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穿刺引流术致颅内感染的病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室穿刺引流术致颅内感染的病例分析
【病历摘要】
患者男,75岁,以突发头晕、头痛伴呕吐3h为主诉于2014年3月28日入院。入院前3h吃早饭过程中患者突然感头晕、头痛,伴呕吐2次,呈喷射状,为胃内容物。家中卧床休息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呼之不应等意识障碍。入院查体:体温36.1℃,脉搏 88/min,呼吸 20/min,血压 220/132mmHg,心率 88/min。血常规:白细胞11.5×109/L、嗜中性粒细胞 82.5%。生化:葡萄糖12.38mmol/L。尿常规:白细胞计数 21.12 个/μl。专科检查:神志淡漠,问答无言语,被动体位,肌力V级。头颅CT 检查:左侧基底节脑出血并破入双侧脑室及 3、4 脑室;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左侧上颌窦少许炎性病变。既往:高血压病史 20 余年,2 型糖尿病病史 10 余年,脑梗死病史 5 年余。曾行前列腺切除术及膀胱造瘘术。入院主要诊断:脑室出血、腔隙性脑梗死。
入院后立即给予硝普钠持续泵入,控制血压在 150/95mmHg 以下,并在局部麻醉下急行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术后应用注射用头孢硫脒
2g,8h 1 次静脉滴注预防感染,次日停用。术后第 4 日患者咳嗽、咳痰量少。胸部 CT:双肺局部间质性改变,右肺中叶少许机化性炎症,右肺下叶肺大疱。治疗上加用注射用头孢硫脒 2g,8h 1次静脉滴注。拔除右侧引流管。术后第 6 日患者将左侧头部引流管自行拔除。术后第 9 日夜间患者开始发热,体温最高38.5℃,给予尼美舒
利片 100mg后好转。次日上午血常规:白细胞20.5×109/L、嗜中性粒细胞 80.6%。更换菌药物为美罗培南 lg,8h 1 次静脉滴注 6d。此后几日患者仍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8.5℃。术后第12日和第13日先后行腰椎穿刺术,测脑脊液压力为 115mmH2O,末压为 70mmH2O。复查血常规白细胞仍超过正常值。脑脊液常规和生化回示:脑脊液蛋白 4.30g/L、乳酸7.0mmol/L、葡萄糖 1.39mmol/L、氯化物100.0mmol/L,潘氏反应阳性(+)、外观红色浑浊、总细胞数140 420 个/mm3、白细胞数 420 个/mm3,中性粒细胞 61%、淋巴细胞 34%。术后第 14 日患者体温降至正常。4月15日患者病愈出院。
【病例分析】
1.临床对医院感染高危人群认识不足该患者为老年男性,入院时已有意识障碍,且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多年,曾行膀胱造瘘术,提示患者属于医院感染高危人群。本次患者入院时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1.5×109/L、嗜中性粒细胞8
2.5%。尿常规:白细胞21.12 个/μl。头颅CT:左侧上颌窦少许炎性病变。以上检查异常结果均提示患者入院时可能已经存在感染,但感染病灶并未明确。此外,患者自身免疫力减退,在感染的基础上急行手术治疗,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将明显增加。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认识到,此类手术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术前准备要充分,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意外情况必须有充分认识,做好治疗预案。
2.抗菌药使用不当
(1)术后预防用药不当:患者入院当日急行脑室穿刺引流术,
术后预防性应用注射用头孢硫脒 2g,8h 1次静脉滴注 1d。本病例为头颅部手术,术后留置引流管,感染风险高,且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最常见的菌种为葡萄球菌属,特别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多见,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真菌也可见到。因此,应选择对上述致病菌有灭菌活性,同时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作为头颅部手术切口预防性用药。根据一代头孢硫脒药效学特点提示注射后在机体组织分布广泛,但不透过血脑屏障,因此,作为本病例手术预防用药无意义,可选用二代头孢呋辛或头孢孟多作为预防性用药。
(2)住院期间用药不合理:查看病例记录:术后第4日患者咳嗽、咳痰量少,无发热,右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胸部CT提示双肺局部间质性改变,右肺中叶少许机化性炎症,右肺下叶肺大疱。补充诊断:肺大疱(右下肺叶)。治疗上加用注射用头孢硫脒2g,8h1次静脉滴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本病例患者住院期间补充诊断:肺大疱不属于肺部感染,不存在使用抗菌药物指征,应视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3)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用药不当:术后第9日夜间患者开始发热,此时高度提示发生颅内感染。①选用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足量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包括静脉、脑室和分流装置的储液囊内给药;②尽快明确病原体,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③外科处理:加强切口换药,必要时应重新行穿刺引流术。术后第9日夜间临床应用尼美舒利片100mg 口服以退热对症治疗,易掩盖患者病情。次日
才更换敏感抗菌药物美罗培南lg,1/8h 静脉滴注。此时患者血常规:白细胞20.5× 109/L、嗜中性粒细胞 80.6%,感染已明显加重,存在用药不合理、不及时的问题。
3.临床医生对患者行相关检查不及时
(1)患者术后第9日夜间出现发热,体温38.5℃。应该首先考虑术后颅内感染的可能,而本病例由于术后抗菌药物长时间的使用,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无头痛、呕吐及颈项疼痛或强直等症状。此时如果临床医师了解颅内感染诊断标准,送检具有重要感染诊断意义的血常规项目以帮助明确诊断,将不会影响后续的及时诊疗。
(2)术后第10日上午血常规:白细胞20.5×109/L、嗜中性粒细胞80.6%,分析病例患者无其他可疑感染病灶,高度提示颅内继发性感染。为明确病因应尽快行腰椎穿刺检查,临床在血象异常升高的情况下,2d后才给予患者行此项检查,因脑脊液呈红色而未送检。3d后再次行腰椎穿刺后才行常规及生化检验,而未行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病原学培养。
4.术后护理不到位开颅术后患者常需留置引流管,临床医师及护士需每日查看患者病情及时评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提出有效解决方法。本病例患者自行将左侧头部引流管拔除,医护人员未对创面进行正确的处置是感染的可疑来源和途径。如果临床能加强对护工进行术后护理工作指导,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经验教训】
1.应认识到术前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复习该病例,依据患者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