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用残损的手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是破碎的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沦 陷 区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国土正遭受日寇蹂躏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像, 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广大的土地”象征 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 不屈的意志。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
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早期诗多抒写个 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 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 转变。在《狱中题壁》、《偶成》等诗,具有强烈爱 国精神,积极呼唤光明的到来。具代表性的诗有: 《我思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 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 作品集有《戴望舒诗选》、《望舒 草》等。《我用残损的手掌》收入 诗集《灾难的岁月》。 1929年4月, 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 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北方—中原—江南—岭南—南海
雪峰 冷 得 刺 骨 黄河 水 夹 泥 沙 水田 荔枝花 蓬 蒿
渔船
苦 水
憔 悴
从北到南到处都有侵略者践踏的痕迹
辽远的一角 —完整 解放区
温暖 明朗 坚固 蓬勃生春 柔发
永恒的中国 因为只有那里 是太阳,是春
残损的手轻抚
手中乳
比 喻
我 用 残 损 的 手 掌
摸 索 这 广 大 的 土 地
戴 望 舒 全 家 照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当时祖国 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1942年,
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 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受伤致残,但始终没有屈 服。《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是诗 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在诗中,作者
“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侵略 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诗人 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 着共同的命运。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触觉 诗人在狱中的想象 触摸家乡 嗅觉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 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 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同时,借助于诗 的想象,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区的向往。
锦幛(zhà nɡ )
u)蚁 蝼( ló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荇( xì nɡ )藻 o) 憔悴( qiá
蓬蒿( hāo )
n ) 灰烬( jì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触摸沦陷区的苦难景象, 表现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第二部分:抚摸没有为侵略者蹂躏的 解放区,诗人抒发了深情的赞美,表 达了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
统 领 句 饱尝艰难困苦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饱含着对祖国 诚挚爱和深深 的哀痛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 手掌是残损的
锦幛: 精美的幛子。比喻美丽或美好。 荇藻: 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蓬蒿: 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 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 蝼蚁: 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苏生: 苏醒。
彻骨: 透到骨头里,喻程度深。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水……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一九四二年七月三日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感觉
诗人看到破碎的 山河感到心寒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触觉
江南的水田,你当 年新生的禾草是那 么细,那么软…… 现在只有蓬蒿;
用对比的手法写出 衰败的景象,表达 出痛苦的内心。
用拟人的方法写 出诗人的痛苦和 山河的破败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海水的咸涩味作者称 之为“苦水”,实则是 作者内心的映照。
撑着油纸伞 在雨的哀曲里, 像我一样, 消了她的颜色, 像我一样地 散了她的芬芳,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太息一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又寂寥的雨巷,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我希望飘过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一个丁香一样地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结着愁怨的姑娘。
沦陷区
表达了对侵略者 血和泥 无比的痛恨,对 像牲口一样 祖国支离破碎的 惨状无比痛心。 活,像蝼蛄 一样死。
灰烬
对 比 太阳 解放区 春 驱逐阴暗, 带来苏生。 表达了作者对 解放区的无比 向往,因为她 是民族的希望。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与狱中生活形成对比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手掌”将诗人引到了他的“家乡”,这 里的景色曾是那么美丽迷人。作者写到了家乡 的春天,繁花、嫩柳、荇藻、水,调动了视觉、 嗅觉、触觉,如同身临其境地回到了家乡。充 溢在字里行间浓浓的思乡之情,与作者身陷囹 圄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沦 陷 区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国土正遭受日寇蹂躏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像, 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广大的土地”象征 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 不屈的意志。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
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早期诗多抒写个 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 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 转变。在《狱中题壁》、《偶成》等诗,具有强烈爱 国精神,积极呼唤光明的到来。具代表性的诗有: 《我思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 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 作品集有《戴望舒诗选》、《望舒 草》等。《我用残损的手掌》收入 诗集《灾难的岁月》。 1929年4月, 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 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北方—中原—江南—岭南—南海
雪峰 冷 得 刺 骨 黄河 水 夹 泥 沙 水田 荔枝花 蓬 蒿
渔船
苦 水
憔 悴
从北到南到处都有侵略者践踏的痕迹
辽远的一角 —完整 解放区
温暖 明朗 坚固 蓬勃生春 柔发
永恒的中国 因为只有那里 是太阳,是春
残损的手轻抚
手中乳
比 喻
我 用 残 损 的 手 掌
摸 索 这 广 大 的 土 地
戴 望 舒 全 家 照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当时祖国 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1942年,
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 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受伤致残,但始终没有屈 服。《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是诗 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在诗中,作者
“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侵略 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诗人 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 着共同的命运。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触觉 诗人在狱中的想象 触摸家乡 嗅觉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 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 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同时,借助于诗 的想象,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区的向往。
锦幛(zhà nɡ )
u)蚁 蝼( ló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荇( xì nɡ )藻 o) 憔悴( qiá
蓬蒿( hāo )
n ) 灰烬( jì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触摸沦陷区的苦难景象, 表现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第二部分:抚摸没有为侵略者蹂躏的 解放区,诗人抒发了深情的赞美,表 达了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
统 领 句 饱尝艰难困苦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饱含着对祖国 诚挚爱和深深 的哀痛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 手掌是残损的
锦幛: 精美的幛子。比喻美丽或美好。 荇藻: 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蓬蒿: 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 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 蝼蚁: 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苏生: 苏醒。
彻骨: 透到骨头里,喻程度深。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水……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一九四二年七月三日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感觉
诗人看到破碎的 山河感到心寒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触觉
江南的水田,你当 年新生的禾草是那 么细,那么软…… 现在只有蓬蒿;
用对比的手法写出 衰败的景象,表达 出痛苦的内心。
用拟人的方法写 出诗人的痛苦和 山河的破败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海水的咸涩味作者称 之为“苦水”,实则是 作者内心的映照。
撑着油纸伞 在雨的哀曲里, 像我一样, 消了她的颜色, 像我一样地 散了她的芬芳,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太息一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又寂寥的雨巷,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我希望飘过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一个丁香一样地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结着愁怨的姑娘。
沦陷区
表达了对侵略者 血和泥 无比的痛恨,对 像牲口一样 祖国支离破碎的 惨状无比痛心。 活,像蝼蛄 一样死。
灰烬
对 比 太阳 解放区 春 驱逐阴暗, 带来苏生。 表达了作者对 解放区的无比 向往,因为她 是民族的希望。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与狱中生活形成对比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手掌”将诗人引到了他的“家乡”,这 里的景色曾是那么美丽迷人。作者写到了家乡 的春天,繁花、嫩柳、荇藻、水,调动了视觉、 嗅觉、触觉,如同身临其境地回到了家乡。充 溢在字里行间浓浓的思乡之情,与作者身陷囹 圄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