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脑室穿刺引流

合集下载

脑部引流手术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脑部引流手术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文章导读所谓的脑部引流术,医学上称为脑室穿刺和引流术,这其实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相信绝大部分人对这种手术都是很陌生的,其实这种手术作用很强大,比如有的人出现颅内高压,就可以通过脑部引流术进行治疗,另外针对脑内出血的情况,做这种手术也很有必要,那么脑部引流手术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脑部引流手术步骤:1.颅骨钻孔穿刺法(1)用龙胆紫或亚甲蓝液在头皮上划出正中矢状线,再以选定的穿刺点为中点划出头皮切口线,切口长度一般为3cm。

皮肤以3%碘酊及75%乙醇或皮肤消毒液两次消毒,覆以无菌手术巾,并用切口膜或缝线固定于头皮上。

(2)用0.5%普鲁卡因做局麻。

全层切开头皮及骨膜,用骨膜剥离器向两侧分离后,以乳突牵开器牵开。

做颅骨钻孔。

电灼硬脑膜后“十”字形切开。

(3)以脑室穿刺针或带芯引流管经电凝过的皮质按预定方向穿刺入侧脑室。

针头或引流管穿过脑室壁时可感到阻力突然减小,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

如需保留导管引流,则用镊子固定引流管,以中号丝线将引流管结扎固定于头皮上。

(4)间断缝合帽状腱膜和皮肤切口。

引流管接消毒过的脑室引流瓶。

切口及引流管各连接处以消毒纱布妥善包扎,防止污染。

2.颅锥穿刺法为减少手术创伤,近年来有人倡用细孔锥颅穿刺。

锥颅工具有普通手摇钻或专门设计的颅锥,现以上海长征医院设计的套式颅锥为例介绍其操作方法。

套式颅锥由带有T形手柄和刻度的三刃颅锥及3/4开槽的套管和固定螺旋三部分组成。

(1)在头皮上标出穿刺点后,常规消毒,铺巾,麻醉。

以尖刀在头皮上刺一小孔。

根据X线片测出的颅骨厚度,将套管用固定螺旋固定在颅锥的相应部位,用颅锥连同套管锥透颅骨和硬脑膜。

(2)拔出颅锥,保留套管。

将带芯脑室引流管按穿刺方向经套管插入脑室,待有脑脊液流出后,拔出套管。

引流管固定于头皮上,接脑室引流瓶。

此法不需切开头皮钻颅,简便快速,损伤小。

锥颅后拔出颅锥保留套管在骨孔内,可防止头皮软组织与骨孔错位,穿刺针或引流管可沿套管顺利穿入脑室,避免了一般细孔锥颅的缺点。

脑室引流

脑室引流

脑室引流术后护理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或锥孔行脑室穿刺放入引流管,将超过正常容量的脑脊液通过引流管排出脑室外,以降低颅内压力。

对这类患者的护理,我们可将其归纳为8个字:“二严、二注、二认、二按”。

“二严”即为严格无菌操作,严格保持引流袋的高度。

“二注”为注意搬动患者时先夹管再搬动,注意防止引流管和引流袋接头处脱落。

“二认”为认真观察神志及瞳孔的变化,认真观察脑脊液流出的量及颜色。

“二按”为按时拔管,按时更换伤口敷料。

引流管的护理措施如下:1.术后患者取低坡卧位,头偏向健侧。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及管道的清洁和无菌,对暴露在头皮外端的导管及各接头用75%酒精,每天消毒三次,并用无菌纱布覆盖,防止脑室内感染。

3.脑室引流的最高点一般应高于脑室最高点15-20CM(距侧脑室前角水平约15cm),以保持脑室内压在正常范围,防止颅内压骤降引起脑出血和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4.翻身和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搬动患者时,应先夹闭引流管,防止颅内压急剧变动。

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脑室引流管与引流袋接头脱落。

如有脱落者,应严格消毒后再连接,适当限制头部活动。

5.保持引流液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

如有引流液颜色转为血性、引流液骤增,考虑再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6.保持头部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如有污染,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更换。

7.在脑室引流的过程中,认真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瞳孔的变化,有无头痛加剧等症状。

8.对烦躁患者应给予护带约束四肢,防止自行拔出造成意外。

谨防患者用手抓搔,造成不必要的感染发生。

9.脑室引流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天,拔管前应先夹闭引流管24H,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拔管时先夹闭引流管,防止管内液体逆流如脑室而引起感染。

10.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随时观察拔管后患者的神志、瞳孔及体温变化。

伤口处按时换药,并保持头部敷料干燥及床单位的整洁。

11.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及皮肤护理。

2009-10 修订。

(完整版)脑室穿刺引流术

(完整版)脑室穿刺引流术

脑室穿刺和引流术7应用解剖脑室系统包含位于双侧大脑半球内对称的左右边脑室,位于脑幕上中线部位,经室间孔与双侧脑室相通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以及位于颅后窝小脑半球与桥脑延髓之间的第四脑室(图,)。

脑室穿刺仅指穿刺双侧侧脑室而言。

侧脑室在双侧大脑半球内(图),成狭小而纵行的裂隙状,分为以下几部分:前角(额角):在额叶内,其上壁及前壁为胼胝体前部,外壁为尾状核头,内壁为透明隔。

内下部有室间孔( Monro 孔),经此与第三脑室相通。

体部:为水平位裂隙,在顶叶内。

上壁为胼胝体,内壁为透明隔,下壁由内向外为穹隆、脉络丛、丘脑反面、终纹和尾状核。

后角(枕角):为体部向枕叶的延长,系一纵行裂隙。

形态变异很大,常较小,有时缺如。

上外侧壁为胼胝体放射,内壁有两个隆起,上方者为后角球,系胼胝体大钳所形成,其下方为禽距,系距状裂前部深陷所致。

下角(颞角):位于颞叶内,为一直下、前及向内曲折的裂隙,内缘为终纹和尾状核尾部,尾端连有杏仁核,下角底由内向外为海马伞、海马、侧副隆起。

体部和后角、下角相移行处为三角部。

体部和下角内有侧脑室脉络丛,与第三脑室脉络组织在室间孔处相续。

脉络丛球在侧脑室三角部。

[ 返回 ]8穿刺部位临床中常用的和有时采纳的有以下几种:1.前角穿刺穿刺点在冠状缝前和中线旁各,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瞄准两外耳道设想连线,深度不超出 5cm。

2.后角穿刺穿刺点在枕外粗隆上 5~ 6cm,中线旁 3cm,穿刺方向瞄准同侧眉弓外端,深度不超出 5~6cm。

3.侧方穿刺穿刺侧脑室下角时,在耳郭最高点上方 1cm,穿刺三角部时,在外耳孔上方和后方各 4cm 处。

均垂直进针,深度约 4~5cm。

4.经眶穿刺在眶上缘中点下后 0.5cm 处,向上 45°、向内 15°进针,深度约 4~5cm,可进入前角底部(图)。

[ 返回 ]9适应症脑室穿刺和引流术合用于:1.因脑积水惹起严重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病情重危甚至发生脑疝或昏倒时,先采纳脑室穿刺和引流,作为紧迫减压急救举措,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建条件。

脑室穿刺引流术

脑室穿刺引流术

脑室穿刺和引流术7 使用解剖脑室系统包括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对称的左右侧脑室,位于脑幕上中线部位,经室间孔和两侧脑室相通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以及位于颅后窝小脑半球和桥脑延髓之间的第四脑室(图4.1.3-1,4.1.3-2)。

脑室穿刺仅指穿刺两侧侧脑室而言。

侧脑室在两侧大脑半球内(图4.1.3-3),成狭窄而纵行的裂隙状,分为下列几部分:前角(额角):在额叶内,其上壁及前壁为胼胝体前部,外壁为尾状核头,内壁为透明隔。

内下部有室间孔(Monro孔),经此和第三脑室相通。

体部:为水平位裂隙,在顶叶内。

上壁为胼胝体,内壁为透明隔,下壁由内向外为穹隆、脉络丛、丘脑背面、终纹和尾状核。

后角(枕角):为体部向枕叶的延伸,系一纵行裂隙。

形态变异很大,常较小,有时缺如。

上外侧壁为胼胝体放射,内壁有两个隆起,上方者为后角球,系胼胝体大钳所形成,其下方为禽距,系距状裂前部深陷所致。

下角(颞角):位于颞叶内,为一向下、前及向内弯曲的裂隙,内缘为终纹和尾状核尾部,末端连有杏仁核,下角底由内向外为海马伞、海马、侧副隆起。

体部和后角、下角相移行处为三角部。

体部和下角内有侧脑室脉络丛,和第三脑室脉络组织在室间孔处相续。

脉络丛球在侧脑室三角部。

[返回]8 穿刺部位临床中常用的和有时采用的有以下几种:1.前角穿刺穿刺点在冠状缝前和中线旁各2.5cm,穿刺方向和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深度不超过5cm。

2.后角穿刺穿刺点在枕外粗隆上5~6cm,中线旁3cm,穿刺方向对准同侧眉弓外端,深度不超过5~6cm。

3.侧方穿刺穿刺侧脑室下角时,在耳郭最高点上方1cm,穿刺三角部时,在外耳孔上方和后方各4cm处。

均垂直进针,深度约4~5cm。

4.经眶穿刺在眶上缘中点下后0.5cm处,向上45°、向内15°进针,深度约4~5cm,可进入前角底部(图4.1.3-4)。

[返回]9 适应症脑室穿刺和引流术适用于:1.因脑积水引起严重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病情重危甚至发生脑疝或昏迷时,先采用脑室穿刺和引流,作为紧急减压抢救措施,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造条件。

脑室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脑室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脑室穿刺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 诊断性穿刺1)神经系统X线检查,向脑室内注入对比剂或气体作脑室造影。

2)抽取脑脊液标本行生化和细胞学检查等。

3)鉴别脑积水的类型,常需作脑室及腰椎的双重穿刺测试二者是否相通。

作脑室酚红(PSP)或靛胭脂试验等。

2. 治疗性穿刺1)因脑积水引起严重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病情危重甚至发生脑疝或昏迷时,行脑室引流,暂时缓解颅内压是一种急救性措施,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造条件。

2)脑室内出血的病人,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减轻脑室反应及防止脑室系统阻塞。

3)开颅术中为降低颅内压,有利于改善手术区的暴露,常穿刺侧脑室,引流脑脊液。

术后,尤其是在后颅窝术后,为解除反应性颅内高压,也常用侧脑室外引流。

4)引流炎性脑脊液,或向脑室内注入药物以治疗颅内感染。

5)作脑脊液分流手术,放置各种分流导管。

【禁忌证】1. 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者。

如头皮感染、硬脑膜下积脓或脑脓肿病人,脑室穿刺可使感染向脑内扩散,且有脓肿破入脑室的危险。

2. 有大脑半球血管畸形或血供丰富的肿瘤位于脑室附近时,作脑室穿刺可引起出血,必须十分慎重。

3. 蛛网膜下腔出血者,除为了急救以外,不作脑室穿刺。

4.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禁做脑室穿刺。

5. 严重颅高压,视力低于0.1者,穿刺需谨慎,因突然减压有失明危险。

6. 弥散性脑肿胀或脑水肿,脑室受压缩小者,穿刺困难,引流亦无价值。

【操作方法及程序】1. 依据病情及影像学检查选择穿刺部位,并测量进针深度:(1)额入法(穿刺侧脑室前角):常用于脑室造影及抢救性引流,亦可用于脑脊液分流术。

方法:颅骨钻孔部位位于发际内或冠状缝前2-2.5cm,中线旁开2-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象连线,深度不超过5cm。

(2)枕入法(穿刺侧脑室三角区):常用于作脑室造影,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和后颅窝手术中及手术后的持续性脑脊液引流。

方法:颅骨穿刺部位位于枕外粗隆上方6-7cm,中线旁开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同侧眉弓中点。

脑室引流PPT资料(正式版)

脑室引流PPT资料(正式版)
量、性状、生命体征 (3) 核对确认病人、作好操作前准备
3、病人:
((2) 了解脑室引流的目的、方法、 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3) 取合适体位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4 用物准备
引流袋、手套、无菌治疗巾、改正纸、 笔、治疗盘、止血钳。
操作流程
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 夹闭引流管
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 (2) 评估病人:病情、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性状、生命体征 脑室引流的概念:是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积液引流至体外。 引流袋、手套、无菌治疗巾、改正纸、笔、治疗盘、止血钳。 视力突然减退甚至失明。
四准备
1、环境:整洁、安静、安全 2、护士: (1) 自我介绍 (2) 评估病人:病情、观察引流液颜色、
适应症: 1.因脑积水引起严重颅内压增高的
病人,病情垂危甚至发生脑疝或 昏迷时,先采用脑室穿刺和引流, 作为紧急减压抢救措施,为进一 步检查治疗创造条件。 2.脑室内有出血的病人,穿刺引流 血性脑脊液可减轻脑室反应及防 止脑室系统阻塞。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3.开颅术中为降低颅内压,有利于 改善手术区的显露,常穿刺侧脑 室,引流脑脊液。术后尤其是在 颅后窝术后为解除反应性颅内高 压,也常用侧脑室外引流。
2.脑血管畸形,特别是巨大或高流 3、病人:
(1) 经解释、病人或家属理解、愿意合作、建立安全感 (2) 了解脑室引流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量型或位于侧脑室附近的血管畸 (3) 取合适体位
穿刺部位有:前角穿刺,后角穿刺,侧方穿刺。 3、病人:
形病人,脑室穿刺引流可引起出 (1) 经解释、病人或家属理解、愿意合作、建立安全感
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脑室内、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出血。

脑室引流操作护理课件

脑室引流操作护理课件
处理
如发生引流管堵塞,可尝试轻轻挤压引流管或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如无法缓解,应及时就医。
颅内出血
预防
避免引流过快、过多,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处理
如发现颅内出血症状,应立即停止引流,遵医嘱进行止血、降颅压等治疗,同时加强护理,严密观察 病情变化。
2023
PART 05
脑室引流患者的日常护理 指导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感染
术后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预防 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 的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恢复。
2023
PART 03
脑室引流护理要点
REPORTING
引流管的固定与清洁
引流管的固定
确保引流管在位,避免滑脱和移位, 使用适当的固定方法,如胶带、绷带 等。
引流管的清洁
定期清洁引流管,保持管路通畅,避 免感染和堵塞。
引流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引流管
用于将脑脊液引流到体外 ,通常选用硅胶材质,具 有柔软、耐腐蚀、组织相 容性好等特点。
引流袋
用于收集引流出的脑脊液 ,根据需要可自行更换。
固定装置
用于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 ,防止滑脱和移位。
2023
PART 02
脑室引流操作流程
REPORTING
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中无痛、无感。
手术操作
按照规定的手术步骤进行操作,确 保引流管放置在正确的位置,避免 损伤脑组织和其他重要结构。
止血
在手术过程中要彻底止血,防止术 后出血和感染。
术后处理
01
02

脑室引流

脑室引流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4 用物准备
引流袋、手套、无菌治疗巾、改正纸、 笔、治疗盘、止血钳。
操作流程
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 夹闭引流管 更换无菌治疗巾 取下引流袋 消毒引流管内外口两次 更换引流袋
操作流程
取下止血钳 妥善安置引流系统(引流袋悬挂高度应当高于 脑平面10-20厘米,以维持正常颅内压。正常 颅内压成人是70—200mmH2O,小儿 100mmH2O) 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健康指导( 告诉患者或家属不能随意移动引流袋 位置并保持伤口敷料清洁,不可抓挠伤口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注意事项:
1、应当让患者头枕无菌治疗巾。 2、搬动患者时先夹毕引流管,待患者 安置稳定后再打开引流管。 3、帮助患者翻身时,避免引流管牵拉、 滑脱、扭曲、受压。 4、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意识障碍时, 应当适当约束。 5、患者发生引流不畅时,告知医师。
谢 谢!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的概念:是经颅骨钻孔 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 将脑积液引流至体外。是神经外 科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 穿刺部位有:前角穿刺,后角穿 刺,侧方穿刺。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目的: 1.保持引流通畅。
2.防止逆行感染。 3.便于观察脑室引流液性状、颜色、 量。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护理要点:
2、判断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 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 随病人脑波动而上下波动,多表明 引流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 3、引流液的观察: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 沉淀,术后1—2日脑脊液可约呈血性,以 后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 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有 脑室内出血。一旦脑室内有大量出血,要 立即报告医师,紧急做出相应处理。拔管 后,切口处若有脑脊液漏出(通过观察敷 料情况可以了解),应告知医师妥善处置, 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脑室引流

脑室引流
1.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2. 术后1-2 d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淡血性 3. 如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 的颜色逐渐加深,并出现血压波动,则提示有脑 室出血,出血量过多时应急诊手术止血 4. 发现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并且 临床出现高热、呕吐、抽搐等症状时,应马上将 脑脊液送检
脑室引流管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a 脑室引流高度b
引流速度及量的控制c
观察引流物性状d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e
拔管护理f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 每日定时倾倒引流液,准确记录引流 量,在倾倒及倾倒引流液时应夹闭引 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回脑室,禁止 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污染。
标记基底节血肿在颞部的 体表投影,O点为中心点标 记自穿刺点至血肿前后壁 及中心的范围线,用以术 中判断穿刺方向。由于基 底节区血肿中心和脑室额 角多在同一冠状面上,因 此实际穿刺过程中指向 双侧外耳道的假想连线 即可。
1.标线消毒铺单后状态
2.以4mm电钻钻颅过程
4.置入引流管后可见暗 红色液态血肿抽出
保持引流管通畅
•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定时挤压引 流管。 • 应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 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 • 对于躁动的病人可以适当约束双上肢的活动, 一般使用约束带,不可牵拉引流管,防止引 流管脱落。 • 搬运病人时,暂夹闭引流管。
保持引流管通畅
注意脑室引流管不同于其他引流管的是:脑 室引流管必须高于侧脑室也就是它的出口10~15 cm,引流袋过高超出颅内压力高度时,脑脊液引 流受阻就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引流袋过低脑 脊液引流过快,可致颅内压骤降,易引起脑室内出 血或小脑幕裂孔疝,因此每班必须加强巡视及严格 床头交按班

(完整版)脑室引流管护理

(完整版)脑室引流管护理

脑室引流管护理脑室引流:是经过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一、部位:常选择半球额角或枕角进行穿刺。

二、目的:(1)抢救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的病人,如枕骨大孔疝;(2)自引流管注入造影剂进行脑室系统的检查,注入同位素核素检查,以明确诊断及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感染;(3)脑室内手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轻脑膜刺激症状,预防脑膜脑粘连和蛛网膜粘连,以保持日后脑脊液正常循环及吸收功能;此外,引流术后早期还可起到控制颅内压的作用。

3、护理要点:(1)引流管的位置:待病人回病室后,:立即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袋或瓶,妥善固定引流管或瓶,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需要搬动病人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夹闭,放置引流管饭流引起逆行性感染。

(2)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因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

因此,术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袋挂高,以减低流速度,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放低。

此外,因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故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增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意补液,以避免水电解质平衡。

(3)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应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

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多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1、颅内压低于1.18-1.47kpa,证实的方法是将引流袋或瓶降低再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2、引流管放入脑室过深过长,在脑室内盘曲成角,可提请医生对照X线片,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然后重新固定。

3、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

4、若怀疑引流管被小凝块或碎屑的脑组织阻塞,可在严格消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切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至脑室系统狭窄处引起日后脑脊液循环受阻。

脑室引流术

脑室引流术
脑室外引流术
应用解剖:
脑室系统包括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对称的左右侧脑室,位于脑幕上中线部位, 经室间孔与两侧脑室相通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以及位于颅后窝小脑半球与桥 脑延髓之间的第四脑室(图1)。脑室穿刺仅指穿刺两侧侧脑室而言。 侧脑室在两侧大脑半球内,成狭窄而纵行的裂隙状,分为下列几部分: 前角(额角):在额叶内,其上壁及前壁为胼胝体前部,外壁为尾状核头,内 壁为透明隔。内下部有室间孔,经此与第三脑室相通。 体部:为水平位裂隙,在顶叶内。上壁为胼胝体,内壁为透明隔,下壁由内向 外为穹隆、脉络丛、丘脑背面、终纹和尾状核。
术中注意要点:
(1)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前角穿刺常用于脑室造影和脑室引流。经枕穿刺常用 于脑室造影、脑室-枕大池分流和颅后窝手术中及术后持续引流。侧方穿刺多用 于分流术。穿刺部位的选择应考虑病变部位,一般应选择离病变部位较远处穿刺。 还应考虑脑室移位或受压变形缩小,两侧侧室是否相通等情况,以决定最佳穿刺 部位及是否需双侧穿刺。 (2)单侧梗阻穿刺代偿性扩大的对侧,双侧铸型同时穿刺。 (3)穿刺点选择:中线旁开2.5cm,对准双侧外耳道假想连线,平行于矢状面。 (4)穿刺时需用颅锥刺透硬脑膜,再用“颅骨扩开器”扩大骨孔,否则引流管 无法穿透硬脑膜,易造成硬膜外血肿。
术后护理:
(1)保持脑室引流通畅,缓慢持续引流脑脊液。引流管最高处距侧脑室距离为 15~20厘米,以保持颅内压低于脑脊液初压水平;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 翻身或搬运患者等护理操作时,防止引流管牵拉、脱出;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 时,应查明原因,不可强行冲洗,否则可能导致脑血栓、感染的发生。更换患 者体位时应随时调节引流最高点的高度,严禁随便降低引流压力,预防脑脊液 流出过快,引起低颅压综合征,如脑室内注入药物应夹管2~4 h,再重新开放 引流。 (2)防止引流过量、过快而导致低颅压性头痛、呕吐。同时颅内压较高情况下 骤然减压,可导致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甚至发生脑疝。 (3)脑室引流不畅时,先放低引流袋是否有脑脊液流出,必要时可在无菌条件 下向外抽吸;如为引流管阻塞,则重新更换引流管。视力减退者应注意观察手术步骤:

侧脑室穿刺术及脑脊液引流

侧脑室穿刺术及脑脊液引流
详细描述
感染的原因可能包括手术操作污染、术后护理不当、免疫力低下等。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 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引流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以指导抗生素选择。同时应加强术后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污染。
脑脊液漏
总结词
脑脊液漏是侧脑室穿刺术及脑脊液引流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颅内感染、低颅内压等严重后果 。
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侧脑室穿刺术及脑脊 液引流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02 目前的研究重点在于优化手术操作、减少并发症、 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
02 未来,侧脑室穿刺术及脑脊液引流有望在治疗其 他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 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THANKS
总结词
降低并发症风险
详细描述
对于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患者,侧脑室穿刺术可以迅速降低颅内压, 避免出现脑疝等严重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降低颅内压、控制出血
总结词
促进血肿吸收、减少并发症
详细描述
侧脑室穿刺术可以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缓 解患者症状,同时可以引流出血性脑脊液,减少 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控制出血。
详细描述:侧脑室穿刺术可以实时监测颅内压的变化情 况,有助于医生及时了解病情进展,调整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通过侧脑室穿刺术获取的脑脊液样本可以用 于各种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医生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 案。
在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改善脑积水症状、恢复脑功能
详细描述
侧脑室穿刺术可以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积水患者的症状, 如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并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脑功能。

脑室引流.doc

脑室引流.doc

侧脑室引流管的护理一、概念与方法侧脑室引流术:是经颅骨钻孔或锥孔穿刺把带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前端置于侧脑室,末端外接-无菌引流瓶,将脑脊液引出体外的一项技术。

是神经外科常用的一种治疗和急救措施,用于挽救生命。

侧脑室引流术适用于解除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特别是脑疝将要形成或刚形成,实施侧脑室引流术可以避免或减缓脑疝的发生,可起到抢救生命的显著效果。

其术后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二、目的1、在紧急状况下,迅速降低因脑室系统的阻塞(积血、积液)和各种原因所致急性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者的颅内压力,以抢救生命。

如:枕骨大孔疝;2、监测颅内压,可直接、客观、及时地反映颅内压变化的情况。

3、便于观察脑室引流液性状、颜色、量。

4、引流血性或炎性脑脊液,以促进病人康复。

外伤与脑缺血后,脑组织与脑脊液中乳酸及代谢产物也可以引流出来,有利于脑组织的功能恢复。

5、脑室内手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脊液,减轻脑膜刺激症状及蛛网膜粘连,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6、进行脑室系统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三、脑室外引流适于哪些情况?1、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特别是脑疝将要形成或刚形成,实施侧脑室引流术可以避免或减缓脑疝的发生,可起到抢救生命的显著效果。

2、脑室内出血或脑出血破入脑室不宜手术者。

3、颅内感染,不能手术或脓肿破入脑室者,既可引流出炎性脑脊液,又可注入有效抗生素予以治疗。

4、经脑室手术或脑室内肿瘤切除术后,应引流3~5天。

5、后颅窝肿瘤病情危重,而病人机体情况又较衰弱难以耐受手术,可行脑室引流使病情缓解、改善机体状况,为手术创造条件者。

6、脑室造影后不能立即手术者。

四、禁忌证:1、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1、有明显出血倾向者2、脑室狭小者3、弥漫性脑肿胀或脑水肿病人五、脑室引流应注意的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放置脑室引流管应深度适中并固定好,防止脱出,保持通畅。

2、预防感染,常规应用抗生素,每天更换引流瓶。

3、引流管高度一般高于脑室水平10cm-15cm,如为血性脑脊液可酌情放低,并注意引流液色泽变化,记录每天引流量。

二十四 脑室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术

二十四  脑室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术

二十四脑室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术护理常规护理问题/关键点1引流装置调节2引流液的观察3出血4感染5.意外拔管6教育需求估术前评估1基础生命体征2基础神经系统体征3引流手术的原因、目的4CT或MRI的结果5cBC、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报告6过去史:高血压、高血脂、中风、糖尿病、血液病等术后评估1生命体征2神经系统体征:意识、瞳孔、肌力、肌张力等3引流装置评估:引流高度、引流管道、三通开关、通畅情况、有无意外拔管倾向4引流物:颜色、量及性状5切口:敷料、局部组织及有无脑脊液漏6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7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8家庭支持情况: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经济情况干预措施1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探人员2卧床休息可以抬高床头,但不能随意调整床头高度。

调整床头后需重新调整引流装置3切口管理常规在后枕部垫净的治疗巾,注意观察切口敷料及治疗巾情况,有无出血和脑4引流装置调节4.1零点调节:限外就与耳廓顶端连线中点(侧脑室前角水平)。

4.2高度调节:引流装置一般高于零点10-/5cm,引流高度由医生根据颅内压调整5 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及引流管道酒畅5.1安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不受压、扭曲、折5.2为防止意外拔管,必要时给于约束具使用5.3每小时检查连接管有无松动,严格保持系统密闭。

保证开关处于功能状态,并观察有无引流液引出或有无水柱波动5.4如果发现堵塞,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绝不能自行冲管。

5.5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及颜色5.5.1引流液颜色一般由暗红色一淡血性一橙黄色一清水样转变。

5.5.2若引流液颜色逐渐加深或引出大量鲜血,应考虑可能出现脑室内活动性出血,应 5.5.3若发现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悬有絮状物,可能发生颅内感染5.5.4一般引流量为200m1-300m24小时,如引流量过多,需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生命体征,以免过度引流引起出血及低颅压等,应通知医5.5.5正确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状6及时倾倒贮液瓶及引流袋中的引流液并注意无菌操作。

脑室引流的护理PPT资料(正式版)

脑室引流的护理PPT资料(正式版)

(7)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 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入脑室 ,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脊液常规 检查或细菌培养。
(8) 拔管:开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 日,此时脑水肿期已过,颅内压开始逐渐降低。 拔管前一天应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24小 时,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无颅内压再 升高的表现。若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 高的症状,应立即放低引流袋或开放关闭的引流 管,并告知医师。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 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室引起感染。拔管后,切口处 若有脑脊液漏出,也应告知医师妥为处理,以免 引起颅内感染。
(3)引流管的位置:严格保持引流袋无菌,引流袋 悬挂于床头,高于脑室10~15 cm处或遵医嘱,切 不可随意移动引流袋的高度,位置过高影响脑脊 液引流,使颅内压增高,过低使脑脊液流失,导 致颅内压低。
(4) 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其要注意控制引流 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 导致意外发生。因此,术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袋 挂高,以减低流速,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放低。 此外,因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故每日 引流量不超过500ml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 液分泌过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意 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引流管周围敷料应保持干燥无菌,如敷料被湿透,应查明原因及时更换。
标记基底节血肿在颞部的
底节区血肿中心和脑室额
术前准备及护理
(1)常规术前备皮:包括备皮、药物过敏试验等。 (2)心理准备:
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对手术有恐惧感, 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疾病的性质及危害性,手术 的必要性,使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信任和安全感 。同时要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的危险及预后,使 之主动配合我们的治疗。

脑室穿刺持续引流的护理课件

脑室穿刺持续引流的护理课件

定义和目的
定义
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是一种通过手 术将引流管植入脑室,以引流脑 室内积血、积液或降低颅内压的 治疗方法。
目的
清除脑室内积血、积液,降低颅 内压,改善脑循环,促进脑功能 恢复。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用于治疗脑室内出血、脑积水、颅内 感染等病症,尤其适用于病情严重、 颅内压急剧升高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 者。
术中护理
01
02
03
监测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 、血压、呼吸等,确保手 术安全顺利进行。
协助医生操作
根据手术需要,协助医生 进行麻醉、体位调整、建 立静脉通道等操作,确保 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防止并发症
在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 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 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 出血、感染等。
脑室穿刺持续引流的 护理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脑室穿刺持续引流的基本知识 • 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术的护理 • 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术的并发症及处
理 • 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术的康复与预后 • 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术的典型病例分

01
脑室穿刺持续引流 的基本知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 的肢体功能锻炼,如被动关节活动、肌肉 按摩等,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认知训练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认知训练,如记忆、注意力、 语言等方面的训练,以促进大脑功能的恢 复。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 持和辅导,帮助患者克服术后焦虑、抑郁 等情绪问题。
预后评估
01
02
03
04
定期复查

脑室穿刺引流

脑室穿刺引流

侧脑室穿刺运用CT、MRI技术对正常人和患者脑室进行观察。

额角穿刺方向应指向双外耳道连线中点,枕角穿刺方向应指向同侧眉弓内端与中线之间。

侧脑室穿刺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对改善重型脑干出血患者的预后是有价值的。

脑干出血应早期诊断治疗,重型脑干出血应在急性期内(≤72 h),尽早行侧脑室穿刺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尽量在致命性并发症尤其是脑疝发生前进行手术,积极的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脱水降颅压、降温、防治应激性消化性溃疡及出血、抗感染,必要时尽早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控制呼吸等是成功抢救治疗的基础。

一、适应证1.对于急性脑积水行脑室系统减压(甚至可以在床边进行);2.颅内压升高:引流脑脊液,检测颅内压;3.分流术后感染:引流被感染的脑脊液;4.术中脑组织松弛:有利于到达深部结构;5.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但是过度的引流脑脊液会增加动脉瘤灶向外膨胀的压力而导致再出血的危险;二、禁忌证1.凝血障碍或血小板减少等疾病:立即输送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2.导管通路处有血管畸形等实质性病变;3.中线过度偏移;脑室外引流术会导致更严重的脑偏移;三、急救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有呼吸抑制者,立即行气管插管,对于昏迷时间较长的患者及早行气管切开,这样不但可以使呼吸道阻力及死腔明显减少,保持良好通气,而且有利于痰液的吸除。

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改善缺氧,预防脑组织损害,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循环指标,定时检查血气分析,使患者CO2分压控制在30 mmHg~35 mmHg(1 mmHg=0.133 kPa),及时吸除气管、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加强气道湿化,减少痰痂形成,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阻塞气管、细支气管而引起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给药,快速输入20%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药物,床边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尿量变化,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有异常变化及时纠正。

有高热者予物理降温,头部戴冰帽,保护脑细胞,降低脑组织耗氧量,有助于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增加脑组织缺氧的耐受力。

脑室引流护理流程

脑室引流护理流程

脑室引流护理(一)操作目的1.保持脑室引流管通畅,维持正常颅内压。

2.防止逆行感染。

3.便于观察脑室引流液性状、颜色、量。

(二)适应症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内出血,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者,高颅压或脑疝患者的急救(三)操作流程(脑室引流技术临床规范化操作流程,附表1)脑室引流的护理流程核对医嘱评估病人病情及合作程度评估病室环境是否适宜进行该项操作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治疗车,无菌治疗盘,新引流袋,换药碗2个纱布多张,棉球多个,无菌治疗巾2张,棉签,安尔碘,量尺,弯盘,无齿血管钳,无菌手套环境准备:环境清洁、安静、安全、舒适、减少人员走动,必要时屏风遮挡病人准备:协助患者采取便于操作的合适体位解释,讲解配合方法床位准备:移床位,取下床头。

消毒引流管:用无齿血管钳夹住引流管近端,消毒引流管接口(向,打开包住引流管接口处的无菌纱布,戴无菌手套,消毒接口,由近到远,断开,再次消毒引流管接口周围,接新引用无菌纱布包住接头处,胶布固定脱手套,取下治疗巾,再铺巾于头下方,测量引流管最高点位置,15cm左右,做好标识,固定,松开止血钳,观察再次查对,协助取舒适体位,交待注意事项妥善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用物处理符合院感要求洗手,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四)操作要点1.评估(1)核对医嘱操作前核对医嘱、治疗卡、患者姓名,床号,操作目的。

(2)患者评估: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有无头痛等恐惧心理反应;2)颅内病变评估:评估颅内并病变的性质、部位;3)评估病人是否了解操作目的、意义、能否配合。

(3)环境评估:环境是否安静、清洁、冬季注意病人保暖。

2.准备(1)自身准备准备充分,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无菌治疗巾,引流袋,换药包(血管钳两把,纱布两块),无菌手套,消毒瓶,棉签,笔,纸,弯盘。

(五) 注意事项1.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2.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预防感染,妥善固定,引流管开口需高预侧脑室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脑室穿刺
运用CT、MRI技术对正常人和患者脑室进行观察。

额角穿刺方向应指向双外耳道连线中点,枕角穿刺方向应指向同侧眉弓内端与中线之间。

侧脑室穿刺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对改善重型脑干出血患者的预后是有价值的。

脑干出血应早期诊断治疗,重型脑干出血应在急性期内(≤72 h),尽早行侧脑室穿刺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尽量在致命性并发症尤其是脑疝发生前进行手术,积极的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脱水降颅压、降温、防治应激性消化性溃疡及出血、抗感染,必要时尽早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控制呼吸等是成功抢救治疗的基础。

一、适应证
1.对于急性脑积水行脑室系统减压(甚至可以在床边进行);
2.颅内压升高:引流脑脊液,检测颅内压;
3.分流术后感染:引流被感染的脑脊液;
4.术中脑组织松弛:有利于到达深部结构;
5.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但是过度的引流脑脊液会增加动脉瘤灶向外膨胀的压力而导致再出血的危险;
二、禁忌证
1.凝血障碍或血小板减少等疾病:立即输送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
2.导管通路处有血管畸形等实质性病变;
3.中线过度偏移;脑室外引流术会导致更严重的脑偏移;
三、急救方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有呼吸抑制者,立即行气管插管,对于昏迷时间较长的患者及早行气管切开,这样不但可以使呼吸道阻力及死腔明显减少,保持良好通气,而且有利于痰液的吸除。

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改善缺氧,预防脑组织损害,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循环指标,定时检查血气分析,使患者CO2分压控制在30 mmHg~35 mmHg(1 mmHg=0.133 kPa),及时吸除气管、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加强气道湿化,减少痰痂形成,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阻塞气管、细支气管而引起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给药,快速输入20%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药物,床边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尿量变化,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有异常变化及时纠正。

有高热者予物理降温,头部戴冰帽,保护脑细胞,降低脑组织耗氧量,有助于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增加脑组织缺氧的耐受力。

及早行侧脑室穿刺引流,以防止早期就发生脑疝和急性呼吸循环衰竭,病程超过72 h,患者容易出现MDSF(包括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心肺功能不全等),脑脊液循环通道的粘连梗阻等并发症。

3.2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
引流装置保持一定高度,一般在穿刺点引流切口上10 cm~20 cm为宜,不能将引流装置随意抬高或降低,注意保持引流穿刺点敷料干燥及切口的清洁,及时更换敷料。

翻身、换药及外出检查时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出,本组病例有1例发生引流管脱出,予更换穿刺部位重新穿刺引流。

保持引流管的持续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必要时予生理盐水20 ml加尿激酶1万
U进行冲洗,以利血凝块流出。

每天更换引流袋,引流装置应密闭,注意无菌操作,引流袋应处于切口部位以下,以预防引流液逆行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和颜色。

病房每天予紫外线灯照射或空气消毒机消毒两次,保持引流管时间需较一般脑出血延长,复查CT或头颅MRI见脑干血肿大部分吸收,水肿明显消退,同时脑脊液转清,引流量明显减少,夹管48 h后未见生命体证(呼吸、瞳孔、意识等)改变。

再考虑拔管,平均需15 d。

夹管目的是确定脑脊液循环通路是否通畅,以防止拔管后再次出现梗阻性脑积水,拔管后头皮穿刺点缝合一针,用无菌敷料及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观察有无脑脊液漏出,直至切口拆线。

3.3 加强营养
重型脑出血的患者由于应激反应使包括脑部在内的全身多器官、系统发生较大的生理、生化改变,这些高代谢,严重的负氮平衡表现为体重下降,肌肉萎缩,免疫机能低下,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的营养支持可以促使神经突触的形成和再生,因此应尽早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病情稳定后采用留置胃管胃肠内营养的方法,注意饮食的营养结构,少量多餐,每次鼻饲量≤200 ml,间隔2 h以上,缓慢注入,预防逆流,饮食的温度应在40 ℃左右,严格记录出入量。

遵嘱静脉点滴氨基酸、白蛋白和脂肪乳等营养药物,以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3.4 做好基础护理
重型脑干出血患者多有中枢性高热,出汗多,应勤换衣褥和被服,
保持皮肤清洁,予5% 碳酸氢钠溶液口腔护理每日2次,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和舒适,预防口腔感染。

卧软垫床,每2 h翻身、叩背,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皱折,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对留置尿管患者,每天予1/15碘伏稀释液抹洗尿道口和会阴部2次,有感染者予生理盐水250 ml加庆大霉素8万U冲洗膀胱每日2次,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及时倾倒尿液,勿使尿液倒流。

每天更换尿袋,每周更换尿管,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泌尿系感染。

四、并发症
感染
1.目前还没有临床感染(如脑室炎或脑膜炎)的前瞻性研究;有报道的细菌感染率为0-40%,平均10-17%
2.脑脊液需每天常规进行蛋白质、糖、细胞记数等检查和培养;发热、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意义不大,细胞培养较有价值
3.危险因素:
(1)颅内出血脑室扩大
(2)颅内压大于20mmHg
(3)监测时间大于5天
(4)还需行其他神经外科手术
(5)脑室系统灌注
出血
1.发生率1.1%;导致需要手术的血肿为0.5%
2.如果神经体征有恶化或癫痫,立即行CT检查
3.绝大多数出血可以立即解决
置管易位:3%需手术治疗堵塞或失效:发生率6%左右动脉瘤破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