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课《大自然的文字》课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课《大自然的文字》课文大自然的文字我们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很厚的书,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
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
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古代,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星星写成的天书。
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
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
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
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
建筑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灰色的石头,你只知道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可在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普通。
它是石灰石,是由碎贝壳造成的。
大家都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
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
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这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根本就没有森林。
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
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从小就应当到树林里或者田野上走走,注意观察。
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再到书里去寻找,看那里有没有解释。
你还应该去请教有学问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文本解析《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性文学作品,它生动形象地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三者融为一体。
不仅告诉了我们有关大自然文字的种种,而且重点叙述了辩识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义。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大自然的文字》课件
大自然的文字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铁砧
用一句话简洁地概括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52021/9/15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1:22:12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52021/9/152021/9/15Sep-2115-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52021/9/152021/9/15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2021/9/152021/9/152021/9/1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52021/9/15September 1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
24、大自然的文字_教案教学设计
24、大自然的文字本文是关于24、大自然的文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学目标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
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
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星座罗盘……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请大家速读课文,回答这两个问题。
(学生读课文,教师画书样)明确:大自然好像一部书,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书中的星、云、鸟、石等物。
2.大自然这本书可分为两个分册。
下面,请大家依据课文给分册取书名并编写目录,让我们共同尝试编书的滋味,好吗?明确:这两本分册,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
神奇的天书的目录有星、云、鸟;有趣的地书的目录有石灰石、漂砾。
(板书)3.大自然这部书就像老师画得这么厚吗?这有多厚、多重?(请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大家看板书,根据你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教师小结:本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空和大地,列举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加以说明,读来趣味盎然。
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感悟重点1.请学生从“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段文字,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好,可以按照这种形式叙述:文字-情态-破译的内容。
《大自然的文字》课文
《大自然的文字》课文
我们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很厚的书,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
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
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料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古代,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和时候,他们就去看星星写成的天书。
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
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
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
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
建筑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灰色的石头,你只知道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可在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普通。
它是石灰石,是由碎贝壳造成的。
大家都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
它是怎么到这儿
来的呢?谁有这么在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
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这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根本就没有森林。
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
24《大自然的文字》
大自然是一本书, 自然的文字,它写在 们
是大 ,告诉我 。
大自然是一本书, 北极星 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 天空 诉我们 哪边是北方 。
是 ,告
天书文字—— 云 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 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会把 飞机毁掉。
课文怎么描述“砧状云”的?
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 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 就像铁匠的铁砧了。
大自然是一本书, 也是 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 ,告诉 我们 。让我们了解 。
大自然是一本书, 石灰石 是大 自然的文字,它写在 地上 告诉我们 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 让我们了解地质的变化。
地书文字—— 花岗石
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 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 毛皮一般。普通人的疑问是( )?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第二课时)
你看那天上的星星,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有北极星的地方, 我们不会迷失方向。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云山变得像铁砧, 雷雨就要来到。
地书文字—— 石灰石
看到(工地上挖出的这块灰色的石头),普通 人认为( ),而懂大自然的文字的人 知道( ) 。是由( ) 造成的。据此可以推断( )。 认识石灰石有什么意义? 石灰石的形成 知道 地貌的变化
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 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 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大自然是一本书, 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 我们
也是 ,告诉 。
大自然是一本书, 砧状云 是大 自然的文字,它写在 天上 ,告诉我 们 马上就要下雷雨了 。
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缠腰。
24 大自然的文字
大树如果被砍倒,
你会把年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
鱼鳞上也有圈圈——
一圈就是一岁, 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 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 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 撒在江南的庐山, 那又在提醒大家, 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
大自然是一本书,花岗石 是大自然的文 字,它写在 地上 告诉我们这儿曾经有过 冰川,周围的森林也是后来才出现的 。
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谈谈你 的理解。
接近、观察大自然
认识 大自然的文字方 法
到书里去寻找解释 (查资料、读科普作品)
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
识别大自然文字有什么好处?
识别了这些文字,可以考证出很多 未知的东西,可以避免迷失方向,可以掌
细读感悟 作者举出了那些大自然的文字?
(一)神奇的天书
北极星:指引水手航行 砧状云:飞行员判定天气
(二)有趣的地书大自然是一本书,
北极星是大自然
的文字,它写在
天空,告诉我们
哪边是北方。
大自然是一本书,砧
状云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写在天上,告诉我
们:马上就要下雷雨
大自然的语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 科普作家,其作品特点: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深入浅 出,回味无穷。
文学成就:伊林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文艺性短文。
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
石从而发现这儿曾是冰川四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
大自然也有文字,教育青少年要勤观察,多请教,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 大自然的文字精品教学PPT课件 苏教版
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秘无 穷。同学们看到课题有什么问题想提 呢?
(1) 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 (2) 认识它们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3) 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神奇的天书
大自然的文字
有趣的地书
星、云、 鸟等。
石灰石、漂 砾等。
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 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 字”对人类的作用,画出有关句 子。
朗读课文2~6自然段,说说认识大 自然有哪些好处。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 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 历史的沧桑。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
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 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 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到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摇摇头。"历史,地理怎样?"青年还是摇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青年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青年写下了自己的住址,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的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要一些小优点,但由于自卑常被忽略了。其实,每个平淡的生命中,都蕴涵着一座丰富金矿,只要肯挖掘,就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爱因思念而美丽 我曾以为,爱一个人 可以是在心里暗暗的 并不需要对方清楚 我发誓,要把这份美好的感情 珍藏在记忆中,只是记忆 若不是,想到可能永远失去你 永远失去,这份自已如此看重的感情 若不是,又一次在梦中呼喊你的名字 并且从梦中惊醒,或许 这份感情会永远是一个秘密 在默默地想念和为你祝福之中 我从来都是幸福的 等待,我不清楚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或许,根本就没有去考虑什么结果 我一直希望 能以一种默默等待的姿势告诉你 我对你的感情是认真的 可以经受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那些过往的曾经共同拥有的细节 一一变得无比清晰 仿佛触手可摸,却明明相隔万里 是不是藏得越久 感情就会更加浓呢? 你不在的日子里 思念象野草一般疯狂生长 也许是因为终于不甘这样失去可能的机会 终于不甘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等待 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染上灰尘 我鼓励自已说,释放自已 我不相信 从物理的距离到心灵的距离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我不相信 经过岁月沉淀以后的爱依旧不堪一击 我不相信
上语文课件24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
教学ppt
36
小熊星座
教学ppt
37
五、思维拓展
1.你还认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说出来与同 学交流一下。 2.仿写:
大自然是一本书,星星是写在天空的文字。 是一本书, 是写在 的文字。 是一本书, 是写在 的文字。
教学ppt
38
教学ppt
39
• 一、二组: 你在生活中还认识那些“大自然的文 字”?
教学ppt
23
教学ppt
24
大自然是一本书,
自然的文字,它写在
们
。
是大 ,告诉我
教学ppt
25
大自然是一本书, 花岗石 是大 自然的文字,它写在 地上 告诉我们 这儿曾经有过冰川,周围的森林也是后 来才出现的 。
教学ppt
26
考考你:
1 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
然文字的人都知道
以避免迷失方向,可以掌握季节的更替,及时进行
农事活动,避免飞机事故的发生等,丰富我们的知
识。
教学ppt
34
写作特点 浅显平实 生动有趣
1.语言生动浅显,明白如话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 3.说明与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 4.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ppt
35
请各小组继续收集大自 然的文字,出一份以《大自 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
。
2 如果突然之间鸡飞狗跳,能读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
知道
。
3 锯开大树,你就能发现树的断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纹路,
这就是年轮。年轮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告诉我
们
。
4 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
分布,推断出
。
5 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推断
六上24大自然的文字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 大自然的文字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
难点:让学生知道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懂得要善于观察、了解、研究大自然。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指名读、小组长评价、汇报、板书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识字和写字情况。
2.在精读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
3.通过当堂达标、拓展延伸活动,适当渗透一些课外的大自然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4.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作出鼓励性的评价。
四、教学准备:学生:1.完成预习单和《新课堂》的“自学窗”并在本课《写字》中描红、书写。
2.小组长统计本组写错的字,书写不规范的字。
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和《新课堂》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时效性。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1.大自然充满了神奇,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文字。
今天,让我们跟随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一道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作用,学习做一个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人。
2.板书课题,指生读,让学生知道这里的“文字”指的就是知识,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学习小组一起交流预习单,找不足请小组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交流你的预习单,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小组长及时到黑板板书,然后我们再做交流。
《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
《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1是这一篇说明性的__,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很多自然现象里都有学问、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走进自然的情感。
作为一篇科普小文,本课围绕“大自然的文字”分别写了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大自然中都有哪些文字及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这里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的是“文字”即知识。
接着,__用了大量篇幅描绘了从天空到大地,从奇妙的天书到不可思议的地书,所呈现给我们的一页页鲜活有趣的大自然文字。
作者把科普知识蕴于日常生活可见可感的现象,让学生读来感觉触手可及,举目可见。
而且语言平白且富有儿童情趣,作者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比喻既准确地介绍了自然界的现象,又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
科普文教学与其他故事类、情感类、人物传记类课文教学的不同之处,往往在于,这类课文的教学,不是着力于挖掘课文的深度,而是往往在于它的宽度。
针对课文特点,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会并理解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懂得它们的作用和意义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4.感悟作者如何用语言文字将大自然的文字描写的妙趣横生。
重点: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懂得它们的作用。
难点:感悟作者的写法【设计理念】__教学时采用读、议结合的策略:在读中走进文本,在议中升华文本。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揭题质疑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诗,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盛放。
读着这句诗,你有什么疑问?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他小时候读到这句诗,就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你知道原因吗?“大林寺桃花”是大自然的文字,从山上的桃花开得迟可以知道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
二、揭题,质疑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一篇__——板书:齐读《大自然的文字》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怎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呢???3.评并总结:同学们问的都很好,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的善于思考,乐于提问。
六上24《大自然的文字》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 大自然的文字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
难点:让学生知道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懂得要善于观察、了解、研究大自然。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指名读、小组长评价、汇报、板书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识字和写字情况。
2.在精读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
3.通过当堂达标、拓展延伸活动,适当渗透一些课外的大自然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4.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作出鼓励性的评价。
四、教学准备:学生:1.完成预习单和《新课堂》的“自学窗”并在本课《写字》中描红、书写。
2.小组长统计本组写错的字,书写不规范的字。
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和《新课堂》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时效性。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1.大自然充满了神奇,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文字。
今天,让我们跟随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一道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作用,学习做一个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人。
2.板书课题,指生读,让学生知道这里的“文字”指的就是知识,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学习小组一起交流预习单,找不足请小组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交流你的预习单,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小组长及时到黑板板书,然后我们再做交流。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大自然的文字|
24 大自然的文字课型:阅读教材解析:《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性文学作品,它生动形象地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三者融为一体。
不仅告诉了我们有关大自然文字的种种,而且重点叙述了辩识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义。
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如把星、云、鸟、石头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大自然的文字”;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书;把“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的云山比作“铁匠铺里的铁砧”;把树林中的花岗石块披着青苔的样子说成“披着毛皮一般”等等,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既准确地介绍了自然界的现象,又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从中也能看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熊、耸、兆”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怎样才能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4、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一.朗读课文,要求如下:(1)一读课文的速度要求:迅速默读全文,时间为2分钟内。
(2)二读课文的质量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读完思考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小提示:可以用题目拓展法概括。
)尝试概括课文大意:2.三读课文,写一写伊林介绍的大自然文字是、、、二.自学生字词。
先在书上注好音节,再读几遍,完成练习。
1、把下列词语工整、规范的书写一遍,力求美观大方。
铁匠铁砧预兆毁掉耸立茂密解释小熊炎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青苔.(tái tāi)铁砧.(zhēn zēn)预兆.(zhào t iào)森.林(sēn shēn)耸立(sǒng shǒng)花岗石(gāng gǎng)三.阅读下面的资料,相信对你学习课文会有帮助。
24《大自然的文字》ppt
大自然是一本书, 北极星 是大 自然的文字,它写在 天空 ,告诉我 哪边是北方 们 。
(辨认方向)
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 文字。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 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 zhēn 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 铁匠的铁砧了。飞行员知道,砧 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 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 会把飞机毁掉。
大自然这本书可分为两 个分册。这两本分册,一本 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 的地书。
(过渡句)
作者把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然 后分天空和大地,列举我们周围的自然现 象加以说明,读来趣味盎然。
建筑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灰色的 石头,你只知道这不过是一块普通 的石头,可在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 看来,它并不普通。它是石灰石, 是由碎贝壳造成的。大家都知道, 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远古 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 是一片汪洋。
雷雨的预兆——砧状云
大自然是一本书, 砧状云 也是 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 天上 ,告诉 我们 马上就要下雷雨了 。
(判定天气)
云是天气的招牌: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 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
本文通过对大自然物候特征的叙述与 介绍告诉人们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有学 问的,从而激起人们认识和了解自然。 本文介绍了天空中的星、云、鸟等 自然现象,地上的石灰石、漂砾等自然 现象。认识了这些自然现象,就能利用 它们为人类服务。因此,我们从小要养 成观察自然现象、探究自然现象的好习 惯,使自己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
大自然的文字
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 当题目? 2、找出本课生字,新词,读 准字音。 3、给课文分段。
24、大自然的文字(课件)
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 文字。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 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 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 铁匠的铁砧了。飞行员知道,砧 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 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 会把飞机毁掉。
由海洋生物变化而成的石灰石
花岗石
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么 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而且, 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
作者简介:
(1896-1953)前 苏联科普作家,著有 《几点钟》、《黑 白》、《十万个为什 么》等几十部科学文 艺著作,在普及科学 知识方面起了巨大作 用。作品知识性强, 文笔流畅优美。
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 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 一个字。
பைடு நூலகம்
铁砧
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
地震云
1、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 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 晒谷。” 2、 “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 3 、“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 4、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5、 “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6、“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 天不见面”
《大自然的文字》
你看那天上的星星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有北极星的地方就是北方 我们不会迷失方向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云山变得像铁砧 雷雨就要来到 你看那地上灰色的石头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石灰石 有它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你看那森林里的花岗石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冰搬来的 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有 的 …… 大自然的文字呀 你多么神奇 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我们发 现你 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我们读 懂你
漂砾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冰碛石块,统称
1、大自然是一本书,北极星是大自然的 文字,它写在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 2、大自然是一本书,砧状云是大自然的 文字,它写在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 3、大自然是一本书,石灰石是大自然的 文字,它写在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 4、大自然是一本书,花岗石是大自然的 文字,它写在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4大自然的文字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大自然的文字——星座可以辨别方向,看云识别天气,脚下的石头告诉我们地质变迁。
2.学会“熊、耸、兆”三个生字,并能书写美观;理解“预兆、耸立、迷失、汪洋、铁砧”等词语的意思;读准平舌音“耸”和翘舌音“兆”、“砧”,会用“苔”、“岗”、“壳”不同的拼音组词。
3.反复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用心体会第六段中的动词“搬、爬、带、走”的巧妙,理解作者借助拟人的手法,活灵活现的写出了地质的变迁,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4.解读和破译大自然的文字,并能利用大自然的文字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5.领会“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这句话的含义。
明白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才能懂得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中思考、发现、体会,了解课文中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以及它们的意义。
教学难点:揣摩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等句子;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品读大自然的文字,并学会解读大自然文字的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中,通过查看预习单、检查朗读,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生字词的掌握,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等,以便课堂学习时,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侧重指导一下。
2.在精读感悟环节中,通过圈画,理解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第二段,紧扣关联词“即使……也……”,体会看星星辨别方向的巨大作用,第六段让学生找到文中的动词“搬、穿、爬、带、走”让学生反复朗读,用心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推进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朗读妙趣横生。
3.借助拓展小练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搜集相关资料,仿照课文的拟人写法,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一种大自然的文字。
了解大自然外在的科学知识,感悟大自然内在的神奇意蕴,并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表达出来。
四、教与学的准备:1.学生:收集《大自然的文字》相关的资料,完成预习单2.教师:教学课件PPT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激趣导入,引出大自然的“文字”。
1.谈话导入。
师微笑着说:能说说老师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教师做各种表情——微笑、紧张、生气。
(学生一一回答教师的表情)。
你们真是我的知音。
这些就是我脸上蕴含的“文字”!我们班同学能从老师的脸上读出蕴含的“文字”,真了不起!2.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并不陌生。
我们从小到大认识许多文字,文字可以帮助我们阅读,了解各方面的信息,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等等,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可你们知道吗?在自然界里,还有另一套文字,认识了它,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略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它就是——(师板书:大自然的文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设计意图:从教师的表情,脸上的“文字”入手,提示学生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是写在纸上,“文字”的另一层含义就是所蕴含的信息,为这节课《大自然的文字》做铺垫,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步入学习环境。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伊林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伊林:生于1895年,逝于1953年。
前苏联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
生于乌克兰。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科普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几点钟》、《黑白》、《人与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对苏联科普文学有一定贡献,而且对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4.齐读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到底是什么呢?这上面写了什么?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教师归纳问题: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什么上面的?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指什么?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我们要从课文中寻找答案,那么咱们先来做一下准备工作。
【设计意图:质疑课题,明确学习方向和重点,学贵有疑,学习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和运用的一个过程,而且通过提问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出示预习单,组织交流写字这一部分,是否美观,正确。
“熊”笔顺较多,应写紧凑一些,“耸”上下结构,上面的“从”应写小一些。
(2)学生在课本上描红生字“熊、耸、兆”。
在本子上练写自己不满意或是认为难写的字。
2.检查词语。
(1)课件出示:认读词语。
指名读,发现错误,纠正练习,再齐读。
小熊星耸立预兆青苔花岗石贝壳铁砧(zhēn)迷失汪洋毁掉观察提示:“耸”是平舌音,“兆”、“砧”是翘舌音,学生多练读几遍。
“青苔”的“苔”应读“tái”。
(2)互相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例如联系上下文,或者联系近义词或反义词理解等。
“预兆”就可以通过近义词“先兆”来了解,“铁砧”通过图片来理解,也可以通过查词典来(铁砧图片)理解:锤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称为“砧”,那么铁砧就是砸钢铁材料时用的铁制成的叫铁砧。
【设计意图:结合预习单,引导学生多种渠道理解词语,阅读上下文,查词典或字典,也可以上网搜索,请教别人等,灵活的运用学习方法,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3)交流预习单上的多音字组词。
同桌互相检查,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
苔tāi( )tái( ) 岗gāng( )gǎng( ) 壳ké( )qiào( )3.检查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利的阅读课文。
②把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错和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并做好标记。
(2)指名读,每人读一段,做到正确、流利,其他学生认真听,检查对错,提出建议。
着重阅读2——6段,读准“砧状云、预兆、青苔”等词语。
哪一段读得不好,可以多让几个人来试读一下。
【设计意图:读书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然后指名读,明确课文重点2——6段,引导学生多读多练,教师相机指正难读的词语,为学下文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贵有疑,聚焦课题,围绕质疑的问题: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什么上面?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指什么?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1)学生快速朗读。
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哪地方不理解,不好读,自己做个记号。
(2)学生思考并交流:大自然的文字指的是什么?(3)教师总结:大自然的文字写在大自然上面,文字是指书中的星、云、石等物。
2.理清脉络,了解课文结构。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简要的说一说。
(课文先总讲了“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然后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天上的星座,云朵和脚下的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文字有助于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
)(2)学生思考交流课文的写法。
(提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大自然这本书的内容,哪些不是。
)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总来写的。
(3)分组每人一段读二至六段,并思考每一段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学生交流介绍。
【设计意图:从整体了解课文的结构,既能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还能学习课文的写作结构,为以后的习作打下基础。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精读感悟——初识大自然的“文字”1.现在咱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文字。
同位合作,品读第一自然段。
2.仔细观察,出现了几个“文字”,用笔圈画出来,,这两句话中的“文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我们认识的文字,指的是书上的汉字,而大自然的文字指的是自然界的物体。
)【设计意图: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思维发展。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文字”的异同,体会大自然的文字虽不是写在纸上的汉字,却和汉字一样,能够给我们信息。
】3.教师出示“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
”学生默读思考,找到衔接的词语,说一说有什么作用?(“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可以使文章自然过渡。
)4.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1)学生朗读这句话,并细细品味。
(2)同桌互相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天上”与“地下”是一对反义词,,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与两个“每”字共同说明大自然的文字是无处不在的。
5.指导朗读: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两个“每”字,还有“可以、也有、就是、也是”这几个词语,速度要慢,要重读,更能体现出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
指名读,师生评价比较读得怎么样?好还是不好?好在哪里?6.教师小结:大自然的文字是无处不在的,正所谓“大自然不是缺少文字,而是缺少发现和阅读文字的眼睛”。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两个“文字”的比较,突出大自然文字的特殊;通过两个“每”字,体现了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引导有感情的阅读,加深领悟文章的内容。
】(四)精读感悟——品悟大自然的“文字”1.学生自由阅读2——6自然段,并用笔圈画出描写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互相交流说一说。
教师小结:我们知道大自然就是一本书。
大自然的文字指书中的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
2.指名读2——6自然段,找出过渡段。
(1)学生认真,找出过渡段,在前面画上“☆”。
(第四段: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
)(2)交流讨论这句话中全文的作用?(过渡),哪个词让你看出来的?(也)前面的2、3段写的是天上的星星、云,后面的5、6段写的是地上的石灰石、花岗石,一个“也”字把它们巧妙地连了起来。
(3)指导有感情阅读第四段,感受“也”字的巧妙,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过渡段,体会它和以前学过的用“不但……而且……”连接起来的过渡段稍有不同。
初步了解课文介绍的大自然的文字分为天上和脚下这两部分,也为下文的“天书”、“地书”的出现做好铺垫。
】3.思考,根据课文2——6段编辑书名。
(1)大自然就是一本书,它的“文字”就是天上的星星、云,还有地上的石灰石、花岗石,那么我们可以把大自然这本书分成上下两册,请同学们依据课文内容给上、下册分别取书名。
(2)学生自由读第2—6节,想好后和同桌商量书名。
教师引导归纳可分为天书和地书两类。
(板书:天书地书)学生再依据课文内容填取:()的天书和()的地书。
(师板书:神奇有趣)。
【设计意图:采用取书名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也使得《大自然的文字》更加形象直观的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探究交流的驱动力。
】4.教师总结:作者把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书”和“地书”,列举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加以说明,真是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