天平称一称,进而引出天平的原理。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利用天平找次品。 二、合作探究 1、教学教材第111页例1 课件出示题目:如果是有3个牛奶瓶,其中有1个略轻,是次品,若只能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把次品找出来呢?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师:你觉得题目中哪些词比较重要?为什么? 生:轻。次品轻,天平不平衡时,上扬的那端是次品。 至少和保证。即要用最少的次数有一定能找到次品。 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到次品? 生思考后回答。 生: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各放一个牛奶瓶,如果天平平衡,那么两

找次品教案

教材分析: “找次品”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数学广角”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初步感悟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推理能力。这些内容往往是从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中改编而来,承载着多元的教育价值,教师对这些内容所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的把握,能否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探索、发现的空间,以及是否在学生思考困难处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是上好这类课的关键。由于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故教师的教学目标达成不易“一刀切”,教学中真实的差异性体现是正常的,教学中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 分析教材的内容及编排意图,先研究“5个零件中找1个次品的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感受到同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参指出,优化的思想在这里可不强调,只要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中对优化有所感悟即可。接着,安排例2通过让学生探索和比较找次品的多种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通过总结、猜测、归纳出优化方法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推理抽象能力。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教学思路,但是如何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有序的教学进程,如何让学生经历优化方法的提炼和应用过程,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是值得我们教者思考和深入尝试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推理等活动,经历多样化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分析、比较、概括出最优化的方法,发现这类问题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口表达能力,提高思维的条理性。 3、逐步渗透最优化的数学思想和化繁为简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借助实物操作、画图等活动理解题意,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归纳出最优的分组策略,寻找被测物体数量与保证找到次品的最少次数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 1、从小数据入手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课始,我以微软公司的招聘问题引入,使学生初步感知“找次品”问题的特点:一是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来称;二是要从保证找到次品的各种次数中寻找最少的次数。学生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会胡乱猜测,此时,我顺势引入解决问题的程序,即波利亚所说的“从最简单的做起。”让学生通过2、3、4、5的解决逐步明确问题的步骤:2的解决让学生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

数学广角——找次品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脱离实物,借助纸笔帮助分析“找次品”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卡片、5个药瓶、表格 学生用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1.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2)独立思考。教师鼓励大胆设想,积极发言。(3)全班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你选择用什么称来称)、用天平称(教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最佳方案,给全班学生留出思考空间,但是可帮助发言学生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重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轻的一端就会……)。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教师指导交流方法:一个一个地讲,声音不要太大,能让对方听到就可以了,也可以边讲边演示,让对方可以更清楚…… (3)全班汇报。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利用砝码);利用推理(教师手托实物模拟天平帮助演示,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说的是“如果”,那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砝码称出每瓶的重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的是少的。 3.揭示课题。 师: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天平) 师: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㈠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教学例1) 1.创设情境,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 现在有5瓶钙片,其中有一瓶比较少,怎样利用天平把这瓶钙片找出来呢?我们可以拿出5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⒉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⒊全班汇报。较复杂的方法教师帮助板书示意图。 教师在引导语中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怎么找?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⒋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分成几份?每份数量是多少?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⒌教师小结: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还可以……。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这样的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考。 ㈡解决9个零件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教学例2) 1.出示问题: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找次品教学设计》 福州市湖滨小学陈喜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 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找次品问题”,一般性的解决方法是把这n 个零件尽可能平均分成3份,其中至少有2份的数量是同样多的(对于任何一个不小于3的自然数n,若n是3的倍数,如n=3m,则可分为m,m,m;若比3的倍数多1,如n=3m+1,则可分为m,m,m+1;若比3的倍数多2,如n=3m+2,则可分为m+1,m+1,m)。把数量同样多的2份放在天平两端进行称量,最多存在两种可能性:天平平衡或天平不平衡。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么次品在天平外的那份中;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么次品在下沉的一端。《找次品》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待测物品是3的倍数;一类是待测物品不是3的倍数。本课时主要研究待测物品总数是3的倍数。并将结论迁移到不是3的倍数中。 “找次品问题”就为落实“基本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多维目标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随机事件,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逻辑推理和化归的思想方法。与此同时,如何清晰地表达数学思维的过程,如何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优化,如何运用比较-猜想-验证的策略发现数学结论,如何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如何把具体问题推广为一般问题,都是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 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基本理念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验证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教学

(完整版)找次品教案-公开课

《找次品》教案 李钰程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11-113页的内容。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地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实物操作、画图等活动理解并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从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中发现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李老师经常听王老师说咱们五( 3 )班的孩子思维敏捷,聪明好学,今天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看谁最棒。二:探究新知 活动1 课件出示2瓶口香糖图片 同学们,李老师呢喜欢吃口香糖,现在老师这有2瓶口香糖,但是其

中有一瓶被我吃掉了一个,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找出来吗? 生:思考 师: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的办法。 生:汇报数一数天平来称用手掂一掂 师:刚才同学们说可以用天平来称,天平大家都见过, 课件出示天平 师:如果用天平称,可以怎样找出少了的一瓶?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给全班同学分享一下。 生:汇报天平原理 天平左右各有一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下垂,轻的一端就会上扬。师: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发现天平不平衡,天平翘起来的那瓶就是吃了的那瓶。 师:小结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轻一点或是重一点)的物品,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活动2 师:咱们5(3)班的孩子真是智慧多多,现在李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智慧岛,来一场智慧大闯关,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汇报 师:刚才咱们是2瓶口香糖,现在如果是3瓶口香糖,其中一瓶吃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

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材第112 页的内容及第113~114 页练习二十七第 2~6 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优化思想。 2. 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 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后,会正确使用天平解决问题。 【新课讲授】 1. 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112例2:9 个零件里有 1 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假想,积极发言。 2. 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零件里的次品?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利用推理:把9 个零件分成 3 份,每份分别是 3 个,3 个,3 个。天平两边 各放 3 个,天平平衡,则次品在另 3 个零件中,再从 3 个中拿出 2 个,在天平两端各放 1 个,天平平衡,剩下一个零件是次品;如果第一次称量中,天平不平衡,次品零件在重的 3 个当中,拿出其中两个,在天平两端各放一个。如果平衡,则剩下一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则重的那个是次品。

4)你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吗? 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112页“做一做”。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2. 完成教材第113~114页练习二十七的第2~6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你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板书 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合理的利用

找次品教学设计

找次品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新课标教材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等都属于这一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分数的通分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 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的时间,几年来,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一、教学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教案

第7单元找次品 找次品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页例1、第112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数学优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学习方法。 4.在学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而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天平找次品的分法。 难点:尝试用数学的分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们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原理是什么? 2.教师:今天我们就运用天平来学习找次品的分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教材例1。 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吗? 学生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天平称。 (1)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 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1)一个一个地称重量(利用砝码),最轻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 (2)利用推理: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小结并揭示课题。 (1)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数一数,掂一掂,盘秤称,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 (2)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人教版五年级上《找次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找次品》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34页—137页 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涉及到的“可能”、“一定”、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但是对于刚经历找次品的学生来说,什么是次品,什么是质量次品,为什么要找次品?还很困惑?“为什么平均分成三份是最优方案”教材没有涉及,学生的疑惑会更大,这都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试验等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通过待测物品是3个,6个,9个……(数量是3的倍数),利用天平这一工具,采用猜测,实验操作,最终形成用图示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并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突破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操作等活动初步感知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探究式教学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圆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张幻灯片,看哪个图形与众不同?(考考你的眼力) 生:(略) 师:看到这瓶口香糖,喜欢吗?喜欢就多来几瓶。(课件出示243瓶)

找次品优质课教案

《找次品》教学设计 -----徐怀涛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的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优思想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课前交流: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考考大家的眼力,看看谁的眼力最棒 师:请不同。 生:(回答) 师:咦,怎么回事 生:不好确定。。。。。 师:刚才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对,从外观上看,它们一模一样,可实际上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在生产生活当中我们把这种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那当遇见次品时需要把它找出来吗 生:需要。 师:大家的声音里感觉少点什么,请看大屏幕 (播放航天飞机事故图片) 师:看完后你想说点什么 生:次品的危害很大。。。。

师:再问大家一次,当有次品的时候要不要把它找出来 生:要。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声中老师感受到大家的社会责任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找次品》(板书) (宣布上课) 师:大家请看课题,你希望从这节课的学习中了解到什么 生:找次品的方法,如何最快找到次品。 师:那我们带着这样的学习目标咱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一、探究新知 (一)探究2和3 师:这两瓶钙片,谁有办法找出其中的次品 生:掂一掂,数一数。。。。。 生:可以用天平 师:天平咱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了,天平长什么样谁能用身体模仿一下 生:用身体模仿 师:多么美丽的一架天平啊,那么如何用天平找出其中的次品呢谁来当天平给大家找一找 生:天平两端各放1瓶,哪边轻就是次品。 师:你把钙片分成了几份 生:两份。 师:天平这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用身体表现出倾斜) 师:次品在哪里指一指 师:如果次品多了几片呢

四年级稍复杂的和差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系列训练习 第一讲稍复杂的和差问题 A组 1. 两袋大米共重150千克,第二袋比第一袋多10千克,两袋大米各重多少千克? 2. 四年级同学参加义务劳动,一班和二班共搬砖830块,一班比二班少 搬70块,问一班,二班各搬砖多少块? B组 1. 聪聪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8分,数学比语文多2分,问聪聪的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多少分? 2. 有一天,小华问爸爸:“爷爷多少岁?”爸爸说:“爷 爷和你的平均年龄是38岁,爷爷比你大56岁。”请帮小华算算,爷爷多少岁? C组 1. 今年小玲6岁,她父亲34岁,当两人年龄和是58岁时,两人年龄各多少岁? 2. 小明做语文作业比数学作业少用了10分钟,比英语作业多用了5分 钟,他做数学作业和英语作业共用了45分钟。小明做语文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D组 1. 小张和小王共储蓄2000元,如果小张借给小王200元,两人储蓄的钱恰好相等,问两人各储蓄多少元? 2. 甲、乙两桶油共重60千克,若把甲抽6千克油倒入乙桶,那么两桶油 重量相等,问甲、乙两桶原有多少油? E组 1. 小张和小王共买了20本书,如果小王给小张6本,那么小王就比小张少2本,问小王、小张各买了多少本书? 2. 两箱水果共重100千克,若从甲箱取12千克放到乙箱中,这时甲箱还

比乙箱多4千克,求两箱水果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F组 1. 同学们献爱心捐款,明明和圆圆共捐款46元,若明明再捐5元,圆圆取回2元,这时圆圆仍比明明多捐3元,明明和圆圆原来各捐多少元? 2. 甲、乙、丙三个图书馆共有书1070本甲比乙多220本,乙比丙少170 本,三个图书馆各有多少本? G组 1. 某校四、五年级上学期共订阅《小学生学习报》210份,本学期四年级增订4份,五年级少订2份,这样五年级比四年级还多32份。求四、五年级上学期各订阅多少份? 2. 学校买了3个篮球和2个足球,共用了182元,每个足球比篮球贵6 元。问足球与篮球单价各多少元? H组 1. 甲、乙两仓库共有粮食360吨,从甲仓库运40吨到乙仓库之后,乙仓库比甲仓库多10吨。问甲、乙两仓库原有粮食多少吨? 2. 三桶水平均每桶重40千克,第一桶比第二、三桶水重量之和轻16千 克,第三桶水是第二桶水的2倍少10千克。问三桶水各重多少千克? 备选组(一) 1. 四(5)班竞选班长,小红得到的选票比小华多14张,小华得到的选 票比小玲多8张。他们平均得票18张,请问三人各得几张选票? 2.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100人,若从甲班调4人到乙班,两班的人数就相 等,甲乙两班原来各有多少人? 备选组(二) 1. 甲、乙两个笼子里共有小鸡20只,甲笼里新放4只,乙笼里取出1只, 这时乙笼还比甲笼多1只,求甲、乙两笼原来各有鸡多少只? 2. 三个物体平均重31千克,甲比乙、丙两个物体重量之和轻1千克,乙 比甲、丙两个物体的2倍还重2千克,三个物体各重多少千克?

【人教版五下数学】《数学广角——找次品》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数学广角——找次品》都看过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学广角——找次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同时教学内容的呈现不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从而在方法选择上,让学生经历从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学会对“找次品”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能够解决问题并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实验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本学段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我确定:教学重点:探索找次品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学会用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法学法 1、选择教法,突出主体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情

找次品教学案例分析

探索多样策略,彰显优化思想 ———人教版五下《找次品》教学案例 分析 所谓“优化思想”就是在有限种或无限种可行方案(决策)中挑选最优的方案(决策)的思想。“优化思想”在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处处可见渗透痕迹,如计算教学中的“算法优化”、解决问题教学中的“策略优化”以及统计教学中的“统计方法优化”等等。 本课时教学目标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下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策略优化的内容学生已学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在此前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借助画图手段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本节课以“找次品”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经历从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验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其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探求优化策略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问题,看看同学们课外知识了解的有多少? 什么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一个乒乓球重多少克?(2.7克)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吗? (幻灯片出示用天平称) 拿出两个乒乓球。师:这两球表面上看没什么两样,但其中一个重量比标准的乒乓球要轻,象这样偏重或偏轻的球,我们称为次品球。如果在北京奥运会上出现次品球会怎么样?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用天平快速找次品的方法。 二、初步感知天平找次品的原理 有三个球, 其中较轻一个是次品球,找出这个次品球,怎么找? (1)想一想。怎样利用天平找出比较轻一点的次品。 (2)猜一猜。随意拿两球放在天平上,会出现几种可能? (3)小结。在天平两边各放1个球,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天平两边一样重,剩下的球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那浮起来的一端就是次品。 [教材中例1直接安排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的总结,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例2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让学生经历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这样编排虽然考虑了学生的思维渐进性,但是对于第一次学习找次品的学生来说,从5个待测物品中找次品,难度似乎大了。因此设计以3个球作为研究的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学生容易悟出找次品的基本原理:3个

找次品的规律公式

找次品的规律公式 2~3个物品称1次 4~9个物品称2次 10~27个物品称3次 28~81个物品称4次 (以上是知道次品轻重的,不知道次品轻重要称多一次) 找次品的规律 找次品有公式做找次品应用题的格式 例如:有6个零件,知道其中一个是次品,比其他5个稍轻,其他五个一样重,至少称几次? {不平衡6—2(2,2) 平衡6—2(2,2) 答:2次。 平均分成三组 如果知道其中一个是次品,比其他稍轻, 则称n次,最多可以分辨出3^n个零件! 称两次最多可以分辨9个零件! 找次品的规律很复杂,要涉及很多方面,不是好总结的! 用天平找次品基本方法技巧规律用天平找次品时,保证称最少次数找出次品基本方法技巧规律。一、分组原则:把待测物品分成3 份。

能够均分就平均分成3 份;不能平均分的,应让多的与少的一分只相差1。这样才能保证称的次数最少就能找出次品。二、画“次品树形”分组图例1:8 个物品中有1 个次品,最少称几次能找出次品?①分组8÷3=2…2 由此分为3,3,2 这三组。②画“次品树形”分组图8 称第1 次33 2 称第2 次1 1 1 由此可知最少称2 次例2:27 个物品中有1 个次品,最少称几次能找出次品?①分组27÷3=9 由此分为9,9,9 这三组。②画“次品树形”分组图27 称第1 次99 9 称第2 次3 3 3 称第3 次11 1 由此可知最少称3 次三、探索规则并加深总结用天平找次品时,所测物品与测试的次数有以下关系(只含一个次品,已知次品比正品轻或重)要辨别的物品数目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2~3 1 4~9 2 10~27 3 28~81 4 82~243 5 …………总结:称n 次,最多可以分辨3 的n 次方个物品数目。(3 的n 次方表示n 个3 相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