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理念的理解与操作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学后教”理念的实质以及操作策略

陈伟达

引子——

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行政回答】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教师回答】

麦哲伦纪念碑:侵略者与文明的传播者!

《乌鸦喝水》《半夜鸡叫》

《潘金莲》《刘文彩》《雷锋》

……

凡事都要用历史观与哲学观去思考!

形势:全国都在探索高效课堂!

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

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

南京东庐中学“讲学稿”

山西新绛中学“导学案”

所有模式都指向一个目标: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学习时间和有效的学习内容!

所有模式都集合一个灵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因此,教育局提出“研学后教”课堂改革理念,其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改变课堂结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凸显“上品教化”的教育理念和实现最好的办学质量目标。

一、研学后教理念的实质

(一)区教育局的阐释:“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学情、学法和课标、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出引导学生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钻研知识和方法,生生互动,提升能力。“后教”主要针对学生钻研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展示交流,生生互教,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再进一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研学后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研”上着力,“教”有突破,“研”“教”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学”。

最近有较明确的定义——

研学后教,是以哲学实践论、人脑科学、现代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三研”(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为前提,以《研学案》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形式,以教师“三讲”(重点、难点、关键点)为原则,促进学生多样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范式。

(二)研学后教的实质:这无非就是教学环节前移,教学内容前移,与以往的强调备课、预习环节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说白了,实质上就是强调减少课堂上低效乃至无效的时间和形式,其核心就是课堂要让位于学生,下移到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学习时间和有效的学习内容。

这不难理解,一贯来如此。问题是,如何备课?怎么保证备课的质量?怎么写备课稿?怎么强化学生的预习?怎么预习?怎么预防学生抄写别人预习答案?怎么在课堂上真正凸显学生主体?要靠什么手段来实施?小学是否可以开展“研学后教”?能做又该怎么做?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困扰我们的普通老师。

我认为既然与以往没有太多的差别,那就可以做,不论是哪个年段,哪个学科,哪种课型都可以,因为都必须备课,必须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必须强调突出学生主体意识,这是不变的话题。因此,最根本的是落实到具体实施上,看实施环节是否有效,是否让学生来完成,这就是关键了。

(三)三个主要观点

1、核心概念是“研”,不同阶段研的主体不同,主阵地是新授课,重点是适合研学的内容,难点是研学问题和后教策略。

2、核心理念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还授人以欲。

3、核心价值是发展人的能力,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学后教的操作策略

总体而言,研学后教的宗旨是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自主学习;其形式是小组学习;其前提是教师要相信学生;其路径是依靠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一)基本原则:三个不讲,二个体现,一个必讲。

“三个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做的不讲,学生已知道的不讲。

“二个体现”,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师主导功能。

“一个必讲”,即学生不会的,不懂的,看不到的必讲。

(二)操作要领:前移教学环节,下移教学中心;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课堂

结构;凸显学生主体,突出小组学习方式。

1、前移教学环节,下移教学中心。

将课堂上带着目标自习课文环节,移到课前自习完成;将课中思考题,提前告诉学生,亦即将课堂探究环节部分思考时间前移到课前;将课间训练的题目,提前告知学生,即将课堂训练环节部分练习时间前移到课前。这样,我们上课时间就解决学生的不懂、不知、不会的东西,教学中心就是解决难题,培训思维方法与习惯上。

2、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课堂结构

教师的角色从台前走入幕后,主要是“研”上着力。

一是研透教材,如这章节学生应知应会的是什么,应教什么,应怎么教,怎么才能写好导学案等问题。

一是研透学生,如这些学生有什么基础,还要学习些什么知识,有什么能力,可以决些什么问题,该怎么学这些知识等。

在研透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不懂、不会、不知的地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深入研究,告知这些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能力。于是课堂结构就从原来的8个环节,变成4个环节,而且核心环节“学生探究问题”花时间最多,容易突破重点与难点。

3、凸显学习主体,突出小组学习方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课前(课后)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可以独立完成,可以合作完成,主体性很强;课间,学生只是研究问题,研究不懂、不会、不知的问题,重点发挥小组讨论形式,使之互相学习,互帮互助,达成能力培养。

(1)在这里,关键的是问题的设计是否有效。按照林少杰老师的观点,就是内容先行,内容处理好了,目标落实、方法使用就好办。

举例——《老人与海鸥》(六年级上册)

问题:默读课文第一段至第三段,思考:把体现老人爱海鸥的语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体会。

方式:组内探究,分组汇报。

【问题改善:1.你最喜欢的段落(语句)在哪里?为什么?说说理由。2.你认为哪几个句子应该积累下来的?你从那几个句子学到了什么?】(2)在这里,要预防的是懒学生偷工减料,投机取巧。控制的有效性,教师的驾驭能力,老师的管理技术很重要。布置的内容学生有没有学,怎么检查,如何控制学生抄作业?

(3)在这里,要培训的是小组讨论的技巧与方法。

——见番禺区【番教文(2012)63号文】

(三)有效的“问题式研学模式”

第一步:课前预习

主要内容——一是老师把明天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写成导学案呈现给学生,包括应知应会的背景资料、学习目标、字词、阅读内容、练习题目等【简言之就是讲学稿】;二是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生生互动】。

第二步:检查预习

主要内容——用小测验的形式,检查预习的情况。

第三步:小组学习

主要内容——一是小组内互助解决问题【生生互教】;二是小组汇报学习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