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高中数学高考综合复习 专题二十三 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的解题策略(研究性学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高考综合复习专题二十三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的解题策略(研究性学习之一)众所周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是解析几何解答题的主要题型,是历年来高考备考的重点和高考命题的热点。多年备考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欲更快地提高解决这类问题的实践能力,需要切实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1)条件或目标的等价转化;
(2)对于交点坐标的适当处理。
本文试从上述两个问题的研究切入,对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的解题策略作初步探索,希望对高考备考有所帮助。
一、条件或目标的认知与转化
解题的过程是一系列转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解题,就是要将所解的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然而,转化的基础是认知——认知已知、目标的本质和联系。有了足够的认知基础,我们便可以着力实践化生为熟或化繁为简的转化。
1、化生为熟
化生为熟是解题的基本策略。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中,弦长问题及弦中点问题是两类基本问题。因此,由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引出的线段间的关系问题,要注意适时向弦长或弦中点问题转化。一但转化成功,解题便得以驾轻就熟,胜券在握。
(1)向弦中点问题转化
例1.已知双曲线=1(a>0,b>0)的离心率,过点A(0,-b)和B(a,0)的直线与原点间的距离为
(1)求双曲线方程;
(2)若直线(km≠0)与双曲线交于不同两点C、D,且C、D两点都在以A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求m 的取值范围。
略解:
(1)所求双曲线方程为(过程略)
(2)由消去y得:
由题意知,当时,①
设中点
则C、D均在以A为圆为的同一圆上
又
∴②
于是由②得③
由②代入①得,解得m<0或m>4④
于是综合③、④得所求m的范围为
(2)向弦长问题转化
例2.设F是椭圆的左焦点,M是C1上任一点,P是线段FM上的点,且满足
(1)求点P的轨迹C2的方程;
(2)过F作直线l与C1交于A、D两点,与C2交点B、C两点,四点依A、B、C、D顺序排列,求使
成立的直线l 的方程。
分析:为避免由代换引发的复杂运算,寻觅替代的等价条件:设弦A D、BC的中点分
别为O1、O2,则,故,据此得于是,所给问题便转化为弦长与弦中点问题。
略解:
椭圆C1的中心点P分所成的比λ=2。
(1)点P的轨迹C2的方程为(过程略)
(2)设直线l的方程为①
①代入椭圆C1的方程得
,
故有
故弦AD中点O1坐标为
②
①代入椭圆C2的方程得,
又有
故弦BC中点O2坐标为
③
∴由②、③得④
注意到⑤
于是将②、③、④代入⑤并化简得:
由此解得。
因此,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
2.化繁为简
解析几何是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因此,解答解析几何问题,人们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解题方向或途径明朗,但目标难以靠近或达到。解题时,理论上合理的思路设计能否在实践中得以实现?既能想到,又能做到的关键,往往在于能否化繁为简。化繁为简的策略,除去“化生为熟”之外,重要的当数“借重投影”或“避重就轻”。
(1)借助投影
对于线段的定比分点以及其它复杂的线段间关系的问题,当题设条件的直接转化颇为繁杂时,不妨运用当初推导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基本方法;将线段上有关各点向x轴(或y轴或其它水平直线)作以投影,进而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理或转化,这一手法往往能够有效地化解难点,将人们引入熟悉的解题情境。
例3.如图,自点M(1,-1)引直线l交抛物线于P1 、P2两点,在线段P1 、
P2上取一点Q,使、、的倒数依次成等差数列,求点Q的轨迹方程。
解:设
又设直线l的方程为①
①代入得
由题意得
或②
且③
又由题意得④
作P1、Q、P2在直线y=-1上的投影P1′、Q′、P2′(如图)
又令直线l的倾斜角为则由得
∴
同理,
∴将上述三式代入④得
⑤
∴将③代入⑤得
∴⑥
∴将⑥代入①得
⑦
于是由⑥、⑦消去参数k得⑧
再注意到②式,由⑥得或⑨
因此,由⑧、⑨得所求点Q的轨迹方程为
(2)避重就轻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复杂问题中有关事物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给我们解题制造麻烦的同时,也会为我们侧面迂回、避重就轻带来机会。
例4.已知点P、Q在椭圆上,椭圆中心为O,且,求椭圆中心O到弦PQ的距离。
分析:这里需要P、Q点坐标,对此,如果直面直线PQ方程和椭圆方程联立方程组,则不论是求解P、Q坐标,还是利用所设P、Q坐标,都不免招致复杂局面。于是转而考虑侧面迂回,避重就轻,同时,注意到P、Q两点的双重属性,想到避开正面求解,而由直线OP(或OQ)方程和椭圆方程联立方程组解出点P(或点Q)坐标。
解(避重就轻,解而不设):设
则由得
(1)当点P、Q不在坐标轴上时,设直线OP的方程①
则直线OQ的方程为②
将①代入椭圆方程易得
∴③
将②代入椭圆方程易得
∴④
∴由③、④得⑤
又在中作于H,于是由及⑤式得
=
∴
(2)当点P、Q在坐标轴上时,同样可得,从而有。
于是由(1)(2)知所求椭圆中心O到弦PQ的距离为。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问题,适当处置交点坐标是解题繁简乃至解题成败的关键环节。循着教材中关于曲线交点的定位,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坐标,首先是立足于“解”,其次是辅助于“设”。于是,在宏观上围绕着“解”与“设”的选择,产生出两对解题思路:解而不设与设而不解;既设又解与不解。在这里,“设”是举手之劳,问题在于,在一个具体问题中,“解”的火候如何把握?“不解”的时机如何捕捉?以下继续作以探索。
二、求解交点坐标的“度”的把握
个体与整体是辩证的统一,循着“个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立足于“解”交点坐标,主要是以下两种选择:
1、半心半意,解至中途
从认识目标切入,如果目标不是交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的个体,而是关于交点横坐标(或纵坐标)的和与积的对称式,则一般选择从直线方程与曲线方程的联立方程组入手,解至中途运用韦达定理,进而对目标进行转化、靠拢,直至利用上述结果解决问题。
例 1.设斜率为2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以线段AB为边作矩形ABCD,使,求矩形A 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轨迹方程。
解:设直线A B的方程为。
由
由题意①
由韦达定理得②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