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法小结
3、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 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 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 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行文处 处埋下伏笔。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夺人所爱的人 太气人了,叫人狠狠难消,养猫古人快乐, 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所以,好久不 愿意再养猫

郑 振 铎
郑振铎(duó)
(1898-1958),
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 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 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 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 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 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 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 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活得可怜
去得可怜
思考
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 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 另外两次呢?
铺垫 对比
(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
(1)三次养猫,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难过酸辛→怅然愤恨→后悔莫及
精读探究—体会情感
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 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 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 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 “买鸟”“凝望”“被疑”“蒙 冤”“受罚”“真相”。
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 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 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 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 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 猫的同情与怜悯。
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 家中的地位、结局及亡失时我的感受有 什么不同?
——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完成下表。
整体感知
来历
第一次: 花白猫
(1—2)
从隔壁 要来的
第二次: 小黄猫
(3—14)
从舅舅 家要来 的
第一、二次养猫:
外貌
花白的毛,很活 泼,如带着泥土 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的
性情
在家 中的 地位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 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 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 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 是无法补救的。
人生启示:
1、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武断, 要实事求是,明白判断,否则,就会 造成不可弥补的过失。
审理结果:
猫被冤枉了
案件反思: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真相大白后,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 个怎样的人?
知错就改 同情弱者 严于自省 勇于自责 3、为什么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作者更难过?
4、就小猫受冤这件事,从这件事中,我们得到哪 些启示?
更难过:
第三次养猫:
来历
外貌
性情
在家 中的 地位
结局
对我 的
影响
第三次: 丑猫
(15—34)
遭人遗 弃,拾 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 又很瘦,烧脱了好几 块毛之后,样子更难 看了。
若有若
不活泼 无,大
忧郁 家不喜
懒惰
欢,不 大注意
它。
被我 打伤 致死
更难过 得多。 永不养 猫。
可 怜 的 猫
来得可怜
2、对人对事,不存私心、偏 见;要客观公正。
人生启示2
1、热爱生命,同情弱小者和 勇于自责。
2、要宽容、仁爱;不要残忍。
3、要为他人着想,不要损人利 己。
……
学习写法:
1、你喜欢哪只猫?为什么? 请结合课文说说。我们从中可以学 习到哪些写作的技巧?
2、文中三只猫的情态、地位、
“我”的感受等是不同的。这用了
什么手法?
3、从全文看,文章的结构有 什么特点?
写法小结:
1、抓住事物特征,生动的细节描写。
2、对比烘托。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 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 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 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 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 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 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文体
本文虽是小说,但风格上却有点近 似记叙性散文,它的叙事带有浓郁 的抒情色彩,体现了作者的真情实 感。《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 间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上。 它是郑振铎从事小说创作的早期作 品,表明了作者颇具影响力的某些 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 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
结局
对我 的
影响
很活泼 宠 物 病死
一缕 酸辛
更加 活泼 宠 物
被一个 过路人
捉去了
怅然 愤恨 诅咒 路人


我看到“它了便一扑只过来抢,又扑过去抢猫”
活泼可爱的
说一说
让人“感着生命的新 鲜与快乐。”
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
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 什么?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 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 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 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 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 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 谴责与鞭挞。
“芙蓉鸟事件”
芙蓉鸟被害案
案发现场情况: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 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 它咬死的?”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 了许久。 犯罪嫌疑人:“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似乎也特别注意, 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嘴里好象还在吃着 什么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棒打
鼓动别人去做 不愉快的样子
注音:
污涩

红绫 怂恿 怅然 蜷伏
líng sǒng yǒng chàng
quán
婢女

Leabharlann Baidu
惩戒
chéng
妄下断语
wàng
不经考虑地说出断定的话
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 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 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
速读课文
完成下列问题: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 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写法小结
4、第一人称。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 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 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 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 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 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 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 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