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教案--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06(第6次课)
★课题:第三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课时:2学时
★重点难点:心脏骤停时给药途径和脑复苏的措施
★教学方法:理论授课与模拟操作训练相结合
★教学目的:
1、了解开胸心脏挤压。
2、熟悉复苏后的循环、呼吸功能、肾功能及酸碱平衡的监护与护理。
3、掌握心搏骤停时给药途径;进一步生命支持的内容和脑复苏的措施。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一、概述
二、基础生命支持(BLS)
三、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
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cardiac life support,ACLS)主要是在BLS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病。其中主要包括氧疗与建立人工气道,循环支持和药物治疗。是心搏骤停后5~10分钟的第二个处理阶段,一般在医疗单位中进行。包括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药物治疗,电除颤,气管插管,机械呼吸等一系列维持和监测心肺功能的措施。
(一)明确诊断尽可能迅速地进行心电监护和必要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明确引起心搏骤停的病因和心律失常,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引起心搏骤停常见原因且易逆转概括为5-H,5-T,即:
低血容量-Hypovolemia
缺氧-Hypoxia
酸中毒-Hydrogcnion-acidosis
低/高血钾-Hyper-/hypokalemia Other metabolic
低体温-Hypothermia
毒物/药物中毒-Tablets/drug OD accidents
心包填塞-Tamponade Cardial
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
血栓-冠状动脉-Thrombosis coronary
血栓-肺- Thrombosis pulmonary
(二)控制气道
1.口咽通气管和鼻咽通气管可以使舌根离开咽后壁,解除气道梗阻。
2.气管插管有条件时,应尽早作气管插管,因其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吸入异物和胃内容物,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并可与简易人工呼吸器、麻醉机或通气机相接以行机械人工呼吸。
3.环甲膜穿刺遇有插管困难而严重窒息的患者,可用16号粗针头刺人环甲膜,接上“T”型管输氧,可立即缓解严重缺氧情况,为下一步气管插管或气管造口术赢得时间,为完全复苏奠定基础。
4.气管造口术是为了保持较长期的呼吸道通畅,易于清除气道分泌物,减少呼吸阻力和呼吸道解剖无效腔,主要用于心肺复苏后仍然长期昏迷病人。
(三)氧疗和人工通气
1.简易呼吸器法简易呼吸器由一个有弹性的皮囊、三通呼吸活门、衔接管和面罩组成。在皮囊后面空气人口处有单向活门,以确保皮囊舒张时空气能单向流入;其侧方有氧气人口,有氧气条件下可自此输氧10~15L/min,可使吸人氧气浓度增至75%以上。
2.机械人工呼吸和机械人工循环气管插管呼吸机加压给氧呼吸可减少呼吸道死腔,保证足够供氧,呼吸参数易于控制,是最有效的人工呼吸,院内复苏应予提倡使用。
为了减少急救者的体力消耗,解决人力不足问题,提供更适当的挤压频率、深度和时间,现有电动的、气动的和手动控制的胸外机械压胸器,有的更兼施机械人工呼吸,有利于长途转运中继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四)开胸心脏挤压实验证实开胸心脏按压心排出量高于胸外心脏按压约一倍,心脑灌注也高于后者。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满意,最终仅10%~14%完全康复;而开胸心脏挤压的长期存活率却高达28%。因此,开胸心脏挤压术又重新受到重视。
1.适应证①胸部创伤引起心搏骤停者,胸廓畸形或严重肺气肿、心包填塞者;②经常规胸外心脏按压10~15分钟(最多不超过20分钟)无效者;③动脉内测压条件下,胸外心脏按压时的舒张压小于5.332kPa。
2.方法采用左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以右手进胸。进胸后,右手大鱼际肌和拇指置于心脏前面,另四手指和手掌放在心脏后面,以80次/分的速度,有节律的挤压心脏。也可用两手法,将两手分别置于左右心室同时挤压。
(五)药物治疗
1.用药目的
(1)增加心肌血液灌注量、脑血流量。
(2)减轻酸血症,使其他血管活性药物更能发挥效应。
(3)提高室颤阈或心肌张力,为除颤创造条件。
2、最佳给药途径
在CPR中药物注入途径有:
①静脉给药首选安全、方便、起效快
②气管内给药其次
③心内给药
(1)、静脉给药部位
①中心静脉或颈外静脉√
②肘关节或以上部位静脉√
③手背或足背部位静脉×
目前优选上腔静脉系统的给药途径,早在80年代Kuhn等,通过试验验证了中心静脉给药快于肘前静脉给药,Hedgesde实验也同样的结论。若病人已建立中心静脉通道(颈内或/锁骨下V)应首选中心静脉; 若未建立中心静脉通道,宜选肘窝处或以上静脉或颈外静脉,Kage和Bircher指出,在心搏骤停时,腕和手背静脉及下肢远端静脉对用药是最不利的途径,因为血液流到远端明显地减少了。Emerman等在狗心跳骤停的模型中,在CPR期间,对经中心静脉、股静脉和静脉注向靛氰绿染料后的循环时间研究表明,在闭胸CPR期间中心静脉、股静脉和周围静脉注射后,其循环时间分别为62.7±19.6,86.6±23.5,93.6±17.8s(P<0.01=可见经末梢静脉给药的时间明显慢于中心静脉。
2)原因:
心脏骤停,血流几乎完全停止,血液流变异常→血流阻力↑→微循环障碍。
3)给药方式:
①错误的观点:
1)直接给药完毕不作处理
2)从莫菲氏滴壶给药,无形中延长了药物到达体内的时间。
②正确方法:
3)应在给药后用10ml生理盐水冲洗或加快输液速度2分钟(1ml=15滴,80滴/分)。
4)若肘窝周围静脉给药,须抬高给药肢体至头部。
(2)、气管内给药
在院前急救或无合适的静脉通道条件下,选用气管内给药是一种明知选择。
1)剂量:
是静脉药给的2~2.5倍。
常用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
2)方法:
将所需的药物稀释到10ml,通过气管导管注入气管内,立即挤压人工呼吸囊或接上人工呼吸机,使药液尽快到达肺泡进入肺循环。
(3)、心内给药
缺点:
①停止CPR
②穿刺可能损伤肺、心脏血管。
因此是最后的选择。
3、CPR时选用药物的新认识
1)、心搏骤停时首选药物
药物治疗的改变(2000年准则)
联合用药在CPR中已早予以否认,故
①新三联×
②老三联×
加压素-Vasopressin与肾上腺素-Epinephrine
当VF时首先药物是加压素-Vasopressin,是一种抗利尿药物。用法40u iv,高剂量时,使周围血管收缩,半衰期10~20分钟,因作用时间较长,因此较优于肾上腺素-Epincphrine,加压素经证实在CPR中: ①增加冠状动脉灌流量(20mmhg)②增加主要器官的血流量③增加心室纤颤平均频率和脑部氧供给。
当心搏停止或PEA(无脉搏心电活动),则肾上腺素为首选,机理:
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兴奋α—受体,β—受体。复苏的关键是提高冠状A的灌注压,而冠状A是α—受体、β—受体分布密度最广的部位,因此肾上腺素能提高冠状A的灌注压。
作用: 增加心肌和外周血管张力、兴奋心室高低起搏点→HR↑→改善心肌缺血作用→有利于心脏复跳
经典用法为: 肾上腺素1mg,iv,每3-5分钟一次,不成功考虑以下方案:
①中剂量肾上腺素2-5mg,iv,每次3-5分钟一次。
②递增量肾上腺素1mg→3mg→5mg,iv,每3-5分钟一次。
③高剂量肾上腺素0.1mg/kg,iv,每3-5分钟一次。注意:高剂量并不增加CPR存活率,反而造成急救后心肌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