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6南孚电池蹊跷易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6

南孚电池蹊跷易主

中国财富记者胡雄

提要

一个享誉中国的民族品牌改变国籍5年之后,国内大众消费者居然普遍毫不知情,一些网民看到南孚易主的报道仍然大为吃惊,留言说自己还是第一次听说。

一个销售商提着现金等着提款、多家银行等着提供贷款、不存在销售和资金困难的国内企业,为什么会被强行引进外资,给健康的身体输血?而最终的结果又是被当初在华销售量不足自己1/10的外国竞争对手所控制?

当地相关领导不仅没有对一个民族品牌的消失感到失落,反而认为当初的出卖股权做得“很漂亮”。他们认为一个企业能做到解决就业和提供税收就合格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已开放的各产业中,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28个主要产业里,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从福州登上长途汽车,穿越无数隧道,经过3小时山路的颠簸,就可到达福建省南平市。很难想像,占据中国电池业60%市场份额的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就坐落在武夷山下这个风景秀丽、交通不便的小城市里。

南孚电池的发展史可谓波澜壮阔,仅用不到20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最初注册资本不到200万元、靠生产过糊式电池以求温饱的集体所有制小企业发展到现在总销量超过10亿只、年产值逾10亿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个中甘苦不言而喻。正因如此,南孚曾是国人心中当之无愧的民族品牌。

然而,正当南孚电池乘风破浪、快速上升之时,却被莫名其妙的引进外资、日渐混乱的股权变纠缠上了。从此,那句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口号——“民族力量”——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国人瞠目结舌地看着南孚走向外资的怀抱。

正如南孚现任总经理丁曦所言:“南孚本来像一个笋尖,结果被吉列、宝洁等大山头覆盖住了。”可是,南孚这个命运多歼的笋尖何时才能再次出头?而国内

不少业已被外资并购搞得晕头转向的企业和地方政府,又如何才能抵挡住狼的诱惑?

波诡云谲的股权转让

从1999年摩根士丹利等海外投资基金进驻,到2003年被海外竞争对手吉列控制,再到如今收归宝洁,南孚电池是近年来海外投资基金收购热潮下的中国企业中,经历完整投资基金运作流程(从进入到实现增值到转手)、且体验过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不同控制之道的少数企业之一。)

南孚前身是1958年成立福州南平电池厂,60年代末迁址至武夷山下的南平,属集体所有制企业。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时任厂长陈来茂到国外考察时发现,融合着当时先进技术的碱性高能锌锰电池是未来市场的方向,但是需要引进的日本生产线高达5000万人民币,而当时南孚的固定资产只有不到200万。

但正是这一巨大的资金挑战,启动了南孚现代企业化的进程。1988年,经过陈来茂的奔波争取,该厂与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孚公司”)、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以下简称“基地福建公司”)、福建兴业银行(现兴业银行)联姻,成立了我国电池行业第一家合资企业——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百孚公司其实是当时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总公司设在香港的子公司,合资后拥有南孚电池25%的股份,基地福建公司持股20%,兴业银行持股15%,而南平电池厂则以全部身家投入,占40%股份。

1990年夏,南孚引进的首条日本富士LR6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此后几年间,南孚的硬件设备逐步完善,管理走上专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开始领跑国内电池行业,逐渐树立起了南孚的品牌地位,到1998年前后,南孚固定资产已经高达4个亿。当时,正值传呼机风靡内地,对电池需求量极大,南孚的经典产品高能环保电池广受欢迎,各地的经销商甚至一度提着大包现金驻扎在南平争相提货。

1998年,南孚更换了第一个股东。当时,因新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企业投资,作为股东之一的兴业银行将持有的15%股份以2500万的价格卖给了民营企业——大丰电器有限公司。但真正让南孚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的股东变更发生在1999年。那一年,引进外资的新政策出台,经南平市政府的极力撮合,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联合美国摩根士丹利金融

财团(以下简称“摩根”)、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加上南平电池厂、基地公司等几个中方股东,在香港组建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总股本1

万股。其中,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投入1000万美元,摩根投入400万美元,荷兰国家投资银行与中金总共投入100多万,四家股东占中国电池合计49%股份,中方股东以持有的南孚电池部分股权作为出资,占中国电池51%股份。通过对南孚注资及受让大丰电器所持5.75%股份,中国电池共获得了南孚电池69%的股份。

从那时起,外资的身影开始闪现辗转于这个福建省重点企业中。

据知情人士透露,成立中国电池的初衷是2000年将南孚电池以红筹股形式在香港上市。不过,香港主板上市要求公司股东三年不发生大的变动,南孚上市计划因股东的频繁变更而化为泡影,至今未能如愿。

随后的几年间,南孚和它的开创者们遭遇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动。股权转让后不到一年,百孚公司炒金失败,公司业绩不佳,被迫将持有的中国电池股份中的825股卖给摩根偿债。但这8.25%的股份出让事实上意味着中方已经失去对中国电池的控股权,执掌南孚命运的主人从此变成了摩根。

随后,经摩根的辗转争取,南平地方政府亦将其持有的20%中国电池股权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外资股东。经过数次的转让,中国电池的股份已经完全转移到了外资股东手中。

摩根背后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对企业的改造力,虽然给南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客观的推动作用,但它绝不是降临到这家企业的观世音,在积极给南孚施肥填料的同时,摩根始终在暗中寻找着退出的机会。

2003年8月,摩根最终如愿以偿,以1亿美元的价格、净得利5800万美元将南孚卖给了以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为主导产品的美国吉列公司。而几经风云变幻的南孚,从此成了吉列在华子公司。并购前,吉列旗下的“金霸王”电池,在华销量不足南孚电池的1/10;并购后,吉列轻松消灭了这个内地最大的竞争对手,昔日艳羡南孚业绩的“金霸王”业务员成了南孚业务员的“师哥师姐”。南孚每年高达几个亿的利润也源源不断地直接输送给了摩根或吉列。

两年后,美国宝洁公司吞并吉列,南孚随之“改嫁”,又被招至宝洁麾下。从1999年摩根士丹利等海外投资基金进驻,到2003年被海外竞争对手吉列控制,再到如今收归宝洁,南孚电池是近年来海外投资基金收购热潮下的中国企业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