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中外交往与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明朝的中外交往与冲突
第一教案———————————————教材教案
【名师说课】
教材分析
明朝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
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
前者属于友好的交往,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明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有利于本课内容的把握。
但是学生对于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实,学生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对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经验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教学方法
1. 指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来掌握历史知识,养成左图右书学习历史的好习惯。
2. 引导学生善于从优秀人物身上吸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3. 引导学生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要全面并抓住决定性的因
素。
学习方法
1. 借助历史地图来掌握历史知识,养成左图右书学习历史的好习惯。
2.要善于把相似的历史人物事迹和贡献做归纳比较,加深印象。
3. 根据分析戚继光抗倭取
4. 借助歌谣加深记忆。
郑和七次下西洋,
发展外贸扩影响。
戚继光和俞大猷,
抗击倭寇东南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
通过分析图表,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与他人协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
难点:
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可通过多媒体、图表的形式,把历史事件和时间、空间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案例一】
【教学过程】
教师:播放动画片《郑和下西洋》片头曲
我们刚才欣赏的动画片是?
学生:郑和下西洋。
教师: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对外关系的一件重要的大事,它反映了明朝时期中外关系的一个主
题,那么明朝时期中外关系的主题是什么呢?
多媒体显示;
明朝的中外交往与冲突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郑和下西洋的有关具体情况。
多媒体显示: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教师:明代的西洋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学生:明朝把文莱以西的南洋群岛和印度洋广大地区叫做西洋。
以东叫做东洋。
教师: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呢?
学生:明朝初年,社会稳定,国力强盛,为了促进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明成祖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读地图,找出郑和下西洋路线中途经今天哪些重要地区、国家、城市?
穿越哪些重要海峡、港湾?最远到达哪里?)
学生:读图,讨论,归纳:
大洲:亚洲、非洲
地区;印度、伊朗、阿拉伯半岛
大洋和海湾:印度洋、波斯湾、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红海
最远到达的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多媒体显示:
郑和下西洋
学生:当时进行还有世界航海的还有哥伦布、达伽马,他们的航行和郑和相比,怎样呢?教师:我们就来比较一下。
多媒体显示:
教师:由表格上,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光,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了半个多世纪。
教师:郑和途径很多国家和地区,当地的人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
多媒体显示:
1985年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猜想所到的是哪个国家,试着描述场景
学生:讨论,师生归纳:
邮票2:东南亚郑和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
邮票3:阿拉伯进行商品交易
邮票4: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赠送长颈鹿。
教师:在阿拉伯他们交换什么物品?
学生:用中国的丝绸、瓷器换回了骆驼
教师:郑和所到之处,大都受到当地居民热烈的欢迎,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的使臣甚至国王搭乘他们的船只来中国访问。
与此同时郑和下西还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南洋的开
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师:郑和下西洋对当时的中国和世界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加强了中国与亚洲与非洲各国的友好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教师: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跋涉在波涛浩渺的大海上,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的七下西洋,远播着大明王朝的国威和友好的讯息。
郑和的船队为什么能成功的实现远航呢?你能说出原因吗?
学生:讨论,归纳。
学生: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
学生:造船水平的高超。
学生:船队还配备了航海图、指南针以及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
学生:积累了很多天文、历史地理知识。
学生: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学生;优秀的经验丰富的船长、水手,他们之间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
学生: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与佛教教义,西洋各国大多信奉佛教或伊斯兰教,这些都便于郑和同他们之间的交流。
教师:郑和下西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讨论,师生归纳:
(1)只有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才能在外交中占据主动权。
(2)只有科技发达,有杰出的人才,有富有团结合作精神的团队,才能所向披靡。
(3)要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友好关系与经济文化交流。
(4)要不断吸纳各国先进的文化,国家富强了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师:明朝前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属于中外友好交往,是不是明朝的对外关系都是这样呢?
多媒体显示:
戚继光抗倭
教师:倭寇指的是哪些人?
学生:明朝初年,有组织的骚扰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
教师: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造成哪些严重的危害呢?
多媒体显示: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带。
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例如倭寇骚扰江苏昆山县城:“孤城被围凡四十五日,大小三十余战。
其六门并被攻。
被杀男女五百余人,被烧房屋二万余间,被发棺椁(挖坟盗棺)四十余县。
各乡村落凡三百五十里,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失五六,棺椁三四,有不可胜计而周知者。
”
教师:戚继光是如何抗击倭寇,把他们赶出东南沿海的?
学生:看书、讨论,归纳。
1.精心训练了戚家军,他们纪律严明,骁勇善战,很快成为抵抗倭寇的劲旅。
2.创造了适应江南水乡的机动灵活的新阵法:鸳鸯阵。
3.15612年,戚家军以寡敌众,在台州九战九捷打败敌人,平息了浙江境内的倭寇。
4.随后,又与俞大猷配合,消灭了福建和广东的倭寇。
5.几年后,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平倭战争宣告胜利结束。
教师: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教师: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
学生:(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学生:(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学生:(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学生:(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教师: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有哪支军队以纪律严明而著称?
学生:岳家军。
教师:戚家军和岳家军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呢?
戚家军和岳家军的异同
教师: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也是民族英雄吗?
多媒体显示:
民族英雄:只有抗击中华民族以外的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人物,才能称其为民族英雄。
学生:讨论,归纳。
学生:戚继光抗击的倭寇斗争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所以他是民族英雄。
岳飞抗金军,金朝的建立者是今天的满族;
文天祥抗元,元朝的建立者是今天的蒙古族。
二者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内部的纷争。
所以,他们都不是民族英雄。
教师:从这些诗句中你能学到戚继光哪些优秀的品质?
多媒体显示: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插入戚继光的图像。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学生:讨论,师生归纳:
戚继光热爱祖国、淡泊名利;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
教师:刚才共同了解了明代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外来入侵的史实,此时还有一处地方受到西方殖民者的骚扰。
多媒体显示:
葡萄牙侵占澳门
教师:播放《七子之歌·澳门》
这首歌所表现的是我国澳门被西方哪个国家强占的?
学生:葡萄牙。
教师:早在16世纪,西欧国家相继开始殖民扩张。
最早将魔爪伸到东方的就是葡萄牙。
但是我们说这一时期“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这里的“攫取”“居住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葡萄牙人夺取了澳门的居住权?
或葡萄牙人把澳门占为己有?
学生:讨论,师生归纳,明确:
葡萄牙人是通过贿赂、欺骗的方式,堂而皇之地住下来。
他们用的是不正当的手段,所以叫“攫取”。
这是澳门被葡萄牙长期居留的开始,但他们只拥有“居住权”,澳门的主权仍属中国。
教师:历经445个寒暑,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回祖国。
澳门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确实太久了。
教师:通过澳门被抢占和澳门回归,你能得出什么启示呢?
学生:澳门被抢占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澳门的回归说明了当今的中国国力正日益走向强盛。
教师:小结:
本课从两方面讲述了明朝对外交往的情况,一方面是中国人大量的走出去:庞大的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另一方面是外国人大量涌进来:倭寇、西方殖民者。
主动走出去的‘友好交往’与来者不善的‘冲突’成为了明朝前、中、后期对外交往上的明显的区别。
明朝这种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明显落后了。
板书设计:
明朝的中外交往与冲突
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友好交往
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
明朝后期葡萄牙侵占澳门冲突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