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讲课课件
合集下载
《修辞手法》公开课ppt课件
拟人练习
提供拟人句,让学生判断是否恰当,并尝 试自己创作拟人句。
阅读理解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排比、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理 解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加深对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写作实践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01 教授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排比、反问、拟人
03
比喻
通过比喻,小说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和 情节。
拟人
拟人手法可以使小说中非 人类的事物具有人的特质 和情感,增强文学性和表 现力。
夸张
夸张手法可以突出人物或 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效 果,使读者印象深刻。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应用
象征
通过象征,诗歌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和情感具体化, 使读者感受到更深层次的 意义。
02 详细描述
比喻利用事物的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 个事物,以增强表达效果。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 念变得具体,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03 示例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挂在天空中。
拟人
总结词
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的特征,使描述更富有情感和生命力。
详细描述
拟人通过将非人类事物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动作 或语言,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拟人可以增强读者的感知, 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
示例
花儿在微风中微笑着摇摆。
排比
01
总结词
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增强语势和节奏感。
02 03
详细描述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节奏 感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印 象深刻。
示例
我爱大海,爱它的浩瀚无际,爱它的波涛汹涡,爱它的宁静美丽。
提供拟人句,让学生判断是否恰当,并尝 试自己创作拟人句。
阅读理解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排比、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理 解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加深对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写作实践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01 教授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排比、反问、拟人
03
比喻
通过比喻,小说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和 情节。
拟人
拟人手法可以使小说中非 人类的事物具有人的特质 和情感,增强文学性和表 现力。
夸张
夸张手法可以突出人物或 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效 果,使读者印象深刻。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应用
象征
通过象征,诗歌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和情感具体化, 使读者感受到更深层次的 意义。
02 详细描述
比喻利用事物的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 个事物,以增强表达效果。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 念变得具体,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03 示例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挂在天空中。
拟人
总结词
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的特征,使描述更富有情感和生命力。
详细描述
拟人通过将非人类事物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动作 或语言,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拟人可以增强读者的感知, 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
示例
花儿在微风中微笑着摇摆。
排比
01
总结词
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增强语势和节奏感。
02 03
详细描述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节奏 感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印 象深刻。
示例
我爱大海,爱它的浩瀚无际,爱它的波涛汹涡,爱它的宁静美丽。
修辞手法完整ppt课件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 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小米加步枪,照样胜利! 具体代抽象
红领巾向我们招手! 特征代整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部分代整体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具体代抽象 杀死一个李公朴,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专名代泛指
整理版课件
11
古诗词中的借代
❖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 赠韦左丞诗) 恰当地使用借代修辞,可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突(出曹事操物的短本歌质行特)征,增强 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笔牍简之洁劳精形炼。,(语刘言禹富锡于变陋化室和铭) 幽默感。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 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
用不整同理版的课相件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5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6) 忽如一夜春风来,比千喻树万树梨花开拟人。
比作梨花
(7)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
风暗拆开。 ——钱羽《未展芭蕉》
比喻
拟人
整理版课件
9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借代
整理版课件
10
常见修辞手法----借代
借代 的特点
仿写比喻句要注意本体和喻体
之间的相似性,本体之间的关
联整,理版要课遵件循比喻修辞的原则!
公开课修辞手法详细讲解ppt课件
双关的定义及作用
定义
双关是一种修辞手法,它利用语音或语 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以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
VS
作用
双关可以使语言幽默、含蓄、形象,增强 读者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也能够丰富语言 的表现力。
互文的定义及作用
定义
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它将两个或多个句子 或词语相互融合,以表达一个更完整的意义 。
02
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艺术,旨在 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修辞手法的作用
使表达更准确、生动、形象
通过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 效果。
使语言更流畅、自然、优美
修辞手法可以调整语言的节奏、韵律、结构等,使语言更加流畅自 然,优美动听。
使思想更突出、深刻、清晰
修辞手法可以突出语言的重点和主题,使思想更突出、深刻和清晰 。
作用
互文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增强读者 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丰富语言的 表现力。
06 修辞手法的综合 运用
多种修辞手法在同一文本中的运用
比喻、拟人、夸张
通过将物体拟人化、夸张化或赋 予物体人格化特征,增强文本的
感染力。
排比、对偶
通过结构相似的句式和词语,强调 文本的主题和情感,增强节奏感和 韵律感。
借代的作用
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 语言的表现力,同时也可以使语 言更加简洁、明了。
反语的定义及作用
反语的定义
反语是指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 本意的修辞手法。
反语的作用
反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引起听 者的思考和共鸣。
设问的定义及作用
设问的定义
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是指提出问题并自己回答问题,以引 起听者的注意和思考。
《修辞手法》公开课ppt课件
结构:
01
02
比 喻
1
2
3
4
5
6
3、比喻的种类:
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01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相似的关系,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
02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夸张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创造气氛。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超前的夸张 :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夸张的类型 :
反问的作用:
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问 (反诘)
——修辞手法
202X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E、反问 F、设问 G、对比 H、对偶 I、反复
202X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01
02
比 喻
1
2
3
4
5
6
3、比喻的种类:
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01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相似的关系,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
02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夸张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创造气氛。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超前的夸张 :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夸张的类型 :
反问的作用:
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问 (反诘)
——修辞手法
202X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E、反问 F、设问 G、对比 H、对偶 I、反复
202X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常见修辞手法(教学完整)ppt课件
他是想以自己的“矮”来衬托儿子的“高”,只 要能看见儿子长成参天大树,即使化为一片 枯叶、一滩黄泥,父亲也愿意!“爸,别比 了……好吗?您的个子是弓,儿的个子是弦, 弓总比弦长啊!”
.
35
比较
改写
大家都说他太小心眼了,什么都 斤斤计较。
大家都说他的心只有针眼那么大,芝 麻豆之类的小事都斤斤计较。
平实的句子:刮风了,下雨了。
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 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十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 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 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 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
十一、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 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
25
十二、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 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 答案)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 受吗?
.
26
十三、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 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 子坐明堂。
.
27
月光如水水如天。(赵 嘏)
顶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真 消愁愁更愁。(李白)
.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 ,像……
12
二、比拟: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或者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
.
13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 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比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
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
.
35
比较
改写
大家都说他太小心眼了,什么都 斤斤计较。
大家都说他的心只有针眼那么大,芝 麻豆之类的小事都斤斤计较。
平实的句子:刮风了,下雨了。
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 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十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 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 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 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
十一、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 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
25
十二、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 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 答案)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 受吗?
.
26
十三、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 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 子坐明堂。
.
27
月光如水水如天。(赵 嘏)
顶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真 消愁愁更愁。(李白)
.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 ,像……
12
二、比拟: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或者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
.
13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 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比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
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
《修辞手法》ppt课件PPT课件
详细描述
拟人的定义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拟人可分为形象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总结词
1. 形象化拟人
2. 抽象化拟人
将非人类事物描述成具有具体人类形象的形态,如“太阳公公起床了”。
将非人类事物的特性或情感用人类语言表达,如“风在歌唱”。
03
02
01
拟人的种类
拟人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修辞手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修辞手法概述 比喻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 对偶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
01
修辞手法概述
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效果、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修辞手法定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丰富语言文化
修辞的重要性
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分为人格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结构相似或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分为句内排比和句外排比。
在演讲中,对偶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政治演讲中运用对偶可以强调主题思想,增强说服力。
1. 文学
2. 诗词
3. 演讲
对偶的运用
06
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拟人的定义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拟人可分为形象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总结词
1. 形象化拟人
2. 抽象化拟人
将非人类事物描述成具有具体人类形象的形态,如“太阳公公起床了”。
将非人类事物的特性或情感用人类语言表达,如“风在歌唱”。
03
02
01
拟人的种类
拟人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修辞手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修辞手法概述 比喻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 对偶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
01
修辞手法概述
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效果、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修辞手法定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丰富语言文化
修辞的重要性
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分为人格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结构相似或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分为句内排比和句外排比。
在演讲中,对偶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政治演讲中运用对偶可以强调主题思想,增强说服力。
1. 文学
2. 诗词
3. 演讲
对偶的运用
06
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专题讲座_PPT课件
常用的修辞手法
• 比喻 • 拟人 • 排比 • 反复 • 借代 • 引用
•对偶 •夸张 •反问 •设问 •反语
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
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即打比方。
作用:运用比喻能够在叙述或描写时更加生动形 象;在议论时能够使比较复杂或抽象的道理更容
易被人理解接受。 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例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修辞
2、理解分析修辞效果(表达作 用)的基本思路 (1)用何修辞手法 (2)该修辞手法一般作用 (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怎样 发挥
⑴仿句型:
①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与例句格式梧似,并 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 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 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 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 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 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
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 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 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判断下列各句属于何种修辞手法: 一、初中要求掌握的8种修辞手法:
1、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
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 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 起联想效果。
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 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答案)
作用 :可以表达强烈的语气和感情。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
二、修辞手法在阅读中的考查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 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 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 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 你,春天来了。 问题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 用。
常见11种修辞手法的定义与作用讲解课件共24张PPT
好像、像、仿佛、似、宛如......
• 暗喻:甲是乙 本体+喻体+比喻词 是、变成、构成........
• 借喻:甲代乙 喻体
一、比喻
说出下列句子的具体作用:
他长得像他爸爸。 小明是奶奶的掌上明珠。 他还是像过去一样爱打篮球。 一个麦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他好像出去了。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山东有很多特产像花生、大枣、木耳等。
二、拟人
定义: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事物人的感情、动作神态等。
树上的小鸟在高声歌唱。
樱花舒展了笑脸。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 我来分一分~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 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 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打扮自己。
三、夸张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教室里静得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
• 这地方只有巴掌大
•
妈妈在炒了一大桌的菜,我馋的口 水都要流出来了。
四、对比
花生长在地下,不像苹果那样高挂枝头。 苹果比李子更甜。
夸张:突出特征、语言生动
六、设问
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 的细微的声音。 他的成绩为什么会进步?当然是因为 他勤奋努力。
七、反问
•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 不是真理吗?
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 设问、 、 、 、
一个小姑娘, 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 坐在绿船上.
荷花
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 设问、 、 、 、
一、比喻
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易懂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特点:
三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
两个事物有相似点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
设问答题思路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 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设问练习
例: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 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什么是反问
什么是反复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 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 句子或者段落等。
反复答题思路
答题模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或强烈地表 达……的情感。
反复练习
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春》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 强烈表 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 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思考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联想 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思考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 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 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 了。
夸张三要素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共37张幻灯片)
❖ 例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 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 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 十三、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 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 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耐人 回味。
❖ 1.意义双关 ❖ 【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2.谐音双关 ❖ 【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
老师寄语
❖1、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2、多读书,努力扩大阅读面 ❖3、经验积累,举一反三 ❖4、学习是一种感觉,跟着感觉走 ❖5、相信自己,矢志成功
❖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
❖ 十一、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 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 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 彩的修辞方法。
❖ 如:你真是美丽啊!(原意表达不美丽。)
❖ 十二、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 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 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景物描写:运用排比,增强语势,铺写 了……,渲染了……气氛(或:突出 了……的美),表达了……
议论: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烈(层层 深入)地表达了……,增强了说理力量, 有雄辩的气势。
❖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 音律和谐、气势如虹,强烈地表达了作 者对春花的爱好之情。
四、排比
❖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 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 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答题格式:
❖ 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增强语势,使 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叙述:运 用排比,形成语势,铺叙了……,强烈 地表达了……
❖ 十三、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 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 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耐人 回味。
❖ 1.意义双关 ❖ 【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2.谐音双关 ❖ 【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
老师寄语
❖1、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2、多读书,努力扩大阅读面 ❖3、经验积累,举一反三 ❖4、学习是一种感觉,跟着感觉走 ❖5、相信自己,矢志成功
❖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
❖ 十一、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 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 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 彩的修辞方法。
❖ 如:你真是美丽啊!(原意表达不美丽。)
❖ 十二、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 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 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景物描写:运用排比,增强语势,铺写 了……,渲染了……气氛(或:突出 了……的美),表达了……
议论: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烈(层层 深入)地表达了……,增强了说理力量, 有雄辩的气势。
❖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 音律和谐、气势如虹,强烈地表达了作 者对春花的爱好之情。
四、排比
❖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 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 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答题格式:
❖ 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增强语势,使 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叙述:运 用排比,形成语势,铺叙了……,强烈 地表达了……
修辞手法优秀ppt课件
排比的种类
短语排比
使用短语作为排比单位,通常由字数相同的词语或短语组 成,例如:“长城长,长江长,珠穆朗玛峰更高。”
句子排比
使用句子作为排比单位,通常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 、语气一致的句子组成,例如:“春天是绿色的,夏天是 红色的,秋天是金色的。”
段落排比
使用段落作为排比单位,通常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的段落组成,例如:“春天的花是红色的,夏 天的花是黄色的,秋天的花是紫色的。”
修辞手法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文 本更加清晰、准确、有力。
修辞手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 与他人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
修辞手法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语言使用者必须掌 握的技能之一。
修辞手法的分类
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 征或情感,以增强表达力和感 染力。
修辞手法优秀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05
• 修辞手法概述 • 比喻修辞手法 • 排比修辞手法 • 对偶修辞手法 • 拟人修辞手法 • 夸张修辞手法
01
修辞手法概述
修辞手法的定义
01
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 表达方式或技巧,以增强语言效 果和表达力为目的的写作技巧。
02
修辞手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 解和记忆文本,同时也可以使文 本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隐喻
通过暗示、类比等方式表 达比喻,不直接说出喻体 和本体之间的相似之处。
借喻
借用他物的特征来比喻, 不直接说出喻体和本体之 间的相似之处,而是通过 暗示、类比等方式表达。
比喻的优缺点
优点
比喻具有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等特点,能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使文章更 加有趣、富有感染力。
修辞手法详细讲解课件
05 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的定义
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使用疑问句或反问句的形式,表 达一个明确的观点或情感,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或共鸣。
反问句通常以问号结尾,但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陈述句,用 来强调某种观点或情感。
反问的种类(疑问句、反问句)
疑问句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和 思考,通常不包含明确的观点或情感 。
04 排比修辞手法
排比的定义
总结词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三个或更多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修辞 手法。
详细描述
排比是由三个或更多的句子组成的,每个句子都有相似的结构,表达相近的意 思,形成一种有节奏感的表达方式,能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排比的种类(句内排比、句间排比、段间排比)
总结词
修辞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修辞手法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 确性和清晰度,使语言更加有力、生动和有说服力。
在写作、演讲、广告等各个领域中,修辞手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 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和影响听众。
修辞的分类
01
02
03
04
比喻
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来表 达一个概念或情感,包括明喻
和暗喻。
拟人
将非人类的生物或事物人格化 ,赋予它们人类的特征或情感
。
排比
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语或句 子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种有节
奏感的表达方式。
夸张
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来 强调某种情感或概念,包括过
度夸张和反语。
02 比喻修辞手法
比喻的定义
比喻
通过比较两个本质上不同的事物 ,以强调它们的相似之处,从而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
惊天动地 气吞山河 千钧一发 顶天立地 一步登天 壮志凌云
五、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 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多用于抒情或 说理。
①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 多么伟大的人啊!
②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 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 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比较:
(1)母亲的话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低着头 一句话也不说。
(2)母亲的话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的心,他 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 为浅显,使语言生动形象。
二、借代
简洁、生动、形象
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1)特征代本体
比喻包括: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本体和喻体之间用 “像”、“好像”“仿 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
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例如: ① 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同类比较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猜度 ③北京有很多名胜古迹,像故宫、长城。——
来写。
①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 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
把“公理”写成商品,值钱。
四、夸张
你看他,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 老虎一声大吼,震得群山都在发抖。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事物做扩大、缩小或超前 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特点,表达某种 强烈的思想感情。
巾帼不让须眉。
(2)部分代整体
过尽千帆皆不是。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具体代抽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三、比拟
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
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语言生动形象,情感色彩鲜明。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
部编版初中语文专题教学
修辞手法
三
《中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要求学生辨析、运 用的修辞有九种: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对偶、 反复、设问、反问。 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正误(选择题)、辨 析其表达作用(阅读赏析)。
特征+分类+作用
一、比喻
比喻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 似点的其他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表示列举 ④读罢《雷锋的故事》,我好像又回到了苦难的过 去。——表示想象
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是( D )
A.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 水库、米易溶洞。
B.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C.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 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D.香港真是祖国的一块璀璨宝石!
暗喻:甲是乙
本体和喻体之间用 “是”、“就是”“变 成”“成为”“等于”等词语连接。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②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 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 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 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感情,增加旋律美。
增强语势,节奏分明,表达强烈的情感。
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 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 像的人明白这位英雄,认识这位英雄,因而崇 拜这位英雄。
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 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 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 拜这位英雄。
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音律和谐优美。
经典名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七、反复
反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 再出现。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一般说来,排比的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但 有时也有先后、大小、轻重等区别,这时就要 注意它们的排列顺序。
六、对偶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 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③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 你的自私心。
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
在此刻,长街静穆,万民伫立,一颗心——一片翻 腾的大海,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选自《一月的哀思》
借喻:乙代甲
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代替本 体,本体不出现。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 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八、设问
故意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出来。即自问自答。
①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②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
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九、反问
加强语气,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从反面提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以 加强语气。问而不答,答案蕴含在问句之中。如:
强调或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达作 者的情感。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扩大夸张:故意把人或事物说得“大、多、快、长、强……”
2、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 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缩小夸张:故意把人或事物说得“小、少、慢、短、弱……”
3、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 包子的香味来了。
超前夸张:就是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者是同时 出现的。
回民大院的“院长”是个大妈, 她是属爆仗的,一点就着。院里搬 来个陈大爷,捻儿更急,你还没点 着呢,他就炸了。
(陆明生《今昔大院》)
诗歌
黄河之水天上来 白发三千丈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燕山雪花大如席 飞流直下三千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