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说课稿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说课课件
课堂练习
5.向一未知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 ) A、一定是稀硫酸 B、一定是硝酸银溶液C、一定是可溶性的硫酸盐溶液 D、难以确定
4.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BaCl2与 HCl B.NaHCO3 与 H2SO4 C.CaCO3与NaOH D. Ca(OH)2与CO2
还有哪些疑问?
课堂小结
——知识条理化 理解规律化
课堂练习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HCl,Ca(OH)2 B、Na2CO3,H2SO4C、AgNO3,BaCl2 D、KCl,CuSO4
KNO3 + NaCl
能发生 反应吗?
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并说明理由
1. NaNO3 + KCl 2. BaCl2 + H 2SO43. BaCO 3 + H2SO4 4. HCl + Ca(OH)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增长了哪些知识呢?
教学重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具体反应能否发生。
|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 学情分析
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化学思维,但对未知知识的探究能力还有所欠缺。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说课
复分解反应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复分解反应”,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教材分析:复分解反应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本节内容在新旧教材中有着很大改变,新教材增加了一节内容“复分解发生的条件”补充了CuSO4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BaCl2溶液这一复分解反应实例,我想这是为了响应课程标准中“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的要求,通过上述反应实例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而新教材对于探究实验也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修改后的探究实验比旧课标中的实验内容要简单一些,我想这是因为学生对于复分解反应有了一定的理解,有些实验的结果可以自己思考分析得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复分解的定义中,新教材的定义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在溶液中”这一条件,新旧教材对比,从科学化的角度来看,新教材的定义更为准确。
而旧课标中的拓展性课题--物质的分类也被加入了正文部分,我觉得这是为了突出和强调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本课时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启了之前所学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同时也为高中化学学习离子反应打下基础。
而物质的分类,在基于九年级化学上下册对一些身边的化学物质的学习,起着一个小结的作用,同时也为高中化学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分类打下了基础。
学情分析:本课学习前学生已化合、分解、置换反应这三大基本反应类型,但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类型还不能做出判断,从而产生疑问,引起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兴趣。
因此,本课学习复分解反应,学生会对教学内容感到似曾相识,比如教师演示实验中的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在上册课本的第一单元,学生就已学过,他们对这个实验十分熟悉且实验现象明显,这在教学过程中会缓解他们对新知识的陌生紧张情绪,能够保持一个轻松、良好的心态。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1.2 通过实例演示复分解反应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和意义。
1.3 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复分解反应的类型2.1 介绍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2.2 通过实例解析不同类型的复分解反应,让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分类和特点。
2.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物的性质,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第三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3.1 引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解释温度、压力、浓度等对复分解反应的影响。
3.2 通过实验和实例展示不同条件下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情况,让学生理解条件对复分解反应的影响。
3.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反应条件,以实现预期的复分解反应。
第四章:复分解反应的平衡4.1 引入复分解反应的平衡概念,解释平衡常数和平衡态。
4.2 通过实验和实例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平衡情况,让学生理解平衡态的意义和调控方法。
4.3 引导学生运用平衡常数和平衡态的知识,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平衡位置。
第五章:复分解反应的应用5.1 介绍复分解反应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如制碱、制盐等。
5.2 通过实例展示复分解反应在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际意义。
5.3 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六章: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技巧6.1 介绍进行复分解反应实验时所需的基本实验技巧,如准确测量、搅拌、加热等。
6.2 通过具体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实验的基本技巧。
6.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技巧对复分解反应实验结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第七章:常见物质的复分解反应7.2 通过实例演示常见物质的复分解反应,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这些反应。
7.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预测未知物质的复分解反应。
第八章:复分解反应的计算8.1 介绍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复分解反应的计算,让学生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探究》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探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探究》。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说课:一、设计依据;二、目标达成;三、课程设计;四、教学感悟。
一、设计依据1、课标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重要组成部分,课标对于复分解反应要求: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2、教材分析复分解反应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同时也是“酸、碱、盐”构建“三位一体”的核心内容。
复分解反应的内容有三个教学层次:一是结合碳酸盐的性质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二是通过生成沉淀反应实例强化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而以讨论形式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三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如何利用必要的信息(如溶解性表),应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学情分析①同学们已经学习酸、碱、盐溶解性表和酸、碱、盐的解离知识。
②了解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会书写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已初步具备探究实验操作能力。
4、设计意图复分解反应这节课,以“酸、碱、盐”知识为载体,以演示实验为情境,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目标达成1、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条件。
2、通过复分解反应的探究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探究能力。
本节课重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条件;难点: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三、课程设计1、教学策略:教法:实验探究、教师引导。
学法:自主学习、交流合作。
2、教学程序:实验引入;概念分析;分组实验、科学探究;分享收获等四个环节。
环节1:实验引入:(学生演示)Cu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并写出反应方程式:CuSO4 + 2NaOH = Na2SO4 + Cu(OH)2↓环节2:概念分析:同学们你知道以上反应属于那种反应类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说课稿课件
许多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 化学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如制备药 物、合成材料等。
CHAPTER
复分解反应的原理
电离平衡
总结词
电离平衡是复分解反应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描述了电解质在水中离解成离子的过程。
详细描述
在水中,一些化合物如酸、碱、盐等会离解成正离子和负离子,形成离子对。这些离子对在水中保持动态平衡, 既不断离解,也不完全重新结合。电离平衡是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复分解反应的进行条件具有决 定性作用。
和代谢过程。
CHAPTER
课堂练习与讨论
练习题一:判断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练习题二:分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练习题三:设计简单的复分解反应实验
总结词
详细描述
CHAPTER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节课的重点回顾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 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拓展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
WATCHING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清洁剂
烹饪 家庭实验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制药
农业
废水处理
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分析
在化学分析中,复分解反应常被 用来检测溶液中的离子或物质。
有机合成
在有机化学中,复分解反应是实 现有机化合物转化的重要手段之
一。
生物实验
在生物学实验中,复分解反应可 以用来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
盐与碱的反应
总结词
盐与碱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是 指盐和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的反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1.1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说课稿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常见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和书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名称、性质和用途。
(2)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能够判断并书写常见的复分解反应方程式。
(3)学会利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溶解性及其与酸碱反应的关系。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1.实验仪器和试剂,用于演示复分解反应的实验现象;2.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PPT课件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复分解反应的过程;3.化学模型,用于直观展示分子和离子的结构;4.网络资源,如在线化学实验模拟软件,供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使用。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信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辅助教师更好地传达复杂概念。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合作学习法则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协作,通过小组内部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知识共享,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前置知识或技能,例如对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所了解,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的类型。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1.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难以把握其条件;2.对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性质可能缺乏全面的了解;3.在书写复分解反应方程式时可能会出现错误;4.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说课稿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化学学科中关于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讲述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在化学反应的教学中,复分解反应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既是对之前所学简单分解反应的延伸,也是对后续复杂反应认识的基础。
本文的作用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原理,掌握判断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复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反应中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化合物。
2.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包括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
3. 复分解反应的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能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条件,以及如何判断复分解反应。
2. 教学难点:理解复分解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反应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内容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难点,通过实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突显以下亮点:1. 启发法:在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条件时,我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化合物在反应中会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化合物?”、“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知识,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
亮点: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 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便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复分解反应说课稿
复分解反应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化学教学中的复分解反应部分,它在整个化学课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尤为重要。
复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类型,它涉及到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更为复杂的化学反应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方面,本文涵盖了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反应条件、典型例子及其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作用与地位: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的良好载体。
它连接了之前学习的酸碱盐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打下基础。
(2)主要内容概述: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与特点:介绍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强调其“互换成分”和“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特点。
2. 反应条件: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如反应物的溶解性、生成物的沉淀、气体的产生等。
3. 典型例子:列举典型的复分解反应实例,如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等。
4. 应用:探讨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制药、冶金、环保等领域。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反应条件和典型例子,了解其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复分解反应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反应条件和典型例子。
(2)教学难点: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以及如何在具体实验中观察和分析复分解反应。
此外,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分解难点,通过实验、实例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说课讲稿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说课稿★教材和学情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1的内容。
复分解反应规律的应用贯穿第十和第十一两个单元,是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基础,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多,综合性强,难点集中,学生极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对化学学习失去信心。
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学习,可弱化遇到的各个难点。
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既巩固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又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着眼点,是学好第十和第十一单元的关键。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 教学目标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应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反应能否发生;2.教学重、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归纳、总结出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特点,进而认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复习引入、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引导记忆、习题巩固一、复习引入1.复习盐的部分化学性质,并以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来二.新授1.实验引入:课本实验11-3,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完成下表2.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出生成物特点,教师指出反应物特点:盐+碱生成物中有生成反应物都可溶盐+盐生成物中有生成反应物都可溶3.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写出两个熟悉的盐和酸之间的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找出生成物相同处Na2CO3+HCl—CaCO3+HCl—4.学生分析归纳出生成物特点,教师指出反应物特点:酸+盐生成物中有生成,反应物中酸溶于水,盐可以不溶5. 回忆酸碱的化学性质,并在酸碱盐的知识网络图上,标出可以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写出对应方程式HCl + NaOH—Cu(OH)2 + HNO3—HCl +CuO—6. 分析归纳反应物和生成物特点酸+碱生成物中有生成,反应物中酸溶碱可不溶酸+金属氧化物生成物中有生成,反应物中酸溶金属氧化物可不溶7. 归纳小结复分解反应定义及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或生成(强调:满足其中任意一个条件即可)反应物:有酸可不溶,无酸必须溶8.引导记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课时:1课时教材:《高中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2. 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3. 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教学准备:PPT、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
2. 学生分享思考结果,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化学反应密切相关,而复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二、新课导入(10分钟)2. 学生通过PPT学习复分解反应的符号表示方法。
3. 教师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分类:按反应物和物的性质可分为酸碱反应、置换反应、双替换反应等。
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是如何发生的?它需要满足哪些条件?2. 学生通过PPT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a. 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是电解质;b. 反应物中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c. 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气体或水。
3.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过程。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PPT中给出的几个化学反应实例,判断哪些是复分解反应。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判断复分解反应的方法。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分类和发生条件。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3.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进行拓展讲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课堂练习和总结与拓展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分类和发生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实例分析与问题解决(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为什么在制取硝酸钾的过程中,需要先将硝酸钙和氯化钾反应氯化钙和硝酸钾?2. 学生通过PPT学习制取硝酸钾的反应原理。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与特点1.1 引入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强调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物和物都是化合物,反应过程中有离子交换。
1.2 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实例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一些典型的复分解反应,如氯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反应过程。
1.3 引导学生分析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交换过程以氯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反应中离子的交换过程,理解离子的价态变化。
第二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2.1 引入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反应物必须是可溶的,物中至少有一种是不溶于水的沉淀。
2.2 分析可溶性和沉淀性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不同化合物的可溶性和沉淀性,让学生理解并区分可溶性和沉淀性。
2.3 引导学生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可能性以一些具体的化合物为例,让学生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可能发生,依据是反应物的可溶性和物的沉淀性。
第三章: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操作3.1 介绍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配制反应物溶液、混合反应物溶液、观察反应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2 进行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演示在课堂上进行一次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演示,如氯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实验操作过程。
3.3 学生自行进行复分解反应实验让学生自行配制反应物溶液,进行复分解反应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第四章: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1 引入离子方程式的概念讲解离子方程式的定义:用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物和物中离子的反应方程式。
4.2 引导学生写出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以氯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3 分析离子方程式的意义讲解离子方程式在表示反应物和物中的离子的数量关系方面的意义,让学生理解离子方程式的应用价值。
第五章:复分解反应的应用5.1 引入复分解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讲解复分解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在水处理、制药、化工等领域中的重要性。
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公开课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除了难溶物,还有一些微溶物也可以作为复分解反应的沉淀,如氢氧化钙和碳酸 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生成气体的条件
当反应混合物中有一种离子能与溶液中的离子结合,生成气 体时,就会发生复分解反应。例如,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常见的气体生成物包括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这些气体 的生成都与相应的酸或盐的化学性质有关。
公开课时间
2023年5月10日,周三, 14:00-16:00
04
公开课地点
学校化学实验室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01
复分解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类型 ,其中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02
复分解反应通常伴随着沉淀、气 体或水的生成。
复分解反应的重要性
在化学工业中,复分解反应是一种重 要的合成方法,可用于制备许多有用 的化合物。
生成水的条件
生成水的复分解反应是最常见的类型,当反应混合物中有 一种离子能与溶液中的离子结合,生成水时,就会发生复 分解反应。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
这类反应通常发生在酸和碱之间,是中和反应的典型代表 ,也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反应类型之一。
03 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原理
电离平衡
总结词
在实验室中的应用
制备无机物
化学分析
复分解反应是实验室中制备无机物的 重要手段之一,如制备硫酸铜、氯化 钠等。
在化学分析中,复分解反应可以用于 测定物质的含量和组成,如利用酸碱 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的含量。
分离和提纯
复分解反应可以用于分离和提纯某些 物质,如利用复分解反应将杂质去除 或使目标物质沉淀下来。
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公开课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说课稿周至七中复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基本类型。
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条件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但由于教材中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只是从生成物方面作了说明,而没有涉及反应发生时对反应物的要求,致使多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只是一味去“交换成分”,出现连自己都不清楚错在什么地方的错误。
本文以初中化学知识范围,对复分解反应的教学谈一些认识。
一、总结类型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其实质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互换反应,即同时互换阳离子或同时互换阴离子。
当学习酸的通性、碱的通性及盐的化学性质之后,有关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可总结为以下五种:(1)酸+碱=盐+水(2)酸+盐=新酸+新盐(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4)碱+盐=新碱+新盐(5)盐+另一种盐=另外两种新盐是不是酸、碱、盐及碱性氧化物都可以按以上类型发生复分解反应呢?回答是否定的。
二、总结条件复分解反应要发生,且能够进行到底,一般应考虑两方面的条件。
一是需考虑反应发生的基本条件(对反应物要求的条件)。
如果某一反应连最基本的条件都满足不了,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反应,也就无法谈及生成什么物质了。
二是需要考虑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对生成物的条件要求)。
反应物同时满足反应发生的基本条件,还不能肯定反应就一定能够进行(如KNO3+NaCl),此时还需考虑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即:生成物中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产生、要么有水生成,这三个条件至少需具备一个,反应才能进行到底。
两方面条件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1.酸+碱=盐+水条件:(1)酸和碱至少有一种可溶;(2)若酸是常见的三种强酸,无论碱是否可溶,反应均可进行。
如:HCl+NaOH=NaCl+H2OH2SO4+Cu(OH)2(不溶)=CuSO4+2H2O3HNO3+Fe(OH)3(不溶)=Fe(NO3)3+3H2O2.酸+盐=新酸+新盐条件:(1)盐除过BaSO4和AgCl外,是否可溶均可;(2)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讲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讲课稿郑州外国语中学马雪萍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化学之美在于变化之美,化学变化中伴随着新物质的产生。
在之前的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究有关复分解反应的更多内容。
请大家来欣赏两个美丽的化学变化。
(视频播放时书写板书标题: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这两个变化都是我们昨天才学习的复分解反应,请大家回忆,什么是复分解反应?有哪些化合物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又是什么?这是我们本节课探究的重点。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刚才是老师在演示实验,想必大家现在也想动手一试。
请大家利用所提供的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和指示剂,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你认为哪些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两人一组,在3分钟内完成实验,记录实验报告。
开始!老师刚才在巡视的过程中看到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实验,请小组代表来汇报你们的成果吧,第一小组,齐瑞同学,有好几个方案,一定是经过积极思考。
有一个小问题,化学式书写要规范。
请说出你们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方案。
(中和反应)从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做到了学以致用。
其他小组有不同的实验方案吗?好,请许贺同学发言。
(产生气体),确实如此,是我们上节课才学习过的碳酸盐和盐酸的反应。
汇报的过程中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积极补充。
还有不同方案(产生沉淀),请展示。
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看来陈曦同学所在小组还有一个方案(不反应),他们认为不反应。
大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总结出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老师将大家的方案归纳了一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正如方案1,所有的中和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它们的共同产物是水。
再如方案2,盐酸和碳酸盐如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钙等的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在这些反应当中,大家观察到都生成了气体。
还有一些化合物,两两交换成分,在溶液中产生沉淀。
至此,你能说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吗?陈宇同学回答全面,(板书: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 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 能够分析并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1.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素材(例题)。
教学过程:第一章: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
2. 提问: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你们知道复分解反应是什么吗?第二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1. 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 强调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物和物都是两种化合物。
第三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 讲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反应物必须是两种化合物。
(2)反应中必须有水、气体或沉淀。
2. 通过PPT课件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四章:判断复分解反应1. 讲解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1)看反应物是否为两种化合物。
(2)看物是否为两种化合物。
(3)看反应中是否水、气体或沉淀。
2. 学生练习判断几个实例是否为复分解反应,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2. 拓展思考: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发生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第六章:实例分析1. 利用PPT展示几个典型的复分解反应实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实例中反应物和物的种类。
3. 让学生判断每个实例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第七章:复分解反应的类型1. 讲解复分解反应的类型:(1)酸碱反应:酸与碱作用盐和水的反应。
(2)盐的水解反应:盐与水作用酸和碱的反应。
(3)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盐和水的反应。
2. 通过PPT课件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说课讲稿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复分解反应是继前面学过的多个反应类型后又一种新的反应类型。
它涉及的反应多,应用范围广,贯穿对酸、碱、盐学习的始终,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条件、写法及本质。
(2)能力目标通过对复分解反应本质的理解,解决物质、离子共存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1)本节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写法,因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依据,是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前提,教材中的化学方程式涉及复分解反应的较多,所以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写法理应成为本节重点。
(2)本节难点:本节难点是对复分解反应本质的理解。
原因是复分解反应的本质就是离子的重组,微观抽象,学生难以直观理解。
(3)本节关键点:本节关键是对难电离物质的理解。
二、教法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导问法:本节课有几处学生活动环节,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如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条件、写法过程中都采用此法。
2、归纳法让学生观察只停留在对知识的表象认识,通过归纳就可以上升为理论,从而得出规律性的知识。
本课中多处采用归纳法。
3、讲练结合法为了突出知识的产生过程,我采用了讲练结合法,通过此法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巩固了知识点。
三、学法指导1、讨论法2、归纳法3、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回顾酸碱中和反应,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动态展示NaOH和盐酸反应的过程,导出复分解反应。
此导入既复习旧知识,又形象具体的展示物质解离的过程,为学生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提供了依据,对复分解反应的本质作了铺垫。
同时,为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打下了基础。
2、探究活动(1)活动1结合NaOH和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让学生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道具、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提问:“什么是复分解反应?”二、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15分钟)1. 教师展示实例:“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氯化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2. 学生分析反应过程,教师提问:“这个反应是如何发生的?”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中至少有一个是可溶性盐,且反应物的溶解度较大。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给出实例:“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 学生分析反应过程,判断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复分解反应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说课课件新人教版.
能力水平
3
说目标
知识
教 学 目 标
与技能
1.学生通过复习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学生学会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 发生并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过程 与方法
1. 通过对具体复分解反应的归纳,掌握复分 解反应发生条件的使用方法。 2.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
2.对于探究实验也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修改后的探究实验比旧课标中的实验内容 要简单一些,我想这是因为学生对于复分解反应有了一定的理解,有些实验的结 果可以自己思考分析得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程方法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标准
九 化年 学级
1
说教材
章节位置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是酸碱盐之间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继续和延伸。本节课重在探 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规律。综合性强、难度大, 也是初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衔接点。 新教材增加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补 充了CuSO4溶液与NaOH溶 液、BaCl2溶液的反应, 对探究实验的内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作了改 变,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承上启下,承启之前所学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同时为高中化学学习离子反应打下基础。进一 步做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
规定时间内的 达标检测,检 查学习效果。
独立思考
组内互判 小组评价 组长总结
7
投 影 区
说板书
重点内容 展示区
例题 达标反馈 演示区
1.复分解反应条件,反应中须有沉淀、气体、水中的一种生成。
8
说得失
1 2
说教材 说学情
5 6 7 8
说模式 说设计 说板书 说得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说课稿
当阳市实验中学夏红
★教材和学情分析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1的内容。
复分解反应规律的应用贯穿第十和第十一两个单元,是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基础,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多,综合性强,难点集中,学生极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对化学学习失去信心。
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学习,可弱化遇到的各个难点。
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既巩固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又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着眼点,是学好第十和第十一单元的关键。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 教学目标
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会应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教学重、难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归纳、总结出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特点,进而认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复习引入、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引导记忆、习题巩固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复分解反应的定义:AB+CD=AD+CB
2.复习盐的化学性质,并以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来
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你觉得哪些物质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在盐的知识网络图上面做上记号√
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新授
1.实验引入:课本实验11-3,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完成下表
反应方程式反应物
类型
实验现象
①CuSO4 +NaOH-盐+碱
②CuSO4+ BaCl2-
2.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出生成物特点,教师指出反应物特点:
盐+碱生成物中有生成反应物都可溶
盐+盐生成物中有生成反应物都可溶
3.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写出两个熟悉的盐和酸之间的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找出生成物相同处
Na2CO3+HCl—
CaCO3+HCl—
4.学生分析归纳出生成物特点,教师指出反应物特点:
酸+盐生成物中有生成,反应物中酸溶于水,盐可以不溶
5. 回忆酸碱的化学性质,并在酸碱盐的知识网络图上,标出可以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写出对应方程式
HCl + NaOH—
Cu(OH)2 + HNO3—
HCl +CuO—
6. 分析归纳反应物和生成物特点
酸+碱生成物中有生成,反应物中酸溶碱可不溶
酸+金属氧化物生成物中有生成,反应物中酸溶金属氧化物可不溶
7. 归纳小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中有、或生成(强调:满足其中任意一个条件即可)
反应物:有酸可不溶,无酸必须溶
8.引导记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引导学生阅读课后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告诉学生记忆口诀:钾钠铵硝皆可溶,氯
化物中银难溶,硫酸盐中钡难溶,溶碱外加钡和钙(微溶),碳酸盐溶钾钠铵
9.习题巩固: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分组写出反应方程式:
HCl、H2SO4、NaOH、Cu(OH)2、Ca(OH)2、Fe2O3、CaCO3、CuSO4、BaCl2、AgNO3酸:
碱:
盐:
三.知识小结: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反应物:有酸可不溶,无酸必须溶
生成物:有海(水)陆(沉淀)或空(气体)生成
四. 反馈应用(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
第三课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有海(水)陆(沉淀)或空(气体)生成
反应物:有酸可不溶,无酸必须溶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若能,完成反应,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H 2SO
4
+NaOH
H 2SO
4
+NaCl
H 2SO
4
+K
2
CO
3
H 2SO
4
+Ba(NO
3
)
2
H 2SO
4
+FeO
2.有甲、乙两组溶液,乙组中有一种物质可分别与甲组中的三种物质反应。
甲:AgNO
3 NaOH K
2
CO
3
乙:Ba(OH)
2
HCl NaCl
该物质是,请说明理由,写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2+、Ca2+、CO32-、OH- B.Na+、SO42-、Cl-、OH- C.Ba2+、H+、Cl-、OH- D.Ag+、NH4+、NO3-、OH- 4.课后合作探讨
(1)Cl-和SO
4
2-怎样检验?
(2)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和稀硫酸。
用AgNO
3溶液区分还是用BaCl
2
溶液区分?为什么?
★预期效果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学会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分析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一节课。
即涉及到知识的归纳总结、分析理解,记忆应用等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难度,处理好的话,会使大多数学生弱化酸碱盐知识学习产生的畏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